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动脉瘤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段佩;蔡远坤;杨超;邵钰阳;江普查;

    目的筛选动脉瘤术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瘤术后SDH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19-12在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246例动脉瘤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SDH分为SDH组(27例)和非SDH组(21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SD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持续脑脊液引流、动脉瘤破裂、术前急性脑积水、动脉瘤的部位、动脉瘤的大小及去骨瓣减压与SDH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脑脊液引流(OR=3.928,95%CI:1.235~12.496)、Hunt-Hess分级(Ⅲ~Ⅴ级)(OR=6.034,95%CI:1.349~26.988)、动脉瘤部位(后循环)(OR=0.317,95%CI:0.103~0.976)是动脉瘤术后发生SD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DH是动脉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危险因素包括持续脑脊液引流、高Hunt-Hess分级(Ⅲ~Ⅴ级)、后循环动脉瘤。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应特别关注,可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个体化措施减少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

    2021年24期 v.24 2117-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邓磊;汪美平;张珑;张先斌;秦荣;张有昆;龚存林;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09—2019-10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接受钻孔引流术的179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52例)和非脑梗死组(12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指标,将差异显著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人数、口服阿司匹林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脑组织位移、手术时长、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大小均高于非脑梗死组,hs-CRP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口服阿司匹林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大小以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校准曲线显示以上述因素构建的脑梗死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较高,模型的C-index值为0.822(95%CI:0.691~0.878),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2,预测准确度为85.93%。结论高血压、口服阿司匹林时间、脑组织位移、血肿大小以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较好。临床上应严格阿司匹林用药指征,动态监测凝血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2021年24期 v.24 2126-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对血清S100β及NSE水平的影响

    李楠;张续;杨洋;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对血清S100β、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01—08收治的54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及观察组27例,对照组服用舍曲林片,观察组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采用HAMD评估抑郁程度。结果 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639)。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4,P=0.510);观察组血清S100β、NS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P=0.007;t=2.545,P=0.014)。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PSD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PSD患者血清中S100β、NSE水平的改善效果更好,血清S100β、NSE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2021年24期 v.24 2136-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特征定量分析

    张杨;蒋森;刘娜;钱小娟;杨新玲;

    目的探究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时的步态特征。方法收集2020-06—2021-09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的帕金森病(PD)患者51例(H-Y分级≤2.5),以及同时期前来体检或来自社会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使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动作捕捉与训练系统进行步态数据的收集,对各项步态数据进行定量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组步态周期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1.41±0.698)s、(1.43±0.586)s,P=0.004],帕金森病组步长偏差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7.69±11.415)cm、(3.15±3.121)cm,P=0.007],帕金森病组比对照组步幅降低[(62±40)cm、(88±17)cm,P<0.001],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间步频、步速、支撑相、摆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步幅与帕金森病呈正相关,步长偏差与帕金森病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步长偏差,区分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的最佳截止值为3.5 cm(灵敏度为0.392,特异度为0.362,曲线下面积为0.343)。对于步幅,区分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的最佳截止值为68 cm(灵敏度为0.608,特异度为0.936,曲线下面积为0.815)。结论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量化的步态参数可以反映其步态特征,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周期、步幅降低,步长偏差增大。

    2021年24期 v.24 2145-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 曲唑酮片联合唑吡坦治疗失眠对SDRS PSQI评分及PSG指标的影响

    苏春贺;周东杨;张续;白宏英;

    目的分析曲唑酮片联合唑吡坦治疗失眠对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于2018-05—2021-10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失眠患者,A组40例施予曲唑酮片治疗,B组40例施予唑吡坦治疗,C组40例施予曲唑酮片联合唑吡坦治疗,对比3组SDRS、PSQI评分及PSG各指标。结果治疗后7 d、14 d、28 d,C组SDRS评分分别为(14.04±5.57)分、(10.15±4.32)分、(7.82±3.62)分,均较A组(18.73±6.41、12.15±5.53、11.37±4.55)、B组(18.32±5.92、12.42±4.37、11.23±4.6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PSQI评分分别为(12.29±1.29)分、(12.35±1.04)分、(7.14±0.63)分,均较A组(15.83±1.34、14.32±1.27、12.29±1.29)、B组(15.84±1.43、14.45±1.15、12.35±1.04)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PSG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醒觉时间、入睡时间(82.53±6.74、389.24±33.34、80.27±32.63、29.24±4.77)各项指标优于A组(74.18±6.83、333.61±34.69、120.53±33.48、36.08±4.17)、B组(73.84±7.03、334.63±35.75、120.63±34.15、35.93±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患者给予曲唑酮片联合唑吡坦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SDRS、PSQI评分及PSG指标。

    2021年24期 v.24 2152-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 卵圆孔未闭伴房间隔膨出瘤与先兆偏头痛关系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杨娟;赵娜;齐清华;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ghy,TE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评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伴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与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01—2021-05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声学造影的988例患者的检查图像及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前,采用经过验证的头痛问卷,由两位神经科医生根据国际头痛标准诊断是否有先兆偏头痛,由超声医生在不知患者是否有偏头痛的前提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RLS分级,对无FPO和ASA组、PFO组、ASA组和PFO伴ASA组进行偏头痛及先兆偏头痛的单因素分析,并对有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RL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孤立的PFO占15.38%,孤立的ASA占3.04%,PFO合并ASA占7.29%。偏头痛发生率19.03%,MA发生率8.20%。与无PFO和ASA组比较,PFO伴ASA组无先兆偏头痛(OR=2.324,95%CI:1.225~4.41,P=0.008)及有先兆偏头痛(OR=5.533,95%CI:3.031~10.1,P<0.001)患病率显著增高。偏头痛患者中,PFO伴ASA组有先兆发生的患病率显著增高(OR=2.381,95%CI:1.095~5.176)。在RLS分级中,2级和3级分流在MA及MA—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2,P=0.005);PFO伴ASA组2级和3级分流显著高于PFO组(χ2=7.023,P=0.008)。结论 PFO合并ASA与MA显著相关,且出现右向左分流的程度增高,PFO引起的偏头痛研究应集中于这种特殊的心房异常。

    2021年24期 v.24 2160-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 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许梦雅;朱庆华;贾艳露;陈素艳;姜波;张振香;

    目的探讨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6—2020-06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采用Rood技术加面肌协调性训练,同时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总疗程4~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评分。结果治疗后H-B分级:治疗组Ⅰ级8例(26.7%),Ⅱ级16例(53.3%),对照组H-B分级Ⅰ级1例(3.3%),Ⅱ级12例(40%),治疗组H-B分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ortmann评分:治疗组(17.2±2.7)分,对照组(12.7±3.2)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H-B分级评分和Portmann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面部表情肌的解剖学走向,应用Rood技术结合面肌协调性训练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可使面肌的主、被动运动更充分,传入大脑的感觉信号更具体,更有利于中枢对肌肉再支配的恢复,可促进面部表情肌肌张力恢复,促进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提升疗效,缩短病程。

    2021年24期 v.24 2168-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辛志芳;李晓杰;程晓趁;李波;李佳佳;李素芳;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缺血性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及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2018-01—2020-12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开展对就诊人群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分析其高危风险因素。根据四分位法将测量BaPWV的人群分成4组,各临床指标与动脉硬化指标BaPWV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 000例筛查对象中筛查出有脑卒中高危风险者708例;将动脉硬化检测仪所测得的BaPWV四分位分组后,基线指标中年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在Q1~Q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压、同型半胱氨、尿酸酸与动脉硬化风险指标BaPWV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大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改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定期进行脑卒中险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并预测脑血管功能健康状态。

    2021年24期 v.24 2176-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综述

  • 纹状体及其环路参与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机制研究进展

    樊亚蕾;李恩耀;赵鹏举;郝汇睿;徐成铭;张哲;董献文;

    重复刻板行为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其形成机制假说众多,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纹状体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演变过程。本文拟对纹状体及其环路参与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推动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机制研究。

    2021年24期 v.24 2184-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 肌肉痉挛评估中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应用研究进展

    郭莹莹;贠国俊;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常见症状。痉挛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减轻照顾者的压力和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剪切波弹性成像具有实时、准确、无创、经济等优点,可以弥补临床上其他肌肉痉挛评估方法的不足,使患者受益。本文就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肌肉痉挛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在痉挛性脑瘫康复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2021年24期 v.24 2194-2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α-突触核蛋白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吴昊;纪勇;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不仅是一种睡眠障碍疾病,而且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等α-突触核蛋白病密切相关,通常被认为是这些疾病的早期预警。研究表明,RBD可在α-突触核蛋白病症状发作前数年至数十年出现,并预测神经变性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就RBD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等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2021年24期 v.24 2203-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