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丽;石金鑫;程晓玲;李婧婧;赵慧;李丽霞;张巍;
目的 研究多系统萎缩(MSA)和帕金森病(PD)患者的24 h血压水平、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情况。方法 分析2016-01—2021-01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82例MSA患者(MSA组)及年龄、性别1∶1匹配的82例PD患者(PD组)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情况。结果 (1)MSA组24 h最低收缩压(SBP)和夜间最低SBP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A组平均SBP夜间高于日间,平均舒张压(DBP)夜间高于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日间与夜间平均SBP、日间与夜间平均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A组伴直立性低血压比率高于PD组[55例(67.1%)比23例(28.0%)],伴晨峰血压增高患者比率低于PD组[10例(12.2%)比21例(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24 h/日间/夜间平均SBP和DBP、24 h/日间/夜间最高SBP和DBP、日间最低SBP和DBP、24 h最低DBP、夜间最低DBP、晨峰平均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高血压[34例(41.5%)比34例(41.5%)]、日间高血压[18例(22.0%)比18例(22.0%)]及夜间高血压发生率[66例(80.5%)比59例(7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日间及夜间平均SBP和DBP的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压节律均以反勺型最多见[56例(68.3%)比52例(63.4%)],其次为非勺型[23例(28.0%)比23例(28.0%)],勺型少见[3例(3.7%)比7例(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A患者夜间血压明显高于日间血压、伴直立性低血压更多见,在与PD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MSA和PD患者血压水平、变异性及昼夜节律较为相似,均表现为病理性昼夜节律,夜间高血压较为普遍。
2023年07期 v.26 79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张佳慧;徐运;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Tmax参数是否可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预测。方法 回顾性纳入26例于2014-03—2020-09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病后48 h内完成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呈侧脑室旁单一病灶。通过病例系统筛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分别处理CT灌注原始图像。使用美国GE公司的CT Kinetics软件系统在原始灌注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软件在各个灌注参数的彩色函数图上叠加相应的区域并运算每个灌注参数。计算并记录Tmax与发病至灌注成像扫描间隔时间的比值(定义为Tmax-time index)。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m RS≤1组和mRS>1组,采用非参数检验对2组患者不同灌注参数和Tmax-time index参数进行分析,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对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与mRS≤1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分析参数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出最佳预测界值。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9),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仅Tmax存在组间差异,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参数与m RS≤1 (定义为良好预后)呈显著性相关(P值:0.016比0.006;ρ值:0.468比0.526)。校正入院NIHSS评分、扫描间隔时间、心房颤动等混杂因素后,Tmax参数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P=0.042)。校正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因素后,Tmax-time index可独立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P=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Tmax<1.25 s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P=0.019,AUC=0.805,95%CI 0.618~0.991,特异性57.1%,敏感性94.7%),Tmax-time index<1.08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P=0.009,AUC=0.842,95%CI 0.661~1.000,特异性85.7%,敏感性89.7%)。上述两个参数在预测效力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的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参数可用于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
2023年07期 v.26 798-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封慧;任静;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结合凝血功能检测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110例急性ICH患者,根据发病30 d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预后,GOS<4分为预后不良组(n=31),GOS≥4分为预后良好组(n=79)。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入院后6 h内的CT检查资料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增强扫描结合凝血功能检测对AICH的预测价值。结果 CT平扫显示2组患者混合征、岛征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渗漏征阳性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ROC曲线显示渗漏征预测急性IC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P<0.001)。预后不良组患者D-D、FIB、TT、PT、APTT指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ROC曲线显示D-D、FIB、TT、PT、APTT预测急性ICH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84、0.707、0.758、0.745、0.768(P<0.001),联合预测急性ICH患者预后的AUC为0.759(P<0.001)。CT增强扫描结合凝血功能预测急性ICH患者预后的AUC为0.898(P<0.001),高于两种方式单独预测的AUC(Z=2.108、3.312,P=0.035、0.001)。结论 CT增强扫描结合凝血功能对急性脑ICH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3年07期 v.26 804-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岳世元;刘欣;张贺龙;李硕;高建国;路伟;李烨;
目的 分析颅内压监测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2018-04—2022-09收治的94例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94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对比连续动态监测颅内压相关指标[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BDNF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颅内压相关指标、BDNF水平与GO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颅内压监测联合BDNF水平对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IC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CPP、BDNF水平及GO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GOS评分与ICP呈负相关(r<0,P<0.05),与CPP、BDNF水平呈正相关(r>0,P<0.05)。ROC曲线显示,ICP、CPP、BDNF水平及联合预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良好的AUC分别为0.768(95%CI:0.661~0.875)、0.681(95%CI:0.554~0.781)、0.821(95%CI:0.721~0.921)、0.870(95%CI:0.794~0.947)。结论 颅内压监测及BDNF水平与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可提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年07期 v.26 810-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张依;许东梅;
目的 分析脑脊液梅毒加热甲苯胺红试验(TRUST)滴度转阴的麻痹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38例脑脊液TRUST滴度经治疗后转阴的麻痹性痴呆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脊液TRUST滴度转阴时的血清TRUST滴度、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以及头颅磁共振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有无相关性。结果 患者预后与年龄、性别相关性不大,而与其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预后良好组文化程度较高。2组血清TRUST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2组白细胞计数、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良好组头磁共振显示责任病灶的患者约占27.8%,预后不良组占40.0%,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结论 麻痹性痴呆患者脑脊液TRUST滴度转阴并不代表预后良好,患者的预后还受文化程度、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的影响。
2023年07期 v.26 815-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 吴国柱;王亮亮;钱贝丽;韩若东;颜秀侠;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值与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C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01—2022-1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收治的8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超声和腰椎穿刺检查,根据腰椎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内压正常组和颅内压升高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升高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升高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NSD值与ICP的相关性。结果 颅内压升高组ICP为(245.26±21.36)mmH_2O,高于颅内压正常组患者的(141.54±15.48)mmH_2O(t=20.518,P<0.001)。颅内压升高组患者性别、手术方式、出血部位、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BMI、吸烟史、饮酒史与颅内压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升高组患者出血量、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ONSD值均高于颅内压正常组(P<0.05),GCS评分低于颅内压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APACHE Ⅱ评分、ONSD值均是影响脑出血患者ICP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NSD值与脑出血患者ICP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 ONSD值是影响脑出血患者ICP升高的危险因素,且ONSD值与ICP呈正相关,超声测量ONSD值可用于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评估。
2023年07期 v.26 819-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 张雪玲;王一峰;孙威;林晓光;刘芹芹;陈念东;杜娟;杜合宾;王黎明;
目的 研究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的价值。方法 开展前瞻性研究,以2019-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的预测模型。结果 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患者的高血压、冠心病、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前循环病变、急性脑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较低的ASPECTS、较高的NIHSS评分均是造成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预测分析,伴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ASPECTS评分<4.11分、NIHSS评分>12.33分时可认为脑卒中患者存在溶栓治疗后的出血转化风险。通过ROC曲线分析,上述模型对脑卒中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较低的ASPECTS评分、较高的NIHSS评分均是造成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2023年07期 v.26 824-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隋长百;谢基彦;刘英;赵志;王鹏;
目的 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后并发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1—2022-04采用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15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术后2周时癫痫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癫痫组与未发生癫痫组,统计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基底节区HICH患者软通道穿刺血肿腔术后并发癫痫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癫痫组与未发生癫痫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术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长、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及术前血清NSE、TNF-α、IL-6水平升高等因素是基底节区HICH患者软通道穿刺血肿腔术后并发癫痫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HICH患者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癫痫风险,可能与高血压病程长、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及术前血清NSE、TNF-α、IL-6水平过表达有关。
2023年07期 v.26 830-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 刘伟;黄泽玉;宫立新;刘云峰;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9-06—2021-06收治的56例ACI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患者纳入HT组,同期行溶栓治疗未发生HT的150例患者纳入NHT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灌注CT检查,并记录灌注参数,统计2组患者预后。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溶栓至发病时间等可能与HT相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因素。结果 HT组患者的表面通透性(PS)明显高于NHT组,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低于N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CI患者溶栓术后是否并发HT作为因变量Y(发生HT=1,未发生HT=0),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房颤(OR=3.080,95%CI:1.597~5.939)、溶栓前NIHSS评分(OR=2.779,95%CI:1.709~4.518)、血糖(OR=1.489,95%CI:1.198~1.851)、发病至溶栓时间(OR=1.745,95%CI:1.154~2.639)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OR=0.649,95%CI:0.516~0.81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CT灌注成像参数与ACI溶栓后HT关系密切。ACI溶栓术后并发HT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HT者预后不良风险大,而合并房颤、溶栓前NIHSS评分高、高血糖水平、发病至溶栓时间过长均是静脉溶栓后并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尿酸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2023年07期 v.26 836-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游芳;田苗;姜照伟;钱建玉;陈斌;
目的 探讨丰富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血浆miR-146a-5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11—2020-09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联合组,每组66例,常规组采取丰富康复训练,联合组采取丰富康复训练联合rTMS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变化和生活活动能力,使用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PS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R-146a-5p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和血清神经递质、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常规组、联合组PSCI患者的MMSE、MoCA、MBI、FIM评分和血浆miR-146a-5p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Ach、DA、N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NSE、VILIP-1、M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浆TNF-α、IL-6、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PSCI患者的MMSE、MoCA、MBI、FIM评分和血浆miR-146a-5p表达均高于常规组(P<0.001),血清Ach、DA、NE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01),血清NSE、VILIP-1、MB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01),血浆TNF-α、IL-6、IL-1β水平低于常规组(P<0.001)。结论丰富康复训练联合rTMS可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损伤,可能与提高miR-146a-5p表达、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有关。
2023年07期 v.26 84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李爽;杨学婧;张晓颖;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和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21-10—2022-10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平衡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平衡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不良心理情绪。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总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明显较同期对照组高,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较同期对照组低,60 s及10 s轨迹面积明显较同期对照组小,60 s及10 s摆动距离明显较同期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联合平衡训练,可改善患者肢体及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不良心理情绪。
2023年07期 v.26 848-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王东;张金峰;屈浙;李静;宋贺;
目的 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式减压策略在老年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03—2022-03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5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动态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式减压策略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意识障碍程度、颅内压、血清指标及预后。结果 术后1 d、3 d、7 d,观察组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NCSE)、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降钙素原(PCT)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行动态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式减压策略的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其颅内压水平,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2023年07期 v.26 853-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岑蒙蒙;张明;张秀芳;张玉明;张莉;陈伟;
目的 探究基于镜像治疗的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2—2020-12徐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64例患者采取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的上肢力控制训练,B组52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价患者的上肢肌张力及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价患者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臂旋前肌群与臂肘屈肌群的MAS评分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FMA-UE评分上升,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平衡、BBS评分均上升,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BI评分均上升,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VF的上肢力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2023年07期 v.26 860-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张宏;况琦;王晓月;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惊厥复发情况、癫痫转化情况、脑损伤因子、体液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分别为94.59%比78.38%、(2.41±0.33)d比(4.18±0.37)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惊厥复发率、癫痫转化率[分别为10.81%比5.41%、2.70%比10.81%、0比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热休克蛋白70(HSP70)、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别为(8.92±0.67)μg/L比(12.45±1.33)μg/L、(1.07±0.29)μg/L比(1.39±0.33)μg/L、(15.01±2.64)μg/L比(17.46±3.08)μg/L、(0.21±0.06)μg/L比(0.35±0.07)μg/L、(23.12±3.11)μg/L比(30.48±3.42)μg/L],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分别为(0.53±0.08)g/L比(0.72±0.09)g/L、(5.47±0.54)g/L比(6.72±0.88)g/L、(0.59±0.07)g/L比(0.74±0.08)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热性惊厥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体液免疫、脑损伤因子水平。
2023年07期 v.26 86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 王聪梅;齐路;刘瑞芳;孔静波;宋瑞捧;陈清亮;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应用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02—2022-02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重症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研究组(n=6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有创ICP监测,研究组给予无创ICP监测,对比2组预后、ICP变化、甘露醇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肾功能损伤,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0.49%高于对照组的51.67%(P<0.05);2组手术第1、3、5、7天的IC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甘露醇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小(P<0.05),研究组肾功能损伤率6.56%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无创ICP监测应用于神经重症患者,其准确率和有创ICP监测差别不大,不仅可增加预后良好率,减少肾损伤和脱水剂的使用,还可减少并发症。
2023年07期 v.26 871-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 王向红;王瑞娟;杨立昌;赵亚莉;朱荣;
目的 分析显微镜术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对垂体瘤患者应激反应、性激素的影响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07—2021-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治疗的96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显微镜组(50例)和神经内镜组(46例),比较显微镜组与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应激指标、性激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 a复发率。根据随访2 a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NE、肾上腺素、ATⅡ、PRL、TSH、hGH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显微镜组(P<0.05)。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3 cm、Hardy分型Ⅳ型、Knosp分级3~4级、非完全切除、未辅助治疗是垂体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相比于显微镜术,能够更有效地平复垂体瘤患者应激反应和性激素水平,并发症更少,但均存在术后复发风险,尤其对于肿瘤直径>3 mm、Hardy分型Ⅳ型、Knosp分级3~4级、非完全切除的高危因素患者,应采取辅助治疗等针对性干预措施。
2023年07期 v.26 87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刘先波;赖丹;李洛;王登;
目的 分析单层皮肌瓣入路小曲率钛网植入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5—2022-05行颅骨修补术的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单层皮肌瓣入路小曲率钛网植入,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颞肌下钛网植入。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缝合张力、切口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等级、钛网周围积液、钛网外露、额纹消失、颞肌萎缩、咀嚼乏力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切口缝合张力小,拆线时间缩短,切口愈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钛网周围积液、钛网外露、额纹消失、颞肌萎缩、咀嚼乏力总体并发症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层皮肌瓣入路小曲率钛网植入可减小切口缝合张力,术后手术部位皮瓣厚实,切口愈合更佳,钛网两侧组织与钛网良好贴合,避免钛网周围积液和钛网外露并发症,并有效保护面神经颞支和颞肌功能,避免额纹消失、颞肌萎缩、咀嚼乏力等并发症。
2023年07期 v.26 88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杜平;余祖琳;潘月瑢;陈良青;汪丽娟;
目的 探究学龄期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04—2022-04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神经科收治的学龄期癫痫儿童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AD-48)评分将患儿分为生活质量良好组(n=56)和生活质量不良组(n=37)。收集2组患儿一般资料、疾病家族史、癫痫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服药种类、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评分(SEP)、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评分等资料,分析影响学龄期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发作持续时间(OR=2.96,95%CI=0.31~0.76)、近1 a发作频率(OR=1.91,95%CI=1.29~2.81)、服药数量(OR=1.66,95%CI=1.08~2.55)、复杂部分性发作型癫痫(OR=1.45,95%CI=1.18~1.79)、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OR=2.45,95%CI=1.21~4.94)、SEP评分(OR=2.13,95%CI=1.13~4.00)、SAS评分(OR=1.96,95%CI=1.13~3.43)、SDS评分(OR=2.35,95%CI=1.18~4.69)是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家庭收入(OR=0.48,95%CI=0.31~0.76)是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 经济状况、不良反应、疾病发作、抑郁、焦虑情况、服药情况是影响学龄期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023年07期 v.26 886-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