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颖欣;李静;赵梦;胡爱香;于鑫玮;韩玮;程实;张越巍;
目的 分析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治疗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的121例患者资料,汇总分析全部患者脑脊液感染的致病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21例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8株,革兰阴性菌41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27.3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34.15%。在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唑啉、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100%,苯唑西林对肠球菌及链球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在革兰阴性菌中,复方磺胺嘧啶对克雷伯菌属敏感率最高为77.78%,多粘菌素对不动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肠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其他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60.00%。结论 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较为常见。通过分析研究数据结合国内外其他研究进展,在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以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为首选经验性用药,对于耐药菌群,需要联合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必要时需要静脉用药联合鞘内、脑室内用药为基本策略,同时建议合理控制某种抗生素的使用时长,根据后续具体细菌培养与药敏特征优化用药方案。
2024年03期 v.27 27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2K] - 李后德;宋文丽;李科儒;吴小珂;徐加平;张艳林;
目的 分析自发性脊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诊治过程,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3年收治的10例自发性脊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联合应用JOA评分和ASIA损伤分级用于脊髓病变的评估、mRS量表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9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性疼痛,10例均伴不同程度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受累表现。5例病因考虑为脊髓血管畸形,5例病因不明。3例患者行减压手术治疗,1例术前ASIA分级A级,末次随访仍为A级,另2例ASIA分级由术前B、C级恢复至D级;7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其中3例入院ASIA分级A级,末次随访1例恢复至D级,另2例仍为A级,其余4例入院ASIA分级B~D级,末次随访2例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JOA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残疾的患者恢复率依次72.2%、52.8%、2.9%。结论 脊髓血管畸形是脊髓出血最常见病因,CT阴性不能排除脊髓出血,MRI对其诊断价值较高,对有适应证者首选手术治疗,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手术或保守治疗预后均较差,脊髓出血早期JOA评分及mRS评分对其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2024年03期 v.27 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陆悌明;任玲;张少轲;
目的 探讨纤维化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03—2023-04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EVT治疗的358例AIS患者,入院24 h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既往史等人口统计资料,闭塞部位、卒中程度、FIB-4指数、EVT相关信息及术后sICH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IB-4指数与EVT后sICH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FIB-4临界值1.30与2.67,将患者分为FIB-4<1.30组(n=138)、FIB-4 1.30~2.67组(n=149)以及FIB-4>2.67组(n=71),3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大血管闭塞、术后sICH、90 d神经功能预后及基线NIHS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与发生sICH患者的高脂血症、FIB-4评分、FIB-4<1.30及FIB-4>2.6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与不良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FIB-4评分、FIB-4<1.30及FIB-4>2.6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IC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的OR=4.552,P=0.046,95%CI:1.030~20.108,FIB-4>2.67的OR=0.078,P=0.001,95%CI:0.017~0.364,即高脂血症与FIB-4>2.67为AIS患者EVT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的OR=1.220,P<0.001,95%CI:1.155~1.288,糖尿病的OR=0.763,P=0.037,95%CI:0.418~1.391,基线NIHSS评分的OR=1.121,P<0.001,95%CI:1.061~1.185,FIB-4>2.67的OR=0.603,P=0.107,95%CI:0.325~1.117,即年龄、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为AIS患者EVT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FIB-4指数与AIS患者EVT术后sICH风险相关,可作为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较高成本效益和预测准确性的参数,但不可作为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2024年03期 v.27 28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李彩霞;汪晓凯;李晓丽;
目的 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氢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钙40 mg/d等常规治疗,A组在入院时持续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代替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前30 min内0.4μg·kg~(-1)·min~(-1)静脉泵入,之后以0.1μg·kg~(-1)·min~(-1)持续泵入,治疗至44 h复查头CT排除脑出血后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48 h后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其余治疗同B组。2组均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 h行3.0T高场强磁共振脑灌注检查,以梗死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评价脑灌注效果,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MMP-9浓度。结果 A组治疗前MTT(4.45±1.03)s,TTP(11.52±2.19)s,治疗48 h后MTT(2.06±1.41)s,TTP(8.17±2.01)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15±8.14)mL,r CBF(3.86±0.77)mL/min,治疗48 h后rCBV(37.42±6.17)mL,rCBF(8.18±0.51)mL,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205.04±41.15)μg/L,治疗48 h后为(158.22±62.07)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治疗前MTT(4.84±1.73)s,TTP(12.06±2.33)s,治疗48 h后MTT(3.74±1.25)s,TTP(10.93±1.62)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04±7.25)mL,rCBF(3.91±0.63)m L/min,治疗48 h后rCBV(25.81±6.09)mL,r CBF(5.76±0.82)mL/min,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198.82±40.95)μg/L,治疗48 h后为(176.35±51.79)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48 h后A组和B组相比,MTT和TTP均明显缩短,rCBV和rCBF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A组血清MMP-9较B组下降更明显(t=15.07,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APCI患者脑灌注、降低血清MMP-9水平,明显减轻APCI患者脑组织损伤,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2024年03期 v.27 294-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付秀芳;杨宪章;张晓娟;文娇;高君;陈运峰;张强;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于发病4.5 h内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术的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n=113)与恢复不良组(n=6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效能。结果 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35.06%)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13例(64.94%)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95%CI:2.466~21.685,P<0.001)、心房颤动(95%CI:1.485~24.484,P=0.012)、基线NIHSS评分≥12.50分(95%CI:5.945~53.525,P<0.001)、出血性转化(95%CI:1.823~15.328,P=0.002)、责任血管中度狭窄(95%CI:1.686~17.834,P=0.005)、责任血管重度狭窄(95%CI:2.769~40.737,P=0.001)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0.872(95%CI:0.816~0.928),绘制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曲线与实际概率曲线基本吻合,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943,P=0.439。结论 糖尿病、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12.50分、出血性转化、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此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经验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准确、有效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发生风险。
2024年03期 v.27 30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邱敬涛;王晨雨;
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行颅脑超声及常规MRI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脑损伤情况分为脑损伤组(n=46)和无脑损伤组(n=100),分析比较2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1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中46例存在影像学异常征象,阳性检出率31.74%(46/146),其中MRI的检出率为91.30%(42/46),明显高于颅脑超声的65.22%(30/46,χ~2=9.200,P=0.002)。缺氧缺血性脑病(12.33%比5.48%,χ~2=4.222,P=0.040)、硬膜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4%比0,χ~2=4.056,P=0.044)的MRI检出率明显高于颅脑超声(P<0.0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颅脑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MRI(11.64%比4.79%,χ~2=4.540,P=0.033)。脑损伤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PSV、EDV小于无脑损伤组,RI大于无脑损伤组(P<0.05)。ROC曲线显示,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PSV、EDV和RI诊断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0.786、0.625和0.740、0.819、0.613。结论 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宫内窘迫新生儿脑组织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I,但脑损伤诊断效果不如MRI,临床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案。
2024年03期 v.27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 王一迪;范利娟;刘永辉;王向阳;崔宏勋;
目的 系统评价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11,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3篇随机对照试验,其质量评价均为中等偏倚风险,4个回顾性研究,根据NOS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均>7分,为高质量文献;所纳入的文献共包含346例患者,其中3D打印组178例,计算机导航组168例。Meta分析显示,3D打印组和计算机导航组在手术时间(MD=-41.10,95%CI:-74.54~-7.67,P<0.05)、平均置钉(MD=-4.92,95%CI:-8.50~-1.35,P<0.05)和置钉准确率(RR=1.09,95%CI:1.04~1.15,P=0.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术中出血量(MD=-10.97,95%CI:-29.38~7.44,P=0.24)、术中透视次数(MD=0.81,95%CI:-0.85~2.46,P=0.34)、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MD=0.10,95%CI:-0.50~0.70,P=0.73)和VAS评分(MD=-0.01,95%CI:-0.16~0.13,P=0.84)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81,95%CI:0.10~6.52,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计算机导航系统置钉相比,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的手术时间和平均置钉时间更短,且置钉准确率更高,安全性更高。本次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数量且质量有限,未来仍需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2024年03期 v.27 31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 李蓉香;张栋;孙国栋;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否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严重程度和早期预后血清标志物。方法 选取2020-06—2021-12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诊治的AIS患者145例,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8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PO和Lp-PLA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MPO和Lp-PLA2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IS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MPO和Lp-PLA2对AIS早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C反应蛋白(CRP)、MPO和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MPO、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35、0.796,均P<0.001)。NIHSS评分(OR=2.521,95%CI:1.414~3.950,P=0.015)、脑梗死体积(OR=1.965,95%CI:1.042~3.014,P=0.009)、MPO(OR=3.695,95%CI:1.362~5.263,P<0.001)和Lp-PLA2(OR=2.154,95%CI:1.063~5.217,P<0.001)为影响AIS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MPO对AIS早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高于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Z=3.514,P=0.020;Z=3.865,P=0.008),Lp-PLA2对AIS早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高于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Z=3.625,P=0.018;Z=4.014,P=0.005),MPO和Lp-PLA2对AIS早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25,P=0.109)。结论MPO和Lp-PLA2在AIS早期预后不良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神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早期预后不良有关,有望成为评估AIS严重程度和早期预后不良的血清标志物。
2024年03期 v.27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郝正玮;宋丽华;张秀清;孟宪静;
目的 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n-VD组(n=160)和VD组(n=3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因素,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7 d和入院14 d时患者外周血中SUA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时段SUA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段血尿酸水平预测AIS合并VD的临床价值。结果 脑卒中史、心房颤动、病死灶大小和入院时NIHSS评分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入院24 h(415.0±21.3)μmol/L、入院7 d(436.2±24.0)μmol/L和入院14 d(407.3±18.2)μmol/L时SUA水平高于non-VD组[(398.4±26.8)μmol/L、(372.1±20.7)μmol/L、(358.1±14.7)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大梗死病灶和入院SUA水平增加为影响AIS并发VD的危险因素。入院7 d SUA水平预测AIS并发VD的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 SUA(0.763、0.786,Z=4.526、4.084,P=0.009、0.016)。结论 SUA水平增加是AIS合并VD独立危险因素,入院第7天SUA水平对AIS合并V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年03期 v.27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 刘月娥;陈俊霖;江学军;
目的 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组。收集AIS-LVO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并建立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价值。结果 320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发生率为24.06%(77/320)。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心源性栓塞型、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基线血糖、基线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增加、基线HbA1c升高、基线NLR增加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ASPECTS评分增加、基线血尿酸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模型方程:y=-4.246+0.674×心源性栓塞型+0.095×基线NIHSS评分-0.372×基线ASPECTS评分+0.852×基线HbA1c+0.295×基线NLR-0.008×基线血尿酸,经Hosmer-Lemeshow检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6、89.61%、79.01%。结论 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基线HbA1c、基线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 ICH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对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4年03期 v.27 330-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高冕;杨雄杰;周守贵;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轻型卒中颅外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23-03在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n=63)和无颈动脉硬化组(n=57),根据头颅MRI对基底节区EPVS分级并将患者分为轻度EPVS组(EPVS分级0~1级,n=61)和中重度EPVS组(EPVS分级2~4级,n=59)。比较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基底节EPVS分级,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与基底节EPVS分级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基底节EPVS严重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基底节区EPVS等级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与基底节区EPVS等级正相关(r=0.575,P<0.001;r=0.481,P<0.001)。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是影响轻型卒中基底节区中重度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6、0.009)。结论 基底节区EPVS与轻型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硬化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2024年03期 v.27 337-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侯青;王翀昊;牛鸿婷;孙世娟;方庆娟;杨婷;王珅;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9-12—2023-02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D患者347例,均接受DBS治疗,术后随访30 d,以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依据分为并发症组(n=31)和无并发症组(n=316),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347例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8.9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升高、手术时间延长为PD患者DBS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别为OR=2.065,95%CI:1.167~3.652;OR=1.925,95%CI:1.278~2.899;OR=2.425,95%CI:1.323~4.444,P<0.05)。结论 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UPDRSⅢ评分升高、手术时间延长,可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临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2024年03期 v.27 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 周建海;李键;宋波;
目的 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2019-12—2022-10收治的1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常规止血、利尿、血压调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降低颅内压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基础治疗的同时肌内注射复方脑肽节苷脂,2~4 mL/次,2次/d。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E)、认知障碍评定表(RLA)评分,以及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NPY、CGRP、Tau蛋白、s ICAM-1、NSE、FLK-1水平。评价2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OSE、RLA评分分别为(4.53±0.52)分、(6.35±0.62)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NPY、CGRP、Tau蛋白、sICAM-1和NSE水平分别为(82.06±6.55)ng/L、(39.25±3.13)ng/L、(250.56±20.01)ng/L、(352.25±28.13)μg/L、(15.23±1.21)μg/L,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LK-1水平为(79.22±6.3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8.84%比23.07%,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4年03期 v.27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张玉珍;于小明;徐海辰;马双双;
目的 探讨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01—2022-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经颅磁刺激疗法+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辅助应用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比2组间疗效、吞咽功能、营养健康状况、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KWST)、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EAT-1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T、DAO、D-L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有较好干预效果,能提高吞咽功能和营养水平,提升免疫水平,提高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2024年03期 v.27 35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王震;冯慧;付娟娟;周修五;潘化平;
目的 探究不同频次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瓜氨酸(CIT)、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三叶因子(ITF)的影响。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药物治疗)、低频次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高压氧治疗)、高频次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频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周评估3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检测3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血清CIT、IFABP、ITF水平,观察3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4周,对照组、低频次组和高频次组患者NIHSS评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IFABP、IT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MBI评分、CI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频次组和高频次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6.23±2.05)分、(4.52±1.87)分]、ET[分别为(0.31±0.06)IU/mL、(0.21±0.05)IU/mL]、DAO[分别为(2.64±0.31)IU/mL、(1.71±0.18)IU/mL]、D-乳酸[分别为(0.16±0.04)mmol/L、(0.10±0.02)mmol/L]、IFABP[分别为(0.89±0.13)μg/L、(0.52±0.08)μg/L]、ITF[分别为(9.02±2.14)μg/L、(7.36±1.75)μg/L]水平更低(P<0.05),MBI评分[分别为(84.02±7.51)分、(90.89±5.42)分]、CIT[分别为(24.45±3.02)μmol/L、(31.42±3.31)μmol/L]水平更高(P<0.05)。与低频次组相比,高频次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P<0.05),MBI评分、CIT水平更高(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好,高频次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更好。
2024年03期 v.27 35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张静;张永智;张新庆;梁建芳;李阳;史志刚;
目的 观察左旋多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01—2022-11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D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神经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IL)-1β水平,认知及运动能力[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记忆功能[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主、次证证候积分,血清Hcy与IL-1β水平及UPDRS评分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14±2.09)分比(12.17±3.17)分、(3.38±1.07)分比(5.33±1.95)分、(12.53±2.77)μmol/L比(27.58±4.81)μmol/L、(9.13±2.21)ng/L比(14.43±2.66)ng/L、(6.45±0.77)分比(9.64±1.49)分、(15.45±2.63)分比(27.42±5.47)分、(16.73±2.17)分比(27.98±3.53)分、(8.89±1.23)分比(14.25±2.18)分,P<0.05]。2组患者血清BDNF、DA、5-HT水平及EBPM、TBPM得分均显著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63±2.79)μg/L比(13.25±2.54)μg/L、(541.93±114.41)μg/L比(479.39±123.66)μg/L、(312.42±48.38)μg/L比(194.33±58.64)μg/L、(5.75±2.13)分比(4.57±1.64)分、(5.17±1.34)分比(4.08±1.52)分,P<0.05]。结论 左旋多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PD,可通过上调BDNF、DA表达及降低Hcy、IL-1β水平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记忆及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2024年03期 v.27 36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袁婷;甄巧霞;蒋瀛萱;王璐怡;薛翠萍;
目的 探讨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3-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空灵鼓康复训练+音乐疗法干预。比较2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个人掌控感、重返工作能力、心理情绪。结果 2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MMSE、FMA、ADL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2组干预后个人掌控感量表(PMS)、中文版工作能力支持量表(WSS)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PMS、WSS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在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中实施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可促进患者神经、认知、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水平。
2024年03期 v.27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