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萍萍;杨颖;牟欣;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探讨417种循环代谢产物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通过MRC IEU OpenGWAS项目获得3个循环代谢产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分别为“met-a”“met-c”和“met-d”。GBS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数据来源于芬兰生物银行数据库,表型代码为“finn-b-G6_GUILBAR”。将来自GWAS的与循环代谢产物密切相关的遗传变异数据(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与来自芬兰的GBS GWAS数据进行双样本MR分析,主要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逆方差加权(IVW)方法,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R)和95%CI评估结果。使用留一法、异质性检验、水平基因多效性检验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共5种循环代谢产物具有与GBS因果关系的提示性证据。其中,肌酐(OR=2.924,95%CI:1.194~7.163,P=0.019)、谷氨酰胺(OR=1.902,95%CI:1.007~3.592,P=0.048)、异戊酰基肉碱(OR=140.767,95%CI:3.510~5 645.336,P=0.009)的循环水平与GBS风险较高有关。相反,基因预测葡萄糖(OR=0.308,95%CI:0.010~0.981,P=0.046)、X-11491(OR=0.069,95%CI:0.007~0.707,P=0.024)的循环水平与GBS风险呈负相关。结论 肌酐、谷氨酰胺、异戊酰基肉碱、葡萄糖、X-11491可能与GBS有因果关系。
2024年08期 v.27 925-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张敏;王敏;司君增;
目的 分析微小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NIHSS评分等基本资料,根据入院5 d后DSA结果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32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irt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4a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sirt1、miR-34a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ROC曲线评价sirt1、miR-34a对侧支循环建立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结果 侧支循环不良组高血压(65.63%)、高胆固醇血症(28.13%)、入院NIHSS评分[(16.57±3.30)分]、脑梗死体积[(11.02±3.27)cm~3]、miR-34a(1.58±0.42)均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40.00%、8.00%、(10.14±3.01)分、(6.39±2.01) cm~3,(1.00±0.23)],sirt1[(5.09±1.57)μg/L]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7.63±1.53)μg/L,P<0.05]。侧支循环不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iR-34a与sirt1水平均呈负相关(r=-0.521、-0.529,P<0.05),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入院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与miR-34a均呈正相关(P<0.05),与sirt1均呈负相关(P<0.05)。miR-34a、sirt1及其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901、0.935。miR-34a、sirt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预后不良患者比例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结论 miR-34a、sirt1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024年08期 v.27 93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华雪;王立娜;马文波;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 筛选116例老年PD患者为研究组,依据Fazckas分级分成PD-WML组和PD组,另选取同期人口学资料匹配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的相关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D患者WML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DNF、HDL-C与PD患者WML的关系。结果 116例PD患者WML发生率为72.41%(84/116),Ⅰ、Ⅱ、Ⅲ级分别43、30、11例。PD-WML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均高于PD组(P<0.05),血清BDNF[(4.83±1.15)μg/L比(6.12±1.20)μg/L]、TC[(4.37±0.96)mmol/L比(4.84±1.04)mmol/L]和HDL-C[(1.07±0.29)mmol/L比(1.23±0.32)mmol/L]明显低于PD组(P<0.05)。年龄、高血压、BDNF和HDL-C是PD患者发生WML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照组、PD组、WML轻度组(Ⅰ级)、WML中重度组(Ⅱ~Ⅲ级)血清BDNF、HDL-C均呈依次下降趋势(P<0.05),WML中重度组血清BDNF、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WML轻度组(P<0.05)。血清BDNF、HDL-C以及联合诊断PD患者发生WML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0.768、0.899,单独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5.70μg/L、1.15 mmol/L。血清BDNF、HDL-C以及联合诊断PD发生中重度WML的AUC为0.820、0.766、0.833,单独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4.79μg/L、1.02 mmol/L。结论 血清BDNF、HDL-C是PD患者发生WML的保护因素,可有效预测PD患者发生WML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024年08期 v.27 936-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刘婧;马海玲;徐坤;何清;张岩;刘建;
目的 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VAO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12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P-DCB治疗的51例症状性VAOS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前及术后即刻的狭窄程度,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NIHSS评分、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随访时行CTA检查以明确再狭窄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完成P-DCB治疗患者51例,年龄(67.7±9.2)岁。术后即刻狭窄率(34.0±6.7)%,明显低于术前的(8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椎动脉夹层1例,未特殊处理;围手术期未发生30 d内死亡、颅内出血、TIA和与椎动脉狭窄相关的卒中。患者术后随访时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率为(42.3±9.3)%,与术后即刻狭窄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11例发生无症状性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21.6%。结论 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VAOS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2024年08期 v.27 941-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郭庆;陈林;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3-08接受检查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证实,均采用G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测定患者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肿瘤实质部分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ADC(r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为(8.32±0.63)×10~(-4)mm~2/s,显著低于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及肿瘤实质部分[(25.21±4.27)×10~(-4)mm~2/s、(17.03±3.15)×10~(-4)mm~2/s、(14.33±3.01)×10~(-4)mm~2/s](P<0.05);低级脑胶质瘤的ADC值、rADC值分别为(17.04±2.19)×10~(-4)mm~2/s、1.98±0.22,均显著低于高级脑胶质瘤[(12.89±2.55)×10~(-4)mm~2/s、1.57±0.25](P<0.05);复发患者ADC值为(13.69±1.90)×10~(-4)mm~2/s,显著低于无复发患者的(18.17±2.63)×10~(-4)mm~2/s(P<0.05);ADC值对脑胶质瘤诊断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67、91.76%、100.00%;ADC值对脑胶质瘤不同分级诊断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8、89.19%、64.58%;ADC值对脑胶质瘤预后预测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0、85.29%、82.35%。结论 DWI对脑胶质瘤诊断效果良好,可通过ADC值判断脑胶质瘤分级,预测患者预后。
2024年08期 v.27 946-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王坤;吴利忠;郑庆中;王盛智;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序列联合CT灌注成像(CTP)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2021-05—2023-05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MR-DTI序列、CTP检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评定预后情况,并据此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不同预后患者MR-DTI序列、CTP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MR-DTI序列联合CTP参数评估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106例ACI患者中,预后良好86例(81.13%),预后不良20例(18.87%)。预后不良组Exat、MTT、TTP参数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FA、DCavg、CBF、CBV参数值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显示,Exat、FA、DCavg、CBF、CBV、MTT、TTP及上述指标联合评估AC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4、0.743、0.692、0.707、0.654、0.660、0.660、0.901,Exat、FA、CBF、联合评估具有较好的价值,联合评估的价值最高,DCavg、CBV、MTT、TTP单独评估的价值较低。结论 MR-DTI序列联合CTP参数可应用于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且评估价值较高。
2024年08期 v.27 95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邢媛媛;朱亚涛;连浩军;陈静;苏春贺;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为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改善CSVD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1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98例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CSVD患者的MRI总负荷,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比较轻中度负荷组和重度负荷组MCA和ACA的Vm、PI值,分析MCA和ACA的Vm、PI值与CSVD患者MRI负荷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CSVD患者入院1周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和未恶化组,比较2组患者MCA和ACA的Vm、PI值,分析MCA和ACA的Vm、PI值与CSVD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负荷组患者入院时MCA和ACA的Vm(41.35±5.47、35.44±3.37)均低于轻中度负荷组(48.32±6.43、44.61±4.86),而重度负荷组MCA和ACA的PI(1.17±0.26、0.98±0.23)均高于轻中度负荷组(0.92±0.21、0.78±0.1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和ACA的Vm与MRI负荷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PI与MRI负荷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恶化组入院时MCA和ACA的Vm(39.38±4.37、34.11±2.34)均低于未恶化组(48.34±6.07、44.11±4.82),而恶化组MCA和ACA的PI(1.25±0.22、1.06±0.16)均高于未恶化组(0.91±0.19、0.76±0.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和ACA的Vm与CSVD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呈负相关,而PI与CSVD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与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恶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通过TCD监测CSVD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早期评估CSVD患者的严重程度,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
2024年08期 v.27 956-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张晓;倪佃丽;相婷婷;颜虹杰;于杰;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08—2021-08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和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临床疗效、抢救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 d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损伤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干预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抢救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高切全血黏度、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的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利于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2024年08期 v.27 961-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佘晓梅;张亮亮;张黎;
目的 分析尼麦角林联合经颅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内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10—2023-03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9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尼麦角林组(n=99)、联合组(n=98),尼麦角林组给予尼麦角林治疗,联合组给予尼麦角林+经颅刺激仪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状态(MMSE评分、RBMT评分)、脑内代谢(NAA/Cr、Cho/Cr)及ERP(P300波幅、P300潜伏期)变化,以及2组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NSE、S-100β、UCH-L1、GFAP)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MMSE评分(27.46±4.01比24.19±3.05)、RBMT评分(21.05±4.34比17.38±3.16)均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AA/Cr水平(1.83±0.24比1.62±0.30)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Cho/Cr水平(0.91±0.12比1.32±0.21)明显低于尼麦角林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波幅水平(5.78±1.33比4.61±1.23)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潜伏期(207.46±18.92比331.24±16.85)明显低于尼麦角林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SE(10.16±2.60比13.26±3.53)、S-100β(1.59±0.33比2.45±0.26)、UCH-L1(53.82±8.03比75.29±9.83)、GFAP(10.36±2.10比14.50±2.39)水平均明显低于尼麦角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麦角林联合经颅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可缩短P300潜伏期,增大波幅,进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代谢、降低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有关。
2024年08期 v.27 96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荆婧;杜冉;邓文静;滕军放;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5—2023-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MG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比较2组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MG-ADL)、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体系(QMGS评分)、生化指标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干预后MG-ADL评分观察组(2.95±0.79)低于对照组(4.59±1.12,P<0.05),QMGS评分观察组(8.51±1.69)低于对照组(12.69±2.24,P<0.05),2组干预后日常生活及肌力均得到提高,疲劳耐受性增强,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组干预后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干预后观察组IFN-γ水平(43.96±3.18)低于对照组(52.58±3.63,P<0.05),观察组IL-4水平(36.89±6.39)高于对照组(31.11±6.42,P<0.05),观察组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41.43±3.9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42%)较对照组(6.2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MG患者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MG-ADL及QMGS评分,改善生化指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2024年08期 v.27 971-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徐丹丹;王磊;臧欢欢;诸宏伟;刁艳霞;关艳春;岳倩文;夏群;张微笑;周瑞;
目的 探讨脑脊液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及磷酸化神经丝蛋白重链(pNF-H)水平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病情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02—2023-08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SMA)并接受诺西那生钠治疗的2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性别、基因检测结果、疾病分型、开始治疗的年龄、发病年龄、开始治疗前疾病持续时间等基本信息,于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前收集脑脊液标本并检测脑脊液NF-L、p NF-H水平,采用汉默史密斯功能性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及上肢模块修订版(RULM)对SMA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比较SMA患儿开始治疗时脑脊液NF-L、pNF-H水平,分析脑脊液NF-L、p NF-H水平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治疗前疾病持续时间及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对比治疗期间脑脊液NF-L、p NF-H水平。结果 Ⅱ型与Ⅲ型SMA患儿脑脊液NF-L水平(438.15±163.41比283.47±108.11)存在统计学差异(t=2.123,P=0.047),与Ⅱ型、Ⅲ型SMA患儿HFMSE评分(r=-0.521,P=0.15)及RULM评分(r=-0.528,P=0.014)呈负相关,接受诺西那生钠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21±166.80比284.94±150.08比194.53±91.09)(Z=23.684,P<0.001);Ⅱ型与Ⅲ型SMA患儿脑脊液pNF-H水平(335.04±110.30比251.64±146.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型、Ⅲ型SMA患儿HFMSE评分(r=-0.471,P=0.31)及RULM评分(r=-0.577,P=0.006)呈负相关,接受诺西那生钠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71±128.85比179.64±69.28比130.85±49.60)(Z=22.842,P<0.001)。结论 脑脊液NF-L、pNF-H水平与SMA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在接受诺西那生钠修正治疗后降低。
2024年08期 v.27 975-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张锐;王莉;陶永丽;蒋晨阳;刘凯;宋波;许予明;
目的 对比分析伴或不伴系统性自身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6—2021-06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NMOSD患者资料,按是否伴其他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等。结果 共收集到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比例1∶4.5,阳性组患者占61.89%(164/265)。与阴性组患者相比,阳性组女性占比更高(90.24%比68.32%,P<0.01),AQP4阳性率更高(84.15%比66.34%,P<0.01),阳性组与阴性组随访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分别为4.0(0,6)、2.0(0,3)(P<0.01),阳性组与阴性组脊髓受累阶段数分别为7.5(5,11)、6(4,8.3)(P=0.027),阳性组脑脊液24 h鞘内合成率7.63(3.10,16.17),阴性组为3.45(0.61,11.02)(P<0.01)。结论 伴系统性自身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脊髓受累节段更长,脑脊液炎症反应更明显,随访EDSS评分更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预示不良预后。
2024年08期 v.27 98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韩颖;马丽丽;殷欣;王莹;赵培庆;李湘青;
目的 探讨帕金森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帕金森病(PD)患者40例为PD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空腹血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IL-37水平,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D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浆标本IL-6水平,采用Hoehn-Yahr分级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对比PD组及健康对照组IL-37及IL-6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IL-6、IL-37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D组血清IL-3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Hoehn-Yahr分级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IL-6、IL-3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IL-6越高、IL-37水平越低。IL-6水平与PD患者的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有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IL-37水平与PD组患者患病年限、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PD组IL-6与IL-37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血清IL-37呈低水平、血浆IL-6呈高水平表达,其与疾病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无法直接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2024年08期 v.27 98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杨麒麟;魏敏;杨霞;丁莉;张凯;王国红;黄懿;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联合脑部放疗(WBRT)与单纯WBRT治疗实体肿瘤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2-11于资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WBRT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rh-Endostatin联合WBRT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治疗结束1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指标[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脑水肿体积和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生存质量[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神经认知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放射性损伤,通过制作生存曲线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7.92%比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时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VEGFA、VEGFB、VEGFC水平,CD3~+、CD4~+、CD4~+/CD8~+水平,脑水肿体积、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脑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8.76±2.54比20.78±3.12,26.78±4.98比33.12±5.19,31.34±3.12比37.24±3.98,90.76±16.97比121.78±18.12,83.78±11.02比105.23±12.19,65.34±9.12比83.23±10.98,144.58±71.55比203.87±70.59),CD3~+、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59.67±4.33比55.41±4.02,31.22±3.34比27.74±3.79,1.17±0.22比0.96±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8~+水平、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EORTC各维度评分和MMSE评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7.02±3.08比28.92±3.31),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56.67±3.33比55.01±2.06)、EORTC各维度评分和MMSE评分(26.58±1.11比25.87±1.1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发生轻微放射性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和颅内疾病无进展期(i PF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9.5比7.5,8.0比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ndostatin联合WBRT治疗实体肿瘤脑转移患者可有效改善近期疗效,抑制肿瘤进展,改善脑血流,维持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保护免疫功能。该方案安全性良好,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OS和iPFS。
2024年08期 v.27 990-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李璐璐;卢峰;韦士勤;张琳琳;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合并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05—2023-03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合并脑水肿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排序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放疗联合传统治疗(激素、甘露醇),研究组予以放疗联合rh-Endostatin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水肿程度、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0,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脑水肿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Z=17.704、6.211,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Z=5.681,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CE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治疗2周后CEA水平低于治疗1周后(P<0.05),研究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12±2.01比7.45±2.03,4.31±1.14比5.52±1.77,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贫血、出血倾向、心功能不良反应,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分级、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分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rh-Endostatin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合并脑水肿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脑水肿指数,降低CEA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2024年08期 v.27 998-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陈晓菲;黄辉;王超;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患者脑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01—2023-04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PD-N,n=28)、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n=28)、痴呆组(PDD,n=27)。比较各组患者MoC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睡眠质量、疲劳严重度、脑叶萎缩评分、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评分。结果 PD-N组MoCA评分(26.34±2.15)、睡眠质量评分(7.25±1.67)高于PD-M组与PDD组,PD-M组MoCA评分(20.46±3.23)、睡眠质量评分(4.68±1.19)高于PDD组(P<0.05);PD-N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2.82±4.34)、疲劳严重度评分(3.13±0.81)低于PD-M组与PDD组,PD-M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8.67±5.20)、疲劳严重度评分(4.68±1.19)低于PDD组(P<0.05)。PD-N组前额叶萎缩评分(1.21±0.45)、颞叶萎缩评分(1.13±0.37)、顶叶萎缩评分(1.06±0.24)、枕叶萎缩评分(1.05±0.26)低于PD-M组与PDD组(P<0.05),PD-M组前额叶萎缩评分(1.84±0.56)、颞叶萎缩评分(1.62±0.48)、顶叶萎缩评分(1.49±0.31)、枕叶萎缩评分(1.43±0.37)低于PDD组(P<0.05)。PD-N组运动症状评分(18.52±6.24)、非运动症状评分(24.39±7.15)低于PD-M组与PDD组(P<0.05)。结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PD患者的脑结构改变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加重,其脑结构改变的程度也相应增加,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了认知功能的衰退,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理解PD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早期识别和治疗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8期 v.27 1003-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王爱滨;李飞飞;陈保增;陈孝伟;郝强;陶伟;
目的 分析恩他卡朋双多巴片联合美多芭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03—2023-03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D老年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美多芭,77例)和研究组(服用恩他卡朋双多巴片联合美多芭,7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药浓度、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21%,高于对照组的79.22%(χ~2=5.303,P=0.021)。治疗后2组患者的UPDRSⅠ~Ⅳ评分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旋多巴(LD)血药浓度为(2.59±0.51)mg/L,高于对照组的(2.16±0.45)mg/L(t=5.548,P<0.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丙二醛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他卡朋双多巴片联合美多芭治疗老年PD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血药浓度与机体抗氧化水平,安全性高。
2024年08期 v.27 1008-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方芳;戴志强;张社敏;曹宁;谢亚丽;谢佳芯;
目的 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患者采取体感模拟训练+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29.83±4.16)分、(62.48±8.74)分,对照组分别为(30.27±5.03)分、(63.14±9.2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42.69±5.56)分、(78.15±7.36)分,对照组分别为(36.47±4.69)分、(70.24±8.56)分;治疗后,2组FMA评分、STE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MBI评分为(59.67±8.09)分,对照组为(60.25±9.2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为(75.17±7.65)分,对照组为(68.24±7.23)分;治疗后2组MBI评分各项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9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3.21±1.02)μV、(8.88±1.23)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3±0.26)μV、(22.54±2.23)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11±1.13)μV、(10.16±0.90)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8±0.29)μV、(22.61±2.28)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4.28±1.12)μV、(10.21±0.96)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2.38±0.41)μV、(19.87±2.36)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65±1.08)μV、(9.65±1.29)ms,N20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1.82±0.30)μV、(21.02±2.49)ms;2组N9和N20的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N9和N20的潜伏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有效加强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4年08期 v.27 1013-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李深;李瑾;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与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3-01—2024-01周口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行AEEG、BAEP检查,连续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5分)32例,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2分)28例,分析AEEG、BAEP检查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AEEG、BAEP与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联合检查的准确性较AEEG、BAEP单独检查高,敏感性较BAEP单独检查高(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与AEEG单独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与AEEG、BAEP单独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EEG、BAEP分级与3个月后的GOS评分均呈负相关(r=-0.720、-0.650,P<0.05)。结论 AEEG联合BAEP检查对昏迷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AEEG、BAEP分级与昏迷患者的预后均呈负相关。
2024年08期 v.27 1018-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 王莉娜;王向辉;杨月娥;雍敏;杨立国;李野;毕纯龙;
目的 分析动态CT血管造影(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在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脑血流量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08—2023-08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先兆症状分为MA组(32例)和MoA组(28例),所有患者在偏头痛症状消失3 d后的非发作期(对照组)再次进行颅脑动态CTA与CTP检查,并与发作期进行对比,比较MA组、MoA组血管痉挛、血流量异常发生率、rCBF变化情况及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结果 MA组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31.25%,rCBF增加发生率59.38%,均高于MoA组的7.14%、17.86%,rCBF减少的发生率25.00%,低于MoA组的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头痛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MoA组与对照组额叶、颞叶、枕叶、小脑、顶叶等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结合CTP检查能够较好地评价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及脑血流量改变,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
2024年08期 v.27 1023-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 王倩;刘丹;秦伟伟;张杰文;袁艺铭;
目的 探讨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07—2023-07诊治的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48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3-NT、UCH-L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3-NT、UCH-L1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3-NT、UCH-L1水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3-NT[(7.26±2.04)μg/L比(4.58±1.40)μg/L]、UCH-L1[(0.94±0.21)μg/L比(0.62±0.16)μg/L]水平及H-Y分期中/晚期患者比例(78.57%比16.67%)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语言[(4.93±0.52)分比(5.23±0.49)分]、命名[(2.11±0.35)分比(2.46±0.34)分]、注意力[(4.80±0.67)分比(5.31±0.45)分]、抽象思维[(1.21±0.26)分比(1.63±0.20)分]、视空间及执行能力[(2.89±0.39)分比(3.54±0.30)分]、定向力[(5.11±0.48)分比(5.50±0.31)分]、延迟记忆[(2.88±0.36)分比(4.02±0.41)分]、MoCA总分[(23.93±2.05)分比(27.69±1.08)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3-NT、UCH-L1水平与语言、命名、注意力、抽象思维、视空间及执行能力、定向力、延迟记忆、MoCA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3-NT、UCH-L1单独及其联合诊断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869、0.852、0.951。3-NT、UCH-L1、H-Y分期均是帕金森病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3-NT、UCH-L1水平可用于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2024年08期 v.27 1028-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刘文浩;叶敏;张文波;梁明礼;范伟雄;
目的 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2024年08期 v.27 1033-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