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间充质干细胞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谢培增;谢成;邓寅;孙成玲;陆培华;李元昊;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素(MSCF)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为其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Ⅰ组)、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组(对照Ⅱ组)和MSCF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脑脊液(CSF)中Aβ42和tau蛋白浓度;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对3组病人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和脑电图检测;根据临床疗效标准,治疗后对3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对照Ⅰ组治疗前后Aβ42蛋白浓度和tau蛋白浓度无变化(P>0.05),对照Ⅱ组与观察组治疗后Aβ42蛋白浓度逐渐增加,tau蛋白浓度蛋白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3组治疗后ADAS-cog评分均明显降低,对照Ⅰ组治疗后6个月返回至治疗前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Ⅱ组(P<0.05)。3组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和脑电图检测结果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最佳。对照Ⅰ组总有效18例(60.00%),无治愈病例;对照Ⅱ组总有效26例(86.67%),临床治愈2例(6.70%);观察组总有效30例(100.00%),临床治愈12例(4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结论 MSCF可保持神经细胞活力,较快地修复损伤神经细胞,激活脑内休眠的功能神经细胞参与脑生理活动,激活NSCs分化,MSCF治疗AD比MSCs移植的疗效更好。

    2025年03期 v.28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参数优化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谭莉平;吴芳;薛翔文;黄家梧;

    目的 探讨参数优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01—202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就诊符合入组的60例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采用2种参数进行SWI检查并获得2组影像,常规参数序列为对照组,参数优化序列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图像的重要征象检出率、扫描时间、图像质量。结果 2组患者检出存在CMBs阳性39例,均显示脑内出血灶92个,其中梗死灶内出血转化灶(HT)18个,梗死灶外的微出血灶(CMBs)74个。2组均显示磁敏感血管征(SVS)9例,与MRA显示血管闭塞部位一致。2组均显示突出血管征(PVS)23例,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显示低灌注区一致。对照组扫描时间294 s,实验组为145 s。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3.27±0.15)分,对照组为(3.65±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评分均>3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SWI是很有价值的成像序列,可提供有关AIS患者的重要补充信息,识别具有预后价值并影响治疗决策的各种影像特征,经参数优化的SWI仅需145 s即可执行,可纳入AIS患者急诊检查的MRI成像序列。

    2025年03期 v.28 27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 MRI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海马结构的评估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李成杰;欧文;刘伟;周兴宁;

    目的 探究MRI对老年性痴呆(AD)患者海马结构的评估价值及相关参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的118例A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MRI对所有受试者海马区进行扫描,比较2组海马结构参数及MRI参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研究组患者认知状况,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75)和认知障碍组(n=43),比较2组海马结构参数、MRI参数,分析二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海马面积(HFA)、标准化海马面积(SHFA)、海马横径(HTD)、标准化海马横径(SHT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HW、STH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海马矢径(HSD)、标准化海马矢径(SHSD)、外侧裂宽度(LFW)、标准化外侧裂宽度(SLF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组HFA、SHFA、HTD、SHTD均显著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THW、STHW均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2组HSD、SHSD、LFW、SLF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FA值显著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ADC值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AD患者海马MRI参数SHFA、SHTD、FA值与Mo CA、MMSE、ADL评分呈显著正相关(SHFA_(左侧)的r=0.381、0.373、0.370,SHFA_(右侧)的r=0.449、0.432、0.422,SHTD_(左侧)的r=0.446、0.427、0.408,SHTD_(右侧)的r=0.479、0.457、0.433,FA值的r=0.482、0.467、0.453,P<0.05),STHW、ADC值与Mo CA、MMSE、AD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STHW_(左侧)的r=-0.407、-0.392、-0.388;STHW_(右侧)的r=-0.422、-0.410、-0.392;ADC值的r=-0.465、-0.445、-0.431,P<0.05)。结论AD患者海马区结构呈明显萎缩现象,且与患者认知功能呈显著相关性。通过MRI检查可了解海马区不同结构的萎缩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8 27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新发出血多指标联合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贾振岭;徐冬静;李佳;单玉超;李静;

    目的 构建并验证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新发出血多指标联合预警模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术后24 h内新发出血情况,将2022-01—2023-11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12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新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新发出血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术后随访3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新发出血率约为31.20%(39/125)。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前Rotterdam CT评分>3分、伴硬膜下血肿、血肿量≥30 mL、合并颅骨骨折占比及D-二聚体(D-D)水平较高,凝血酶时间(TT)较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1.822,95%CI:1.605~2.615)、术前Rotterdam CT评分>3分(OR=1.816,95%CI:1.619~2.594)、伴硬膜下血肿(OR=1.854,95%CI:1.637~2.738)、血肿量≥30 mL(OR=1.865,95%CI:1.684~2.749)、合并颅骨骨折(OR=1.914,95%CI:1.658~2.815)、TT长(OR=1.825,95%CI:1.605~2.635)是影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新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合并糖尿病、术前Rotterdam CT评分>3分、伴硬膜下血肿、血肿量≥30 mL、合并颅骨骨折、TT构建的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新发出血预测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95(95%CI:0.757~0.942)。随访发现,2组均无死亡病例,非出血组术后3个月GOS分级优于出血组(P<0.05),其中Ⅴ级率约为58.14%(50/86)。结论 合并糖尿病、术前Rotterdam CT评分>3分、伴硬膜下血肿、血肿量≥30mL、合并颅骨骨折、TT长是影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新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多指标联合预警模型预测效能较高。出血对预后有一定负性影响,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早期干预。

    2025年03期 v.28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DWI及3D-ASL定量参数对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于冬洋;赵正宇;韩雷;胡丽丽;陶剑;柳勇;

    目的 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定量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20-10—2023-10治疗的AIS患者81例,均接受血管内治疗及DWI、3D-ASL检查,按出院后随访预后情况分为A组(n=43)和B组(n=38),对比2组临床资料、DWI及3D-ASL定量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及对侧相对的rADC、rCBF],分析DWI及3D-ASL定量参数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ADC、CBF及rADC、rCBF均明显高于B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C和rADC与AIS患者梗死面积呈负相关(P<0.05),ADC、CBF及rADC、rCBF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ADC、CBF及rADC、rCBF预测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均有较高价值(AUC=0.779、0.669、0.646、0.754),联合预测价值更高(AUC=0.881)。结论 DWI及3D-ASL定量参数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预测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3期 v.28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WORSEN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杜诚;孔德莲;韦存胜;俞晓蓉;陈校文;

    目的 探讨WORSEN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9—2022-12发病24 h内就诊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30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非进展组和进展组,对2组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药物治疗的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ORSEN评分[包括控制差的高血糖、既往心肌梗死、影像学结果、梗死面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神经学发现]联合NLR对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300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进展82例,非进展组218例。进展组初始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NLR、血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FD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入院NIHSS评分、WORSEN评分、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纹状体梗死及梗死灶直径15~30 mm占比均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高血压占比、入院24 h内血压变异性、尿素氮、肌酐均低于非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因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1.08,95%CI:1.03~1.13)、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OR=1.57,95%CI:1.12~2.19)、纹状体梗死(OR=2.16,95%CI:1.30~3.60)、梗死灶直径为15~30 mm(OR=1.81,95%CI:1.08~3.03)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WORSEN评分联合NLR的截断值为1.50时,预测进展性卒中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43.4%,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5%CI:0.66~0.77,P<0.05)。结论WORSEN评分及NLR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WORSEN评分联合NLR可能成为检测进展性卒中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2025年03期 v.28 294-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陈素芬;唐建生;胡珏;宋康平;李璋麟;

    目的 分析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2014-01—2024-02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国籍RCVS病例,结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诊治的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0例RCVS患者,发病年龄在20~64(40.7±12.8)岁,60%在40岁以前发病。最常见的诱因是沐浴,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反复发作性霹雳性头痛,多伴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痫性发作、偏侧肢体乏力、视力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可表现为双侧头痛或单侧头痛,头痛部位无差异(P<0.05)。约5%的患者病程中无头痛出现。37例患者疾病早期行头颅MRA/CTA,发现颅内动脉弥漫性节段性狭窄者24例,前循环节段性狭窄者9例,后循环节段性狭窄者2例,颅内动脉正常颅外血管节段性狭窄者2例,仅10例患者DSA证实脑动脉多发局灶性狭窄。58例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2例避免诱因未予药物治疗,随访时所有患者症状及血管影像异常均完全恢复。结论 RCVS患者以40岁以下女性多发,多以反复发作霹雳性头痛为首发症状,可伴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痫性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也可全程无头痛,颅内外血管均可受累,尼莫地平治疗预后良好。

    2025年03期 v.28 300-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效果分析

    宋佳;张玉曼;白德龙;李宝栋;

    目的 对比经桡动脉(TRA)和远端桡动脉(dTRA)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24例,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入路途径分为TRA组(n=65)和dTRA组(n=59)。观察指标包括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受线时间、术后动脉压迫时间、术后3 d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前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疼痛程度、满意度和术前、术后桡动脉及远端桡动脉血管管径和血流流速情况。结果 dTRA组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大于TRA组(P<0.05),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A组相比,dTRA组受线时间、术后3 d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前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dTRA组术后动脉压迫时间明显减少、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满意度评分明显增加(P<0.05)。TRA组与dTRA组术后3 d较术前桡动脉管径和远端桡动脉管径均变小(P<0.05),远端桡动脉血流速度均变快,桡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dTRA与TRA全脑血管造影术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dTRA与TRA相比具有更低的疼痛程度和较高的满意度,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入路途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25年03期 v.28 305-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应用超声三维容积技术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组织发育

    邱敬涛;苏杭;王晨雨;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三维容积参数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组织发育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01—2024-06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20例,其中正常胎儿60例为对照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胎儿30例为cCHD组,室间隔小缺损(sVSD)胎儿30例为sVSD组。采集胎儿颅脑二维参数、血流参数以及三维容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双顶径(BPD)、头围(HC)、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脑胎盘比(CPR)、额叶容积、丘脑容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8周cCHD组胎儿额叶容积及丘脑容积减小(P<0.05),经HC标准化额叶容积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cCHD组胎儿UA-PI增高(P<0.05),MCA-PI及CPR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VSD组胎儿额叶容积、丘脑容积、BPD、HC、UA-PI、MCA-PI、CP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胎儿额叶容积与孕周、BPD、HC均显著相关(r=0.987、0.973、0.969,P<0.05);对照组胎儿丘脑容积与孕周、BPD、HC均显著相关(r=0.968、0.948、0.950,P<0.05)。cCHD组胎儿额叶容积、丘脑容积均与CPR显著相关(r=0.605、0.616,P<0.05)。结论 cCHD胎儿孕晚期额叶及丘脑容积减小,提示cCHD胎儿存在脑组织发育减慢,而sVSD胎儿脑组织发育不受影响;脑血流参数与三维容积参数有良好相关性。

    2025年03期 v.28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预测模型

    查智健;耿锋;李光照;杨非;

    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01—2023-12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认知障碍分为继发组和未继发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效能,利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96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继发认知障碍27例,发生率28.13%。继发组患者与未继发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手术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GCS评分、手术治疗、TNF-α、IL-6可作为构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预测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05,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7.65%、80.97%,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3.664,P=0.729。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继发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8 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 Lp-PLA2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刘曙光;赵岩;

    目的 探究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特征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赤峰市医院2021-02—2023-02就诊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NIHSS评分变化分为恢复良好组(n=76)和恢复不良组(n=22)。对比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检验指标、血清CD62p及Lp-PLA2表达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D62p及Lp-PLA2水平与NIHSS、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D62p、Lp-PLA2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 恢复不良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恢复良好组(t=9.204、4.451、6.857,P<0.05),血清CD62p、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良好组(t=6.782、13.121,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水平与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438,P<0.05),CRP、LDL、TC、NIHSS与CD62p呈正相关(r=0.483、0.252、0.328、0.725,P<0.05),CRP、NIHSS与Lp-PLA2呈正相关(r=0.291、0.496,P<0.05)。CD62p及Lp-PLA2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D62p、Lp-PLA2及其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AUC分别为0.651(95%CI:0.539~0.763)、0.742(95%CI:0.639~0.844)、0.750(95%CI:0.649~0.851),其联合诊断的AUC大于CD62p、Lp-PLA2(Z=2.013,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及Lp-PLA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对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28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Hcy与sTWEAK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评估价值

    宋庆云;吴文娟;刘小娟;郭莹;刘春玲;王友明;

    目的 探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剂(sTWEAK)评估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白质病变(WM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8—2023-08邯郸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资料,按是否并发WML将患者分为WML组(n=79)及非WML组(n=21),再按严重程度将WML患者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30)及重度组(n=26)3个亚组。收集并比较WML组及非WML组基线资料及血清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并发WML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Hcy及sTWEAK诊断AIS并发WML及评估WML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WML组Hcy及sTWEAK水平高于非WML组(P<0.05)。三亚组Hcy及sTWEAK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cy及sTWEAK水平分布表现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高龄、合并高血压、高Hcy及高sTWEAK是AIS患者并发W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cy联合sTWEAK诊断WML的AUC值(0.945)最大,高于Hcy(Z=2.989,P=0.003)及sTWEAK(Z=2.614,P=0.009)。Hcy联合sTWEAK诊断重度WML的AUC值最大(0.927),高于Hcy(Z=2.566,P=0.010)及sTWEAK(Z=1.537,P=0.124)。结论 血清Hcy及sTWEAK能有效诊断AIS患者并发WML以及评估WML严重程度,血清Hcy及sTWEAK高表达是AIS患者并发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5年03期 v.28 326-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血清sICAM-1与HLA-DR对脑卒中患者隐性吸入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刘磊;侯婷婷;张文筱;张文学;尹艳霞;

    目的 评估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预测脑卒中患者隐性吸入性肺炎(S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2—2024-02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SAP的发生状况分为SAP组(n=28)和非SAP组(n=5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饮酒史、吸烟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sICAM-1、HLA-DR水平。通过Lasso回归筛选重要指标,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SAP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CAM-1和HLA-DR的预测能力。结果 SAP组与非SAP组在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及饮酒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吸烟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SAP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SAP组,HLA-DR显著低于非S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CAM-1升高和HLA-DR降低是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CAM-1、HLA-DR单独诊断S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9、0.727,灵敏度分别为85.19%、96.30%,特异度分别为82.59%、80.7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提高至0.84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22%、83.33%。结论 血清sICAM-1和HLA-DR是预测脑卒中患者SAP的重要标志物,联合使用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3期 v.28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DNA甲基化与羟甲基化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意义及与TET蛋白的关系

    周亚丽;王丽娜;赵丰丽;

    目的 分析DNA甲基化、羟甲基化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意义及其与TET蛋白之间的关联。方法 纳入2021-10—2023-10于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06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5-mC以及5-hmC百分比的测定;提取PBMC,采用qPCR进行TET1、TET2、TET3的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ET1、TET2、TET3的表达水平与5-mC及5-hmC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TET1、TET2对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患者血浆5-mC以及5-hmC水平均显著升高,TET1、TET2、TET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患者TET1、TET2、TET3与5-mC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ET1、TET2表达水平与5-hmC呈显著正相关(r=0.573、0.647,P<0.01),TET3表达水平与5-hmC无明显相关性。ROC曲线提示,TET1、TET2预测不良预后的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861、0.887。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DNA甲基化、羟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TET1、TET2介导的5-hmC表达水平上调从而促进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进展,可成为进一步研究帕金森病的重要标志物。

    2025年03期 v.28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血清炎症因子-铁代谢途径与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的交互作用

    宋晓园;晁艳艳;

    目的 分析血清炎症因子-铁代谢途径与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2018-06—2021-06邯郸市中心医院治疗的213例拟停药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完全停用抗癫痫药物后以门诊的方式随访1 a,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检测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铁代谢(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TNF-α、IL-1β、IL-6、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与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213例患者中201例在1 a内完全停药成功,停药成功率94.37%(201/213)。201例患者中13例失访,失访率6.47%(13/201),188例获得完整随访记录,其中56例在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29.79%(56/188)。复发组发病年龄>18岁、治疗前发作频率>5次/a占比、病程及TNF-α、IL-1β、IL-6、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铁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18岁、治疗前发作频率>5次/a、病程及TNF-α、IL-1β、IL-6、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水平异常是影响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TNF-α、IL-1β、IL-6、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水平与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血清铁水平与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呈负相关(P<0.05)。结论 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癫痫复发患者中血清TNF-α、IL-1β、IL-6、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水平表达较高,血清铁表达降低,且与癫痫复发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清炎症因子-铁代谢途径紊乱可能诱导癫痫患者停药后复发,临床可通过改善上述途径降低癫痫复发率。

    2025年03期 v.28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循证急诊救治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侍露;吴敏;陈婷;钱堃;季学丽;

    目的 分析循证急诊救治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21-04—2023-04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均接受循证急诊救治联合躯干控制训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的变化。依据峰值摄氧量占预估值的百分比分为运动耐量正常组(n=35)和运动耐量降低组(n=65)。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耐量降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研究对象运动级数、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均高于治疗前,且ST段下降≥0.1 mV者少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病程、酗酒史、高血压、高脂血症、运动级数、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ST段下降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运动级数、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ST段下降≥0.1 mV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酗酒史、高血压、运动级数、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ST段下降≥0.1 mV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耐量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循证急诊救治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出现运动耐量降低的情况,可能与患者病程、酗酒史、高血压、运动级数、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ST段下降情况有关,因此需尽早进行干预,减少患者运动耐量降低的状况。

    2025年03期 v.28 34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阿立哌唑增效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MRI研究

    秦君;刘靖琛;孙波;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阿立哌唑增效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MRI)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04—2022-04收治的10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增效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MECT,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精神状态及总有效率,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态脑功能MRI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中的10个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的5个项目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MRI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小脑后叶、双侧小脑前叶、右侧丘脑脑区的低频振幅值较治疗前高,右侧小脑前叶、额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脑区和左侧顶下小叶的低频振幅值明显较治疗前低。结论 MECT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双相抑郁患者病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总有效率高,MECT的作用机制与右侧颞叶、岛叶、小脑功能活动的改变相关。

    2025年03期 v.28 35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A型肉毒毒素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刘君;汪建云;张宁;刘焕;巩诗彤;安晓雷;

    目的 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01—2023-12收治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A型肉毒素和甲钴胺联合治疗。2组均在治疗2、4、12周后观察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治疗后第12周的焦虑和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12周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变化趋势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12周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组HAMA和PSQI评分均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HAMA及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确切,能减轻焦虑及睡眠状况,改善心理情绪。

    2025年03期 v.28 356-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论著 护理园地

  • 基于护士行为特征的静脉穿刺疼痛影响因素分析

    石伟伟;杨璨宇;刘恒方;袁蒙蒙;刘芳芳;

    目的 探讨护士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4名护士进行编号,选取2021-09-12—2022-05-12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一般资料。护士分组轮流对52例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共728人次。每次穿刺时测量护士的进针角度、速度、时间,记录见回血后是否继续进针,操作过程中是否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穿刺结束后运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分析与患者疼痛程度相关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行静脉穿刺52例患者,共728次静脉穿刺,其中工作年限、进针角度、进针时间、进针长度、心理干预等对穿刺疼痛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工作年限长的护士进行操作、大角度快速进针且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对患者行心理干预均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2025年03期 v.28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大数据分析

  • 体育锻炼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

    苏薇;魏意欣;何琳;张莉;马润婷;高强;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干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获得体育锻炼应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领域的研究。筛选截至2024-02-29英文发表的原始研究和综述,使用CiteSpace 6.2.4、VOSviewer 1.6.19、Scimago Graphica和Bibliometrix等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符合标准文献的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最终28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分析。最早的相关研究发表于2003年,每年的科研成果量不同,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出现峰值(43篇)。中国(71篇)发文量居首位,是前10个发表量最多的国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16篇)。Frontiers in Neurology发表相关论文最多(15篇)。Stroke的影响因子(IF)最高,为8.4。Eng和Liu-Ambrose的科研成果最多(8篇),同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虚拟现实、系统综述、可塑性和大脑突现词揭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结论 体育锻炼应用于卒中后认知康复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研究质量有待提升,团队间和国际合作亟需加强。北美和西欧国家在总被引次数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国家应积极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基于虚拟现实的体育锻炼和系统综述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025年03期 v.28 364-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综述

  • 水通道蛋白-4在脑淋巴系统中的作用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梁国聪;崔理立;陈煜森;卞尧尧;曾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全球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尽管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假说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AD的关键病理特征,但这些蛋白质积累并导致疾病进展的机制仍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发现淋巴通路和脑膜淋巴系统作为驱动中枢溶质清除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AD发病机制的另一种机制。水通道蛋白-4(AQP4)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最丰富的水通道蛋白,是淋巴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多种认知障碍中已观察到AQP4的异常表达和功能障碍,表明靶向体液稳态是治疗AD的一种新颖且可行的方法。本文旨在总结脑膜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讨AQP4通过影响淋巴系统清除功能在AD中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并为未来难以治愈的AD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2025年03期 v.28 37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胆固醇代谢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进展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王晓蕊;骆嵩;屈洪党;崔雪;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无法治愈且致命的运动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缺陷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LS的疾病进展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中的异常胆固醇代谢有关。本文主要对胆固醇代谢与ALS疾病进展的相关性以及胆固醇代谢调节剂在AL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2025年03期 v.28 37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基于MRA DWI成像的不同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术前评估

    林雪琪;吴迎春;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持续成功的血管再通是临床结局重要的预后因子,当前取栓的再通率可达90%,但治疗后患者的良好预后比例仅为40%~50%,快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获益并防止无效甚至有害的再灌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试验根据闭塞位置、卒中发作时间和可接受的梗死负荷ASPECTS≥6或梗死体积<70 mL选择患者。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指南,对基于MRA、DWI成像进行的颅内血管状态、梗死体积、梗死位置的评估方法及其在机械取栓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期待能为临床快速、准确筛选出适合机械取栓的患者提供更多依据,并帮助完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

    2025年03期 v.28 38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谷氨酸转运体和神经炎症与癫痫的关系研究进展

    王锋;樊青俐;

    癫痫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谷氨酸转运体和神经炎症与癫痫的发作和发展存在相关性,神经元组织中炎症细胞和相关因子的激活及溶解调节受损时,会破坏血-脑屏障完整性,而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是癫痫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谷氨酸、谷氨酸转运体、神经炎症及血-脑屏障完整性与癫痫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防治癫痫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3期 v.28 38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睡眠障碍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焦立影;郭宇宙;

    良好的睡眠对于脑健康至关重要。慢性睡眠障碍可能导致脑小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反之脑小血管病也可能引发睡眠障碍。目前研究认为睡眠呼吸暂停(OSA)与脑白质高信号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OSA可导致反复的低氧血症,继发血-脑屏障破坏、慢性炎症、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这些可能是OSA相关脑白质高信号形成的机制,而OSA合并的睡眠结构异常可能参与了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形成。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中,睡眠质量差与脑小血管病,尤其是脑白质高信号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具有相关性。不宁腿综合征则与腔隙具有一定相关性。日间过度嗜睡、周期性肢体运动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2025年03期 v.28 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