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美萍,刘志辉,张彩玉,李雪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发各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仍维持在高水平。血清VEGF水平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最高,小面积脑梗死者最低,中等面积脑梗死者居中;大血管受累者,显著高于累及小血管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者,显著高子未并发者。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与血糖、血脂、血压值无关。结论:血清VEGF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并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提示VEGF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2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张朝辉,宋景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卒中后抑郁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TH递质改变有关。
2002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吴士文,杨光
目的:为研究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的变化过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32例HOPP病人,分别在发病当天(1~8h以内)、第2d,第7d同时测其血钾及血清CK的浓度。结果:在发病当天所有病人血钾均降低,有1例CK增高(占总病人数的3%),第2d血钾正常29例,CK增高者20例(占总病人数的62.5%),第7d病人血钾均恢复正常,CK增高者2例(占总病人数的 6%);与血清CK正常的病人相比,伴血清CK增高的HOPP病人多为首次发病,年龄低,病初的血钾更低。结论:HOPP病人在起病第2d血清 CK有较高的升高,CK的增高者多为首次发病,病初血钾降低更为明显。
2002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王金兰
目的:观察大鼠在福尔马林致痛及针刺镇痛时孤啡肽受体mRNA在一些与镇痛有关核团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电针后10h,导水管周围腹侧区、中缝背核及中缝大核内孤啡肽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数增多;而在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后,上述核团内孤啡肽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数却明显减少;电针并注射福尔马林,脑内孤啡肽受体mRNA水平介于单用电针和福尔马林之间。结论:电针能促进孤啡肽受体的合成而伤害性刺激抑制孤啡肽受体的合成。
2002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张润生,陈豫红,高文俊
目的:现察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VP)的疗效。方法:将40例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16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8例,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02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冯桥显,宋来君,谭占国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脑沟脑池形态改变与颅内压(ICP)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SHI(GCS≤8分)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ICP及死亡率(MR)作统计分析。结果:轻度ICP增高表现为脑沟及外侧裂池消失;中度及重度ICP增高表现为鞍上池及环池消失。鞍上池及环池消失的病人MR较高。结论:根据SHI病人CT片上脑沟脑池的形态改变可判断ICP的高低及病人的预后。
2002年0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张雪松,杨惠淑,赵士福,郑焕仙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变化(WMC)的认知功能改变。方法:对44例WMC进行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测定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老年性 WMC21例,其它类型 WMC 23例,包括多发性硬化(MS)19例,酒粉性 WMC 2例,CO中毒2例。结果:老年性WMC以注意力及计算力下降明显,MS以记忆力下降为著;老年性WMC以情感低落为多数,占66.7%;而MS情感高涨电显,占63.2%。认知电位p300在不同类型WMC潜伏期均延长,但以MS延长更为显者,两者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p300在反映WMC引起的认知功能改变方面有重要价值。
2002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赵晓晖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肌红蛋白(MB)浓度,并对其结果作初步探讨。方法:无心肌、骨胳肌病变及肾功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69例,RIA法测定其发病后第1、5、10、20d的 Mb。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病人的Mb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出血与梗死组间、不同出血部位及不同出血量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b升高在脑卒中病人中普遍存在,持续时间较长,且呈双峰曲线,升高的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2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党帅,金玉华,李传宏,高荣祥,王凤永
目的;分析双侧脑室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IVH)的死亡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IVH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脑室铸形,四脑室梗阻致高颅压和术后再出血、脑梗死、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及持续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是IVH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合理治疗及预防措施能进一步降低IVH的死亡率。
2002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张丽雅,周旭峰,卢超,张薇,张国庆,刘晓萍
目的:探讨FLAIR在中风后迟发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中风后迟发性癫痫在进行常规MRI扫描后加用FLAIR技术扫描。对常规扫描及FLAIR扫描结果分析。结果:在48例中风后迟发性癫痫患者中有45例(93.8%)的病灶在FLAIR扫描中不能被完全抑制而呈斑片状或线条状高信号。结论:对中风后迟发性癫痫在MRI常规扫描基础上加用FLAIR扫描可提高对病灶中胶质增生、疤痕组织检出,作为判断预后追踪观察的指标,同时对手术治疗提高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2002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娄志刚,简新革,杨明,胡子善200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于荣焕,何蕴,荆宏建,赵春水,毛克江,任利民,尹明达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继续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ICH患者53例,根据头颅CT所示血肿体积是否继续扩大分为继续出血组和非继续出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CH存在继续出血情况,其发生率为32.6%。血肿增大者均发生在24h内。发病时的舒张压升高、血肿体积大小、GCS、NIH评分、血肿形态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响继续出血患者的因素:(1)舒张压增高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2)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体积大于20ml以上及内囊出血易发生血肿扩大。(3)入院时昏迷越重,越易发生继续出血。早期患者症状加重,早期死亡与继续出血有关。
2002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余珊容,曹雷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听觉和脑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IAEP异常的新生儿,以胆红素水平分两组,血总胆红素≤300μmol/L为黄疸1组,其主要表现为:Ⅲ、V波峰潜伏时延长;I-V、I-Ⅲ峰间潜伏时延长,血总胆红素>300μmol/L为黄疸2组,黄疸1组与黄疸2组比较,其主要表现为:I、V波峰潜伏时及Ⅲ—V、I—V峰间潜伏时间延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既可有中脑下丘的损害,也可有听神经损害。BAEP对了解新生儿早期听神经及脑干功能障碍有重要价值。
2002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杨柳明,钟文英,林红,林济宝,陈荣伟,梁洚菱,谢俊芳,孔天翰
目的:探讨蝎毒制剂-速可平(SV)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组,采用蝎毒制剂—速可平保留灌肠(治疗组),同时与用柳氮磺胺吡啶(SASO)肛栓剂(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肠粘膜结构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主要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也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4天,而对照组为48天(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3.3%与对照组33.3%和8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愈病例进行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6.7%与对照组40%和6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1);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和13.3%(P<0.01)。结论:速可平对UC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能改善UC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副作用。
2002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莫李生
目的:为了解痹痛灵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对30例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口服痹痛灵胶囊,2粒,tid,共用4周。结果:患者服用痹痛灵胶囊后可明显缓解四肢疼痛、麻木、发凉、活动受限等症状,肢体功能有一定恢复。结论;痹痛灵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
2002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赵艳霞2002年01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杨霄鹏2002年0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赵莘瑜2002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王蕾2002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张朝辉,宋景贵,王夏红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棋盘格翻转方式分别对32例健康人和2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90%,P100峰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2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杨惠淑,张雪松,戴光明,郑焕仙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分析87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化验资料、肌电图及心电图特点。结果:本组病人有清晨和下午两个发病高峰;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者多为甲亢继发HOKPP;51%的患者肌酶谱增高,但与肌痛无明显相关性(P>0.05);63%的病人白细胞和/或中性、淋巴粒细胞增高;50%的患者肌电图异常;46%的病人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进一步认识HOKPP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2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周敏,王少娜2002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邵旭峰,林廷塔2002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刘文广,陈海涛,第荣祥,胡庭桂2002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陈飞,王庆玲
目的:了解酒精所致震颤谵妄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文对15例酒精所致震颤谵妄患者的饮酒情况、症状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所致震颤谵妄基本发生在突然戒酒后或大量饮酒后,主要表现为谵妄和震颤伴有定向力丧失,注意力及记忆力明显减退或遗忘,并伴有各种各样的生动幻觉,震颤多为粗大震颤尤其多见于手指、面部、舌等部位。结论:酒精所致震颤谵妄,可能系酒精对脑的直接损害,脑神经细胞急性代谢紊乱有关。
2002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赵军,彭岚,王翔宇2002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王玉玲2002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陈劲松,余英教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非手术治疗后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效果肯定,有较手术治疗优越的一面。
2002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李志平,麦迪娜,刘晓娟2002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陈小让,常文海,张士玲2002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何向前,赵仁兴,崔嵬2002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王海燕,张九成2002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杨春海
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表现,治疗方法与转归。方法:对3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及MR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以50~69岁为多发年龄,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小脑受损后自身症状及周围组织受压症状,预后与出血量多少密切相关。结论:出血<5ml者症状轻,预后良好,以内科治疗为宜。出血量5~15ml者,症状较重,在密切观察下,以内科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出血>15ml者,往往有意识障碍,预后差,应积极手术治疗。
2002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李红2002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黄本长
目的:总结68例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方法:对我院1995年2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68例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死亡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颅脑损伤过重,失血性休克,术后并发症,伤后至手术时间过长是急性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院前救护水平,尽早彻底清创,纠正休克,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救治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关键。
2002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徐敏,骆金玺,晋根芳2002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张习红2002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薛春明,宋文涛2002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常景环,李玉莲,孙丽平2002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吴贺文2002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秦东香,吕海东,马晓丽,杨斌2002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王飞,李伟彬2002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姚淑芳,尤群生2002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赵菊珍,赵卫兵,范爱香2002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陈敬,聂方华2002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丁晓岚,潘国强,祝长春2002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逄锦晶,李强忠,冯秀香
目的:探讨丹奥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8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丹奥泣射液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用丹奥注射液80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2次,连用14日;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mg和维生素B12250m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14日。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丹奥注射液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
2002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赵纯雁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前列腺素E1合用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前列腺素E1100μg加入5%糖水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尼莫地平20mg,一日3次口服,2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表明,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7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尼莫地平与前列腺素E1合用治疗偏头痛,特别是顽固性偏头痛疗效显著。
2002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李新立,关云,詹霞,刘群才
目的:比较阿苯达唑与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短期和近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3例脑囊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阿苯达唑200mg,Po,q8h,10d为一疗程,以后间隔15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对照组31例,砒喹酮200mg,Po,q8h。以两组短期和近期疗程结束后为统计界限。结果:两组短期疗效人数变化比较差异显著(P<0.05);近期疗效人数变化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近期基本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较显著(P<0.01);近期两组不良反应人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短期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病人较砒喹酮临床疗效突出,近期安全性优于砒喹酮。
2002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陆敏2002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杨柳明,王华,张瑞,赵延龙,钟文英,岑卓英,黄玲,孔天翰
目的:探讨痹痛灵胶囊抗风湿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活动期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采用痹痛灵胶囊治疗,并作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病人症状、体征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改善(P<0.01),各项理化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的改变(P<0.01)。病人总有效率为100%,副作用轻微。结论:痹痛灵胶囊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2002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陈金钟,朱喜玲,陈文武
目的: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的降纤效果。方法:选择2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除昏迷、有出血史及出血倾向,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心衰的患者。给药方法为10IU、5IU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在入院1、3、5d应用。并分别在3、7、14d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的第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治疗开始的3、7d明显下降,尤以第3d显著,第1d虽有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凝血酶原时间(PT)在治疗开始的第3、7、14d无明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的第3、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45± 11.99、17.50±11.38、16.60±12.35和15.48±10.78。治疗后分值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均小于0.05)。结论:力源精纯溶栓酶降纤作用是确切明显的,同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在治疗后减少,故本药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的选择之一。
2002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曹玉媛,刘华伟,孙社荣,王红梅,牛建钢2002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黄伟,任学慧,刘桂玲2002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是明启,李君喜,王月侠2002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王丽霞2002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汤永新,常海,王玉洲,是明启,王月侠,郭晖2002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康继玲,赵婷,王胜2002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李锦秀,张海军2002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夏强,向军,刘群才2002年01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赵绍强,李相文,付洪修2002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高亮2002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曲莉2002年01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沈梅竹,张予东2002年01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梁建华,曲怀谦,韩爱春2002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张晓英2002年01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柴志勇,李玉东2002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马连峰2002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程明霞2002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牛攀东2002年01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贺札进2002年01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沈君,沈新,黄明,杜燕,曹秉振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GRP、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HBO加尼莫地平治疗(HBO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5例。测定 HBO治疗前后CGRP、ET的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HBO治疗后较治疗前ET明显降低,CGRP则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ET与CGRP含量变化呈负相关(r=-0.263,P<0.05)。结论:HBO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T含量下降,CGRP含量升高,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恢复。
2002年01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柴宗举,谭占国,康红强,边志伟,陈耀举,王耀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方法:56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进行手术,并根据术中所见病理决定去骨瓣减压的范围。结果:56例患者死亡9例,死亡率为16%;出院时5例植物生存,占9%;生活需要帮助20例,占36%;自理生活22例,占39%。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暴露范围广、骨窗大、术野清晰、减压充分、止血完善,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2002年01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杨水泉2002年01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袁淑霞,曲智玲,郭立斌2002年0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吴宁涛,于和平,邵立成,潘守政2002年01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韩文杰,段建航,岳恒志
目的;探讨CT对妊娠期颅内并发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在妊娠期出现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行CT轴位平扫,其中1例增强扫描。结果:脑水肿10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4例,脑血管畸形1例。结论;CT对妊娠期颅内并发症诊断及时准确,为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2002年01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张天霞,牛青萍2002年0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陈兵2002年01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蓝仲岳2002年01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高晶,王丽丽,王稚平
目的:通过5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在临床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检查。结果:正常32例,异常18例,异常率为36%。结论:TS患儿有部分存在脑功能障碍,脑电图对评价其引起脑功能损害及估计预后,有较重要价值。
2002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刘金玲2002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楚海波,樊荣华,李铁伟2002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兰亚红,黄黛,董艳丽2002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张有利,栗河莉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注射液与卡托普利注射液静脉应用治疗重症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重症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和卡托普利两组,观察注射后15min、30min、60min、120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在用药后5min和60min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两组在用药后5min血压即有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用药后60min血压下降至最低点,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用药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应用乌拉地尔和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急症均有很快和明显的降压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特别适合并心力衰竭或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2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郭志远,郭伟2002年01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王志娥,高秋丰,郭文清,王长青,刘文霞,杜娟,王晨霞,杨五朵
目的:观察柳氨苄心定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我们对24例高血压急症的病人在排除心衰的情况下应用柳氨苄心定进行治疗,按每分钟1mg静滴,并行血压监护,每10分钟测一次血压,观察其疗效。结果:从治疗30分钟开始血压就已明显下降,60分钟时血压下降更显著(P<0.01),已达正常水平。结论:柳氨苄心定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显著,在无心衰的情况下可作为高血压急症的首选用药。
2002年01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张广东,黄卫华,张兴成2002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刘惠玲,屈金刚,汤哲2002年01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贾维中,张煜2002年01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史德海,郭志远,杨雨旺2002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杨雨旺,张广东2002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常静,段爱云2002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程桂玲2002年01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朱世银,王运良2002年01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宋景春,霍松2002年01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苗华云,夏军红,孙香玉2002年01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郭瑞英2002年01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陈玲红2002年01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孙红霞,杨雅杰2002年01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刘桂玲2002年0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董新平,崔伟利,王设霞,何秀云2002年01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陈莉,孙会芳,郭艳丽2002年01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王维林
目的:评价局麻用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就本院67例局麻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效果和术中呼吸循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67例病人中,完善的局麻辅助适度的神经安定镇痛,仅19例(28.4%)顺利平稳度过手术,其余术中均出现躁动,需用强效或大剂量的静脉麻醉药控制,12例(17.9%)术中出现较严重的高血压状态(舒张压>105mmHg),21例(31.3%)术中ECG监测提示心肌缺血,24例(36.2%)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结论:局麻用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虽简单易行,但因病人术前常合并多系统疾病,术中有时需反复或较大剂量应用静脉麻醉药,存有多种不安全因素,必须加强麻醉监护,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2002年01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窦艳丽2002年01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时彩丽2002年01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