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武钢,苗玲
目的 :对 5 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 5 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血肿部位、大小、波及范围、血压及预后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为眩晕呕吐 ,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 ,蚓部血肿及入院时收缩压大于 2 0 0mmHg、血肿大于3cm者预后差 ,平均血压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小脑出血预后与血肿部位、大小、波及范围及血压密切相关。有规律服药可减轻小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2002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李新惠,王思闯2002年03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邢古生
,马南2002年03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沈君,杜燕,沈新,金善,时敏秀,李莉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对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CD6 2 P、CD6 3、P10 、DI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禁用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的 78例MID患者分 2组 ,治疗组 4 8例 ,应用赛莱乐 15 0mg静滴 ,1次 /日× 15天 ;对照组 30例 ,复方丹参 2 0ml静滴 ,1次 /日× 15天 ,观测治疗前、后CD6 2 P、CD6 3、P10 及DI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D6 2 P、CD6 3、P10表达明显降低 ,DI明显增强 (P <0 0 1)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 (P <0 0 5 )。CD6 2 、P10 与DI呈负相关 (P <0 0 5 ) ,CD6 3与DI无相关。结论 :赛莱乐可降低CD6 2 P、CD6 3、P10 表达 ,抑制血小板活化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对MID恢复有益。
2002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许先平,范志进,杨珉,牛光明
目的 :研究脑膜瘤中整合素β3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组织 ,2例正常硬脑膜及 3例蛛网膜组织中的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膜瘤中CD34 标记的微血管计数。结果 :整合素β3mRNA在良性脑膜瘤、不典型脑膜瘤、恶性脑膜瘤中的表达分别为 1 72±0 32 5 ,2 76± 0 2 4 5 ,2 93± 0 12 4 ,脑膜瘤中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相关。结论 :整合素β3亚单位参与脑膜瘤的生长控制过程 ,随着整合素β3mRNA表达的增加 ,肿瘤的新血管形成活动增强 ,恶性程度增加。
2002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赖正贵,黄良国
目的 :探讨血塞通 (PN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PNS组用PNS注射液 4 0 0mg加入 0 9%生理盐水 5 0 0ml中静滴 ,每天 1次 ,15d为 1个疗程。对照组用丹参 4 0ml加入 0 9%生理盐水 5 0 0ml中静滴 ,每天 1次 ,15d为 1个疗程。结果 :PNS组总有效率 (90 % )较对照组 (6 3 3% )明显升高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 ,积分值比较有较显著差异 (P <0 0 1) ,PNS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PNS具有扩张脑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2002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雷冬梅,王锦华,陈奎生,王雪岩,尹先印
目的 :探讨cAMP类似物 8-Br-AMP对人恶性胶质瘤TJ899细胞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组培养TJ899细胞 ,采用斑点印迹技术对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TJ899细胞EGFR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加 8-Br -cAMP处理的实验组较不加 8-Br-cAMP处理的对照组TJ899细胞EGFR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8-Br-cAMP可下调TJ899细胞EGFR基因表达。
2002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韩雄,索爱琴,王跃钢,张健,赵建华
目的 :国内艾滋病 (AIDS)病例逐年增加 ,但神经科诊断的病例很少 ,分析艾滋病的神经系统特征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 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特征。结果 :本组AIDS患者分别占同期神经科出院总人数、各种脑膜脑炎和隐球菌脑膜脑炎的 0 5 5 %、2 5 %与 10 0 % ,其病史及脑脊液有其特征性。结论 :艾滋病在神经科并非少见 ,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高危人群进行HIV筛查。
2002年03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侯沛红,罗树明,何剑波,吴护群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986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起病时血压、首发高颅压症状、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并发症对预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1)。年龄、性别、发病时辰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 :发病时血压、首发高颅压症状、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并发症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2002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李军荣,曹辉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 12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0 4ml ,每 12h腹部皮下注射 1次 ,连续 10天为 1疗程 ;对照组 10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10天。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能降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脑地形图检测亦显示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2002年03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罗志毅,毋江
目的 :总结颅底骨折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本院近 5年来颅底骨折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1995年 7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颅底骨折 13 5例 ,其中发生脑脊液漏 10 1例 (74 8% ) ,颅内积气 76例 (5 6% ) ,脑血管损伤 6例 (4 5 % ) ,神经损伤 17例 (12 6% ) ,伴有原发或继发性脑损伤 2 6例 (19 2 % ) ,死亡 7例 (5 2 % )。结论 :颅底骨折时应注意其并发症的防治
2002年03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彩霞,王俊秀,史丽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历记载和家属核实的方法 ,对 5 0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 (限于一级亲属 )、性别、发病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FH +较FH -组发病年龄早 ,FH -女性组较FH +女性组及FH +、FH -男性组发病年龄晚 ,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FH +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无差异。结论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年龄上的性别现象为 :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 ,家族史阴性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早。
2002年03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潘更毅,潘刘幸,张宪秋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管功能、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13 3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70例 ,对照组 63例 ,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加基础治疗和单纯基础治疗 ,观察BP及HR的变化。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明确的疗效 ,增加患侧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2002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王惠贞
目的 :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B和头颅MRI的变化对诊断多发性硬化 (MS)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5例怀疑多发性硬化 (MS)的患者进行脑脊液的寡克隆区带和头颅MRI的检查 ,研究两者和MS间的关系。结果 :确诊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均有脑脊液的寡克隆带和头颅核磁共振 (头MRI)异常。结论 :脑脊液寡克隆带和头MRI两者结合对诊断发硬化 (MS)有重要临床价值。
2002年03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李红阁,沈萍2002年03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杨清成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1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梗死与出血各 90例 )及 60例健康对照者 ;分别测量其血清T3 、T4、TSH变化。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3 、T4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TSH高于对照组 ,以脑出血组增高明显 ;死亡组T3 值明显低于存活组 ;全组低T3 者病死率为 5 3 % ,低T4者病死率为 43 % ;二项均低者病死率为 68% ;随病情好转 ,T3 、T4、TS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的变化 ,可用于判断脑血管病的病情和预后 ,并能对梗死与出血的鉴别提供帮助。
2002年03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李晓霞,王新礼,王天水2002年03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潘茜,许树兰,梁学梅2002年03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方岩2002年03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卢礼贤
目的 :探讨头痛型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及预后。方法 :本文报告 5 3例头痛型癫痫 ,病程 2周~ 7年。全部患者发作或发作间歇期均作神经系统检查和多次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结果 :发作时表现为剧烈头痛 ,缓解后无特殊不适 ,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CT查未见异常。头痛发作和间歇期作常规或睡眠诱发的脑电图检查 ,均可获痫性放电。结论 :头痛型癫痫是植物神经发作中常见的发作类型 ,其唯一发作表现是头痛 ,病变部位与下丘脑、颞叶、边缘系统有关 ,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诊断时切忌将功能性或血管性头痛误诊为头痛型癫痫。
2002年03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程丰,邵国富,张志霖,霍红梅,包仕尧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 3 2 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 ,病程 1~ 3d、1w、2w、4w、8w及 12w的血清NO和血浆ET含量。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 (1~ 3d内 )血清NO含量明显下降并达高峰 ,以后逐渐上升 ,4w左右接近正常水平 ;ET则在急性期明显上升 ,1w时达峰值 ,其后缓慢下降 ,恢复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近 12w时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NO、ET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含量改变与患者预后有关
2002年03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金燕芬,白俊云,刘彬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脑卒中时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的变化。方法 :对 11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和 6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于发病后 2 4~ 72h检测静脉血清AST。结果 :血清AST水平在急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血清AST水平无差异性 (P >0 0 5 ) ,有意识障碍与无意识障碍患者血清AS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急性脑干卒中组与急性非脑干卒中组血清AST水平无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时血清AST的变化 ,其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与病变性质、部位无关。
2002年0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马波
,高雪梅2002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杨新艳,刘洪洲,齐宇2002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沈沉浮,袁贤瑞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观测 ,改进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的定位法。方法 :利用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技术 ,对 8具 (16侧 )国人头颅标本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位于岩浅大神经沟下内侧 ,即Glasscock三角内侧 ,而不是三角中 ,其外侧有咽鼓管、鼓膜张肌半管。结论 :在岩浅大神经沟内侧定位 ,显露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 ,不易伤及咽鼓管、鼓膜张肌半管。
2002年03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吴云2002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贾富滨,张春红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面积梗死者 16例 ,原梗死灶出血 2 0例 ,梗死后第 2周发生出血 8例 ,第一周内发生出血 19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不少见 ,并发高血糖者是发生出血性梗死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头痛发生率高 ,注意临床观察 ,及时复查CT ,以利诊断。结论 :需溶栓的病例 ,可先行SPECT检查进行筛选 ,再定治疗方案。
2002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金扬,武忍侠
目的 :评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的临床特征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12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发现全部SCD患者发病由维生素B12 缺乏引起 ,胃大部切除术是一个主要病因 ,肢体感觉异常和深感觉减退是SCD最常见的症状和特征 ,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脱髓鞘的部位。结论 :SCD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预后起决定性的作用。
2002年03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杨红琴,李建利
目的 :探讨血糖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血糖控制理想与否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不理想组其恶化死亡率 (5 /5 3 ,9 43 % )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理想组 (0 /72 ,0 % ,P <0 0 5 )。结论 :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恶化死亡率高。
2002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单志愿,陈智玲,姚贞2002年03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何明方2002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慕娟,张昆,乔永明,庞聪玲
目的 :根据面神经电图 (ENOG)检查 ,将Bell氏面瘫分成两组 ,观察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A组示ENOG患侧损失在90 %以下。B组示ENOG患侧损失在 90 %以上 ;Ⅰ表示用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组 ,Ⅱ表示用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加用皮质激素治疗组 ,Ⅲ表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组。结果 :A组药物治疗好于B组 ,且部分B组患者需手术治疗。AⅡ、BⅡ组的药物疗效好于AⅠ、BⅠ组。结论 :以 90 %为ENOG检查的临床值是准确的。ENOG损失在 90 %以下时 ,用药物治疗大多可获得好的疗效。ENOG损失在 90 %以上时 ,药物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但仍有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
2002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许树兰,赵玫,潘茜2002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新立,刘群才,王惠2002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林文博,陈士东,黄珍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分析 12例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 4例死亡 ,2例病情加重 ,6例预后良好。结论 :丘脑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常见 ,其主要原因可能为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害及血容量有关。临床应重视低血压的处理 ,避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2002年03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阎国庆,秦金堂,杨军丽,单若莹,朱艳玲2002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建伟,骆平2002年03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李凤云,屠德胜,樊景华,张湘梅2002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徐林新,刘群才,王慧2002年03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詹霞,刘群才,王慧2002年0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辛艳秋,李林2002年03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习予祥,秦玉翰,丁红莲,黄志梅,丁菊,杨林涵2002年03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党帅,高飞,郑彦宇,李亚洁,高荣祥2002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燕柳,方凯,张珂2002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宋彦,夏建海,邢英露2002年03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董玉斌,赵庆国,郭秋芬2002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李冰2002年03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崔群建,高飞,马新强,黄永礼2002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曹爱华2002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薛春明,王世杰,郜爱青2002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赵桂玲2002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鲁明,李伟,赵国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3 0例入选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入组第 1、4、12、2 4d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甘露醇静滴作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加用尼莫地平针 10mg/d ,缓慢静滴 ,连用 12d ,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 40mg ,3次 /d。结果 :治疗组第 4、12、2 4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第 12、2 4d血肿体积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002年0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刘文鹏,于建刚
目的 :探讨凯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近 2年采取随机抽样对照方法 ,分别使用凯时、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 :凯时组有较高的显效率 ,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凯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2002年03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王洗2002年03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陈东甫,谭占国,滑修之2002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胡吉征,宋杰,韦立2002年03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鲍敏,赵淑环,权顺爱,于秋颖2002年03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常冰玲,周红梅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住院的 3 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应用灯盏花素 ,对照组应用川芎嗪 ,同时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血压、神经细胞活化剂、控制血糖及血脂等。结果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2年03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李建会2002年03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贾桂香
目的 :观察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 ,观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每小时记录 1次 ,随访至 1周岁。观察HIE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 :HIE患儿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且与临床分度呈负相关 ;神经系统后遗症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结论 :轻、中度HIE患儿早期应用脑活素及胞二磷胆碱疗效确切 ,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减少 ,对重度HIE患儿疗效不明显。
2002年03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赵玫,许树兰,常红娟
目的 :观察抗抑郁剂氟西汀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68例偏头痛患者 ,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 (3 6例 ) ,应用氟西汀和尼莫地平治疗 ;对照组 3 2例 ,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疗程四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 11% ,对照为 68 75 % ,两组有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氟西汀可改善偏头痛症状 ,与钙拮抗剂合用可提高疗效。
2002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司献军2002年03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赵秀敏,范淑侠,刘桂芬2002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陈华伟,陈冬梅,李翔2002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安新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在控制血糖等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 2 6例 ,并在同等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2 注射液治疗 2 4例作对照。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总有效率 84 63 %。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2002年03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李瑞华,管永泽,宗素梅,石永革2002年03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张月华2002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刘玉平,董传杰2002年03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于均成,金萍萍2002年03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凤芹2002年03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贾东佩,张保朝,张小林,温昌明2002年03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倪付平,姚高峰2002年03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刘甲永,李耘天2002年03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张连彦,曾成保2002年03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高卫国,陈宏如,王吉圣2002年03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李红,陈建学,韩宝生2002年03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志强2002年03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杨星星2002年03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马海花2002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刘迎黎2002年03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宁秀芹,郑淑丽,王晓冰2002年03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赵奎,王洪亮,谢永胜,顿志平,尚景瑞,陈长华2002年03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肖俊杰,赵学忠,卢一悦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脱水治疗后腰穿测脑压缓慢放出脑脊液 ,然后注入生理盐水 ,反复数次 ,测脑脊液终压 ,最后注入地塞米松。结果 :61例病人 ,痊愈 5 0例 ,好转 6例 ,死亡 5例。结论 :脑脊液置换疗法可缓解脑膜刺激症状 ,减少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粘连 ,使脑压下降
2002年03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曾成保,张连彦2002年03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刘惠聪2002年03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高岩升,万传军,蔡建甫2002年03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周刚鑫,井志强2002年03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董亚贤
目的 :探讨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改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通过对 16例急性再发性脑梗死意识状态改变的病人进行研究 ,分析其病变部位与意识状态改变的关系 ,评价其中西医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的意识状态改变的患者的梗塞总体积、梗塞部位 (是否接近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及其通路 )与意识状态改变关系密切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意识状态改变的程度越深 ,死亡率就越高 ,预后就越差 ,而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相对好些。结论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改变与梗塞的总体积和部位关系密切 ;中西医结合对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2002年03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余英教,朱立英,吴伟,曹连生,孟令文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恢复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 ,连续治疗 3 7例颅脑损伤昏迷恢复期病人 ,总疗程 2 0~ 180d。结果 :2 5例 (67 6% )苏醒 ,死亡 6例 (治疗 19~ 97d) ,6例自动出院 (治疗 5 0~ 180d后仍处于昏迷状态 )。结论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 ,恢复期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 ,有一定效果
2002年03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王爱红,谢晓红2002年03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思闯,李新惠,杜素一,杨珂,张小伟2002年03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陈磊,贺维亚,万琪琳2002年03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何玉娟,崔永生,高巍,田艳萍2002年03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王卫民,何玉娟,李兵2002年03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陈晓瑞,荣佐民,马金霞,梁斐2002年03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崔胜春,张丽霞2002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吴刚,李永东2002年03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刘莹,宋轶萱,钟晓芃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疗效。方法 :将 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 9例 ,使用丁咯地尔 0 2g加入 5 %葡萄糖 5 0 0ml中静滴 ,每日一次 ,连续 15天。对照组 3 6例 ,使用胞二磷胆碱 0 5g加 5 %葡萄糖 5 0 0ml中静滴 ,每日一次 ;血塞通 0 4g加 5 %葡萄糖 5 0 0ml中静滴 ,每日一次 ,连续 15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9% ,显效率 6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2 2 % ,显效率 3 3 3 % ,经X检验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 ,治疗组平均为 10 41± 2 61分 ,对照组平均为 4 93± 1 68分 ,经t检验 ,P <0 0 1。结论 :丁咯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活性剂 ,它还具有非特异性和轻微钙拮抗作用。我们使用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 ,在近期临床观察中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安全、方便、疗效肯定的优点。为缺血性脑血管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2002年03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王大忠,吴艳荣,桑凤梅2002年03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刘乐喜,郝静2002年03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邢淑慧,姬春好2002年03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丁奇贤,祁培延,赵秀敏2002年03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姚淑芳2002年03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陈金增,时岩2002年03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万锋2002年03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俊,薛德麟,马廉亭2002年03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李桂萍,梁建华2002年03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黄丽娜,富奇志,闫海山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 (MND)的病因、临床及特殊病理改变。方法 :总结 2 0例MND既往史、临床表现、肌电图及病理活检等。结果 :2 0例中起病与中毒有关 4例 ,感染有关 2例 ,颈部外伤有关 2例。 2 0例中 2例肌酶增高 ,1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增高。 2 0例中 3例病理除表现神经源性肌萎缩外 ,同时并肌源性损害。 2 0例中 2例早期误诊为颈椎病。结论 :MND发病可能与中毒、感染、外伤有关。成人型进行性肌脊萎缩症 (PSMA)病理可变化多样 ,有慢性失神经和神经再支配的神经源性肌萎缩外 ,还有轻微肌病改变。
2002年03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富国2002年03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章自强2002年03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冯慧,李红菊
目的 :比较小剂量东菱克栓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TIA的疗效。方法 :将 72例TIA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应用小剂量DF— 5 2 1,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6% ,而对照组为 5 2 7%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小剂量DF— 5 2 1是治疗TIA的一种理想药物 ,其副作用少 ,便于护理。
2002年03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许健,牛淑荣2002年03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沈萍,李红阁,路娟2002年03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月君,周敏兰,梁巧珍2002年03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庄云英,陈玲红,黄燕菊2002年03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黄爱伟2002年03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宋灵芝2002年03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