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玲,朱颖,赵合庆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脑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34例脑梗死 ,4 4例脑出血病人 ,分别检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等各项指标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FPG、FINS明显增高 ,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明显降低 ;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B(apoB)也升高 ;相反 ,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A(apoA)、apoA/apoB降低。脑梗死与脑出血两组之间比较 ,脑出血组的DBP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中风类型无关
2002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杨晓玲,朱颖,赵合庆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脑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34例脑梗死 ,4 4例脑出血病人 ,分别检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等各项指标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FPG、FINS明显增高 ,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明显降低 ;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B(apoB)也升高 ;相反 ,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A(apoA)、apoA/apoB降低。脑梗死与脑出血两组之间比较 ,脑出血组的DBP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中风类型无关
2002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胡团敏,黄永德,何文钦,叶迎安2002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林平冬,廖丽红2002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胡团敏,黄永德,何文钦,叶迎安2002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林平冬,廖丽红2002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王兴霞,李弘钧,陈伟贤,龚洁,顾萍,赵芝宝,王颖
目的 :探讨用尼莫地平降低血压 ,提升颅内压 ,从而控制高血压脑内出血。方法 :将 6 5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5例 ,用尼莫地平 10mg静滴 ;对照组 30例 ,用 2 0 %甘露唇 2 5 0ml,每日 2次或 3次 ,两组治疗 7天 ,2周内复查头颅CT。结果 :治疗组的血压平均由 179/ 10 4降至 15 1/ 91mmHg ,对照组由 181/ 10 8降为 180 /10 3mmHg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对照组血肿扩大 18例 (6 0 % ) ,治疗组为 3例 (8 5 7%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照组死亡 7例 ,因脑疝 6例 ,并发症死亡 1例 ;治疗组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 1例。结论 :尼莫地平可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和提高颅内压 ,使破损血管壁的跨壁压力梯度下降 ,有止血和防止再出血的功能 ,可作为首选抢救药物之一 ,发病早期患者无脑疝或因颅高压引起的昏迷 ,就不要用甘露醇类的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以免血肿扩大
2002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王兴霞,李弘钧,陈伟贤,龚洁,顾萍,赵芝宝,王颖
目的 :探讨用尼莫地平降低血压 ,提升颅内压 ,从而控制高血压脑内出血。方法 :将 6 5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5例 ,用尼莫地平 10mg静滴 ;对照组 30例 ,用 2 0 %甘露唇 2 5 0ml,每日 2次或 3次 ,两组治疗 7天 ,2周内复查头颅CT。结果 :治疗组的血压平均由 179/ 10 4降至 15 1/ 91mmHg ,对照组由 181/ 10 8降为 180 /10 3mmHg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对照组血肿扩大 18例 (6 0 % ) ,治疗组为 3例 (8 5 7%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照组死亡 7例 ,因脑疝 6例 ,并发症死亡 1例 ;治疗组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 1例。结论 :尼莫地平可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和提高颅内压 ,使破损血管壁的跨壁压力梯度下降 ,有止血和防止再出血的功能 ,可作为首选抢救药物之一 ,发病早期患者无脑疝或因颅高压引起的昏迷 ,就不要用甘露醇类的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以免血肿扩大
2002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许俊,袁成林,顾翔,王晓玲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卒中和卒中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患者一氧化氮 (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了解自由基对上述疾病变化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2 8例脑出血 ,2 6例脑梗死 ,30例急性脑卒中并MOF及 2 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NO及SOD含量。结果 :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组、卒中并MOF组血浆NO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SO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卒中并MOF死亡组NO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 ,SOD明显低于存活组。结论 :氧自由基参与急性脑卒中和急性脑卒中并MOF的病理生理过程 ,故血中NO及SOD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2002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许俊,袁成林,顾翔,王晓玲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卒中和卒中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患者一氧化氮 (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了解自由基对上述疾病变化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2 8例脑出血 ,2 6例脑梗死 ,30例急性脑卒中并MOF及 2 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NO及SOD含量。结果 :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组、卒中并MOF组血浆NO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SO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卒中并MOF死亡组NO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 ,SOD明显低于存活组。结论 :氧自由基参与急性脑卒中和急性脑卒中并MOF的病理生理过程 ,故血中NO及SOD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2002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王新家,孔抗美,齐伟力,余莉
目的 :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与运动神经递质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观察联合行为评分 (CBS) ,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在正常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大小神经元ChAT均表达阳性 ,脊髓损伤后ChAT阳性细胞数减少 ,CBS升高 ,二者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脊髓受压抑制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 ,从而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
2002年06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王新家,孔抗美,齐伟力,余莉
目的 :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与运动神经递质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观察联合行为评分 (CBS) ,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在正常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大小神经元ChAT均表达阳性 ,脊髓损伤后ChAT阳性细胞数减少 ,CBS升高 ,二者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脊髓受压抑制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 ,从而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
2002年06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朱晓临,管绯,童萼塘,孙圣刚
目的 :研究被动吸烟对帕金森病 (PD)大鼠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6—羟多巴胺 (6 OH 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GDNF)及多巴胺 (DA)含量的变化以及术前 4周开始给予被动吸烟 (持续 6周 )和术后 3周给予的被动吸烟持续 2周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术前及术后吸烟的PD大鼠纹状体DA含量、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较PD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被动吸烟能减轻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损伤
2002年06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朱晓临,管绯,童萼塘,孙圣刚
目的 :研究被动吸烟对帕金森病 (PD)大鼠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6—羟多巴胺 (6 OH 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GDNF)及多巴胺 (DA)含量的变化以及术前 4周开始给予被动吸烟 (持续 6周 )和术后 3周给予的被动吸烟持续 2周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术前及术后吸烟的PD大鼠纹状体DA含量、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较PD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被动吸烟能减轻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损伤
2002年06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贺维亚,杨爱兰,郭亚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中 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 ,3例部分恢复血供 (仍存部分狭窄 )。溶栓后 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 10 0分 5例 ,神经功能评分≥ 84分 5例 ,6 4分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 ,神经功能迅速恢复 ,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贺维亚,杨爱兰,郭亚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中 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 ,3例部分恢复血供 (仍存部分狭窄 )。溶栓后 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 10 0分 5例 ,神经功能评分≥ 84分 5例 ,6 4分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 ,神经功能迅速恢复 ,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李会仓,王成太,谢德万2002年06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李会仓,王成太,谢德万2002年06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阳洪,周慧
目的 :探讨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68例 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降血糖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 肌注 ,观察组加用丁咯地尔静滴 ,疗程 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血象、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MCV和SCV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 5 ) ,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咯地尔是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2002年0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阳洪,周慧
目的 :探讨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68例 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降血糖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 肌注 ,观察组加用丁咯地尔静滴 ,疗程 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血象、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MCV和SCV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 5 ) ,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咯地尔是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2002年0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郑潮标,徐冬锐
目的 :分析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确诊依据。方法 :对 2 4例确诊为脑膜癌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但都有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 ,头颅CT平扫及MRI阳性率低 ,且不具有特异性 ,脑脊液压力增高 ,常规生化类似感染性改变 ,早期容易误诊。结论 :早期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最重要依据 ,少部分病例尚需尸检确诊
2002年06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郑潮标,徐冬锐
目的 :分析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确诊依据。方法 :对 2 4例确诊为脑膜癌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但都有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 ,头颅CT平扫及MRI阳性率低 ,且不具有特异性 ,脑脊液压力增高 ,常规生化类似感染性改变 ,早期容易误诊。结论 :早期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最重要依据 ,少部分病例尚需尸检确诊
2002年06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钱进军,赵康仁,刘春风
目的 :观察 β 七叶皂甙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 β 七叶皂甙钠 2 0mg溶于生理盐水 2 5 0ml静滴 ,每日 2次 ,共 10d ,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 2组均行CT检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水肿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 β 七叶皂甙钠对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及提高临床疗效均有积极作用
2002年06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钱进军,赵康仁,刘春风
目的 :观察 β 七叶皂甙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 β 七叶皂甙钠 2 0mg溶于生理盐水 2 5 0ml静滴 ,每日 2次 ,共 10d ,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 2组均行CT检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水肿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 β 七叶皂甙钠对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及提高临床疗效均有积极作用
2002年06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刘洪波,郭欣然
目的 :分析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近十年的进展性卒中患者排除出血性卒中后的梗死性卒中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近期感染、血压、血糖、血管狭窄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① 65例进展性卒中患者 ,4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近期感染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② 65例患者中 ,5 0例患高血压 ,其中 2 1例脉压差小于 3 0mmHg。与对照组相比 ,患高血压病人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脉压差小于 3 0mmHg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③患糖尿病人数 3 9例 ,对照组 12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④ 2 4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有 2 0例程度不同的颅内外血管狭窄 ;对照组 3 6例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6例狭窄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表明颅内外血管狭窄易引起进展性卒中。结论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与近期感染、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与闭塞有关 ,故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患者 ,应在积极的抗感染、抗凝、降血糖等治疗的同时 ,注意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压 ,不必积极降压治疗
2002年06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刘洪波,郭欣然
目的 :分析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近十年的进展性卒中患者排除出血性卒中后的梗死性卒中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近期感染、血压、血糖、血管狭窄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① 65例进展性卒中患者 ,4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近期感染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② 65例患者中 ,5 0例患高血压 ,其中 2 1例脉压差小于 3 0mmHg。与对照组相比 ,患高血压病人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脉压差小于 3 0mmHg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③患糖尿病人数 3 9例 ,对照组 12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④ 2 4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有 2 0例程度不同的颅内外血管狭窄 ;对照组 3 6例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6例狭窄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表明颅内外血管狭窄易引起进展性卒中。结论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与近期感染、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与闭塞有关 ,故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患者 ,应在积极的抗感染、抗凝、降血糖等治疗的同时 ,注意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压 ,不必积极降压治疗
2002年06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杨柳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 (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 10 2例LA伴发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随机抽样的 10 2例无LA的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伴发LA组年龄、高血压史≥ 10年 ,冠心病和脑卒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伴有LA的患者脑血管病类型以腔隙梗死最多见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是腔隙梗死、脑出血及LA的共同病因 ,长期高血压更易导致腔隙梗死及LA。
2002年06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杨柳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 (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 10 2例LA伴发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随机抽样的 10 2例无LA的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伴发LA组年龄、高血压史≥ 10年 ,冠心病和脑卒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伴有LA的患者脑血管病类型以腔隙梗死最多见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是腔隙梗死、脑出血及LA的共同病因 ,长期高血压更易导致腔隙梗死及LA。
2002年06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陈冬霞,孙惠刚2002年06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陈冬霞,孙惠刚2002年06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郑卫华,王建祯2002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王秋红,吴宗蕙
目的 :研究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HRT) ,更年期妇女植物神经紊乱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用尼尔雌醇片 ,首次剂量4~ 5mg ,间隔半月重复服药为第 2疗程开始 ,待症状控制后给有效维持量 ,其随年龄增长则减量 1~ 2mg ,一般用 3~ 6个月加服安宫黄体酮片 ,每日 10mg ,连服 7~ 10d。选用围绝经组、医源性绝经组、更年期组各 2 5例。结果 :各组用药一般需用 1~ 2个疗程 ,控制症状。不正规治疗或服药 1年者 16例 ,用药 3年以上者 2 2例 ,5年以上者 19例 ,10年以上者 18例。本组 75例应用HRT ,未发现肿瘤发病。结论 :HRT治疗和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候群效果快 ,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起防治作用 ,延缓阴道萎缩 ,保持性功能 ,提高更年期及老年人生活质量。
2002年06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郑卫华,王建祯2002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王秋红,吴宗蕙
目的 :研究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HRT) ,更年期妇女植物神经紊乱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用尼尔雌醇片 ,首次剂量4~ 5mg ,间隔半月重复服药为第 2疗程开始 ,待症状控制后给有效维持量 ,其随年龄增长则减量 1~ 2mg ,一般用 3~ 6个月加服安宫黄体酮片 ,每日 10mg ,连服 7~ 10d。选用围绝经组、医源性绝经组、更年期组各 2 5例。结果 :各组用药一般需用 1~ 2个疗程 ,控制症状。不正规治疗或服药 1年者 16例 ,用药 3年以上者 2 2例 ,5年以上者 19例 ,10年以上者 18例。本组 75例应用HRT ,未发现肿瘤发病。结论 :HRT治疗和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候群效果快 ,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起防治作用 ,延缓阴道萎缩 ,保持性功能 ,提高更年期及老年人生活质量。
2002年06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陈幼萍2002年06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陈幼萍2002年06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石向群,王运良
目的 :明确良好有效的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施模式能降低由鼻饲所诱发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住院的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并实施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 2 0例 ,对同一患者随机在病程第 2、5d分别观察记录实施两种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模式后 2 4h内出现的胃返流的次数、腹胀和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调整体位、控制鼻饲速度及每次的鼻饲量可明显减少胃食物返流次数、降低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同时可降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结论 :(1)有效的护理可降低鼻饲所诱发的胃食物返流的发生率 ,进而达到降低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率。 (2 )鼻饲的体位、鼻饲量、鼻饲速度及鼻饲的顺序是引起胃食物返流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002年06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石向群,王运良
目的 :明确良好有效的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施模式能降低由鼻饲所诱发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住院的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并实施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 2 0例 ,对同一患者随机在病程第 2、5d分别观察记录实施两种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模式后 2 4h内出现的胃返流的次数、腹胀和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调整体位、控制鼻饲速度及每次的鼻饲量可明显减少胃食物返流次数、降低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同时可降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结论 :(1)有效的护理可降低鼻饲所诱发的胃食物返流的发生率 ,进而达到降低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率。 (2 )鼻饲的体位、鼻饲量、鼻饲速度及鼻饲的顺序是引起胃食物返流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002年06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胡广原,胡国清2002年06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胡广原,胡国清2002年06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邓仁益,夏一平2002年06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邓仁益,夏一平2002年06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韦玺,郑颍锋,梁盛枝
目的 :微创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 ,如破入脑室大部分造成急性梗阻性脑室扩张 ,要及时准确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在CT三维立体定位划出脑室扩张易穿刺层面的头皮穿刺线 ,再从脑室角划出夹角线 ,与头皮弧线交点为穿刺点 ,按CT片测出角度约 2 5度左右 ,选择微创针 ,按穿刺角度全部准确穿入脑室。结果 :43例患者全部用这一方法一次成功穿入脑室 ,可直接降低颅内压和清除血肿 ,术后 2 4h神志清醒 16例 ,死亡 11例。讨论 :应用微创针脑室穿刺具有方便、简单、安全、准确 ,头皮和颅骨仅受 3mm点状损伤 ,硬通道引流通畅 ,颅骨自锁固定好 ,密封性能好 ,不易感染 ,在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中优于传统头皮切开钻孔置管术
2002年06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韦玺,郑颍锋,梁盛枝
目的 :微创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 ,如破入脑室大部分造成急性梗阻性脑室扩张 ,要及时准确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在CT三维立体定位划出脑室扩张易穿刺层面的头皮穿刺线 ,再从脑室角划出夹角线 ,与头皮弧线交点为穿刺点 ,按CT片测出角度约 2 5度左右 ,选择微创针 ,按穿刺角度全部准确穿入脑室。结果 :43例患者全部用这一方法一次成功穿入脑室 ,可直接降低颅内压和清除血肿 ,术后 2 4h神志清醒 16例 ,死亡 11例。讨论 :应用微创针脑室穿刺具有方便、简单、安全、准确 ,头皮和颅骨仅受 3mm点状损伤 ,硬通道引流通畅 ,颅骨自锁固定好 ,密封性能好 ,不易感染 ,在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中优于传统头皮切开钻孔置管术
2002年06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冯书珍,黄细富,伍志德,陈德福
目的 :对严重前颅窝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致休克采用边抗休克边手术的有效性分析。方法 :采用一侧下颌骨锯断 ,骨蜡颅底止血 ,或经鼻咽镜颅底止血 ,再加口内、鼻、咽后壁紧塞法治疗 6例严重前颅窝底骨折口鼻大出血病人 ,均抢救成功 ,无出现颅内感染现象。结果 :三天后拔出填塞物 ,大出血均已停止 ,1例有少量淡血性脑脊液鼻漏超过一个月 ,予行硬膜修补术。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骨蜡止血加口内、鼻咽后壁紧塞法治疗严重前颅窝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 ,行之有效 ,方法简单 ,值得推广应用
2002年06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冯书珍,黄细富,伍志德,陈德福
目的 :对严重前颅窝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致休克采用边抗休克边手术的有效性分析。方法 :采用一侧下颌骨锯断 ,骨蜡颅底止血 ,或经鼻咽镜颅底止血 ,再加口内、鼻、咽后壁紧塞法治疗 6例严重前颅窝底骨折口鼻大出血病人 ,均抢救成功 ,无出现颅内感染现象。结果 :三天后拔出填塞物 ,大出血均已停止 ,1例有少量淡血性脑脊液鼻漏超过一个月 ,予行硬膜修补术。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骨蜡止血加口内、鼻咽后壁紧塞法治疗严重前颅窝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 ,行之有效 ,方法简单 ,值得推广应用
2002年06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鲍欢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入院体温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5 3 2例卒中病人 ,依入院体温将其分为两组 :体温升高组 :T >3 7 5℃ ,正常体温与低热组 :T≤ 3 7 5℃。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体温升高者占 14 66% ,其中死亡率为 3 3 3 3 %。正常体温者占 85 3 4% ,死亡率为 7 89%。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入院体温升高使卒中病人死亡率升高 ,预后不良 ;降低体温则可降低死亡率。
2002年0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鲍欢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入院体温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5 3 2例卒中病人 ,依入院体温将其分为两组 :体温升高组 :T >3 7 5℃ ,正常体温与低热组 :T≤ 3 7 5℃。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体温升高者占 14 66% ,其中死亡率为 3 3 3 3 %。正常体温者占 85 3 4% ,死亡率为 7 89%。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入院体温升高使卒中病人死亡率升高 ,预后不良 ;降低体温则可降低死亡率。
2002年0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张其梅,李承晏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径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穿线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 ;制备颅窗 ,应用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同侧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径(AD、VD)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同侧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逐渐扩张 ,3 0min时达高峰 ,与阻断前相比管径有显著性差异 ,以后又逐渐收缩 ,1h时仍比阻断前的管径大。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微循环发生动态变化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因微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性损伤异常分泌和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
2002年06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张其梅,李承晏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径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穿线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 ;制备颅窗 ,应用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同侧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径(AD、VD)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同侧软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逐渐扩张 ,3 0min时达高峰 ,与阻断前相比管径有显著性差异 ,以后又逐渐收缩 ,1h时仍比阻断前的管径大。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微循环发生动态变化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因微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性损伤异常分泌和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
2002年06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章卫康,刘锦霞2002年06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章卫康,刘锦霞2002年06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黄志东,顾承志,黄怀宇2002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黄志东,顾承志,黄怀宇2002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张晓琳,董仰曾
目的 :探讨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 3 8例 (4 6只眼 )视力损害严重 ,视野缺损多与生理盲点相连。眼底视盘边界模糊、水肿、渗出及出血 ,部分呈现视盘缺血苍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视盘及脉络膜充盈延迟 ,视盘低荧光。结果 :经多种方法治疗 ,视力提高 3 2只眼 (69 6% ) ,双眼视力相等 14例 ,占 3 6 8% ;视野改善 2 1只 ,双眼视野缺损一致 2 6例 ,占68 4%。结论 :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应寻找早期预防、诊断的方法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2002年06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张晓琳,董仰曾
目的 :探讨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 3 8例 (4 6只眼 )视力损害严重 ,视野缺损多与生理盲点相连。眼底视盘边界模糊、水肿、渗出及出血 ,部分呈现视盘缺血苍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视盘及脉络膜充盈延迟 ,视盘低荧光。结果 :经多种方法治疗 ,视力提高 3 2只眼 (69 6% ) ,双眼视力相等 14例 ,占 3 6 8% ;视野改善 2 1只 ,双眼视野缺损一致 2 6例 ,占68 4%。结论 :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应寻找早期预防、诊断的方法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2002年06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刘惠萍,陈攸2002年06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习予祥,秦玉翰,黄志梅,丁菊2002年06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刘惠萍,陈攸2002年06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习予祥,秦玉翰,黄志梅,丁菊2002年06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郭传军,布汝文,王建刚,李贵民2002年06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郭传军,布汝文,王建刚,李贵民2002年06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张丽英2002年06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张丽英2002年06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陈岚,桂芗湘,李玫,瞿浩,蔡鸿2002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陈岚,桂芗湘,李玫,瞿浩,蔡鸿2002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霍松,宋景春2002年06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贾志斌,侯宽省2002年06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贾志斌,侯宽省2002年06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霍松,宋景春2002年06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成怡冰
目的 :早期诊断低钠血症 ,及时治疗 ,降低HIE死亡率。方法 :对 1999-0 1~ 2 0 0 1-12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 ,于入院 2 4h内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电解质。血钠 <13 0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并给予治疗 ,共 10 5例。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基础 ,在吸氧、保护脑代谢等综合治疗的同时 ,对轻度低钠血症患者给予限水、利尿等治疗 ,对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补钠。按 3 %氯化钠 12ml/kg提高 10mmol/L血钠计算 ,经静滴注 3 %氯化钠或生理盐水 ,无胃肠功能障碍者分次口服生理盐水提高血钠。结果 :轻度低钠血症 42例 ,占 40 0 % ;中度 5 2例 ,占 49 5 2 % ;重度 11例 ,占 10 48%。痊愈 83人 ,治愈率 79 0 5 % ,死亡 14人 ,死亡率 13 3 3 %。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 8人 ,占 7 62 %。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临床无特异表现 ,监测血电解质可早期发现低钠血症 ,并及时限水、补钠等治疗 ,以提高HIE治愈率
2002年06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成怡冰
目的 :早期诊断低钠血症 ,及时治疗 ,降低HIE死亡率。方法 :对 1999-0 1~ 2 0 0 1-12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 ,于入院 2 4h内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电解质。血钠 <13 0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并给予治疗 ,共 10 5例。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基础 ,在吸氧、保护脑代谢等综合治疗的同时 ,对轻度低钠血症患者给予限水、利尿等治疗 ,对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补钠。按 3 %氯化钠 12ml/kg提高 10mmol/L血钠计算 ,经静滴注 3 %氯化钠或生理盐水 ,无胃肠功能障碍者分次口服生理盐水提高血钠。结果 :轻度低钠血症 42例 ,占 40 0 % ;中度 5 2例 ,占 49 5 2 % ;重度 11例 ,占 10 48%。痊愈 83人 ,治愈率 79 0 5 % ,死亡 14人 ,死亡率 13 3 3 %。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 8人 ,占 7 62 %。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临床无特异表现 ,监测血电解质可早期发现低钠血症 ,并及时限水、补钠等治疗 ,以提高HIE治愈率
2002年06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孙彩琴2002年06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张昆,郭冬菊,庞聪玲2002年06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昆,郭冬菊,庞聪玲2002年06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孙彩琴2002年06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杨中锋,亓伟,张洪臣,左绍祥,徐晓伟2002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杨中锋,亓伟,张洪臣,左绍祥,徐晓伟2002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李志平,谢向东,钱敏2002年06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李志平,谢向东,钱敏2002年06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郭艳平,张向东,杨清成
目的 :探讨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周期性瘫痪病例 13 2例 ,查T3 、T4、TsH ,符合甲亢诊断 3 6例 ,予补钾及治疗甲亢药物治疗。结果 :周期性瘫痪发作减少或消失。结论 :周期性瘫痪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等检查 ,查明病因 ,与预后密切相关
2002年06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张新苗,蒋建明2002年06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新苗,蒋建明2002年06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郭艳平,张向东,杨清成
目的 :探讨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周期性瘫痪病例 13 2例 ,查T3 、T4、TsH ,符合甲亢诊断 3 6例 ,予补钾及治疗甲亢药物治疗。结果 :周期性瘫痪发作减少或消失。结论 :周期性瘫痪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等检查 ,查明病因 ,与预后密切相关
2002年06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李继玲2002年06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李继玲2002年06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刘晋山,郭志强2002年06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刘晋山,郭志强2002年06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宋和凤,彭军,王云生2002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宋和凤,彭军,王云生2002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李向新2002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温昌明,张宝朝,朱喜增2002年06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向新2002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温昌明,张宝朝,朱喜增2002年06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赖伟,阮曙京,莫永恒2002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明燃,徐宝伟,张芹2002年06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赖伟,阮曙京,莫永恒2002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明燃,徐宝伟,张芹2002年06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靳秀红2002年06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靳秀红2002年06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素红2002年06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丰岗2002年06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张素红2002年06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丰岗2002年06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杨明生2002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斌2002年06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杨明生2002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斌2002年06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魏有山,刘玉增2002年06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居永生2002年06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居永生2002年06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魏有山,刘玉增2002年06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田发书2002年06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张宝朝,潘燕,殷杰2002年06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张宝朝,潘燕,殷杰2002年06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田发书2002年06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陈秀兰2002年06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陈秀兰2002年06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贾凤琴2002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朱婷,郑艳2002年0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李晓燕2002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贾凤琴2002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李晓燕2002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朱婷,郑艳2002年0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张鸿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 ,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部痉挛的手术方法。结果 :治疗的 13例手部痉挛病人肢体痉挛明显减轻 ,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本疗法是治疗手局部痉挛的理想方法
2002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鸿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 ,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部痉挛的手术方法。结果 :治疗的 13例手部痉挛病人肢体痉挛明显减轻 ,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本疗法是治疗手局部痉挛的理想方法
2002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郭月叶,刘乐喜,刘远洪,郭雅聪,牛好敏,张红菊,郝静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 ,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比较 ,应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进行疗效评价 ,同时比较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一二聚体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从治疗后 3天即出现明显效果。在治疗 7、14d的CT扫描治疗组的低密度缺血灶体积 (10 45± 2 2 4ml ,8 16± 1 81ml)较对照组明显缩小 (P <0 0 5 )。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 :治疗组 (82 5 0 % )优于对照组 (65 0 0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4)。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 (P =0 0 3 ) ,D一二聚体升高 (P <0 0 1) ;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映。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静脉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2002年06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郭月叶,刘乐喜,刘远洪,郭雅聪,牛好敏,张红菊,郝静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 ,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比较 ,应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进行疗效评价 ,同时比较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一二聚体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从治疗后 3天即出现明显效果。在治疗 7、14d的CT扫描治疗组的低密度缺血灶体积 (10 45± 2 2 4ml ,8 16± 1 81ml)较对照组明显缩小 (P <0 0 5 )。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 :治疗组 (82 5 0 % )优于对照组 (65 0 0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4)。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 (P =0 0 3 ) ,D一二聚体升高 (P <0 0 1) ;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映。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静脉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2002年06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宋占龙,许洪发,毕红丽
目的 :观察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84例发病 2 4h内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比灵 5mg ,口服 2 /d ,同时予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 60mg口服 ,4/d ,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 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 ,占 9 5 % ;对照组 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 ,占 7 1%。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口服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
2002年06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宋占龙,许洪发,毕红丽
目的 :观察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84例发病 2 4h内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比灵 5mg ,口服 2 /d ,同时予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 60mg口服 ,4/d ,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 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 ,占 9 5 % ;对照组 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 ,占 7 1%。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口服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
2002年06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徐磊,张会娟,申丽霞
目的 :观察 1,6—二磷酸果糖 (FDP)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5 5例 ,给予甲钴胺 5 0 0 μg肌肉注射 ,每日 1次 ;治疗组 64例 ,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加用FDP 10g静滴 ,每日 1次。两组疗程均为 2 0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3 8% ,对照组有效率 74 5 %。两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FDP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2年06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徐磊,张会娟,申丽霞
目的 :观察 1,6—二磷酸果糖 (FDP)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5 5例 ,给予甲钴胺 5 0 0 μg肌肉注射 ,每日 1次 ;治疗组 64例 ,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加用FDP 10g静滴 ,每日 1次。两组疗程均为 2 0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3 8% ,对照组有效率 74 5 %。两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FDP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2年06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朱海清,陈泉坤,康平,邓国宝
目的 :观察降纤酶 (SVATE -4 )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降纤酶 10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滴 ,隔日 1次 ,共 3次 ,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静滴 ,每日 1次 ,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 14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 ,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且无明显副作用
2002年06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朱海清,陈泉坤,康平,邓国宝
目的 :观察降纤酶 (SVATE -4 )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降纤酶 10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滴 ,隔日 1次 ,共 3次 ,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静滴 ,每日 1次 ,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 14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 ,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且无明显副作用
2002年06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潘凤武,刘永孝2002年06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潘凤武,刘永孝2002年06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刘葛霞,尚桂梅2002年0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刘葛霞,尚桂梅2002年0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王莉,陈国洪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 (PB)治疗癫痫时的血清浓度 (Cp)、血清游离浓度 (FCp)、唾液中浓度 (Cs)的关系。方法 :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5 6例单服PB的癫痫患儿的 3种PB浓度。结果 :不同年龄组癫痫患儿之间PB的平均Cp、FCp、Cs差别无显著意义 ;Cp与FCp ,FCp与Cs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Cp与Cs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测定Cs可反映FCp的水平 ,因此可通过测定PB的Cs水平检测PB实际抗癫痫药物浓度
2002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宗奇
目的 :观察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5 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牵正膏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牵正膏外敷治疗和激素等治疗。结果 :牵正膏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有确切疗效
2002年06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王莉,陈国洪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 (PB)治疗癫痫时的血清浓度 (Cp)、血清游离浓度 (FCp)、唾液中浓度 (Cs)的关系。方法 :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5 6例单服PB的癫痫患儿的 3种PB浓度。结果 :不同年龄组癫痫患儿之间PB的平均Cp、FCp、Cs差别无显著意义 ;Cp与FCp ,FCp与Cs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Cp与Cs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测定Cs可反映FCp的水平 ,因此可通过测定PB的Cs水平检测PB实际抗癫痫药物浓度
2002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宗奇
目的 :观察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5 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牵正膏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牵正膏外敷治疗和激素等治疗。结果 :牵正膏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有确切疗效
2002年06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彭小兰,赵静,严雯,吴惠霞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5例 ,应用赛莱乐 (盐酸丁咯地尔 ) 2 0 0mg溶于生理盐水 2 0 0ml静滴 ,10天一疗程。对照组 40例 ,应用丹参注射液 2 0ml溶于 5 %葡萄糖 2 0 0ml静滴 ,10天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赛莱乐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2002年06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彭小兰,赵静,严雯,吴惠霞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5例 ,应用赛莱乐 (盐酸丁咯地尔 ) 2 0 0mg溶于生理盐水 2 0 0ml静滴 ,10天一疗程。对照组 40例 ,应用丹参注射液 2 0ml溶于 5 %葡萄糖 2 0 0ml静滴 ,10天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赛莱乐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2002年06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林文,詹成2002年06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林文,詹成2002年06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范中华,孙呈岗2002年06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薛春明2002年06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范中华,孙呈岗2002年06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薛春明2002年06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陈其寿
目的 :观察促智药忆立福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方法 :将 5 7例符合VD标准病人分成二组 ;对照组Ⅰ组和治疗组 (Ⅱ )。Ⅰ组用维脑路通 0 4g ,胞二磷胆碱 0 5g。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加用忆立福 60 0mg ,2周为一疗程 ,共 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智力比较。结果 :忆立福提高VD患者的智力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忆立福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治疗作用
2002年06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陈其寿
目的 :观察促智药忆立福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方法 :将 5 7例符合VD标准病人分成二组 ;对照组Ⅰ组和治疗组 (Ⅱ )。Ⅰ组用维脑路通 0 4g ,胞二磷胆碱 0 5g。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加用忆立福 60 0mg ,2周为一疗程 ,共 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智力比较。结果 :忆立福提高VD患者的智力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忆立福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治疗作用
2002年06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付金厚,张彩举2002年06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付金厚,张彩举2002年06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娄明娟2002年06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娄明娟2002年06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高均合,刘洪波
目的 :研究东菱迪夫 (DF 5 2 1)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起病 2 4h内的 12 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DF 5 2 1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对照组 ,治疗组首日静滴DF 5 2 110u ,隔日用 5u静滴 ,共用 3次。结果 :2周后进行疗效评分 ,治疗组总显效率 83 3 % ,明显高于 3 3 3 %的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DF 5 2 1具有系统调整凝血纤溶改善循环等多种作用 ,治疗早期脑梗死 ,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2002年06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钟建国,宋维庚,陈红兰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 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11例 ,明显缓解 2 7例 ,总有效率 10 0 %。起效时间平均 3d。局部反应轻微 ,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
2002年06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钟建国,宋维庚,陈红兰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 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11例 ,明显缓解 2 7例 ,总有效率 10 0 %。起效时间平均 3d。局部反应轻微 ,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
2002年06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高均合,刘洪波
目的 :研究东菱迪夫 (DF 5 2 1)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起病 2 4h内的 12 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DF 5 2 1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对照组 ,治疗组首日静滴DF 5 2 110u ,隔日用 5u静滴 ,共用 3次。结果 :2周后进行疗效评分 ,治疗组总显效率 83 3 % ,明显高于 3 3 3 %的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DF 5 2 1具有系统调整凝血纤溶改善循环等多种作用 ,治疗早期脑梗死 ,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2002年06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傅继荣2002年06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傅继荣2002年06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成用,赵秋平2002年06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时新艳,李富慧,方建瑞
目的 :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对神经源性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 68例神经源性水肿患者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 ,每日 80~ 10 0ml不等 ,2 0d为一疗程 ,可应用 1~ 2个疗程。同时 ,与常规应用丹参针或川芎嗪针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的 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对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疗效确切 ,无副作用 ,较临床常规治疗者效佳
2002年06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成用,赵秋平2002年06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时新艳,李富慧,方建瑞
目的 :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对神经源性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 68例神经源性水肿患者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 ,每日 80~ 10 0ml不等 ,2 0d为一疗程 ,可应用 1~ 2个疗程。同时 ,与常规应用丹参针或川芎嗪针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的 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对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疗效确切 ,无副作用 ,较临床常规治疗者效佳
2002年06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王海霞2002年06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王海霞2002年06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刘宏伟,马红军2002年06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强,乔鹏,杨丽红,杨丽君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 16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对其服药规则与否和高血压病程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并发脑血管的人数显著高于规则服药者。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正规服药 ,对减少脑血管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2002年06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刘宏伟,马红军2002年06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强,乔鹏,杨丽红,杨丽君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 16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对其服药规则与否和高血压病程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并发脑血管的人数显著高于规则服药者。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正规服药 ,对减少脑血管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2002年06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忠,杨建中,李玉英,纪彦文,王著安,曾家权
目的 :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运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 ) 3 2例与对照组 (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 2 9例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痊愈与总显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近期疗效肯定
2002年06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忠,杨建中,李玉英,纪彦文,王著安,曾家权
目的 :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运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 ) 3 2例与对照组 (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 2 9例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痊愈与总显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近期疗效肯定
2002年06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黄舜娟,杨翼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效应。方法 :通过对已确诊的 40例高血急症患者 ,先用乌拉地尔 12 5~ 2 5mg稀释后静脉注射 ,然后用 5 0~ 10 0mg溶于 5 %葡萄糖水中静滴 ,5min、15min至 90min后进行血压测试。结果 :4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 ,用乌拉地尔治疗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 ,临床疗效较满意
2002年06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黄舜娟,杨翼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效应。方法 :通过对已确诊的 40例高血急症患者 ,先用乌拉地尔 12 5~ 2 5mg稀释后静脉注射 ,然后用 5 0~ 10 0mg溶于 5 %葡萄糖水中静滴 ,5min、15min至 90min后进行血压测试。结果 :4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 ,用乌拉地尔治疗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 ,临床疗效较满意
2002年06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周钦,曹传伟
目的 :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 (斯奇康注射液 )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 :70名脑卒中患者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随机分为预防组、对照组 ,预防组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 0 5mg ,每周 2次 ,共 18次 ,两组病人每 2周门诊或电话追踪随访 ,登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 ,观察时间为 6个月。结果 :在脑卒中患者 6个月的观察中 ,预防组的感染人数及感染天数均比对照组降低 (P <0 0 5 )。结论 :斯奇康注射液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减少发病次数 ,降低患病严重程度
2002年06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于天明2002年06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周钦,曹传伟
目的 :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 (斯奇康注射液 )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 :70名脑卒中患者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随机分为预防组、对照组 ,预防组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 0 5mg ,每周 2次 ,共 18次 ,两组病人每 2周门诊或电话追踪随访 ,登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 ,观察时间为 6个月。结果 :在脑卒中患者 6个月的观察中 ,预防组的感染人数及感染天数均比对照组降低 (P <0 0 5 )。结论 :斯奇康注射液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减少发病次数 ,降低患病严重程度
2002年06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于天明2002年06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武占红,李援立2002年06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周燕,高亮,迟玉莲2002年06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武占红,李援立2002年06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周燕,高亮,迟玉莲2002年06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张艳丽,常乐军2002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环英2002年06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张艳丽,常乐军2002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环英2002年06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路素品2002年06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路素品2002年06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常红娟,常瑞
目的 :通过临床用药探讨罗华宁片治疗高血脂症 ,证实其治疗高血脂症的显效性。方法 :对 80例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进行口服罗华宁片治疗 8周 ,观察其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查TC、TG、HDL -C、LDL -C ,发现TC、LDL -C明显下降 ,HDL -C明显上升 ,TG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罗华宁片治疗除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外的高血脂症疗效肯定。
2002年06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曾成保2002年06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常红娟,常瑞
目的 :通过临床用药探讨罗华宁片治疗高血脂症 ,证实其治疗高血脂症的显效性。方法 :对 80例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进行口服罗华宁片治疗 8周 ,观察其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查TC、TG、HDL -C、LDL -C ,发现TC、LDL -C明显下降 ,HDL -C明显上升 ,TG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罗华宁片治疗除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外的高血脂症疗效肯定。
2002年06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曾成保2002年06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徐建银,钱敏,刘琳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 (下称微创 )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下称开颅 )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 1999-0 9~ 2 0 0 1-12内科 61例微创清除术和外科同期 98例开颅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比较其术后死亡率、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住院花费等指标 ,分析两种方法之利弊。结果 :两种方法在死亡率、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而微创较开颅能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住院花费。结论 :微创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 ,节约住院费用 ,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许小兵,张永红,刘娟,张景龙,李光,郭勇敢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 :对 2 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 ,9例采用经单鼻孔 -蝶窦直接入路 ,17例采用经单鼻孔 -鼻中隔中段 -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 ,2 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5 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 2 0例 ,次全切除 6例 ,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 1例。经 5个月~ 4年随访 ,肿瘤复发 3例。结论 :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 ,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2002年06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徐建银,钱敏,刘琳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 (下称微创 )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下称开颅 )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 1999-0 9~ 2 0 0 1-12内科 61例微创清除术和外科同期 98例开颅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比较其术后死亡率、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住院花费等指标 ,分析两种方法之利弊。结果 :两种方法在死亡率、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而微创较开颅能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住院花费。结论 :微创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 ,节约住院费用 ,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许小兵,张永红,刘娟,张景龙,李光,郭勇敢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 :对 2 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 ,9例采用经单鼻孔 -蝶窦直接入路 ,17例采用经单鼻孔 -鼻中隔中段 -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 ,2 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5 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 2 0例 ,次全切除 6例 ,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 1例。经 5个月~ 4年随访 ,肿瘤复发 3例。结论 :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 ,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2002年06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马进显,焦政安,宋玉,胡成旺2002年06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郎胜利,梁春丽,廉三虎,韩利平
目的 :观察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113例SAH均行腰穿放出 5~ 2 0ml血性脑脊液 ,在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氧气 5ml,对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时间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 :113例注氧 3~ 6次 ,平均4次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临床治愈 5 8例 ,治愈率 5 1 3 % ;好转 3 9例 ,有效率 3 5 3 % ;并发脑梗死 9例 (7 9% ) ,轻度脑积水 4例(3 5 % )。结论 :注氧脑脊液置换可有效提高SAH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2002年06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马进显,焦政安,宋玉,胡成旺2002年06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郎胜利,梁春丽,廉三虎,韩利平
目的 :观察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113例SAH均行腰穿放出 5~ 2 0ml血性脑脊液 ,在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氧气 5ml,对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时间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 :113例注氧 3~ 6次 ,平均4次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临床治愈 5 8例 ,治愈率 5 1 3 % ;好转 3 9例 ,有效率 3 5 3 % ;并发脑梗死 9例 (7 9% ) ,轻度脑积水 4例(3 5 % )。结论 :注氧脑脊液置换可有效提高SAH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2002年06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郝彬,马冀,余少正2002年06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郝彬,马冀,余少正2002年06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永民,张法丞,李颍2002年06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永民,张法丞,李颍2002年06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张富国2002年06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张富国2002年06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王元元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变化。方法 :对 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清酶的检验。结果 :其中血清酶升高者 2 5例 (占 2 1 2 % ) ,各项血清酶均值高于正常值 (P <0 0 5 )。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分析有助于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2002年06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杨超,郭大峰,王东伟,亢慧慧2002年06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王元元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变化。方法 :对 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清酶的检验。结果 :其中血清酶升高者 2 5例 (占 2 1 2 % ) ,各项血清酶均值高于正常值 (P <0 0 5 )。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分析有助于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2002年06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杨超,郭大峰,王东伟,亢慧慧2002年06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张珍真2002年06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珍真2002年06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于华强,孙树立,王春江2002年06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刘爱丽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诊断Chiari畸形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 3 5例 1至 60岁该类患者磁共振 (MRI)检查结果的回顾 ,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hiari畸形第 1型 3 1例 ,第 2型 4例 ,第 3、4型病例未发现。结论 :利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诊断Chiari畸形是一种无创伤、全方位、无放射性 ,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2002年06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于华强,孙树立,王春江2002年06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刘爱丽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诊断Chiari畸形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 3 5例 1至 60岁该类患者磁共振 (MRI)检查结果的回顾 ,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hiari畸形第 1型 3 1例 ,第 2型 4例 ,第 3、4型病例未发现。结论 :利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诊断Chiari畸形是一种无创伤、全方位、无放射性 ,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2002年06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孟荣2002年06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孟荣2002年06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孟玉菊2002年06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赵洪增,王建洲,关文华,顾仁骏,张中兴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将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 3 5例老年患者 (60岁以上 )均做CT平扫 ,其中 8例同时增强扫描。结果 :3 5例分别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血肿 ,其中以低密度者较多。结论 :CT扫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2年06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孟玉菊2002年06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赵洪增,王建洲,关文华,顾仁骏,张中兴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将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 3 5例老年患者 (60岁以上 )均做CT平扫 ,其中 8例同时增强扫描。结果 :3 5例分别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血肿 ,其中以低密度者较多。结论 :CT扫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2年06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赵强,宋忠臣,周弘,吕保辉,张彦喜2002年06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赵强,宋忠臣,周弘,吕保辉,张彦喜2002年06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吴春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技术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对 16位 2 9~ 60岁无明显诱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3DTOFMRA)行颅内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均为单发动脉瘤 ,均手术证实。结论 :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运用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能为其手术治疗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依据 ,且无放射性 ,无创伤 ,不需要对比剂。
2002年06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李红,吴桂勇,郑军卯
目的 :观察总结上肢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 81例 10 2条神经根据不同损伤类型 ,采用神经松解术 ,神经端—端缝合术 ,电缆式神经移植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2~ 13年 ,按照神经损伤评定标准四级法评价 ,优良率 85 3 6%。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 ,可取得满意效果
2002年06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吴春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技术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对 16位 2 9~ 60岁无明显诱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3DTOFMRA)行颅内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均为单发动脉瘤 ,均手术证实。结论 :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运用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能为其手术治疗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依据 ,且无放射性 ,无创伤 ,不需要对比剂。
2002年06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李红,吴桂勇,郑军卯
目的 :观察总结上肢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 81例 10 2条神经根据不同损伤类型 ,采用神经松解术 ,神经端—端缝合术 ,电缆式神经移植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2~ 13年 ,按照神经损伤评定标准四级法评价 ,优良率 85 3 6%。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 ,可取得满意效果
2002年06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陈玲红,陈韵瑜,林平冬2002年06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陈玲红,陈韵瑜,林平冬2002年06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聂树禄;赵兵;赵仙;李玉清;安刚;2002年06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聂树禄;赵兵;赵仙;李玉清;安刚;2002年06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汪保孝2002年06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汪保孝2002年06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牛光明2002年06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牛光明2002年06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严亦平,张宝斌2002年06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杨培全,龙健中2002年06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严亦平,张宝斌2002年06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杨培全,龙健中2002年06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李经伦,席春江,岑琳
目的 :研究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的特殊表现 ,探讨误诊原因。方法 :4年来我科误诊 5例SIH患者 ,对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病史询问、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误诊原因常为病史询问不充分 ;对其产生的特殊临床表现如起立性头痛、脑神经损害不熟悉 ;对其特殊影像学变化、血性脑脊液不了解。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 ,熟悉特殊临床表现及辅查 (CT、MRI)可排除与SAH、脑膜炎混淆
2002年06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朱超2002年06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经伦,席春江,岑琳
目的 :研究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的特殊表现 ,探讨误诊原因。方法 :4年来我科误诊 5例SIH患者 ,对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病史询问、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误诊原因常为病史询问不充分 ;对其产生的特殊临床表现如起立性头痛、脑神经损害不熟悉 ;对其特殊影像学变化、血性脑脊液不了解。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 ,熟悉特殊临床表现及辅查 (CT、MRI)可排除与SAH、脑膜炎混淆
2002年06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朱超2002年06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孙德锦,庄爱霞2002年06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孙德锦,庄爱霞2002年06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潘燕,路风云,张保朝2002年06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潘燕,路风云,张保朝2002年06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陈星玲2002年06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艳2002年06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陈星玲2002年06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艳2002年06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魏雁琦2002年06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魏雁琦2002年06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王佃芹,刘桂娟2002年06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王佃芹,刘桂娟2002年06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张秋妹2002年06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秋妹2002年06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程爱花2002年06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程爱花2002年06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黄艳玲,马丽影,张丽2002年06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黄艳玲,马丽影,张丽2002年06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孙胜莲
目的 :评估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对 80例符合CCMD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除服抗抑郁药外 ,同时配合心理治疗 ,对照组只服抗抑郁剂不进行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自编量表评定患者是否安心住院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的减分率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安心住院率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安心住院并提高疗效
2002年06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孙胜莲
目的 :评估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对 80例符合CCMD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除服抗抑郁药外 ,同时配合心理治疗 ,对照组只服抗抑郁剂不进行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自编量表评定患者是否安心住院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的减分率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安心住院率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安心住院并提高疗效
2002年06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焦启愚2002年06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焦启愚2002年06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庞晓阳2002年06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李桂平,唐荣菊,李光华,李爱敏2002年06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李桂平,唐荣菊,李光华,李爱敏2002年06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庞晓阳2002年06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温静,马丽影,张丽2002年06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温静,马丽影,张丽2002年06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王月侠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护理要点。治疗方法 :降纤酶 10U +生理盐水 15 0ml,静滴 ,qd ,连用 3天 ,同时应用常规治疗。结果 :70 0例使用降纤酶患者中有 2例发生脑出血死亡 ,并出现针眼处渗血、牙龈出血等。结论 :做好脑梗死患者使用降纤酶期间的护理 ,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2002年06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李凤琴2002年06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王月侠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护理要点。治疗方法 :降纤酶 10U +生理盐水 15 0ml,静滴 ,qd ,连用 3天 ,同时应用常规治疗。结果 :70 0例使用降纤酶患者中有 2例发生脑出血死亡 ,并出现针眼处渗血、牙龈出血等。结论 :做好脑梗死患者使用降纤酶期间的护理 ,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2002年06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李凤琴2002年06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黄燕菊2002年06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杨星星2002年06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黄燕菊2002年06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杨星星2002年06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陈韵瑜,陈玲红2002年06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陈韵瑜,陈玲红2002年06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邹丽萍,王秀芳2002年06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邹丽萍,王秀芳2002年06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