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才友,庞国防,吕泽平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并对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随访期间,19例发生急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9.5%.出血性脑卒中占1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无相应合并症者脑卒中发病率均明显增高(P<0.05和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明显相关。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对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作用依然存在,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消失。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脑卒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为脑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胆固醇血症可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性。
2003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胡才友,庞国防,吕泽平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并对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随访期间,19例发生急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9.5%.出血性脑卒中占1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无相应合并症者脑卒中发病率均明显增高(P<0.05和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明显相关。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对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作用依然存在,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消失。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脑卒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为脑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胆固醇血症可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性。
2003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陈莉,洪林
<正>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现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我院自1995-06~2002-06共收治2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效果良好。本文将主要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3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陈莉,洪林
<正>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现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我院自1995-06~2002-06共收治2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效果良好。本文将主要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3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张顺开,胡永启,易兴阳,泮光强,黄毅,泮建豹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08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Hcy水平的测定,并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208例脑梗死患者94例患高Hcy血症,占45.2%,平均血浆Hcy浓度19.6±8.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3.1μmol/L(P<0.01)。94例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85例,轻度14例,中度46例,重度25例;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16例,中度46例,重度23例;而114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发生颈A粥样硬化89例,轻度42例,中度32例,重度15例,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47例,中度31例,重度11例。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参与脑卒中的发病,高Hcy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以中、重型居多,且多有颈动脉中、重度狭窄。
2003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张顺开,胡永启,易兴阳,泮光强,黄毅,泮建豹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08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Hcy水平的测定,并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208例脑梗死患者94例患高Hcy血症,占45.2%,平均血浆Hcy浓度19.6±8.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3.1μmol/L(P<0.01)。94例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85例,轻度14例,中度46例,重度25例;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16例,中度46例,重度23例;而114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发生颈A粥样硬化89例,轻度42例,中度32例,重度15例,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47例,中度31例,重度11例。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参与脑卒中的发病,高Hcy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以中、重型居多,且多有颈动脉中、重度狭窄。
2003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陈小华,何锦,梁庆新,梁伟东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9-01~2002-0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钻孔徒手穿刺血肿腔进行抽吸,均一次性清除血肿量达60%~90%。结果 4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9例(有效率72.9%),重残5例(10.5%),死亡8例(16.6%)。结论 手术时机适当,早期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良好方法。
2003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陈小华,何锦,梁庆新,梁伟东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9-01~2002-0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钻孔徒手穿刺血肿腔进行抽吸,均一次性清除血肿量达60%~90%。结果 4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9例(有效率72.9%),重残5例(10.5%),死亡8例(16.6%)。结论 手术时机适当,早期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良好方法。
2003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齐伟,钟家盛,倪望云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患者的首次常规EEG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EEG 49例,其中轻度异常23例,中度异常22例,高度异常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占异常率的76%,异常率与病因有关(P<0.01)。结论 EEG的异常改变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3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齐伟,钟家盛,倪望云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患者的首次常规EEG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EEG 49例,其中轻度异常23例,中度异常22例,高度异常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占异常率的76%,异常率与病因有关(P<0.01)。结论 EEG的异常改变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3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王万铭,冯文忠,屈红,李卫华,唐荣华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兔枕大池2次注血法制作实验性兔SAH模型,放免法测定SAH后2d、4d、7d时的血及脑脊液中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CRP)的含量,并于第2次注血后30min从耳缘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后1次/d(2ml/kg),至第7d,测定时间点同上。结果 丹参组在第2次注血后血浆及脑脊液中ET含量较对照组高,较单纯注血组低,而CGRP较对照组低,较单纯注血组高。结论 丹参可以通过抑制ET升高和CCRP降低达到防止SAH后CVS的目的。
2003年04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王万铭,冯文忠,屈红,李卫华,唐荣华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兔枕大池2次注血法制作实验性兔SAH模型,放免法测定SAH后2d、4d、7d时的血及脑脊液中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CRP)的含量,并于第2次注血后30min从耳缘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后1次/d(2ml/kg),至第7d,测定时间点同上。结果 丹参组在第2次注血后血浆及脑脊液中ET含量较对照组高,较单纯注血组低,而CGRP较对照组低,较单纯注血组高。结论 丹参可以通过抑制ET升高和CCRP降低达到防止SAH后CVS的目的。
2003年04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江向明,马劲光,江振汝
目的 探讨大剂量醒脑静对小儿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标准选取1~12岁患儿40例并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入院后30min内接受醒脑静2ml/kg,此后,每12h接受静滴醒脑静2ml/kg,共计5d;对照组不用此药,5d后查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2周后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个月后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试组与对照组的ET分别为(53.48±13.87)ng/L和(71.13±12.37)ng/L;NO分别为(56.10±23)μmol/ L和(39.16±13.12)μmol/L;GOS分别为3.8±1.4和3.6±1.6 ;两组间ET和GCS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5),而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醒脑静治疗小儿脑外伤近期疗效显著。
2003年04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江向明,马劲光,江振汝
目的 探讨大剂量醒脑静对小儿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标准选取1~12岁患儿40例并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入院后30min内接受醒脑静2ml/kg,此后,每12h接受静滴醒脑静2ml/kg,共计5d;对照组不用此药,5d后查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2周后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个月后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试组与对照组的ET分别为(53.48±13.87)ng/L和(71.13±12.37)ng/L;NO分别为(56.10±23)μmol/ L和(39.16±13.12)μmol/L;GOS分别为3.8±1.4和3.6±1.6 ;两组间ET和GCS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5),而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醒脑静治疗小儿脑外伤近期疗效显著。
2003年04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吴晓鸣,王昌新,汪圣平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表现,探讨MRI对因神经血管压迫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就三叉神经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资料中,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11例,占91.7%;该12例患者均行手术,证实血管压迫或接触者12例;故与手术结果对照,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性为91.7%。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3年04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吴晓鸣,王昌新,汪圣平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表现,探讨MRI对因神经血管压迫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就三叉神经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资料中,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11例,占91.7%;该12例患者均行手术,证实血管压迫或接触者12例;故与手术结果对照,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性为91.7%。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3年04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李杰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酶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在治疗前采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4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60例和正常人群脑脊液标本20例,用酶速率法测定AST、ALT、r-GT、ALP、LDH、α-HBDH、CK、CK-MB八种酶水平。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LDH、AST酶水平为180.88±112.19、42.15±11.81,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脊液进行LDH、AST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2003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李杰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酶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在治疗前采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4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60例和正常人群脑脊液标本20例,用酶速率法测定AST、ALT、r-GT、ALP、LDH、α-HBDH、CK、CK-MB八种酶水平。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LDH、AST酶水平为180.88±112.19、42.15±11.81,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脊液进行LDH、AST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2003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郭志勇,周亮,肖艳霞,王建利
目的 分析脑动静脉畸形(cAVM)以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方法、栓塞材料的选择、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从1998-02~2001-12,共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cAVM 35例。按Spetzler分级标准,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8例,Ⅴ级3例。栓塞材料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为主,部分联合应用真丝线段和液态弹簧圈。结果 cAVM完全被栓塞18例,栓塞75%以上9例,栓塞50%~75%者5例,栓塞<50%者3例,1例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痉挛,1例栓塞后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cAVM的重要治疗手段,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及操作方法,就能完全栓塞或部分栓塞cAVM,减轻症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为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创造机会。
2003年04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郭志勇,周亮,肖艳霞,王建利
目的 分析脑动静脉畸形(cAVM)以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方法、栓塞材料的选择、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从1998-02~2001-12,共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cAVM 35例。按Spetzler分级标准,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8例,Ⅴ级3例。栓塞材料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为主,部分联合应用真丝线段和液态弹簧圈。结果 cAVM完全被栓塞18例,栓塞75%以上9例,栓塞50%~75%者5例,栓塞<50%者3例,1例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痉挛,1例栓塞后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cAVM的重要治疗手段,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及操作方法,就能完全栓塞或部分栓塞cAVM,减轻症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为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创造机会。
2003年04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何伋,何任,陈成雨
目的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72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小脑症状、脑干症状及颅内压增高为其临床表现。应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脑室受压、脑干受压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结论 小脑出血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2003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何伋,何任,陈成雨
目的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72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小脑症状、脑干症状及颅内压增高为其临床表现。应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脑室受压、脑干受压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结论 小脑出血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2003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叶美颜,刘振国
目的 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颅内动脉瘤21例(25.0%)(后交通动脉瘤18例,颈内动脉C_1段及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糖尿病18例(21.4%),神经炎14例(16.7%)(急性脑神经炎1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8例,Tolosa-Hunt综合征5例),脑血管病12例(14.3%),肿瘤8例(9.5%),头部外伤3例(3.6%),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肌麻痹型偏头痛、Grave's眼病、Adie's瞳孔各1例,原因未明4例。结论 了解动眼神经麻痹常见原因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
2003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叶美颜,刘振国
目的 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颅内动脉瘤21例(25.0%)(后交通动脉瘤18例,颈内动脉C_1段及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糖尿病18例(21.4%),神经炎14例(16.7%)(急性脑神经炎1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8例,Tolosa-Hunt综合征5例),脑血管病12例(14.3%),肿瘤8例(9.5%),头部外伤3例(3.6%),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肌麻痹型偏头痛、Grave's眼病、Adie's瞳孔各1例,原因未明4例。结论 了解动眼神经麻痹常见原因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
2003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48例(实验组)接受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同期入院使用地塞米松(但未使用甲强龙治疗)的同类患者48例作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 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无效。甲强龙实验组治疗有效19例(39.6%),无效29例(60.4%),有效组觉醒天数为17.8±5.3,d(n=19);对照组分别为10例(20.8%)及38例(79.2%),觉醒天数为24.7±7.4,d(n=1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O.01)。结论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增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48例(实验组)接受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同期入院使用地塞米松(但未使用甲强龙治疗)的同类患者48例作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 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无效。甲强龙实验组治疗有效19例(39.6%),无效29例(60.4%),有效组觉醒天数为17.8±5.3,d(n=19);对照组分别为10例(20.8%)及38例(79.2%),觉醒天数为24.7±7.4,d(n=1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O.01)。结论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增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王荣凤,赵纯雁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发作因素、TCD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3年门诊及住院45例经TCD检查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CD检查证实发作期和间歇期多数存在基底动脉痉挛,而临床诊断的关键是发作性,以基底动脉缺血表现为前驱症状,随之出现搏动性头痛。结论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TCD阳性率高,本病临床预后良好,经钙离子拮抗剂、扩血管治疗总有效率为93.5%。
2003年04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王荣凤,赵纯雁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发作因素、TCD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3年门诊及住院45例经TCD检查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CD检查证实发作期和间歇期多数存在基底动脉痉挛,而临床诊断的关键是发作性,以基底动脉缺血表现为前驱症状,随之出现搏动性头痛。结论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TCD阳性率高,本病临床预后良好,经钙离子拮抗剂、扩血管治疗总有效率为93.5%。
2003年04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乔鹏,张强,杨丽红,崔天祥
目的 研究和观察氯沙坦对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方法 74例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50~100mg,qd,4~12周。观察血压,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ERPF、GFR及24h尿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 患者经氯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平均肌酐清除率与GFR、ERPF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h尿蛋白量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氯沙坦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2003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乔鹏,张强,杨丽红,崔天祥
目的 研究和观察氯沙坦对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方法 74例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50~100mg,qd,4~12周。观察血压,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ERPF、GFR及24h尿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 患者经氯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平均肌酐清除率与GFR、ERPF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h尿蛋白量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氯沙坦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2003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厉永伟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CV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检测53例脑出血(CH)及60例脑梗死(CI)患者的血脂,并与60名同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H组TC、HKL一C、LDL-C高于对照组;TG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I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H组(P<0.005);TC、TG、LDL-C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G明显高于CH组(P<0.05)。结论 HDL-C是CI的保护因素,CH和CI与血脂的关系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他们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
2003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厉永伟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CV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检测53例脑出血(CH)及60例脑梗死(CI)患者的血脂,并与60名同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H组TC、HKL一C、LDL-C高于对照组;TG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I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H组(P<0.005);TC、TG、LDL-C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G明显高于CH组(P<0.05)。结论 HDL-C是CI的保护因素,CH和CI与血脂的关系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他们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
2003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许航,杜大勇
<正>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病,其发病急骤,病势凶猛,而且很多病人于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作头CT检查,证实血肿扩大,有继续出血的现象。本文对继续出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2003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许航,杜大勇
<正>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病,其发病急骤,病势凶猛,而且很多病人于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作头CT检查,证实血肿扩大,有继续出血的现象。本文对继续出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2003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王可宏,金励前,林廷塔
目的 对179例急性脑卒中的病变性质、部位、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即行头颅CT检查,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另外,入院第2d查空腹血糖。结果 发现脑出血组血糖浓度高于脑梗死组(P<0.05);病变在基底节区和皮质区比腔隙者血糖升高明显(P<O.05);病变范围大,有中线偏移或脑室出血者比病情轻、无上述表现者血糖升高显著(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高血糖与病变性质、严重程度和部位均有一定关系。
2003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王可宏,金励前,林廷塔
目的 对179例急性脑卒中的病变性质、部位、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即行头颅CT检查,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另外,入院第2d查空腹血糖。结果 发现脑出血组血糖浓度高于脑梗死组(P<0.05);病变在基底节区和皮质区比腔隙者血糖升高明显(P<O.05);病变范围大,有中线偏移或脑室出血者比病情轻、无上述表现者血糖升高显著(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高血糖与病变性质、严重程度和部位均有一定关系。
2003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王峰,杨霄鹏,丁一,金辉
目的 检测脑囊虫患者脑脊液内NO、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探讨NO及细胞因子参与人体对脑囊虫的免疫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脑脊液NO、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脑囊虫病组脑脊液NO、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癫痫发病组脑脊液NO、IL-1β明显高于非癫痫发病组(P<0.01或P<0.05)。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在抗脑囊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NO参与对脑囊虫的免疫过程,并可能通过某些作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过量NO可能参与癫痫过程。
2003年04期 2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王峰,杨霄鹏,丁一,金辉
目的 检测脑囊虫患者脑脊液内NO、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探讨NO及细胞因子参与人体对脑囊虫的免疫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脑脊液NO、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脑囊虫病组脑脊液NO、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癫痫发病组脑脊液NO、IL-1β明显高于非癫痫发病组(P<0.01或P<0.05)。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在抗脑囊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NO参与对脑囊虫的免疫过程,并可能通过某些作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过量NO可能参与癫痫过程。
2003年04期 2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付志新,尹明达,何蕴,荆宏建,赵春水,任利民,邢秀萍
<正> 2年来我们观察了2种剂量尿激酶对超早期脑梗死溶栓前后的凝血、纤溶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动态影响,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7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高剂量组44例给予天普乐饮100~150万U30min内滴完;低剂量组28例给予天普乐饮50万U30min内滴完。
2003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付志新,尹明达,何蕴,荆宏建,赵春水,任利民,邢秀萍
<正> 2年来我们观察了2种剂量尿激酶对超早期脑梗死溶栓前后的凝血、纤溶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动态影响,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7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高剂量组44例给予天普乐饮100~150万U30min内滴完;低剂量组28例给予天普乐饮50万U30min内滴完。
2003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林文博,陈士东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溶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颈动脉穿刺推注尿激酶及静滴尿激酶,观察溶栓的疗效、副作用、最佳溶栓时间及对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 静脉溶栓和颈动脉溶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数比较,静脉溶栓痊愈率高于颈动脉组(P<0.05),显效率两组之间差别不大,副作用静脉组明显高于颈动脉组。结论 静脉溶栓与颈动脉溶栓比较,静脉溶栓及时迅速、简便易行,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林文博,陈士东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溶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颈动脉穿刺推注尿激酶及静滴尿激酶,观察溶栓的疗效、副作用、最佳溶栓时间及对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 静脉溶栓和颈动脉溶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数比较,静脉溶栓痊愈率高于颈动脉组(P<0.05),显效率两组之间差别不大,副作用静脉组明显高于颈动脉组。结论 静脉溶栓与颈动脉溶栓比较,静脉溶栓及时迅速、简便易行,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王培霞,李燕,孟冰辉,魏喜萍
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126例,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64例,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00ml中静滴,约1h滴完,1次/d,连用3d后剂量减为每日5U,用0~4d。右旋糖酐组62例,用右旋糖酐每日500ml静滴,1次/d,连用7~14d,两组同时给予甘露醇及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周总有效率降纤酶组为97%,高于右旋糖酐组81%,p<0.05。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血细胞比客,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右旋糖酐组2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而停用,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2003年04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王培霞,李燕,孟冰辉,魏喜萍
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126例,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64例,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00ml中静滴,约1h滴完,1次/d,连用3d后剂量减为每日5U,用0~4d。右旋糖酐组62例,用右旋糖酐每日500ml静滴,1次/d,连用7~14d,两组同时给予甘露醇及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周总有效率降纤酶组为97%,高于右旋糖酐组81%,p<0.05。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血细胞比客,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右旋糖酐组2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而停用,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2003年04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周溱
<正> 2002-02~2002-08,我们使用赛莱乐注射液(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80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男56例,女24例,平均70.2±9.3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赛莱乐治疗组,其中16例
2003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周溱
<正> 2002-02~2002-08,我们使用赛莱乐注射液(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80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男56例,女24例,平均70.2±9.3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赛莱乐治疗组,其中16例
2003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高宏,王建祯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连用3d,之后尿激酶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4d,共治疗7d;对照组给予尿激酶75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2h滴完;两组均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0.lg/(次·d),并给子脱水、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比较,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指标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高宏,王建祯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连用3d,之后尿激酶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4d,共治疗7d;对照组给予尿激酶75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2h滴完;两组均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0.lg/(次·d),并给子脱水、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比较,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指标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侯玉华,杨彬,姬海清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缺血部位、面积大小与上消化道出血率、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对1892例急性脑梗死按脑缺血部位、面积大小,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6例(4.5%),死亡62例(3.3%)。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按梗死部位分别为脑干梗死组33.33%,小脑梗死组16.67%,丘脑梗死组10.71%,基底节区梗死组3.81%,脑叶梗死组2.33%。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50%,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1.1%,p<0.01。两组死亡率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梗死面积大小、梗死解剖部位等因素有关。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死亡率较高。
2003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侯玉华,杨彬,姬海清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缺血部位、面积大小与上消化道出血率、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对1892例急性脑梗死按脑缺血部位、面积大小,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6例(4.5%),死亡62例(3.3%)。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按梗死部位分别为脑干梗死组33.33%,小脑梗死组16.67%,丘脑梗死组10.71%,基底节区梗死组3.81%,脑叶梗死组2.33%。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50%,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1.1%,p<0.01。两组死亡率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梗死面积大小、梗死解剖部位等因素有关。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死亡率较高。
2003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田艳华,马占忠,高献树,万琪,王洪典,张光运
目的 探讨血清LP(α)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于确诊脑梗死患者100名及健康对照者100名以ELlSA法检测血中LP(α)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LP(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LP(α)按不同等级进行分析,发现随着LP(α)水平增高,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003年04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丁晓岚
<正> 我院自2001-06~2002-11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4例,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58例,现将观察疗效对比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规定的标准,均经CT证实无出血,或提示发病部位小片状低密度影。发病时间0.5~10h,血压<160/120mmHg,年龄45~80岁,平均62岁。其中男66例,女52例。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病程、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时间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2003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丁晓岚
<正> 我院自2001-06~2002-11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4例,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58例,现将观察疗效对比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规定的标准,均经CT证实无出血,或提示发病部位小片状低密度影。发病时间0.5~10h,血压<160/120mmHg,年龄45~80岁,平均62岁。其中男66例,女52例。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病程、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时间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2003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田艳华,马占忠,高献树,万琪,王洪典,张光运
目的 探讨血清LP(α)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于确诊脑梗死患者100名及健康对照者100名以ELlSA法检测血中LP(α)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LP(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LP(α)按不同等级进行分析,发现随着LP(α)水平增高,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003年04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吕文国,耿怀旺,刘晓辉
<正> 为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开展康复治疗的新模式,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以康复训练、推拿按摩并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腔隙性梗死设对照组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吕文国,耿怀旺,刘晓辉
<正> 为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开展康复治疗的新模式,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以康复训练、推拿按摩并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腔隙性梗死设对照组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邵义泽
目的 观察高血糖与胰岛素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糖情况分为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并将高血糖组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组)与非胰岛素治疗组(非IN组),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恢复期正常血糖组神经积分显著低于高血糖组;胰岛素治疗组神经积分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治疗组。结论 高血糖可加重缺血性神经细胞损害,胰岛素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2003年04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邵义泽
目的 观察高血糖与胰岛素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糖情况分为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并将高血糖组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组)与非胰岛素治疗组(非IN组),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恢复期正常血糖组神经积分显著低于高血糖组;胰岛素治疗组神经积分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治疗组。结论 高血糖可加重缺血性神经细胞损害,胰岛素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2003年04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王清峰,孙成铭,赵帅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丁咯地尔,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2003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王清峰,孙成铭,赵帅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丁咯地尔,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2003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张承民,尹先印
<正> 我们对本院2001-03~2001-12的6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别给予川芎嗪及常规治疗,意在观察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8例ACI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1岁~78岁,平均62.3岁;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
2003年04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张承民,尹先印
<正> 我们对本院2001-03~2001-12的6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别给予川芎嗪及常规治疗,意在观察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8例ACI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1岁~78岁,平均62.3岁;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
2003年04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王长征,王长虹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黛力新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通过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30例,并与阿米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30例作对照,治疗组每日早晨及中午各口服黛力新1片;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片2次/d,500mg/次,两组连续服用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5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结论 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在治疗上重视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结合其发生因素进行 相对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2003年04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王长征,王长虹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黛力新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通过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30例,并与阿米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30例作对照,治疗组每日早晨及中午各口服黛力新1片;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片2次/d,500mg/次,两组连续服用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5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结论 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在治疗上重视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结合其发生因素进行 相对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2003年04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吴玉彬
<正> 我院于2001-05~2002-11将96例确诊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奥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均经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部CT呈MRI检查确诊,年龄在60~84岁,平均68.2岁,男68例,女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按此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评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值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47例,冠心病46例,2型糖尿病36例,高血脂症29例。
2003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吴玉彬
<正> 我院于2001-05~2002-11将96例确诊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奥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均经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部CT呈MRI检查确诊,年龄在60~84岁,平均68.2岁,男68例,女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按此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评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值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47例,冠心病46例,2型糖尿病36例,高血脂症29例。
2003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黄叔恺,吴洲兴,欧海春
<正> 脑血栓形成的存活患者,残废率较高,仅30%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两年来我们通过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2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黄叔恺,吴洲兴,欧海春
<正> 脑血栓形成的存活患者,残废率较高,仅30%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两年来我们通过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2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朱正禹,毕建忠,来超,纪瑞,王淑慧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297例经临床、颅脑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用胞磷胆碱500mg,B组为1000mg,C组1500mg治疗。4周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应用愈早效果愈好。
2003年0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朱正禹,毕建忠,来超,纪瑞,王淑慧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297例经临床、颅脑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用胞磷胆碱500mg,B组为1000mg,C组1500mg治疗。4周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应用愈早效果愈好。
2003年0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龙治华,刘华,赖学章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给予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脉络宁针及尼莫地平、维生素E及肠溶阿司匹林片等综合治疗,并与使用小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针组50例对照,疗程均为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而且无副作用,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丁奇贤,邱太本
<正> 有关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研究颇受重视,我科和南方医院神经内科1996年以来,收治青年人脑梗死患者106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6-04~2002-10住院的年龄在45岁以下的脑梗死病人106例,男79例,女27例,年龄18~45岁,其中18~29岁21人,30~45岁85人。所有病人的诊断均符合全
2003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龙治华,刘华,赖学章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给予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脉络宁针及尼莫地平、维生素E及肠溶阿司匹林片等综合治疗,并与使用小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针组50例对照,疗程均为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而且无副作用,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2003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丁奇贤,邱太本
<正> 有关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研究颇受重视,我科和南方医院神经内科1996年以来,收治青年人脑梗死患者106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6-04~2002-10住院的年龄在45岁以下的脑梗死病人106例,男79例,女27例,年龄18~45岁,其中18~29岁21人,30~45岁85人。所有病人的诊断均符合全
2003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贺新霞
目的 探讨诺易平对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起病在48h内10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诺易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诺易平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诺易平0.25ml,每隔12h1次皮下注射,连续5~7d,治疗前后监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诺易平组有5例发展为进展型脑梗死,常规治疗组1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诺易平治疗组发生进展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较常规治疗组轻(P<0.1)。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诺易平能显著抑制血凝因子Xa的活性。结论 诺易平能明显降低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2003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贺新霞
目的 探讨诺易平对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起病在48h内10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诺易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诺易平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诺易平0.25ml,每隔12h1次皮下注射,连续5~7d,治疗前后监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诺易平组有5例发展为进展型脑梗死,常规治疗组1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诺易平治疗组发生进展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较常规治疗组轻(P<0.1)。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诺易平能显著抑制血凝因子Xa的活性。结论 诺易平能明显降低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2003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孙惠刚,刘菊红
<正> 我科从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中选择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设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Ca~(2+)拮抗剂尼卡地平联合补阳还五汤煎剂治疗,较其他组取得了较明显临床效果,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作一简单总结。
2003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孙惠刚,刘菊红
<正> 我科从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中选择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设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Ca~(2+)拮抗剂尼卡地平联合补阳还五汤煎剂治疗,较其他组取得了较明显临床效果,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作一简单总结。
2003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程芳,林雄
<正> 纳洛酮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多种应激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我院自1997-07~2000-07,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程芳,林雄
<正> 纳洛酮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多种应激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我院自1997-07~2000-07,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杨光华
<正>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已被临床实践所肯定,2003年03~2001-07我院应用丹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急诊病人,男42人,女20人,年龄48~81岁,中位年龄67岁。合并高
2003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李君喜,是明启,张玲
<正> 我们自1999~2001年用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和成都地奥制药有限生产的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75例,女25例。年龄45~81岁,平均64岁。60岁以下44例,60岁以上56例。发病时间4h~11a不等。
2003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李君喜,是明启,张玲
<正> 我们自1999~2001年用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和成都地奥制药有限生产的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75例,女25例。年龄45~81岁,平均64岁。60岁以下44例,60岁以上56例。发病时间4h~11a不等。
2003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杨光华
<正>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已被临床实践所肯定,2003年03~2001-07我院应用丹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急诊病人,男42人,女20人,年龄48~81岁,中位年龄67岁。合并高
2003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王振,胡勤峰,张艳
<正> 用阿司匹林(AS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肯定的疗效。这一点在理论上有较明确的依据,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证明。但以前应用剂量较大,剂量多为0.3~0.5g/d。现在多数作者倾向小剂量,而用小剂量治疗老年人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报道甚少。现将用小剂量ASA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15例的短期、长期疗效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李保国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降纤酶10U静滴,1次/d,连用3d,第4d改为降纤酶5U静滴,1次/d,再连用4d;对照组50例:复方丹参16ml静滴,1次/d,连用15d。治疗前后观察肝肾功能及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7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降纤酶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2003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李保国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降纤酶10U静滴,1次/d,连用3d,第4d改为降纤酶5U静滴,1次/d,再连用4d;对照组50例:复方丹参16ml静滴,1次/d,连用15d。治疗前后观察肝肾功能及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7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降纤酶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2003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王振,胡勤峰,张艳
<正> 用阿司匹林(AS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肯定的疗效。这一点在理论上有较明确的依据,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证明。但以前应用剂量较大,剂量多为0.3~0.5g/d。现在多数作者倾向小剂量,而用小剂量治疗老年人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报道甚少。现将用小剂量ASA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15例的短期、长期疗效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张甦
<正> 我院于2001-01~2002-10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4例,女6例,年龄42~79岁,平均60.11±9.20岁。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0~76岁,平均58.64±9.37岁。
2003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张甦
<正> 我院于2001-01~2002-10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4例,女6例,年龄42~79岁,平均60.11±9.20岁。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0~76岁,平均58.64±9.37岁。
2003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朱新友,滕军放
目的 探讨西比灵对腔隙性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梗死病人186例,口服西比灵5mg,qd,连续服用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腔隙性梗死伴血液流变学增高者与腔隙性梗死不伴血液流变学增高者相比较其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腔隙性梗死伴血液流变学增高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西比灵可降低腔隙性梗死病人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2003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苗志红,张保华,沈文捷
<正>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与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进展型脑梗死是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或药物阻止其病情发展。我们应用丹奥(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朱新友,滕军放
目的 探讨西比灵对腔隙性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梗死病人186例,口服西比灵5mg,qd,连续服用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腔隙性梗死伴血液流变学增高者与腔隙性梗死不伴血液流变学增高者相比较其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腔隙性梗死伴血液流变学增高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西比灵可降低腔隙性梗死病人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2003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苗志红,张保华,沈文捷
<正>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与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进展型脑梗死是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或药物阻止其病情发展。我们应用丹奥(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李军,张鹏远,陈峰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受伤原因、损伤程度、治疗方法。结果 以格拉斯哥结果分级法(GOS)评定,Ⅰ级14例,其中合并胸腔出血1例,腹腔出血2例,胸腹腔均出血2例;Ⅱ级0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7例。结论 颅脑损伤程度越重,死亡率越高,如何提高其治愈率仍然是外科的难题之一。
2003年04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白雁明,陈丽,魏金枝,许东梅,卢燕,徐惠
<正>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病,由Binswanger于1894年首次报道该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智能减退,假性延髓性麻痹、尿失禁、瘫痪、语言障碍、震颤及癎性发作等症状和体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后,病
2003年04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白雁明,陈丽,魏金枝,许东梅,卢燕,徐惠
<正>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病,由Binswanger于1894年首次报道该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智能减退,假性延髓性麻痹、尿失禁、瘫痪、语言障碍、震颤及癎性发作等症状和体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后,病
2003年04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李军,张鹏远,陈峰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受伤原因、损伤程度、治疗方法。结果 以格拉斯哥结果分级法(GOS)评定,Ⅰ级14例,其中合并胸腔出血1例,腹腔出血2例,胸腹腔均出血2例;Ⅱ级0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7例。结论 颅脑损伤程度越重,死亡率越高,如何提高其治愈率仍然是外科的难题之一。
2003年04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姜备海,马红利
目的 探索丘脑出血的临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通过临床与CT动态观察本院1994-03~2002-05所收252例丘脑出血病人及其预后。结果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Ⅲ脑室铸型者死亡率较高(96%),向内下后影响 脑干及丘脑下部者死亡率接近100%,而局限者死亡率较低(6%)。结论 本分类办法可较准确预测丘脑出血预后,并对丘脑出血所致临床表现的机制作出解释。
2003年0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姜备海,马红利
目的 探索丘脑出血的临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通过临床与CT动态观察本院1994-03~2002-05所收252例丘脑出血病人及其预后。结果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Ⅲ脑室铸型者死亡率较高(96%),向内下后影响 脑干及丘脑下部者死亡率接近100%,而局限者死亡率较低(6%)。结论 本分类办法可较准确预测丘脑出血预后,并对丘脑出血所致临床表现的机制作出解释。
2003年0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周晴华,曹志萍,王建明
目的 探讨Wernicke脑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复习文献。结果 酒精中毒引起的Wernicke脑病只占37.5%(3/8),更多的见于顽固性呕吐、院内长期单纯补液。临床可表现为典型的或不典型的“三联征”。“四联征”、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 Wernicke脑病尽管临床少见,但各科医师都可能遇到。其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2003年04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张国海
<正> 从1999-10~2002-10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47例,高血压脑出血43例,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6.2%和27.9%,现就其临床特点,防治原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颅脑损伤组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0.5~83岁,平均39.74岁。脑出血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9~82岁,平均56.26岁。均经CT及临床表现确诊。
2003年04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张国海
<正> 从1999-10~2002-10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47例,高血压脑出血43例,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6.2%和27.9%,现就其临床特点,防治原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颅脑损伤组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0.5~83岁,平均39.74岁。脑出血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9~82岁,平均56.26岁。均经CT及临床表现确诊。
2003年04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周晴华,曹志萍,王建明
目的 探讨Wernicke脑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复习文献。结果 酒精中毒引起的Wernicke脑病只占37.5%(3/8),更多的见于顽固性呕吐、院内长期单纯补液。临床可表现为典型的或不典型的“三联征”。“四联征”、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 Wernicke脑病尽管临床少见,但各科医师都可能遇到。其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2003年04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高飞,石宁跃,宁旗军,张旭
<正> 松果体区位于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1.0%,以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松果体细胞瘤、胶质瘤、脑膜瘤、松果体囊肿等常见。其中以放疗敏感的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为多见,放疗不敏感松果体区肿瘤占20%~25%。因该区域部位深在,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治疗存在不同观点,我院1997~1999年间收冶3例放疗不敏感松果体区肿瘤手术治疗,回顾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高飞,石宁跃,宁旗军,张旭
<正> 松果体区位于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1.0%,以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松果体细胞瘤、胶质瘤、脑膜瘤、松果体囊肿等常见。其中以放疗敏感的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为多见,放疗不敏感松果体区肿瘤占20%~25%。因该区域部位深在,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治疗存在不同观点,我院1997~1999年间收冶3例放疗不敏感松果体区肿瘤手术治疗,回顾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张福生,郝志勇,张文斌
目的 探讨鞍区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鞍区手术后并发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0例中多尿者3例,多尿加消化遗症状者5例,多尿加消化道症状及意识障碍者2例;血钠130~120mmol/L者8例,119~112mmol/L者2例;尿钠均>25mmol/L,最高达156mmol/L;尿比重1.010~1.020。其中9例完全康复,1例1年后死于低钠血症,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补充钠盐及扩容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003年0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张福生,郝志勇,张文斌
目的 探讨鞍区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鞍区手术后并发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0例中多尿者3例,多尿加消化遗症状者5例,多尿加消化道症状及意识障碍者2例;血钠130~120mmol/L者8例,119~112mmol/L者2例;尿钠均>25mmol/L,最高达156mmol/L;尿比重1.010~1.020。其中9例完全康复,1例1年后死于低钠血症,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补充钠盐及扩容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003年0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胡海云
<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低血钙的关系观察甚少,为了解HIE与血钙的关系,对我院近3年来儿科住院的HIE患儿150例做电解质检查。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肖展琪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2003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肖展琪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2003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胡海云
<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低血钙的关系观察甚少,为了解HIE与血钙的关系,对我院近3年来儿科住院的HIE患儿150例做电解质检查。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曹冠柏
<正> 外伤性脑室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是指外伤性脑室出血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现总结作者自1995-03~2002-11共收治经CT确诊的外伤性脑室出血后急性脑积水(AHC)29例的诊治情况。
2003年04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曹冠柏
<正> 外伤性脑室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是指外伤性脑室出血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现总结作者自1995-03~2002-11共收治经CT确诊的外伤性脑室出血后急性脑积水(AHC)29例的诊治情况。
2003年04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邸军,王建祯,李玲
<正> 多发伤伤情多较严重,特别是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腹部损伤,休克发生率高,生理紊乱严重,易漏诊误诊。处理时,要兼顾各部位损伤病理生理改变,严防首先处理了非致命伤而使致命伤遗漏,或延误救治时机而使伤员丧失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导致死亡。现将本院1996-01~2003-01间筛选57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腹部损伤病例的救冶体会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张卫兵,刘茜,胡荣,赵红武
<正>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60岁以上,绝大多数系颅脑损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由于CSDH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脑萎缩等原因,往往易与老年人脑血管病、老年性精神病相混淆,引起误诊。我院从1990-10~2002-
2003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张卫兵,刘茜,胡荣,赵红武
<正>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60岁以上,绝大多数系颅脑损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由于CSDH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脑萎缩等原因,往往易与老年人脑血管病、老年性精神病相混淆,引起误诊。我院从1990-10~2002-
2003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邸军,王建祯,李玲
<正> 多发伤伤情多较严重,特别是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腹部损伤,休克发生率高,生理紊乱严重,易漏诊误诊。处理时,要兼顾各部位损伤病理生理改变,严防首先处理了非致命伤而使致命伤遗漏,或延误救治时机而使伤员丧失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导致死亡。现将本院1996-01~2003-01间筛选57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腹部损伤病例的救冶体会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轩振宇,罗英媚
<正> 我科于1998-09~2001-12期间共收治婴幼儿肺炎并颅内高压6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1998-09~2001-12共收治婴幼儿肺炎135例,其中65例并颅内高压,占48%。男39例,女26例,年龄39d~2.5岁,39d~6月12例,~1岁26例,2.5岁27例,平均为18.9月,冬春季发病者48例,占74%。
2003年04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轩振宇,罗英媚
<正> 我科于1998-09~2001-12期间共收治婴幼儿肺炎并颅内高压6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1998-09~2001-12共收治婴幼儿肺炎135例,其中65例并颅内高压,占48%。男39例,女26例,年龄39d~2.5岁,39d~6月12例,~1岁26例,2.5岁27例,平均为18.9月,冬春季发病者48例,占74%。
2003年04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邹艳萍
<正> 1990~2002年我院共收治低血糖昏迷3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内科及其他科住院病人,发生低血糖昏迷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14岁(36~81岁)。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11例,脑梗死5例,并发肾功能不全8例,临床表现32例均为昏迷,癫癎2例,偏瘫6例,交感神经兴奋症状7例,昏迷前精神失常3例,行走不稳、肌无力1例,尿失禁3例。影响低血糖发作的因素:降糖药引起者25例
2003年04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邹艳萍
<正> 1990~2002年我院共收治低血糖昏迷3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内科及其他科住院病人,发生低血糖昏迷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14岁(36~81岁)。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11例,脑梗死5例,并发肾功能不全8例,临床表现32例均为昏迷,癫癎2例,偏瘫6例,交感神经兴奋症状7例,昏迷前精神失常3例,行走不稳、肌无力1例,尿失禁3例。影响低血糖发作的因素:降糖药引起者25例
2003年04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胡建民,马效芝
<正>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而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者少见,易误诊精神病、癫癎与脑血管病而做些不必要的检查,延误治疗时机。我们共收治误诊21例病人,经血糖检验确诊为低血糖反应,经治疗患者症状与体征消失。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余新良
<正> 慢性酒精中毒是长期饮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酒依赖虽然常见,但慢性酒精中毒突然戒酒致癫癎发作临床上相对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5例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32~68岁,其中32~40岁3例,41~50岁6例,51~60岁4例,61岁以上2例。而
2003年04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胡建民,马效芝
<正>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而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者少见,易误诊精神病、癫癎与脑血管病而做些不必要的检查,延误治疗时机。我们共收治误诊21例病人,经血糖检验确诊为低血糖反应,经治疗患者症状与体征消失。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余新良
<正> 慢性酒精中毒是长期饮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酒依赖虽然常见,但慢性酒精中毒突然戒酒致癫癎发作临床上相对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5例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32~68岁,其中32~40岁3例,41~50岁6例,51~60岁4例,61岁以上2例。而
2003年04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马振兴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总结108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意识障碍、吸入、年龄、脑卒中史是主要高危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困素之一,认识引起发生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预防而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03年04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马振兴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总结108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意识障碍、吸入、年龄、脑卒中史是主要高危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困素之一,认识引起发生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预防而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03年04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崔兴杰,张雅慧
目的 了解宫内缺氧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中国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对有明确宫内缺氧史的44例新生儿进行检测,并设正常对照组34例进行对比。结果 有宫内缺氧史的新生儿其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减分项目为行为能力和主动肌张力。结论 宫内缺氧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有影响,临床上应予以关注并给予适当的早期干预。
2003年04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援立,武占红
<正> 自1997-01~2001-01,我院骨科门诊共收治12例顽固性网球肘病人,不能完全用“肱骨外上髁炎”来解释,可能与周围神经卡压有关。
2003年0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崔兴杰,张雅慧
目的 了解宫内缺氧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中国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对有明确宫内缺氧史的44例新生儿进行检测,并设正常对照组34例进行对比。结果 有宫内缺氧史的新生儿其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减分项目为行为能力和主动肌张力。结论 宫内缺氧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有影响,临床上应予以关注并给予适当的早期干预。
2003年04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援立,武占红
<正> 自1997-01~2001-01,我院骨科门诊共收治12例顽固性网球肘病人,不能完全用“肱骨外上髁炎”来解释,可能与周围神经卡压有关。
2003年0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王慧娟,田培超
目的 探讨正常婴儿生后进行关爱性接触对以后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GESELL评定量表对65例正常婴儿进行研究,其中接触组28例,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的适应性、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五个能区的差异。结果 有过关爱性接触的婴儿其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三个能区的发育商优于未有过关爱性接触的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大动作、精细动作两个能区的发育商也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关爱性接触对婴儿的神经精神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03年04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王慧娟,田培超
目的 探讨正常婴儿生后进行关爱性接触对以后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GESELL评定量表对65例正常婴儿进行研究,其中接触组28例,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的适应性、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五个能区的差异。结果 有过关爱性接触的婴儿其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三个能区的发育商优于未有过关爱性接触的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大动作、精细动作两个能区的发育商也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关爱性接触对婴儿的神经精神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03年04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蒋书亭
目的 提高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1年收治的98例超早期中重度自发性脑出血。结果 存活率91.9%,死亡率8.1%;术后3个月生活能力评定ADL_1-ADL_3 88.7%,ADL_43%。结论 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2003年04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陈金喜,吴双河,刘培
<正> 为了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我们于1998-01~2000-11,对68例脑卒中患
2003年04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蒋书亭
目的 提高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1年收治的98例超早期中重度自发性脑出血。结果 存活率91.9%,死亡率8.1%;术后3个月生活能力评定ADL_1-ADL_3 88.7%,ADL_43%。结论 钻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2003年04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陈金喜,吴双河,刘培
<正> 为了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我们于1998-01~2000-11,对68例脑卒中患
2003年04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徐建军,丁华山,瞿鸿义
<正> 颅内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手术效果良好。我院自1996~2000年共手术治疗脑膜瘤23例,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徐建军,丁华山,瞿鸿义
<正> 颅内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手术效果良好。我院自1996~2000年共手术治疗脑膜瘤23例,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徐彩云
<正> 神经衰弱是公认的心因性疾病,在我国综合医院内科、神经科、中医科这类病人相当多见,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尝试着配合心理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也是笔者学习心理学后的一个体会。
2003年04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赵则栋
<正> 为提高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的诊疗水平,现将我院1995~2002年有完整资料记载的36例结脑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16例;年龄<1岁8例,1~3岁10例,3~7岁11例,>7岁7例;病程<1周6例,1~2周6例,2~3周10例,>3周4例。1.2 临床表现 发热30例,呕吐34例,嗜睡32例,头痛24例,惊厥28例,意识障碍22例,前囟隆起10例,脑膜刺激征30例,锥体束征22例,肢体瘫24例,视力障碍6例,脑神经受损8例,瞳孔改变12例。
2003年04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徐彩云
<正> 神经衰弱是公认的心因性疾病,在我国综合医院内科、神经科、中医科这类病人相当多见,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尝试着配合心理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也是笔者学习心理学后的一个体会。
2003年04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赵则栋
<正> 为提高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的诊疗水平,现将我院1995~2002年有完整资料记载的36例结脑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16例;年龄<1岁8例,1~3岁10例,3~7岁11例,>7岁7例;病程<1周6例,1~2周6例,2~3周10例,>3周4例。1.2 临床表现 发热30例,呕吐34例,嗜睡32例,头痛24例,惊厥28例,意识障碍22例,前囟隆起10例,脑膜刺激征30例,锥体束征22例,肢体瘫24例,视力障碍6例,脑神经受损8例,瞳孔改变12例。
2003年04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王惠贞
<正> 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状态,其发生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60%,脑卒中导致病人生理残疾,而且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亦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观察100例脑卒中病人发现30例有抑郁症,现分析如下:
2003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明阳,李冰,李宗敏,陈建勇,刘光磊,李杰
<正> 视神经胶质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我院2年来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病例1 男,24岁,因视力减退1a余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右侧视力0.1,左侧0.08,右侧同向偏盲。瞳孔对光反射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血PRL 43lumol/L。MRI示鞍上3cm×3cm×3.5cm病变,T_1低信号,T_2略高信号,边缘不规
2003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明阳,李冰,李宗敏,陈建勇,刘光磊,李杰
<正> 视神经胶质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我院2年来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病例1 男,24岁,因视力减退1a余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右侧视力0.1,左侧0.08,右侧同向偏盲。瞳孔对光反射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血PRL 43lumol/L。MRI示鞍上3cm×3cm×3.5cm病变,T_1低信号,T_2略高信号,边缘不规
2003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惠贞
<正> 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状态,其发生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60%,脑卒中导致病人生理残疾,而且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亦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观察100例脑卒中病人发现30例有抑郁症,现分析如下:
2003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邓雁北,邓永贵,刘恒方
目的 观察赛莱乐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采用赛莱乐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38例,与采用甲钴胺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赛莱乐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2003年04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邓雁北,邓永贵,刘恒方
目的 观察赛莱乐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采用赛莱乐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38例,与采用甲钴胺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赛莱乐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2003年04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上官稳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疗效是否优于纯西药组。方法 中西医结合组为观察组,西药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口服,胞二磷胆碱针1.0g,维脑路通针0.8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4d为一疗程,开始用药1月后进行疗效对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优于纯西药组。
2003年04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上官稳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疗效是否优于纯西药组。方法 中西医结合组为观察组,西药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口服,胞二磷胆碱针1.0g,维脑路通针0.8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4d为一疗程,开始用药1月后进行疗效对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优于纯西药组。
2003年04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田茂成
目的 观察西比灵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34例未用西比灵组(对照组)与38例用西比灵预防组和24例已发生CVS用西比灵治疗组,于4周后分别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三组治愈率比较,预防组明显优于治疗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西比灵预防和治疗SAH后CVS安全有效。
2003年04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田茂成
目的 观察西比灵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34例未用西比灵组(对照组)与38例用西比灵预防组和24例已发生CVS用西比灵治疗组,于4周后分别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三组治愈率比较,预防组明显优于治疗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西比灵预防和治疗SAH后CVS安全有效。
2003年04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郭志勇,张新农,靳红林
目的 观察自拟复方培他啶合剂注射液(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液+灯盏花素针+2%利多卡因针+654-2针)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6例的疗效。方法 设对照组5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复方丹参针,各治疗2周,治疗前后查血流变学及TCD,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变学及TCD判断疗效。结果 显示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血流变学及VA(椎动脉)、B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结论 复方培他啶合剂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003年04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郭志勇,张新农,靳红林
目的 观察自拟复方培他啶合剂注射液(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液+灯盏花素针+2%利多卡因针+654-2针)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6例的疗效。方法 设对照组5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复方丹参针,各治疗2周,治疗前后查血流变学及TCD,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变学及TCD判断疗效。结果 显示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血流变学及VA(椎动脉)、B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结论 复方培他啶合剂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003年04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李学,王五保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VBI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静滴生理盐水+复方丹参40ml,1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静滴生理盐水+赛莱乐150mp,1次/d,15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TCD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用赛莱系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2003年04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李学,王五保
目的 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VBI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静滴生理盐水+复方丹参40ml,1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静滴生理盐水+赛莱乐150mp,1次/d,15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TCD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用赛莱系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2003年04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孟玉菊
<正> 为探讨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我们对1998-01~2001-12在我院儿科住院的重度窒息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应用苯巴比妥后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发生,与文献报告一致。
2003年04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孟玉菊
<正> 为探讨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我们对1998-01~2001-12在我院儿科住院的重度窒息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应用苯巴比妥后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发生,与文献报告一致。
2003年04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贺维亚,常娜,杨爱兰
<正> 我院自1999-10~2002-05,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妥泰治疗症状性癫癎。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6例报道如下。
2003年04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贺维亚,常娜,杨爱兰
<正> 我院自1999-10~2002-05,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妥泰治疗症状性癫癎。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6例报道如下。
2003年04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李纳新,董敬远,张建华
<正> 三磷酸胞苷二钠(CTP)(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是一种新型促神经细胞再生药物。我院于2001-06~2002-06应用CTP和毕奥星随机对照治疗脑血管70例,以评价C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李纳新,董敬远,张建华
<正> 三磷酸胞苷二钠(CTP)(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是一种新型促神经细胞再生药物。我院于2001-06~2002-06应用CTP和毕奥星随机对照治疗脑血管70例,以评价C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曹香叶
<正> 我们对2000-03~2001-03住院确诊的3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应用丽珠赛乐及其他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冶疗,报告如下。1 对象和治疗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76例HIE住院患儿,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且均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男26例,女12例;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10例。出生体重3115±150g,孕周为38±0.5周,异
2003年04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杨霄鹏,杨瑞玲,娄季宇
目的 比较脑蛋白水解物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脑蛋白水解物组30例,用量20ml,qd,一疗程10~15d。胞二磷胆碱组36例,用量750mg,qd,一疗程10~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蛋白水解物组显效率明显高于胞二磷胆碱组(P<0.05)。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2003年04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杨霄鹏,杨瑞玲,娄季宇
目的 比较脑蛋白水解物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脑蛋白水解物组30例,用量20ml,qd,一疗程10~15d。胞二磷胆碱组36例,用量750mg,qd,一疗程10~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蛋白水解物组显效率明显高于胞二磷胆碱组(P<0.05)。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2003年04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曹香叶
<正> 我们对2000-03~2001-03住院确诊的3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应用丽珠赛乐及其他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冶疗,报告如下。1 对象和治疗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76例HIE住院患儿,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且均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男26例,女12例;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10例。出生体重3115±150g,孕周为38±0.5周,异
2003年04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赵彦超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误服药物所致昏睡、抽搐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急诊患儿临床观察、询问病史、脑脊液检查及治疗转归分析总结,结果 35例均是患儿玩耍时服药片上的糖衣而咽下,药物均为父母所服药物,起病突然,抽搐特征系药物致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之一——急性肌张力障碍,东莨菪碱治疗痊愈。结论 根据临床特征性症状和详细询问服药史可确诊。
2003年04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赵彦超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误服药物所致昏睡、抽搐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急诊患儿临床观察、询问病史、脑脊液检查及治疗转归分析总结,结果 35例均是患儿玩耍时服药片上的糖衣而咽下,药物均为父母所服药物,起病突然,抽搐特征系药物致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之一——急性肌张力障碍,东莨菪碱治疗痊愈。结论 根据临床特征性症状和详细询问服药史可确诊。
2003年04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鲁国建,杨磊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丙戊酸钠片400~1200mg/d,分2次口服;对照组用苯噻啶片1.5~4.5mg/d,分3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7%比13.3%,88.3%比58.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P<0.01)。结论 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2003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鲁国建,杨磊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丙戊酸钠片400~1200mg/d,分2次口服;对照组用苯噻啶片1.5~4.5mg/d,分3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7%比13.3%,88.3%比58.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P<0.01)。结论 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2003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熊立东,许宏伟
<正> 癫癎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常见急诊之一,往往造成不可逆的脑及其他系统损害,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当高。临床上首选安定治疗,但易复发,且剂量过大时,往往造成呼吸抑制,为探求更好的药物替代疗法,笔者使用利多卡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取得满意疗效。
2003年04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陈保平
<正> 笔者自1998~2002年6月,以秋水仙碱片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经CT检查确诊,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3a,最短半月。其中L_4-L_5椎间盘突出31例,L_S-S_1椎间盘突出19例,L_4-L_S/L_5-L_S1椎间盘同时突出20例。并发腰椎管狭窄者5例,直腿抬高低于45°者35例,低于60°者15例,5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痛、麻木感、肌力减退、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2003年04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熊立东,许宏伟
<正> 癫癎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常见急诊之一,往往造成不可逆的脑及其他系统损害,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当高。临床上首选安定治疗,但易复发,且剂量过大时,往往造成呼吸抑制,为探求更好的药物替代疗法,笔者使用利多卡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取得满意疗效。
2003年04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陈保平
<正> 笔者自1998~2002年6月,以秋水仙碱片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经CT检查确诊,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3a,最短半月。其中L_4-L_5椎间盘突出31例,L_S-S_1椎间盘突出19例,L_4-L_S/L_5-L_S1椎间盘同时突出20例。并发腰椎管狭窄者5例,直腿抬高低于45°者35例,低于60°者15例,5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痛、麻木感、肌力减退、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2003年04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杨培备,魏雪莲
目的 大剂量山莨若碱应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害从生化角度进行临床探讨。方法将100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山莨菪碱组,另取正常对照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浆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 MDA在常规治疗组于术后3~7d达高峰后才逐渐下降,而山莨菪碱组术后即是下降趋势,同常规治疗组相比,P<0.01。结论 大剂量山茛菪碱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害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03年04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杨培备,魏雪莲
目的 大剂量山莨若碱应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害从生化角度进行临床探讨。方法将100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山莨菪碱组,另取正常对照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浆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 MDA在常规治疗组于术后3~7d达高峰后才逐渐下降,而山莨菪碱组术后即是下降趋势,同常规治疗组相比,P<0.01。结论 大剂量山茛菪碱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害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03年04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张燕柳,张永顺
<正> 我们自1997年9月以来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和面肌痉挛5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42例,年龄24~70岁。病程5个月~16a。眼睑痉挛7例,面肌痉挛51例。均为药物、针灸、颈乳孔封闭及血管成型减压术等未控制者,全部做头颅CT或MRT检查,未发现大脑、脑干有明显异常。
2003年04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冯向阳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设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发病48h内开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总有效率79%,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8.8%);尼莫地平治疗组病死率6.98%,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0.93%);尼莫地平副作用发生率低(4.7%)且症状轻。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显著降低了该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副作用少,临床应用经济、安全、疗效好。
2003年04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张燕柳,张永顺
<正> 我们自1997年9月以来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和面肌痉挛5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42例,年龄24~70岁。病程5个月~16a。眼睑痉挛7例,面肌痉挛51例。均为药物、针灸、颈乳孔封闭及血管成型减压术等未控制者,全部做头颅CT或MRT检查,未发现大脑、脑干有明显异常。
2003年04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冯向阳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设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发病48h内开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总有效率79%,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8.8%);尼莫地平治疗组病死率6.98%,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0.93%);尼莫地平副作用发生率低(4.7%)且症状轻。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显著降低了该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副作用少,临床应用经济、安全、疗效好。
2003年04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崔新
<正> 我们加用心脏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商品名博苏)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充血性心衰患者32例,获得满意效果,巴副作用轻微。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病例均为我院1998-02~2001-03住院的充血性心衰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2003年04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崔新
<正> 我们加用心脏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商品名博苏)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充血性心衰患者32例,获得满意效果,巴副作用轻微。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病例均为我院1998-02~2001-03住院的充血性心衰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2003年04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宋玉丽,刘倦生,马秀英,刘红斌
<正> 我科自2000-01~2002-10,采用赛莱乐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并设对照组32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周围性面瘫均为单侧发病,排除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因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8±12岁,病程1~7d者24例,1周~1月内者6例。周围性面瘫左侧13例,右侧17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5±14岁,病程1~7d者22例,1周~1月内者10例。周围性面瘫左侧14例,右侧18例。
2003年04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宋玉丽,刘倦生,马秀英,刘红斌
<正> 我科自2000-01~2002-10,采用赛莱乐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并设对照组32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周围性面瘫均为单侧发病,排除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因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8±12岁,病程1~7d者24例,1周~1月内者6例。周围性面瘫左侧13例,右侧17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5±14岁,病程1~7d者22例,1周~1月内者10例。周围性面瘫左侧14例,右侧18例。
2003年04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牛冬花,原丽
<正> 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插胃管是常规护理操作方法,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发生,达到促进康复之目的。1 临床资料 自1996-02~2002-05对昏迷、气管切开、吞咽障碍、舌根后坠、神志清不合作病人进行插胃管方法的探讨,其中男214例,女87例,年龄8~85岁。留置胃管时间2~265d。
2003年04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牛冬花,原丽
<正> 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插胃管是常规护理操作方法,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发生,达到促进康复之目的。1 临床资料 自1996-02~2002-05对昏迷、气管切开、吞咽障碍、舌根后坠、神志清不合作病人进行插胃管方法的探讨,其中男214例,女87例,年龄8~85岁。留置胃管时间2~265d。
2003年04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陈丽明,苏岚
<正> 有相当一部分脑血管狭窄患者无明显体征,症状轻微,在临床上极易被忽视。TCD检查能及时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价廉、无需造影剂、无创性、简单易行,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许多临床医师对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可靠性仍存疑问。本文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狭窄TCD、MRA、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
2003年04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陈丽明,苏岚
<正> 有相当一部分脑血管狭窄患者无明显体征,症状轻微,在临床上极易被忽视。TCD检查能及时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价廉、无需造影剂、无创性、简单易行,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许多临床医师对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可靠性仍存疑问。本文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狭窄TCD、MRA、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
2003年04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古军,古美孝,张三保,赵晓霞,谢忠星,刘卫国,张鑫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115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微创术效果好,死亡率13.9%。结论 掌握好手术时机是防止再出血和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而对需尽快手术的脑疝病人,及时行微创术并根据微创术情况决定是否再行开颅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003年04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古军,古美孝,张三保,赵晓霞,谢忠星,刘卫国,张鑫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115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微创术效果好,死亡率13.9%。结论 掌握好手术时机是防止再出血和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而对需尽快手术的脑疝病人,及时行微创术并根据微创术情况决定是否再行开颅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003年04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吴海权,杨长虹,辛续伟,郎明渝,王建军,黄汉辉
<正> 我科于1992~2002年采取CT定位,穿刺抽吸治疗2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10例,发病年龄33~76岁,平均5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5例伴有冠心病,1例伴有糖尿病,3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4例以往有脑出血或血栓病史。出血部位:顶
2003年04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李卫平,白明伟
<正>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1998~2001年底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随机分成两组,置换组28例,对照组28例。置换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45岁19例,46~65岁9例。有高血压病病史者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1例。对照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9~45岁19例,46~65岁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7例,无糖尿病病史。 两组病人均突然起病,发病后1~3d入院,并当天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显示出血部位如下:枕池、侧裂池、脚间池、蛛网膜下腔广泛积血。腰穿检查CSF均为血性。根据发病后病人意识状态,神经症状及头痛等表现列表如下:
2003年04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李卫平,白明伟
<正>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1998~2001年底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随机分成两组,置换组28例,对照组28例。置换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45岁19例,46~65岁9例。有高血压病病史者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1例。对照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9~45岁19例,46~65岁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7例,无糖尿病病史。 两组病人均突然起病,发病后1~3d入院,并当天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显示出血部位如下:枕池、侧裂池、脚间池、蛛网膜下腔广泛积血。腰穿检查CSF均为血性。根据发病后病人意识状态,神经症状及头痛等表现列表如下:
2003年04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吴海权,杨长虹,辛续伟,郎明渝,王建军,黄汉辉
<正> 我科于1992~2002年采取CT定位,穿刺抽吸治疗2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10例,发病年龄33~76岁,平均5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5例伴有冠心病,1例伴有糖尿病,3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4例以往有脑出血或血栓病史。出血部位:顶
2003年04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陈根柱
<正>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仅原发伤重,而且继发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挽救生命起关键作用。而常规的开颅方式和骨瓣对暴露病灶、充分减压难以满足要求,临床效果不理想。我科自1999-07~2002-07采用大骨瓣开颅治疗19例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陈根柱
<正>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仅原发伤重,而且继发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挽救生命起关键作用。而常规的开颅方式和骨瓣对暴露病灶、充分减压难以满足要求,临床效果不理想。我科自1999-07~2002-07采用大骨瓣开颅治疗19例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崔豫
目的 探讨音频与超短波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音频组26例,超短波组14例,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音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二组之间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音频、超短波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不仅有显著的消炎、镇痛,同时又能使药物渗透到神经组织周围起到相互协同作用,缩短了病程l~2周,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2003年04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牛好敏,郭雅聪,张艳丽
目的 探讨早期电针对小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病例,24h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穴头针和体针,接G-6805电针仪,1次/d,10次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出血量>10ml者有效率75%,出血量<10ml者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95.4%。结论 小脑出血普通型、轻型患者早期配合电针治疗效果好。
2003年04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崔豫
目的 探讨音频与超短波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音频组26例,超短波组14例,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音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二组之间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音频、超短波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不仅有显著的消炎、镇痛,同时又能使药物渗透到神经组织周围起到相互协同作用,缩短了病程l~2周,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2003年04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牛好敏,郭雅聪,张艳丽
目的 探讨早期电针对小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病例,24h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穴头针和体针,接G-6805电针仪,1次/d,10次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出血量>10ml者有效率75%,出血量<10ml者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95.4%。结论 小脑出血普通型、轻型患者早期配合电针治疗效果好。
2003年04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岳宏光
<正> 脑叶出血是指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发病率低于大脑基底节区出血。本文收集1991-01~1999-01收治的经颅脑CT证实的脑叶出血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35~7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1例;脑血管病史5例,其中脑出血2
2003年04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岳宏光
<正> 脑叶出血是指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发病率低于大脑基底节区出血。本文收集1991-01~1999-01收治的经颅脑CT证实的脑叶出血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35~7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1例;脑血管病史5例,其中脑出血2
2003年04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苗书全,郭新会
<正> 癫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患病率为3‰~6‰。为探讨该病的CT特征与临床的关系,收集1996-10~2002-10间有完整颅脑CT检查结果,并经临床确诊的癫癎患者50例,对其颅脑CT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苗书全,郭新会
<正> 癫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患病率为3‰~6‰。为探讨该病的CT特征与临床的关系,收集1996-10~2002-10间有完整颅脑CT检查结果,并经临床确诊的癫癎患者50例,对其颅脑CT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高青,李化勇,李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1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36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发病因素可能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关系意义不大。
2003年04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车振勇,温永枝
<正> 本文对1997~1999年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为眩晕症的120例患者的TCD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中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的变化进行处理分析,并以正常值为界分三组:大于正常高限的为高流速组,低于正常低限的为低流速组及正常流速组,现报道如下:
2003年04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车振勇,温永枝
<正> 本文对1997~1999年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为眩晕症的120例患者的TCD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中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的变化进行处理分析,并以正常值为界分三组:大于正常高限的为高流速组,低于正常低限的为低流速组及正常流速组,现报道如下:
2003年04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高青,李化勇,李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1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36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发病因素可能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关系意义不大。
2003年04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施广懿
目的 对常规脑电图正常的颞叶癫痫病人进行剥夺睡眠诱发。方法 常规脑电图检查每人2次以上正常者,再进行剥夺睡眠诱发试验。结果 颞区以癫痫综合波出现为主,单侧多于双侧,左侧多于右侧,以灶性阵发。癫痫波出现时间在思睡期—睡眠Ⅰ期、睡眠Ⅱ期以后癫痫波逐渐减少至消失。结论 剥夺睡眠诱发对癫痫尤其是颞叶癫痫及常规脑电图正常的癫痫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还可对将要减药或停药的癫痫病人进行监测。
2003年04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施广懿
目的 对常规脑电图正常的颞叶癫痫病人进行剥夺睡眠诱发。方法 常规脑电图检查每人2次以上正常者,再进行剥夺睡眠诱发试验。结果 颞区以癫痫综合波出现为主,单侧多于双侧,左侧多于右侧,以灶性阵发。癫痫波出现时间在思睡期—睡眠Ⅰ期、睡眠Ⅱ期以后癫痫波逐渐减少至消失。结论 剥夺睡眠诱发对癫痫尤其是颞叶癫痫及常规脑电图正常的癫痫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还可对将要减药或停药的癫痫病人进行监测。
2003年04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付洪修,李相文
<正> 自2002-01~2002-11我科对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1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照18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经头颅CT证实。男12例,女6例,年龄38~82岁,平均58岁。高血压病史平均16a。
2003年04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秦东香,吕海东,杨彬
<正> 本文报告我院45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并加以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43~80岁,平均62.5岁,≤60岁12例,>60岁33例。全部经头颅CT证实为原发性丘脑出血,占本院同期脑出血的23.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3例,占95.6%,有脑卒中史24例,占54.5%;有糖尿病史6例,占13.3%。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范围41例,占91.1%,血糖>5.8mmol/L27例,占60%。本组病例动态起病31例,安静状态起病14例。起病至入院时间:0.5~5h 32例,5.1~24h 7例,24.1~48h 4例,超过48h 2例。
2003年04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秦东香,吕海东,杨彬
<正> 本文报告我院45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并加以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43~80岁,平均62.5岁,≤60岁12例,>60岁33例。全部经头颅CT证实为原发性丘脑出血,占本院同期脑出血的23.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3例,占95.6%,有脑卒中史24例,占54.5%;有糖尿病史6例,占13.3%。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范围41例,占91.1%,血糖>5.8mmol/L27例,占60%。本组病例动态起病31例,安静状态起病14例。起病至入院时间:0.5~5h 32例,5.1~24h 7例,24.1~48h 4例,超过48h 2例。
2003年04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付洪修,李相文
<正> 自2002-01~2002-11我科对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1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照18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经头颅CT证实。男12例,女6例,年龄38~82岁,平均58岁。高血压病史平均16a。
2003年04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梅运涛
<正> 我们于1998年以来,采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4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3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5.6岁。8例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其中19例无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3例有一
2003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屈宝华,洪丽,齐进兴,邓建中
<正> 我院从2001年6月成立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以来,共做肌肉活检20例,其中10例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另外10例为其他原因所致的肌萎缩患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肉病理形态的特异性改变有利于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肌萎缩患者相鉴别。
2003年04期 9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梅运涛
<正> 我们于1998年以来,采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4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3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5.6岁。8例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其中19例无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3例有一
2003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屈宝华,洪丽,齐进兴,邓建中
<正> 我院从2001年6月成立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以来,共做肌肉活检20例,其中10例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另外10例为其他原因所致的肌萎缩患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肉病理形态的特异性改变有利于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肌萎缩患者相鉴别。
2003年04期 9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赵玉军
<正> 1960年,Shy和Drager描述了2例全面性自主神经衰竭和其他中枢、外周神经系统表现的病人,命名Shy-Drager综合征(SDS)。近来研究显示其与散发性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纹状体黑质变性(SND)均为神经变性疾病,病理证实三者有同样的神经组织胞质内包涵体,且三者在发展到后期,临床表现有重叠,统称为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现在一般只用MSA,可不用上述三种具体名词。
2003年04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赵玉军
<正> 1960年,Shy和Drager描述了2例全面性自主神经衰竭和其他中枢、外周神经系统表现的病人,命名Shy-Drager综合征(SDS)。近来研究显示其与散发性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纹状体黑质变性(SND)均为神经变性疾病,病理证实三者有同样的神经组织胞质内包涵体,且三者在发展到后期,临床表现有重叠,统称为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现在一般只用MSA,可不用上述三种具体名词。
2003年04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赵利,杨清成
<正> 脂蛋白[LP(α)],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于1963年由Berg(北欧的一位遗传家)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蛋白,而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就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目前已逐渐认识到血浆LP(α)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LP(α)现脑血管疾病的有关研究加以综述。
2003年04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赵利,杨清成
<正> 脂蛋白[LP(α)],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于1963年由Berg(北欧的一位遗传家)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蛋白,而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就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目前已逐渐认识到血浆LP(α)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LP(α)现脑血管疾病的有关研究加以综述。
2003年04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张月娥
<正> 有些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下称化脑)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常易误漏而致不良后果,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现将1996-07~2002-06我院误漏诊50例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张月娥
<正> 有些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下称化脑)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常易误漏而致不良后果,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现将1996-07~2002-06我院误漏诊50例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刘静
<正> 中风恢复期相当于Brunr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5~6级,进入恢复期后,偏瘫头语等症状需要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才能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是靠病人、护士、家属三者共同完成的,护士在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过程中起治疗和指导的作用。因此期的大多数病人已出院,社区护士的康复指导尤为重要。我院自1998-06~2002-06为106位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咨询,取得很好的疗效。
2003年04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刘静
<正> 中风恢复期相当于Brunr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5~6级,进入恢复期后,偏瘫头语等症状需要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才能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是靠病人、护士、家属三者共同完成的,护士在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过程中起治疗和指导的作用。因此期的大多数病人已出院,社区护士的康复指导尤为重要。我院自1998-06~2002-06为106位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咨询,取得很好的疗效。
2003年04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祝学敏,曹艳,刘宏
<正> 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加上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多次化疗后,周围静脉往往无法使用,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为了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及化疗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我科2002-01~2002-07为38例肿瘤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谈谈护理体会:
2003年04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侯玉芹
<正> 褥疮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下肢瘫痪或卧床不起的病人,好发于缺乏肌肉覆盖,或肌肉菲薄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骨突部位,如骶尾、背脊、足跟等处。合并褥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而且由创面造成感染往往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防治褥疮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3年04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祝学敏,曹艳,刘宏
<正> 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加上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多次化疗后,周围静脉往往无法使用,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为了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及化疗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我科2002-01~2002-07为38例肿瘤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谈谈护理体会:
2003年04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侯玉芹
<正> 褥疮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下肢瘫痪或卧床不起的病人,好发于缺乏肌肉覆盖,或肌肉菲薄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骨突部位,如骶尾、背脊、足跟等处。合并褥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而且由创面造成感染往往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防治褥疮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3年04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傅翠英
<正>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特点是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加强对此类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79例,通过认真及准确的观察与细心、周到、全面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体会如下:
2003年04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傅翠英
<正>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特点是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加强对此类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79例,通过认真及准确的观察与细心、周到、全面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体会如下:
2003年04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朱丽琴
<正> 脑干脑炎系主要病灶在脑干的脑炎总称,以受损部位功能障碍及相应的脑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发病的可能病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轴周脱髓鞘,因炎症破坏了髓鞘,触发机体对髓鞘碱蛋白的反应,特殊个体发生特异反应,亦可能感染触发了过强的免疫反应。1957年Bicherstaff正式提出脑干脑炎的诊断名称。1999~2002年,我科共收治脑干脑炎病人27例,而良好的护理对促进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3年04期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朱丽琴
<正> 脑干脑炎系主要病灶在脑干的脑炎总称,以受损部位功能障碍及相应的脑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发病的可能病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轴周脱髓鞘,因炎症破坏了髓鞘,触发机体对髓鞘碱蛋白的反应,特殊个体发生特异反应,亦可能感染触发了过强的免疫反应。1957年Bicherstaff正式提出脑干脑炎的诊断名称。1999~2002年,我科共收治脑干脑炎病人27例,而良好的护理对促进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3年04期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周荷英
<正> 我科自1988~2001年间,采用DZY-A型多功能定向仪和DSZ-Ⅰ型多功能射频仪,对顽固性癫癎、难治性精神病等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杏仁核毁损术治疗,由于术中配合及护理得当,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唐荣菊,宁洁
<正> 我们从1997-09~2002-07,临床观察5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33人,女21人,年龄8个月~68岁,平均47岁。致伤原因:车祸39人,坠落伤10人,跌伤3人,打击伤2人。致伤症状及体征:原发仕昏迷21人,意识障碍加重16人,烦躁7人,头痛、呕吐5人,瞳孔改变28人。原有挫伤部位33人,对冲
2003年04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唐荣菊,宁洁
<正> 我们从1997-09~2002-07,临床观察5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33人,女21人,年龄8个月~68岁,平均47岁。致伤原因:车祸39人,坠落伤10人,跌伤3人,打击伤2人。致伤症状及体征:原发仕昏迷21人,意识障碍加重16人,烦躁7人,头痛、呕吐5人,瞳孔改变28人。原有挫伤部位33人,对冲
2003年04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周荷英
<正> 我科自1988~2001年间,采用DZY-A型多功能定向仪和DSZ-Ⅰ型多功能射频仪,对顽固性癫癎、难治性精神病等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杏仁核毁损术治疗,由于术中配合及护理得当,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3年04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赵秀玲
<正> 我科自2000-01~2003-01共收治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对3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并发肺部感染30例,发生率为23.8%,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26岁;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8例,颅内血肿11例,脑干损伤合并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1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10例,有昏迷24例,行气管切开术20例。
2003年04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赵秀玲
<正> 我科自2000-01~2003-01共收治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对3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并发肺部感染30例,发生率为23.8%,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26岁;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8例,颅内血肿11例,脑干损伤合并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1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10例,有昏迷24例,行气管切开术20例。
2003年04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刘彦丽
<正>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后叶部位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主要有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 脑损伤所致尿崩症属于继发性尿崩症;病人每日尿量在3500~7000ml,尿比重1.001~1.005,相应的尿渗透压为50~200mmol/L,尿色淡如清水。因为排尿特别多,所以病人感到口渴难忍,大量饮水。如果限制病人喝水,尿量也同样增多。病人表现为极度口渴、多饮、多尿,伴有头痛头晕、焦虑、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皮干、便秘、心悸。
2003年04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尚晓霞,李霞,马江帆,刘燕
<正> 1 临床资料 自1998~2001年,我科共收冶14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886例。1998年应用静脉留置针92例,1999年应
2003年04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尚晓霞,李霞,马江帆,刘燕
<正> 1 临床资料 自1998~2001年,我科共收冶14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886例。1998年应用静脉留置针92例,1999年应
2003年04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刘彦丽
<正>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后叶部位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主要有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 脑损伤所致尿崩症属于继发性尿崩症;病人每日尿量在3500~7000ml,尿比重1.001~1.005,相应的尿渗透压为50~200mmol/L,尿色淡如清水。因为排尿特别多,所以病人感到口渴难忍,大量饮水。如果限制病人喝水,尿量也同样增多。病人表现为极度口渴、多饮、多尿,伴有头痛头晕、焦虑、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皮干、便秘、心悸。
2003年04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冯俊彩
<正> 脑出血是构成我国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因此,加强对脑出血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减少死亡、改善病人预后功能和预防再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健康教育在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中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2003年04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冯俊彩
<正> 脑出血是构成我国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因此,加强对脑出血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减少死亡、改善病人预后功能和预防再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健康教育在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中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2003年04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杨翠林
目的 总结23例患儿184次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强调术前准备,熟悉鞘内注射治疗过程,注意预防不良反应。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鞘内注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03年04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高秋凤
<正> 我院从1989-10~2001-12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36例,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7例,女9例,年龄15~72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坠落伤5例,其他伤6例。伤情:按接诊时GCS计分,3分16例,4~8分20例。颅内血肿14例,脑挫裂伤1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治疗:行开颅手术24例,保守治疗12例,气管切开29例。1.2 MSOF发生时间 2~11d,平均4d。各器官衰竭发生率:参照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四版对MSOF诊断指标,本组36例共
2003年04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杨翠林
目的 总结23例患儿184次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强调术前准备,熟悉鞘内注射治疗过程,注意预防不良反应。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鞘内注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03年04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高秋凤
<正> 我院从1989-10~2001-12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36例,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7例,女9例,年龄15~72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坠落伤5例,其他伤6例。伤情:按接诊时GCS计分,3分16例,4~8分20例。颅内血肿14例,脑挫裂伤1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治疗:行开颅手术24例,保守治疗12例,气管切开29例。1.2 MSOF发生时间 2~11d,平均4d。各器官衰竭发生率:参照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四版对MSOF诊断指标,本组36例共
2003年04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卢亚琴,周玲,于慧琴
<正> 在医院庞大的护理队伍中,护士长的言行举止受到下属的非议是正常的,有非议的护士长未必不是好护士长,有非议的行为未必不是正确的。当然,非议也会使护士长心理上的压力加大,使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护士长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尴尬的局面,正确对待非议,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2003年04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卢亚琴,周玲,于慧琴
<正> 在医院庞大的护理队伍中,护士长的言行举止受到下属的非议是正常的,有非议的护士长未必不是好护士长,有非议的行为未必不是正确的。当然,非议也会使护士长心理上的压力加大,使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护士长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尴尬的局面,正确对待非议,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2003年04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郭玉佩,胡向云
<正>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该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高,临床治疗、护理难度大,我科自2001-01~2002-10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4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79例,女64例,年龄40~68岁,平均51岁。其中6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治愈98例,占69%;好转42例,占29%;死亡3例,占2%。
2003年04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郭玉佩,胡向云
<正>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该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高,临床治疗、护理难度大,我科自2001-01~2002-10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4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79例,女64例,年龄40~68岁,平均51岁。其中6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治愈98例,占69%;好转42例,占29%;死亡3例,占2%。
2003年04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苏玉萍
<正> 我院2000年6月一次收住毒鼠强中毒43例均为中学生,其中15例频繁抽搐,5例昏迷,2例呼吸衰竭。43例均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3年04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苏玉萍
<正> 我院2000年6月一次收住毒鼠强中毒43例均为中学生,其中15例频繁抽搐,5例昏迷,2例呼吸衰竭。43例均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3年04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柯爱云
<正> 耐心细致的临床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1 密切观察病情 定时测量T、P、R、BP,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反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全身情况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
2003年04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李清丽,韩国霞,马玉召
<正> 我科对建院以来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有效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预防及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49例病人,男35名,女14名,年龄10~76岁。脑挫裂伤10例,脑干损伤4例,颅内血肿30例,脑疝5例。手术治疗40例,死亡5例,出血4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7d内出血症状消失,7~15d OB(-),无失血性休克发生。
2003年04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李清丽,韩国霞,马玉召
<正> 我科对建院以来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有效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预防及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49例病人,男35名,女14名,年龄10~76岁。脑挫裂伤10例,脑干损伤4例,颅内血肿30例,脑疝5例。手术治疗40例,死亡5例,出血4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7d内出血症状消失,7~15d OB(-),无失血性休克发生。
2003年04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柯爱云
<正> 耐心细致的临床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1 密切观察病情 定时测量T、P、R、BP,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反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全身情况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
2003年04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王改云,高彩霞
<正>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但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较多,若术后气管护理不当,则可增加肺部感染发生。我科1999-01~2002-12间的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61例,其中1999-01~2000-12间34例,2001-01~2002-12间27例。为了减少肺部感染,自2001年1月起,我们改进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2003年04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王改云,高彩霞
<正>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但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较多,若术后气管护理不当,则可增加肺部感染发生。我科1999-01~2002-12间的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61例,其中1999-01~2000-12间34例,2001-01~2002-12间27例。为了减少肺部感染,自2001年1月起,我们改进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2003年04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梁宁
<正> 检验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病人的病情变化,是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检验报告是护士解决护理问题的重要参考信息。但是,由于传统的医护分工,检验报告在临床护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护士忽视了检验报告在护理上的重要意义,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我院320名护理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认识理解程度的调查,旨在了解护士对检验报告的认识现状,使广大护士认识到正确理解检验报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
2003年04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梁宁
<正> 检验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病人的病情变化,是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检验报告是护士解决护理问题的重要参考信息。但是,由于传统的医护分工,检验报告在临床护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护士忽视了检验报告在护理上的重要意义,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我院320名护理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认识理解程度的调查,旨在了解护士对检验报告的认识现状,使广大护士认识到正确理解检验报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
2003年04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张虎,庞亚东
<正> 1 病例资料 临床患者,女,80岁。因左肩、臂、手持续性疼痛半月于2003-01-13入院。患者半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左肩、臂、手持续性疼痛,不能持重物,寝食不安,逐渐消瘦。查体:血压135/83mmHg,神清,心、肺、腹(-)。左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左颜面无汗。左上肢由于疼痛活动受限,未见肌肉萎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桡骨膜反射减低。锥体束征(-)。血、尿、便常
2003年04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张虎,庞亚东
<正> 1 病例资料 临床患者,女,80岁。因左肩、臂、手持续性疼痛半月于2003-01-13入院。患者半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左肩、臂、手持续性疼痛,不能持重物,寝食不安,逐渐消瘦。查体:血压135/83mmHg,神清,心、肺、腹(-)。左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左颜面无汗。左上肢由于疼痛活动受限,未见肌肉萎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桡骨膜反射减低。锥体束征(-)。血、尿、便常
2003年04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