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红娟
目的 探讨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d ,治疗 4周 ,治疗前后均观察血压、心率及血糖、血脂、肾功等生化指标。结果 32例患者显效 10例 ,有效 14例 ,总有效率 75 %。结论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耐受性好。
2003年06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童旭瑛,金扬,陈考珍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CRP水平变化与其病情之间关系。方法 测定 2 0 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浆CRP水平及相关指标。结果 病人组血浆CRP水平平均 (10 0 4± 2 1 83m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 4 8± 1 80mg/L) ,P <0 0 1。CRP较高组起病较急、病情重、住院时间较长 ,合并冠心病、空服血糖、总胆固醇比例高 ,P <0 0 5。结论 监测血浆CRP对缺血性卒中病情有预测作用。
2003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高润,张素珍,刘吉林,励建安
目的 探讨大鼠失神经后骨密度变化的可能原因 ,以及NGF注射、电刺激和被动运动等治疗的应用价值 ,并为临床预防神经源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切断SD雄性大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 ,造成失神经支配大鼠模型 ,利用NOR LAND、XR 36型双能骨密度检测仪进行骨量测定。结果 大鼠失神经支配可引起骨密度的改变 ,通过NGF注射、电刺激和被动运动等治疗可减缓失神经大鼠的骨量下降 ,而失神经肢体的固定则加重了骨量的降低。结论 通过大鼠失神经后的骨密度变化 ,说明股骨密度在失神经支配后受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力学因素是其首要和主要因素 ,同时大鼠失神经支配后 ,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以及维持神经再支配的生物学环境的稳定将有利于防止骨量的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2003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孙宏春,戴启麟
目的 探讨神经白塞综合征脑部病理变化与临床神经系统表现的相互关系 ,为此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RI对患者颅脑进行检查 ,以发现脑部病变部位、性质、程度等异常变化 ,与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分析。结果 本文结果证实神经白塞综合征患者脑部都有相应的病理改变 ,MRI检查结果均有明显的影象学变化 ,并与症状体征相对应。结论 神经白塞综合征可通过MRI检查发现脑部早期病理改变 ,为此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 ,对治疗效果与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2003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王运良,韩焕美,徐春霞,朱世银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抗氧化剂耗竭发生的时间与临床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2 7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发病 2 4h、7d、2 8d血浆维生素C、维生素E、尿酸、辅酶Q10 浓度进行测定 ,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并按出血量大小分A、B、C三组 ,比较各组间抗氧化剂浓度的变化。结果 脑干出血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健康人群 (P <0 0 1) ,以发病 2 4h内最低 ,以出血量 >4ml降低最明显。结论 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存在明显的抗氧化剂消耗 ,并与临床危重程度呈负相关。
2003年06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王冬青,段芳龄
目的 了解syntrophin和utrophin在神经元性胆碱能突触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nblot ,我们检查了DGC中组成蛋白syntrophin、utrophin在颈上神经节 (superiorcervicalganglia ,SCG)和下颌下神经节 (submandibularganglia ,SMG)中的表达。结果 β2 syntrophin和全长utrophin集中表达在神经元性胆碱能突触中。结论 β2 syntrophin和全长utrophin在神经元性胆碱能突触中表达 ,说明在神经元性胆碱能突触中存在类似神经肌肉接头DGC复合物 ,β2 syntorpnin和utrophin是其中组成成分。
2003年06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王宽红,唐金荣,侯熙德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脑炎 (HZAE)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 (CSF)特点。方法 对 7例HZ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SF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HZA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其中典型皮疹、多脑神经损害为相对特征的临床表现 ,CSF细胞学表现淋巴样细胞反应 ,未见红细胞。结论 HZAE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病毒性脑炎 ,CSF检查及相对特征的临床表现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003年06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贾丛林
目的 分析老年人脑对冲伤致急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 1996 0 9~ 2 0 0 1 12收治的脑挫裂伤并发急性脑肿胀 41例中的 16例老年人作为分析对象 ,了解其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 ,并将GOS作为生存指标与 2 5例非老年人比较。结果 Ⅰ~Ⅲ级为预后不佳 ,Ⅳ~Ⅴ级为治疗有效 ,将其进行组间比较 ,老年人与 17~ 40岁非老年人预后比较 ,χ2 =6 6 9,P <0 0 5 ,有显著性意义 ,40~ 6 0岁与 17~ 40岁比较 ,χ2 =3 38,0 0 5 <P <0 1,差异不显著。结论 老年人脑挫裂伤致急性脑肿胀患者死亡率高 ,预后不佳 ,临床上应早期观察、早期治疗 ,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2003年06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徐伟东,冯东侠,张田旺,那汉荣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我科治疗 6 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 48例 ,非手术治疗 2 0例 ,存活 46例 ,存活率 6 7 6 %。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对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
2003年06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沙杜鹃,田成功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我病区 1997 0 6~ 2 0 0 0 12收治的 18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82例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者 97例 ,其中 6 6例系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入院新发现糖尿病人。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者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胰岛素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84 5 4%(82 /97)、5 6 70 %(5 5 /97)、5 3 6 1%(5 2 /97)。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2003年0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苏建华,唐金荣,徐厚明,包德诚
目的 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面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2 7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采用面神经传导速度和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作为观察指标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结果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在治疗后 30d面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在治疗后 30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 6 0d治疗组恢复程度则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对面神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2003年06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黄叔恺,徐忠平,刘振华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的变化。方法 连续收集 39例急性脑梗死病例 ,17例用低分子肝素 (LMWH) ,12例用噻氯匹定 ,10例为其他治疗。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 (ELISA) ,测定发病 2 4h内以及治疗 10~14d时F1+ 2的血浆水平。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F1+ 2 (2 80± 1 2 3,3 0 9± 1 80~ 1 0 2± 0 35mol/L ,均为P =0 0 0 0 )水平显著增高。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时间因素主效应 (P =0 0 0 0 0 )、治疗因素主效应 (P =0 0 0 9)、时间与治疗因素交互作用(P =0 0 0 2 )对F1+ 2水平均有显著影响。结论 急性脑梗死凝血功能的变化 ,以及LMWH和噻氯匹定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干预 ,通过检测F1+ 2可以得到反映。
2003年06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陈清汉,苑壮,张明生,马希峰,高嵩涛
目的 探讨上臂桡神经损伤的机制、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 1986 0 7~ 2 0 0 1 0 6作者经治的 6 0例上臂桡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6 0例中男 42例 ,女 18例 ;年龄 12~ 5 5岁 ,平均 33 5岁。桡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44例 ,锐器伤 12例 ,医源性损伤 4例。 6 0例患者中 47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15年 ,平均 5年 6个月 ,优 36例 (76 6 %) ,良 7例(14 9%) ,差 4例 ,优良率 91 5 %。结论 上臂桡神经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为肱骨干骨折所致 ,以挫伤多见 ,早期治疗、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显微外科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2003年06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石宁
目的 分析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方法 回顾 18例甲亢性周期性瘫痪临床资料。结果 青壮年男性多发。其中 8例误诊为非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发作时均有低血钾 ,T3 、T4 均高于正常。补钾治疗迅速有效 ,甲亢控制不好易复发。结论 青壮年男性患低血钾瘫痪 ,在积极补钾同时要注意查T3 、T4 ,确诊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抗甲亢治疗 ,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2003年06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陆敬民,赵连东,李淑芬
目的 观察、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 33例 ,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同时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或心理疏导 ,于治疗第 1、2、4、6周末分别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结果 于 6周末HAMD评分明显降低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明显减低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与HAMD评分减低有相关性 (r=0 4 4 5 ,P <0 0 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干预治疗 ,不但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2003年06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曾嵘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积极有效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对病例的回顾分析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及接受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综合治疗组 2 4小时内接受治疗组疗效显著。结论 早期规范化、个体化、积极的综合治疗缩短了病程 ,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 ,于起病早期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 ,可显著改善预后。
2003年06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孙新芳,肖桂荣,宋建良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0例住院病人 ,其中认知功能正常 2 0例 ,异常 2 0例。两组病人通过治疗前后功能评价、综合治疗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组比较正常组疗效显著 ,异常组疗效差 ,提示 :老年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的康复 ,因此 ,应将认知功能作为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3年06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万里飞,邹冰川,徐燮忠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CT和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 35例HI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病因、CT及临床表现的改变。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最常见病因为心源性脑栓塞 ,以梗死后第 2周发病率最高 ,血肿型症状重 ,有占位效应 ;非血肿型症状轻 ,但恢复慢。结论 对初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临床症状继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体征以及按脑梗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 ,应及时行头颅CT扫描 ,以相应调整治疗方案。
2003年06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奚惠娟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0~ 1999年收治的 6 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 ,痊愈 48例 ,后遗症 7例 ,死亡 10例 ;高龄、抗痨开始晚、脑脊液蛋白高于3g/L及并发脑神经损害和 /或脑积水者 ,预后差。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年龄及有无并发症、脑脊液蛋白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2003年06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陈治军,陈吕安
目的 通过对 8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DTIH)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明确DTIH的易发因素 ,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方法 对 1998 0 6~ 2 0 0 2 0 6收治的 86例DTI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6例 ,手术治疗 5 2例 ,保守治疗 34例 ;恢复正常 39例 ,轻残 15例 ,重残 7例 ,植物生存 3例 ,死亡 2 0例 ,2例自动出院未随访。结论 伤后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多发血肿、呼吸困难及早期强力脱水者易发生DTIH。对有以上易发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 ,定期复查头颅CT ,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从而提高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
2003年06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吕晔,何霞,周红平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30例为治疗组 ,静滴丁咯地尔 2 5 0ml(10 0mg) ;30例为对照组 ,静滴脉络宁 30ml,1次 /d ,10d一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血流诊断系统(TCD)测定VA、BA、PCA血流速度。结果 丁咯地尔治疗后VA、BA、PCA血流速度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5 )。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2003年06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陈冬霞,尤群生,田金英2003年0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张改茹,曾成保
目的 观察胃复安加液静滴治疗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与其它药物配伍反应。方法 将 14 9例胃复安应用适应证者随机分为A、B组 :A组胃复安 2 0mg加液静滴 ,1次 /d ;B组胃复安肌注 ,10mg/次 ,2次 /d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恶心呕吐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胃复安与其它药物的配伍反应。结果 A、B两组均能有效的防治恶心呕吐 ,均未见严重的毒副反应 ,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胃复安与葡萄糖、生理盐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6、维生素C及 10 %氯化钾配伍静滴无严重不良反应 ,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2003年06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鸿,王运良
目的 探讨颅脑CT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时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86例行颅脑CT检查 ,观察第三脑室、基底池 (鞍上池、环池和四叠体池 )和纵裂池的形态变化 ,评估颅内压的高低 ,并观察与病情演变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中颅内压正常 10例 ,无 1例死亡 ;轻中度增高 34例 ,死亡 9例 (2 6 5 %) ;重度增高 42例 ,死亡 33例 (78 6 %)。颅内压增高往往首先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形 ,而纵裂池也是CT片上能够较早观察到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颅脑CT检查可较客观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状况 ,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3年06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厉永伟,王兴华,贺侠
目的 探讨镁与急性脑梗死 (ACI)的关系。方法 检测 10 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镁、钙含量 ,并与 10 0名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CI与对照组比较 ,血清Mg2 +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0 5 ) ,血清Ca2 + 略有减少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Ca2 + /Mg2 + 增加明显 (P <0 0 0 5 )。结论 ACI患者血清镁含量下降 ,而钙、镁比值显著增加。
2003年06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朱思亮,陆崎,黄向东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6 8例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 ,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 6 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5 8例 (85 3%) ,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 (P <0 0 1)。而且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斑块性质为软斑和溃疡斑的SIP组明显增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进展性卒中的显著性危险因素之一 ,而中重度粥样硬化、狭窄以及不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2003年06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叶迎安2003年06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沈文娟,顾爱明
目的 探讨癫患儿事件相关电位 (简称ERP)变化的特点。方法 测定 12 0例癫患儿的ERP变化并与 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 ,同时比较不同癫发作类型的癫患儿变化特点。结果 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 ,癫患儿组的P3 0 0 潜伏期明显延长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波幅下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同时 ,不同发作类型的癫患儿的P3 0 0 改变也不同 (P<0 0 5或P <0 0 1)。结论 ERP可敏感的反映癫患儿认知功能损害 ,不同发作类型的癫患儿认知功能变化也不同。
2003年06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陈国华2003年06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付伟达,杨柳,黄菊明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中 (ERP)P3 0 0 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查 32例AICA患者急性期ERP ,并依据 6~ 8个月后复合认知指数标准 ,分为痴呆和非痴呆组对比P3 0 0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痴呆和非痴呆组P3 0 0 改变呈同一方向即波幅下降 ,潜伏期延长。进一步分析所见 :痴呆组P3 0 0 潜伏期较非痴呆组延长 ,波幅下降 (P <0 0 5~0 0 1)。结论 P3 0 0 改变可优于量表 ,结合临床后可作为AICA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评定的预测手段。
2003年06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陈梅枝,冯琦云,郭爱红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 1997~ 2 0 0 2年我院儿科病房急性偏瘫患儿 5 0例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患儿中 ,3岁以下患儿占 74%,诊断方面将脑电图、CT及MRI检查特点进行比较 ,三项检查异常率均高。治疗上对 46例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 ,有效率 10 0 %。结论 小儿急性偏瘫发病以婴幼儿为多 ,病因以感染及外伤多见 ,本病诊断方法多 ,但侧重点不同 ,MRI可作为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治疗上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 ,可有效促进肢体运动的恢复。
2003年06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王艳玲,吴秀丽
目的 单一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与合并应用纳洛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 3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微创治疗 +纳洛酮 )、B组 (微创治疗 )各 16例 ,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 ,A组另加纳洛酮 0 8mg/次 ,1次 /8h ,静脉注射 ,共 10d。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A组有效率 (81 2 5 %)、显效率 (5 0 %) ,均明显优于B组 (5 0 %与 2 5 %) ,二者差异极显著 (P <0 0 1,P <0 0 5 )。 (2 )存活患者中A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B组 (P <0 0 5 ) ;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 (P <0 0 5 )。 (3)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4)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后应用纳洛酮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疗效好 ,能明显提高有效率 ,降低并发症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003年06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春雷,陈观保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以下简称微创术 )合并电子冰帽治疗中重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YL 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 ,依据CT片定位及穿刺血肿 ,配合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及冲洗引流 ,术前及 /或术后合并电子冰帽低温脑保护。结果 显著进步 9例 ,进步 3例 ,死亡 4例 ,病死率 2 5 %。结论 微创术合并电子冰帽治疗中重型脑出血安全有效 ,损伤小。
2003年06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王卫红,王素霞2003年06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王志敏,王静华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 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康复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疗康复治疗方法。每例患者入组时和 1月后分别测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ESS)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结果 治疗 1月后两组ESS和ADL均明显提高 ,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康复组比对照组ESS和ADL提高更显著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显著。
2003年06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张顺开,陈步满,黄雪融,颜志钦
目的 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Neurologicalparaneoplasticsyndrome ,NPS)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探讨可能的病因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 11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癌性肌病 6例 ,癌性周围神经病 2例 ,低血糖昏迷 2例 ,亚急性小脑变性 1例。癌肿部位 :肺癌 5例 ,肝癌 2例 ,乳腺癌 2例 ,淋巴瘤 1例 ,前列腺癌 1例。结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只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才能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2003年06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作士
目的 探讨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 (消化道溃疡出血、肺炎、肾衰、肝功能损害 )的处理。方法 对本院脑外科 1995 0 1~ 2 0 0 2 12间的 32 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回顾分析。结果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应注重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提高治疗质量。结论 积极防治重症颅脑损严重并发症对预后起到良好作用
2003年06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杨艳琴
目的 提高对副癌神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的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率。方法 对 2 0例副癌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副癌神经综合征患者均亚急性、慢性起病 ,15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周围神经病 8例 ,脊髓病 2例 ,小脑变性 3例 ,肌无力综合征 5例 ,多发性肌炎 2例。原发肿瘤常见于支气管肺癌、淋巴瘤、乳腺癌和卵巢癌 ,常规检查难以早期诊断 ,治疗原发肿瘤和免疫抑制剂可改善神经症状。结论 副癌神经综合征大多先于肿瘤发病 ,影响神经系统各部位 ,临床症状复杂 ,预后较差。
2003年06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杨春华,刘华玲,赵广春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6 8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 72例临床资料。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的发生率是 10 5 %,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 ,皮质病灶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 (P <0 0 1) ,卒中早期型癫较迟发型癫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早发型癫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较易控制 ,迟发型癫需正规长期服用抗癫药。
2003年06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董文生,王少丹2003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王为民2003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齐连生2003年06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刘德忠2003年06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王莉,陈国洪2003年06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阳初玉2003年06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白明伟2003年06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王东玉,张志强2003年06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朱晓波,方凯,裴亚西,白雁明2003年06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马建华,方涛2003年06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朱治顺,张刚,薛万友,牛建立2003年06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黄菊明
目的 了解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HS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早期对 32例HSE患者进行脑电图、颅脑CT、颅脑磁共振 (MRI)及脑脊液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检测单纯疱疹I型病毒 (HSE IDNA) ,早期应用无环鸟苷治疗。结果 32例中 7例发病一周后来院诊治 ,4例死亡 ;3例自动出院 ,2 5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获得治愈。结论 HSE早期诊断、早期无环鸟苷治疗将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治愈率。
2003年06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马元仙
目的 探讨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 0 1~ 2 0 0 2 12我院收治 18~ 44岁青年人脑出血 6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 2例中高血压 14例 ,颅内动脉瘤 13例 ,脑动 静脉畸形 8例 ,白血病 4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例 ,颅外伤后继发脑出血 2例 ,Moyamoya病 2例 ,其余病因不明者 16例。存活 5 4例 ,死亡 8例 ,病死率 12 9%;白血病并发脑出血死亡率最高 ,占出血性脑卒中的 37 5 %。结论 表明青年人脑出血预后与病因密切相关。
2003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徐显贵,石军峰,凌云2003年0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滑修之,魏飞升,陈东普2003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李国胜2003年06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李文娟,王松林2003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范淑侠2003年06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杨宗涛,游岚2003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小林2003年06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祝源,孙世运2003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袁淑霞2003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刘素琴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s)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用 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 ,其中 48例为对照组 ,应用常规方法 ,余 48例加用LMWHs皮下注射 5 0 0 0U/次 ,bid× 7d ,然后qd× 3d ,为治疗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NDS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 ,P <0 0 1,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显效率为77 0 8%,对照组为 5 0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LMWHs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2003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张新昌,陈红跃
目的 研究瘤床处直接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 12~ 1998 0 3共收治 2 1例脑胶质瘤病人 ,经过手术和术后放疗免疫治疗 ,并给予血管内化疗 ,随访观察疗效 ;1998 0 4~ 2 0 0 3 0 4收治 2 5例脑胶质瘤病人给予同样综合治疗 ,但化疗方法不同 ,后者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用化疗药冲洗处理瘤灶 ,术后定期用化疗泵直接注入化疗药于瘤床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改变化疗方案后的病人生存年限得以延长 ,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瘤床处直接应用化疗药避开了血脑屏障 ,降低了全身积压药浓度和毒副作用 ,提高化疗在瘤床处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从而提高了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2003年06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梅运涛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 +常规药物治疗组 ) 37例 ,对照组 (常规药物对照组 ) 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起到抗凝、降粘作用。
2003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孙建民,朱增红,樊玉苗
目的 探讨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9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和对照组 (48例 )进行观察。结果 赛莱乐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 ,72h总有效率为 96 0 %。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 ,起效快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03年06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王秀德,鲁明2003年06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吕文国,杨清成2003年06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艳玲,窦晓光2003年06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周俐红2003年06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刘玉增
目的 观察醒脑静与纳洛酮联用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6 0例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均给予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联合醒脑静与纳洛酮治疗 ,对照组单用纳洛酮。结果 呼吸节律变稳定、意识恢复、吸吮反射恢复、惊厥消失和肌张力恢复五个方面所需时间 ,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 ,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2003年06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闫鹏,姜玲2003年06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崔月梅2003年06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赵雪艳,王丽萍,韩花花2003年06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朱新有,杨彩琴2003年06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杨光华2003年06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陈希红,李颖,邹平2003年06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孙成铭2003年06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明,陶文静,王燕萍2003年06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冯自威,师红玲,高胭2003年06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孙园2003年06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李向锋,张宏伟,王艳菊2003年06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刘友林2003年06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武继涛,李社芳
目的 观察赛莱乐与刺五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赛莱乐与刺五加治疗组 5 0例 ,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维脑路通组 32例。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显效率 6 6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显效率 37 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改善血液流变方面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赛莱乐与刺五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2003年06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赵敏,田明伟2003年06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马连峰2003年06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吴洪毅,陈淑芹2003年06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张环英2003年06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宋和风,陈晓辉,彭军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 (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脑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结果 TCD异常率为 82 2 %,BAEP异常率为 72 1%,MRI异常率为 2 6 1%。结论 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 ,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 ,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2003年06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赵金泉2003年06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雷小华,马勤2003年06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杨金锁,吴正霞,茹则熙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探讨偏头痛发作期颅内动脉的功能状态。方法 对 80例发作期偏头痛患者和 6 0例健康者行TCD检查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偏头痛组颅内动脉的收缩峰 (V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颅内动脉管壁紧张度增高是偏头痛发作的原因之一。
2003年06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石亚伟,顾峰,毋江2003年06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张永红2003年06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是明启
目的 探讨枕叶梗死导致皮质盲的CT与临床特点。方法 对 11例枕叶梗死致皮质盲的临床与CT进行分析。结果 除皮质盲外 ,临床上还有精神异常、记忆力下降、偏瘫等表现 ,头颅CT除枕叶梗死外 ,还有丘脑、颞叶、基底节部位的梗死。结论 枕叶梗死所致皮质盲恢复较差。
2003年06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马巧梅,王垒,李鸿英2003年06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肖向阳2003年06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李景昉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对照组 2 5例及 5 1例糖尿病患者 ,并依据有无合并脑梗死而分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这些变化在脑梗死组更显著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并发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糖 ,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2003年06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魏春华,罗明平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合并运动性失语与头颅CT表现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 5 5例脑梗死合并运动性失语的特点与CT表现 ,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大小及波及范围进行分析。结果 运动性失语的头颅CT表现损伤区域在主侧半球Broca区、额 顶区的皮质、皮质下广泛区域 ,包括带状核、外囊、豆状核、丘脑、内囊在内的部分区域。结论 运动性失语与大脑皮质语言中枢即Broca区有直接联系 ,Broca区不是孤立的 ,语言功能有赖于皮质语言中枢、皮质下灰质结构及它们之间的广泛联系。
2003年06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贾振魁2003年06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程云,杨传军2003年06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高胭,冯自威,师红玲2003年06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罗志刚,裘丽红,荆宏建,毛克江,曹华2003年06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余英教,吴伟,孟令文,冯书珍,黄细富2003年06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朱祖福,刘定华,冯东侠,高志强2003年06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陈春霞2003年06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李力,陈红旗,宁剑伟,朱莉雅2003年06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郎明渝,辛续伟,杨长虹,薄巍巍,吴海权2003年06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刘彦书,陈子彦,袁秀芹,牛伏云,蔡丽,闫琪2003年06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徐彩云2003年06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俊玲2003年06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高彩凤,姬玉萍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98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结论 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 ,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性和心理免疫力而达到心身健康。
2003年06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辉霞,崔香萍,郜爱青2003年06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吴升勤2003年06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吴士玲
目的 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以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为量化指标 ,对 9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以教育前后结果作比较。结果 经t检查 ,教育前后评定结果相比较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分及6个因子减分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疗效。
2003年06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吴娅2003年06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赵利芬2003年06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周翠芝2003年06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王淑平2003年06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李倩,岳光
目的 观察启维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副作用 ,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 6 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口服启维 8周 ,观察药物副作用的例数及出现时间。结果 启维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副作用主要为 :头晕、口干、体位性低血压、体重增加、嗜睡、便秘等。多发生在 1~ 4周与加药速度和药物剂量有关。结论 早期应侧重于体位性低血压和嗜睡的护理监测 ,特别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 ,剂量较大时应注意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观察与护理。
2003年06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张卫萍,尚晓霞,吴亚丽2003年06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李红玲2003年06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牛进香,张平,张亚利2003年06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张珂,黄国斌,周清宏2003年06期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朱剑辉2003年06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王凤艳,丛淑2003年06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陈会2003年06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董新平,王书梅,张彦娜2003年06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晓兰2003年06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宋红霞2003年06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敬巧红2003年06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张玲利,陈小让2003年06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何凤叶,牛伏云,李文玲2003年06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吴升勤2003年06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勇,张秀芝,李雪梅2003年06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张秋香,庞亚东2003年06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柳淑青,庞亚东2003年06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麦觉2003年06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卢成内,谭魁2003年06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贾和平,金瑞林,王振金2003年06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2003年06期 11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张中发2003年06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岳喜进,曹庆景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癫样发作的关系 ,甲状腺激素致癫样发作的机制。方法 总结 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癫样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表现中伴有癫样发作 ,均为全面性发作。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能通过对全身代谢率以及分布的影响而改变了皮质神经元对性发作的易感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伴发癫样发作。
2003年06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