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瑞丽;张霞;王艳红;2006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李建章;2006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陈小华;江野峰;魏书航;何锦;梁庆新;郭斯檾;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对我科2000-01~2005-06期间收治的创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后颅窝血肿的病情及出血量的多少而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51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2例,恢复良好11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39例,恢复良好31例,伤残4例,死亡4例。结论创伤性后颅窝血肿有着不同于幕上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意识障碍较轻,小脑受损的特异性症状如眼球水平震颤、共济失调等较少见,而头痛、呕吐、躁动不安等非特异性症状较多见,易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严密观察及动态CT检查,及时抓住手术时机,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2006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石义亭;赵毅;张新东;李培永;周玉滕;温冰涛;
目的检测脑出血灶周组织Bax、Bcl-2的表达,探讨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对健康家犬30只在DSA介入下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脑出血模型,选择出血后6h、12h、24h、48h、72h及96h共6个时间点,每点5只,均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后取脑,检测出血灶周Bax、Bcl-2及神经元凋亡的表达。结果Bax及神经元凋亡的表达均于48h达高峰,至96h皆明显下降(与48h比较,P<0.01);Bcl-2出血后72h达高峰,至96h末见明显下降(与72h比较,P>0.05);Bax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呈正相关(P<0.05);Bcl-2与神经元凋亡的表达出血后48h前均呈正相关(P<0.05),48h后均呈负相关倾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ax及Bcl-2参与了ICH后出血灶周神经元凋亡的过程,前者诱导和加重了神经元凋亡,后者有抑制凋亡作用,但显示其强度不足。
2006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郭刚;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2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为26.1%,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为46.8%,明显高于同期未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7.4%)(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类型有关;机制可能与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等有关;脑心综合征预后不良的因素:①年龄大;②脑部病变重;③有无重视心脏异常。脑心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应及早积极防治。
2006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王建军;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闭塞后的临床与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而临床症状轻微的患者。分析基底动脉闭塞后的临床表现与侧支代偿之间的关系。结果(1)基底动脉近端闭塞,临床表现多以眩晕发作为主(占91%);中段或远端闭塞,则多表现为间断性意识障碍(占66.7%)。(2)基底动脉近端闭塞,侧支血流多由颈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支及椎动脉颅外段的肌支或脊髓前动脉代偿供血;基底动脉中、远段闭塞,侧支血流多由小脑后下动脉与小脑上动脉吻合(占100%)。结论基底动脉闭塞若侧支代偿充分,可不表现明显的脑干缺血表现或表现轻微。内科治疗效果较好。
2006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冯维龙;赵明祥;吴珊;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肺组织炎症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病理学常规HE染色法观察脑出血组和对照组肺标本的出血、渗出和炎症细胞浸润改变情况,在光镜下对白细胞、巨噬细胞进行记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肺组织存在明显渗出、出血及大量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炎症细胞记数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可以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在3~5d时最明显。
2006年02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许亦群;仪立志;钟天安;贾军;尹夕龙;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DTICH)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2例DTICH患者的病因、发生机制、血肿类型、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果。结果康复良好26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DTICH形成的原因多样。降低DTICH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2006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钟天安;仪立志;贾军;叶宇;黄凯雄;缪亮;尹夕龙;张浚;
目的前瞻性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CT扫描征象的环池形态和中脑变形程度与病人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对132例病人早期CT扫描,在中脑水平准确测量环池宽度,分6个组记录数据。同时观测中脑有无变形及测量其前后径与横径之比。治疗后按GOS标准,随访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通过比较,环池宽度>1mm者有较佳的预后;中脑无变形及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0.9∶1.1者的预后较佳。结论研究得出,环池形态、中脑受压变形能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并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006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马英文;左金良;韩庆森;王勤周;韩建龙;
目的对确诊的颈性眩晕病人,采用综合治疗及单纯一般药物治疗,对比其疗效,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颈性眩晕病人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治愈率与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性眩晕病人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其疗效好于一般药物治疗,且治疗时间缩短。
2006年02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茅新蕾;韩丽雅;陆琦;管朝红;陈卫东;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便秘的关系。方法57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I)组23例;腔隙性梗死(LI)组23例;脑出血(ICH)组11例,观察各组便秘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者第1周便秘发生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P<0.05)。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57.1%,明显高于非基底节卒中者(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发生便秘,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较非基底节区脑卒中者高。
2006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王志举;乔鹏;樊红琨;闫明;王书春;季宇彬;
目的观察海嘧啶对小白鼠实体型肿瘤(S180)和腹水型肿瘤(EAC,H22)细胞膜钠泵活性的影响。方法荷瘤小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瘤细胞膜钠泵活性。结果海嘧啶对小鼠S180、EAC及H22肿瘤细胞膜钠泵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海嘧啶抗肿瘤的药理机制与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膜钠泵活性有关。
2006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赵玫;张漫;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取血清测定CRP水平,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进行评分,所有患者行CT或MRI检查,在出院时对预后进行评定。结果CRP异常组脑梗死28例,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13例;CRP异常组患者CNFDS评分较高,中位数为17(5~34),且预后不良。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6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李作士;郑烈辉;蔡少明;洪映标;黄正华;
目的回顾分析重症脑室出血病人的抢救治疗结果,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对24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及早诊断,尽快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冲洗,联合间断脑脊液置换,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观察疗效。结果本组24例病人恢复情况满意,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对重症脑室出血病人应及早诊断,尽早行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灌注冲洗,联合间断脑脊液置换,药物缓解脑血管痉挛,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6年02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刘志强;
目的比较异氟醚和异丙酚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颅脑外科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I-Ⅱ级且无心血管疾病的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诱导全麻插管后,组I采用全凭静脉全麻,泵入异丙酚维持麻醉,组II为吸入全麻,采用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两种均采用氯化琥珀胆碱静滴维持肌松。手术过程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组I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及心血管反应明显,组II较平稳,与组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II较组I清醒迅速。结论静脉诱导,吸入维持的复合全麻是颅脑外科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2006年02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黄菊明;朱晓东;胡进;胡雷;
目的探讨癫患者发作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癫患者发作后48h内、2~4d、5~7d血清中NSE水平,并与2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癫患者发作48h内及2~4d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1,2.57;P<0.01,0.05)。结论癫发作后血清NSE水平升高可能与脑神经元损害有关。
2006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孙继勇;耿跃然;刘怀军;
目的比较CTA、MRA、DSA三种方法诊断动脉瘤的优缺点,探讨非侵入性CTA和MRA取代DSA的可行性。方法对收治的35例怀疑动脉瘤患者同时作CTA、MRA、DSA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CTA基本上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动脉瘤,为后续的手术或者栓塞提供足够的影像学信息;MRA对较小动脉瘤(直径≤10mm)的诊断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容易漏诊。结论CTA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初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再行DSA进行确诊。随着更多三维重建技术的推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会更加提高,在不久的将来CTA可能会成为动脉瘤术前检查的首选。
2006年02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孙新芳;冯玲;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L)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100例本院住院的脑梗死(发病1周内)进行CRP水平测定,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梗死24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27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2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34例,不明病因性脑梗死13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CO中毒为主要危险因素组,其次冠心病组;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CRP可能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2006年0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付海涛;梅海宁;冯书彬;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亚低温下综合治疗DAI患者24例与常温下综合治疗的DAI患者13例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者4例(16.7%),死亡7例(29.2%),恢复不良13例(54.1%)。常温组分别为1例(7.7%)、10例(76.9%)和2例(1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AI早期诊断,采取亚低温下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2006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范团起;李卫红;2006年0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贾帆;杨志秀;雷进;2006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陈斌;徐海;金华岭;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颅内血肿中的应用,并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经验体会。方法利用CT片定位穿刺点,局麻下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冲洗液化清除颅内血肿,并引流1~7d。结果首次血肿清除率>50%30例;拔管前清除率>70%或基本清除18例;神志清楚、好转出院28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适应证广、快速安全、创伤小、不易感染、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目前治疗颅内血肿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2006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滕军放;常文广;孙玉华;卢宏;孟凡超;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行为学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模型,第1、3、5d对两组进行卒中指数评分、自发性活动测定;第1、4、8、12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攀绳肌力实验。结果卒中指数和自发性活动测定,手术组第1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第3,5d相比无差异。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手术组在术后第8周及12周与对照组相比,学习记忆功能显著下降,术后12周内大鼠攀绳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脑灌注模型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永久性的损伤作用,而对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影响。因此,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是研究认知功能的良好模型。
2006年02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李维泷;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48例经早期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例。其余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其生存质量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标准: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6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20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走(ADLⅢ级)18例;卧床、有意识(ADLⅣ级)2例。结论选择性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发病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006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黄明斌;蔺心敬;2006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李柏胜;陈永群;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后窝血肿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与保守治疗的对比,以及手术组不同手术方法、时机不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组致残率、死亡率19.1%,保守治疗组致残率、死亡率5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尽快、积极手术是急性外伤性颅后窝血肿抢救成功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2006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靳友明;宋彬;2006年0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祝斐;雷万生;朱炯明;
目的探讨锁孔微创术治疗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锁孔微创,在CT定位穿刺点下,加尿激酶外引流法,并与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外引流法对照研究。结果锁孔微创治愈率88.9%(8/9),总有效率100%,无1例死亡,6个月后随访复查致残率0%。对照组治愈率为41.70%(5/12),总有效率83.3%(10/12),病死率16.7%(2/12),6个月后随访致残率57.10%(4/7)。两组疗效及致残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锁孔微创治疗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疗效显著,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2006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宋乐;
目的通过对90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不同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观察各种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别选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橡胶、金属材料(钛网、钛板)等不同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结果金属材料(钛网)为修补物,术后并发症4%,效果最好;有机玻璃为修补物,术后并发症33%,效果次之;硅橡胶为修补物术后并发症多,为67%。结论行颅骨缺损修补时,若条件允许,最好选用金属材料(钛网)作修补物。
2006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简静雯;2006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高林;张博爱;陈烈冉;贾延劼;赵荷剑;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注射Aβ1~42后行为学习记忆和ChAT、AchE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Y迷宫测试行为学习记忆情况和比色法测定ChAT、AchE活性变化。结果成年、老年模型组出现了行为学习记忆障碍,同时基底前脑ChAT活性降低(P<0.05),而海马AchE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幼年模型组基底前脑ChAT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但海马区AchE活性降低(P<0.05)。结论ChAT活性的变化在Aβ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提高ChAT活性是治疗AD的靶点之一。
2006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曾惠琼;曾冬梅;方向红;
目的探讨狼疮脑病(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NPSL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和转归。结果25例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各个阶段分别出现精神障碍、昏迷、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8例患者处于狼疮活动期(1例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合并狼疮肾炎),其余7例狼疮活动均趋向稳定(1例合并癔症)。经处理,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狼疮脑病临床表现多样,需要排除许多继发因素导致脑损害后方可诊断。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2006年02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李雪琴;魏瑞丽;马晓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 ophic factors,NTFs)家族成员之一,对周围和中枢神经元的生存、分化、生长和维持神经元正常的生理功能起关键作用。本文就BDNF的结构、受体、功能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2006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赵伟金;莫雪安;2006年02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李楠;王建平;李建章;2006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陈烈冉;张博爱;高林;贾延劼;
目的研究不全缺血再灌注后Aβ表达的规律及意义。方法结扎一侧颈动脉后剪断,另一侧夹闭2h后恢复血流。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再灌注不同时间点Aβ表达变化。结果再灌注6hAβ表达无明显增加,4d开始增加,8d达到高峰。再灌注16d开始下降,35d继续下降趋于消失。结论不全缺血再灌注后Aβ表达达到高峰后又趋于消失,神经系统存在维持Aβ代谢平衡的机制。Aβ表达可能解释VD患者出现的AD病理改变。
2006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来建英;朱建芳;陈毓敏;2006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龚文苹;裘林秋;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2002-01~2005-04确诊的15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入院时予血糖检测,并在血钾正常后检测空腹血糖,与同期入院无糖尿病患者15例血糖进行对比。结果15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入院时血糖均高于正常水平,并同对照组入院时血糖有显著性差异。血钾正常后血糖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在发病时血糖增高,血钾正常后血糖恢复正常,血糖增高可能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病机制有关。
2006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杨秀明;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情况。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分析其昼夜节律。结果60岁以上及伴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昼夜节律消失现象不容忽视,须要24h平稳降压。
2006年02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吴凤英;江建华;邓丽娟;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眩晕、颈强直;CSF压力均低于60mmH2O,3例患者CSF中有轻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12例行头颅CT检查正常;2例头颅MRI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注入生理盐水治愈。结论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CSF和MRI表现至关重要,因其极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混淆。
2006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丁进京;李世泽;孟凡超;2006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赵义;2006年02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李耀彩;张其梅;张永萍;张兰;王启翠;黄秀丰;覃勇;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的发病早期(1周内)采用药物、物理、康复综合性治疗。结果完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效率为86%。不完全性周围性麻痹的有效率为97%,总有效率为94%。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显效率明显提高,一般以三个疗程为宜,老年人有伴发病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2006年02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陈哲萌;黄菊明;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清急性时相蛋白(APP)水平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d内检测血清APP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6例血清APP水平正常患者的临床好转率明显高于32例APP水平升高者,4种APP指标以C反应蛋白(CRP)最为敏感。结论早期血清APP水平能较可靠地预测脑出血的预后。
2006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张本超;孙以兰;李冰;2006年02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程芳;张迎伟;2006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石小翠;2006年0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刘桂玲;陈玲红;黄燕菊;2006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 陈清霞;2006年02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张小健;庞亚东;2006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高重阳;
目的评价路优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患者分别以路优泰和赛乐特(帕罗西汀)治疗,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结果两组疗效、减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路优泰不良反应少而轻,服药简便,依从性好。结论路优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剂。
2006年02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何宇平;杨越;张伟萍;吕海琼;
目的探讨复方海蛇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3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复方海蛇胶囊口服,用法为3次/d,3粒/次;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口服,3次/d,2粒/次。两组病人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进行评分。治疗前后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54%)和显效率(65.38%)均高于对照组(68.63%和45.1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海蛇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2006年02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唐修学;陈彩莲;2006年02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毛玲群;2006年02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赵卫红;2006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王子玲;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碟脉灵注射夜。14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加用西比灵。结果两组病例均能很好的改善症状,降低血液粘稠度,TCD检查显示有一定好转。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碟脉灵治疗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伴眩晕有肯定疗效,值得推广。
2006年02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刘彦玲;谢阳;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丁咯地尔150mg、奥扎格雷钠80mg分别溶于25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连用14d;对照组48例,降纤酶10U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第4d用5U,连用14d。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14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和显效率(77.1%)与对照组比较(81.3%及56.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咯地尔、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6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王紫瑾;2006年02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王峰;储和平;2006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张丽娜;孙波;2006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苏永生;贾文官;伊宝祉;2006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薛文俊;潘廷甫;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T1WI、T2WI及FLAIR、DWI扫描,比较病灶显示率、范围、边界及对比度,计算病灶的ADC值。结果(1)DWI对病灶的显示率、范围及清晰度均优于常规T1WI、T2WI和FLAIR。(2)DWI的b值越高,弥散效果越好,显示病灶越清晰;同时,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显示病灶更清晰。(3)所有病灶的ADC值均下降。结论DWI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变的敏感性最高,可及时、准确、可靠地作出诊断。
2006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王玲玲;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及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ty,CSM)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初步诊断为ALS组、34例CSM组及两者鉴别困难者5例,这三组病人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ALS组胸锁乳突肌及上、下肢肌肌电图都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而CSM组仅表现为上肢脊神经根所支配的相应区域的神经源性损害,胸锁乳突肌及下肢肌无一例异常;而两者鉴别困难者组通过肌电图检查发现有4例存在颈、腰椎神经根病变,有1例为颈椎病合并ALS。本文同时对下胸段脊旁肌(T9、T10、T11)进行检查发现ALS组中阳性率为75%,而颈椎病组无一例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帮助ALS及CS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06年02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吴艳荣;
目的探讨卧位颈部牵引并经气导平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颈牵并经气导平组与丹参注射液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5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相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牵引并经气导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2006年02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施广懿;杨素红;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转归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234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进行跟踪观察并予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脑电图为高波幅δ波或局限性慢波,其后遗症以继发性癫多见,低波幅δ波其后遗症发生率高,以智能、运动障碍多见。结论脑电图对转归中的脑功能的恢复判断、治疗效果、疾病复发、后遗症产生的监测非常重要。
2006年02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谭塔林;丁有勤;2006年02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王海建;焦爱晶;2006年02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褚玉;王乾君;伊海红;胡勤乐;郭浩瀚;冯楠;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显像在脑损伤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脑损伤后综合征的患者行99Tcm-双半胱乙酯(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和临床症状、体征及CT扫描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57例(73.1%)脑SPECT显像阳性,其中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8例,局部血流灌注减低41例。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脑损伤后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06年02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陈琬;时胜利;孙丽芳;2006年02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向晖;刘健民;万登峰;何锦华;孙卫;杨晓兰;2006年02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陈治军;陈吕安;2006年02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黄国平;朱庆;张健;陈伟;
目的研究重症脑室内血肿病人的微创治疗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方法选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采用CT片定位,根据脑室内血肿类型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微创治疗。结果23例病人中,基本痊愈11例,好转9例,死亡3例。结论对重症脑室内血肿病人应及时行微创手术,辅以内科药物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对脑室内血肿类型不同,采取对应方式。
2006年02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曹刚仁;康丽;2006年02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冯树贵;黄明军;李晖;代明安;
目的探讨钻孔扩大骨窗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钻孔扩大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术后血腔内放置引流管。结果术后随访ADL18例,ADL222例,ADL314例,ADL44例,ADL52例,死亡6例。结论钻孔扩大骨窗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开颅迅速,定位准确,创伤小,止血彻底,颅高压缓解充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2006年02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周云雁;徐宝玉;2006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叶明埕;2006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万静;
目的探讨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并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欣普善、复方丹参、维生素B12直接注射到哑门穴和廉泉穴。结果水针疗法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哑门穴和廉泉穴直接穴位给予神经细胞复活剂和活血化瘀药,可直达病变部位,吸收快,能在短时间内改善茎突肌及软腭、咽诸肌瘫肌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6年02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程志华;金红;郭秀芳;2006年02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李晖;黄明军;冯树贵;代明安;2006年02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董洪林;2006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宋改芳;王中全;2006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王本贤;2006年02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张本超;孙以兰;李冰;2006年02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宋艳;王香枝;朱丽萍;2006年0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 李强;陆兵勋;2006年02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严亦平;刘新波;胡仲纯;2006年02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2006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王永花;2006年02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谢晓丽;吴琴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引起肺炎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呼吸障碍排痰不畅、误吸、医源性因素。结论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肺炎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2006年02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马英花;李淑敏;任金红;李岩;2006年02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王灵芝;王亚静;2006年02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赵旭;陈圣霞;2006年02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徐金娟;李彩文;2006年02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周菊珍;曾萍萍;
目的观察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集中护理干预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集体互动的健康教育,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规范化的功能训练。用Brunnstrom分级法对2组患者在开始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3个月时分别评定。结果2组患者用Brunnstrom分级比较,患肢上、下肢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集中式早期护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肢体功能明显康复。
2006年02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刘凤娥;2006年02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于淑贞;李翠华;2006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宋美菊;2006年02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 梁红霞;2006年02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尚晓霞;吴亚丽;李中瑞;2006年02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刘瑕;2006年02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周旭东;
目的研究非典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提高对非典型脑出血的认识。方法分析25例非典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临床表现无典型三偏症状,而表现为头痛、眩晕、四肢抽搐、幻觉、妄想、胡言乱语、定向障碍等。头颅CT:皮质出血多见,出血量少。曾误诊:癫、精神分裂症、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梅尼埃病等。预后良好。结论病人首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要考虑到脑出血可能。对每一位患者要详细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2006年02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