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章;2006年05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万国兰;朱登纳;刘素芳;任行勤;刘锋伟;钟延丰;
目的研究头皮药物位点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选40日龄Wistar大鼠32只,其中5只为正常对照,27只制成HIBD动物模型,20d后,随机分为A、B、C 3组,各9只。①A组:用VitB1及VitB12额顶叶处注射,1次/d,共25d。②B组:功能训练(Bobath法)。③C组:不处理。各组进行临床观察干预结束58d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①临床观察:B组与C组均有明显运动、记忆、行为异常和毛发改变;A组则无明显变化(见表1);②光镜观察:B组与C组均较A组神经细胞嗜酸性变严重,慢性变性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B组又较A组严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电镜观察: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及星状细胞的损伤,A组均比B组和C组损伤轻(见图1-3)。结论HIBD模型可产生类似脑瘫的病理过程,药物注射疗法可明显改善神经细胞的损伤,产生修复作用。本试验为头皮药物注射治疗脑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06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王晓东;朱红灿;腾军放;许予明;张博爱;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早期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评定量表和Bathel指数进行康复评定。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Bathel指数和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06年05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黄跃金;杨鸿群;邬至平;陈建军;余琳玲;蔡学礼;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82.5%,对照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6年0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徐俊玲;李永丽;张继良;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MRI表现特点,总结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MRI表现。结果30例中发生于右侧小脑半球15例,左侧13例,双侧1例,小脑蚓部1例。其中囊性肿瘤26例,实质性4例。肿瘤最大径25~60mm。26例囊性肿瘤中25例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脑脊液样长T1、长T2信号,1例肿瘤合并出血在T1WI及T2WI均呈明显高信号;23例可见壁结节,直径3~18mm;增强扫描所有病变囊壁和囊液均不强化,24例显示强化壁结节;4例实质性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23例肿瘤边缘或内部可见1~2条流空血管影。结论囊性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MRI表现颇具诊断特征性,但有时需与小脑星形细胞瘤鉴别,实质性肿瘤需注意与转移瘤、髓母细胞瘤及脑膜瘤鉴别。
2006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毛小明;史大鹏;徐俊玲;刘秋明;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T和MRI表现,并比较CT和MRI优缺点。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幕上55例,幕下脑干4例,小脑9例。68例病灶有出血54例,钙化17例。MRI检查,T1加权像病灶显示为短T1高信号,周边为轻度低信号影;T2加权像病灶中央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为极低黑色信号环。增强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CT平扫为斑片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区,增强后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结论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
2006年05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于兰芳;王娘娣;袁波;童晓欣;王双双;王丹军;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查血脂;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脑梗死组47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组74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69.7%),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脑梗死组次之(59.6%),正常组最低(2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006年05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黄丽娜;孙聚保;富奇志;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病因、误诊情况、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因、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病多因头面部软组织及骨质感染、脱水、妊娠及产褥期等所致;临床上除高颅压、癫、意识精神障碍全脑症状外,根据静脉窦阻塞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影像学检查有其特征性改变。结论本病并不少见,早期容易漏诊误治,颅脑MRI+MRV检查优于CT及DSA,抗凝及抗炎治疗效果较好,早期颈静脉插管介入治疗方法最好。
2006年05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洪映标;蔡少明;李作士;孙勤鑫;
目的探讨开颅去大骨瓣减压后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脑外伤或自发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并去大骨瓣的患者(骨窗大小≥10cm×12cm),在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按术后修补时间早晚进行分组比较,根据生活指数量表(RFLI),对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患者较6个月后修补患者近期及远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大骨瓣减压患者由于颅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梯度不断改变,加之骨窗大,皮瓣失去支撑作用,在恢复期更容易引起颅内容物受压甚至移位,影响脑功能的恢复,故应及早行颅骨修补。
2006年05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马丽丽;何蕴;邢秀萍;尹明达;李政国;黄丽娜;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43例脑梗死(CI)、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5例脑出血(CH)患者血清ACA水平,相互比较并与43例健康人比较。结果CI组ACA阳性率(46.85%),TIA组ACA阳性率(43.75%),CH组ACA阳性率(4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63%)(P<0.01);ACVD患者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A分型中,IgA、IgG阳性率CI组分别为34.27%、20.28%,TIA组分别为31.25%、25.00%,CH组分别为22.22%、2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6.98%)(P<0.01~0.05),在CI与TIA组,IgA增高更明显(P<0.01)。结论ACA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IgA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性抗体。
2006年05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宋海乔;孙聚保;黄丽娜;黄咏文;李珂;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卒中MRI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2例胶质瘤卒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瘤1例,低级别胶质瘤1例。MRI表现7例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5例出血征象掩盖肿瘤组织。结论胶质瘤卒中MRI正确诊断率与瘤出血量相关,对瘤出血量大,掩盖肿瘤组织易误诊,应结合MRI信号及临床与其他出血性疾病鉴别。
2006年05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马书平;苏永;袁慧娟;汪艳芳;赵志刚;
目的观察口服依帕司他(唐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给予唐林片50mg,3次/d口服,疗程4周。结果四肢麻木、肢体疼痛、感觉减退、畏寒、双足蚁行感、脚踏海绵感均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是93%、95%、94%、87%、100%、83%;38例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快(P<0.01);体感诱发电位(SEP)潜时N20、P40、N50均较治疗前显著减慢(P<0.01)。结论唐林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体感诱发电位潜时。
2006年05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钱伟军;徐建军;李立;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除3例外其余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9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16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6例病人合并亚急性出血,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结论MS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S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
2006年05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范立红;吴勇飞;程小秧;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预防再次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并与阿司匹林对比。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胶囊组62例,阿司匹林组66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生、死亡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表现。结果两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数分别为通心络组6例,阿司匹林组8例,虽然通心络组比阿司匹林组发生人数少,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通心络组为4例,阿司匹林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预防再次缺血性脑卒中与阿司匹林有同样的作用,但阿司匹林组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2006年05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左治强;俞燕生;姜红田;毛万能;王遵海;苏满仓;甘泉;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扩大翼点入路是在经典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术野显露,可达额颞底、额颞顶较大范围。结果术后半年随访,预后良好18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6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2006年05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继跃;张利勇;傅强;郭传军;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栓塞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后交通动脉瘤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改善。方法对8年来的102例完全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研究治疗方法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的关系。结果手术组58例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9例,部分恢复29例,无恢复10例。栓塞组44例治疗后有6例完全恢复,部分恢复20例,无恢复18例。结论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后的动眼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和部分恢复率都明显高于栓塞治疗。
2006年05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黄菊明;陈哲萌;朱晓东;胡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2次/d,共10d。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为(9.7±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5±7.2)分(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4%和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2%和61.9%(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2006年05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王志举;乔鹏;刘素芳;赵文超;董子明;季宇彬;
目的观察海嘧啶对荷瘤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S180(骨肉瘤)及EAC(艾氏腹水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和海嘧啶治疗组。海嘧啶治疗组:小鼠接瘤后24h后腹腔注射药物,50mg/kg,连续给药7d。阴性对照组给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测定肝组织的LPO、GSH-PX和SOD的含量。结果荷瘤小鼠肝中LPO含量升高,而GSH-PX和SOD均含量降低;海嘧啶治疗组荷瘤小鼠肝中GSH-PX和SOD的活性升高,LPO的含量降低。结论海嘧啶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它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过多自由基有一定关系。
2006年05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张家良;梅翠红;
目的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型(Charcot-Marie-Tooth病,CMT1)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来自12家系18例CMT1型病人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15例的病人肌电图上出现纤颤、正相电位,15例病人有运动电位时限延长。正中神经SCV有13例未测出,而对应的MCV只有1例未测出。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分别有9、10例未测出而正中神经MCV只有1例未测出。结论电生理特点为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不同病人受累程度不一致;CMT1型病人同一家系,表现存在差异。
2006年05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解旭东;冀凤云;汪明慧;刘建辉;王英;邵莹晖;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发病3d以内入院的170例急性期老年脑卒中患者,男93例,女77例,年龄60~84(66±5.9)岁。170例中脑梗死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56例。分别于发病3d内及发病1年后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结果发病3d内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骨密度两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1年后L1、股骨颈(健侧)、股骨颈(患侧)、桡骨(健侧)、桡骨(患侧)骨密度均明显减少,分别为-2.8%(P<0.001)、-2.5%(P<0.01)、-10.2%(P<0.001)、-3.9%(P<0.001)和-11.3%(P<0.001)。发病1年后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骨密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密度下降,患侧更明显。
2006年05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郭莉莉;仲玉洁;张立波;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脑卒中保护的机制。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6例,B组44例,另设正常组(C组)40例。A、B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同时予以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高敏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A、B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C组(P<0.05,P<0.01),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CRP的水平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存在着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可能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2006年05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赵建民;陈攸;李慧;
目的探讨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回顾9例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结果9例病人经综合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综合治疗对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06年05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张凤花;王冰;徐军;
目的评价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90例恢复期病人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1次/d,15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WOND2000F神经康复重建仪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肌电反馈刺激治疗,30min/d,15d为一疗程,五个疗程为一个周期,治疗结束时统计治疗前后单侧上肢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单侧上肢肌力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的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2006年05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袁伟杰;肖卫民;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52%),其次为心源性脑栓塞(17.3%)。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糖尿病等。病变主要在颈内动脉系统,预后较好。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复杂,应尽早积极防治。
2006年05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王艳红;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3-10~2005-11,在我科住院的78例经头颅CT及腰穿确诊的SAH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对SAH疾病的知晓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SAH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系统的自动化治疗,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006年05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韩红梅;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发育不全的AEEG变化及AEEG与智商发育的关系。方法分析1998-08~2004-12,本院精神发育不全的住院患儿26例。结果AEEG正常10例,异常16例,其中样波发放6例,非特异性异常10例。与REEG相比两组样波发放有着显著性差异(χ2=6.98,P<0.05)。智商测定:智力偏低(89~70)8例(30.8%),智力低下(70以下)18例(69.2%)。其中愚鲁者(69~50)9例,痴愚者(49~25)7例,白痴(25以下)2例。结论AEEG检测和智商测定对评估儿童智能发育障碍的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脑电图的异常和儿童智商测定及智能发育障碍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显示AEEG对儿童精神发育不全的诊断作用又明显优于REEG。
2006年05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王玲;2006年05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王国超;陈大普;2006年05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马云富;张洪涛;姚宁;2006年05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黄月;孙治坤;马兴荣;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开展bFGF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bFGF真核表达载体导入MSCs,并于转染后18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经转染后18h的M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片状荧光,说明转染成功。MSCs有望成为bFGF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载体。
2006年05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常文海;张俊杰;姬馨彤;张五中;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特点、治疗经过及相关因素。方法30例AVM,小型(≤3cm)24例,大型(>3cm)6例;分析各型的临床特点、首发症状,输入动脉、引流静脉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以颅内出血为首发者占86.7%;小型出血率为100%,大型6例仅2例出血,30岁以下者以出血为主,引流静脉越多出血率越低,输入动脉与出血无关。结论AVM多在30岁以下发病,小型及30岁以下以出血为主,大型及30岁以上以癫发作更常见,出血率与引流静脉个数有关,中小型AVM首选手术治疗。
2006年05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夏熙双;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重型颅脑损伤于2001-10~2005-10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的患者53例和1995-05~2000-10行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患者42例的疗效,并进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均进行脱水、预防感染、止血、护脑等处理。结果治疗组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可以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改善预后。
2006年05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陈凤娟;王乐平;丁红生;赵长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腰穿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室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行腰穿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37例则采用单侧侧脑室持续外引流术。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差异性。结论在CVP监测下行腰穿持续外引流术对中小量侧脑室积血伴或不伴有III、IV脑室出血疗效可靠。既能有效引流又能保证有效脑灌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006年05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陈爱军;陈建学;李红;杨静;2006年05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蒋伟丽;曹传祥;牛爱玲;黄灏;邵晓曼;2006年05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张爱真;2006年05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曹其运;董忠生;2006年05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朱春明;江柱鸿;陈燕;2006年05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古建芳;
目的探讨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发生时间、发作形式与病灶部位的关系)、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有关问题。方法选择经头CT或MRI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共564例,随访1~2年观察所有病人癫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探讨继发性癫发病机制,总结治疗措施。结果本组病人继发癫者66例,癫发生率11.7%(66/564)。其中脑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2%(30/294),脑栓塞为12.7%(14/110),脑出血为12.9%(16/124),蛛网模下腔出血16.6%(6/36);69.7%的继发癫发生在脑血管病发病的2周内;出血性卒中多表现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治疗上以抗癫药物为主,大多数患者不需长期服药。结论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为11.7%,以蛛网模下腔出血最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全面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部分性发作,其中早发性癫(2周内发作)占69.7%,抗癫药物有效,一般不需长期服药。
2006年05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陈秋明;邵强;吴波;关则俭;冯志铁;吴分浪;卓华强;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8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4例,尽快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5℃,持续1~7d。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提高,病死率降低,预后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2006年05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万永泉;郭根明;2006年05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赵珊珊;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防治措施、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24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31.5%,91%的患者于脑卒中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CCS发生率远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非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基底节)卒中者远高于大脑半球卒中者(P<0.01)。CC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类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6.1,52.9%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死亡率31.3%,明显高于未合并CCS的脑卒中患者(14.1%)(P<0.05)。结论CC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低钾、低钠等因素有关,预后都较未合并CCS脑卒中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CCS患者须加强心脏功能监护,积极防治脑心综合征。
2006年05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蔡慧敏;付志新;陈江云;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微栓子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德国DWL公司双通道双深度DopX2-0352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仪,对30例患者进行双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监测,记录不同病例组微栓子阳性病例数。结果大血管闭塞病例10例中发现微栓子者3例(30%),6例有潜在心源性疾病2例(33.3%)监测到微栓子,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未检测到微栓子,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例(12.5%)监测到微栓子。结论提示微栓子阳性与动脉源及心源性血栓形成并脱落有关,微栓子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形成,但不排除小动脉本身硬化病变闭塞所致。
2006年05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郁慧杰;沈东锋;童武华;王黎恩;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方法对8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进行连续14d测定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血白蛋白下降越明显,A-PACHE-Ⅱ评分越高;APACHE-Ⅱ评分与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53,P<0.05);死亡组血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下降幅度越大,预后越差;血白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指标。
2006年05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许燕;2006年05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刘宪平;常建军;杨茂轩;方锋;2006年05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马连柱;2006年05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郑文权;段传志;魏金枝;张湘玲;张燕柳;马新桥;2006年05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吴慧丽;王润青;刘威;2006年05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周辉;周志刚;王树凯;2006年05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齐正;党美林;王敏红;王祥民;2006年05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秦润笋;赵子龙;
目的探讨针刺并康复训练对假性延髓性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针灸、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3.3%,对照组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并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疗效。
2006年05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王玉胜;陈建勇;李宗敏;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与伤后不同时间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为轻型、中型、重型颅脑伤,分别在伤后8h、24h、72h、7d、15d,测定血糖含量。结果轻、中、重型颅脑伤组血糖含量均显著升高,在伤后8h内达高峰,此后逐步降低,在72h因脑水肿继发颅内压升高致血糖再次升高。从伤情来看,伤情愈重血糖升高愈显著。结论颅脑伤可导致血糖变化及血糖调节异常。
2006年05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李湘云;程书卿;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中的高危因素,为制作缺血缺氧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0d日龄,平均体重130g(115~140g)Wistar大白鼠53只,随机分成实验组42只,正常对照组11只。缺血缺氧:将实验组用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h进行缺血,然后去除动脉夹休息2h,再置于密闭箱中通入8%氧气与92%氮气的混合气体2h进行缺氧。休息24h后利用水迷宫实验、悬吊实验、斜坡实验、旷场实验、拒俘反应实验来检验缺血缺氧模型〔1〕。结果实验组在造模过程中死亡6只,余36只鼠中去除4只呼吸衰竭危重鼠和1只因手术中创伤大出血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予以剔除。其余31只随意运动和情感行为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通过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和吸入低氧气体可以成功制作缺血缺氧动物模型。
2006年05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聂方华;岳恒志;2006年05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宋瑞捧;2006年05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李彩霞;李青;杨茜;2006年05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李耀彩;张其梅;张岚;张永萍;秦觅;张强;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与某些因素的关系。方法对67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血糖、慢性心肺疾患、感染发生时间、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中50%以上病人为大脑半球中线深部出血,出血量>30ml,血糖高于10mmol/L,昏迷,有慢支、肺气肿病史,大多在发病3d内出现肺部感染,46%以上的病人在1周内死亡。结论老年人脑出血部位在大脑中线深部,出血量大,血糖越高,昏迷越深,有慢性心肺疾患病史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越高,而且发生的时间早,预后差。
2006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郑后臣;张帆;刘庆华;危晴天;张罡;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的产生机制及原因。方法取资料完整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动态监测血糖值。结果创伤后患者血糖值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正常值。结论结合文献复习,认为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产生的原因及对加重颅脑损伤的机制是多方面,胰岛素的早期应用积极有效。
2006年05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陈文延;郑烈辉;2006年05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王献;杨玉峰;张殿印;2006年05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季燕;王建平;宋玉丽;詹三华;刘红斌;马秀英;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脑梗死、脑梗死并高血压、脑梗死并高血压糖尿病组,设立健康对照组,测定外周血中INS、ET-1、TNF-α值,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外周血内皮素-1(P<0.05)、肿瘤坏死因子-α(P<0.05)水平的升高,并高血压时升高更明显;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血清胰岛素(P<0.05)、血糖升高(P<0.05);脑梗死并高血压组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与血糖存在线性关系。结论TNF-α、ET-1、INS梗死后的变化并不仅是梗死后应激所致,还可能与高血压一起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2006年05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李继红;2006年05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高西平;2006年05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李亚英;申凌娜;2006年05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段云;李宝英;周瑞新;2006年05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朱林峰;马明娟;2006年05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王朝辉;常娜;2006年05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刘爱菊;刘卫民;王爱枝;2006年05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卢拥军;戴鸿斌;2006年05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王爱平;杨双勇;张小林;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对脑梗死后早期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138例脑梗死患者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伴有白质疏松及不伴有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意识恢复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质疏松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初期白质疏松组的意识障碍不但重于非白质疏松组,且在发病3个月内其改善的程度也明显差于非白质疏松组(P<0.05)。结论白质疏松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加重脑梗死早期意识障碍并影响意识功能的恢复。
2006年05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赵娟;2006年05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王红波;2006年05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曾明;杨霄鹏;
目的观察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2h滴完,隔日一次,连用4次。并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5000U,每日皮下脐旁2cm处注射1次,10d为一疗程。对照组降纤酶10U加入盐水250ml中静滴。用法与注意事项同治疗组。结果降纤酶联合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效果优于单用降纤酶,且安全。
2006年05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谢德万;李会仓;王成太;
目的观察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疗。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蕲蛇酶治疗,对照组5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高于传统中药制剂,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2006年05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贾东佩;2006年05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李友仁;2006年05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段志荣;
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通心络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0.3%)(P<0.01),通心络治疗后血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6年05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谢向东;胡爱平;姬松波;姜稳妮;2006年05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高丽;2006年05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高春献;2006年05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吴文迅;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血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50例病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时的血糖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入院时血糖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重,预后越差。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糖的变化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时控制高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05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沈晓雁;2006年05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张爱华;2006年05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周群;2006年05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郝春波;2006年05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安慧萍;任立红;胡孟英;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cute hemiplegia syndrome,AHS)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20例AHS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中颅脑外伤与非特异性脑血管缺血性病变为主要病因,婴幼儿发病率高,磁共振成像(MRI)是AHS的重要诊断技术,及早给予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RI是AHS的重要诊断方法,早期扩血管、抗凝等综合治疗对AHS有明显疗效。
2006年05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高有安;马和平;刘平;茹春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身舞蹈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部分病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氟哌啶醇,疗效显著。结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脑卒中,经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2006年05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杨阳;海丽红;刘威;2006年05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李军祥;2006年05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范聚友;2006年05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赵学俊;郭艳;杨金庆;2006年05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周桂龙;侍海存;钟建国;2006年05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张敏;
目的脑卒中后评估吞咽困难的方法主要有临床评估和荧光影像直视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方法进行临床评估和仪器评估,并及早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
2006年05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张树伟;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脑出血血肿扩展的影响。方法238例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给20%甘露醇125ml静滴,100~150滴/min。结果应用甘露醇后临床症状加重,血肿扩展23%。结论甘露醇可能是脑出血血肿扩展的原因之一。
2006年05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王东成;
目的评价经额中回入路和经颞中回入路手术对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CT证实的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病人28例,14例经额中回入路手术清除血肿,14例经颞中回手术清除血肿,两组病人年龄、出血量大致相当,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病人死亡率和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结论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病人手术入路可以采用经额中回入路和颞中回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根据血肿形状和位置决定手术入路。
2006年05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吴春霞;张敏;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癫发作的相关因素及以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对50例以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癫的发生与病变部位有关,以癫为首发症状者的脑卒中预后不良。结论卒中累及大脑皮质易继发癫,应积极抗癫治疗,改善预后。
2006年05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张思胜;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见操作故障及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收治的275例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发生穿刺针打滑11例,针尾折断2例,偏离血肿中心7例,术后再出血27例,颅内积气15例,脑脊液漏7例,颅内感染2例。结论对微创清除术操作故障及并发症要有足够认识,术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精确定位,术中术后要注意规范操作。
2006年05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骆安林;刘洪;方挺;朱世佳;关惠东;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70例,中残24例,重残3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4例。结论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2006年05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陈静;陈志芬;沙丽娜;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取以集体授课为主,个别指导为辅并鼓励患儿家长看有关康复的书籍的方式进行。结果家长学会了日常护理患儿,如正确抱姿、睡姿、饮食方法等。结论通过康复指导,大多数患儿家长了解了脑瘫的病因、症状以及日常护理的重要性。由此能够主动协助和配合治疗师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使患儿症状减轻或消失的快,缩短了康复疗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治疗费用。
2006年05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刘阳;2006年05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李俭普;郝志勇;张福生;王献清;尹乾坤;姚庆东;郭晓明;2006年05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冯东兴;2006年05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吕记锋;王楠;2006年05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孙正伟;金锋;牛力;白小红;王立华;贾薇;孙琳;2006年05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王玉维;曲玉娟;2006年05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朱喜玲;闫杏莲;杨瑞玲;
目的了解该院外科病房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该院外科病房2004年7~12月至2005年1~3月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大多数抗菌药物用药相对合理,抗菌药的应用率较高,联合用药较少,而药敏试验率较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依赖性大。结论该院外科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制订措施加以改正。
2006年05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张喜芳;武香丽;张志红;2006年05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任军;2006年05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张向东;邵红山;张锋利;2006年05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刘威;王润青;2006年05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李玉岭;闫国庆;2006年05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冯树贵;黄明军;秦玉瀚;代明安;李晖;习玉祥;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钻孔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钻孔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引流时间2~3d,至无引流物拔除引流管。结果60例中血肿全部消失者51例,气颅6例,3例经引流病情无好转,开颅清除血肿,术中见血肿呈多房性,全组无1例死亡,无颅内感染、癫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钻孔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减少创伤及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2006年05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梁洁;马占敏;赵向;李华;2006年05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陈金钟;闫杏莲;杨瑞玲;2006年05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凌国锋;尚宏伟;王红东;2006年05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冯东泽;2006年05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李萍;2006年05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任行勤;李湘云;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加位点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分别用A型肉毒毒素和VitB1、VitB12对32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位点注射。对照组A型肉毒毒素对32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位点注射结果以下肢内收肌、腘窝角、足背屈角的改善程度评定显示,总有效率为95.3%,6个月疗效评定,治疗组有效率为98%,疗效显著。结论A型肉毒毒素加VitB1、VitB12位点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6年05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陈文武;姜虹;李铁军;2006年05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王新占;姜之荣;2006年05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徐保平;2006年05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杨振玲;陈文武;姜虹;翟秀玲;2006年05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苗翠娥;2006年05期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蔡海燕;陈梅芳;2006年05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李纳新;陈淑蕙;付志;2006年05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刘锦;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加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HIE患儿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对照组65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纳洛酮。结果实验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莫地平加纳洛酮联合应用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2006年05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程书卿;赵丽霞;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分度与其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设立对照组25例为正常足月新生儿和HIE 36例,并在HIE组中分设轻度组22例和重度组14例。应用一台日本OLYMPUS 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GOT、LDH、CK、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轻、重度组的GOT、LDH、CK、CK-MB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LDH、GOT及CKP<0.05,及CK-MBP<0.01)。重度组的GOT、LDH、CK、CK-MB较轻度组和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心肌酶活性增高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检查可作为HIE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测定心肌酶活性有助于早期预测心肌受损情况。
2006年05期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秦虹;荆新建;2006年05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李静;
目的观察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配合中药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急性期Bell麻痹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照射并配合以中药正容汤;对照组给予正容汤并局部热敷,2周后再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期采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有利于缩短Bell麻痹的病程,提高早期治愈率,安全有效。
2006年05期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杨凤玲;杜中然;2006年05期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朱登纳;张利红;2006年05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张鹏远;陶胜忠;宋乐;牛光明;尹先印;2006年05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李恒玉;郭书铮;史英丽;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高氧液,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ADL的评定情况,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t=7.24),且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结论早期使用高氧液能明显提高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6年05期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苗萍;刘国红;张喜芳;2006年05期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齐伟;沈文娟;
目的探讨呕吐对脑功能的影响及脑电图(EEG)的改变。方法对250例呕吐患儿进行EEG观察。结果EEG广泛轻度异常119例(47.6%),广泛中度异常114例(45.6%),广泛重度异常17例(6.8%),治疗后EEG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EEG检查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和治疗评估有重要价值。
2006年05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毛蕾;刘志华;崔应麟;2006年05期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时胜利;陈琬;
目的探讨婴幼儿脑室扩大的病因。方法搜集我院53例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中,脑萎缩引起脑室扩大者28例,脑积水引起脑室扩大者22例,营养不良及不正确使用脱水剂和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致脑室扩大者3例。结论婴幼儿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脑室系统积水导致脑室扩大及脑白质萎缩导致脑室扩大为引起婴幼儿脑室扩大的主要因素,而明确脑室扩大的病因,对及时有效的治疗极其重要。
2006年05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孙振;王建祯;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TSAH均行腰穿放出5~20ml血性脑脊液,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脑脊液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30例患者经脑脊液置换痊愈19例,好转6例,并发轻度脑积水3例,死亡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SAR可迅速缓解症状,疗效好,并发症少。
2006年05期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杨美玉;王喜英;马海玲;2006年05期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邢勇胜;黄毅;叶利明;柳宗磊;张建存;邢莹;2006年05期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孙凤菊;王秀娟;张玉玲;宋美菊;2006年05期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曾国光;陈国洪;2006年05期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李睿;罗秀忠;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动态脑电图表现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昏迷病人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随访3个月时病人的预后,将动态脑电图结果与病人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动态脑电图I级的患者27例中,11例死亡(41%);动态脑电图II级的患者16例中,7例死亡(44%);动态脑电图III级的患者4例中,3例死亡(75%);动态脑电图IV级的患者7例中,5例死亡(71%);动态脑电图V级的患者,12例全部死亡(100%)。结论动态脑电图可作为判断昏迷病人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2006年05期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翟冬枝;2006年05期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宋美菊;刘静;孟晓慧;
目的评估水疗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按摩、蜡疗、痉挛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水疗。评定方法包括胡莹媛等残疾儿童功能评定法中的运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前者和后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水疗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2006年05期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崔豫;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病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疼痛治疗效果。方法20例病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疼痛配合药物治疗。结果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病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疼痛总有效率为90%。结论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病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疼痛能使药物充分吸收,促进受损神经水肿消退和渗出物吸收,局部循环改善,减轻损伤后神经疼痛。
2006年05期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王海军;费威;2006年05期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张发梅;2006年05期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刘运良;2006年05期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史瑰慈;
目的找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自编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2名患者逐一进行情况调查。结果54.1%的患者能遵医嘱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39.1%的患者能坚持合理饮食;46.5%的患者坚持适量运动;51%的患者能自行监测血糖、尿糖。结论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势在必行。
2006年05期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吕凤梅;李文华;2006年05期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张艳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5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每晚给予果导片口服,有便意时予开塞露1支(20ml)辅助排便;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包括腹部按摩、指压法、温水足浴疗法、饮食干预、行为训练、心理疏导等。结果干预组有效率达87.8%,对照组为4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便秘具有积极的作用。
2006年05期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袁留霞;2006年05期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张天美;蔡小元;2006年05期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金国飞;潘佰灵;2006年05期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韦社勤;2006年05期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陈颖;2006年05期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程瑞莲;黄娟;陈玉香;2006年05期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韩蕊;2006年05期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兰红;2006年05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王喜英;杨美玉;2006年05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杨丽华;蒋超英;柯绍发;2006年05期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杜方;杨晓阳;2006年05期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赵红霞;李静;郑春玲;2006年05期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张玉洁;刘春丽;许进霞;2006年05期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习改凤;李凤琴;2006年05期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赵生凤;2006年05期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张振香;徐燕茹;2006年05期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魏瑞丽;张霞;2006年05期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赵芬荣;牛欣;石爱群;2006年05期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唐新华;2006年05期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王玉萍;2006年05期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安海娥;杨方;孙晓芙;2006年05期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介爱英;2006年05期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赵香玲;刘惠丽;2006年05期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艳兰;范波胜;王瑞利;汤永新;2006年05期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卢艳玲;王芳;卫巍;张九成;2006年05期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邓洁英;吴赛芬;2006年05期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陈冬霞;2006年05期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彭曦;邹助国;2006年05期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李文军;2006年05期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阮志芳;胡团敏;2006年05期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朱迎慧;何远宏;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脑电图(EEG)与头颅CT特点。方法分析56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脑电图与CT资料。结果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急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脑电图表现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昏迷时间越长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头部CT表现为: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大脑皮质病变。结论本病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EEG、及CT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2006年05期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徐云华;2006年05期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