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张顺清;牛好敏;马冰;刘亚普;李鸣凤;孔可云;王立军;刘乐喜;吴爱群;张凯;臧卫东;常秀红;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1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5例,治疗组63例,对照组62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BDNF含量检测,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抗氧化能力、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黏度明显改善(P<0.01),血清SOD活力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BDNF含量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之一。

    2009年01期 v.1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CT动态观察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莫瑞嘉;周重东;梁於凤;陈著;蒙爱琼;张静;马凌波;任桂梅;

    目的探讨CT扫描动态观察对颅脑损伤迟发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头部外伤患者进行2次及2次以上的CT扫描动态观察。结果迟发性病变67例,占25.28%。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46例(脑内血肿32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3例),占17.36%;外伤性脑梗死6例,占2.26%;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5例,占5.66%。结论对头部外伤患者进行CT扫描动态观察,能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病变;动态复查的时间应在48h以内,以12~24h最佳。

    2009年01期 v.1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陈秀琼;阳初玉;庞国防;林卫;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检查(SSS)、Bathel指数(BI)、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测试。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MMSE、SSS、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卒中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对照组的SSS、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P300电位成分中的N2、P3波潜伏期缩短,P3波波幅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P3波潜伏期缩短与脑卒中对照组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09年01期 v.1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酸性肽对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NGF和NMDAR1表达的影响

    赵荷剑;张善锋;高林;

    目的研究酸性肽对AD大鼠脑中NGF、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建立AD动物摸型,用不同剂量的AP对AD大鼠进行治疗。通过测定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行为学指标及脑内与AD相关的NGF、Aβ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结果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下降(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基底前脑中NGF水平显著降低,皮质中NMDAR1含量显著增加,各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基底前脑中NGF水平显著降低,皮质中NMDAR1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AP可能通过上调AD基底前脑中NGF的水平并降低NMDAR1水平来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2009年01期 v.1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经颅超声溶栓联合巴曲酶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研究

    李文波;马聪敏;魏立平;张宏伟;

    目的评价经颅超声溶栓联合巴曲酶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经MRI证实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人,巴曲酶首次应用剂量为10BU,另两次为5BU,隔日1次,共3次。使用前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静滴1h以上,应用超声溶栓治疗仪(频率800kHz,0.75W/cm,脉冲超声)治疗,2次/d,20min/次,共21d。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周,用NIH-NINDS中风评分量表评分,经颅超声加巴曲酶治疗前得分9.33±1.46,治疗后7.67±1.89,即经颅超声加巴曲酶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最显著,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1期 v.12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周玉森;丁玉英;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78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评分,通过头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并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急性期进行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8%,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以轻中度者居多(86.9%),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有较高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密切相关。

    2009年01期 v.1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诊断分析

    邓燕;王平;张其林;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髓型MS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所有患者行脊髓和颅脑MRI检查。结果脊髓型MS除有脊髓病变的临床表现外,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多样性是其特点,如感觉障碍、肢体无力、视力障碍等;脊髓内病灶的MRI特点是不规则斑片状和条带状异常信号,位于脊髓两侧和后部,在T2WI像上为高或稍高信号,在T1WI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80.9%(17/21)脊髓型MS合并脑内病灶。结论脊髓型MS临床表现呈多样性,MRI可以准确显示脊髓内病灶,颅脑MRI检查有助于脊髓型MS的诊断。

    2009年01期 v.1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60例临床分析

    姚淑芳;尤群生;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特征及其早期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6—2007年本院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的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痴呆、二便失禁、智能障碍为主。CT和MRI提示脑内白质的对称性类圆形低密度影。治疗强调早期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和改善局部脑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的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程度与发病年龄、昏迷时间、一氧化碳浓度、既往病史等因素相关,且与早期应用激素和其他治疗时间不少于1个月相关。

    2009年01期 v.1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56例报告

    徐滨;辛志敏;翟广;刘献志;徐国本;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相关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治愈51例,死亡5例,占8.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效果良好,明确诊断,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尤其超早期手术效果明显。

    2009年01期 v.1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周雪珍;

    目的分析6例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Miller-Fish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6例临床诊断为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和影像学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综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果临床分析发现6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均具有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三联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部分病人还合并延髓性麻痹、轻微肌无力、感觉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检查及肌电图检测,Miller-Fisher综合征能确诊,头颅CT或MRI有助鉴别诊断,病人预后良好。

    2009年01期 v.1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4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状况调查

    许明杰;马锐华;宋世萍;艾青;吕莹;王拥军;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现状,为改进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研究对象为以自愿形式参加的北京市4家二级医院中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调查其住院期间以及出院3个月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现况。结果入选患者共458例,其中408例完成3个月随访。住院期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率为93.7%,3个月随访发现,抗血小板药物的院外治疗依从性差,应用率明显下降,为69.6%(P=0.003);男性(OR=1.708,95%CI 1.083~2.691)及TIA患者(OR=1.954,95%CI1.046~3.649)成为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的促进因素。结论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临床医生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给予关注。

    2009年01期 v.1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患者LPA、TNF水平影响的研究

    齐进兴;赵亮;朱华伟;孙建奎;赵彦玲;范肿鹏;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60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58例,单独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健康组:35例。均采用酶免法及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对3组受检者外周血LPA、TN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组偏头痛患者外周血LPA及TNF水平在用药24h前和用药2周均较健康组高(P<0.01),用药4周基本恢复健康组水平(P>0.05);治疗组在用药2周、4周LPA、TNF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对照组在用药的2周、4周均较健康组高(P<0.01,P<0.05)。结论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养血清脑颗粒较单独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能更显著的降低偏头痛患者外周血LPA及TNF水平,并能更快更好的缓解头痛症状。提示LPA、TNF增高在偏头痛发作期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降低偏头痛发作时LPA、TNF水平和缓解头痛症状。

    2009年01期 v.1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研究

    杨玉峰;张殿印;侯玉芹;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尿激酶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开始低强度TCD监测并且持续2h,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7%,明显高于对照组36.4%,溶栓后2组间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D有助于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可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

    2009年01期 v.12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白蛋白降低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静梅;马润章;王建林;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降低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89例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L)降低(SAL<40g/L)脑出血患者及257例血清白蛋白正常(SAL≥40g/L)脑出血患者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及3个月低血清白蛋白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降低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OR=3.01,95%CI 1.69~5.26)及肺部感染率(OR=3.17,95%CI 1.85~5.42)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白蛋白降低与脑出血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障碍、病死率及肺部感染率密切相关。营养支持治疗是脑出血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2009年01期 v.1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邢振义;孙来广;石瑞珊;

    目的探讨脑性耗盐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0-06~2006-06收治的42例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35例,均治愈。血钠最低110mmol/L,症状持续时间平均6.5d(1~9d)。结论脑性耗盐综合征常发生于颅脑肿瘤术后及严重脑外伤的病人。防止严重的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并发症要注意严格监测水盐平衡。

    2009年01期 v.1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甲钴胺联合黛力新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夏磊;李传斌;牛兴荣;鲁秀荣;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黛力新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甲钴胺25例加用黛力新治疗,对比25例不加用黛力新,于治疗2、4、6周进行MOSPM疼痛评分,并分别对2组中符合抑郁症标准的患者于2、4、6周进行HAMD评分比较。结果联合组6周时MOSPM疼痛评分明显缓解率为54%,明显高于对照组24%(P<0.05);HAMD评分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黛力新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抑郁状态者效果明显。

    2009年01期 v.1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杨现会;汪蕾;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神经阻滞治疗组(A组,n=32)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组(B组,n=32),连续治疗3~4周。使用药物:B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 mg+0.9%生理盐水共250ml,流速为5ml/h。A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 mg+0.9%生理盐水共20ml,1次/3d,连续治疗3~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治疗前、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2组间VA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2组对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但B组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缓解,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佳。

    2009年01期 v.1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性与急性脑外伤的相关研究

    于华强;王春江;姜晓丽;郑毅;毕建海;阮灵云;孙金龙;

    目的利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作为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定量指标,分析脑外伤患者伤后自主神经活动功能情况。方法采用的指标包括SDNN、SDANN、SDNN Index、RMSSD、HRV Triangular Index、TINN、PNN50、SDSD、NN间期直方图、NN间期差值直方图。结果经本研究显示中、重度脑外伤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活动功能障碍,轻度脑外伤自主神经活动功能障碍不明显,为临床早期诊断脑外伤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预测病人预后,以及尽早实施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本研究提示中、重TBI患者存在明显的ANS功能障碍,脑外伤是影响STBI患者心脏血管自主神经活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重TBI病人HRV分析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预后转归有关,可作为中、重TBI病人预测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2009年01期 v.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研究生园地

  •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吴雅芳;林金秀;林建珍;李洋威;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构成比,并对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例1875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504例,出血性脑卒中371例;男1216例,女659例;平均年龄(73.42±10.35)岁,对两种脑卒中类型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高血压、脉压增大是本组脑卒中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更密切的危险因素依次是房颤(OR=3.942)、糖尿病(OR=3.674)、肥胖(OR=3.647)、高纤维蛋白原(OR=2.781)、高血压家族史(OR=2.573)、高LDL-C(OR=2.167)、高甘油三酯(OR=1.976)、吸烟(OR=1.849)、年龄增大(OR=1.588)、低Apo A(OR=1.460)(P<0.05)。相对脑梗死,仅高血压(OR=0.545)和饮酒(OR=0.662)与脑出血有更显著的相关性(P<0.05)。除共同危险因素外,高尿酸血症和低HDL-C血症与男性脑梗死关系更密切,而肥胖、高LDL-C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女性脑梗死相关性更强。结论高血压、饮酒是脑出血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密切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外,依次为房颤、糖尿病、肥胖、高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家族史、高LDL-C等。不同危险因素对男女脑梗死的影响不同。

    2009年01期 v.12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调查研究

    王泽帅;马建军;李学;冯艳;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自制问卷,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健康状况等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症状阳性者占所有就诊患者的34.8%,抑郁症状阳性者占39.8%;伴发神经内科疾病组的焦虑/抑郁分和阳性率均高于无神经内科疾病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是一种普遍现象,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生率呈增加趋势,高学历人群更易患焦虑与抑郁症状。

    2009年01期 v.1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化疗泵植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临床报告

    付卯宏;王树凯;

    目的应用手术中化疗泵植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使其部分或全部消失,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化疗泵注入宁得朗(ACNU)14d一次,长春新碱(VCR)7d一次,氨甲喋呤(MTX)7d一次。结果通过两个疗程的治疗,21例病人中,4例胶母细胞瘤术后生存2年,余17例胶质瘤,随访2年总缓解率72%。结论化疗泵植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2009年01期 v.1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C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崇贤;杨霄鹏;张苏河;

    2009年01期 v.1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GDNF表达的影响

    姜晓蕊;卢宏;崔亚平;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NDF)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免疫组化检测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中GDNF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大鼠学习尝试次数,记忆测试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模60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大鼠认知功显著改善;造模60d后的大鼠,其脑内GD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GD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内GDNF表达。

    2009年01期 v.1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丹红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血管性痴呆42例疗效观察

    郭志生;金杰;贾敬选;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1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针0.2g,1次/d;2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8.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p)、载脂蛋白B(Apo B)含量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脑的衰老过程,尤其对轻中度痴呆疗效显著,在提高HDS积分、改善血脂方面有较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009年01期 v.1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早期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

    张锐;冯继贞;李新立;唐淑花;刘群才;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含量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化增强免疫固定试验测定152例ACI者入院第2天血清HS-CRP含量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同时观察入院第2天血清中HS-CRP不同含量水平者入院第1、3、5、7天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结果ACI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2天血清中HS-CRP不同含量水平第1天各组间患侧、健侧电阻抗扰动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3天较第1天患侧、健侧电阻抗扰动系数均明显升高(P<0.05,P<0.01),但HS-CRP含量水平越高,患侧、健侧电阻抗扰动系数升高越明显(P<0.05);第7天较第3天患侧电阻抗扰动系数均明显降低(P<0.01),但HS-CRP含量水平越低,患侧电阻抗扰动系数降低越明显(P<0.01)。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明显升高。其早期含量水平越高,脑水肿形成后越严重;含量水平越低,脑水肿形成后越轻,且消退越明显。

    2009年01期 v.1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依达拉奉和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汤永新;王玉洲;范波胜;孙巧丽;朱继人;邱茜茜;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入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单用尿激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7、14、21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21d后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7、14、21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应加以应用。

    2009年01期 v.1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高尿酸高脂血症的防治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赵晓玲;贾兰梅;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伴高尿酸高脂血症时治疗的必要性。方法4年中脑梗死伴高尿酸高脂血症患者60例,A组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B组不接受此治疗。分别观察患者尿酸及血脂变化,并观察脑梗死再发率。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2组患者尿酸血脂无明显差别,通过降尿酸降脂治疗2组患者血尿酸及血脂存在明显差别,且1年随诊中2组脑梗死患者再发率存在明显差别。结论高尿酸高脂血症对脑梗死患者有很重要的影响,对脑梗死伴高尿酸高脂血症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2009年01期 v.1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赵纯雁;王荣凤;

    2009年01期 v.1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研究

    崔月梅;

    目的研究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测定无传统危险因素的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例及无传统危险因素的健康者20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血清hs-CRP含量测定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2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高hs-CRP水平可能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炎症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2009年01期 v.1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脑干梗死53例临床分析

    张宏伟;赵俊娜;李舟;朱晓波;董新平;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3例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脑干梗死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复杂,梗死部位多位于脑桥,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类型,MRI对脑干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脑干梗死预后差别很大,预后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的优越性,脑干梗死预后差别很大,应尽早诊断及治疗。

    2009年01期 v.1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脑干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段秀梅;

    2009年01期 v.12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诊治体验

  • 脑血管病继发癫癎123例临床特点分析

    张晋;林力;葛林通;周颖;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癎发作的关系。方法对9840例经颅脑CT/MRI证实的且无癫癎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患者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临床疗效回顾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发生率为1.25%(123/9840)。癫癎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症状性癫癎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大多数发生于卒中后半年内,部分病人以癫癎为首发症状。

    2009年01期 v.1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

    刘明凤;勾巍毅;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TOBS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TOBS以老年患者为主,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呕吐、意识障碍,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偏瘫,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及并发症,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2009年01期 v.1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赵利;杨清成;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临床诊断RPES的临床表现、MRI资料。结果大多有血压升高,神经症状有头痛、癫癎发作、精神症状、视觉障碍等;MRI病灶主要对称分布于枕叶及顶叶后部,主要累及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对症治疗后复查MRI病灶基本消失。结论RPES是一种可逆性后部脑灰白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一个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

    2009年01期 v.1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戒酒硫样反应8例诊治体会

    杜建英;王生彦;王保军;

    2009年01期 v.1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脑积水分流术后分流系统梗阻14例治疗体会

    李维泷;

    目的讨论各类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梗阻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梗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流系统脑室端梗阻5例,胸、腹段梗阻1例,腹腔内梗阻6例,泵本身梗阻2例。结论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无菌观念是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2009年01期 v.1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用药与体验

医疗技术

  • 胸腺切除术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地位

    陈章利;吴文基;曾庆德;

    目的评估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探讨个体化中西医治疗方案。方法21例患者均在手术前后口服强的松、溴化吡啶斯的明,中医中药控制无力症状,均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继续行中西医的内科治疗,1年以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3%,无效17%,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无手术死亡者。结论胸腺切除术结合中西医内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满意。

    2009年01期 v.1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治疗颞叶癫癎

    程振国;孙来广;高俊红;王进中;陈凤国;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治疗颞叶癫癎的原理、方法和疗效。方法患者头部安装MD-2000立体定向框架,使其平行于颞角长轴。针对12例颞叶顽固性癫癎患者,应用头部MRI扫描定位,局麻下深部电极行杏仁核及海马脑电监测和射频毁损术。结果射频毁损前12例患者深部电极均记录到杏仁核和海马区棘波、尖波或多棘波,术后显示样放电消失。术后随访9~18个月,癫癎发作完全控制者58.3%(7/12),显著改善33.3%(4/12)。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09年01期 v.1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

    詹悠;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9年01期 v.1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范波;赵勇刚;杨晋生;李涛;肖铮铮;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瘤2D1H-MRS代谢物值和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46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行MR平扫,2D1H-MRS及MR增强扫描。量化分析NAA、Cho、Cr及Lip-Lac,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得出1H-MRS几种代谢物值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Cho呈上升趋势,NAA及NAA/cho呈下降趋势;Cr含量有所降低,Cho/Cr随胶质瘤恶性度的增加而增高,Cho/Cr比Cho更敏感;Lip-Lac呈升高趋势。Cho/Cr与NAA/Cho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A/Cho、Cho/Cr和Lip-Lac可做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评判的综合指标。

    2009年01期 v.12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72例分析

    乔占清;马赛;司远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组72例在西药三磷酸腺苷、辅酶A、胞二磷胆碱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柴胡、丹参、龙胆草、钩藤、党参、当归、石菖蒲、川芎、葛根、天麻、香附、黄柏、夏枯草)治疗。结果耳聋疗效比较,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87.3%,西医组为6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09年01期 v.1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镇肝熄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马云枝;朱世瑞;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自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病例,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给予镇肝熄风汤治疗,1剂/d,2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结果镇肝熄风汤明显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探究。

    2009年01期 v.1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综述与讲座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