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泌乳素腺瘤ER、PTTG、PCNA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崔友强;汪建军;滕良珠;孔建新;李猛;郭建;孙金龙;

    目的分析泌乳素(PRL)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侵袭性PRL腺瘤24例(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PRL腺瘤32例(非侵袭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腺瘤组织中ER蛋白、PTTG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腺瘤组织中ER-mRNA表达水平。结果ER蛋白在侵袭性组中23例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IOD)为(4935.12±1246.56),显著低于非侵袭性组(P<0.01);PTTG蛋白在侵袭性组中有21例阳性表达,IOD为(9874.24±2143.56),与非侵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蛋白在侵袭性组中有18例阳性表达,IOD为(8456.24±1534.56),与非侵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显示54例腺瘤有ER-mRNA特异扩增条带,但在侵袭性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ER表达降低及PTTG、PCNA表达增高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判定肿瘤侵袭性的标志分子。

    2009年05期 v.1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泌乳素腺瘤ER、PTTG、PCNA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崔友强;汪建军;滕良珠;孔建新;李猛;郭建;孙金龙;

    目的分析泌乳素(PRL)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侵袭性PRL腺瘤24例(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PRL腺瘤32例(非侵袭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腺瘤组织中ER蛋白、PTTG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腺瘤组织中ER-mRNA表达水平。结果ER蛋白在侵袭性组中23例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IOD)为(4935.12±1246.56),显著低于非侵袭性组(P<0.01);PTTG蛋白在侵袭性组中有21例阳性表达,IOD为(9874.24±2143.56),与非侵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蛋白在侵袭性组中有18例阳性表达,IOD为(8456.24±1534.56),与非侵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显示54例腺瘤有ER-mRNA特异扩增条带,但在侵袭性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ER表达降低及PTTG、PCNA表达增高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判定肿瘤侵袭性的标志分子。

    2009年05期 v.1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相关影响因素及正常值范围研究

    党静霞;刘洁;陆文惠;李正仪;

    目的研究影响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正常值范围。方法对213例正常成人的正中神经腕-示指、尺神经腕-小指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测定,分析其感觉传导各参数,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质量、身高对感觉神经传导各参数影响不大;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各参数、尺神经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波幅,而这种影响在40岁前后最明显;性别仅对某些感觉神经传导参数有影响。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感觉神经传导的主要因素,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应参考年龄和性别。

    2009年05期 v.12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相关影响因素及正常值范围研究

    党静霞;刘洁;陆文惠;李正仪;

    目的研究影响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正常值范围。方法对213例正常成人的正中神经腕-示指、尺神经腕-小指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测定,分析其感觉传导各参数,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质量、身高对感觉神经传导各参数影响不大;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各参数、尺神经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波幅,而这种影响在40岁前后最明显;性别仅对某些感觉神经传导参数有影响。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感觉神经传导的主要因素,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应参考年龄和性别。

    2009年05期 v.12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胡文霞;翟宏江;高长根;谭守文;

    目的通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平均年龄46岁,其原发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精神萎靡及乏力,低钠血症多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3周,经及时诊断、补盐或限水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早期分析和治疗低钠血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至关重要。

    2009年05期 v.12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胡文霞;翟宏江;高长根;谭守文;

    目的通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平均年龄46岁,其原发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精神萎靡及乏力,低钠血症多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3周,经及时诊断、补盐或限水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早期分析和治疗低钠血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至关重要。

    2009年05期 v.12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动态心电图研究

    张福全;孔德枝;刘恒方;齐尚书;陈石;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急性期心电图改变类型最常见的为ST-T改变,幕上及幕下出血异常率分别为71.4%、94.1%;其次为心律失常,幕上及幕下出血异常率分别为61.9%、94.1%。脑心综合征组在急性期S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SSR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缺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心综合征组中幕上出血患者的SSR双侧异常率为33.3%,单侧为52.4%,单侧异常更显著(P<0.05);幕下出血SSR双侧异常率为52.4%,单侧为23.5%,单侧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患者SSR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其测定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治及病情的判断。

    2009年05期 v.12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动态心电图研究

    张福全;孔德枝;刘恒方;齐尚书;陈石;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急性期心电图改变类型最常见的为ST-T改变,幕上及幕下出血异常率分别为71.4%、94.1%;其次为心律失常,幕上及幕下出血异常率分别为61.9%、94.1%。脑心综合征组在急性期S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SSR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缺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心综合征组中幕上出血患者的SSR双侧异常率为33.3%,单侧为52.4%,单侧异常更显著(P<0.05);幕下出血SSR双侧异常率为52.4%,单侧为23.5%,单侧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患者SSR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其测定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治及病情的判断。

    2009年05期 v.12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奈效祯;史丽;宋春联;赵绍锋;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30)、氯丙嗪组(n=26),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氯丙嗪治疗,疗程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和B)、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中的数字符号和数字广度(顺、逆)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2组治疗6周后PAN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氯丙嗪组只有两项(WCST中持续反应数和数字广度测验)较治疗前显著好转。阿立哌唑组除WCST中持续反应数、完成分类数和数字广度测验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显著优于氯丙嗪。

    2009年05期 v.1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奈效祯;史丽;宋春联;赵绍锋;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30)、氯丙嗪组(n=26),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氯丙嗪治疗,疗程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和B)、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中的数字符号和数字广度(顺、逆)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2组治疗6周后PAN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氯丙嗪组只有两项(WCST中持续反应数和数字广度测验)较治疗前显著好转。阿立哌唑组除WCST中持续反应数、完成分类数和数字广度测验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显著优于氯丙嗪。

    2009年05期 v.1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以癫为首发症状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的诊疗体会

    王奉淼;王永和;王振刚;卜振富;李爱军;邱少博;刘琦;韩力浩;

    目的探讨癫与星形细胞瘤的关系及影响术后癫控制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以癫为首发症状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运用SPSS 15.0对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前癫病程分别与术后6个月癫控制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35例病人全切25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4例;病理诊断(WHO)Ⅰ~Ⅱ26例,Ⅲ~Ⅳ9例;术前癫病程1~6个月13例,>6个月~2年17例,2年以上5例。分别与术后6个月癫控制情况行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16、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癫为首发症状的脑星形细胞瘤多为低级别肿瘤,手术全切及术前癫病程短者术后癫较易控制。

    2009年05期 v.1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以癫为首发症状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的诊疗体会

    王奉淼;王永和;王振刚;卜振富;李爱军;邱少博;刘琦;韩力浩;

    目的探讨癫与星形细胞瘤的关系及影响术后癫控制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以癫为首发症状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运用SPSS 15.0对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前癫病程分别与术后6个月癫控制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35例病人全切25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4例;病理诊断(WHO)Ⅰ~Ⅱ26例,Ⅲ~Ⅳ9例;术前癫病程1~6个月13例,>6个月~2年17例,2年以上5例。分别与术后6个月癫控制情况行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16、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癫为首发症状的脑星形细胞瘤多为低级别肿瘤,手术全切及术前癫病程短者术后癫较易控制。

    2009年05期 v.1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癫患者心理治疗临床观察

    王振焕;张钦昌;王焱平;

    目的观察癫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格瑞思《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17例癫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在抗癫药物治疗的同时,以多种心理咨询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317例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治疗前后疗效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追踪测试结果与治疗后相比无明显差别,干预效果比较稳定(P>0.05)。结论多数患者因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应成为癫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09年05期 v.1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癫患者心理治疗临床观察

    王振焕;张钦昌;王焱平;

    目的观察癫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格瑞思《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17例癫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在抗癫药物治疗的同时,以多种心理咨询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317例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治疗前后疗效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追踪测试结果与治疗后相比无明显差别,干预效果比较稳定(P>0.05)。结论多数患者因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应成为癫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09年05期 v.1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春海;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糖、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颈动脉血管、发热、白细胞、C反应蛋白与146例完全性脑梗死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糖增高,收缩压水平下降,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热、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可以提高疗效。

    2009年05期 v.1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春海;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糖、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颈动脉血管、发热、白细胞、C反应蛋白与146例完全性脑梗死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糖增高,收缩压水平下降,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热、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可以提高疗效。

    2009年05期 v.1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分析

    周祥;张洪涛;袁国艳;赵新利;惠磊;周文科;史耀亭;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退型及稳定型可保守治疗,单纯钻孔引流15例,2例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单纯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2009年05期 v.1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分析

    周祥;张洪涛;袁国艳;赵新利;惠磊;周文科;史耀亭;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退型及稳定型可保守治疗,单纯钻孔引流15例,2例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单纯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2009年05期 v.1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青年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黄华;杨彬;

    目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患者病因、行血脂、尿酸、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青年脑卒中组尿酸、C反应蛋白、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与多危险因素相关,积极有效治疗及干预有重要意义。

    2009年05期 v.1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青年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黄华;杨彬;

    目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患者病因、行血脂、尿酸、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青年脑卒中组尿酸、C反应蛋白、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与多危险因素相关,积极有效治疗及干预有重要意义。

    2009年05期 v.1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郝迎军;吴强;郝宗娇;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立对照组120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将不同病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及调控有重要意义。

    2009年05期 v.1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郝迎军;吴强;郝宗娇;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立对照组120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将不同病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及调控有重要意义。

    2009年05期 v.1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动态脑电图在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袁文林;李浒;赵国祥;冒海燕;陈凤平;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记录169例临床拟诊癫患者的24h脑电活动,与常规脑电图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动态脑电图样放电率(62.72%)及总异常率(86.98%)与常规脑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睡眠期样放电率明显高于清醒期。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可提高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的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2009年05期 v.12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动态脑电图在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袁文林;李浒;赵国祥;冒海燕;陈凤平;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记录169例临床拟诊癫患者的24h脑电活动,与常规脑电图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动态脑电图样放电率(62.72%)及总异常率(86.98%)与常规脑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睡眠期样放电率明显高于清醒期。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可提高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的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2009年05期 v.12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燕辉;李世泽;王冬鸽;

    2009年05期 v.1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燕辉;李世泽;王冬鸽;

    2009年05期 v.1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NICU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吴红燕;

    目的分析NICU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加强人员培训,专人管理仪器,加强监督检查,仪器购进中严格把关。结果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儿的安全,减少仪器的损耗。结论针对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对策。

    2009年05期 v.12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NICU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吴红燕;

    目的分析NICU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加强人员培训,专人管理仪器,加强监督检查,仪器购进中严格把关。结果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儿的安全,减少仪器的损耗。结论针对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对策。

    2009年05期 v.12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研究生园地

  • 天麻素对海人酸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燕玲;张博爱;贾延劼;籍炀飞;孙桂芳;文全庆;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海人酸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7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海人酸模型组、不同浓度天麻素干预组(12.5、25、50mg/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AO/EB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LDH活性测定检测胞膜稳定性,CY3荧光染色检测EphA4表达变化。结果与海人酸模型组相比,各天麻素干预组神经元凋亡率、LDH活性显著下降(P<0.01),EphA4表达上调显著受抑(P<0.01),以25mg/L天麻素效果最明显。结论天麻素对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中浓度效果最佳,可能与抗凋亡、稳定细胞膜、抑制细胞活化蛋白EphA4的表达上调等因素相关。

    2009年05期 v.1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天麻素对海人酸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燕玲;张博爱;贾延劼;籍炀飞;孙桂芳;文全庆;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海人酸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7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海人酸模型组、不同浓度天麻素干预组(12.5、25、50mg/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AO/EB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LDH活性测定检测胞膜稳定性,CY3荧光染色检测EphA4表达变化。结果与海人酸模型组相比,各天麻素干预组神经元凋亡率、LDH活性显著下降(P<0.01),EphA4表达上调显著受抑(P<0.01),以25mg/L天麻素效果最明显。结论天麻素对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中浓度效果最佳,可能与抗凋亡、稳定细胞膜、抑制细胞活化蛋白EphA4的表达上调等因素相关。

    2009年05期 v.1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

    李春;滕军放;冀书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方法对351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218)和对照组(n=133)。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胆红素、尿酸,同时调查血糖、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并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浆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浆胆红素、尿酸均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血浆胆红素、尿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9年05期 v.1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

    李春;滕军放;冀书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方法对351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218)和对照组(n=133)。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胆红素、尿酸,同时调查血糖、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并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浆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浆胆红素、尿酸均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血浆胆红素、尿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9年05期 v.1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脂蛋白(a)水平与河南地区青年脑梗死不同亚型的关系

    冀书娟;滕军放;李春;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青年脑梗死不同亚型的关系。方法检测170例发病年龄18~45岁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等,同时分析患者的高血压、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等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无显著性增高。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在脑梗死患者(除心源性脑栓塞组)中均显著增高。相关分析显示,脂蛋白(a)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梗死各危险因素中仅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高血压关联最强,其次是高甘油三酯、心脏病史、糖尿病和吸烟。结论脂蛋白(a)可能不是年轻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吸烟是青年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2009年05期 v.1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脂蛋白(a)水平与河南地区青年脑梗死不同亚型的关系

    冀书娟;滕军放;李春;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青年脑梗死不同亚型的关系。方法检测170例发病年龄18~45岁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等,同时分析患者的高血压、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等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无显著性增高。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在脑梗死患者(除心源性脑栓塞组)中均显著增高。相关分析显示,脂蛋白(a)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梗死各危险因素中仅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高血压关联最强,其次是高甘油三酯、心脏病史、糖尿病和吸烟。结论脂蛋白(a)可能不是年轻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吸烟是青年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2009年05期 v.1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成红学;李彩虹;范波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AS斑块数、性质。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灶的部位与AS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5),AS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2009年05期 v.1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成红学;李彩虹;范波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AS斑块数、性质。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灶的部位与AS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5),AS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2009年05期 v.1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脑干梗死64例临床诊疗分析

    于钧成;雷爱弟;金萍萍;

    2009年05期 v.1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脑干梗死64例临床诊疗分析

    于钧成;雷爱弟;金萍萍;

    2009年05期 v.1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胡冰;高永忠;蒋灿;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ml)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给予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疗程。其他2组病人基础治疗相同,所有病人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肝肾功能检测。结果2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学的改变2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9年05期 v.1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胡冰;高永忠;蒋灿;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ml)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给予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疗程。其他2组病人基础治疗相同,所有病人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肝肾功能检测。结果2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学的改变2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9年05期 v.1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马连顺;马永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奥扎格雷钠8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2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对照组有效率80%。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2009年05期 v.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马连顺;马永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奥扎格雷钠8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2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对照组有效率80%。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2009年05期 v.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李志业;张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灯盏花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40例给予依达拉奉针30 mg+生理盐水100 ml,2次/d静滴,灯盏花素针40 mg+生理盐水250 ml,1次/d静滴,治疗14 d,并设对照组38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7.50%和6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1%和36.84%(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疗效肯定,其清除自由基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灯盏花素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2009年05期 v.1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李志业;张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灯盏花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40例给予依达拉奉针30 mg+生理盐水100 ml,2次/d静滴,灯盏花素针40 mg+生理盐水250 ml,1次/d静滴,治疗14 d,并设对照组38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7.50%和6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1%和36.84%(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疗效肯定,其清除自由基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灯盏花素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2009年05期 v.1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44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夏磊;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对44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详细观察临床特点及头颅CT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HI多发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63.64%),其次为高血压控制不良(38.64%)及糖尿病患者(27.27%),其中病前有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者(72.73%);头颅CT有一定特点,可分为4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为心源性脑栓塞,部位以脑叶多见。

    2009年05期 v.1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44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夏磊;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对44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详细观察临床特点及头颅CT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HI多发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63.64%),其次为高血压控制不良(38.64%)及糖尿病患者(27.27%),其中病前有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者(72.73%);头颅CT有一定特点,可分为4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为心源性脑栓塞,部位以脑叶多见。

    2009年05期 v.1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刘玉清;张书爱;王凡;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42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用7d;疏血通针6 ml加生理盐水250m1,静滴,1次/d,连用14d;其余常规治疗2组相同。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显效率23.3%;治疗组总有效率90.4%,显效率73.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2009年05期 v.1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刘玉清;张书爱;王凡;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42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用7d;疏血通针6 ml加生理盐水250m1,静滴,1次/d,连用14d;其余常规治疗2组相同。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显效率23.3%;治疗组总有效率90.4%,显效率73.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2009年05期 v.1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动态脑电图变化在急性进展型脑梗死中的应用

    白惠霞;

    目的动态观察脑电图(EEG)变化判断脑梗死急性期的进展变化及预后。方法对2006-10~2008-03收入神经内科的脑梗死病人发病在12h之内特别是病情有可能进展和已经进展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用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进行常规描记,判断梗死部位及脑电图异常程度。结果动态观察EEG呈进行性加重33例,及时扩容、降纤、抗凝治疗后,EEG明显好转26例,好转7例。结论脑电图局灶性异常的程度一般与临床异常体征相一致。如果是进行性脑梗死,脑波变化要比临床症状先出现。

    2009年05期 v.1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动态脑电图变化在急性进展型脑梗死中的应用

    白惠霞;

    目的动态观察脑电图(EEG)变化判断脑梗死急性期的进展变化及预后。方法对2006-10~2008-03收入神经内科的脑梗死病人发病在12h之内特别是病情有可能进展和已经进展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用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进行常规描记,判断梗死部位及脑电图异常程度。结果动态观察EEG呈进行性加重33例,及时扩容、降纤、抗凝治疗后,EEG明显好转26例,好转7例。结论脑电图局灶性异常的程度一般与临床异常体征相一致。如果是进行性脑梗死,脑波变化要比临床症状先出现。

    2009年05期 v.1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书讯

诊治体验

  •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黄志刚;魏剑波;张明;

    目的探讨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同时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DSA检查并评估CTA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6例,动脉狭窄4例,阴性13例。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的灵敏度97.83%,特异度100%。结论CTA具有安全微创、信息丰富、快速、准确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将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2009年05期 v.1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黄志刚;魏剑波;张明;

    目的探讨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同时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DSA检查并评估CTA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6例,动脉狭窄4例,阴性13例。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的灵敏度97.83%,特异度100%。结论CTA具有安全微创、信息丰富、快速、准确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将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2009年05期 v.1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目的探讨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5-02~2006-12我科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例,依据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收集人口学特征、卒中危险因子、血清学、胸片、心电图、神经心理量表等,详细记录各患者头颅CT/MRI检查结果。3个月后复检。结果认知功能损害组呈现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大脑半球病灶、病灶大小、亚临床卒中病灶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亚临床卒中数目是认知损害的危险因子。结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侧半球病灶及病灶大小相关,亚临床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强烈预测因子。

    2009年05期 v.1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目的探讨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5-02~2006-12我科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例,依据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收集人口学特征、卒中危险因子、血清学、胸片、心电图、神经心理量表等,详细记录各患者头颅CT/MRI检查结果。3个月后复检。结果认知功能损害组呈现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大脑半球病灶、病灶大小、亚临床卒中病灶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亚临床卒中数目是认知损害的危险因子。结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侧半球病灶及病灶大小相关,亚临床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强烈预测因子。

    2009年05期 v.1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38例临床分析

    吴凤英;

    2009年05期 v.1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38例临床分析

    吴凤英;

    2009年05期 v.1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救治

    杨纪明;郭电渠;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救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07~2008-06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临床资料,入院患者GCS≤8分,抢救按照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进行,以抢救生命为主,抓好呼吸及颅内高压两个重要环节,对出现脑疝伴胸部进行性出血者同时行两个部位手术,全部患者入NICU,重点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保护各个脏器功能,控制感染,早期气管切开,病情危重者可机械通气,加强营养,防止MODS的出现。结果根据GOS分级标准,本组良好24例(46.15%),轻残10例(19.23%),重残4例(7.69%),植物生存4例(7.69%),死亡10例(19.23%)。死亡原因为脑疝晚期伴中枢神经功能衰竭2例,胸部严重创伤并休克5例,继发MODS 3例。结论早期确诊,仔细迅速体检,必要影像学检查,治疗统筹兼顾,按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简单手术抢救生命,及早解除脑受压及控制呼吸平稳是有效治疗措施。

    2009年05期 v.1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救治

    杨纪明;郭电渠;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救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07~2008-06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临床资料,入院患者GCS≤8分,抢救按照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进行,以抢救生命为主,抓好呼吸及颅内高压两个重要环节,对出现脑疝伴胸部进行性出血者同时行两个部位手术,全部患者入NICU,重点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保护各个脏器功能,控制感染,早期气管切开,病情危重者可机械通气,加强营养,防止MODS的出现。结果根据GOS分级标准,本组良好24例(46.15%),轻残10例(19.23%),重残4例(7.69%),植物生存4例(7.69%),死亡10例(19.23%)。死亡原因为脑疝晚期伴中枢神经功能衰竭2例,胸部严重创伤并休克5例,继发MODS 3例。结论早期确诊,仔细迅速体检,必要影像学检查,治疗统筹兼顾,按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简单手术抢救生命,及早解除脑受压及控制呼吸平稳是有效治疗措施。

    2009年05期 v.1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急性脑卒中血糖升高与卒中预后关系

    赵俊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浓度升高与卒中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12~2007-12期间急性脑卒中患者226例进行研究,其中出血性脑卒中77例,缺血性脑卒中149例,在患者发病后72h内测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值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2组间脑卒中加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脑卒中加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脑卒中加重者高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加重者,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故应积极控制脑卒中后的高血糖状态,以减少脑卒中加重。

    2009年05期 v.1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急性脑卒中血糖升高与卒中预后关系

    赵俊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浓度升高与卒中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12~2007-12期间急性脑卒中患者226例进行研究,其中出血性脑卒中77例,缺血性脑卒中149例,在患者发病后72h内测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值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2组间脑卒中加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脑卒中加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脑卒中加重者高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加重者,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故应积极控制脑卒中后的高血糖状态,以减少脑卒中加重。

    2009年05期 v.1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髓内占位性病变18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李兆全;郭锁成;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类型、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笔者对2002-04~2008-05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经MRI明确诊断,其中胶质瘤8例,先天性肿瘤7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性血管瘤1例。18例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治疗。其中病变全切1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肌力较前提高1~2级者13例,术后肌力暂时下降,经2周~1年恢复,比术前改善3例;术后肌力始终无改善或加重者2例,其他症状亦大部明显改善。结论临床类型以胶质瘤和先天性病变较多。采取最新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提高治愈率。

    2009年05期 v.1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髓内占位性病变18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李兆全;郭锁成;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类型、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笔者对2002-04~2008-05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经MRI明确诊断,其中胶质瘤8例,先天性肿瘤7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性血管瘤1例。18例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治疗。其中病变全切1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肌力较前提高1~2级者13例,术后肌力暂时下降,经2周~1年恢复,比术前改善3例;术后肌力始终无改善或加重者2例,其他症状亦大部明显改善。结论临床类型以胶质瘤和先天性病变较多。采取最新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提高治愈率。

    2009年05期 v.1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蛛网膜下腔出血特殊表现与诊断体会

    黄平;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特殊表现与诊断。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SAH96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初诊误诊的25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分别误诊为高血压6例,血管性头痛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颈椎病2例,脑梗死4例,眩晕症1例,癫2例,病毒性脑炎1例,癔病1例,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中毒1例。结论表现特殊的SAH易被误诊。脑膜刺激征,脑CT早期可阴性,应尽早作腰穿检查,有条件可行DSA,以期早期确诊。

    2009年05期 v.1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蛛网膜下腔出血特殊表现与诊断体会

    黄平;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特殊表现与诊断。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SAH96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初诊误诊的25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分别误诊为高血压6例,血管性头痛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颈椎病2例,脑梗死4例,眩晕症1例,癫2例,病毒性脑炎1例,癔病1例,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中毒1例。结论表现特殊的SAH易被误诊。脑膜刺激征,脑CT早期可阴性,应尽早作腰穿检查,有条件可行DSA,以期早期确诊。

    2009年05期 v.1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小儿颞叶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分析

    张梅梅;孔德枝;刘恒方;

    目的探讨小儿颞叶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特点。方法收集16例颞叶癫患儿,对其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难治性癫的脑电图变化规律。结果患儿的癫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单纯部分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复杂部分发作持续时间长但发作频率低并常见发作后朦胧状态。颞叶癫的脑电图特点:背景正常者约占62.5%(10/16);背景异常约占37.5%(6/16);异常放电及部位:颞叶棘波或慢波放电,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同步或不同步放电。结论小儿颞叶癫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综合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发作,临床发作及同步脑电图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2009年05期 v.1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小儿颞叶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分析

    张梅梅;孔德枝;刘恒方;

    目的探讨小儿颞叶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特点。方法收集16例颞叶癫患儿,对其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难治性癫的脑电图变化规律。结果患儿的癫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单纯部分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复杂部分发作持续时间长但发作频率低并常见发作后朦胧状态。颞叶癫的脑电图特点:背景正常者约占62.5%(10/16);背景异常约占37.5%(6/16);异常放电及部位:颞叶棘波或慢波放电,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同步或不同步放电。结论小儿颞叶癫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综合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发作,临床发作及同步脑电图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2009年05期 v.1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大总量脑脊液差量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7例临床分析

    李文武;

    目的观察大总量脑脊液差量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以等量或不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5~15次,共置换出血性脑脊液40~100ml,隔日一次,总疗程5~7次。结果47例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迅速缓解,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大总量脑脊液差量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2009年05期 v.1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大总量脑脊液差量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7例临床分析

    李文武;

    目的观察大总量脑脊液差量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以等量或不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5~15次,共置换出血性脑脊液40~100ml,隔日一次,总疗程5~7次。结果47例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迅速缓解,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大总量脑脊液差量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2009年05期 v.1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申巧玲;李彩霞;陈红敏;

    2009年05期 v.1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申巧玲;李彩霞;陈红敏;

    2009年05期 v.1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脑心综合征52例诊治体会

    唐慧玲;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对52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生率约为61.2%,意识障碍患者发病率较高。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和假性心梗样图形,以及心肌酶谱的增高。91.0%的患者在起病后1周内发生。结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动脉硬化,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儿茶酚胺增多及脑受损的部位有关,低钾血症亦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SAH患者出现早发或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冠状动脉是否也同时发生痉挛,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9年05期 v.1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脑心综合征52例诊治体会

    唐慧玲;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对52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生率约为61.2%,意识障碍患者发病率较高。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和假性心梗样图形,以及心肌酶谱的增高。91.0%的患者在起病后1周内发生。结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动脉硬化,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儿茶酚胺增多及脑受损的部位有关,低钾血症亦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SAH患者出现早发或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冠状动脉是否也同时发生痉挛,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9年05期 v.1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非肽类血管紧张肽对高血压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申凌娜;苏博文;

    2009年05期 v.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非肽类血管紧张肽对高血压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申凌娜;苏博文;

    2009年05期 v.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小切口下颌下腺摘除术13例的临床分析

    张勇;杜远宽;

    2009年05期 v.12 7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小切口下颌下腺摘除术13例的临床分析

    张勇;杜远宽;

    2009年05期 v.12 7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用药与体验

  • 托吡酯治疗癫的各种给药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王永顺;

    目的观察托吡酯(TMP)治疗癫的不同给药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合理的给药模式。方法64例癫患者按不同初始剂量及增量速度分为A(18例)、B(22例)、C(24例)3组。A组:初始托吡酯剂量25mg/d,每周加25mg,直至200mg/d;B组:初始TPM剂量50mg/d,每周加25mg,直至200mg/d;C组:初始TPM剂量50mg/d,每3d加25mg,直至200mg/d。一日剂量分2次给药,逐渐加量。结果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初始剂量及增量速度有关,临床上用药要考虑此因素。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式。

    2009年05期 v.1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托吡酯治疗癫的各种给药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王永顺;

    目的观察托吡酯(TMP)治疗癫的不同给药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合理的给药模式。方法64例癫患者按不同初始剂量及增量速度分为A(18例)、B(22例)、C(24例)3组。A组:初始托吡酯剂量25mg/d,每周加25mg,直至200mg/d;B组:初始TPM剂量50mg/d,每周加25mg,直至200mg/d;C组:初始TPM剂量50mg/d,每3d加25mg,直至200mg/d。一日剂量分2次给药,逐渐加量。结果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初始剂量及增量速度有关,临床上用药要考虑此因素。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式。

    2009年05期 v.1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咪哒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疗效观察

    喻俊峰;

    目的观察咪哒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7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咪哒普利5mg/次,1次/d,并加用厄贝沙坦300mg/次,1次/d,疗程8周。对照组使用咪哒普利,5mg/次,1次/d,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但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结论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保护患者的肾功能,稳定血压,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2009年05期 v.1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咪哒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疗效观察

    喻俊峰;

    目的观察咪哒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7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咪哒普利5mg/次,1次/d,并加用厄贝沙坦300mg/次,1次/d,疗程8周。对照组使用咪哒普利,5mg/次,1次/d,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但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结论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保护患者的肾功能,稳定血压,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2009年05期 v.1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冯自威;李淑君;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7例,对照组(B组)44例。2组均给予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10mg/(kg.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9.36%,B组的总有效率为72.72%,P<0.05;A组与B组在发热、抽搐、头痛、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恢复方面的疗程天数比较,P<0.01。结论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中作用显著。

    2009年05期 v.1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冯自威;李淑君;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7例,对照组(B组)44例。2组均给予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10mg/(kg.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9.36%,B组的总有效率为72.72%,P<0.05;A组与B组在发热、抽搐、头痛、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恢复方面的疗程天数比较,P<0.01。结论更昔洛韦、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中作用显著。

    2009年05期 v.1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疗效观察

    梁延春;

    2009年05期 v.1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疗效观察

    梁延春;

    2009年05期 v.1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张胜安;

    2009年05期 v.1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张胜安;

    2009年05期 v.1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灯盏细辛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价

    邓倩;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15d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2009年05期 v.12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灯盏细辛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价

    邓倩;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15d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2009年05期 v.12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郭迎霞;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静滴,口服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对照组给予曲可芦丁注射液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疗程14d。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2009年05期 v.1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郭迎霞;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静滴,口服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对照组给予曲可芦丁注射液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疗程14d。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2009年05期 v.1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胡爱平;谢向东;姬松波;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有昏迷史的6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早应用高压氧和充足的疗程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且可以明显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

    2009年05期 v.12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胡爱平;谢向东;姬松波;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有昏迷史的6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早应用高压氧和充足的疗程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且可以明显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

    2009年05期 v.12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洛泰在脑出血吸收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建强;刘喜灿;

    2009年05期 v.1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洛泰在脑出血吸收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建强;刘喜灿;

    2009年05期 v.1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丁咯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疗效观察

    王乃凤;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用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收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成2组各29例,对照组仅用脉络宁2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静滴,1次/d,共10d;治疗组在脉络宁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0.2g+培他啶氯化钠500ml静滴,1次/d,共10d。结果冶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咯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2009年05期 v.12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丁咯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疗效观察

    王乃凤;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用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收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成2组各29例,对照组仅用脉络宁2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静滴,1次/d,共10d;治疗组在脉络宁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0.2g+培他啶氯化钠500ml静滴,1次/d,共10d。结果冶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咯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2009年05期 v.12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医疗技术

中西医结合

综述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