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中年脑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影响因素

    楚金亭;刘建国;马丽娜;要建华;魏红玲;王小然;

    目的调查中年脑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60例30~50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年脑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16.67%处于高水平,63.33%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以及临床类型是影响中年脑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结论中年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提示护士应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对中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2009年12期 v.1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传统定义TIA与DWI异常的探讨

    李洪军;秦丽晨;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异常改变,进一步探讨TIA传统定义与新定义在影像方面的差别。方法以2007-07~2008-09在本院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完成MRI检查,收集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分析DWI异常。结果共68例TIA患者入选,其中30例(44%)患者DWI异常(阳性);19例症状持续≥1h的患者中16例DWI阳性(84%);DWI阳性率随时间的延长增高。结论依据TIA传统定义24h症状持续≥1h的患者中更多发生DWI异常,具有脑实质缺血性损害,支持TIA新定义的合理性。

    2009年12期 v.1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全脑血管造影假阴性观察与防范对策

    姚晓腾;荊国杰;祝刚;景英朝;李百升;

    目的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假阴性率,探讨减少假阴性率、提高真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2008年的136例S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及比较DSA初检及复查的假阴性率。结果136例中DSA检查阳性122例,阴性14例,其中首次DSA检查阳性113例,阴性23例;2周后DSA检查阳性9例(高颈段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阴性14例;第3次DSA检查中未发现阳性病例。首次DSA检查真阳性率为83.1%,假阴性率为16.9%;2周后DSA复查真阳性率为89.7%。结论SSAH首次DSA检查具有较高假阴性率,2周后复查DSA是降低假阴性率提高真阳性率的合理方法。

    2009年12期 v.1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王伟;解震河;

    目的探讨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2例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早期给予大剂量纳洛酮,其余常规综合治疗2组相同。观察比较2组GCS、觉醒时间、血浆β-EP含量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觉醒时间、GCS变化上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血浆β-EP含量下降极其显著(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可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纳洛酮使用安全,未见毒副作用。

    2009年12期 v.1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分析

    李清云;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发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脑脊液蛋白升高10例,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6例,MRI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检查及肌电图能确诊,头颅MRI有助于诊断。

    2009年12期 v.1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丘脑出血CT分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张永葆;祝善尧;徐劲;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CT分型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3例丘脑出血患者按CT分为三型,分析各型的临床特点,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各型丘脑出血因扩展方向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其中Ⅰ型临床症状轻,预后最好,以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良好率92.3%,无1例死亡。Ⅱ型偏瘫明显,预后不良率55.56%,病死率16.67%。Ⅲ型症状重并发症多,预后最差,预后不良率100%,病死率70%。三型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丘脑出血按CT分型可很好地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9年12期 v.12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43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唐修学;夏丽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12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将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就年龄、性别、居住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卒中类型以及卒中部位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抑郁发生率与病程的关系、抑郁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2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变部位、独居丧偶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与脑损害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及家庭社会关系等多因素有关,提示对于具有抑郁高发因素的脑卒中患者应及早干预。

    2009年12期 v.12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王霆;蒋纯新;张永祥;翁翔;黄孝飞;陈峰;沈俊;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对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n=54)和常规剂量纳洛酮对照组(n=52),治疗组给予纳洛酮4mg/d,而对照组1.2mg/d,2周一疗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7%(P<0.05),而且治疗组24h内症状改善24.07%,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3.46%(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9年12期 v.1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低血糖脑损害24例临床分析

    万淑英;李世学;张芳;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损害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提高对低血糖脑损害的认识。方法选择2003-2006年我院收治的低血糖性脑损害患者24例,无昏迷者进食或饮糖水,昏迷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30~60ml,继以10%葡萄糖静滴维持,依血糖监测水平重复静注50%葡萄糖30ml,直至血糖正常,意识清晰。偏瘫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治疗。结果23例患者10~60min内意识清晰,癫癎发作停止。另1例因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死亡。结论低血糖性脑损害易被误诊,如不及时救治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随意增加药量是导致低血糖性脑损害的主要原因。应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反复告知用药过程中注意事项,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009年12期 v.1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血清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及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

    简立国;樊清波;丁同斌;李莉;崔天祥;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血清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晨尿微量白蛋白(mALB);用ELISA法测血清AG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选取mALB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LB正常组52例,mALB异常组6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 mALB正常组、EH mALB异常组血清AGEs、TGF-β、PDGF显著增高(P<0.01);EH患者AGEs与TGF-β、PDGF呈正相关;mALB与AGEs、TGF-β、PDGF呈正相关;AGEs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GEs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

    2009年12期 v.1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颅内恶性肿瘤再手术的探讨

    曾彪;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肿瘤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颅内恶性肿瘤再手术病例。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9例,星形细胞瘤34例,间变性脑膜瘤3例。结果再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50.2周,术后1个月80%患者KR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中全切肿瘤的病人较次全切肿瘤的病人生存期延长(P<0.0001)。结论术前卡氏分级KR≥60,第一次术后病例为星形细胞瘤Ⅰ~Ⅲ级,两次手术间隔>6个月,全身情况稳定,应积极再手术。

    2009年12期 v.1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止痒灵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效果观察

    韩传恩;

    目的观察止痒灵用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选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痒灵。结果治疗组有效51例,有效率85%(51/60);对照组有效32例,有效率53.3%(32/60)。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14.1,P<0.01)。结论止痒灵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用于神经性皮炎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常规药,值得推广。

    2009年12期 v.1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研究生园地

  • 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通过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临床探讨

    郭百海;周丽;彭德强;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颈部动脉血管介入加压灌注治疗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为颈部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30例为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d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改善程度,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与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dNIHSS和BI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用10万~30万U小剂量尿激酶颈部动脉内介入加压灌注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2009年12期 v.1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前后血清NSE含量及脑电图分析

    汪芳;邵良;盛美红;朱易华;王慧俐;李新铃;黄怀宇;丁莉;

    2009年12期 v.1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诊治体验

  • 脑血管病合并认知障碍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杜长存;韩亚洲;闫军;

    目的了解沁阳市脑血管病病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沁阳市人民医院(2006—2008年)的脑血管病住院病人进行测试。结果369例脑血管病人中有认知障碍者89例,发生率为24.12%,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疾病史的脑血管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血管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较多,应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减少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2009年12期 v.12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分析

    邹荣建;

    2009年12期 v.12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38例小儿氟乙酰胺中毒引发全身阵挛性抽搐的抢救体会

    郭虹晨;

    2009年12期 v.1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无痛胃镜在神经科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徐晓华;周怀力;叶礼红;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高危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神经内科68例高危患者行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不良反应有药物注射部位疼痛、一过性血氧下降、呛咳、血压下降等,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神经内科高危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应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内镜操作者及护理人员共同完成。

    2009年12期 v.12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16例临床分析

    曹军;常文广;吴景录;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对16例SAH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常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与体征,再出血时间及治疗。结果发现再出血多在1月内发生,并多有诱因,1周内2例,1~2周6例,2~3周4例,3~4周内4例。咳嗽引发2例,便秘引发4例,情绪波动引发10例。结论充分认识SAH后再出血的相关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降低再出血发病率。

    2009年12期 v.1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医疗技术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分析及处理

    祝刚;姚晓腾;晏广;李志平;景英朝;荆国杰;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紧急处理。方法分析总结65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情况及处理。结果65例患者术中破裂10例,其中大脑中分叉部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除1例为剪开硬膜时动脉瘤破裂外,其余9例均于解剖侧裂及动脉瘤瘤颈时破裂。死亡2例,严重残废2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细致的操作,良好的显露,及时主动控制载流动脉近心端能减少术中破裂机会及术后并发症。

    2009年12期 v.1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中央区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千超;肖三潮;

    目的为提高中央区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例中央区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15例(75%),Ⅱ级3例(15%),Ⅲ级2例(10%),手术无死亡。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中央区大脑镰旁脑膜瘤,可以有效减少中央沟静脉和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提高全切率。

    2009年12期 v.1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临床观察

    王晓丹;宋晓蕾;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单纯口服舒乐安定(艾司唑仑)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使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停用所有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药物,1次/d,45min/次,每周5d,治疗4周后疗效评定。对照组20例,口服舒乐安定1mg,1次/d,睡前服用,治疗4周后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0%,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率10%,总有效率80%,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无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的特点。

    2009年12期 v.1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机采血小板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观察

    高旭;

    2009年12期 v.1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CT定位颅内基底节区血肿微创清除术47例临床分析

    常俊杰;郭毅;张兴;张一;

    目的讨论CT定位应用YL-1型穿刺针行颅内基底节区30ml及以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出血量在20~30ml,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的患者,行CT扫描精确定位,应用YL-1型穿刺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并随访研究。结果47例患者血肿清除率84.5%~95%,术中再出血3例,占6.3%。2周内偏瘫恢复11例,1月内偏瘫恢复17例,失语5例完全恢复,症状恢复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结论CT精确定位使穿刺针位于血肿中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能快速清除颅内占位效应,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2009年12期 v.12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乔洪潮;任会菊;熊先;牛光明;

    2009年12期 v.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64排螺旋CT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的诊断价值

    李润涛;单丹丹;王润青;顾志强;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挑选100例头部64排CTA检查患者,采用VR、MIP、CPR对图像后处理。结果正常25例,异常75例,其中椎动脉变异28例,迂曲至对侧30例,轻或中度狭窄27例,一侧闭塞2例,基底动脉迂曲狭窄3例,其中2例同时伴椎动脉狭窄;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以上多种类型。结论64排螺旋CT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是一种无创、安全、定位定性准确的检查手段。

    2009年12期 v.1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新改良型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120例疗效分析

    毕建海;

    2009年12期 v.12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用药与体验

经验交流

健康教育

  • 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

    马明;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2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出院后2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一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服药依从量表于入组时、3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1年后,研究组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的复发率(21.9%)低于对照组(33.5%),差异有显著性(χ2=3.95,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2009年12期 v.1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吴航;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减少脑卒中二次发病。方法16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出院指导和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1年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次入院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能提高遵医行为,对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减少脑卒中二次发病,提高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2009年12期 v.1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贺卉;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方法对实验组160例进行生活方式改善的指导,并随访2年。结果实验组160例病人中有105例血压下降,占65.6%。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明显减少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增加药物的疗效,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2009年12期 v.1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张如意;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干预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92例初产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提供心理和信息服务;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般健康指导。结果提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009年12期 v.1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家庭环境变迁与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照研究

    马亚平;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变迁对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初中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变迁组学生在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普遍高于对照组,尤其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显示在学习满意感、交往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家庭环境变迁组学生可能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2009年12期 v.1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孕期门诊保健及体会

    尹玉香;

    2009年12期 v.1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护理管理

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

腔镜护理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探讨

    高凯霞;马韶霞;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min,出血量15~200ml,中转开腹4例,平均住院时间5d,通过精心护理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2009年12期 v.12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王婧;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顺利开展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80例电视腹腔镜手术前器械物品的准备、腹腔镜特殊器械的消毒、手术体位的最佳放置和术中护理配合方法。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开展,医护配合默契,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是保证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

    2009年12期 v.1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误诊误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