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森;王虎;王琦;陶中海;袁勇;荣良群;陈保健;
目的探讨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常规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效果不佳病人改为半量(2.5mg/d)治疗,并与常规剂量相比较。对所有治疗病人进行头痛发作期症状控制率及发作频率的效果、总有效率和远期疗效观察比较。结果小剂量西比灵组和常规用量组对比,小剂量治疗组对头痛发作控制率(25%)和总有效率(81%)均较后组好,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服用常规剂量西比灵后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的偏头痛患者,小剂量西比灵仍有较好治疗效果,显效率高,远期治疗效果好。
2009年18期 v.1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王红梅;曹玉瑗;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忆立福)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治疗3个月后测得MMSE、ADL及MQ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茴拉西坦是一种对脑器质性记忆障碍有效的药物,且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2009年18期 v.1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唐月学;向大军;曾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疗程3d、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疗效。结果2组病人疗程3d、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9年18期 v.12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鄢克坤;魏剑波;张汝林;
目的探讨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2000-01~2007-06收治11例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男8例,女3例,初诊年龄3~15个月,平均7.2个月。6例头围偏大(合并1例癫),4例轻微头外伤(合并1例生长发育迟滞)和另1例因偶然原因头颅CT发现异常后求诊。结果4例头外伤患儿均经穿刺或钻孔引流治疗积液无改善;7例未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癫患儿予抗癫治疗;所有患儿生后15~30个月积液消失,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通常无临床症状,大部分可有头围大,少部分有癫、一过性生长发育迟滞等症状。CT是诊断的主要工具,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不需治疗。
2009年18期 v.12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张雷;张子诚;钟平;
目的研究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疏血通组和常规对照组,2周后观察疗效和血浆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疏血通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2组患者CRP均显著下降,且疏血通组的CR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是降低血CRP水平。
2009年18期 v.1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刘俊奇;王朝娟;
目的评价急诊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患者进行溶栓前后护理,以及正确的康复锻炼与出院指导。结果65例患者通过急诊静脉溶栓后,大部分患者血管再灌通良好。参加早期锻炼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正确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2009年18期 v.1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李红梅;2009年18期 v.12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刘春岭;黄如训;林健雯;廖松洁;李常新;解龙昌;施晓耕;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肾血管高血压大鼠模型,12周后应用人工寒潮引发卒中。预防组给予阿司匹林,假手术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等剂量植物油,连续7d后,置于人工寒潮箱3d诱发脑卒中;之后,取脑TTC染色、常规病理HE染色以统计卒中灶数目。结果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发生率、卒中体积。结论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及梗死体积。
2009年18期 v.1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杜福文;黄丽华;杜福亮;
目的探讨23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DS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最常见(18例),其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结核性脑膜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病毒性脑炎3例;其次为HIV相关性痴呆综合征和急性脑梗死(各2例);罕见为HIV相关性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临床表现颇具多样性,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首诊误诊率为100%。结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DS临床并非少见,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而延误诊治。
2009年18期 v.1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李军;娄季宇;杨霄鹏;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NF-κB、iNOS蛋白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i、NOS蛋白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能抑制脑I/R后NF-κBi、NOS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2009年18期 v.12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李安民;李伟;王红宇;2009年18期 v.12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杨普;陈琛;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组织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颅内肿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65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颅内肿瘤男女发病率相近,<50岁占65%。常见胶质瘤和脑膜瘤,且多发生于中青,儿童多见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临床表现等。免疫组化标记能更加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结论胶质瘤和脑膜瘤术后有复发倾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髓母细胞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鉴定、观察肿瘤分化及预后等情况。
2009年18期 v.12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胡明伟;时惠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43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存活30例,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69.8%。结论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09年18期 v.1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陈华;朱月琴;2009年18期 v.12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卢东文;陆小妮;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6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其中深昏迷37例,留置胃管患者60例,既往有肺部疾病者41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病因所致,多发生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1周内,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茵,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护理的高度重视。
2009年18期 v.1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张文萍;陈长英;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预防冠脉造影术潜在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总结2008-01~2008-12住院行冠脉造影患者2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75例,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1225例,实施常规整体护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果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冠脉造影术潜在并发症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009年18期 v.12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苗世英;梁翠英;王全收;
目的探讨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自2004-01~2009-01我科共收治22例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形成静脉血栓患者,应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导管护理,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2009年18期 v.12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时红梅;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效果。方法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膝胸卧位,臂部抬高,插入肛门深度10~15cm;对照组采取传统左侧卧位,插入肛门深度7~10cm。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结果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多次灌肠的痛苦,同时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2009年18期 v.1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王秀清;宋志宇;2009年18期 v.12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李改荣;王瑞玲;2009年18期 v.12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阚金茹;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5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早期护理、皮肤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保护创面,及时输液、补血,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5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应首先防止创面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和伤后皮肤护理,并加强康复期的指导。
2009年18期 v.1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张艳琴;康秀兰;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早吸吮对母婴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5—2007年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早吸吮对母婴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术后产妇24h出血量最少200ml,最多700ml,>500ml者42例。2100例中术后12h哺乳并哺乳成功者占94%。早吸吮明显减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结论剖宫产后早吸吮可以降低母婴发病率。
2009年18期 v.1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蔡月玲;2009年18期 v.12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洪凤琴;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方法观察2005-05~2008-05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680例,其中接受系统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的2200例为观察组,未接受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4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8.45%(186/2200)、13.75%(66/4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009年18期 v.12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刘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治疗和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3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30例严重烧伤患者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2009年18期 v.1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刘雁;
目的通过对神经源性直肠干预解决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问题。方法通过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直肠功能训练的方法使患者建立反射性排便。结果100例患者进行直肠护理干预后均解决便秘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干预对解决神经源性直肠便秘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
2009年18期 v.12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王爱琴;2009年18期 v.1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王继红;2009年18期 v.1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朱睿;周琳;2009年18期 v.12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丁红云;杨丽霞;2009年18期 v.1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杨莉莉;刘卫勤;2009年18期 v.1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马青梅;2009年18期 v.1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王燕萍;2009年18期 v.1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孙宛玲;孙会;李国正;2009年18期 v.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陈淑华;2009年18期 v.1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赵伟青;2009年18期 v.12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姚向勤;2009年18期 v.1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龚秀娥;2009年18期 v.1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陈兴杰;2009年18期 v.1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冀敏;王晓利;2009年18期 v.1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李香琴;李明敏;2009年18期 v.1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王蕴;2009年18期 v.1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张冬梅;2009年18期 v.1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于爱萍;2009年18期 v.1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彭继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指导并加强与家属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子宫切除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2009年18期 v.1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何峰;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心理护理的措施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心理状态良好,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1例重残。结论加强脑出血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对保证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2009年18期 v.1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杨玉平;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选择65岁以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重点观察急性组和慢性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者的发病率、抑郁程度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特点。结果(1)急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41.3%,慢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52.4%,慢性组高于急性组。(2)慢性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5±2.01),(19.36±1.52),t=1.981,P<0.05]。(3)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病期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特点的差异,对急性期和慢性期卒中后抑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2009年18期 v.1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2009年18期 v.1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邓红霞;2009年18期 v.1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