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神经元核抗原NeuN在C57BL/6小鼠垂体表达及分布

    赵炜疆;彭素萍;赵璇君;申延琴;

    目的观察神经元核抗原(NeuN)在C57BL/6小鼠垂体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8周龄C57BL/6小鼠4只,经心脏灌注取垂体,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NeuN及ACTH免疫荧光染色。脑组织冰冻切片,行NeuN免疫荧光染色。另有2只小鼠垂体行蛋白质印迹检测NeuN。结果 NeuN表达在垂体前叶细胞核膜及核仁,在垂体中叶则位于细胞核内,而在垂体后叶无明显表达;NeuN在皮质神经元则主要表达于胞质。蛋白质印迹显示皮质中46kD、48kD及66kD水平三条带,垂体组织可见一66kD分子量水平条带。结论 66kDNeuN为较特异表达于小鼠垂体组织细胞核的NeuN,其表达和分布差异可能与垂体前叶、中叶衍化和功能分化有关。

    2010年10期 v.1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倪福文;袁莉;陈海;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10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时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史,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将对照组分为对照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和对照有斑块合并为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合并无斑块组。结果脑梗死组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患者较对照组增多,FBG、血浆TC、LDL-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浆TC、LDL-C、HCY水平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Sperman秩相关显示HCY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TC、TG、LDL-C均无相关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IMT均高于对照组,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对照有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对照无斑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86,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高血浆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浆HCY水平主要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梗死的发病。

    2010年10期 v.13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认知-行为疗法及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对照研究

    张红菊;姚勇;张杰文;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99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3组: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唑吡坦10mg)及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递减疗法(联合治疗)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99例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在治疗第1周较认知-行为治疗组PSQI值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PSQ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3组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与认知-行为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PSQI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与认知-行为治疗组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同时间点PSQ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组治疗第1周及治疗第6周与治疗前PSQI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第6周与治疗3个月时PS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认知行为治疗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周PS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第6周及3个月PSQI明显下降(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非苯二氮卓艹类安眠药物治疗失眠,起效快,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同样具有显著稳定持久的远期效果。

    2010年10期 v.1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李雷;于利霞;随萍;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6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和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滴,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0.8g+血塞通0.4g静滴,1次/d,14d为1疗程。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显效32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后循环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患者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10期 v.1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王鹏飞;赵仁亮;徐爱敏;孙荣同;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h内S-100b蛋白及NSE的水平变化,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判断是否为进展性卒中。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RS评分)及颅脑MRI/MRA扫描。结果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30例(20%)于入院后3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进展组患者入院后24h、36h、48h、72h血清S-100b蛋白、NSE明显高于无进展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NSE与NIHSS评分、mRS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65~0.75,P<0.01;r=0.59~0.69,P<0.01),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狭窄的患者血清S-100b蛋白、NSE的水平较无血管闭塞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且S-100b蛋白及NSE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2010年10期 v.1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进展性卒中的临床探讨

    贾志斌;李卫军;李靖;

    目的深入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意义。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0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h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2010年10期 v.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杜崇颖;何理盛;康德智;王晨阳;林志雄;吴喜跃;薛毅辉;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显微手术切除34例鞍结节脑膜瘤,术前检查均有视力障碍,纵裂入路12例,额底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10例,翼点入路3例。结果手术全切率为79.4%。术后视力改善27只,无明显变化25只,3例患者6只眼睛出现视力下降。结论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合适手术入路能够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减少对视神经损伤,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2010年10期 v.1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分析

    黄杰;陈燕;张斌;吴勤花;王爱红;殷勇;夏翠萍;周兴盛;乔叶红;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09-01~2009-09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0.9%氯化钠250ml+奥扎格雷钠80mg,2次/d,10~14d次一疗程,同时给予依达拉奉用法0.9%氯化钠100ml+依达拉奉30mg,bid,ivgtt,10d一疗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250ml+奥扎格雷那80mg,2次/d,10~14d一疗程,2组同时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很大改善,总有效率97.33%;对照组用药一疗程,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差,总有效率77.33%。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不同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刘国锋;徐文俭;闫红霞;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及漯河市中心医院的40例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灌流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常规血液透析,2次/周,同时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次/周;血液灌流组常规血液透析,2次/周,同时结合HD+HP治疗,1次/周;常规血液透析组行常规HD治疗,3次/周,对比每次治疗前后血清β2-MG浓度,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价其疗效。结果 3组经过2个月的充分透析后,常规血液透析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血清β2-MG浓度无明显改善,而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清β2-MG浓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HD治疗同时接受HP或HDF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周围神经病变。

    2010年10期 v.13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介入治疗前血流评估的意义

    魏定远;李伟峰;苗海峰;袁伟杰;唐桂华;黎颖杰;张俏敏;

    目的总结经颅多普勒在TCCF介入栓塞手术前评估颅内血流代偿的初步应用。方法对16例TCCF患者介入手术之前行TCD检查,取得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数值,及压迫患侧颈动脉时双侧MCA血流速度数值。通过数值对比,评价颅内血流代偿状况。结果 3例患者术前TCD显示患侧MCA血流速度减慢,12例压迫患侧颈动脉时双侧MCA流速接近,1例压迫患侧颈动脉时双侧MCA流速差异较大,经间断压迫患侧颈动脉,流速趋于接近。结论 TCD具有无创伤、安全、方便、可重复等特点,并能实时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和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作为TCCF指导介入治疗术前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10期 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天智颗粒联合哈伯因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观察

    杨海燕;

    目的对中药天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AD)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 ,对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天智颗粒和哈伯因),对照组50例(口服哈伯因),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ADL行为量表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天智颗粒和哈伯因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认知、行为能力较哈伯因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天智颗粒和哈伯因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2010年10期 v.1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室管膜下瘤临床分析

    张伟;朱勇;李秋云;

    目的深入认识室管膜下瘤,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MR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在T1WI为稍低、等信号,部分可见小囊状更低信号区,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8例均手术治疗,1例先行放疗后再行手术治疗。8例随访3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室管膜下瘤具有较特征的MR表现,术前MR检查可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运用显微神经外科全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2010年10期 v.1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静脉窦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

    叶原森;李龙;李成林;

    目的探讨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9-12我院收治的38例外伤性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性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跨窦骨瓣开颅、静脉窦损伤紧急修补。结果 38例中恢复良好22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跨窦骨瓣开颅,根据术中静脉窦具体的损伤特点采用相应的修补方法 ,控制颅内大出血,恢复静脉窦血流,可显著提高静脉窦损伤患者的预后。

    2010年10期 v.1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何跃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行糖尿病正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注,弥可保500μg肌注,隔日交替应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汤剂治疗,均30d一疗程。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1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痊愈6例,好转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10期 v.13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经颅多普勒检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

    古坤意;潘秋燕;邹良玉;温隽珉;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对4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TCD检查,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4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TCD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病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病灶对侧(P<0.05),双侧大脑前动脉(ACA)V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管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PI、R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可通过床边TCD及时了解颅内血流动力改变及血管阻力,从而了解梗死区血供情况,间接了解颅高压、脑水肿程度,为判断病情、预后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2010年10期 v.1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施捷因对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的影响

    刘洪杰;苏建;

    目的探讨施捷因对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例脑出血患者起病1、3、7d血清S-100β蛋白与NSE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NSE浓度在起病1、3、7d均显著升高,经施捷因治疗后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施捷因可以显著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损伤。

    2010年10期 v.13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纤支镜在老年脑血管疾病吸入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

    张铁栓;齐景宪;高元勋;

    目的探讨早期纤支镜肺泡灌洗对吸入性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实行纤支镜肺泡灌洗组(51例)与综合治疗组(35例)患者呼吸频率、体温、白细胞、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体温、白细胞及动脉血氧分压升高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效率和预后优于对照组,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行纤支镜肺泡灌洗能有效改善老年脑血管疾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是一项有效的抢救措施。

    2010年10期 v.1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王金兰;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方法对10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年龄30~82岁,男女比例为1.68:1;梗死发生的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占56.9%,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占60.8%;在发病因素中,以合并高血压者最多,为84例,占82.4%;血管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多存在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且以颈内动脉系统多见。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10期 v.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分析

    李海琴;司毅;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ALT、AST、GGT和血脂TG、LDL-C、HDL-C;B超检查对比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变程度。结果观察组肝功能血清酶ALT、AST、GG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调节血脂方面,2组治疗后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结合控制饮食、降低体质量等措施水飞蓟宾能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

    2010年10期 v.1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椎动脉解剖学特点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柴尔青;侯一平;王建祯;

    2010年10期 v.1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高龄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处理

    卢野;王伟;徐殿祥;王芬梅;李萍;刘鹏;卢浩;李德泽;

    目的探讨高龄、不同部位、自发性岀血患者微创处理的临床价值?椒ā《?033例高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根据血肿部位、大小、类型、病人全身情况及医院技术设备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行血肿清除,降低颅内压。结果根据GOS评分,其中2级6例,3级38例,4级680例,5级309例。结论高龄自发性脑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皆有出血(血肿)直接或间接所致。出血(血肿)的占位效应引起高颅压、脑疝,血液在凝固、自行液化、裂解过程中所释放的多种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活性物质(如凝血酶、红细胞降解产物等),导致并加重脑水肿、脑损害,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及时清除出血(血肿),能够预防或减轻脑出血的继发性脑损害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但在清除血肿的过程中,应以对脑组织、脑干的损伤达到最小为微创原则。

    2010年10期 v.1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心理安抚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王富英;

    目的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支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产时产后并发症。方法按单盲随机的方法将1126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553例)与观察组(5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产时服务新模式。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的产时服务模式可减轻孕产妇的负性心理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减少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10期 v.13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翼点入路对鞍区显露范围的定量研究

    王博;周武涛;崔丙周;吕海欣;

    目的观察翼点入路手术对鞍区的显露范围。方法成人湿性头颅标本5具(10侧),模拟翼点入路的手术操作,在经翼点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蝶骨嵴和前床突,评价该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鞍区的显露范围并计算显露面积。结果经翼点入路中磨除蝶骨嵴后的显露面积(3022.93±141.29)mm2和磨除前床突后的显露面积(3373.14±190.39)mm2,均较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翼点入路中充分磨除蝶骨嵴和前床突可显著增大鞍区的显露面积,是鞍区病变手术的首选入路。

    2010年10期 v.13 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脑梗死专题研究

诊治体验

  • 急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探讨

    孙含蓄;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对40例急性颅脑损伤及5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致病后4h、6h、12h及3d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致病后6h水平达到最高;7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急性颅脑损伤与脑出血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与脑出血患者存在有短暂的高凝及纤溶活性增强趋势,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病程及评价预后的可靠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发展进行监测和干预。

    2010年10期 v.1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朱炯端;孙芳;陈志光;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对照研究,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肢体运动康复锻炼4周,对每例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10年10期 v.13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探讨

    岳信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分度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产科处理方法 ,母婴结局。方法对2006-01~2009-01在我院住院分娩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住院分娩2103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4例,发生率3.04%;其中轻度妊高征25例,中度妊高征18例,重度妊高征21例(子7例)。剖宫产率:轻度妊高征25%,中度妊高征34.3%,重度妊高征41.3%;围生儿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2例。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教,进行妊高征筛查、预测和监测,定期产检,适量补钙,加强营养;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母婴预后。

    2010年10期 v.13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赵法灵;陈勇;张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24h内入院且无其他脏器复合伤的SAH患者100例,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脑脊液置换术和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另加用中医清热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结果 2组血浆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较西医组患者头痛程度明显缓解,头痛和颈项强直的持续时间缩短(P<0.05)。中西结合组的临床治愈率(64.0%)和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著好转,84.0%)明显高于西医组(38.0%和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病死率较西医组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SAH效果更可靠稳定,不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临床症状时间,且可以提高临床预期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2010年10期 v.1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成人型多囊肾病并发脑出血临床观察

    陆海峰;

    2010年10期 v.1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阴道分娩难产致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7例临床分析

    贾延学;

    2010年10期 v.1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痛性眼肌麻痹23例临床分析

    梁新生;周蓬;

    2010年10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分析

    张东亮;贾存杰;张宏江;魏成涛;张磊;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分析双侧均采取脑室引流,尿激酶冲洗部分附加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或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结果良好5例,好转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仍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2010年10期 v.1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血清肌钙蛋白T及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意义

    彭祥来;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甲状腺T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60例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仪测定血清cTnT和T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cTnT、T3、TNF-α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nT、T3、TNF-α与急性脑缺血性卒中心肌损害和预后有关,检测这些指标对急性脑缺血性卒中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010年10期 v.1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检测水平及意义

    孟庆萍;吴丽;耿香菊;

    2010年10期 v.13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骨折后并发脑型脂肪栓塞10例治疗体会

    赵鹏;关海森;范波胜;

    2010年10期 v.13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围绝经期抑郁症诊治分析

    刘爱莲;

    2010年10期 v.13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用药与体验

  • 路优泰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师俊亮;夏莉;

    目的探讨路优泰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路优泰;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2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3、4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优泰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明显。

    2010年10期 v.1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黛力新治疗伴抑郁或焦虑的偏头痛临床分析

    李红文;范俊生;李艳丽;

    目的探索治疗偏头痛伴有抑郁和(或)焦虑患者的有效办法以及研究加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是否比头痛发作时单用镇痛药物疗效更佳。方法将60例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用黛力新、非言(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成分是双氯芬酸钠)和硫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言、硫必利治疗,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结果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头痛程度显著减轻,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或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评分(P<0.05或P<0.01)。结论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的偏头痛患者,除对症治疗外,可以合并应用黛力新。

    2010年10期 v.1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天智颗粒对基底节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的作用

    李文涛;冯玉景;

    目的评价基底节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天智颗粒后智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0例急性期基底节梗死住院患者者,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病变部位均选择基底节腔隙病灶。排除甲状腺疾病和抑郁假性痴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天智颗粒治疗组和吡拉西坦对照组,治疗并观察3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以及其中5智能亚项的测定,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2组治疗3周后MMSE量表评分以及地点定向、语言复述、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能力治疗后2组均有明显好转(P<0.05);而天智颗粒治疗组治疗后MMSE总分为(22.35±1.5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1.65±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智颗粒和吡拉西坦对基底节梗死急性期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天智颗粒对智能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吡拉西坦。

    2010年10期 v.1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78例疗效观察

    唐义丽;李淑君;冯自威;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综合治疗外,加更昔洛韦与醒脑静,对照组予综合治疗加阿昔洛韦。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惊厥控制、头痛呕吐消失、意识转清等方面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10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帕罗西汀联合舒必利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观察

    杜贵平;孙秋云;寇建华;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舒必利对更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联合舒必利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5例。于治疗前和第1、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周末及第8周末的HAMD-17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3±3.5/25.2±2.9,t=-2.367,P=0.042;7.3±3.7/9.9±2.4,t=-3.258,P=0.03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舒必利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障碍起效时间较快,抗抑郁作用较强。

    2010年10期 v.13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93例临床观察

    黄中杰;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2009年的脑出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4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6例;治疗组在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冰帽局部亚低温治疗7d,同时静滴依达拉奉30mg/d,qd,连续14d;于入院时、发病21d行头CT检查,计算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于入院时和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肿及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1d后,联合治疗组的血肿体积(11.32±7.56)ml较对照组的(15.01±3.95)ml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体积在治疗后(15.33±12.65)ml则较对照组(21.64±13.71)ml明显降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36%,较对照组的69.57%明显提高。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适于基层广泛应用。

    2010年10期 v.1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刘静炎;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7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20mg/d,连用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提高治愈率及减少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010年10期 v.1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青少年偏头痛60例临床观察

    段保亮;李庆利;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青少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口服。结果养血清脑颗粒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青少年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小。

    2010年10期 v.1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丁咯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张毛讲;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6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2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1次/d;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2次/d,14d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500ml(含倍他司汀0.02g,氯化钠4.5g)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1次/d,14d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0年10期 v.13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连续小剂量尿激酶准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李春梅;郭宏博;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准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抗凝、活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小剂量尿激酶10万U加入20ml生理盐水后经颈动脉缓慢静推注>15min,1次/d,连用5d,观察治疗前后2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腰穿脑脊液压力变化,并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2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更显著(P<0.05),而无出血倾向。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10年10期 v.1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医疗技术

  • 三联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140例临床分析

    权弋;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2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0例(采用针灸、推拿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140例(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治疗)。临床观察指标:采用肌张力评定Ashworth评分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肢肌张力评估比较,治疗后总的疗效显示治疗组300患肢,显效70肢,有效202肢,无效28肢,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280患肢,显效42肢,有效178肢,无效60肢,总有效率78.57%。结论三联疗法是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

    2010年10期 v.1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支气管灌洗治疗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于英杰;冷伟建;

    目的评价支气管灌洗治疗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3~2009-09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3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予以支气管灌洗治疗,并根据经验或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21例根据经验或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胸片、痰量、体温、肺部罗音变化;2组抗生素、住院时间、病灶基本吸收时间变化。结果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支气管灌洗治疗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1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血透患者内瘘穿刺方法的疗效分析

    刘素红;刁新红;张翠;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2~2007-02内瘘患者共47例(对照组)采用随意分点穿刺和2007-02~2009-02新建内瘘的患者共32例(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分点穿刺。结果 2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阶梯式分点穿刺是保持内瘘的完整性,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2010年10期 v.1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双侧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24例分析

    张卉田;杨雨旺;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交替引流、尿激酶冲洗溶解血凝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术,采用双侧交替夹管与引流法,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1~2次,术后第2天行脑脊液置换疗法,待脑室引流液澄清,CT复查脑室内高密度影消失,第三、四脑室、导水管通畅,试夹管24h,临床症状无恶化可拔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明显脑室积水,治愈好转19例,死亡5例。结论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交替引流、尿激酶冲洗溶解血凝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满意,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10期 v.1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工业物质作业者神经损害的临床肌电图分析

    张琰;

    2010年10期 v.1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眼眶冰试验、睡眠试验对肌无力性睑下垂的诊断价值

    李春玲;

    目的评价眼眶冰试验、睡眠试验对MG性睑下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1例MG性睑下垂、47例非MG性睑下垂患者在20~25℃环境下,由同一天同一人依次进行1min疲劳试验、2min睡眠试验、2min及20min眼眶冰试验、30min新斯的明试验,测量各试验前后睑裂变化的差值,比较对MG性睑下垂改善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发现2min、20min冰试验改善幅度均比睡眠试验大,20min冰试验比2min冰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改善幅度大。结论冰试验敏感性高,睡眠试验特异性高,二者均有快捷、安全、价廉、无创的优点,对MG性睑下垂有辅助诊断价值。

    2010年10期 v.1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动态脑电图在痉挛性脑瘫诊断中的价值

    高晶;李承;

    目的通过41例痉挛型脑瘫临床与AEEG分析,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其癫的发作类型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就诊当日用MR9510导AEEG检测仪进行8~24h检测。结果 41例痉挛型脑瘫AEEG正常8例,异常33例。结论 AEEG检测对了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功能状态,诊断与鉴别诊断与其分型,治疗均有重要指导价值,并对预测是否发生癫有重要意义。

    2010年10期 v.13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综述与讲座

误诊误治分析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