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芳;封青川;郑红;宋波;贺颖;连建华;齐华;谈颂;许予明;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A1298C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470例,对照组495例,利用TaqMan-MGB探针PC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A1298C突变的C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对照组为11.2%,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8,P=0.208,OR=1.192,95%CI0.907~1.568);病例组与对照组A1298C多态基因型频率AA、AC、CC分别为75.3%、23.2%、1.5%及78.2%、21.2%、0.6%,AC型(χ2=0.547,P=0.459,OR=1.121,95%CI0.828~1.520)、AC+CC型(χ2=1.108,P=0.292,OR=1.174,95%CI0.871~1.584)A1298C突变在2组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的分布具有种群和地域差异,河南汉族人群A1298C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无显著相关性。
2010年18期 v.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陈芳;封青川;郑红;宋波;贺颖;连建华;齐华;谈颂;许予明;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A1298C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470例,对照组495例,利用TaqMan-MGB探针PC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A1298C突变的C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对照组为11.2%,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8,P=0.208,OR=1.192,95%CI0.907~1.568);病例组与对照组A1298C多态基因型频率AA、AC、CC分别为75.3%、23.2%、1.5%及78.2%、21.2%、0.6%,AC型(χ2=0.547,P=0.459,OR=1.121,95%CI0.828~1.520)、AC+CC型(χ2=1.108,P=0.292,OR=1.174,95%CI0.871~1.584)A1298C突变在2组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的分布具有种群和地域差异,河南汉族人群A1298C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无显著相关性。
2010年18期 v.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吴远华;朱广旗;胡蓉;仲秀艳;苏红梅;欧阳泠星;吴帮启;舒遵华;王强;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传统Zea 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分别进行改良模型制作和传统模型制作,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2组分别比较模型成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71.4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4级为65.00%;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32.42±7.62)%。上述各指标与传统的ZeaLonga线栓法模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模型稳定性相近,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23.50%,对照组为16.30%。结论改良的大鼠MAC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2010年18期 v.1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吴远华;朱广旗;胡蓉;仲秀艳;苏红梅;欧阳泠星;吴帮启;舒遵华;王强;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传统Zea 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分别进行改良模型制作和传统模型制作,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2组分别比较模型成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71.4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4级为65.00%;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32.42±7.62)%。上述各指标与传统的ZeaLonga线栓法模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模型稳定性相近,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23.50%,对照组为16.30%。结论改良的大鼠MAC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2010年18期 v.1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张为;周博峰;胡才友;吕渊;甘文玉;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IL-8水平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400mg溶于生理盐250mL静滴,1次/d。连用1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和15d的血清hs-CRP及IL-8水平变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hs-CRP、IL-8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前血清hs-CRP及IL-8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及15d治疗组hs-CRP和IL-8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通过降低血清hs-CRP和IL-8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0年18期 v.1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张为;周博峰;胡才友;吕渊;甘文玉;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IL-8水平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400mg溶于生理盐250mL静滴,1次/d。连用1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和15d的血清hs-CRP及IL-8水平变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hs-CRP、IL-8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前血清hs-CRP及IL-8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及15d治疗组hs-CRP和IL-8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通过降低血清hs-CRP和IL-8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0年18期 v.1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张晓曼;
目的观察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和治疗后90d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患者(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14d,治疗组BI上升,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d,治疗组的致残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90d的残疾程度。
2010年18期 v.1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张晓曼;
目的观察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和治疗后90d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患者(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14d,治疗组BI上升,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d,治疗组的致残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90d的残疾程度。
2010年18期 v.1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马雷;刘晔;
目的分析2007-2009年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007-01~2009-12从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细菌2491株,革兰阴性菌1461株(58.7%),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分离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40%以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30%以下,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3.2%~58.1%。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2010年18期 v.1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马雷;刘晔;
目的分析2007-2009年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2007-01~2009-12从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细菌2491株,革兰阴性菌1461株(58.7%),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分离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40%以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30%以下,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3.2%~58.1%。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2010年18期 v.1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贾志斌;张秀海;李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进行脑动脉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有脑动系统微栓子的病例进行监测。结果 (1)82例有颈动脉斑声,64例无颈动脉斑块;(2)有颈动脉斑块者MES阳性率(46.34)较无斑块者MES阳性率(21.88)高(P<0.05);(3)颈动脉不稳定斑块MES阳性率(80%)较稳定性斑块MES阳性率(26.92%)高(P<0.01);(4)MES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的个数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不稳定性是导致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高度重视,稳定颈动脉斑块是防治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
2010年18期 v.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贾志斌;张秀海;李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进行脑动脉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有脑动系统微栓子的病例进行监测。结果 (1)82例有颈动脉斑声,64例无颈动脉斑块;(2)有颈动脉斑块者MES阳性率(46.34)较无斑块者MES阳性率(21.88)高(P<0.05);(3)颈动脉不稳定斑块MES阳性率(80%)较稳定性斑块MES阳性率(26.92%)高(P<0.01);(4)MES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的个数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不稳定性是导致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高度重视,稳定颈动脉斑块是防治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
2010年18期 v.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林雪;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Johnston等对T1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120例TIA患者的评分,并根据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观察其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不同ABCD2评分值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值不同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标准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010年18期 v.1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林雪;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Johnston等对T1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120例TIA患者的评分,并根据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观察其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不同ABCD2评分值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值不同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标准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010年18期 v.1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周劲光;杨霄鹏;
目的观察抑肝散对血管性痴呆的核心症状(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改善作用。方法以东莨菪碱、亚硝酸钠乙醇分别造成不同类型的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用跳台法观察抑肝散对这些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抑肝散明显对抗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30%乙醇等化学物质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对学习记忆的三个基本神经活动过程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抑肝散对不同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2010年18期 v.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周劲光;杨霄鹏;
目的观察抑肝散对血管性痴呆的核心症状(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改善作用。方法以东莨菪碱、亚硝酸钠乙醇分别造成不同类型的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用跳台法观察抑肝散对这些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抑肝散明显对抗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30%乙醇等化学物质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对学习记忆的三个基本神经活动过程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抑肝散对不同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2010年18期 v.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魏伟民;张莉;钟建强;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随访3个月,通过记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死亡评价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结果通心络组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ADL、mRS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西药应用通心络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
2010年18期 v.13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魏伟民;张莉;钟建强;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随访3个月,通过记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死亡评价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结果通心络组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ADL、mRS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西药应用通心络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
2010年18期 v.13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苗旺;刘恒方;郭伟新;杨期东;鲍娟;罗红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和衰老的变化。方法诱导分化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基础疾病与其相同的对照组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检测2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集落、细胞计数和衰老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增强,集落和细胞计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皮祖细胞衰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但易于衰老的转归并未改变。
2010年18期 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苗旺;刘恒方;郭伟新;杨期东;鲍娟;罗红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和衰老的变化。方法诱导分化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基础疾病与其相同的对照组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检测2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集落、细胞计数和衰老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增强,集落和细胞计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皮祖细胞衰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但易于衰老的转归并未改变。
2010年18期 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热依汗;高英;王力;许风雷;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脑干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诊断脑干出血69例,余6例经MRI检查明确诊断。临床内科治疗治愈14例,好转32例,死亡29例。结论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死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同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是脑干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2010年18期 v.13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热依汗;高英;王力;许风雷;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脑干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诊断脑干出血69例,余6例经MRI检查明确诊断。临床内科治疗治愈14例,好转32例,死亡29例。结论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死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同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是脑干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2010年18期 v.13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杨全玉;刘新生;崔亚平;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8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9例),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
2010年18期 v.1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杨全玉;刘新生;崔亚平;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8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9例),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
2010年18期 v.1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聂富祥;上官峰;王德智;牛小育;杨磊落;黄兴国;陈峰;
目的研究中药对糖尿病并发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8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糖尿病假手术组(B组)、糖尿病去卵巢组(C组)和糖尿病去卵巢中药干预组(D组),造模成功12周后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L5、L6椎体骨密度在各组的数值变化关系:A组>D组>B组>C组。其中,L5椎体骨密度D组与A、B、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6椎体骨密度D组与A、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的骨密度D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中药结合胰岛素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2010年18期 v.13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聂富祥;上官峰;王德智;牛小育;杨磊落;黄兴国;陈峰;
目的研究中药对糖尿病并发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8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糖尿病假手术组(B组)、糖尿病去卵巢组(C组)和糖尿病去卵巢中药干预组(D组),造模成功12周后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L5、L6椎体骨密度在各组的数值变化关系:A组>D组>B组>C组。其中,L5椎体骨密度D组与A、B、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6椎体骨密度D组与A、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的骨密度D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中药结合胰岛素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2010年18期 v.13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李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变化。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川穹嗪和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2次/d,7~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BI分别为(65.31±20.33)、(60.34±20.72)和(48.3±29.33)、(41.3±23.42)。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BI分别为(81.37±20.56)、(69.73±20.84)和(61.78±27.72)、(54.22±23.92),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
2010年18期 v.13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李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变化。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川穹嗪和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2次/d,7~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BI分别为(65.31±20.33)、(60.34±20.72)和(48.3±29.33)、(41.3±23.42)。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BI分别为(81.37±20.56)、(69.73±20.84)和(61.78±27.72)、(54.22±23.92),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
2010年18期 v.13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王威;唐伟;孙忠人;
目的探讨电针对拟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东莨菪碱,胃饲三氯化铝(AlCl3)制备多因素损伤拟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在造模同时给予电针干预,穴位选择为百会、大椎、肾俞、足三里。应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透射电镜测定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变化。结果跳台实验(潜伏期、错误次数)提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能够改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延长潜伏期和减少错误次数(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均减小(P<0.05);模型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均有所增大(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拟AD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机制可能为电针促进突触可塑性发挥的作用。
2010年18期 v.13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王威;唐伟;孙忠人;
目的探讨电针对拟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东莨菪碱,胃饲三氯化铝(AlCl3)制备多因素损伤拟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在造模同时给予电针干预,穴位选择为百会、大椎、肾俞、足三里。应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透射电镜测定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变化。结果跳台实验(潜伏期、错误次数)提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能够改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延长潜伏期和减少错误次数(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均减小(P<0.05);模型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均有所增大(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拟AD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机制可能为电针促进突触可塑性发挥的作用。
2010年18期 v.13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周丽萍;2010年18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周丽萍;2010年18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齐宇;裴新红;李鑫;黄瑞霞;李爱敏;张明智;2010年18期 v.13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齐宇;裴新红;李鑫;黄瑞霞;李爱敏;张明智;2010年18期 v.13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杨霄鹏;李秋芳;郑蔚;2010年18期 v.1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杨霄鹏;李秋芳;郑蔚;2010年18期 v.1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闫吉霞;何平;张学军;
目的通过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与心脏左心室功能(LVF)的关系,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所致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经临床和颅脑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并除外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当的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上2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抽血检测血浆NT-proBNP,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急性脑梗死组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9±13vs54±12,P<0.01;3.10±1.49vs3.89±1.34,P=0.020)。(3)急性脑梗死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5±15vs66±10,P<0.01)。(4)急性脑梗死组E峰最大速度/A峰最大速度(E/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8±0.30vs1.46±0.21,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急性脑梗死可引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可能主要与急性脑梗死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2010年18期 v.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闫吉霞;何平;张学军;
目的通过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与心脏左心室功能(LVF)的关系,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所致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经临床和颅脑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并除外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当的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上2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抽血检测血浆NT-proBNP,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急性脑梗死组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9±13vs54±12,P<0.01;3.10±1.49vs3.89±1.34,P=0.020)。(3)急性脑梗死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5±15vs66±10,P<0.01)。(4)急性脑梗死组E峰最大速度/A峰最大速度(E/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8±0.30vs1.46±0.21,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急性脑梗死可引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可能主要与急性脑梗死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2010年18期 v.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牛金霞;2010年18期 v.1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牛金霞;2010年18期 v.1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徐秋焕;明春梅;宋芳;陈涛;丘爽;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静滴血塞通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降纤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2.7%,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率32.8%,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糖尿病并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18期 v.1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徐秋焕;明春梅;宋芳;陈涛;丘爽;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静滴血塞通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降纤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2.7%,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率32.8%,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糖尿病并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18期 v.1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严明;钱建东;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应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显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见效快、效果好,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
2010年18期 v.13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严明;钱建东;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应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显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见效快、效果好,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
2010年18期 v.13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王群芳;2010年18期 v.1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王群芳;2010年18期 v.1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朱应征;段继香;甘海珍;周慧娜;2010年18期 v.1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朱应征;段继香;甘海珍;周慧娜;2010年18期 v.1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李梅笑;邹立华;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450例脑梗死进行分析观察,统计分析抑郁与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SD发生率为32.2%,PSD发生与年龄、长期疾病困扰、脑梗死后病程、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灶大小、数量、部位等因素有关。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与脑损伤的生物效应有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2010年18期 v.1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李梅笑;邹立华;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450例脑梗死进行分析观察,统计分析抑郁与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SD发生率为32.2%,PSD发生与年龄、长期疾病困扰、脑梗死后病程、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灶大小、数量、部位等因素有关。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与脑损伤的生物效应有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2010年18期 v.1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杨明;夏志民;袁波;2010年18期 v.1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杨明;夏志民;袁波;2010年18期 v.1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叶科军;冯国栋;2010年18期 v.1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叶科军;冯国栋;2010年18期 v.1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麻来峰;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发病规律,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病因、发生机制、血肿类型、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果。结果重复CT扫描在伤后6h内发现血肿5例,6~24h10例,>24~48h16例,>48~72h8例,>72h7例。其中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结论 DTICH形成的原因多样,提高DTICH救治水平,降低DTICH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临床动态观察,及时CT追踪扫描复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2010年18期 v.1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麻来峰;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发病规律,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病因、发生机制、血肿类型、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果。结果重复CT扫描在伤后6h内发现血肿5例,6~24h10例,>24~48h16例,>48~72h8例,>72h7例。其中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结论 DTICH形成的原因多样,提高DTICH救治水平,降低DTICH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临床动态观察,及时CT追踪扫描复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2010年18期 v.1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高向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5a。腰腿痛症状、双下肢麻木、马尾神经功能恢复18例,部分恢复22例,无变化2例。结论确诊以后,尽早手术解除压迫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尤其是马尾神经功能和鞍区症状的恢复,对后续治疗及远期疗效尤其重要。
2010年18期 v.1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高向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5a。腰腿痛症状、双下肢麻木、马尾神经功能恢复18例,部分恢复22例,无变化2例。结论确诊以后,尽早手术解除压迫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尤其是马尾神经功能和鞍区症状的恢复,对后续治疗及远期疗效尤其重要。
2010年18期 v.1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师俊亮;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和机制,与临床的关系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2006-08~2009-08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现早期血肿扩大的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扩大常出现于发病24h以内,血肿扩大与血肿体积形态、出血部位、血压过高、过早使用甘露醇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早期控制血压和避免盲目脱水等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结论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较为常见,发病后6h内为血肿扩大高发期。对可能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应尽早复查CT,动态观察,以采取相应措施。
2010年18期 v.1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师俊亮;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和机制,与临床的关系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2006-08~2009-08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现早期血肿扩大的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扩大常出现于发病24h以内,血肿扩大与血肿体积形态、出血部位、血压过高、过早使用甘露醇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早期控制血压和避免盲目脱水等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结论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较为常见,发病后6h内为血肿扩大高发期。对可能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应尽早复查CT,动态观察,以采取相应措施。
2010年18期 v.1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李艳秋;2010年18期 v.1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李艳秋;2010年18期 v.1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马凤仙;张建文;马丽;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临床误诊及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2例74眼的发病特点、视野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表现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视力改善52例(84%),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早期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伴有相应的视野缺损,造影晚期视盘荧光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结论中老年的糖尿病、高血压和(或)动脉硬化患者是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高危人群,其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视野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临床误诊率高,应注意和其他视神经疾病鉴别。治疗应首先控制原发病变,结合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非颞动脉炎引起者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循环,提高视力。
2010年18期 v.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马凤仙;张建文;马丽;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临床误诊及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2例74眼的发病特点、视野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表现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视力改善52例(84%),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早期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伴有相应的视野缺损,造影晚期视盘荧光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结论中老年的糖尿病、高血压和(或)动脉硬化患者是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高危人群,其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视野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临床误诊率高,应注意和其他视神经疾病鉴别。治疗应首先控制原发病变,结合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非颞动脉炎引起者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循环,提高视力。
2010年18期 v.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胡亚琼;2010年18期 v.13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胡亚琼;2010年18期 v.13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谭玉明;徐红强;2010年18期 v.1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谭玉明;徐红强;2010年18期 v.1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田锦芳;2010年18期 v.1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田锦芳;2010年18期 v.1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张莉峰;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状态。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127例PD患者和103例对照者进行评定,比较2组抑郁状态及重度抑郁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PD组抑郁状态及重度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易伴发抑郁状态,应提高认识,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2010年18期 v.1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张莉峰;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状态。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127例PD患者和103例对照者进行评定,比较2组抑郁状态及重度抑郁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PD组抑郁状态及重度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易伴发抑郁状态,应提高认识,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2010年18期 v.1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郭莉莉;田辉利;王瑞瑞;
目的通过定期随访并督导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口服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观察其对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9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的出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80例,B组114例。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督导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d,A组坚持治疗1a,B组坚持治疗3个月,均随访1a。结果将2组病人在随访1a内复发病例进行统计,A组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B组的复发率(14.04%)。结论坚持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在预防脑卒中再发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18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郭莉莉;田辉利;王瑞瑞;
目的通过定期随访并督导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口服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观察其对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9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的出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80例,B组114例。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督导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d,A组坚持治疗1a,B组坚持治疗3个月,均随访1a。结果将2组病人在随访1a内复发病例进行统计,A组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B组的复发率(14.04%)。结论坚持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在预防脑卒中再发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18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刘会峰;朱社奎;白焕芳;郭雅莉;2010年18期 v.1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刘会峰;朱社奎;白焕芳;郭雅莉;2010年18期 v.1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李新生;陈永生;2010年18期 v.1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李新生;陈永生;2010年18期 v.1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冯胜东;许梦雅;李树强;崔永刚;庄敏;2010年18期 v.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冯胜东;许梦雅;李树强;崔永刚;庄敏;2010年18期 v.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林卫;2010年18期 v.1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林卫;2010年18期 v.1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石贵福;殷海燕;蔡峻岭;2010年18期 v.1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石贵福;殷海燕;蔡峻岭;2010年18期 v.1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何松照;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q12h,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话话动能力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2、4周的NIHSS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4周后NIHSS及BI评分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2010年18期 v.1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何松照;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q12h,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话话动能力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2、4周的NIHSS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4周后NIHSS及BI评分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2010年18期 v.1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薄艳林;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本院58例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情得到控制,14例死于脑疝,6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预后不良,应早期干预。
2010年18期 v.13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薄艳林;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本院58例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情得到控制,14例死于脑疝,6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预后不良,应早期干预。
2010年18期 v.13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曹喜连;
目的探讨癫癎和热惊厥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癫癎患儿,90例热惊厥患儿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水平。结果热惊厥组和癫癎组血清ACA-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癫癎组血清ACA-IgG阳性率高于热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热惊厥和癫癎患儿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2010年18期 v.13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曹喜连;
目的探讨癫癎和热惊厥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癫癎患儿,90例热惊厥患儿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水平。结果热惊厥组和癫癎组血清ACA-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癫癎组血清ACA-IgG阳性率高于热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热惊厥和癫癎患儿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2010年18期 v.13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张瑾;2010年18期 v.1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张瑾;2010年18期 v.1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宁锦龙;钟向球;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碎吸术结合开颅术抢救急性巨大硬膜外(下)血肿并脑疝,以期提高急性巨大硬膜外血肿(下)并脑疝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CT检查明确颅内情况后,定位并局部备皮、消毒,局麻下先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腔后粉碎抽吸、引流不凝血及血凝块,再完善术前准备,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本组18例脑疝行血肿腔穿刺碎吸,一侧瞳孔散大4例缩小到正常,一侧瞳孔散大12例有所缩小,双侧瞳孔散大2例一侧瞳孔缩小,2例无效,再行开颅术后,2例由双侧脑疝缩至单侧脑疝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余16例瞳孔均缩至正常,均存活并恢复良好,存活率达88.8%。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结合开颅术抢救急性巨大硬膜外(下)血肿并脑疝成功率高。
2010年18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宁锦龙;钟向球;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碎吸术结合开颅术抢救急性巨大硬膜外(下)血肿并脑疝,以期提高急性巨大硬膜外血肿(下)并脑疝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CT检查明确颅内情况后,定位并局部备皮、消毒,局麻下先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腔后粉碎抽吸、引流不凝血及血凝块,再完善术前准备,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本组18例脑疝行血肿腔穿刺碎吸,一侧瞳孔散大4例缩小到正常,一侧瞳孔散大12例有所缩小,双侧瞳孔散大2例一侧瞳孔缩小,2例无效,再行开颅术后,2例由双侧脑疝缩至单侧脑疝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余16例瞳孔均缩至正常,均存活并恢复良好,存活率达88.8%。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结合开颅术抢救急性巨大硬膜外(下)血肿并脑疝成功率高。
2010年18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胡红旗;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28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REZ),均为动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15例(53.6%),小脑后下动脉8例(28.6%),椎动脉2例(7.1%),多支血管复合型压迫3例(10.7%)。术后20例症状立即完全缓解,8例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1例未完全缓解。主要合并症包括眩晕、耳鸣5例,听力下降或消失2例,面瘫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防止脑损伤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2010年18期 v.13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胡红旗;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28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REZ),均为动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15例(53.6%),小脑后下动脉8例(28.6%),椎动脉2例(7.1%),多支血管复合型压迫3例(10.7%)。术后20例症状立即完全缓解,8例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1例未完全缓解。主要合并症包括眩晕、耳鸣5例,听力下降或消失2例,面瘫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防止脑损伤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2010年18期 v.13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梁庆华;史锡文;李永明;陈航;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03~2009-12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460例,分析术中手术操作、脑脊液漏及修补以及术后效果,结合文献对术中脑脊液漏的预防措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脑脊液漏184例(40%),术后脑脊液漏31例(6.7%)。结论预防脑脊液鼻漏应贯彻于自打开鞍底至手术结束的始终,术前认真读片、术中小心操作、出现脑脊液漏后及时修补可以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2010年18期 v.1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梁庆华;史锡文;李永明;陈航;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03~2009-12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460例,分析术中手术操作、脑脊液漏及修补以及术后效果,结合文献对术中脑脊液漏的预防措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脑脊液漏184例(40%),术后脑脊液漏31例(6.7%)。结论预防脑脊液鼻漏应贯彻于自打开鞍底至手术结束的始终,术前认真读片、术中小心操作、出现脑脊液漏后及时修补可以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2010年18期 v.1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刘建英;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异常表现以及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对迟发性脑病预测及疗效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对5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EEG检查。结果 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波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最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 EEG对DE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18期 v.1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刘建英;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异常表现以及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对迟发性脑病预测及疗效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对5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EEG检查。结果 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波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最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 EEG对DE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18期 v.1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李昊;李亚伟;刘拥军;闫德明;李同;武军龙;
目的本文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组织缺损,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06-06~2010-06车祸创伤造成的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以隐神经及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依据受区部位、大小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皮瓣除一例面积20cm×15cm,过大,部分坏死外,余均全部成活。成活皮瓣面积最大为15cm×10cm。经8~24个月随诊,皮瓣质地优良,外观良好。结论依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管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为足踝及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2010年18期 v.1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李昊;李亚伟;刘拥军;闫德明;李同;武军龙;
目的本文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组织缺损,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06-06~2010-06车祸创伤造成的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以隐神经及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依据受区部位、大小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皮瓣除一例面积20cm×15cm,过大,部分坏死外,余均全部成活。成活皮瓣面积最大为15cm×10cm。经8~24个月随诊,皮瓣质地优良,外观良好。结论依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管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为足踝及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2010年18期 v.1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孔素芳;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与西医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探讨治疗本病的最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儿126例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山莨菪碱与维生素K1,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3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75.4%。结论应用足三里穴封闭治疗婴幼儿腹泻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2010年18期 v.1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孔素芳;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与西医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探讨治疗本病的最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儿126例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山莨菪碱与维生素K1,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3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75.4%。结论应用足三里穴封闭治疗婴幼儿腹泻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2010年18期 v.1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王利亚;李中建;2010年18期 v.1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王利亚;李中建;2010年18期 v.1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马湛;2010年18期 v.1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马湛;2010年18期 v.1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