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80例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4 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维持亚低温7~14 d;2组病人均通过生命征监护,颅内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高颅压、高体温很快得到控制,而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2组变化不大。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改善预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目的探讨本地区神经管缺陷疾病与孕妇血清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产前筛查孕26周至孕40周的孕妇,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及血清叶酸水平检验。结果 105例NTDs孕妇血清中叶酸水平低于同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低水平叶酸是妊娠NTDs的危险因素,指导孕妇合理服用叶酸对NTDs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白醋并甲硝唑溶液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7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2组均采用保肝、抗肝昏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30%白醋100 mL和0.2%甲硝唑注射液100mL保留灌肠,1次/d,第5天观察肝性肝性脑病的改善程度和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61.54%;观察组平均清醒时间为(2.84±1.31)d,对照组为(3.76±1.4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保肝、抗昏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醋并甲硝唑溶液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较好。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前循环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8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腺苷葡胺和奥扎格雷钠针,在治疗前、治疗14 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14 d,采血行APTT、PT检查,以判断疗效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 2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且对凝血系统没有影响。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慢性心房颤动(AF)并左心房血栓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其对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收集333例AF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左心房和(或)左心耳有血栓78例(87个),合并脑栓塞者16例(22.5%);无血栓患者255例,合并脑栓塞者6例(2.4%);血栓患者服用华法林,无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服华法林组和未服华法林组。服华法林组根据INR(2.0~3.0)调节华法林量;8个月后所有研究对象进行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并对其对比分析。结果 (1)8个月后,血栓组服用华法林78例血栓消失47例(56个),再次脑栓塞3例,脑栓塞再次发生率明显小于服用华法林前发生率(3.8%);服用华法林组合并脑栓塞发生率明显小于未服用华法林者。(2)服用华法林前血栓组较无血栓组D-D含量高(P<0.05);血栓组和未血栓组服用华法林8月后D-D含量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而无血栓组未服华法林组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华法林是目前治疗和预防AF患者左心房血栓及脑栓塞的主要药物,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助于评估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而且还可作为评价华法林抗凝疗效的指标。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连续监测SPO2、HR、ECG、BP,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中(T3)、拔管时(T4)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并记录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T1较T0时间均有所降低(P<0.05)。Ⅱ组患者T2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T3、T4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Ⅰ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Ⅰ组较Ⅱ组明显缩短。Ⅱ组中有12例在拔管时及拔管后发生躁动。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优点明显,效果满意,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
目的研究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88例发生脑梗死的老年房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多为活动时急性起病,病情很快达高峰,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严重,且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慢,后遗症重。合并有其他脑血管病易患因素的房颤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后遗症明显,应积极预防。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005-01~2007-02有肝性脑病前兆25例为对照组,取2007-03~2009-05 24例前期同类病例做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病死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
目的探讨连续神经阻滞治疗的36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的护理。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神经节段分布采用连续神经阻滞,用VAS评分法评估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36例病人均于1周后疼痛缓解,29例病人2周后痊愈,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健康宣教是必要而有效的,良好的护理可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目的总结社区妇女围绝经期心理问题及干预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干预措施如下: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物反馈疗法、生活方式干预和激素替代疗法(HRT)。结果通过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围绝经期女性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对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心理障碍对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收到较好效果。使其处于最佳心身状态,轻松、安全地渡过围绝经期。
目的通过开展晨间集体护理查房,来提高护士专业素质,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有护士长组织下夜班和当班及责任制护士,每天进行晨间集体护理查房,了解患者病情,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检查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晨间集体护理查房后,护士对病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教学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而且大大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结论晨间集体护理查房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护理质量,可以集病情观察,护患沟通,临床带教于一体。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发生危象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理的总结。方法 2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其中26例采用经前胸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小切口行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术后发生危象,2例因感冒诱发危象。对危象患者积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 25例患者安全渡过危象期,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规范合理的呼吸道管理可保证MG患者安全渡过危象期,提高治愈效果,降低病死率。
目的探讨洁芙柔抗菌洗手液和软皂液在清创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四肢开放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洁芙柔抗菌洗手液、3%过氧化氰和无菌生理盐水先后冲洗伤口;对照组50例采用软皂液、3%过氧化氰和无菌生理盐水先后冲洗伤口,分析2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伤口感染情况。结果 2组伤口感染率和一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性损伤伤口清创时使用洁芙柔抗菌洗手液、3%的过氧化氰和无菌生理盐水先后冲洗伤口更合理、更科学。
目的结合临床,探索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在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方法随机选择41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评估基本结构,各个防线特征及存在和潜在的压力源,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采取护理措施。结果应用该模式对宫颈癌患者按计划实施护理照顾更为有效和切合患者需求,能分清轻重缓急,利于患者康复。结论应用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护理,理论联系实际,护患合作实现护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