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蓉;李丽;
目的探讨低频调制中频联合PNF技术对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予低频调制中频结合PNF技术的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肩关节复位率及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估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显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频调制中频结合PNF技术的康复训练治疗对肩关节半脱位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2010年21期 v.1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白蓉;李丽;
目的探讨低频调制中频联合PNF技术对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予低频调制中频结合PNF技术的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肩关节复位率及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估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显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频调制中频结合PNF技术的康复训练治疗对肩关节半脱位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2010年21期 v.1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李抒云;
目的分析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硬化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健康体检者341例,年龄25~92岁。分为男、女2组,男235例,女106例。用Perason相关方法检验性别、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年龄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相关性,然后对男、女各组按照性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分组,胆固醇的分组标准为:5.72及以上即为升高,5.72以下者为正常;低密度脂蛋白的分组标准为:3.64及以上为升高,3.64以下者为正常;最后用2χ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rason方法分析的相关结果为性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密切程度远大于年龄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关系。按性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分组时,不同组之间在统计学上具在明显的差别。结论男性从青年时期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正常水平是动脉硬化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注:胆固醇单位mmol/L)
2010年21期 v.1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李抒云;
目的分析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硬化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健康体检者341例,年龄25~92岁。分为男、女2组,男235例,女106例。用Perason相关方法检验性别、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年龄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相关性,然后对男、女各组按照性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分组,胆固醇的分组标准为:5.72及以上即为升高,5.72以下者为正常;低密度脂蛋白的分组标准为:3.64及以上为升高,3.64以下者为正常;最后用2χ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rason方法分析的相关结果为性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密切程度远大于年龄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关系。按性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分组时,不同组之间在统计学上具在明显的差别。结论男性从青年时期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正常水平是动脉硬化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注:胆固醇单位mmol/L)
2010年21期 v.1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赵晓玲;刘艳;张仲;曾仲;高励;杨训永;邓茜;朱曦;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治疗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和美金刚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全面衰退量表(GDS)的检测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美金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MMSE、ADL及G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能有效改善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美金刚,且安全性高。
2010年21期 v.1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赵晓玲;刘艳;张仲;曾仲;高励;杨训永;邓茜;朱曦;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治疗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和美金刚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全面衰退量表(GDS)的检测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美金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MMSE、ADL及G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能有效改善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美金刚,且安全性高。
2010年21期 v.1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郑茂永;刘敬花;张清华;冯建利;张桂茹;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住院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38例和保守治疗组42例。在入院当时及2、4、7、14 d各留取血液标本一次,测定血清中S100蛋白含量。在入院时和7、14、21 d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含量即有升高,微创组与保守组S100水平均在第2天达到高峰,第4、7、14天时微创组S100水平低于保守组(P<0.05),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能降低ICH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并利于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2010年21期 v.1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郑茂永;刘敬花;张清华;冯建利;张桂茹;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住院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38例和保守治疗组42例。在入院当时及2、4、7、14 d各留取血液标本一次,测定血清中S100蛋白含量。在入院时和7、14、21 d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含量即有升高,微创组与保守组S100水平均在第2天达到高峰,第4、7、14天时微创组S100水平低于保守组(P<0.05),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能降低ICH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并利于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2010年21期 v.1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任士卿;徐芳;郭力;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ATM)患者脊髓病变特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9例首发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脊髓病变长度和症状体征是否对称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为长脊髓节段和短脊髓节段组以及急性完全性脊髓炎(ACTM)和急性部分性脊髓炎(APTM)组,分别比较组间患者的扩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EDSS)以及随访期间年复发率。结果 59例患者平均随访33.02个月(5~180个月)。其中长脊髓节段组44例,短脊髓节段组15例,2组患者病情达高峰时EDSS分别为(6.34±2.00)分和(5.97±1.87)分(P>0.05);病情稳定后EDSS分别为(6.02±2.98)分和(4.64±3.35)分(P>0.05)。2组随访期间年复发率分别为0.32%和0.43%(P>0.05)。59例患者中APTM组39例,ACTM组20例,病情达高峰时平均EDSS评分分别为(5.03±1.69)分和(7.60±1.25)分(P<0.001);病情稳定时EDSS评分分别为(4.50±2.89)分和(7.12±2.17)分(P<0.001)。随访期间年复发率分别为0.33%和0.16%(P<0.05)。结论急性脊髓炎患者大部分为单相病程,单纯脊髓病变长度不能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后恢复情况,不能作为急性脊髓炎患者预后的指标。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APTM/ACTM分类有明确的预后价值。
2010年21期 v.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任士卿;徐芳;郭力;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ATM)患者脊髓病变特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9例首发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脊髓病变长度和症状体征是否对称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为长脊髓节段和短脊髓节段组以及急性完全性脊髓炎(ACTM)和急性部分性脊髓炎(APTM)组,分别比较组间患者的扩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EDSS)以及随访期间年复发率。结果 59例患者平均随访33.02个月(5~180个月)。其中长脊髓节段组44例,短脊髓节段组15例,2组患者病情达高峰时EDSS分别为(6.34±2.00)分和(5.97±1.87)分(P>0.05);病情稳定后EDSS分别为(6.02±2.98)分和(4.64±3.35)分(P>0.05)。2组随访期间年复发率分别为0.32%和0.43%(P>0.05)。59例患者中APTM组39例,ACTM组20例,病情达高峰时平均EDSS评分分别为(5.03±1.69)分和(7.60±1.25)分(P<0.001);病情稳定时EDSS评分分别为(4.50±2.89)分和(7.12±2.17)分(P<0.001)。随访期间年复发率分别为0.33%和0.16%(P<0.05)。结论急性脊髓炎患者大部分为单相病程,单纯脊髓病变长度不能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后恢复情况,不能作为急性脊髓炎患者预后的指标。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APTM/ACTM分类有明确的预后价值。
2010年21期 v.13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李海囡;付明;岳园;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46例CuTS患者患侧(患者组)与健侧(对照组)相关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肘上-肘下段为(33.56±8.61)m/s,动作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7.34±8.57)m/s,感觉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1例未引出运动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4例未引出感觉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结论肘管综合征应早诊断、早治疗;而神经电生理检测为诊断肘管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尺神经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2010年21期 v.1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李海囡;付明;岳园;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46例CuTS患者患侧(患者组)与健侧(对照组)相关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肘上-肘下段为(33.56±8.61)m/s,动作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7.34±8.57)m/s,感觉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1例未引出运动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4例未引出感觉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结论肘管综合征应早诊断、早治疗;而神经电生理检测为诊断肘管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尺神经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2010年21期 v.1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崔涛;富奇志;
目的研究MRI对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诊疗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30例垂体瘤病人,使用1.5T磁共振机,选用自旋回波行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T1WI,轴位或冠状位T2WI,增强后行矢状位、轴位或冠状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海绵窦侵袭采用KnospE的MRI 5级分级标准,符合3、4级的患者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结果肿瘤多为等T1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5例MRI证实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术中均证实存在海绵窦侵袭;3例MRI示3级侵袭病例术中未见侵袭。结论 MRI可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0年21期 v.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崔涛;富奇志;
目的研究MRI对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诊疗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30例垂体瘤病人,使用1.5T磁共振机,选用自旋回波行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T1WI,轴位或冠状位T2WI,增强后行矢状位、轴位或冠状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海绵窦侵袭采用KnospE的MRI 5级分级标准,符合3、4级的患者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结果肿瘤多为等T1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5例MRI证实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术中均证实存在海绵窦侵袭;3例MRI示3级侵袭病例术中未见侵袭。结论 MRI可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0年21期 v.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黄建民;黄龙坚;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序(SSS)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5.0%,对照组有效率5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可明显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2010年21期 v.1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黄建民;黄龙坚;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序(SSS)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5.0%,对照组有效率5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可明显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2010年21期 v.1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韦安猛;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3.6%,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9.3±2.6)d和(16.5±3.1)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且无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21期 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韦安猛;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3.6%,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9.3±2.6)d和(16.5±3.1)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且无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21期 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杜琼颖;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有早期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防控效果。方法将100例有早期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社区干预和常规服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服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2组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有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有早期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率及缓解抑郁症症状。
2010年21期 v.1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杜琼颖;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有早期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防控效果。方法将100例有早期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社区干预和常规服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服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2组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有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有早期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率及缓解抑郁症症状。
2010年21期 v.1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秦萍;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最近4年来收治的46例(49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致伤原因以电动自行车摔伤、机动车事故撞伤为主。致伤的主体为男性青壮年。伤后视力无光感者治疗有效率为24.14%;视力光感以上者治疗有效率75.00%。接受治疗时间与疗效显著相关(P<0.01)。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致伤原因主要是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事故;其治疗效果与伤后视力受损程度及开始治疗时间关系密切。
2010年21期 v.1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秦萍;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最近4年来收治的46例(49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致伤原因以电动自行车摔伤、机动车事故撞伤为主。致伤的主体为男性青壮年。伤后视力无光感者治疗有效率为24.14%;视力光感以上者治疗有效率75.00%。接受治疗时间与疗效显著相关(P<0.01)。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致伤原因主要是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事故;其治疗效果与伤后视力受损程度及开始治疗时间关系密切。
2010年21期 v.1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孟占花;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并减少由此而产生的医源性感染。方法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加强供应室人员的职业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消毒及供应流程,并与院领导共同督导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鼓励。结果通过学习与责任制度,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强了工作责任心,降低了由此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结论科学的管理和人性的指导,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科室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确保灭菌效果,提供安全的无菌物品,为医院治病救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21期 v.13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孟占花;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并减少由此而产生的医源性感染。方法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加强供应室人员的职业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消毒及供应流程,并与院领导共同督导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鼓励。结果通过学习与责任制度,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强了工作责任心,降低了由此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结论科学的管理和人性的指导,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科室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确保灭菌效果,提供安全的无菌物品,为医院治病救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21期 v.13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肖坤;
目的研究313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衰竭(MOF)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313例患者按出血、梗死及不同年龄、既往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及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成不同组并对比研究。结果脑出血组并发MOF的严重程度重于脑梗死组(P<0.01),年龄60~70岁组发生MOF的数量较年龄<60岁组的明显增多(P<0.05)。同时发现既往患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发生MOF的机会明显多于慢性疾患少于两种的患者(P<0.05)。合并肺部感染组发生MOF的数量、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既往所患的慢性疾病数量与MOF的数量成正相关(r=0.375,P<0.01),且MOF的数量、评分及存活时间成负相关(r=-0.378,P<0.01;R=-0.503,P<0.01)。结论肺部感染和既往慢性疾病是MOF发生的重要因素。
2010年21期 v.1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肖坤;
目的研究313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衰竭(MOF)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313例患者按出血、梗死及不同年龄、既往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及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成不同组并对比研究。结果脑出血组并发MOF的严重程度重于脑梗死组(P<0.01),年龄60~70岁组发生MOF的数量较年龄<60岁组的明显增多(P<0.05)。同时发现既往患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发生MOF的机会明显多于慢性疾患少于两种的患者(P<0.05)。合并肺部感染组发生MOF的数量、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既往所患的慢性疾病数量与MOF的数量成正相关(r=0.375,P<0.01),且MOF的数量、评分及存活时间成负相关(r=-0.378,P<0.01;R=-0.503,P<0.01)。结论肺部感染和既往慢性疾病是MOF发生的重要因素。
2010年21期 v.1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吴耀贤;付美萍;郑晓娜;赵晓东;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颅脑出血的5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32例,女24例。受检者年龄14~72岁,平均45.9岁。设备:飞利浦Achieva3.0T X-series磁共振扫描仪。全部采用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有8例患者追加MRA检查。对各扫描序列显示的异常信号,尤其是出血灶的显示及出血灶大小、多少及病灶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脑静脉分支显示进行后处理,以提高脑静脉的显示质量。结果 56例患者脑静脉分支均显示清楚。SWI显示22例有出血灶(22/56),T1WI显示8例有出血灶(8/56),T2WI显示11例有出血灶(11/56),FLAIR显示10例有出血灶(10/56),DWI显示7例有出血灶(7/56)。13例脑梗死患者,4例提示治疗后梗死区有低信号出血灶。3例脑血管瘤合并出血者,SWI显示出血灶明显大于和多于常规T1WI及T2WI序列显示。1例CT扫描阴性,SWI显示大脑前动脉畸形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3.0T磁共振扫描仪磁敏感序列(SWI)对脑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常规序列,是一种显示少量脑出血及提高出血灶检出率的有效检查方法 ,值得在临床疑有脑出血性病变的患者检查中运用。
2010年21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吴耀贤;付美萍;郑晓娜;赵晓东;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颅脑出血的5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32例,女24例。受检者年龄14~72岁,平均45.9岁。设备:飞利浦Achieva3.0T X-series磁共振扫描仪。全部采用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有8例患者追加MRA检查。对各扫描序列显示的异常信号,尤其是出血灶的显示及出血灶大小、多少及病灶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脑静脉分支显示进行后处理,以提高脑静脉的显示质量。结果 56例患者脑静脉分支均显示清楚。SWI显示22例有出血灶(22/56),T1WI显示8例有出血灶(8/56),T2WI显示11例有出血灶(11/56),FLAIR显示10例有出血灶(10/56),DWI显示7例有出血灶(7/56)。13例脑梗死患者,4例提示治疗后梗死区有低信号出血灶。3例脑血管瘤合并出血者,SWI显示出血灶明显大于和多于常规T1WI及T2WI序列显示。1例CT扫描阴性,SWI显示大脑前动脉畸形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3.0T磁共振扫描仪磁敏感序列(SWI)对脑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常规序列,是一种显示少量脑出血及提高出血灶检出率的有效检查方法 ,值得在临床疑有脑出血性病变的患者检查中运用。
2010年21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王建;王俊;郁可;陈琳;王庆松;肖毅;
目的观察纤溶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1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7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IU 1次/d)静滴,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常规治疗与纤溶酶治疗均对神经功能缺失有一定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7.32%,对照组72.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纤溶酶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纤溶酶组更加显著。结论纤溶酶有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又对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2010年21期 v.1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王建;王俊;郁可;陈琳;王庆松;肖毅;
目的观察纤溶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1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7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IU 1次/d)静滴,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常规治疗与纤溶酶治疗均对神经功能缺失有一定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7.32%,对照组72.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纤溶酶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纤溶酶组更加显著。结论纤溶酶有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又对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2010年21期 v.1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赵阳;怀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CCB(硝苯地平控释片)矫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分为杓型(dip-per)组(n=26)和非杓型(nondipper)组(n=60),并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测定。将60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晨起服药组(n=32)和晚上服药组(n=28),剂量30 mg,治疗6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复测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平均动脉压(MBP)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上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调整血压节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CIMT。
2010年21期 v.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赵阳;怀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CCB(硝苯地平控释片)矫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分为杓型(dip-per)组(n=26)和非杓型(nondipper)组(n=60),并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测定。将60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晨起服药组(n=32)和晚上服药组(n=28),剂量30 mg,治疗6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复测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平均动脉压(MBP)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上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调整血压节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CIMT。
2010年21期 v.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李运刚;贾汇刚;郭秀风;夏英凯;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IMT进行测定,依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12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测。结果服药组脑梗死患者12个月后颈动脉IMT较服药前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服药组脑梗死患者12个月后颈动脉IMT较发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联合药物。
2010年21期 v.1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李运刚;贾汇刚;郭秀风;夏英凯;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IMT进行测定,依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12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测。结果服药组脑梗死患者12个月后颈动脉IMT较服药前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服药组脑梗死患者12个月后颈动脉IMT较发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联合药物。
2010年21期 v.1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蒋柳结;欧念飞;李绍东;李俊杰;江洪波;陈华;
目的评价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动脉内溶栓治疗入选标准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无明确血管闭塞者,在可疑患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注入尿激酶50万U,有血管闭塞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并对患者进行血管再通、神经功能评估及评定溶栓后14d、3个月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结果脑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7例,血管闭塞31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2例。溶栓前31例血管闭塞患者TIMI分级为0~1级,溶栓后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18例,闭塞血管再通率为90.32%。7例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患者结果良好,10例血管闭塞治疗后完全再通者MRS 1级,18例部分再通者8例患者MRS 1级,6例MRS 2级,2例MRS 3级,死亡2例,3例闭塞血管无再通者MRS 2级。2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动脉内溶栓治疗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
2010年21期 v.1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蒋柳结;欧念飞;李绍东;李俊杰;江洪波;陈华;
目的评价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动脉内溶栓治疗入选标准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无明确血管闭塞者,在可疑患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注入尿激酶50万U,有血管闭塞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并对患者进行血管再通、神经功能评估及评定溶栓后14d、3个月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结果脑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7例,血管闭塞31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2例。溶栓前31例血管闭塞患者TIMI分级为0~1级,溶栓后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18例,闭塞血管再通率为90.32%。7例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患者结果良好,10例血管闭塞治疗后完全再通者MRS 1级,18例部分再通者8例患者MRS 1级,6例MRS 2级,2例MRS 3级,死亡2例,3例闭塞血管无再通者MRS 2级。2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动脉内溶栓治疗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
2010年21期 v.1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刘立新;张云书;陈立峰;何金瑞;王岩;吴秀品;2010年21期 v.1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刘立新;张云书;陈立峰;何金瑞;王岩;吴秀品;2010年21期 v.1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施光锜;熊端华;林巧;林祥通;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63例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69例,感觉运动性卒中45例,纯感觉性卒中18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3例,假性帕金森综合征2例,偏侧舞蹈症2例,假性延髓麻痹1例,构音不全-笨拙综合征1例,脑血管性痴呆16例,无症状106例;梗死灶部位依次以放射冠、内囊、基底节、白质、丘脑、脑干为多见。42例为多发性梗死,67例为不同部位梗死2次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明测试40~54分11例,25~39分5例,Hachinsk缺血指数量表(HIS)>7分。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表现轻,预后良好,也可以无症状,CT对腔隙性梗死部位提出可靠依据。但腔梗容易复发,且效应可以累加,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甚至血管性痴呆,要重视预防和防止再发。
2010年21期 v.1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施光锜;熊端华;林巧;林祥通;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63例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69例,感觉运动性卒中45例,纯感觉性卒中18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3例,假性帕金森综合征2例,偏侧舞蹈症2例,假性延髓麻痹1例,构音不全-笨拙综合征1例,脑血管性痴呆16例,无症状106例;梗死灶部位依次以放射冠、内囊、基底节、白质、丘脑、脑干为多见。42例为多发性梗死,67例为不同部位梗死2次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明测试40~54分11例,25~39分5例,Hachinsk缺血指数量表(HIS)>7分。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表现轻,预后良好,也可以无症状,CT对腔隙性梗死部位提出可靠依据。但腔梗容易复发,且效应可以累加,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甚至血管性痴呆,要重视预防和防止再发。
2010年21期 v.1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郭玲;康素玲;王倩;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病人和9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彩超检测2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不同性质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厚,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含脂质多的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关系最密切。结论彩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2010年21期 v.13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郭玲;康素玲;王倩;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病人和9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彩超检测2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不同性质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厚,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含脂质多的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关系最密切。结论彩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2010年21期 v.13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魏凌;
目的探讨分析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07~2010-06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观察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0年21期 v.1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魏凌;
目的探讨分析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07~2010-06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观察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0年21期 v.1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袁学谦;王艳;张莉峰;肖悠美;王爱丽;朱太卿;王惠贞;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予规范化的早期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共评定2次:治疗前(入组时)、治疗后(治疗3个疗程时)。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改善率来评定疗效。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均逐渐改善(P<0.01)。2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21期 v.1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袁学谦;王艳;张莉峰;肖悠美;王爱丽;朱太卿;王惠贞;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予规范化的早期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共评定2次:治疗前(入组时)、治疗后(治疗3个疗程时)。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改善率来评定疗效。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均逐渐改善(P<0.01)。2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21期 v.1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芦桂萍;2010年21期 v.1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芦桂萍;2010年21期 v.1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李登星;2010年21期 v.1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李登星;2010年21期 v.1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叶发民;孙荣青;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3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治疗组),常规机械通气PaO2<60 mmHg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2周后GCS评分、撤机时间,6个月后GOS评分评定预后。探讨机械通气时机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组2周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6个月后2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但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结论 NPE是继发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合理机械通气治疗是NPE治疗的关键。
2010年21期 v.1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叶发民;孙荣青;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3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治疗组),常规机械通气PaO2<60 mmHg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2周后GCS评分、撤机时间,6个月后GOS评分评定预后。探讨机械通气时机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组2周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6个月后2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但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结论 NPE是继发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合理机械通气治疗是NPE治疗的关键。
2010年21期 v.1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崔文;范爱霞;2010年21期 v.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崔文;范爱霞;2010年21期 v.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楚海波;和瑞欣;郭锐;马达;刘兴波;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来研究踝足矫形器(AFO)及针灸对偏瘫患者足内翻、足下垂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和30例偏瘫足内翻、足下垂患者分别在穿着AFO加针灸和仅穿着AFO及不穿着AFO的情况下评测10米平均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PCI)。结果患者的步行速度在穿着AFO加针灸比仅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穿着AFO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患者的PCI在穿着AFO加针灸比仅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穿着AFO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健康人在穿着AFO情况下不但步行速度没有得到改善(P>0.05),PCI反而明显升高(P<0.01)。结论 AFO加针灸可以提高偏瘫足内翻、足下垂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2010年21期 v.1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楚海波;和瑞欣;郭锐;马达;刘兴波;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来研究踝足矫形器(AFO)及针灸对偏瘫患者足内翻、足下垂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和30例偏瘫足内翻、足下垂患者分别在穿着AFO加针灸和仅穿着AFO及不穿着AFO的情况下评测10米平均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PCI)。结果患者的步行速度在穿着AFO加针灸比仅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穿着AFO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患者的PCI在穿着AFO加针灸比仅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穿着AFO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健康人在穿着AFO情况下不但步行速度没有得到改善(P>0.05),PCI反而明显升高(P<0.01)。结论 AFO加针灸可以提高偏瘫足内翻、足下垂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2010年21期 v.1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司小萌;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全身麻醉的管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9-12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1例患者的麻醉方法和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夹闭手术,其中4例术中血管破裂;麻醉诱导平稳,术中生命体征平稳,SPO2维持在98%~100%,控制性降压时间平均15.6 min,期间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0~70 mmHg。术后随访未见麻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麻醉诱导平稳、保持循环的稳定、适当控制颅内压、适度控制低血压以及脑保护措施是保证颅内动脉瘤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0年21期 v.1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司小萌;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全身麻醉的管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9-12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1例患者的麻醉方法和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夹闭手术,其中4例术中血管破裂;麻醉诱导平稳,术中生命体征平稳,SPO2维持在98%~100%,控制性降压时间平均15.6 min,期间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0~70 mmHg。术后随访未见麻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麻醉诱导平稳、保持循环的稳定、适当控制颅内压、适度控制低血压以及脑保护措施是保证颅内动脉瘤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0年21期 v.1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高冠群;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脑梗死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代谢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9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HDL、apoAⅠ水平。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结果轻度HHcy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中度HHcy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DL、apoAⅠ,增加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的比例,(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影响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相关。
2010年21期 v.1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高冠群;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脑梗死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代谢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9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HDL、apoAⅠ水平。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结果轻度HHcy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中度HHcy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DL、apoAⅠ,增加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的比例,(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影响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相关。
2010年21期 v.1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王宏伟;
目的总结分析基层神经外科开展脑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人,共35个脑动脉瘤,其中行动脉瘤夹闭术34个,瘤壁包裹加固术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3例,颅内感染2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恢复良好25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基层神经外科只要准备充分,精心手术,加强管理,同样能为前循环脑动脉瘤病人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21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王宏伟;
目的总结分析基层神经外科开展脑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人,共35个脑动脉瘤,其中行动脉瘤夹闭术34个,瘤壁包裹加固术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3例,颅内感染2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恢复良好25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基层神经外科只要准备充分,精心手术,加强管理,同样能为前循环脑动脉瘤病人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21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薛文清;魏嘉勋;2010年21期 v.1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薛文清;魏嘉勋;2010年21期 v.1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荆翠红;李淑霞;吴震;吴化宇;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药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Oxybuprocaine Hydrochloride Eye Drops)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为450例(885眼)行LASIK术的患者进行表面麻醉。结果麻醉效果显效平均时间为10 s,所有患者术中均无疼痛并配合良好。结论表面麻醉药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在LASIK术中高效安全。
2010年21期 v.1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荆翠红;李淑霞;吴震;吴化宇;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药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Oxybuprocaine Hydrochloride Eye Drops)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为450例(885眼)行LASIK术的患者进行表面麻醉。结果麻醉效果显效平均时间为10 s,所有患者术中均无疼痛并配合良好。结论表面麻醉药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在LASIK术中高效安全。
2010年21期 v.1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翟文红;杜强;朱小马;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卡马西平口服0.1 g,3次/d,20 d为一疗程;治疗组50例在口服卡马西平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辩证针灸听宫、四白、鱼腰、足三里等穴位,1次/d,10 d为一疗程,间隔1~2 d,2个疗程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80.4%,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例(10%),对照组11例(2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肯定。
2010年21期 v.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翟文红;杜强;朱小马;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卡马西平口服0.1 g,3次/d,20 d为一疗程;治疗组50例在口服卡马西平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辩证针灸听宫、四白、鱼腰、足三里等穴位,1次/d,10 d为一疗程,间隔1~2 d,2个疗程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80.4%,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例(10%),对照组11例(2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肯定。
2010年21期 v.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赵卫东;侯红霞;2010年21期 v.1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赵卫东;侯红霞;2010年21期 v.1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蔺卓华;陈长安;2010年21期 v.1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蔺卓华;陈长安;2010年21期 v.1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辛艳秋;李林;刘二梅;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4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94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 d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为88.5%(92/104),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6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偏头痛的理想药物。
2010年21期 v.1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辛艳秋;李林;刘二梅;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4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94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 d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为88.5%(92/104),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6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偏头痛的理想药物。
2010年21期 v.1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徐宏立;
目的总结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预防损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实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68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68例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有1例颈丛麻醉的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出血,血管钳钳夹时出现声音嘶哑,立即松开血管钳,术中及术后第1天应用地塞米松10 mg,术后第5天声音回复正常,其余67例均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预防其发生。
2010年21期 v.1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徐宏立;
目的总结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预防损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实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68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68例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有1例颈丛麻醉的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出血,血管钳钳夹时出现声音嘶哑,立即松开血管钳,术中及术后第1天应用地塞米松10 mg,术后第5天声音回复正常,其余67例均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预防其发生。
2010年21期 v.1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杜焱;顾志强;2010年21期 v.1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杜焱;顾志强;2010年21期 v.1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阎飞;2010年21期 v.1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阎飞;2010年21期 v.1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康继玲;2010年21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康继玲;2010年21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蔡明;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30例,疗程6周。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效率为87%,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是患者可以考虑首选的药物。
2010年21期 v.1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蔡明;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30例,疗程6周。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效率为87%,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是患者可以考虑首选的药物。
2010年21期 v.1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魏君丽;
目的探讨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结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的疗效及两种方法的应用时机,总结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3例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行放疗,其间行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瘤内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并进行护理。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行经皮瘤内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56次,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效率及1 a2、a3、a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行放疗者。结论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与放化疗结合的方法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并发症少,疗效好。
2010年21期 v.1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魏君丽;
目的探讨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结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的疗效及两种方法的应用时机,总结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3例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行放疗,其间行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瘤内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并进行护理。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行经皮瘤内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56次,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效率及1 a2、a3、a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行放疗者。结论顺铂碘化油乳剂注射与放化疗结合的方法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并发症少,疗效好。
2010年21期 v.1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张俊梅;
目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明确住院患者的心理、生理、安全、社会、尊重等实际需要。方法通过对200例住院患者的需求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结果病人的满意度由95%提高到99%。结论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沟通,关注细节服务,增强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是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有力措施。
2010年21期 v.1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张俊梅;
目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明确住院患者的心理、生理、安全、社会、尊重等实际需要。方法通过对200例住院患者的需求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结果病人的满意度由95%提高到99%。结论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沟通,关注细节服务,增强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是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有力措施。
2010年21期 v.1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辛春燕;盛冬红;李淑娟;2010年21期 v.1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辛春燕;盛冬红;李淑娟;2010年21期 v.1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王素贞;牛枫;2010年21期 v.1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王素贞;牛枫;2010年21期 v.1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宋俊英;王芳;鲁爱华;2010年21期 v.1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宋俊英;王芳;鲁爱华;2010年21期 v.1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王海兰;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重视护士在职业素质、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言行和护理措施中的人性化管理。结果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纠纷减少。结论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2010年21期 v.1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王海兰;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重视护士在职业素质、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言行和护理措施中的人性化管理。结果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纠纷减少。结论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2010年21期 v.1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张士兰;王瑞玲;2010年21期 v.1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张士兰;王瑞玲;2010年21期 v.1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吴砚秋;蔺莉;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HBO)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高压氧综合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HBO综合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远低于对照组;高压氧综合治疗组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21期 v.13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吴砚秋;蔺莉;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HBO)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高压氧综合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HBO综合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远低于对照组;高压氧综合治疗组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21期 v.13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王惠吾;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5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 ,重视治疗前后的病情及并发症观察。结果 25例AMI患者中11例持续性胸痛30 min内迅速缓解,8例持续上抬的ST段迅速下降接近基线或较前下降50%以上,6例灌注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消失。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是有效的方法 ,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前准备工作能保证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2010年21期 v.13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王惠吾;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5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 ,重视治疗前后的病情及并发症观察。结果 25例AMI患者中11例持续性胸痛30 min内迅速缓解,8例持续上抬的ST段迅速下降接近基线或较前下降50%以上,6例灌注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消失。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是有效的方法 ,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前准备工作能保证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2010年21期 v.13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王文姣;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不填塞患者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预防和避免出血的发生,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对308例术后未填塞的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对术后再次出血者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凡士林纱条、高分子止血棉局部精确填压等止血措施。结果 308例术后患者中有32例术后再出血,其中17例为一般性少量渗血,无需特殊处理,15例经鼻腔填塞出血止。结论术后4~12 h是出血高发期,应加强巡视;鼻腔鼻窦2次手术的病人术后易发生出血,术后应常规鼻腔填塞,防止鼻腔出血。
2010年21期 v.13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王文姣;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不填塞患者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预防和避免出血的发生,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对308例术后未填塞的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对术后再次出血者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凡士林纱条、高分子止血棉局部精确填压等止血措施。结果 308例术后患者中有32例术后再出血,其中17例为一般性少量渗血,无需特殊处理,15例经鼻腔填塞出血止。结论术后4~12 h是出血高发期,应加强巡视;鼻腔鼻窦2次手术的病人术后易发生出血,术后应常规鼻腔填塞,防止鼻腔出血。
2010年21期 v.13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谭嬿;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的疗效。方法对26例脑卒中失语病人进行规范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方法 (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Ⅱ度者为明显好转,Ⅰ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的11例,好转2例。感觉性失语的8例病人经6~7周训练后明显好转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效果较差,其中仍有2例经康复训练后仍无明显改善。结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2010年21期 v.1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谭嬿;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的疗效。方法对26例脑卒中失语病人进行规范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方法 (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Ⅱ度者为明显好转,Ⅰ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的11例,好转2例。感觉性失语的8例病人经6~7周训练后明显好转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效果较差,其中仍有2例经康复训练后仍无明显改善。结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2010年21期 v.1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朱淑萍;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患儿其中死亡4例,转康复中心训练1例,好转出院1例,其余均病情稳定后转回感染科病房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治疗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高热的护理,各种管路的护理及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保证。
2010年21期 v.1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朱淑萍;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患儿其中死亡4例,转康复中心训练1例,好转出院1例,其余均病情稳定后转回感染科病房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治疗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高热的护理,各种管路的护理及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保证。
2010年21期 v.1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李丽军;
目的为了减轻脑血管病幸存者的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7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和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详细的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预防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提高了现有的功能和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致死、致残和复发。
2010年21期 v.1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李丽军;
目的为了减轻脑血管病幸存者的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7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和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详细的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预防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提高了现有的功能和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致死、致残和复发。
2010年21期 v.1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赵三梅;王运茹;张利艳;2010年21期 v.1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赵三梅;王运茹;张利艳;2010年21期 v.1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李佳宾;刘西怀;黄明军;2010年21期 v.13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李佳宾;刘西怀;黄明军;2010年21期 v.13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吴媛媛;安晓霞;赵云萍;2010年21期 v.1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吴媛媛;安晓霞;赵云萍;2010年21期 v.1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郑英杰;2010年21期 v.1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郑英杰;2010年21期 v.1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