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伟杰;苗海锋;肖卫民;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在2、7、10、14 d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结果亚低温组出现脑血管痉挛(CVS)4例(16%),对照组出现脑血管痉挛9例(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10、14天亚低温组VMCA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10、14天2组间PI值比较,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减小,PI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
2011年07期 v.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刘丹;王亚春;孙洪英;连瑜;贾璐;吴丽娥;王贵喜;郭霞;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因C1306T、C735T和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组232例和健康对照组235例MMP-2基因C1306T、C735T和MMP-9基因C1562T多态的分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MMP-2 C1306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MMP-9 C1562T的CT+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MMP-2 C735T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脑栓塞组、腔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P-2、MMP-9不同基因型别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MP-2 C735T的C等位基因、MMP-9 C1562T的T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MMP-2、MMP-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关。
2011年07期 v.14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曾庆宏;姜建东;曹金霞;金刚;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予颈部MRA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进行MMSE及MoCA评定,同时对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进行登记。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颈部MRA及血管超声检查证实,其中轻度狭窄32例(40%),中度狭窄26例(32.5%),重度狭窄16例(20%),完全闭塞6例(7.5%)。颈动脉狭窄组无论MMSE还是MoCA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Mo-CA及MMSE评分越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加重,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2011年07期 v.1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谭宗德;李平;程新富;林爱龙;张志强;刘宗霖;钱晟;陈红庆;刘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水囊血肿腔压迫防止近期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6例适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水囊组48例,清除血肿术后血肿腔应用双腔水囊管压迫并引流,24 h后分次水囊放水,3d后拔除引流管。对照组58例,清除血肿术后硬膜下置普通引流管引流,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术后拔管前复查头部CT,了解再出血、脑水肿等情况,2组间进行比较,治疗康复3个月后根据GOS评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水囊组术后继发再出血2例,恢复良好16例,中残18例,重残9例,死亡5例。对照组再出血7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21例,重残11例,死亡1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腔置水囊对防止术后近期再出血有可靠效果,并提高了其抢救成功率。
2011年07期 v.1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樊凌姿;宋丽;冯菊平;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104例)和阿立哌唑组(10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末,用PANSS量表评定病情,并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体质量测定。结果 (1)两种药物疗效相当。PANSS量表测定:阿立哌唑显效率60.4%,喹硫平组57.2%。(2)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体质量、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变化。喹硫平组在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不明显,而体质量、血脂在治疗后4周升高明显。结论阿立哌唑对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小,而喹硫平对体质量、脂代谢有影响。
2011年07期 v.1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李慧;袁宝强;樊秋萍;程华;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05~2010-05诊断的69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影像学检查率不高,脑脊液和血培养阳性率不高,24例并发症患儿中有16例临床表现为反复惊厥。结论本病目前仍以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冬春季节3岁以内有以上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本病,且临床表现反复惊厥的患儿要注意其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
2011年07期 v.1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王贵振;范卫庆;曹刚仁;汤永洋;王亮;史强;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沙鼠前额叶切除后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只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前额叶切除组、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0只。7 d后应用4-PTT(4-pellet taking test)旱路迷宫对各组沙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评定。完成迷宫实验的沙鼠取脑组织行HE染色和胆碱能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用锥体细胞密度评价,CHAT阳性胆碱能神经元细胞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4-PTT旱路迷宫实验显示,前额叶切除组中沙鼠参照记忆指标和工作记忆指标与假手术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假手术组未见坏死神经元,前额叶皮质切除组每个高倍视野中锥体细胞数和阳性胆碱能神经元数均少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每个高倍视野中锥体细胞数和阳性胆碱能神经元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前额叶切除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其对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有关。
2011年07期 v.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马菊香;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测定进展性脑梗死、非进展性脑梗死、健康者的IMT、血浆FIB、血脂、血压和空腹血糖(FPG)。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IMT、FIB、TG、LDL-C、收缩压和FPG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P<0.05);其IMT与FIB(r=0.553)、TG(r=0.507)、收缩压(r=0.421)和LDL-C(r=0.33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MT与FIB、糖脂代谢和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2011年07期 v.14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吴杰贤;姚晓黎;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意识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为主;头颅MRI检查有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低信号,T2WI、Fair像呈高信号的病灶,且大多双侧对称。结论头痛、意识及精神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对称性、可逆性脑白质损害。
2011年07期 v.1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王海旭;宋来君;孙红卫;郭付有;宋振宇;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意义,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53例听神经瘤患者在手术时均采用英国Oxford-instrumen公司生产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全部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进行功能评价。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0.5%,6个月后功能保留率为84.9%。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有助于确定面神经的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2011年07期 v.1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闫斌;郭金涛;刘素梅;
目的探讨血脂康、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血脂康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血脂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3组治疗前后分别测血脂、hs-CRP水平浓度。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TG、TC、LDL-C、hs-CRP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TG、TC、LDL-C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1),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hs-CRP下降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脂康、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TG、TC、LDL-C、hs-CRP水平浓度,在降低hs-CRP方面血脂康优于辛伐他汀,血脂康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
2011年07期 v.1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张利萍;是明启;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97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2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7 d。观察脑梗死进展的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灶体积的变化。结果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梗死灶体积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应用依达拉奉可以预防脑梗死的进展。
2011年07期 v.14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闫丽红;程喜红;邓柳景;
目的探讨EEG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 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EEG异常率90.21%,而头颅CT异常率52.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早期EEG检查较CT更为重要,且EEG对脑梗死患者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7期 v.14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张小菊;王荔;高建英;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7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假手术组(S组)10只、正常缺血再灌注组(nIR组)20只、高脂缺血再灌注组(hIR组)20只和高脂缺血再灌注塞来昔布干预组(C+hIR组)20只。后3组又分为缺血1 h再灌注12 h、24 h、48h 3个时间点。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应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MMP-9、COX-2的表达,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灶体积。结果在同一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与nIR组比较,hIR组、C+hIR组脑组织MMP-9、COX-2表达明显增高(P<0.01),hIR组梗死体积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R组梗死体积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R组相比,C+hIR组脑组织MMP-9、COX-2表达下降、梗死体积减小(P<0.01),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MP-9、COX-2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r=0.835)。结论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中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塞来昔布对高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OX-2、MMP-9的过度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干预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1年07期 v.1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李清;朱青峰;王国芳;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应用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对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01~2010-12我们对42例脑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药物联合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时回顾2006-06~2008-12收治的脑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未采用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药物联合治疗的47例患者的资料作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9.36±5.63)%下降至(4.23±1.57)%,对照组由(90.16±4.99)%下降至(5.01±1.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 2组NIHSS评分无差异,术后1周、2周2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术后应用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支架成形术、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三者对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2011年07期 v.1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刘培东;宋厚侠;贾继强;李贵侠;褚衍胜;王绪超;
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2006-01~2010-01收治的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死亡16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6例,轻残2例,恢复良好2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其致残率、植物生存发生率及病死率极高等特点,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DAI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11年07期 v.1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李峥嵘;杨欢;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发病3~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奥扎格雷8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睡前口服,1次/d。对照组60例,仅用同剂量奥扎格雷,2组疗程均14 d。结果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高。
2011年07期 v.1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李智超;李会果;梁艳;赵博;赵艳辉;褚宇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总结临床工作中防治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方法。结果患者出院时以GOS评定预后:良好8例,中残14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38例,病死率4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运用控制性减压措施,对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技术改良,采用大骨窗减压,双侧开颅减压等措施,排除增高颅压的因素,能明显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2011年07期 v.1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黄文起;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2例早产儿脑损伤的磁共振成像资料。结果胎龄<32周的早产儿脑损伤以脑中央区为主,胎龄>33周早产儿以远离侧脑室损伤为主矢旁区损伤5例,基底节损伤1例,内囊损伤1例。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成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2011年07期 v.1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秦振宇;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关系。方法选取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2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观察与数据整理、统计,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且动脉硬化程度也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
2011年07期 v.1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张海林;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方法选取3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重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同时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梗死面积较大患者血脂水平高于梗死面积小患者(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检测及合理降脂对延缓病情的进展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2011年07期 v.1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徐敏;张红霞;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次/d,连续应用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3.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2011年07期 v.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崔超巍;
目的研究巴曲酶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72h之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治疗组)和奥扎格雷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80 mg静滴,2次/d,共14 d。治疗组采用巴曲酶10、5、5BU静滴,隔日1次,共3 d。其余时间应用奥扎格雷80 mg静滴,2次/d,共11 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2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四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81.2%);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组推广应用。
2011年07期 v.1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常兴亚;
目的总结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0-03经CT、MRI确诊的44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中非血肿型28例,血肿型16例;经治疗基本痊愈9例(20.45%),显著进步23例(52.27%),进步11例(25.00%),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27%)。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复查CT、MRI为HI早期诊断的关键;对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合并高血压等疾病者应密切观察,及时复查,以免漏、误诊。
2011年07期 v.1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阙一平;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次/d,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28例,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个疗程。2组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2011年07期 v.1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张玉蛟;
目的观察高压氧早期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结合高压氧)和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评价高压氧在早期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早期治疗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对预后有积极作用。
2011年07期 v.1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庄洪彬;王伟;刘随启;陈海峰;
目的探讨低场MR增强检查中不典型小脑梗死在T1WI中小脑实质强化的方式对该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发病6 h内首次检查及随访1个月内复查经治疗痊愈的不典型小脑梗死患者的首次MR和(或)CT平扫及MR增强检查资料,了解MR增强检查在该病中的强化程度及方式。结果 12例患者中,8例为强化组,其中3例为均匀一致强化,边界清晰;5例为轻度或轻微强化,强化方式各异。另为4例为不强化组。结论低场MR增强检查在不典型小脑梗死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2011年07期 v.1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秦德广;杨灵;
目的观察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GCS评分4~8分)患者作前瞻性研究。生态营养组于早期(术后12 h)开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30 mL温水胃管注入,3次/d,同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普通膳食组于早期(术后12 h)开始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结果生态营养组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普通膳食组(P<0.05);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症状性腹胀、腹泻和拒食等)明显少于普通膳食组(P<0.05),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有显著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给予生态营养可以有效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利于病人的恢复。
2011年07期 v.1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任建军;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0.8%(32/296),再次手术21例,保守治疗10例,放弃治疗1例。治疗结果按GCS评分评价。其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很多,针对可能导致再出血的诱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2011年07期 v.1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任建军;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0.8%(32/296),再次手术21例,保守治疗10例,放弃治疗1例。治疗结果按GCS评分评价。其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很多,针对可能导致再出血的诱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2011年07期 v.1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赵爱云;史俊霞;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脑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1.2%,36.9%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发生率很高,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
2011年07期 v.1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赵爱云;史俊霞;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脑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1.2%,36.9%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发生率很高,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
2011年07期 v.1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李文武;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脑脊液、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患者的脑脊液、影像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有轻—中度认识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伴有小便障碍、精神症状、四肢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假性球麻痹、强握摸索;27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正常5例,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额叶皮质下及半卵圆中心低密度病灶22例;12例行头颅MRI检查均提示双侧大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长T2信号;10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8例细胞数、糖、氯化物及蛋白均正常;2例患者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异常,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为转化淋巴细胞增多反应。结论高压氧及常规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头颅CT、MRI检查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应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尤其农村显得更为重要。
2011年07期 v.1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李文武;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脑脊液、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患者的脑脊液、影像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有轻—中度认识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伴有小便障碍、精神症状、四肢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假性球麻痹、强握摸索;27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正常5例,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额叶皮质下及半卵圆中心低密度病灶22例;12例行头颅MRI检查均提示双侧大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长T2信号;10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8例细胞数、糖、氯化物及蛋白均正常;2例患者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异常,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为转化淋巴细胞增多反应。结论高压氧及常规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头颅CT、MRI检查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应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尤其农村显得更为重要。
2011年07期 v.1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刘美洁;陈晓虹;史宝和;
目的探讨以癫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18例因降糖药物应用不当,发生低血糖反应致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药后1 h内终止发作4例,1~6 h终止发作13例,1例癫持续状态于用药后12 h终止发作。结论低血糖所致癫,在纠正低血糖后,即可控制癫发作。老年糖尿病患者,以癫为主要表现时,应常规检验血糖,快速确诊,及时治疗。
2011年07期 v.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刘美洁;陈晓虹;史宝和;
目的探讨以癫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18例因降糖药物应用不当,发生低血糖反应致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药后1 h内终止发作4例,1~6 h终止发作13例,1例癫持续状态于用药后12 h终止发作。结论低血糖所致癫,在纠正低血糖后,即可控制癫发作。老年糖尿病患者,以癫为主要表现时,应常规检验血糖,快速确诊,及时治疗。
2011年07期 v.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赵瑞成;
<正>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越来越多。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国内外已多次报道,但仍时有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癫为首发症状的基底动脉尖
2011年07期 v.1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赵瑞成;
<正>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越来越多。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国内外已多次报道,但仍时有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癫为首发症状的基底动脉尖
2011年07期 v.1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徐媛;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胃肠功能基本正常前提下,于急性起病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液(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1 kcal/mL,20~30kcal/kg.d),经鼻饲管持续滴注,输液泵控制;对照组:采用鸡蛋羹、牛奶、肉汤、豆浆、米汤、蔬菜汁、果汁等混制成流食,5~7次/d,250 mL/次经鼻饲管给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机体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予肠内营养液连续性匀速泵入鼻饲较普通流食间歇性分次鼻饲有更好的营养效果,并发症少,同时临床实施方便。
2011年07期 v.1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徐媛;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胃肠功能基本正常前提下,于急性起病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液(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1 kcal/mL,20~30kcal/kg.d),经鼻饲管持续滴注,输液泵控制;对照组:采用鸡蛋羹、牛奶、肉汤、豆浆、米汤、蔬菜汁、果汁等混制成流食,5~7次/d,250 mL/次经鼻饲管给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机体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予肠内营养液连续性匀速泵入鼻饲较普通流食间歇性分次鼻饲有更好的营养效果,并发症少,同时临床实施方便。
2011年07期 v.1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杨灿;张楠;
<正>性病近年来呈蔓延状况,在此特定人群中,治愈者、未治愈者、有性乱史未发病者、与性病患者有接触者的心理疾患的发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科门诊自2008年对其中103例性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方面的调查分析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2011年07期 v.1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杨灿;张楠;
<正>性病近年来呈蔓延状况,在此特定人群中,治愈者、未治愈者、有性乱史未发病者、与性病患者有接触者的心理疾患的发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科门诊自2008年对其中103例性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方面的调查分析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2011年07期 v.1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李恩;崔丙周;
目的总结56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不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5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按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标准:ADLⅠ级3例,ADLⅡ级19例,ADLⅢ级15例,ADLⅣ级3例,ADLⅤ级2例,死亡14例。结论对不同患者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的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2011年07期 v.1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李恩;崔丙周;
目的总结56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不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5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按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标准:ADLⅠ级3例,ADLⅡ级19例,ADLⅢ级15例,ADLⅣ级3例,ADLⅤ级2例,死亡14例。结论对不同患者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的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2011年07期 v.1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王卉;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及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09-12期间住院分娩的4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妊高症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分别为70.6%、29.4%。妊高症并发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体质量<2500 g)、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DIC、HELLP综合征、肾衰、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血压正常者。结论妊高征及并发症对母婴危害严重,应规范围产期保健,降低妊高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2011年07期 v.1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王卉;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及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09-12期间住院分娩的4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妊高症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分别为70.6%、29.4%。妊高症并发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体质量<2500 g)、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DIC、HELLP综合征、肾衰、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血压正常者。结论妊高征及并发症对母婴危害严重,应规范围产期保健,降低妊高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2011年07期 v.1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杨全玉;刘新生;陈江波;
<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病情重。现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10-12收治的2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2011年07期 v.1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杨全玉;刘新生;陈江波;
<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病情重。现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10-12收治的2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2011年07期 v.1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巩泽远;
<正>小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急危疾病,其发病突然,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特别是暴发型小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往往小脑体征来不及表现迅速进入昏迷状态,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将迅速死亡。现将我院2006~2010年收治10例暴发性小脑出血病人分析如下。
2011年07期 v.1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巩泽远;
<正>小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急危疾病,其发病突然,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特别是暴发型小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往往小脑体征来不及表现迅速进入昏迷状态,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将迅速死亡。现将我院2006~2010年收治10例暴发性小脑出血病人分析如下。
2011年07期 v.1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郭亮;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快速诱导,间歇正压通气控制呼吸;微量泵注入异丙酚3~8 mg/(kg.h),芬太尼2~6μg/(kg.h)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适当过度通气,保持PaCO225~30 mm Hg,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患者诱导期平稳,无严重低血压、呛咳、躁动等现象;1例麻醉手术期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术毕13例自主呼吸、循环稳定,静脉给予丙泊酚1 mg/kg,吸痰后拔管;23例带气管导管入ICU。临床治愈23例(62.2%),轻残7例(18.9%),重残2例(5.4%),死亡5例(13.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力求诱导平稳,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合理,适度过度通气、避免脑缺血缺氧,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手术麻醉风险。
2011年07期 v.1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郭亮;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快速诱导,间歇正压通气控制呼吸;微量泵注入异丙酚3~8 mg/(kg.h),芬太尼2~6μg/(kg.h)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适当过度通气,保持PaCO225~30 mm Hg,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患者诱导期平稳,无严重低血压、呛咳、躁动等现象;1例麻醉手术期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术毕13例自主呼吸、循环稳定,静脉给予丙泊酚1 mg/kg,吸痰后拔管;23例带气管导管入ICU。临床治愈23例(62.2%),轻残7例(18.9%),重残2例(5.4%),死亡5例(13.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力求诱导平稳,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合理,适度过度通气、避免脑缺血缺氧,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手术麻醉风险。
2011年07期 v.1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马津莉;
目的了解心源性晕厥发作的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表现。方法对126例疑为心源性晕厥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26例患者中,晕厥47例(37.30%),其中晕厥发作时检查出心律失常39例(30.95%),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8例;心室停搏<3.0s者无晕厥,心室停搏>3.0s者有晕厥表现。结论心源性晕厥与心律失常有关,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1年07期 v.1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马津莉;
目的了解心源性晕厥发作的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表现。方法对126例疑为心源性晕厥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26例患者中,晕厥47例(37.30%),其中晕厥发作时检查出心律失常39例(30.95%),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8例;心室停搏<3.0s者无晕厥,心室停搏>3.0s者有晕厥表现。结论心源性晕厥与心律失常有关,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1年07期 v.1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马卫琴;夏娟芬;余以本;何瑞英;高鹤;
目的探讨算盘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00例,设治疗组与对照组,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2组,2组均使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算盘,同时配合Brunnstrom康复技术;对照组只做Brunnstrom康复治疗,疗程1个月,入组时、治疗1个月末分别进行Brunnstrom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算盘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功能恢复效果明显,能明显降低致残率,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1年07期 v.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马卫琴;夏娟芬;余以本;何瑞英;高鹤;
目的探讨算盘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00例,设治疗组与对照组,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2组,2组均使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算盘,同时配合Brunnstrom康复技术;对照组只做Brunnstrom康复治疗,疗程1个月,入组时、治疗1个月末分别进行Brunnstrom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算盘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功能恢复效果明显,能明显降低致残率,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1年07期 v.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付美萍;吴耀贤;詹华刚;郑晓娜;赵晓东;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影像检查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CT及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病例。结果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2例。11例表现为囊实性,大囊小结节,瘤壁结节大小在0.5~2 cm,1例为囊性,1例为实性。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会明显强化。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影像分析有助于对该病诊断。
2011年07期 v.1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付美萍;吴耀贤;詹华刚;郑晓娜;赵晓东;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影像检查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CT及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病例。结果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2例。11例表现为囊实性,大囊小结节,瘤壁结节大小在0.5~2 cm,1例为囊性,1例为实性。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会明显强化。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影像分析有助于对该病诊断。
2011年07期 v.1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申香梅;
目的探讨颅内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0我院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星形细胞瘤33例,颅咽管瘤19例,髓母细胞瘤18例,松果体瘤8例,室管膜瘤7例,结核瘤9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2例,其他肿瘤6例。结论每种肿瘤都有自己的表形特征,参照CT情况实施综合评估,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以采取有针对的处理措施,提高诊治率。
2011年07期 v.1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申香梅;
目的探讨颅内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0我院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星形细胞瘤33例,颅咽管瘤19例,髓母细胞瘤18例,松果体瘤8例,室管膜瘤7例,结核瘤9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2例,其他肿瘤6例。结论每种肿瘤都有自己的表形特征,参照CT情况实施综合评估,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以采取有针对的处理措施,提高诊治率。
2011年07期 v.1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周武涛;崔丙周;王博;贺艳阳;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24例病人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壳核-内囊型8例,壳核进展型2例,壳核型4例,皮层型10例。术后72 h内均复查CT。结果 19例血肿清除接近85%,术后再出血2例;预后情况应用Barthel评分:恢复好,能正常生活,有(或无)轻度神经障碍2例;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有轻度神经障碍9例;中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0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良好手术方法之一;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7期 v.1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周武涛;崔丙周;王博;贺艳阳;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24例病人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壳核-内囊型8例,壳核进展型2例,壳核型4例,皮层型10例。术后72 h内均复查CT。结果 19例血肿清除接近85%,术后再出血2例;预后情况应用Barthel评分:恢复好,能正常生活,有(或无)轻度神经障碍2例;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有轻度神经障碍9例;中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0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良好手术方法之一;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7期 v.1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孟素芳;李胜堂;王遂琴;张纳;吴丽萍;
<正>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12~2010-02来我院心电图室做心电图的各期高血压病人253例,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男147例,女116例;年龄31~80岁,平均49.7岁。高血压临界[SBP 140~149 mm Hg(1 mm Hg=0.133 kPa)
2011年07期 v.1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孟素芳;李胜堂;王遂琴;张纳;吴丽萍;
<正>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12~2010-02来我院心电图室做心电图的各期高血压病人253例,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男147例,女116例;年龄31~80岁,平均49.7岁。高血压临界[SBP 140~149 mm Hg(1 mm Hg=0.133 kPa)
2011年07期 v.1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罗韶辉;黄淑云;
目的探索ABCD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90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ABCD评分方法,将TIA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2分)、中等风险组(3~4分)、高风险组(5~6分),分析我院103例TIA患者在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结果根据ABCD评分法,高、中、低风险组之间,90 d内发生脑梗死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评分能够有效的预测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以及对于TIA的分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07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罗韶辉;黄淑云;
目的探索ABCD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90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ABCD评分方法,将TIA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2分)、中等风险组(3~4分)、高风险组(5~6分),分析我院103例TIA患者在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结果根据ABCD评分法,高、中、低风险组之间,90 d内发生脑梗死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评分能够有效的预测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以及对于TIA的分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07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毛跃伟;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寻找喉返神经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16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随机依序选择三种手术入路方法,比较分析寻找喉返神经的难易情况。结果找到喉返神经共计140条,其中由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法30例,由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法38例,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72例。结论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相对较容易找到喉返神经,且较安全,不易引起神经损伤。
2011年07期 v.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毛跃伟;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寻找喉返神经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16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随机依序选择三种手术入路方法,比较分析寻找喉返神经的难易情况。结果找到喉返神经共计140条,其中由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法30例,由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法38例,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72例。结论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相对较容易找到喉返神经,且较安全,不易引起神经损伤。
2011年07期 v.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殷亚楠;杨小利;孟凡超;
目的 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CT定位下应用YL—1型穿刺针进行微创治疗,并结合颅脑CT,择期拔除穿刺针及引流管。结果穿刺引流时间3~5 d治疗78例,术后清除60%~80%12例,80%~90%56例,>90%10例。结论 CT室CT下定位,定位准确,效果好。
2011年07期 v.1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殷亚楠;杨小利;孟凡超;
目的 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CT定位下应用YL—1型穿刺针进行微创治疗,并结合颅脑CT,择期拔除穿刺针及引流管。结果穿刺引流时间3~5 d治疗78例,术后清除60%~80%12例,80%~90%56例,>90%10例。结论 CT室CT下定位,定位准确,效果好。
2011年07期 v.1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崔喜红;王俊青;张晓俐;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对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蜡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蜡疗,观察3个疗程,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蜡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石蜡疗法在小儿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中有明显疗效,有助于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2011年07期 v.1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崔喜红;王俊青;张晓俐;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对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蜡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蜡疗,观察3个疗程,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蜡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石蜡疗法在小儿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中有明显疗效,有助于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2011年07期 v.1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肖博;高晶;李承;
目的通过41例脑外伤患儿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对脑外伤患儿的诊断价值及判断预后。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行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采用网帽固定,时间常数为0.3 s,高频滤波为50 Hz,走纸速度3 cm/s。结果 41例脑外伤后EEG:正常为7例,异常为34例。其中轻度异常6例,中度异常8例,重度异常20例。结论头部外伤所致的脑电图改变,对评价患儿脑功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客观反映脑皮质功能的实质情况。尤其对脑外伤患儿,随访追踪脑电图可帮助其诊断并指导用药。
2011年07期 v.14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肖博;高晶;李承;
目的通过41例脑外伤患儿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对脑外伤患儿的诊断价值及判断预后。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行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采用网帽固定,时间常数为0.3 s,高频滤波为50 Hz,走纸速度3 cm/s。结果 41例脑外伤后EEG:正常为7例,异常为34例。其中轻度异常6例,中度异常8例,重度异常20例。结论头部外伤所致的脑电图改变,对评价患儿脑功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客观反映脑皮质功能的实质情况。尤其对脑外伤患儿,随访追踪脑电图可帮助其诊断并指导用药。
2011年07期 v.14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刘向阳;王松烨;刘家梅;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ADL及WHOQOL-BREF量表评定。结果 2组患者HAMD、ADL及WHOQOL-BREF各指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舍曲林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2011年07期 v.1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刘向阳;王松烨;刘家梅;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ADL及WHOQOL-BREF量表评定。结果 2组患者HAMD、ADL及WHOQOL-BREF各指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舍曲林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2011年07期 v.1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吴瑾;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HC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及水肿体积、总有效率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及水肿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及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07期 v.1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吴瑾;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HC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及水肿体积、总有效率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及水肿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及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07期 v.1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成战强;李海玲;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天智颗粒5 g,3次/d,尼莫地平片40 mg,3次/d;对照组40例:尼莫地平片40 mg,3次/d。2组均连续治疗24周,并同时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前后由2个专职医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定。结果 24周后2组患者MMSE、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2011年07期 v.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成战强;李海玲;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天智颗粒5 g,3次/d,尼莫地平片40 mg,3次/d;对照组40例:尼莫地平片40 mg,3次/d。2组均连续治疗24周,并同时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前后由2个专职医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定。结果 24周后2组患者MMSE、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2011年07期 v.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吴睿;李瑞红;朱洪山;刘合玉;师宏普;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在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2011年07期 v.1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吴睿;李瑞红;朱洪山;刘合玉;师宏普;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在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2011年07期 v.1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杨国进;王大丽;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53例AION(55眼)随机分2组,对照组26例(27只眼),采用丹参注射液、甲钴胺、局部激素治疗。治疗组27例(28眼)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均14 d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2个月后观察视野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8%,有效率85%。对照组治愈率13%,有效率56%。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治疗AION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7期 v.1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杨国进;王大丽;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53例AION(55眼)随机分2组,对照组26例(27只眼),采用丹参注射液、甲钴胺、局部激素治疗。治疗组27例(28眼)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均14 d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2个月后观察视野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8%,有效率85%。对照组治愈率13%,有效率56%。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治疗AION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7期 v.1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王慧予;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50 mg口服,1次/d,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2.5 mg)1/2片治疗,如血压未降至140/90 mm Hg以下,1周后增加到1片(150 mg/12.5 mg),1次/d,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 mg/12.5 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2011年07期 v.14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王慧予;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50 mg口服,1次/d,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2.5 mg)1/2片治疗,如血压未降至140/90 mm Hg以下,1周后增加到1片(150 mg/12.5 mg),1次/d,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 mg/12.5 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2011年07期 v.14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禹建伟;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小剂量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偏头痛常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 mg每晚睡前服,治疗组给予头痛宁胶囊3粒/次,3次/d,氟桂利嗪胶囊2.5 mg每晚睡前服,2组均连续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小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2011年07期 v.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禹建伟;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小剂量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偏头痛常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 mg每晚睡前服,治疗组给予头痛宁胶囊3粒/次,3次/d,氟桂利嗪胶囊2.5 mg每晚睡前服,2组均连续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小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2011年07期 v.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