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润雄;吴志强;陈仰昆;罗根培;王世芳;苗海锋;
目的探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的发生情况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东莞市人民医院近1年多来自膨式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损害者定义为:收缩压<90 mm Hg和(或)平均动脉压<50 mm Hg,或心率<60次/min。结果术中、术后出现低血流动力学状况并需要使用阿托品的患者分别为5例,2例,术中、术后需要使用多巴胺分别为6例,3例,均未发生永久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并发症,部分患者球囊扩张时心率及血压改变最为明显,术中和术后多巴胺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有较大个体差异。结论自膨式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需要严密观察,通过阿托品及多巴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可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2011年08期 v.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李书剑;黄月;党雷;张杰文;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现为脑桥十字征的多系统萎缩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为认识多系统萎缩临床特征及为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3例经临床诊断的多系统萎缩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磁共振特征表现。结果 3例患者均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脑桥十字征是其主要的磁共振特征表现。结论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萎缩患者,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脑桥十字征是其特征性磁共振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2011年08期 v.14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赵红;胡云涛;陈彦菊;司霞;李雪梅;魏文化;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例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均给予常规和综合性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12个月,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hs-CRP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的IMT与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稳定动脉斑块,并促进斑块的消退,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
2011年08期 v.1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刘瑞;滕军放;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130例TIA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进行分析,观察TIA患者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及TIA发作次数与狭窄数量关系。结果 130例TIA中有血管狭窄94例(占72.3%)。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80例中有血管狭窄者55例(占68.75%),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30例(占39.5%),颅内段狭窄16例(占21.1%),大脑中动脉狭窄26例(占34.2%),大脑前动脉狭窄14例(占18.4%)。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50例,有血管狭窄者39例(占78%),椎动脉狭窄23例(占46%),基底动脉狭窄9例(占18%),大脑后动脉狭窄18例(占36%)。频发TIA 44例,其中有2支以上血管狭窄25例(56.82%),频发组TIA多支血管狭窄数量高于非频发组TIA。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伴有脑血管狭窄,颈内动脉系统以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以椎动脉狭窄多见,频发TIA常见2支以上血管狭窄。
2011年08期 v.1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崔传举;娄季宇;杨霄鹏;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疗效。方法从2005-01~2010-10月间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结果 105例患者中以20~40岁女性多见,以急性、亚急性起病,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最常见,病变部位多以脑和脊髓多见,脑脊液蛋白升高I、gG增高及寡克隆区带阳性常见,核磁共振较计算机断层扫描敏感性高,应用常规激素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无明显差别。结论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特点,所以临床症状表现较多。根据临床特点、脑脊液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激素的应用对大多数多发性硬化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2011年08期 v.1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李洪智;
目的研究乙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6例乙脑患儿极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检测23例对照组儿童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结果乙脑患儿极期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在普通型、重型、对照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恢复期普通型乙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重型乙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与普通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型乙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极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极期乙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乙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随乙脑的发生发展缓解而变化,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NSE水平对判定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1年08期 v.1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田爱民;张合林;戚建国;齐再利;刘涛;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采用双侧开颅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12例,中残16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7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而采用双侧开颅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病人的生存质量。
2011年08期 v.1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赵裕君;于国平;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中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程度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5~2010-01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Fazekas评分标准对脑白质疏松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第2天空腹血糖值,将Fazekas评分与上述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50例患者中,年龄、性别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1),血糖水平、糖尿病患病时间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50~75岁脑梗死病人中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密切,与糖尿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糖越高、糖尿病病史时间越长,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
2011年08期 v.1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杨鹏举;李静;陈燕;夏莉;程静林;董铁立;刘小军;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监视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全麻术后纤支镜监视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置管困难原因、术中出血以及进一步处理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39例PTD手术成功,1例行普通气管切开术,手术平均时间4.5 min,平均切口长1.3 cm。2例导丝置入方向错误,纤支镜及时纠正;2例置管困难,纤支镜证实,1例系气管套管误人气管前间隙,另1例系气管左偏,甲状腺峡部损伤出血,纤支镜15 min检查时软组织深部出血并流入气管内,缝扎止血后改行普通气管切开术。结论纤支镜监视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具有迅速、微创的优点,可快速开放气道,降低并发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2011年08期 v.1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杨彦林;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舒必利治疗,疗程12周。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改善GQOLI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维度优于舒必利。结论齐拉西酮治疗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应用安全。
2011年08期 v.1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钱旭光;刘振寰;祁岩超;唐纯志;柴铁劬;
目的分析针刺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500例系统接受针刺及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的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发育商(DQ)、粗大运动功能量表数值(GMFM)及有效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及随访后DQ及治疗后GMFM各分区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胎龄<32周组患儿临床疗效低于胎龄<37周及足月儿组(P<0.001);年龄<1 a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3 a组及>3 a组(P<0.01)。结论针刺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运动、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建;其康复治疗开始年龄越小,疗效越明显;胎龄越小,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2011年08期 v.1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方莉;付振强;张博爱;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EphA4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对4组神经元分别施以60 min的OGD,换回正常培养液培养30 min后分别及给予含终浓度为50、125、250、500μmol/L天麻素的培养液作为后处理措施,培养4 h后换回正常条件培养24 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LDH活性测定检测神经元损伤情况,CY3荧光染色检测EphA4表达变化。结果天麻素后处理能降低糖氧剥夺神经元的损伤,降低EphA4表达。结论天麻素对糖氧剥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EphA4表达降低有关。
2011年08期 v.1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 马菊香;李京晔;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107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70例,脑出血组37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5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19.48±10.0)μmol/L,脑出血组患者血浆Hcy水平(19.92±11.6)μmol/L,对照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0.0±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浆Hcy水平基本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间存在密切关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独立于血脂之外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
2011年08期 v.1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张晓阳;刘德中;李改峰;韩怀彬;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3D-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0级4例,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3例,Ⅴ级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并随访。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2例,重残4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26例行3D-DSA复查无颅内动脉瘤显影。术后脑积水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正常。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及操作技巧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2011年08期 v.1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孟冰辉;王宗绍;李惠云;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片300 mg/d联合羟乙基淀粉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静点羟乙基淀粉500 mL,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连用2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针4250 U/次,2次/d,连用7 d,治疗期间2组均同时应用控制血糖、稳定血压、活血化瘀及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1周及2周时2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2周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未发现有出血性事件,对照组出现2例较重出血事件。结论阿司匹林300 mg/d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11年08期 v.14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范仲鹏;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大部分病例有较明显诱因,原发性36例,其中有家族史者6例,继发于甲亢者14例。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血清钾及心电图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避免各种诱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继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要加强原发病治疗。
2011年08期 v.14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习予祥;盛子静;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170S全自动分析仪以酶比色法测定尿酸。结果 80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值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斑块组血尿酸高于稳定斑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尿酸是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相关因素,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2011年08期 v.14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李硕彦;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分离出溶血磷脂酸定磷方法测定。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LPA/AP显著增高,不同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的脑梗死组血浆LPA/AP值不同,AP与LPA成正相关,皮层支组、分水岭组、穿支组LPA/AP值依次高于后者;轻、中、重组又依次高于前者;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值无明显差别。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下降。结论血浆LPA/AP能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病情演变及预后评估提供即刻预测。
2011年08期 v.1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潘红;
目的研究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及传导阻滞麻醉在口腔领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麻醉效果的提高。方法对171例牙髓病根尖病手术及拔牙手术采用了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黏骨膜下浸润麻醉以及传导阻滞麻醉,并判断其效果。结果本组171例患者完全麻醉率为98.25%(168/171),良好麻醉率为1.75%(3/171)(P<0.01)。结论正确地应用复方阿替卡因黏膜骨膜下缓慢注射浸润麻醉,结合必要的传导阻滞麻醉,可以提高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
2011年08期 v.1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宋晓英;
目的分析我院脑梗死初发和复发病例,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01~2010-12入院且临床病例资料记录完整的复发脑梗死病例57例,初发脑梗死病例69例,比较其年龄、性别、伴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酗酒、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结果复发组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以及男性吸烟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与脑梗死再发关系密切,男性再发几率高于女性。
2011年08期 v.1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秦振宇;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其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恢复良好率(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亚低温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1年08期 v.1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李璞;
<正>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为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我们运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2]方法,对我院3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宣教,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09~2010-08我院确诊的3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男108例,女252例,年龄26~83岁,平均(60.5±13.5)岁,病史2月~30年,住院天数3~40 d。
2011年08期 v.1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田琳;周卫青;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09-06~2010-12进行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的神经病变患者28例中进行随机抽取,对2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观察。结果 28例患者经松解术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或完全好转。结论鉴于周围神经松解术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当引起重视。
2011年08期 v.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温立鸿;孙金旗;
<正>CRP是机体应激状态下主要由肝脏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因其能与肺炎双球菌的细胞壁C黏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它的升高可以提示多种炎症事件的发生,长久以来被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近年来随着快速、可靠、超敏感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发展,超敏CRP(hs-CRP)的临床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多篇文献报道hs-CRP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密切相关。作者对本院67例急性脑损伤病人的hs-CRP结果进行统计分
2011年08期 v.1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杨献良;
目的探讨对急性CO中毒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提高对急性CO中毒的重视,加强对迟发性脑病的预防。方法回顾2004-01~2010-10在我科就诊的48例急性CO中毒并迟发性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系统观察。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易并发迟发性脑病,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及时正确诊断。结论临床急诊科医师应加强对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认识,预防或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2011年08期 v.1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任灵敏;陈静;景春燕;
目的探讨MK-A型肌兴奋技术在小儿臂丛神经麻痹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9例康复治疗期病人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2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的康复治疗外,再应用肌兴奋治疗仪对损伤的上臂所支配的肌肉(肱二头肌、伸腕肌群)治疗。每块肌肉每次刺激20~30 min,1~2次/d,3个月为1疗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单侧损伤的上臂肌力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兴奋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康复功能,对臂丛神经麻痹的康复有明显疗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2011年08期 v.1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李慧娟;
<正>晕厥是许多心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晕厥的直接起因是一时性的广泛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一般情况下,脑血流中断6~10 s便可出现意识丧失。但引起晕厥的深层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为心源性、血管迷走性(VVS)和神经源性晕厥等几大类;本文尝试利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不同表现对晕厥症状的起因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做出对晕厥症状的初步诊断,对晕厥症状类疾病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2011年08期 v.1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马海花;王国营;师宏普;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脑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抗脑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60例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胺碘酮治疗,然后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步长稳心颗粒对脑梗死后心律失常有很好的疗效,临床观察无显著的不良反应,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作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首选中成药。
2011年08期 v.1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肖向阳;
<正>目前糖尿病在我国已成为流行性疾病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症状,大多有"三多一少"表现,但也有病症状不典型者,而其中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更不多见,现报告5例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
2011年08期 v.1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刘西怀;李佳宾;范保娣;
<正>笔者在2008-2010年在基层门诊工作中治疗17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7例患者均在3个月内治愈。其中3例17~20 d完全恢复功能,3例28~40 d完全恢复功能,4例2个月内完全恢复功能,其余7例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功能。现根据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排除中枢性面瘫,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5~62岁。17例发病前均有明显受风寒史,主诉出汗后感觉受凉7例。其中12例血常规检查白
2011年08期 v.1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李少锋;彭宇晓;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昏迷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以脱水、意识障碍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均明显增高,确诊后给予补液、应用胰岛素等综合治疗,死亡1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状态6例,中残及恢复良好7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昏迷预后差、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2011年08期 v.1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李成哲;于吉友;
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病因、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9例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偏侧舞蹈病例均为老年人,其中基底节腔隙性梗死7例,丘脑小量出血1例,颞顶叶大面积梗死1例为同侧舞蹈。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偏侧舞蹈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多为对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治疗及预后好。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可引起同侧舞蹈,预后不良。
2011年08期 v.14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曹兴华;
目的探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用于脑脊液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180份脑脊液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的白细胞与镜检法相关性好。结论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可用于脑脊液细胞计数。
2011年08期 v.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范永芬;
<正>惊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一旦发现新生儿惊厥,需紧急查找病因并立即处理,以改善预后。我院2008—2010年收治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患儿男46例,女34例;年龄1~7 d48例,8~14 d 20例,15~21 d 8例,22~28 d 4例;早产儿
2011年08期 v.1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辉;闵有会;
<正>重型颅脑损伤占颅脑损伤的13%~21%,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达25%~50%,白细胞、血糖、血钠、血压、体温等因素与重型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因素有关。高热、低血压、电解紊乱、白细胞增高等均直接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处理脑外伤的同时,必须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心、肺、肾和胃肠道等重要脏器进行严密监测。重型脑外伤
2011年08期 v.1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孟兆伟;韩小敏;张见增;陈炎汉;宋红涛;
目的分析椎管内皮样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我院2004—2009年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皮样囊肿患者。重点分析了患者的好发年龄、肿瘤部位和MRI信号特点。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年龄1.5~50.0岁,平均29.0岁。肿瘤病变部位全部发生于脊髓圆锥附近,其中髓外硬膜下6例,髓内3例,边缘清楚。肿瘤长度1~3个椎体,平均约2个椎体。病灶呈梭形7例,卵圆形2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可见点状低信号钙化影;T1WI信号中,8例大部分呈低信号,其中可见点状高信号,只有1例T1WI均为高信号。病灶增强均无明显强化。结论 MRI在椎管内皮样囊肿的定位、定性诊断及与脊髓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1年08期 v.1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郭爱香;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有CT检查资料的36例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小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及血液病。小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误诊原因主要有小脑大量出血或小脑蚓部出血破入脑室等,特别是对突发头痛、头晕、呕吐继之意识障碍的患者,以及针对胸闷、出汗继之意识障碍者应高度警惕。结论减少误诊率,积极治疗,对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11年08期 v.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弓向荣;张辉;化召辉;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指标变化与24 h动态心电图改变,了解急性颅脑损伤对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5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入院后即刻抽血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于入院后即刻和入院后1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CK、CK-MB、LDH、cTn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上述指标升高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P<0.05)。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多种心电图异常,入院24 h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81.36%,1周后心电图异常为28.8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11年08期 v.1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宁根江;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术前院前急救与护理,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采取先急后缓的治疗策略,配合精心护理,预后以格拉斯哥分级标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结局良好32例(26.7%),中残29例(24.2%),重残21例(17.5%),植物生存12例(10.0%),死亡26例(21.7%),死亡病例以中老年患者(>65岁)居多占52%。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合理正确的救治次序是增强SHI合并多发伤治疗效果、降低致残致死率的关键。
2011年08期 v.1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韩占胜;庄震;杨红刚;杨恒阳;孙爽;杜恒;于杰;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术后死亡原因。方法对38例老年颅脑损伤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脑疝形成使中枢衰竭在1周内死亡14例,其中双瞳散大4例,单瞳散大10例。各种并发症死亡10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衰竭1例。手术治疗措施不当2例,术后迟发血肿3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恶性脑肿胀死亡3例。治疗延误死亡2例,术后营养衰竭3周后死亡2例。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术后,术前伤情过重,术后多系统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迟发血肿,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措施不当,恶性脑肿胀,治疗延误营养衰竭是死亡的危险因素,重视老年颅脑损伤手术方式,争取在脑疝形成前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对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及合理营养支持是降低病死率的关健。
2011年08期 v.1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黄婉红;
目的通过对50例腮腺后下极肿物的区域性切除术治疗,探讨切口的选择及面神经的解剖方式。方法对50例腮腺后下极肿物分别采用常规的S形切口、颌后切口,分别从下颌缘支或颈支进行解剖,进行常规的肿物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结果颌后切口+面神经颈支的解剖组,较常规S形切口+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组,其术后味觉出汗症、感染及面神经功能障碍、面部畸形明显降低。结论对腮腺后下极肿物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时,宜选择颌后切口及从面神经颈支逆行解剖的方式。
2011年08期 v.14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周武涛;崔丙周;王博;贺艳阳;
目的对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治疗及并发症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钻孔引流术。结果治愈48例(92.3%),无死亡病例,颅内积气较多4例(含1例张力性气颅),脑内血肿1例,血肿复发2例,癫发作1例及脑脊液漏1例。结论了解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对症处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11年08期 v.1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赵晓霞;古军;谢忠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脑膨出的原因、相应特点及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术中颅内迟发出血、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重度脑挫裂伤、术前、术中缺氧、低血压等原因引起急性脑膨出,迅速清除颅内迟发血肿、大骨窗开颅、控制血压、纠正缺氧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要根据受伤机制,术前GCS评分,脑膨出的特点,尽可能明确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较好疗效,降低了病死率。
2011年08期 v.1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李恩;崔丙周;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3 a内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出血量36~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70例,在病死率、伤残率方面的无差异。结果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在病死率及伤残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手术方式均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2011年08期 v.1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李景春;吕会杰;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及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16例患者经DSA证实为宽颈动脉瘤。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DSA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满意填塞。结果 16例患者共17个动脉瘤中完全栓塞12个,大部分栓塞3个,部分栓塞2个。术后恢复良好14例,轻、中度神经功能障碍2例。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术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疗效满意。
2011年08期 v.1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巩泽远;
<正>创伤性气颅又称外伤性颅内积气,临床上常见,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0%左右,现将我组近2 a来收治的30例创伤性气颅病人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0岁。其中以中青年居多,占24例。单纯创伤性气颅18例;并发腹部闭合伤2例其中肠破裂1例,肝脏破裂1例(手术证实);合并胸部肋骨骨折3例其中气胸1例;严重颌面伤1例;合并肢体骨折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处坠落8例,摔伤2例,被砸伤2例。
2011年08期 v.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魏文化;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经过对血肿的抽吸冲洗、液化流出而达到清除颅内血肿的目的。结果多数病例在术后5 d内拔针,脑室外引流可根据情况保留10~15 d。一般颅内血肿清除率80%以上。术后生活能力Ⅰ级29例,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2例,死亡9例,良好率为76.9%,病死率13.8%,患者昏迷时间缩短,恢复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8期 v.14 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钱皓瑜;冯可青;陈卓昌;时军;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莫司汀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NSCLC的疗效、对脑转移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要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和B组:每周期第1天静滴吉西他滨1000mg/m2和顺铂75 mg/m2,第8天吉西他滨1000 mg/m2。每21 d为1周期,重复6个周期。其中A组于第1、3、5个周期的第1天静滴尼莫司汀2~3 mg/kg。对比2组病人的病例特征、脑转移发生率、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病人脑转移阳性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36,P<0.05);ORR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2组病人的1-year SR无显著区别(P>0.05)。A组病人的PFS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均比B组病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减少、贫血、周围神经炎和肾功能损害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司汀可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的发生。
2011年08期 v.1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杨国进;罗翠平;王瑞华;王大丽;
目的观察和评价甲强龙冲击加弥可保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视神经挫伤的疗效。方法对58例(60眼)视神经挫伤患者应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加弥可保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视力恢复显效和有效率为83.3%,无效率为16.7%。对比敏感度检查,就诊时18例(19眼)有识图能力,40例(41眼)无识图能力。治疗后41眼能识别检查图,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眼末次检查视野范围较治疗前扩大或dB值提高者10眼,3眼视野丧失或无变化。结论甲强龙冲击加弥可保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神经挫伤是有效的、安全的。
2011年08期 v.1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沈萍;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同剂量的奥扎格雷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的显效率64.8%,总有效率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1年08期 v.1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于璇;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09-01~2010-10住院治疗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61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易达生,30 mg/支)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疗程为14 d;对照组60例,2组其他用药相同;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评估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7%,对照组总有效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神经保护剂,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小。
2011年08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任化立;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15 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显效率82.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显效率64.0%,2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起效快、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1年08期 v.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聂丽;王新东;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8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40例)和观察组(B组n=43例)。A组:每天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加利巴韦林10 mg/(kg.d)静滴,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d)连续应用5 d。比较2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峡部红肿消退时间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B组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峡部红肿消退时间等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2011年08期 v.1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高均合;
目的评价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应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0.175 g静滴,1次/d,疗程2周。结果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2011年08期 v.1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陈燕;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2组患者均采用经口明视气管插管。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气管插管后合并的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诱导前的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L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均低于C组,麻醉后24 h随访时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可减轻患者插管后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咽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
2011年08期 v.1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林弘;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盐酸氟桂利嗪联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门诊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联用尼莫地平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仅用盐酸氟桂利嗪;疗程为8周,观察短期疗效、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盐酸氟桂利嗪联用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2011年08期 v.1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李万全;
<正>高脂血症无症状性脑缺血可发展为脑梗死,严重者出现致残性或致死性脑梗死,为了解高脂血症患者无症状性脑缺血发生情况和阿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现将TCD检查及高脂血症组治疗8周后复查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01~2010-12我院住院及门诊的原发
2011年08期 v.1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石永芳;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滴,2次/d,14 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11年08期 v.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李浩;李春生;
目的研究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发病在72 h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联合应用,疗效明显。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1年08期 v.1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白振山;
<正>本文随机选择我科2009-06~2010-08应用日本产东菱克栓酶注射液治疗的脑梗死住院病人62例,并于同期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脑梗死住院病人62例对照观察,发现东菱克栓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应用过程中安全性高,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病人均为72 h内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5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东菱克栓酶治疗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50~86岁,平均58.6岁。对照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53~88岁,平均59.2岁。
2011年08期 v.1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崔冰;时秋英;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于应用抗生素24~72 h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精神症状表现为兴奋、语无伦次、不自主震颤、嗜睡、神志不清等,经头颅CT、脑电图检查排除了出血性脑病、病毒性脑感染及其他脑病,所有患者停药后及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引起抗生素脑病,停药及透析联合灌流治疗能更快速有效地纠正抗生素致精神症状。
2011年08期 v.1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彭玲;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的脂微球载体制剂液(商品名:凯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前列腺素E1的脂微球注射液10 u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对照组30例应用川芎嗪12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均为1次/d,连续应用14 d。结果 2周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E1的脂微球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11年08期 v.1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