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频谱分析

    王体宾;孔德荣;邱松伟;张岩滨;于海亭;霍军;李峥;袁海;胡海涛;周梦煜;张中发;王秀丽;杨勇超;宋春联;王俊;

    目的观察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方法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口服马来酸氟伏沙明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结果强迫症组治疗前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强迫症组治疗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治疗后的TP、LF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指标较治疗前数值虽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HF值仍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后TP、HF值增高,LF/HF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迷走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经马来酸氟伏沙明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趋于协调。

    2011年13期 v.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应用深部电极定位颞叶癫致灶临床研究

    魏书航;杨开军;

    目的观察深部电极记录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并探讨适应证。方法 20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患者进行颅内电极植入,包括双侧颞叶纵向深部电极植入、双侧硬膜下颞底条状电极植入、颞外条状电极植入。结果术前进行广泛的无创检查之后仍不能定位致灶的患者是选择颅内电极记录的主要适应证。在所筛选的病人中,17例患者可通过颅内电极记录定位致灶。结论深部电极记录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检查方法。

    2011年13期 v.14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补体3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韦远田;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补体3(C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98例AC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在ACI组中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变化,并对C3和hs-CRP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C3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血浆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高危人群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hs-CRP及C3水平。

    2011年13期 v.1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重型颅脑损伤24例临床分析

    樊伟强;吕务军;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006-01~2010-12收治的24例GCS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17例,不需手术2例,呼吸循环衰竭无法耐受手术治疗5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定:存活13例(54.16%),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8例(33.33%),中残3例(12.5%),重残2例(8.33%);死亡11例(45.84%),其中术后死亡6例(2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综合治疗可提高存活率,应作为治疗首选。

    2011年13期 v.14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并不全脊髓损伤的疗效

    张华;母心灵;陈金华;潘玉林;郭小伟;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经椎旁肌入路后路内固定术与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2007-01~2009-12收治的2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手术及术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恢复大于90%,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个级别。1a随访结果表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丢失小于10%。结论后路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后方韧带结构完整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并不全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效果满意。

    2011年13期 v.1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1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分析

    郭文超;李道帆;吴文军;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ulti-DopX4型TCD仪对1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呈现动脉硬化性病变,总异常率86.2%;其中43例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呈现节段性血流增快狭窄型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P<0.01)。含有高血压的组合中,节段性血流增快狭窄型明显增多(χ2=11.57,P<0.05)。结论脑动脉硬化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常见的脑血管病变,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患者脑血管狭窄型改变的重要原因。

    2011年13期 v.14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无抽搐电休克与传统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临床观察

    宋丽;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传统电休克(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兴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精神分裂症兴奋患者71例随机分为MECT组(治疗组)和ECT组(对照组),共治疗5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兴奋因子(PANSS-EC)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评定血、尿、生化常规及心电图、血清CPK。结果 MECT组的PASS-EC总分明显降低,PASS-EC减分率(71±27)%,临床总有效率52.7%;ECT组PANSS-EC减分率(67±24)%,临床总有效率45.7%,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ECT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ECT组为54.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的头晕、头痛、肌肉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ME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2011年13期 v.1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进行性肌阵挛癫一家系临床与遗传学特征分析

    李书剑;张健;张杰文;

    目的研究一个进行性肌阵挛癫家系的临床特点、遗传性特征并复习文献。方法搜集并整理一个进行性肌阵挛癫家系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遗传性特征。结果该家系呈母系遗传,先证者表现为进行性肌阵挛癫发作,同时伴有近端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改变,头颅磁共振提示皮层萎缩,该家系中除先证者外其他患者均在发病后6~8a死亡,预后差。结论该进行性肌阵挛癫家系很可能为线粒体脑肌病的肌阵挛癫伴破碎红细胞纤维(MERRF)型,确诊有待进一步的肌肉活检和基因诊断。

    2011年13期 v.1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随访研究

    卓文燕;杨建豪;解立桦;欧兴义;周武;陈玲;陈超;

    目的观察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动态变化,探讨MMP-9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随访监测52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发病2d内、2周、3个月及6个月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MMP-9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2d内的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发病2周后(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发病2周后血浆MMP-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发病3个月及6个月的血浆MMP-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发病2d内血浆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69,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MMP-9水平升高,MMP-9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恢复期MMP-9水平升高不明显,血浆MMP-9可能不能作为监测脑梗死复发前期的生化指标。

    2011年13期 v.1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桥本脑病2例及文献复习

    戚纪胜;富奇志;黄丽娜;连立飞;

    目的探讨桥本脑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确诊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急性起病,1例表现为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另1例表现为运动及感觉障碍。2例抗甲状腺抗体均增高,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增高明显,2例脑电图均广泛异常,1例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2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桥本脑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容易漏诊和误诊,当临床上遇到无法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应常规检查抗甲状腺抗体,确诊后应尽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011年13期 v.1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头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意义

    常景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比较阳性率。结果 DSA显示的40例血管狭窄除1例CTA未检出外,余在CTA上均显示为同样程度的狭窄,CTA未出现假阳性。结论CTA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辅助检查手段安全、方便、快速且准确,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首选检查方法。

    2011年13期 v.1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肢体偏瘫疗效分析

    石宏;马丽娟;相恒杰;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小儿急性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肢体偏瘫患儿76例,随机分为2组,高压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常规治疗组36例。对高压氧组的不同病因、开始治疗时间及年龄与疗效的关系及2组间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压氧组治愈率72.5%,常规治疗组为36.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肢体偏瘫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2011年13期 v.14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复发性脑梗死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探讨

    潘燕;张保朝;

    目的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CRP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CRP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均高于非急性脑卒中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CRP高于初发患者(P<0.01),且高血清CRP比率亦高于初发患者(P<0.05)。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CRP高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CRP升高有一定关系,高血清CRP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2011年13期 v.1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

    田志强;牛延良;祈萌;苗勤;

    目的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 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照组36例。2组入院后即开始泵入尼莫地平,持续14d;治疗组加脑脊液置换治疗,其他治疗同对照组。观察2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及临床预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结论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及改善预后。

    2011年13期 v.14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利丹;郭伟中;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患儿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推注治疗,对照组予地西泮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是安全有效的。

    2011年13期 v.14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郭慧;陈永华;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进行基础治疗,即常规调整血糖,活血化瘀联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再加用甲钴胺。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为87.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2011年13期 v.1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颅内炎性肉芽肿287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黄文起;

    目的探讨颅内炎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87例颅内肉芽肿的CT动态表现、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结核性肉芽肿132例(45.99%),小脓肿112例(39.02%),病毒性脑部炎症10例(3.48%),霉菌性肉芽肿11例(3.83%),囊虫性肉芽肿22例(7.67%);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增强表现不同。结论尽管颅内炎性肉芽肿有一些共性CT表现,但不同致病因子在不同病理阶段有不同的CT表现,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可作为颅内炎性肉芽肿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2011年13期 v.14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静息心率的关系

    石义永;林传鸿;余宏;强锴;常福久;

    目的观察急性期不同血管病变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对183例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浆Hcy、hs-CRP水平和静息心率的测定,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LI)组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CI)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Hcy、hs-CRP水平和静息心率的变化。结果 ACI组血浆Hcy水平(26.60±14.43)μmol/L显著高于LI组的(17.44±4.04)μmol/L(P<0.05),ACI组静息心率(82.72±8.26)次/min显著高于LI组的(73.26±12.59)次/min(P<0.05),ACI组hs-CRP水平(4.12±11.94μg/mL)高于LI组的(1.33±1.91)μg/mL(P<0.05)。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脂、体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和hs-CRP水平及静息心率的升高同血管变病类型密切相关,而且是AS的危险因素。

    2011年13期 v.1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62例临床观察

    李世林;

    目的研究天智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VD)的部分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DSM-Ⅳ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Hacinski缺血量表,选择1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天智颗粒治疗组和脑复康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天智颗粒,对照组服用脑复康,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和对照组MMSE、FAQ积分都显著改善(P<0.05)。天智颗粒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论天智颗粒治疗VD安全有效。

    2011年13期 v.1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贾润萍;吕蔚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营养状况和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10~2010-10收治的16例MG危象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经过,观察营养治疗前后ALB、PA、Hb、TSF及气管插管时间、危象持续时间、病死率。结果气管插管时间最短3d,最长52d,平均(17±10)d;危象持续时间最短2d,最长50d,平均(15±8)d。ALB、PA较治疗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TSF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12.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MG危象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效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和危象持续时间,降低病死率。

    2011年13期 v.1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Opalski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吴海香;杨清成;张向东;

    目的探讨Opalski综合征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本文对6例患者的临床、解剖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Opalski综合征定位于延髓背外侧中下部,Opalski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一侧延髓症状伴同侧肢体无力。结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Opalski综合征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2011年13期 v.1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Cromakal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ax、Bcl-2的影响

    冯涛;王国庆;张保东;

    目的探讨K-ATP通道开放剂克罗卡林(cromakal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ax、Bcl-2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模型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干预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Bax、Bcl-2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组各时间点Bax、Bcl-2表达变化不明显。B组Bcl-2表达明显减少,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cl-2表达较B组明显增多(P<0.05)。B组Bax表达明显增多,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ax表达较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Cromakalin能明显减少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1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esRAGE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丁同斌;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入选1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FMD、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sRAGE水平;根据LVMI和FMD进行分组。结果 3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EH-LVH组)和56例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EH-NLVH组)血清esRAG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esRAGE水平与FMD呈正相关(r=0.367,P<0.01),与LVMI呈负相关(r=-0.370,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LVMI、FMD与血清esRAGE水平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esRAGE水平与FMD呈正相关,提示血清esRAGE水平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2011年13期 v.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葛根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周铁中;刘金顶;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或MRI证实急性脑梗死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续14d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续14d。其他如保护脑细胞、降颅压、清除自由基等治疗2组相同,疗程结束后评定所有病人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1年13期 v.1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青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柏华;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和临床分析,其中青年组38例,老年组50例。结果 38例青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26例具有与一般脑梗死患者相同的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吸烟、肥胖、生活严重无规律等。3例病因不明,24例具有其他明确病因或诱因,包括烟雾病2例,动脉炎2例,分娩后发病5例,肾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3例,左房黏液瘤1例,肿瘤切除术后发病4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动脉盗血综合征1例,动脉夹层2例,TIA频繁刻板发作1例。而50例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40例具有与一般脑梗死相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其他病因者8例,其中房颤者3例,动脉炎2例,动脉瘤1例,肾病2例。结论与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相比,青年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更加复杂,除具有与老年患者相同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外,多数青年患者还具有其他明确的病因或诱因。

    2011年13期 v.1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酸的影响

    侯慧;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酸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注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酸(Hcy)、BI、NIHSS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血浆同型半胱酸、BI、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血浆同型半胱酸、BI、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钴胺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

    2011年13期 v.1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红花黄色素联合疏血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宋方禹;陈翠玲;王翠兰;

    我们应用红花黄色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08-07~2009-06住院脑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男43例,女2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发病到开始治疗(2.4±1.6)d;肌力0级46例,Ⅰ级18例,Ⅱ级4例;其中多发性脑梗死27例,基底节区梗死12例,丘脑梗死9例,额

    2011年13期 v.1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醒脑静治疗重症脑梗死疗效观察

    付享征;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脱水、神经保护、抗血小板、抗凝及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加醒脑静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81%;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66.7%。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13期 v.1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影响

    牛欣;许梦雅;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04~2010-06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发病1周内,有偏瘫肢体运动障碍,排除伴严重心、肝、肾、肺部疾病及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病等。男50例,女30例,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岁。2组患者肌肉功能级别均为上肢二级肌力、下肢二级肌

    2011年13期 v.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诊治体验

  • 对称性额叶脑挫裂伤临床分析

    郑炜;廖劲松;刘松;

    目的探讨对称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方法对36例对称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6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对称性额叶脑挫伤患者有其独特的损伤机制与临床特征;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动态复查头颅CT,积极的外科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011年13期 v.1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椎动脉夹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临床分析

    宋彦;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的发病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总结自发性椎动脉夹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9例椎动脉夹层病例的病史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CTA及DSA特征。结果 9例患者均有枕颈部疼痛史;CTA/DSA均发现椎动脉颅内段夹层:3例表现线样征,余6例表现为瘤样扩张。结论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发病年龄较轻,发病前通常有枕颈部的疼痛,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

    2011年13期 v.1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探讨

    杨智;闻公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和个性特征。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问卷(EPQ)对5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结构进行评估,并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患者N分值、P分值以及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偏执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理水平较低,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定,需要进行有效心理干预。

    2011年13期 v.1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卒中后抑郁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变化探讨

    孙冰;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P50的变化。方法应用脑电生理仪,采用条件刺激(S1)-试验刺激(S2)双声刺激模式记录听觉P50诱发电位,比较卒中后抑郁患者和正常人听觉P50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实验组S2-P50波幅显著高于正常组S2-P50波幅(2.09±1.05)(P<0.05);实验组P50抑制减弱,S2/S1比值(0.81±0.35)与正常组(0.37±0.23)比较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S2-S1波幅的差(1.59±0.71)与正常组(4.85±2.24)比较显著减小(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感觉门控P50的异常,感觉门控P50可能成为对于卒中后抑郁评价的一种方法。

    2011年13期 v.1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25例体会

    聂兴玉;张海三;毛登峰;李会勇;

    目的探讨起源于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10~2010-10收治的矢状窦旁脑膜瘤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8例,Ⅱ级切除5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断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一经临床诊断,均应行手术治疗。

    2011年13期 v.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

    李卫敏;王晓玲;郑宪军;张红娥;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检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外动脉,并记录颈总动脉内膜厚度。结果 72例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61例,发生率84.72%;斑块形成者50例,发生率69.4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的预警作用,可常规筛查,早期监测,积极治疗,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2011年13期 v.1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病因探讨

    张启田;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急性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局部损害,包括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和脑栓塞[1]。选取2009-11~2011-03我院诊治的30例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就其特点和发病因素等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11~2011-03我院诊治的30例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16.7~35.6岁,全部符合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分类标准[2]。均经过脑

    2011年13期 v.1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刘志才;

    <正>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ON)为糖尿病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等[1]。现将2006-02~2010-02鹿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因糖尿病而实行眼部检查的120例患者(24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02~2010-02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均经检查确诊,男52例,女6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2岁,病程2~24a。120例患者行检查240眼,男114

    2011年13期 v.1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新生儿窒息232例原因分析

    何瑞济;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23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结果母亲妊高症、贫血、胎膜早破、早产儿、脐带异常、胎心率异常、胎位不正、羊水污染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至今仍是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导致智障、肢残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及病残儿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2011年13期 v.1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诊治体会

    刘国营;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04-06~2010-04 6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症状及体征表现、休克情况。结果 55例手术治疗患者痊愈41例,轻残9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之处在于早期明确的诊断和最及时的救治,是降低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2011年13期 v.1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脑干脑炎21例临床分析

    宋亚彬;

    目的了解脑干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方法对21例确诊的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痊愈6例,死亡1例,其余症状好转。结论本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发病前常有感染病史,出现脑干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脑桥最易累及,常表现为头晕、脑神经受损、锥体束征。头颅MRI有助于早期诊断,怀疑此病时应尽早应用激素治疗。本病预后较好,不易出现复发。

    2011年13期 v.1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对康复训练疗效的影响

    徐新献;姚武位;周婧;谭华;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对康复训练疗效的影响。方法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测定将4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2组病人分别在入院时及2个月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无论从运动功能还是从日常生活能力上,治疗效果非抑郁组明显好于抑郁组。结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康复治疗效果。

    2011年13期 v.1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刘晓杰;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乳腺癌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乳腺癌病例行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4例(15.38%),均为皮瓣全层干性坏死。根据坏死皮瓣面积的大小,分别采用清创后缝合或点状植皮,创面愈合良好,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治愈率达100%。结论术中合理设计切口,皮肤无张力缝合,恰当的皮瓣厚度,防止腋下淋巴管瘘及持续负压吸引通畅的引流,适当的加压包扎,正确的使用电刀,是预防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的关键。

    2011年13期 v.1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38例早期诊断分析

    轩振宇;曹亚芹;王瑞丽;宋富洋;

    <正>婴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与预后关系极为密切[1]。为此,对我院儿科2004-01~2009-10收治的38例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近5a共收治婴儿化脓性脑膜炎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个月15例,>3~6个月

    2011年13期 v.14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用药与体验

  •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疗效观察

    陈国军;张燕柳;于永娜;许东梅;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口服,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57.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理想方法之一。

    2011年13期 v.1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赵铎;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以持续性情感低落、兴趣减退为特征的心境障碍。约15%的重度抑郁患者伴有严重自杀倾向,甚至自杀行为。它影响着脑卒中存活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的恢复[1],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2]。近年来常用5-羟色胺选择性抑制剂氟西汀(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但常出现失眠、困倦、疲劳、震颤、多汗、厌食、恶心、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我院2006-12~2009-09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112例

    2011年13期 v.1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溃疡灵联合654-2治疗2、3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李玉萍;阮红;

    目的观察溃疡灵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将67例临床确诊为2、3级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清洗伤口后先用溃疡灵均匀涂撒,再用油纱条浸654-2针剂药液覆盖引流,观察2组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 2组好转时间、显效时间、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7.42、6.85,P均<0.001)。结论溃疡灵联合654-2对2、3级糖尿病足有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2011年13期 v.1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后失眠症临床观察

    徐连营;周夏;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文飞)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入院后,给予文飞,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结果 80例患者经文飞治疗后基本痊愈38例,治愈率47.5%,总有效率93.75%。80例经阿普唑仑治疗后基本痊愈25例,治愈率31.25%,总有效率77.5%(P<0.05〉。结论文飞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较阿普唑仑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1年13期 v.1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神经节苷酯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疗效分析

    秦海燕;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昏迷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予以常规营养神经、脑保护、活血化瘀药物和高压氧疗,后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神经节苷酯100mg/d,持续2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的肌张力增高、智能减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和磁共振影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2011年13期 v.1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神经节苷酯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童丽;王文正;

    <正>为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对我院儿科60例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儿科2009-03~2011-03住院患儿,患儿均为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全部在生后24h内住院,均有围生期缺氧窒息史,生后均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时消失。行CT检查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多灶性低密度区,排除产伤、颅先天畸形、颅内出血。临床分度及诊断标

    2011年13期 v.1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探讨

    王胜利;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74例尿毒症患者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停用头孢菌素和加强血液透析,症状完全消失;1例未行透析,停用头孢菌素1周后症状渐消失。结论尿毒症患者用头孢菌素能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并通过停用头孢菌素或(和)加强血液透析,症状能够消失,无后遗症。

    2011年13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医疗技术

  • 显微手术切除巨大矢状窦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探讨

    杨仕光;杨李轩;杨志雄;余冬平;

    目的探讨巨大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1—2011年我院收治的45例巨大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39例,SimpsonⅡ级切除4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矢状窦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有效方法。

    2011年13期 v.1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64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

    录海斌;刘新生;张晓龙;

    目的评价64层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成像(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A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8例高度疑诊动脉瘤患者均给予64层CTA检查,后行DSA证实。结果 108例患者经64层CTA检出98个动脉瘤,均得到DSA检查证实,其中14例颈内和颅内小动脉瘤由全脑DSA检查后发现。结论64层CTA作为无创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手段,在诊断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瘤可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但在高度怀疑有颈内动脉瘤及颅内小血管动脉瘤时尚需进行DSA检查进一步明确。

    2011年13期 v.1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52例疗效分析

    来秋山;陈清汉;朱宇;马希峰;张明生;张仲宁;邵佳;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取俯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以伤椎为中心后正中入路切口,显露椎板,臂透视定位后,在伤椎上下邻近1~2个椎体准确打入椎弓根钉,全椎板切除减压或椎弓根侧方减压后安装符合生理曲度的预弯钛棒,并适度撑开,两侧横突丰富植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4a,平均2a。疗效标准按Frankel评分:优40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94.22%。结论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13期 v.1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超早期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李建军;宋德勋;刘丰楠;

    <正>我院2005-06开始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钻孔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超早期(发病6h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钻孔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9岁,平均56.6岁。全部有高血压史,出血位于基底节区51例,皮质下9例,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入院时发病<6h。开颅组53例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38~76岁,平均

    2011年13期 v.1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5例临床分析

    张强;兰晶;池英;揭毅;杨波;张其梅;李耀彩;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与预后。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45例(47个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9个,前交通动脉瘤12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大脑后动脉瘤1个。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34例,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型技术栓塞治疗8例,支架辅助瘤颈重塑型技术栓塞治疗5例,双微导管技术2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21例,95%栓塞者14例,90%栓塞者10例。并发症4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血栓形成1例。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自动出院1例。栓塞后3~12个月血管造影随访5例,未见复发;电话随访12例,均未再出血。结论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采用球囊或支架辅助瘤颈成形技术、双微导管技术等方法,可以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

    2011年13期 v.1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致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动脉瘤DSA分析

    李浩;康康;

    目的探讨致动眼神经麻痹脑动脉瘤的DSA表现。方法对证实为脑动脉瘤的52例患者资料的临床资料、DSA表现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9.23%,其中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50%。结论DSA可以准确而客观地反映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对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有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2011年13期 v.1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Orem理论在40例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红医;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中的作用,为患者家庭康复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帮助制订个体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给予护理常规出院指导。2组均于出院时、出院后3和6个月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出院3、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rem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13期 v.1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习惯性便秘中的疗效观察

    薄艳林;许梦雅;

    <正>便秘即排便频率减少,7d内排便次数2~3次以下,排便困难,粪便干结[1]。排便困难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肛裂、便血,不仅增加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还有可能引发脑出血、心肌梗死、大肠癌等。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其原因之一就是腹肌及盆底肌肉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缺乏,笔者应用MOTOmed Viva2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便秘5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1年13期 v.1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体会

    柳瑾;

    <正>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完成,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使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该制度自2010-03-17由卫生部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严格执行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和落实。通过工作实践,我个人深深感受到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手术安全

    2011年13期 v.1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2例疑难血型分析及输血方案探讨

    王莉;张玉林;

    目的探讨疑难血型鉴定方法及疑难输血方案。方法对患者正反定型不合者,首先采用加热洗涤红细胞及冷吸收法处理血清,然后采用ABO血型检测卡进行正定型测定,盐水法进行反定型测定,最终确定准确血型,并根据血型结果制定输血方案。结果 1例肿瘤患者和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合;患者红细胞经37℃加热洗涤,于4℃冷吸收后,ABO血型分析定为AB型1例,O型1例。结论用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方法处理患者标本有助于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2011年13期 v.1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误诊误治分析

  • 12例老年人重症肌无力误诊分析

    魏涛;

    目的分析不典型老年重症肌无力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误诊的12例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MG多发男性,以延髓症状首发多见,易误诊为脑血管病。结论老年人MG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了解其特点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

    2011年13期 v.14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22例鼻咽癌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分析

    杜伟;张晓娟;范波胜;

    <正>在我国,鼻咽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得到诊治可有效改善预后,但由于其病变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科自2006—2011年收治的外院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22例鼻咽癌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8~80岁,平均56岁。误诊时间最短15d,最长达10个月,平均5个月。从事职业:农民12例,工人7例,知识分子3

    2011年13期 v.14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综述与讲座

  • 水通道蛋白-4与视神经脊髓炎

    陈敏;唐荣华;

    <正>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严重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1-2]。视神经脊髓炎通常呈一个复发病程,并且在复发之间没有明显缓解,因此导致累积的、不可逆的、快速进展的残疾发生。过去的几十年里,视神经脊髓炎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MS)的一个亚型,然而最近几年,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一种血清抗体,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最丰富的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4

    2011年13期 v.1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中医中药

  • 马云枝教授治疗中风合并坏疽验案

    田亚振;马云枝;

    <正>马云枝,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对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内科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疗效甚佳。笔者随师学习,幸得导师口传身授,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中风合并坏疽验案整理如下,以飧同道。1临床资料患者买永和,男,78岁,以"左下肢麻木、发凉、疼痛3个月余,加重伴左大小趾溃烂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有多次脑梗死病史,遗留有左侧肢体无力。3个月前出现左下肢麻木、肿胀、发凉、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至当地

    2011年13期 v.1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表格规范

    <正>文内表格的设置应有助于简洁、明了、直观地表达结果。若表的内容简单,仅少数几个统计数字,用简洁文字可表达清楚,可删去表格,选用文字描述;若文字叙述冗长繁琐,而用表格表达便于理解,则可建议作者选用表格。表、图、文字描述三者之间无重复。表格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自明性即只看表,不阅

    2011年13期 v.14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