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多途径干预HHcy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

    康爱英;王国庆;

    目的探讨丹参、维生素和牛磺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L-蛋氨酸饮食方法建立兔HHcy病理模型,用丹参、牛磺酸、叶酸、VB6、VB12作为干预药物,以正常家兔为对照,分别于实验0周、4周、8周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并通过血管超声和组织学观察腹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蛋氨酸组第4周、8周时血清Hcy、MDA、TG、TC、ET、TXB2含量显著高于同期NC组(P<0.01,P<0.05),而NO含量、SOD活力则明显降低(P<0.01);丹参和牛磺酸组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组显著低于蛋氨酸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与蛋氨酸组比较丹参、维生素和牛磺酸组MDA、TG、TC、ET、TXB2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NO、SOD显著增高(P<0.01)。血管超声和组织学观察,蛋氨酸组腹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弹力纤维断裂、排列紊乱、有斑块形成;丹参、牛磺酸和维生素组,血管内膜较光滑、结构排列整齐无斑块,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和牛磺酸通过抑制Hcy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增值,调节血管舒缩及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平衡;维生素加速Hcy代谢,抑制高Hcy导致的血管损害,发挥抗AS形成作用。

    2011年16期 v.1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后D-dimer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王运良;曾志磊;尹红蕾;韩冰;张辉;刘亚军;娄季宇;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血管内栓塞后D-dimer浓度的变化以及D-dimer浓度升高能否做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对204例发病48 h内入住我院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SAH病人,在手术当天早晨和动脉瘤填塞后14 d检测血浆D-dimer浓度,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CT随访脑梗塞的发生做为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动脉瘤栓塞后预后不良的病人较预后良好者D-dimer浓度明显升高,手术当天2组各自平均为(1 368±298)μg/L和(756±144)μg/L,14 d时分别为(1 129±166)μg/L和(356±73)μg/L,P<0.001。重复检测发现,预后良好者D-dimer浓度降低较快,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D-dimer与预后不良有明显关系。结论 SAH后血浆D-dimer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能与凝血酶代谢产物过量积聚引起的损害有关。

    2011年16期 v.14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针刺联合小剂量托特罗定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

    冯为菊;陈义良;张小莉;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剂量托特罗定对帕金森病(PD)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以及运动功能变化和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予以针刺联合小剂量托特罗定(1mg,2/d)治疗6周,对照组予以全量托特罗定(2 mg,2/d)6周,2组基础美多巴治疗量一致,停用安坦等抗胆碱药物,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尿次,24 h平均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尿量及UPDRSⅢ评分。结果治疗前后2组排尿变化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UPDRSⅢ评分治疗组有下降趋势,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小剂量托特罗定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不良反应少,而且对帕金森病的病情有一定延缓作用。

    2011年16期 v.1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神经妥乐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研究

    田志强;姜炎;孙乐羽;苗勤;刘玉府;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分治疗组38例和照组36例。2组入院后均1次/d静滴前列地尔针20μg,治疗组1次/d静滴神经妥乐平针剂7.2 U,共3周。观察2组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给予神经妥乐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9.5%,P<0.05)、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好于单用前列地尔(P<0.01)。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而改善预后。

    2011年16期 v.1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孙高慧;高志强;高俊风;贾鹏;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量表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评分与溶栓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10d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评分与溶栓前相比进一步改善,P<0.01;发病3 h内溶栓组与3~6 h溶栓组在10 d时相比,前者溶栓痊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后者。本组无1例有脑内及其他系统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检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应用比较安全。

    2011年16期 v.1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张秀海;王艳玲;郭爱香;王九云;柳祥忠;张贇;郭予东;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T4、FT4、TSH在治疗前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FT3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显著(P<0.01),在治疗后T3、FT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T3和FT3下降,并且T3和FT3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对于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1年16期 v.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与预后关系

    孔祥锋;陈明;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活动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08-06入住我院的164例发病3 d内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ECG异常的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组关系,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心电图异常率。结果126例(76.8%)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心电图异常。脑干出血者心电图异常率最高,脑干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非脑干部位出血及基底节区出血患者(P<0.05)。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大量出血组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与小量出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后常出现ECG异常,脑干出血ECG异常率最高,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大量出血ECG异常率高,ECG异常可能并不直接影响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

    2011年16期 v.1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甄君;林子玲;孔梅;梁海棠;耿建红;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按脑血管病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进行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学指标,并根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FMA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变有显著改善作用,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效降低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改善预后。

    2011年16期 v.1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王旭刚;高政;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化原理分成3组:假手术组(n=24)、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n=24)、阿托伐他汀组(n=24),各组按缺血2 h再灌注2 h6、h2、4 h3、6 h分为4个亚组,每组各6只。结果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区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空泡样改变减轻,组织间水肿减轻。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再灌注2 h6、h,2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 h及36 h 2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减轻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水肿,使缺血周边区及海马区Caspase-3表达减少。

    2011年16期 v.1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崔可飞;蒋超;

    目的评价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脑梗死患者32例,对照组为与脑血管病无关的同期住院患者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比较2组患者之间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脑梗死患者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亦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高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可能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011年16期 v.1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重型脑外伤术后早期维生素C治疗对氧化应激标记物的影响

    钱晟;程新富;谭宗德;张志强;

    目的研究重型脑外伤术后早期一些氧化应激血清标记物,以确定维生素C补充治疗法是否影响到患者的氧化应激参数及其临床状态。方法本研究选择50例重型脑外伤术后病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25例,未接受维生素C治疗;Ⅱ组25例,自外伤手术后第1天起接受维生素C治疗(1000 mg/d静滴)。在术后第1、3、7、10天测量血清中胆红素、尿酸和总抗氧化容量(TAC),同时以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价患者的临床状态并记录,3月后再次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临床状态。结果在Ⅰ组中所有的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尿酸浓度及TAC下降,而2组患者在术后早期及3月后的临床状态无明显差异。结论虽然术后早期补充维生C能提高血清中抗氧化物的浓度,但不能本质上改善远期临床效果。

    2011年16期 v.1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28例分析

    李虹庆;王琰;

    目的观察及评价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发病6 h内11例,后循环发病12 h内17例)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发现闭塞24例85.7%,溶栓后完全再通15例62.5%,部分再通7例29.2%,未再通2例8.3%,总体血管再通率91.7%,颅内出血2例8.3%,死亡1例4.2%。4例后循环梗死患者未发现明显闭塞,在小剂量使用尿激酶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较安全的方法。

    2011年16期 v.1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中青年恶性高血压致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患者临床分析

    王南;吕继锋;吕宝来;

    目的针对中青年(<45岁)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开展额颞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的对照研究,客观评价两种不同手术对该类型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中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开颅减压方式施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18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在术后颅内压的改善程度、意识状态的改善及远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常规骨瓣开颅组。结论对于年龄<45岁的中青年恶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脑疝患者采取额颞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2011年16期 v.14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大脑胶质瘤10例临床及氢质子磁共振波普分析

    吴海香;孙科;陈亮;杨清成;张向东;

    目的回顾性分析10例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综合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所有病例均侵犯2个脑叶或以上。病变呈长T2、稍长T1异常信号,受累脑组织肿胀,占位效应轻,神经结构相对保持正常。增强扫描8例无明显强化,2例见小结节状强化。10例MRS表现均有不同程度NAA降低,Cho上升,Cho/Cr和Cho/NAA比值上升。结论 MRS是目前诊断大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对于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2011年16期 v.1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高危因素分析

    蒋麦洪;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高危因素以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878例脑出血患者,对血肿扩大的高危因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患者血肿扩大。其危险因素为:血肿形状不规则、内囊内侧型出血,收缩压>200 mm Hg、高血糖、肝脏疾病、酗酒、凝血机制障碍、烦躁;而呕吐、烦躁、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改变、血压持续不降是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表现。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高危因素为:血肿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合并凝血机制障碍,血压升高难以下降,临床表现为烦躁,频繁呕吐,以及意识障碍加重。

    2011年16期 v.14 31-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诊治体验

  • 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张丹;李琛琛;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88例脑梗死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2组:A组患者96例,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开始康复训练;B组患者92例,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后且头颅CT提示脑梗死周围水肿区处于吸收消退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出现再次脑梗死、脑水肿加重、脑梗死出血转化、心脏功能异常加重、肺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观察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和3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康复前和第7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第28天和3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而且能改善14 d后的Barthel指数。

    2011年16期 v.14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196例急性脑梗死DWI与MRA分析

    李正侠;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DWI和MR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6例患者在DWI病灶均显示为高信号。MRA显示:142例患者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的动脉分布为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三级分支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48例腔隙性脑梗死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且有16例发展成进展性脑梗死,34例腔隙性脑梗死在MRA上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和闭塞,仅1例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结论急性脑梗死DWI检出阳性率100%,MRA检查最常受累的是大脑中动脉。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所处解剖区的供血大动脉易发生狭窄,且容易出现进展性卒中。

    2011年16期 v.1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早期综合康复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探讨

    石宝花;王红梅;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综合康复训练对神经内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分为(n=50)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n=50)在神经内科临床路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系统的4阶段康复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应用康复组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指数)分别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于入院时、临床路径治疗前、治疗后6周予以综合评定,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出院以及随访时,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健康指导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推广。

    2011年16期 v.1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22例诊治分析

    张广兴;

    目的探讨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临床诊治。方法 2008-02~2011-01收治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2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拍X线片证实骨折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0.5%,全部病例术中均无脊髓神经加重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5 d,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较好恢复。结论下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明确诊断后及早手术,采取后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尽可能行充分彻底的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脊柱后柱结构,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修复受损的马尾神经[6],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

    2011年16期 v.1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临床分析

    张津玮;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方法方法2005-01~2011-01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98例,分为断流术组97例,分流术组91例,联合手术组110例。观察各组出现神经精神并发症例数及发生率。结果分流组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率30.76%最高,分流断流联合组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率10.00%,断流组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09%。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有关,分流术容易引起神经精神并发症,而断流术神经精神并发症较少,但再出血率高,联合断流和分流术既能够降低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又能够减少再出血率,是治疗门脉高压症较理想的术式。

    2011年16期 v.1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合并真菌性肺炎临床分析

    朱早君;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合并真菌性肺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2000-01~2011-01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合并真菌性肺炎219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19例脑卒中后遗症合并真菌性肺炎经积极抗真菌治疗及改善全身状况等治疗真菌转阴158例,转阴率为72.14%,临床症状好转40例,好转率18.26%,因真菌性肺炎死亡21例(9.58%)。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合并真菌性肺炎是免疫功能低下形成的,提高对真菌性肺炎认识,已达到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2011年16期 v.1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脑卒中后抑郁42例治疗观察

    韩永强;刘锦;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首发抑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米氮平组)42例,对照组44例,2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组加用米氮平30 mg/d,治疗前、治疗8周末分别对病人经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8周末,抗抑郁治疗有效率治疗组92.9%,对照组59.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末BI评分治疗组(62.3±8.3)分,对照组(54.5±8.9)分,2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提高了病人总体康复水平。

    2011年16期 v.1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左新阳;赵淑霞;蔡美霞;王霞;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105例重症脑卒中应用TPF(观察组)与102例应用家属配制营养液(对照组)鼻饲者腹泻、便秘、应激性溃疡出血(SUH)、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并于入院及营养21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以2组肠内营养21 d为统计界限。结果腹泻、肝功能异常者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便秘、SUH、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2组入院时N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1 d 2组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TPF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2011年16期 v.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付玉英;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07~2010-07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5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心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影响。结果2组的HAMD、NF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对于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11年16期 v.1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常玉倩;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2008-02~2011-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106例,综合治疗组11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8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9.24%,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积极应用综合治疗,采取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脑耗氧量,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再损伤,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2011年16期 v.1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郑文权;路亚娟;赵红艳;韩玉洁;侯国勇;

    <正>脑梗死后很多患者会不同程度产生认知功能下降,这些患者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最终会发展成痴呆。如果认知功能下降早期能及时发现并给以认知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及延缓痴呆的发生。下面将我科对3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分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我院神

    2011年16期 v.1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马玲玲;李华;

    目的探讨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认知能力下降,帕金森病综合征2例,构音不清2例,精神异常、舞蹈病和共济失调各1例。头颅MRI检查5例双侧苍白球对称性T1WI高信号,2例中脑红核对称性T1WI高信号。治疗后1例病人有好转,3例病人无明显变化,1例病人病情恶化。结论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是一种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且治疗困难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异性的MRI表现有助于诊断。

    2011年16期 v.1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以肢体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低血糖症诊治体会

    李红;陈建学;

    <正>低血糖症主要反应在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及神经缺氧症状,临床上除表现出汗、颤抖、心悸、晕厥、焦虑等植物神经症状外,往往合并精神不振、头晕、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幻觉躁动、舞蹈样动作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神经缺氧症状,尤其是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症者,往往诊断为脑血管病,并给予对症治疗而耽误病情。总结5 a来我院16例以肢体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低血糖症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病例诊疗资料,分析

    2011年16期 v.1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50例临床分析

    陈彬;

    目的探讨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方法对50例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综合干预措施,对其中30例进行跟踪筛查,10例患儿运动发育水平恢复正常,10例未能达到正常儿童水平者,确诊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10例有明显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者,确诊为脑瘫。结论坚持跟踪、观察,早期发现及干预是预防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关键,采取综合措施可降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2011年16期 v.1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6例胸、腰椎术后瘫痪原因分析

    李援立;武占红;

    目的探求胸腰椎手术后截瘫原因。方法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0.67岁。经后路矫形手术2例,创伤经后路减压内固定4例。结果手术后出现胸11~12平面以下截瘫,均经过二次手术探查处理,截瘫平面无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弓根无爆裂、骨折螺钉无过长过短或进入脊髓间隙对神经脊髓的伤害改变。结论创伤性上升性脊髓缺血损伤是不容忽视的手术后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伤害。

    2011年16期 v.1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催乳素的影响

    周玉琴;吴宜;邓开丽;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足月产妇,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2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催乳素(PRL),视觉模拟评分(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PR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镇痛组术后PRL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2组宫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促进PRL分泌。

    2011年16期 v.1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桡神经损伤15例诊治体会

    郑国玺;

    目的回顾15例桡神经损伤的诊治经过,总结治疗过程的经验教训。方法桡神经损伤10例保守治疗,3例直接桡神经吻合,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做桡神经吻合。结果非手术治疗10例,桡神经损伤均于6个月内恢复功能,神经吻合术4例于术后4~6个月开始恢复功能,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6个月取钢板时行神经松解,术后观察6个月无效再行神经吻合,吻合后6个月开始恢复功能,12个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熟悉解剖,提高手术技巧,可避免桡神经损伤。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2011年16期 v.1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中青年脑出血67例临床分析

    任向阳;王会林;

    <正>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认为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发病率远比老年人低,故被研究和关注较少。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青年脑出血的报道逐步增多,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诸多研究表明,其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也有很大的不同。为此,我们对本院近5 a来中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2011年16期 v.1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科手术后胸痛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

    邓芳;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我院对42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采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42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21例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1例。结果2组患者用药过程中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B+PCIA组手术结束后对镇痛效果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2011年16期 v.1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硫酸镁与尼卡地平预防子痫发作的疗效比较

    姚秀芝;

    目的对比尼卡地平和硫酸镁在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产科收治的13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和硫酸镁组,直至产后24 h。结果尼卡地平组预防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子痫发作的治疗效果低于硫酸镁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预防子痫发作,硫酸镁比尼卡地平更有效。

    2011年16期 v.14 58-5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医疗技术

  • 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71例临床观察

    戚纪胜;李慎茂;张育德;黄丽娜;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1例无手术禁忌证的病例,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用Terumo桡动脉专用穿刺包穿刺成功后,选用4 F或5 F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然后选用5F Sim-monsⅡ、SimmonsⅢ或H6导管做全脑血管造影。结果71例中70例穿刺桡动脉成功,其中67例穿刺右侧桡动脉成功,3例穿刺左侧桡动脉成功,总成功率为98.6%。术后出现桡动脉痉挛1例,术侧手肿胀为1例,皮下少量出血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7%,均为轻微并发症,未发生严重出血、穿刺部位感染、桡动脉搏动消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2011年16期 v.1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老年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

    张华;母心灵;陈金华;郭小伟;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9-12在我院脊柱外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58岁以上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术后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5~7.2 a,平均3.5 a。随访时患者神经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ODI由术前(61.02±6.49)分改善至(26.91±7.91)分;VAS由术前(8.1±1.3)分改善至术后(5.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中46例手术效果满意,满意度达88.5%。结论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2011年16期 v.1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赵晓霞;古军;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17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主要根据意识、瞳孔变化,分别采用微创抽吸清除术和开颅术治疗。结果微创抽吸清除术94例,ADL评级:Ⅰ级26例,Ⅱ级38例,Ⅲ级14例,Ⅳ级7例,Ⅴ级3例,死亡6例;开颅术80例,ADL评级:Ⅰ级2例,Ⅱ级13例,Ⅲ23例,Ⅳ级12例,Ⅴ10例,死亡20例。结论术前根据意识、瞳孔变化、评估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2011年16期 v.1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血肿临床观察

    曹银洲;

    目的探讨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血肿应用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3例采用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为治疗组。19例行内科保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随机分组进行统一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0.9%,病死率26.1%,对照组有效率26.3%,病死率63.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血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是一项操作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1年16期 v.1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评价48例分析

    李新文;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选择2007-01~2010-12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积极控制脑水肿,防治脑血管痉挛,同时维持水电平衡,防治并发症等处理,全身麻醉下采用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充分显露动脉瘤远近端各级血管,缓慢夹闭瘤颈,清除池内血凝块,反复冲洗至清亮,打开liliequist'S膜。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诊3月~4 a,平均(17.86±4.23)月,良好32例,轻残10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效果满意,手术中需要注意手术时期的选择、手术入路及技巧、并发症的防治。

    2011年16期 v.1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疗效观察

    郭贯成;

    目的分析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05~2010-05,我们共收100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患者均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接受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切断T2~T3,合并腋窝多汗者同时切断T4。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术中监测交感神经干切断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2℃,术毕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立即消失。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7.3±24.3)min,术后平均住时间院(2.0±0.8)d。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多汗,5例出现背痛,均能耐受。随访1~25个月无1例手汗症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技术,但其特有并发症的预防值得重视。

    2011年16期 v.1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显微手术治疗丘脑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李志立;

    目的分析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经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01~2011-01我院神经外科收治择期手术治疗的丘脑肿瘤患者共2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丘脑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大部切除患者例数分别为10、6、4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显著好转11例,好转6例,无效者2例,手术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5.0%。结论显微手术配合恰当的手术路径治疗丘脑肿瘤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6期 v.1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76例疗效分析

    来秋山;邵佳;陈清汉;朱宇;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以狭窄段为中心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C型臂透视定位后,在选定的椎体上准确打入椎弓根钉,全椎板切除减压及椎间孔减压,切除突出椎间盘,部分放置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预弯钛棒后装棒,用自体骨和(人工骨)在两侧横突间丰富植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放置负压吸引器,关闭切口,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4 a,平均为2 a。疗效标准按Frankel评分:优65例,良9例,3例,差2例,优良率97.36%。结论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年16期 v.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用药与体验

  •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治琴;薛英杰;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依达拉奉+巴曲酶联合;Ⅱ组:巴曲酶;Ⅲ组:复方丹参+曲克芦丁。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7、14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21 d后的疗效。结果Ⅰ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Ⅱ组(63.3%)(P<0.05)和Ⅲ组(36.7%)(P<0.05)。治疗后3组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Ⅰ组1例发生四肢皮下瘀斑,Ⅲ组有Ⅰ例发生双下肢皮下出血点。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1年16期 v.1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赵志中;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在脱水、降颅压,抗凝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大株红景天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对照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8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并观察2组症状、体征和血SOD、MDA、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情况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8例,显著进步22例,显效率为87.5%,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SOD明显升高,MDA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疗效相当。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2011年16期 v.1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坐骨神经痛疗效分析

    徐书源;徐建军;曹始波;李宽正;钟方正;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7~2009-07救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均合并有沿坐骨神经通路疼痛的特征。4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即尼莫地平50 mL/d,连用10 d。动态检查观察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2011年16期 v.1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奥拉西坦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秀英;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临床疗效。方法 2008-01~2011-01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巴氏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2组治疗前观察内容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观察内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奥拉西坦可以明显改善脑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缺失恢复,提高认知功能,应用方便,安全可靠,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非常重要的辅助药物。

    2011年16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张永珍;王军;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80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妥乐平和甲钴胺静滴,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四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给药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为5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SNCV),2组治疗前后均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1年16期 v.1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并脑炎36例临床观察

    郭继伟;

    <正>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大多数愈后良好,少数可并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为脑炎型、脑膜炎型、脑脊髓炎型,其中以脑炎型更多见,如未能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2010-03~2011-04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并脑炎36

    2011年16期 v.1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厄贝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姬克;

    目的通过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考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伲福达组30例)和观察组(厄贝沙坦组3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伲福达20 mg,观察组每天口服厄贝沙坦150 mg。结果对照和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6.7%。结论观察其间,厄贝沙坦无不良反应,表明厄贝沙坦是一种耐受性好,且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2011年16期 v.14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干扰素治疗乙脑46例疗效分析

    双丽;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流行性异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其中包括止惊、脱水、预防感染、降温等。除外,治疗组入院当天根据病人年龄加用干扰素治疗,100~300万U/(kg.d),1次/d,肌内注射,疗程3 d。对照组入院当天即使用病毒唑30 mg/(kg.d)加生理盐水静滴,疗程5 d。结果治疗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能抑制乙脑病毒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使乙脑患者病情改善快,治愈率高。干扰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较好疗效。

    2011年16期 v.1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黄建民;黄龙坚;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2011年16期 v.1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疗效分析

    牛福来;

    <正>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基础上,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发生血栓形成,从而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或者减少,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感觉障碍、偏瘫、二便失禁、失认等。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常为其伴发病,临床研究

    2011年16期 v.1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曲安奈德斜方肌枕部附着点注射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观察

    王金海;

    <正>我院从2009-01~2010-12有选择性的对紧张性头痛用曲安奈德醋酸制剂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在斜方肌枕部附着点注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的病例均来自门诊,共44例,女38例,男6例,年龄30~40岁5例,41~50岁20例,51~62岁19例,以一侧枕部或两侧枕部波及顶部的头痛为主要症状。1.2入选标准(1)全部病例均有枕部顶部疼痛,伴有头昏、头晕、焦虑,不想睁眼,5例伴有眩晕。体检:全部病例均

    2011年16期 v.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苏合香血竭冲服治疗心脑血管病气滞血瘀证60例

    张拓;

    <正>苏合香属于开窍药,但有芳香温通之性,血竭为活血药,二者配伍有行气活血之功,用于冠心病气滞血瘀之证,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冠心病的标准[1]气滞血瘀证的辨证标准[2]: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的标准。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0岁,病程2~3 a,对照组30

    2011年16期 v.1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临床分析

    蒋慧;王敏;刘娜娜;

    <正>老年人用药依从性降低已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依从性如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遵守医嘱服药的程度,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疗效,依从性好则疗效明显。为了解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情况,提高老年病人用药的效果,对我科住院近2年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2011年16期 v.1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中西医联合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张淑英;张太平;刘会霞;

    目的总结中西医联合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解郁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综合征疗效明显而且无不良反应,应予以提倡。

    2011年16期 v.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运动治疗对控制餐后血糖的影响及观察

    王小青;南海歌;方月娇;

    <正>运动治疗是指有治疗意义的运动,通过有计划、多样性、合理的重复性运动达到一定促进健康的目的。糖尿病人通过运动时能量的消耗,可促进肌肉、肝脏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同时在消耗体内的储存时,改善脂代谢异常,降低血脂。目前,大量的资料表明,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症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运动时可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胰岛素消耗减少,同时还可

    2011年16期 v.1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误诊误治分析

  • 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后交通动脉瘤1例

    朱青峰;王丽;王国芳;周志国;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表现为脑底诸池和脑沟内高密度阴影,有的沿着大脑镰和小脑幕扩展,前交通动脉瘤可表现为额叶内血肿,大脑中动脉瘤可表现为颞叶内血肿,颈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多聚集于同侧脑底池、外侧裂,并可破入基底节、额叶或颞叶内血肿,但动脉瘤破裂在头颅CT上单纯表现为一侧硬膜下血肿的非常罕见,容易引起误诊,现报道如下。

    2011年16期 v.1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结核性脑膜炎21例误诊分析

    林春光;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1例误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1例,上感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血管性头痛2例,脑梗死1例,脑积水2例,胃炎2例,癫1例,精神分裂症1例,老年性痴呆1例,腰腿痛1例,肺结核1例,伤寒2例,艾滋病3例。误诊时间5~55d。结论早期症状不典型,对本病认识不足,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不完整,缺乏对病情的全面分析;腰穿检查不及时,未反复腰穿脑脊液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2011年16期 v.1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帕金森氏病误诊26例临床分析

    杨静;裘丽红;曹华;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PD)临床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对本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与PD相关的26例误诊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原发性震颤(ET)、脑血管病是误诊的最常见原因。特别是仅有震颤症状而年龄较大的病人,误诊为脑血管病者均为以偏侧症状明显的强直型PD。结论掌握PD、VP、ET以及与其临床特征相似的其他疾病的临床特征,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的重要条件。

    2011年16期 v.1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脊髓型颈椎病12例分析

    关海森;王黎明;范波胜;

    <正>现将我院2006-01~2011-05曾被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脊髓型颈椎病12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50~75岁,平均63岁。职业:驾驶员4例,教师2例,打字员2例,行政人员2例,农民工2例,误诊时间3个月~1 a。1.2临床表现本组12例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渐出现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其中一侧上、下肢无力9例,双侧上、下肢

    2011年16期 v.1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