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原花青素在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大脑、心脏组织中的抗氧化作用

    顾冰;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在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大脑、心脏组织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健康6月龄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分性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VE)组、PC 120mg/kg和60mg/kg 2个剂量组等5组(各10只),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测定各组大鼠大脑、心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衰老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脑、心脏组织中的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GSH-Px水平降低(P<0.01),各用药组较衰老模型组大鼠大脑、心脏组织中的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GSH-Px水平升高(P<0.01),PC 120mg/kg组与VE组的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 60mg/kg组与其他2个用药组的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大脑、心脏组织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011年22期 v.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田立群;程兆云;李晓慧;刘超;

    目的探讨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可能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0-12施行的1 128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45例的临床资料和防治措施。结果除2例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经治疗1~2周内康复而出院。随访1~3个月均未再出现精神障碍表现。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是包括体外循环、生理功能、环境、心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011年22期 v.14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阿托伐他汀预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

    赵明枝;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前3个月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钙为他汀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均在发病72h时比较2组患者:(1)生化检测指标: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水平。(2)脑梗死灶体积。(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发病72h时,他汀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ET-1、梗死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7975,3.0319,3.2543,2.1146,2.0766,2.1636,P<0.01或P<0.05),他汀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2.259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降低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TNF-α及内皮素-1水平,缩小脑梗死灶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1年22期 v.1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MMP-9和TIMP-1表达与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秦璐莹;鲍俊涛;李秋芳;张书峰;

    目的探讨MMP-9和TIMP-1蛋白与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MMP-9、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 56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41例MMP-9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3.2%,MMP-9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29例TIMP-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1.8%,TIMP-1低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MMP-9、TIM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和TIMP-1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并有望成为神经母细胞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2011年22期 v.1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00例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魏贤玉;朱霭;王成东;

    目的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即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100例,观察8周,评定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检查。结果齐拉西酮组有效率92%,显效率67%;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65%,2组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疗效好于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月经改变少于利培酮组。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对阴性症状改善好于利培酮,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

    2011年22期 v.1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肌肉萎缩诊断中的应用

    杨娟;申志扬;赵娜;

    目的分析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肌肉萎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日立公司的HV prieus机器弹性成像程序在受检者右侧肱二头肌处于松弛与紧张状态下分别沿肌束进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根据图像肌肉组织的软硬程度的不同,分析肌肉萎缩和正常肌肉弹性的差别。结果各组松弛状态下肌束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图像表现差别不大,紧张状态下肌束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图像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其诊断肌萎缩肌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4%、80.0%、80.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较客观评价肌肉萎缩的辅助检查方法,使提供常规超声之外的诊断信息成为可能。

    2011年22期 v.1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祝小丹;彭伟英;罗小英;唐少芳;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采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2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前予以评定,出院时对2组病人派发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结果 2组病人在入院首日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1年22期 v.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疗体会

    周兴;张鹏远;季玉陈;刘海巍;牛国策;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9-10~2011-07 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单孔钻孔引流术,对手术病人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病例中,36例痊愈出院。3例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5例颅内积气,均未特殊处理,门诊随访6~11个月后自愈。4例因血肿包膜机化严重,术后效果不佳二次开瓣手术,1例术后并发重症肺炎转入ICU后死亡。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虽然手术打击不重,但因病人年龄问题易出现并发症,应注意术前综合评估及术后护理。

    2011年22期 v.14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干预与护理

    孙玲;

    目的了解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ND)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状况,探讨早期的护理与干预对V-CND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5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进行相关性饮食起居调护、病前调护、心理护理、促进维持生活自理能力、功能锻炼等早期护理与干预,选择50例未予早期护理与干预的V-CND患者作为对照。运用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对执行功能、记忆及其他认知功能检查。结果 V-CND组的执行功能测验成绩均显著高于照组(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和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尤其是V-CND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十分有重要意义。

    2011年22期 v.1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分析

    郭士琨;申明峰;姚宏伟;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的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临床症状消失,颅脑CT复查提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1例患者复发,再次钻孔引流后治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

    2011年22期 v.1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河南省多家医院护理人员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

    李秋芳;张振香;张春慧;张艳;申莉;路丽娜;伍东红;何琨;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多家医院护理人员学历、职称以及河南省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途径的调查,了解河南省护理人员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27家三级医院、51家二级医院进行调查。结果三级、二级医院本科学历构成比分别是23.2%、10.8%;医院护理人员获得本科学历的形式较多,全日制本科占19.5%,自学考试占22.6%,函授教育占35.0%,夜大占2.3%,网络教育占20.6%。河南省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年龄以中青年为主,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缺乏。结论河南省需进一步提高医院内护理人员的本科学历构成比例,鼓励在职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及职称层次。

    2011年22期 v.14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溶栓治疗脑梗死新进展

    钱钧;

    <正>1溶栓治疗机制正常人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抗溶解系统处理动态平衡,以维护正常的血液循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而纤溶酶原激活物又有血液原性和组织型。抗纤溶系统包括激活抑制物和酶抑制物。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一般无游离的纤溶酶存在,

    2011年22期 v.1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Tn-Ⅰ与心肌酶(CK-MB、CK)检测结果分析

    陈鑫;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CTn-Ⅰ与心肌酶(CK-MB、CK)的变化情况,为HIE时心肌损害的早期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45例不同程度的HIE新生儿按照病情分为轻、重度2组,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清CTn-Ⅰ、心肌酶(CK-MB、CK)两项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70例正常新生儿的检测数值做比较。结果 HIE 2组治疗前后血清CTn-Ⅰ、CK-MB、CK水平除重度组CTn-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重度组血清CT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新生儿对照比较,治疗前2组血清CTn-Ⅰ、CK-MB、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血清CTn-Ⅰ、CK-MB、CK除重度组CTn-Ⅰ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HIE组CTn-Ⅰ水平接近正常,而重度组血清CTn-Ⅰ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易合并心肌损伤,其血清CTn-Ⅰ、CK-MB、CK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CTn-Ⅰ对于判断重度的HIE合并心肌损伤的意义更大,应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检测和早期干预,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2011年22期 v.14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常景环;陈江波;戚志平;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给予羟乙基淀粉250mL静滴,1次/d,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静滴,2次/d;对照组每日给予羟乙基淀粉250mL静滴,1次/d,丁咯地尔注射液0.2g静滴,1次/d。辅以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加快,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应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2011年22期 v.1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女贞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表达影响

    井晓磊;赵铎;

    目的通过观察女贞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制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治疗组取女贞子液3.0g/(kg.d)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取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各时间点制成脊髓切片,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作组织学检查;采用光密度值(OD)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治疗组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较模型组轻;Bcl-2、Bax检测表明:Bcl-2表达于损伤后24h达高峰,bax表达于损伤后6h达高峰,3组各时间点结果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减弱。结论女贞子可通过Bcl-2上调和Bax下调,减少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2011年22期 v.1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加巴喷丁联合氨酚羟考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0例观察

    姜迎海;夏令杰;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阿米替林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0例,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加巴喷丁低剂量起始逐渐加量。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周VAS评分和Q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显效90%(36/40),总有效率95%(38/40)。结论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缩短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1年22期 v.14 3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熊新华;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联合应用红花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50例,采用红花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78%。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2011年22期 v.14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活血利水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高红涛;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利水法结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活血利水法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14d分别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确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

    2011年22期 v.1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裘丽红;韩新生;张保华;杨静;杨燃;曹华;张洪阳;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进展性脑梗死85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n=45例)和对照组(n=40例),2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瘀、神经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0.15PNAU尤瑞克林静滴,1次/d,连用7~14d,给予依达拉奉针30mg+糖水或盐水100mL静滴,2次/d,连用2周,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1.11%,近期治愈率55.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观察探讨。

    2011年22期 v.1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石晓岭;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7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静滴奥扎格雷钠80mg,2次/d,连用14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2次/d,连用14d。2组均禁用溶栓、降纤、抗凝药物及其他神经保护剂。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ESS增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E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能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疗效确定。

    2011年22期 v.1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成克忠;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研究组的显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67.5%,8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22期 v.1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头针疗法结合作业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王静;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结合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作业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价表(FMA)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功能的评定。结果治疗组FMA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结合作业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缓解局部肌张力,提高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回归社会及家庭。

    2011年22期 v.1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张保华;裘丽红;杨静;杨燃;曹华;苏建;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灶体积。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灶体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灶体积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尤瑞克林针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2011年22期 v.1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观察

    魏灿;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明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机抽取体格检查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9%,对照组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2011年22期 v.14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彭玲;冀建伟;

    目的评估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0.2g/次,qid,疗程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22期 v.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刘喜灿;王润青;吕娟;

    目的观察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组(治疗组)与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稳定斑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75mg/d,14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安全、有效。

    2011年22期 v.1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诊治体验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临床干预效果观察

    马超美;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临床干预疗效。方法将2008-01~2010-06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8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45例和早期干预组135例,观察2组神经功能发育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6个月、12个月时应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试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测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刺激代偿性脑回路建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2011年22期 v.1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2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诊治分析

    朱建春;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诊治并分析。方法回顾总结254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临床资料。结果孕周<28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发生率57.7%,28周≤孕周<32周并发症发生率32.6%,32周≤孕周<34周并发症发生率20.7%。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应进行全面观察,积极进行保守期待治疗延长孕周,降低并发症和围生儿病死率;严格掌握终止妊娠时机,降低母婴危险性及改善围生儿预后。

    2011年22期 v.1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王瑞玲;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例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进行细菌培养,研究培养阳性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2例培养阳性结果4例(1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阳性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相关(P<0.01)。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

    2011年22期 v.1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康复中的价值

    苏晓娇;鲍颂杨;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减重步行训练,分别采用Fugl-Meyer积分(FMA)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结果完成减重步行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FMA和BBS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FMA和BBS均显著升高,分别有(25.14±5.58vs 20.02±6.07,t=2.216 P=0.033)和(51.84±3.67vs 46.90±3.95,t=2.067 P=0.042)。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减重步行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2011年22期 v.1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综合干预儿童孤独症疗效分析

    呼景好;

    目的观察46例儿童孤独症的综合干预疗效,为医院开展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6例孤独症儿童在训练前后进行PEP-3及Gesell评估,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并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90%以上取得显著进步。结论综合干预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明显,与智力水平关系密切。

    2011年22期 v.1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早期监护对预后的影响

    郭利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早期监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05~2011-05,我院诊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监护组)和观察组(ICU早期监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ICU早期监护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76.7%)明显提高,伤残率(16.7%)和病死率(6.6%)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早期监护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1年22期 v.1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康复训练和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周志梅;罗秀忠;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15d,评定吞咽功能。结果 2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吞咽治疗仪可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2011年22期 v.1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小腿三头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李奇;

    目的观察小腿三头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于小腿三头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hollden步行功能分类、最大步速和步幅进行评定。结果经过6周的康复训练后,2组的Berg平衡量表、hollden步行功能分类、最大步速和步幅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小腿三头肌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

    2011年22期 v.1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特征分析

    赵少荣;陈玉燕;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就诊的病人134例进行认知检查: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老年性痴呆DSM—Ⅳ标准:(1)记忆力障碍。(2)认知功能损害至少具备下列一项:失语、失用、失认、抽象思维或判断力损害、执行管理能力障碍。使用:(1)MMSE量表筛选出认知功能障碍。(2)Hachinski缺血记分表(>7分为MID多灶坏死性痴呆,<4分为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3)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定其严重程度。结果本资料中134例老年性痴呆(Hachinski缺血记分<4分者)36例,占总人数的26.87%(36/134),男7例,占19.44%,女29例,占80.56%。高龄者,低文化程度者痴呆患病率高,程度重。痴呆患病率与性别有关,女性高发。结论本组资料中老年痴呆患病率高达26.87%,明显比报道的普通人群高,提示该组患者具有特殊性。本组痴呆患者患病率、严重程度与文化程度、年龄相关。与性别相关,绝经后女性患者多发,均与报道的相一致。

    2011年22期 v.1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丙戊酸脑病5例分析

    陈冬霞;

    目的掌握丙戊酸脑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以便早期发现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本院确诊的丙戊酸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智能障碍及肢体共济失调,脑电图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慢波,血氨部分升高,及时停药后症状改善。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停用丙戊酸钠,是治疗丙戊酸脑病的关键。

    2011年22期 v.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浅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刘海玉;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2008-01~2010-10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8例,对入院治疗4h后收缩压降至≤165mm Hg,舒张压降至≤95mm Hg设定为降压良好组198例;对入院治疗4h后收缩压仍>165mm Hg,舒张压仍>95mm Hg设定为降压差组70例。2组病例于治疗24h进行CT复查,观察2组病例有无血肿增大,并对血肿依据按Bovtt标准计算血肿扩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例观察降压差组血肿扩大发生率31.42%,降压良好组血肿扩大发生率12.12%。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积极降压,可以降低血肿扩大发生,降低病死率、病残率,对疾病早期进行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2011年22期 v.1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探讨

    朱顺强;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方法对2008-01~2011-03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145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45例肝性脑病患者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进行统计,有明确诱因141例,占总例数97.24%;诱因不明者3例,占2.06%。结论在临床肝病诊治过程中重视诱发因素,避免诱发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和减少肝性脑病发生。

    2011年22期 v.1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深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梁聪美;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在3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的患者进行年龄、术后、疾病、卧床时间等相关因素患病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82例患者发生DVT 24例,年龄、术后、血压、卧床时间、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是DV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对此类患者应加强重视,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1年22期 v.1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颅骨修补治疗体会

    李伟强;

    <正>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术,本文对近7a来我院收治的112例颅骨修补患者的手术方法、治疗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2例颅骨缺损患者中男80例,女32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2岁;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52例,颅脑损伤凹粉碎性骨折术后1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颞顶部)38例,颅脑损伤后并脑积水6例。3个月~1a

    2011年22期 v.1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慢性脑内血肿4例分析

    鲍庆华;邢东风;孔令常;

    <正>自发性脑内血肿为神经系统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本文总结了我科2000-09~2010-03,共收治的4例慢性脑内血肿病人的救治经验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17~29岁。出血原因:4例均为自发性脑出血,未行脑血管造影及CTA检查。出血部位:额叶出血1例,基底结区出血2例,颞叶出血1例;出血量30~40mL。1.2治疗先经保守治疗:20%甘露醇250mL静滴30

    2011年22期 v.1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张本超;刘超亮;

    <正>脑卒中是目前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一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并发抑郁症,从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本文对58例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01~2010-12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66.1±7.0)岁。全部病人均经CT或MRI确诊。缺血性脑卒中41例,出血性脑卒中17例;观察1~6个月。

    2011年22期 v.1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老年人癫42例临床观察

    娄勇;王祖峰;裴景洲;

    <正>随着老年人口增加,近些年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工作中,不断遇到年龄>60岁,首发症状均为癫的42例患者。就此我在年龄组、病因、临床、脑电图、CT对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男25例,女17例,发病年龄60~80岁,平均69岁,全部病人均排除在60岁以前有癫发作史。1.2病因(1)脑血管病22例(52.3%),其中脑梗死15例(多发性脑梗死8例,脑叶梗死5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高血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2)脑肿瘤8例(19%);

    2011年22期 v.1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钛网颞肌外颅脑缺损修补60例

    王志军;张慧娜;

    <正>我科自2005-03~2010-10,采用数字成形钛网颞肌外修补颅骨缺损病例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9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40.5岁。行大骨瓣减压及颞肌下减压术后3~18个月,颅骨缺损面积6~8cm×12~14cm。1.2植入材料选用二维钛金属网,行薄扫CT后由器械公司进行三维重建、测绘、塑形。1.3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沿原切口形成皮瓣,先从切口下方有颅骨处切开,如原手术瘢痕位于缺损区

    2011年22期 v.1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低强度激光穴位照射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牛瑛琳;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穴位照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激发技术、间歇导尿等。观察组同时配合低强度激光穴位照射,2组定期检测残余尿量。结果经过30d治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强度激光穴位照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有确切疗效。

    2011年22期 v.1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疑诊82例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杨葵花;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已是目前医学界所关注的重要学术热点和研究课题。本研究对我院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以便提高对PTE的认识,做到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1-05~2011-05共收治疑诊PTE患者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龄35~83岁,平均(50.4±17.7)岁。1.2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与基础病深静脉血栓形成

    2011年22期 v.1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病例报告

  • 右桥小脑角囊虫病1例报告

    符黄德;黄海能;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因右耳听力下降11个月余于2010-12-19入院。入院时主要症状和体征: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右侧颜面部麻木,感觉减退,行走不稳;右侧角膜反射迟钝,右侧咬肌力弱伴肌肉萎缩,右侧跟-膝-胫试验(±),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右侧桥脑小脑角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约4cm×5cm,边界清楚,内见分隔。头颅MRI示:右侧桥脑小脑角区直径约5cm的类圆形病变,T1WI及FLAIR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内听道CT检查示

    2011年22期 v.1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伴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宁宁;贾红云;

    <正>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资料男,54岁。因"左下肢疼痛、无力9d。"于2010-06入院。患者入院前9d在劳动时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不适,以腹股沟及大腿上段内侧为重,并逐渐出现左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体格检查:双侧肢体痛觉对称,四肢关节位置觉双下肢减弱、以右下肢明显,震动觉下肢消失。双侧肢体肌力正常。双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跟腱反射(-),无膑踝阵

    2011年22期 v.14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1例临床观察

    朱琳;

    目的观察滚筒训练对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在站立起立床训练之前先进行上肢滚筒训练,2次/d,20min/次。本文主要对1例采用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完成滚筒训练后再站起立床训练,比单纯站起立床训练,患者可以耐受更长时间和更高的角度,缩短站立至90°的周期。结论滚筒训练有利于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

    2011年22期 v.1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亨廷顿舞蹈症一家系报告

    周旭平;罗蔚锋;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于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运动不协调,伴下肢不自主扭动,呈舞蹈样,曾在2000年作头颅CT示脑萎缩,诊断为亨廷顿舞蹈病,十余年间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为头颈部及四肢粗大的舞蹈样动作,近5a来患者下肢不自主运动较前减少,出现肌肉僵直症状,上肢仍然有较多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发生,近3a患者出现行走不能,瘫痪在床,认知功能逐渐减退,情绪不稳,反应迟钝,纳差。体格检查:体型消瘦,下肢屈曲痉挛畸形,意识清楚,言语不清,认知功能下降,面部表情淡漠,全身肌张力增高,且

    2011年22期 v.1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报告

    凌启节;储照虎;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1岁。系"双下肢无力2a余"入院,患者于2a前劳累后觉双下肢沉重,走路易疲劳。近6个月来不能骑自行车,上楼费力。近10d来出现下蹲后起立困难,自觉双小腿变细。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睡眠一般,体质量正常。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肝炎结核病史。入院体检:T 36.5℃,P 66次/min,R 18次/min,Bp129/78mm Hg,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左右,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无眼震。颈软,凯尔尼格征

    2011年22期 v.14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丘脑出血继发精神运动性癫1例报告

    王旭阳;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以"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1h"为主诉于2010-04-25 18∶45入我科。患者于1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持物不能,独自不能行走,伴恶心、呕吐,无抽搐、呕血、意识不清,无发热、腹泻、小便失禁,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1a,间断治疗,控制差。无癫病、精神病、脑血管病、肾病病史。入院行头部CT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随机血糖为12.1mmol/L,肝功能、肾功能正常。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

    2011年22期 v.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以臂丛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逄涛;张素芳;逄艳丽;

    <正>1病例分析患者,女,70岁,因"左侧肩部上肢疼痛,无力1个月"为主诉收住神经内科,1个月前患者出现左侧肩部、左上肢疼痛无力,持续加重,头颅CT未见异常。按"臂丛神经炎"在康复科住院治疗9d后好转出院。后因左上肢较前变细就诊神经内科门诊,以"左侧臂丛神经损伤原因待查"收住入院,病后体质量略有减轻,饮食睡眠等正常,既往间断左侧胸痛3a,近10d偶有咳嗽,少量白痰,余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

    2011年22期 v.1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医疗技术

  •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马爱金;郝冬琳;许元丰;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42例和开颅治疗组40例,微创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ADL)。结果手术治疗后对2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微创治疗组4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9%;开颅治疗组40例,死亡15例,病死率37.5%。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开颅治疗组,血肿清除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开颅治疗组,ADL优于开颅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治疗创伤小,手术恢复情况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2011年22期 v.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张建斌;代艳;于立刚;王琦;荆友斌;徐鸿涛;张书仁;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临床效果相比较。方法行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穿刺引流术组(30例),入院后给予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引流管予以尿激酶注入并引流。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行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后措施给予预防感染、脱水、激素等常规治疗,措施与前组相同。结果手术3个月后随访,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恢复良好率为(10/30)33.3%,病死率(4/30)13.3%。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9/38)23.7%,病死率(8/38)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穿刺引流术能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是治疗脑出血病人的有效方法。

    2011年22期 v.1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亚低温技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

    段吉成;

    <正>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经常导致死亡或严重致残,并且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脑梗死高,治疗上也无特效的办法,我院神经内科在对无手术指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MHT治疗技术,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2011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h内入院,全部病例均经脑CT证实,出血量

    2011年22期 v.14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用药与体验

  • 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3例临床观察

    王宝亮;李启晖;

    目的观察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1个月后2组进行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损程度及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用药30d后比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有显著降低,2组间比较,治疗组长期服药疗效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参芪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

    2011年22期 v.1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静脉输注用于老年桡神经损伤修复手术效果分析

    姚群;王崇;

    目的探讨桡神经损伤修复手术的病人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进行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此种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桡神经损伤老年病人分2组,I组瑞芬太尼靶效应室浓度3.5ng/mL,II组瑞芬太尼靶效应室浓度2.0ng/mL。根据患者体征每次以0.5~1ng/mL递增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组均使用丙泊酚静脉输注,血浆靶浓度从2.0μg/mL开始根据临床征象逐渐调整,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血药浓度、瑞芬太尼靶浓度。结果 II组病人手术维持期间丙泊酚靶血药浓度、瑞芬太尼靶血药浓度均低于I组。结论术中认真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并随即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可以使行桡神经损伤修复手术病人的麻醉深度维持在与中青年相似的水平,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2011年22期 v.1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川芎清脑颗粒合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64例

    李明军;李谧;

    <正>偏头痛是一种功能性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伴体内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女性约18.3%,男性约7.6%,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有先兆、无先兆和特殊类型的偏头痛,但就诊时多为头痛期。未做颅脑CT或MRI者易误诊或漏诊。传统的治疗方法未能使病人和医生满意,近年来不断有治疗偏头痛的新药投入临床使用,使偏头痛的治疗有了更多选择。笔者近年来应用川芎清脑颗粒合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1年22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18例临床分析

    张永利;张杰;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g/d冲击治疗5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60mg/d,逐渐减量;对照组18例,使用地塞米松10mg/d,14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60mg/d,逐渐减量,2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比较有效率。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其中完全缓解10例(55.6%),有效7例(38.9%),无效1例(5.6%);对照组总有效率61.1%,其中完全缓解1例(5.6%),有效10例(55.6%),无效7例(3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显著。

    2011年22期 v.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分析

    周燕;

    <正>目前,各种疾病中抑郁症的发生已日趋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i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精神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问题,现对我院应用氟西汀治疗的4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2011年22期 v.1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临床护理

  •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陆珊珊;陈东亮;陈承英;黄子娟;罗福燕;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新手术疗法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在超早期内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12例中死亡1例,存活11例。术后随访3~6个月,依据GOS评分,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护理,与传统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护理相比有其特殊性。认为重视术前健康宣教,缩短术前准备过程,加强血压的观察和控制,提早康复介入,对确保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1年22期 v.1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共情护理在降低ICU病人焦虑情绪中的效果

    胡瑞燕;曾玉英;

    <正>共情(empathy)是指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共情又名"同理"、"通情"、"同感"等,是源于心理学的概念,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治理核心技术。1973年,共情的概念被引入护理领域,此后共情被看作是护理的道德和哲学的基础部分,共情护理成为心理护理的核心内容,共情能力成为护士核心能力。ICU病人病情重,心理复杂,常被情绪困扰。焦虑、恐惧、紧张等是ICU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为了降低ICU病人的不良情绪,我们对ICU

    2011年22期 v.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李瞳;

    <正>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其在发绀型心脏病中居首位,占50%~90%。目前对TOF患儿实施根治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TOF患儿应尽早行根治术,不手术者在1岁内病死率可达25%,肺动脉狭窄严重者在3岁内病死率可达40%。TOF根治术已成为常规手术,并取得了很好疗效[2]。充分有效地做好TOF患儿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11年22期 v.14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综合心理干预在治疗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

    刘荣香;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5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接受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了解评分的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经8周治疗后治愈22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为87.88%,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8周后,综合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1年22期 v.1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微量泵的使用及护理

    刘娜娜;王晶晶;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使用微量泵时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微量泵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其中100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安全度过危险期,1例患者最终因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科仪器设备,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011年22期 v.1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对不同层次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管理

    李亚玲;魏秀芬;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护生的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护生进行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人文关怀等教育,加强训练护生的情感智商,并与带教老师建立良好的带教关系,对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起重要作用。结果增强护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力和专业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结论通过对不同层次护生的带教管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逐步改善她们文化知识结构差异,接受能力和各种理论技能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22期 v.14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

    蒋挺;张菊美;

    目的总结研究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起病急骤;大都有严重意识障碍、头痛、高热、呕吐、抽搐、精神异常;常有致命性并发症出现;除积极救治及防治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基础护理、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及重症监护尤为重要。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虽病情凶险,但积极有效救治和科学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减少后遗症。

    2011年22期 v.1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胃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弋晓萍;

    <正>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指在内窥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造瘘管,以达到胃肠营养及其他治疗目的,可应用于胃肠功能正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口进食困难,需长期营养支持者,该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快捷,而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胃造口管饲营养的首选方法。我院消化内镜室从2008-06~2010-12进行胃造型术10例,现将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2011年22期 v.1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临床护理干预

    王爱云;杨振菊;刘娟;

    <正>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利用宫腔镜在电视下切除或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止血的目的,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我科自2008-03~2010-03共做子宫内膜电切术96例,给予护理干预,无1例并发症。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6例,年龄36~50岁,均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均无生育要求,术前病检结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灌洗液采用膨宫液,灌洗

    2011年22期 v.14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