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流的相关性分析

    吕翠;高波;姜鸿萍;叶天涛;张国伟;梁辉;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为阐明该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CCCI诊断标准的2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利用64层螺旋CT行CTPI检查,分别在脑干、小脑、豆状核、丘脑、额、颞、顶、枕叶、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选取感兴趣区(ROI),以年龄、性别相当的1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同脑区域之间CBF值和MoCA评分。结果病例组各个脑区域ROI的CB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额叶、颞叶及深部白质ROI的CBF下降更加明显(t值分别为6.78、3.66和8.93;P<0.01);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P<0.01),且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这些区域脑血流量显著下降有关。

    2012年03期 v.1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 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

    吴耀贤;付美萍;郑晓娜;郭时伟;王友志;

    目的探讨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平扫、多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结果垂体微腺瘤平扫多只能看到垂体形态的轻微改变,T2WI有时可见到稍长T2信号,多数病灶信号改变不明显。多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早期,肿瘤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垂体实质,肿瘤呈稍低信号,境界清楚;中晚期及延时期,肿瘤信号逐渐缓慢增高,部分病灶延时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结论 3.0T MRI多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检出信号具有特征性,可作为临床垂体微腺瘤排查首选。

    2012年03期 v.15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点

    李海燕;杨清成;张向东;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ADEM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ADEM中2例有前驱感染史,1例有手术史,首发症状分别为意识障碍、头晕和癫癇发作,头颅磁共振(MRI)见颅内多发长T1、长T2信号,呈环形或脑回样强化,累及双侧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双侧侧脑室旁和丘脑常见,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结论 ADEM是一种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认识该病的临床及MRI特点可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2012年03期 v.1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多模式MRI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价值

    李建设;车振勇;赵剑婷;白宏英;顾志强;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多模式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脑MRI、MRA、MRS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I:线粒体脑肌病病灶多位于颞、枕、顶叶,病灶具有不符合脑动脉分布及游走性的特点;4例患者病灶对称性累及豆状核、丘脑和(或)尾状核;2例患者大脑、小脑、脑干萎缩,脑室增大,脑沟增宽。病灶均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陈旧性病灶T2信号稍高;MRA:10例新发病灶处脑动脉及其远端分支较对侧相应脑动脉增粗,信号增强;MRS:14例新鲜病灶可检出倒置的乳酸双峰波及NAA/Cr降低。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式MR影像学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2012年03期 v.15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纳洛酮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并发轻中度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郑晓璐;周立宾;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轻中度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ECOPD并发呼吸衰竭轻中度肺性脑病患者43例,均在有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纳洛酮及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分别在通气前、后3h、24h及72h后评价患者症状、意识状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43例中好转40例,失败3例,有效率93.02%,治疗3h后呼吸困难程度、血气指标有所改善,72h后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迅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及呼吸肌疲劳情况,是治疗AECOPD并发轻中度肺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2012年03期 v.1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6例体会

    由俊宇;曾宪英;李化伟;郭洪刚;孔建新;

    目的探讨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颈交界处畸型,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压迫。随访半年以上,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症状明显好转2例(33.3%),减轻2例(33.3%),无效1例(16.7%),死亡1例(16.7%)。结论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可直接解除延髓、颈髓的压迫,效果良好。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防治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2012年03期 v.1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王云;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住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依达拉奉、奥扎格雷及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结果单用依达拉奉组有效率73.3%,单用奥扎格雷钠组有效率70.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6.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奥扎格雷组和依达拉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奥扎格雷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前列腺素E_1针联合甲钴胺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王崇贤;王莉梅;张苏河;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0-01-2011-03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凯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商品名弥可保)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减轻的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针与甲钴胺针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2012年03期 v.1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儿童亨舒综合征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1例临床分析

    田培超;

    目的探讨儿童亨舒综合征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治。方法对11例亨舒综合征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以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治疗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消失,各种辅助检查显示恢复正常。结论亨舒综合征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诊断需要依靠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确诊后给予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2012年03期 v.15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 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巴玉峰;李长生;李印;程金华;邢文群;刘宝兴;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使用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近年于我院行食管贲门手术患者156例纳入研究,分为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术组(A组)、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术组(B组)和单纯特耐组(C组),将各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1)无论是在完全清醒时或术后4h,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均显示: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术止痛效果最好,其次为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术,而单纯使用特耐止痛效果较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吗啡使用量比较显示:A组患者吗啡用量最少,其次为B组,C组用量最多。结论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止痛效果好,在开胸术后的止痛中具有一定优势。

    2012年03期 v.15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 轴突导向因子EphrinA2在难治性癫癇患者颞叶中的表达

    尹俊锋;张璐;连亚军;朱晓波;秦艳芬;

    目的检测轴突导向因子EphrinA2在难治性癫癇患者颞叶中的表达,探讨颞叶癫癇的发病机制。方法难治性癫癇患者(实验组)颞叶标本12例,正常(对照组)颞叶脑组织标本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phrinA2在患者颞叶和正常颞叶组织中表达变化。结果癫癇患者颞叶组织细胞中EphrinA2呈阳性反应,细胞体积较对照组膨胀增大,细胞黄染,胞浆内为棕黄色的阳性反应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对照组细胞体积正常,胞浆为蓝色。实验组EphrinA2的OD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rinA2参与了癫癇的病理生理过程,EphrinA2在癫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在颞叶癫癇患者轴突出芽和突触重建有关。

    2012年03期 v.1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 经造影证实短期药物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好转2例报道

    李润雄;肖卫民;吴志强;陈仰昆;罗根培;

    <正>1病例资料1.1病例11.1.1一般资料:男,42岁。因"右侧肢体无力6h"于2009-08-24入院。患者入院前6h晨起时发现右侧肢体无力,可在床上抬起患肢,但不能行走,伴有言语不清。发病前15d内共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10余次,每次数分钟可完全缓解;吸烟史20a,30支/d,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1.1.2体格检查: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kPa),构音不清,部分感觉性失语,右鼻唇沟浅,右侧上下肢

    2012年03期 v.1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及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8例

    关文明;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及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只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及心理治疗;2组总疗程均为6周。采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后第1、2、4、6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6周末显效率分别为85.4%、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周末开始起效,快于对照组的第2周末起效;2组治疗后第1、2、4周末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2周未采用TES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单用氟西汀起效快,疗效好,而辅助心理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3期 v.15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以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起病的多发性硬化15例临床分析

    王长明;张金菊;徐平;刘海军;

    目的探讨以周围神经病变首发的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首发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脑脊液生化常规、电生理检查、头颅或脊髓MRI特点。结果 15例均为首发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电生理提示广泛周围神经病损,既有脱髓鞘改变,又有轴突病变,MRI提示均有中枢神经多发性的脱髓鞘病变。结论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可以为多发性硬化的首发症状。

    2012年03期 v.15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对照研究

    王玲云;杨利霞;

    目的通过对前循环及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无名动脉分叉处的超声比较,探讨颈动脉及无名动脉病变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利用彩超及B-flow技术对88例后循环梗死及109例前循环梗死病人进行检测,比较2组动脉硬化斑块的位置、性质及血管有无重度病变。结果 2组患者斑块(包括稳定性斑块及不稳定斑块)不同部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梗死组不同部位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循环梗死组不同部位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重度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斑块尤其是颈动脉及无名动脉均存在不稳定斑块,更易导致前循环梗死,动脉重度病变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2年03期 v.15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晓岚;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进展型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组)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0.5g,胞磷胆碱注射液0.75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连用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比较,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析

    任雪梅;

    <正>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本病在青壮年中亦不少见,且随着近年来工作节奏地加快、生活压力地增大,青年脑卒中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能够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我们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诱因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2012年03期 v.1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ACA水平的影响

    丁进京;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0-10收治的9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高压氧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ACA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C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C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ACI具有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C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临床总体疗效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增加供氧、调节脑梗死急性期的血管舒缩功能、减轻脑水肿来实现。

    2012年03期 v.1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房颤并发急性心梗与脑梗死1例诊治体会

    蔡林江;黄立安;陈卓铭;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突发胸闷、气促3h"于2011-04-02上午8∶15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患者于3h前晨起突发胸闷、气促,伴眩晕,呕吐,头痛,持续无缓解,无胸痛、肢体乏力麻木等不适。发病以来,未进食,呕吐多次,二便未解。既往史:无特殊、无类似发作。吸烟史30a,每天1包,已戒烟2a。急诊体格检查:T 37.2℃,HR 112次/min,R 26次/

    2012年03期 v.15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蒋玉侠;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疗程14d。对2组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温与预后关系分析

    张世荣;

    <正>目前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一组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体温是我们观测的重点之一。近年来,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体温观测及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体温改变和预后有重要相关性,对病人进行体温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2012年03期 v.1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神经网络重建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徐玉;

    <正>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1]。对偏瘫肢体进行功能恢复是首要任务,我们采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2年03期 v.1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梁云;吉玉书;刘红玉;盛丽荣;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科近5a来收治的19例基底动脉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的临床表现可同时有多部位梗死,头CT及MRI可见多个病灶,可同时分布在幕上和幕下,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MRA可显示多条血管狭窄或闭塞。19例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MRI联合MRA检查对临床指导意义重大,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血管越多,预后越差。

    2012年03期 v.1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脊髓梗死1例报告

    鞠作泉;李德全;李庆华;

    <正>1病例资料女,68岁。因"头痛、恶心、呕吐3h",于2010-03-26入院。患者于3h前在活动中突然出现头痛,为整个头部剧痛,伴颈部放射痛,恶心、喷射状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肢体活动和大小便障碍。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缓解,急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a,"偏头痛"病史5a。体格检查:T37.1°C,BP

    2012年03期 v.1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肖悠美;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商品名澳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9例及对照组1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连续治疗2周。2组分别在治疗前、后28d进行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好转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2年03期 v.1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马丽;侯巧红;

    <正>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1]。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所导致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2年03期 v.1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诊治体验

  • 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防治

    张艳丽;

    目的观察大黄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01-2010-10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鼻饲生大黄粉与温开水混合液防治胃肠功能紊乱,对照组40例只给予温开水鼻饲,观察治疗10d内2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腹胀持续时间、发生次数、胃食管反流情况及2组患者胃液分泌情况。结果鼻饲大黄组与对照组在消化道出血、腹胀发生例数及持续平均时间、胃食管反流发生例数及比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鼻饲大黄组治疗后3d、7d、10d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0d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液分泌量在治疗后3d、7d、1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鼻饲生大黄能有效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同时减少胃液潴留量,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2012年03期 v.15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 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董凤林;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B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HS发病率48%,93.3%(56例)BHS患者于发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脑出血并发BHS的发病率为56%,高于脑梗死并发BHS发病率(3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BHS的几率最高,为73%。BHS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复极异常、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和猝死,心肌酶异常率45%,55%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预后多随脑卒中好转而好转,病死率26.7%,部分为猝死(5%)。结论 BHS发生与脑卒中的类型、部位、病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部自主神经中枢损害、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或加重BHS发生。治疗应重视BHS的早期发现,采取综合治疗,降低病死率。

    2012年03期 v.1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40例原因分析

    赵学俊;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3-11-2011-01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手术一般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和血肿清除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病例死亡28例(70%),存活12例(33%)。重型颅脑损伤、迟发性血肿、急性脑肿胀、术中继发颅内血肿形成、脑血管调节功能受损、长时间脑组织缺血缺氧等是颅脑外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认真分析,针对不同病因采取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彻底清除血肿、充分降低颅内压并控制血压、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等是预防及治疗颅脑外伤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积极有效的措施。

    2012年03期 v.1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116例临床分析

    杨跃杰;姚雪华;任英杰;杨晓霞;张文忠;李欣欣;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1-11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入住的312例手足口病中确诊脑炎的116例患儿的完整资料。结果 116例患儿经综合抢救治疗后,治愈出院103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及时诊断,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强化冲击治疗效果好,能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

    2012年03期 v.1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 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面瘫疗效评价

    张世能;

    <正>回顾分析我科1992-01-2011-06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面瘫患者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1992-01-2011-06共收治78例Hunt综合征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7~69岁。病程1~14d。所有病例均根据病史、影像检查排除中枢性面瘫,其他原因所致面瘫,符合Hunt综合征面瘫标准:耳部疼痛、耳部疱

    2012年03期 v.1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治疗体会

    张智明;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8-09-2011-09我院诊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经过相应的对症处理后,治愈13例(32.5%),显效15例(37.5%),好转7例(17.5%),无效5例(12.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有多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

    2012年03期 v.1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胸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48例临床分析

    贾延庆;

    <正>胸腰椎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爆裂性骨折占15%,30%~60%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脊髓神经损伤,采用何种手术入路,脊柱重建稳定性好,又减压彻底,多年来一直引起学者争议。我们采取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2012年03期 v.1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孙自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2008-03-2010-05我院急诊入院高血压I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和指南标准降压组,早期强化降压组给予呋塞米、硝普钠强化降压,指南标准降压组按照指南降压治疗。观察治疗24h后2组血肿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早期强化降压组发病1~24h平均收缩压控制为148mm 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5例(8.3%);标准血压组平均收缩压控制为172mmHg,24h内血肿体积扩大11例(18.3%),早期强化降压组血仲体积扩大发生率明显小于标准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ICH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可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2012年03期 v.1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26例内科治疗体会

    韩俊山;

    目的观察内科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40~60岁、发病时间<1d、出血量<30mL、无明显意识障碍、经CT扫描确诊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例,进行内科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24例经内科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2例治疗1d后症状加重,及时行微创术后病情缓解;本组无死亡病例,无后遗症。结论及时诊断、合理内科治疗等措施对于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转归意义十分重要,且经济负担少、疗效肯定。

    2012年03期 v.1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石红娜;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01-2010-12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0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共69株(62.73%),革兰氏阴性杆菌共41株(37.27%),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下降,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则逐步增加。结论郑州地区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医师应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实验,结合临床表现,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2012年03期 v.1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脂蛋白(a)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贾二娟;张会芬;

    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a)[Lp(a)]的水平与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脑卒中的可能病因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结果 (1)各组脑卒中患者Lp(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脑出血、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对照组比较Lp(a)血浆浓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梗死组Lp(a)浓度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Lp(a)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Lp(a)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更大。

    2012年03期 v.1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癇30例诊治体会

    黄文甫;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癇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分析。方法 2009-10-2011-10我院诊治4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并发癫癇30例,给予原发疾病的治疗及抗癫癇治疗。结果治疗原发疾病后,10例癫癇症状得到控制;经抗癫癇药物治疗后,19例癫癇症状得到控制,治愈率96.7%;另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控制癫癇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012年03期 v.1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张金萍;

    <正>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种因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引起眼眶疼痛并出现动眼(Ⅲ)、滑车(Ⅳ)、外展(Ⅵ)和三叉神经第一支(V1)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少见,且病因多样,易误诊。本文报告我科近10a来收治的12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2012年03期 v.1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癇24例临床分析

    李建甫;

    <正>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病死率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沉重的负担。出血性脑卒中后常常继发癫癇(PostStrokeEpilepsy,PSE),国外报道2%~17%,国内报道5.16%~13.5%,一般2.7%~8.0%[1]。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癇能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2012年03期 v.15 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医疗技术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TnI及CK-BB检测的临床意义

    刘超;潘燕峰;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6例新生儿HIE患儿于生后24h测定血清CK-BB及cTnI水平,并选同期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新生儿HIE患儿血清CK-BB水平:轻度(28.9±4.7)U/L,中度(46.7±7.4)U/L,重度(76.1±10.3)U/L。均高于对照组(7.3±2.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I水平:轻度(0.07±0.03)μg/L,中度(0.12±0.04)μg/L,重度(0.22±0.07)μg/L,中度及重度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日龄及14日龄NBNA评分,结果评分正常组CK-BB及cTnI水平均低于评分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后24hCK-BB及cTnI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HIE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2012年03期 v.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2例临床分析

    胡红旗;

    <正>最近几年,随着影像学技术、内窥镜器械的进步,显微解剖研究有了进一步提高,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ETV)成为神经外科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一种重要方法[1]。自2005年以来,我科应用硬性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2年03期 v.15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 翼点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脑岛叶胶质瘤21例临床分析

    陈建华;赵庆府;吴新建;

    目的分析脑岛叶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评估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解剖特点,经外侧裂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21例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显微外科手术要点、预后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Ⅰ~Ⅱ级星形细胞瘤14例,Ⅲ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4例,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肿瘤全切15例(71.43%),次全切4例(19.05%),大部切除2例(9.52%)。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16例(76.19%),无变化3例,加重或新增神经功能障碍2例。17例获随访,2a生存率58.82%(10/17),肿瘤复发率17.65%(4/17)。结论脑岛叶肿瘤多为低级别胶质瘤,翼点侧裂入路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外科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2012年03期 v.1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臂丛神经或全身麻醉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吴佳卉;

    目的探讨应用臂丛或全身麻醉双钛板技术治疗肱骨远端及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86例患者均经肘后侧入路"S"形切口,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或经肱三肌舌形瓣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使用重建钛板及1/3管型钛板内固定。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伤口感染2例,肘后滑囊炎10例,迟发性感染2例,肘部骨化性肌炎10例,6例尺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根据Casssebaum法评分,优60例,良16例,可4例,差6例。结论臂丛或全身麻醉双钛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肱骨远端及髁间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术后能够早期进行锻炼,疗效显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超早期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袁军辉;冀军玲;马国峡;卢榜良;石东付;

    目的探讨超早期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d内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73例,>70%102例,50%~70%6例,术后血肿增加15例。存活175例,死亡21例,放弃治疗5例。术后随访6个月,166例生存者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ialyliving,ADL)分级,ADLⅠ46例,ADLⅡ53例,ADLⅢ43例,ADLⅣ19例,ADLⅤ5例。结论超早期钻孔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脑出血低场强MRI诊断分析

    刘泽坤;

    目的探讨脑出血低场强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1-2011-07我院诊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低场强MRI诊断,就其MRI表现及血肿内血红蛋白在低场强MRI中的信号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 2例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典型腰穿检查可有血性脑脊液;1例临床症状不典型,MRI扫描特性也不明显,进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血肿有轻度强化,同时进行CT检查,最终确诊为脑出血;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MRI扫描结果也无明显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出血;亚急性期脑出血13例,T1WI和T2WI都表现为高信号,且具有特征性;17例慢性期出血患者,开始阶段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掌握脑出血MRI信号演变的典型规律,同时也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

    2012年03期 v.1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杜飞;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10-2011-10我院诊治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平片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并对其病变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检查显示处于0级的患者有5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3个关节提高了级别(2个Ⅰ级,1个Ⅱ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I级的患者有20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11个关节提高了级别(6个Ⅳ级,5个Ⅲ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Ⅱ级的患者有11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5个关节提高了级别至Ⅲ级。相对于低级别,对于Ⅲ和Ⅳ级的诊断,X线和CT的诊断结果偏差不大。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扫描相对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病变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临床观察

    宋春霞;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9-01-2011-06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1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积极治疗及连续性血液净化,4~6h后血清钠的水平逐渐下降,于治疗8~24h血清钠的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临床效果显著,血钠降低平稳,避免了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8例疗效评价

    李成祥;

    目的探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04-2011-04我院诊治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与术前的Cobb角(26.8±0.9)相比,术后Cobb角明显降低(5.3±0.7)(P<0.05)。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35%)相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提高(93%)(P<0.05);与术前椎体后缘高度(71%)相比,术后椎体后缘高度明显提高(96%)(P<0.05)。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脑脊液漏液、切口感染、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3期 v.15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39例临床观察

    朱志强;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78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刺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2012年03期 v.1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全脑血管造影术119例治疗体会

    张振铎;

    <正>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因其能准确的显示血管影像,已成为掌握脑血管畸形、动脉狭窄、动脉瘤等情况的金标准[1]。作为一种有创检查,科学和规范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可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8-06-2010-12开展DSA 119例,现报告如下。

    2012年03期 v.1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32例临床分析

    史承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的疗效,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09-01-2010-11收治32例丘脑肿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探讨其治疗特点及疗效,总结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患者(46.9%)行肿瘤全切术,12例(37.5%)行大部分切除术,5例(15.6%)行部分切除术。行显微外科治疗后,患者的短期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9例(28.1%),改善11例(34.3%),无改善9例(28.1%),转为恶化2例(6.2%),死亡1例(3.1%)。结论丘脑肿瘤具有病程长的特点,多为恶性肿瘤,儿童与青年患病较为常见,且肿瘤位于脑深部,手术较为困难,故此采取显微外科治疗,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全麻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桑建峰;

    目的探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32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67例(首次腺瘤切除术及腺叶大部切除术患者)未解剖显露RLN,其余65例术中均解剖显露RLN。结果本组发生RLN损伤6例(暂时性、永久性各3例),其中未解剖显露RLN 4例,解剖显露RLN过程中2例。结论熟悉RLN正常解剖和变异,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显露RLN,是避免损伤RLN的关键。

    2012年03期 v.1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改良额颞顶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脑损伤疗效分析

    高小华;

    <正>重度脑损伤患者由于伤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极高。我科2000-07-2010-07收治各类脑损伤患者427例,采用伤侧改良去骨板减压手术12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手术指征(1)挫伤面积占位效应>40mL;(2)CT提示环池结构模糊,脑干受压;(3)中线结构移位>5mm;(4)一侧瞳孔散大;(5)年龄<65岁;(6)呼吸正常,无其他脏器损

    2012年03期 v.15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周根成;张卫文;姚叙;

    <正>喉返神经(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引起喉返神经轻重不等麻痹,多由于术中直接的损伤,如切断、电刀灼伤、结扎、钳夹、牵拉等造成。很少由于血肿压迫、瘢痕组织粘连造成该神经损伤。由于血肿的压迫和瘢痕组织粘连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一般在术后数日才出现临床症状且预后良好,而手术中钳夹、牵拉引起的喉返神经麻痹常于

    2012年03期 v.15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用药与体验

  • 甲基维生素B_(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柴辉;

    目的观察甲基维生素B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脂微球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次/d;同时给予甲基维生素B12针500μg肌内注射,3次/周;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组均以28d为一疗程;于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维生素B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王少华;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对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检测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治疗前后P300检查,共观察30d。结果治疗前2组MMSE、ADL评分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提高,MMSE、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智颗粒能改善Va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2年03期 v.1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59例疗效观察

    李建波;张殿印;侯玉琴;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采用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113例V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调脂、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天智颗粒,疗程均为60d。采用《老年痴呆病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痴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5.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成药天智颗粒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疗效显著。

    2012年03期 v.15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癇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段光霞;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癇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03-2011-03收治难治性癫癇持续状态患者29例,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结果 26例于1h内完全控制,控制率89.65%,本组起效时间5~15min,平均(6±7)min,发作控制时间25~52min,平均(38.56±10.85)min。结论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癫癇持续状态具有起效快、应用安全,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适于临床应用。

    2012年03期 v.1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维生素B_(12)联合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

    马晓丽;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入选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g口服,1次/d,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2联合叶酸片,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治疗组血浆半胱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联合叶酸片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2年03期 v.1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牛小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2009-01-2011-01我院诊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阿托伐他汀钙组116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按照观察内容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和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斑块。

    2012年03期 v.1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综述与讲座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诊断与治疗进展

    李祥;杨文明;

    <正>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较常见的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以脑、肝脏及其他组织细胞内渐进性铜蓄积为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豆状核变性为主的锥体外系症状和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消化系统症状多见。目前临床上关于WD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例如,较多WD患者早期症状复杂多

    2012年03期 v.15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段春梅;邹飒枫;

    目的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口老年化,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确认识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和积极的预防可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吸烟、饮酒等是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本文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v.1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张璇;张林亭;

    <正>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其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其中约75%卒中存活者遗留功能障碍,从较轻的感觉障碍到严重的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卒中的康复治疗目前仍大多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目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或CIT)在治

    2012年03期 v.15 95-9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