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和眼压的影响

    刘萍;薛艳;张俊峰;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和眼压、视野的影响。方法对8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神经肌肉放松训练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分别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训练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量表和眼压、视野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经过肌肉放松训练6个月后在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得分[分别为(84.9±21.5)分、(74.8±19.6)分、(59.9±21.5)分、(81.9±27.6)分、(79.4±19.2)分]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在放松训练6个月后眼压[(21.7±2.81)mmHg]明显下降,与对照组[(28.4±3.31)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野参数在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放松训练作为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眼压。

    2013年03期 v.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

    吕记锋;吕保来;仇振巍;李艳新;张强;游国超;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6-10—2011-03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2例破裂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技巧和疗效。结果本组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中都成功夹闭。术后随访6~12月,术后GOS分级Ⅴ级12例,Ⅳ级7例,Ⅲ级2例,Ⅰ级1例。结论对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2013年03期 v.1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ADL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林蓓蕾;张振香;陈颖;李艳红;康佳迅;易景娜;张秋实;

    目的分析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现状,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5个社区的脑卒中患者146例,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hort form 36,SF-36)测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living,ADL)及生活质量。描述生活质量现状,分析抑郁、ADL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低于中国常模水平;抑郁与生活质量8个维度均呈负相关;ADL与生活质量除社会功能外的其余7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发病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尤其是生理功能、职能及情感方面;脑卒中后抑郁发生、ADL水平下降都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13年03期 v.1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王秀玲;王文颖;

    目的探讨C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与焦虑、社会支持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便利抽取的169例CCU患者家属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将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焦虑水平越高;社会支持及客观支持越差者的信息越缺乏。结论护理人员可了解社会支持系统对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通过降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来减轻其焦虑。

    2013年03期 v.1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首次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及诊治对策

    江利敏;尤晓涵;王新志;李燕梅;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首次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结果所有患者于发病6h~7d内行首次DSA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发病10~24d后全部复查DSA,11例发现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4例,后交通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1例,多发小动脉瘤1例)。15例仍未发现动脉瘤,其中1例行头颅MRI考虑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例手术探查发现大脑中动脉瘤1例,其余患者最终诊断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动脉瘤者行弹簧圈填塞术或手术探查并行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好转,隐匿性脑血管畸形者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其余患者经内科常规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均未再出血。结论临床中筛查SAH患者的病因很重要,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必要时仍需进一步检查如DSA、CTA、MRI等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有效改善SAH患者的预后。

    2013年03期 v.1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脑分水岭梗死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成像研究

    魏娟;邵良;盛美红;李小龙;汪芳;范松松;蔡红丽;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脑分水岭梗死22例患者(A组)和普通型脑梗死20例患者(B组)进行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成像,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2组脑血管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明显相关,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的颈部和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脑分水岭梗死者颈和脑血管病变筛查和评估的首选技术。

    2013年03期 v.16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DA、SOD的影响

    任新光;李昕;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DA、SOD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d后分别测定血清MDA、SOD的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血清MDA、SOD浓度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d后,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外周血SOD浓度均明显升高,MDA浓度均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明显改善(均P<0.05),但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2组相比,血清MDA、SOD浓度及NIHSS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能提高脑梗死后外周血SOD浓度,降低MDA浓度,抵抗脑梗死后自由基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013年03期 v.1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表现的神经科疾病2例临床分析

    嵇朋;付胜奇;张道培;张洪涛;张淑玲;

    目的探讨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表现的少见神经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表现的神经科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最终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曾先后误诊为抑郁症、脊髓型颈椎病,1例最终诊断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曾以诊断为"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反复就诊。结论临床遇到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表现的神经科疾病时,不能仅局限于专科疾病,而应拓展临床思维,以求正确诊治。

    2013年03期 v.1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听力障碍分析

    付惠玲;田金富;赵卫东;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患儿经两种方法治疗后效果,研究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HBO)治疗HIE恢复期听力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06—2012-06收治的HIE恢复期听力障碍患儿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60例采用常规疗法加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2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结果 2组患儿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听力障碍疗效显著。

    2013年03期 v.16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党颖徐;段冰洁;李英;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和治疗14d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意义。

    2013年03期 v.16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前交通动脉瘤34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张红赟;陈凤国;邢振义;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时机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入路均采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然后对动脉瘤进行显微镜下夹闭手术。结果入组34例患者中,31例(36处)动脉瘤夹闭效果满意,其余3例(3处)动脉瘤夹闭不全,针对夹闭不全部位进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GOS评分结果示,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8例(包括死亡2例)。结论翼点入路有利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顺利进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充分解剖及合适的动脉瘤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Hunt-Hess 0~Ⅲ级患者应于出血3d内进行手术,Ⅳ~Ⅴ级患者应于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2013年03期 v.1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临床分析

    赵红;魏文化;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 2010-10—2011-10 15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全部通过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对病灶定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68例,发生率45.33%,其中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以额颞叶、基底节区为主。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其中左侧大脑半球的额颞叶及基底节区相关性更为显著。

    2013年03期 v.16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催醒作用

    周玉宝;庞飞;刘谦民;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催醒效果。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B组24例,单用纳洛酮治疗,C组22例,单用醒脑静治疗,比较3组患者开始治疗到清醒的时间。结果 A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4.10±1.33)h,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促醒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治疗。

    2013年03期 v.1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17、IL-18水平变化

    刘冲;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IL)-8、IL-17、IL-1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8、IL-17、IL-18的水平,比较2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8、IL-17、IL-18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IL-8、IL-17、IL-18水平的变化可用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

    2013年03期 v.16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术前标志物CT定位微创治疗脑脓肿体会

    朱青峰;王国芳;王凤伟;

    目的探讨术前标志物CT定位微创治疗脑脓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11-12收治的6例急性脑脓肿患者采取术前标志物CT定位穿刺、腰大池引流等综合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1次穿刺成功,引流5~8d,4例痊愈,2例遗留轻度偏瘫,生活自理。结论术前标志物CT定位微创治疗脑脓肿,定位准确,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能有效防止脓肿扩散,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2013年03期 v.1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不同病因及病变部位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

    姚键;刘国超;杨晓燕;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述各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人群血压变化规律,以期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合理控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急性期脑梗死未经血压干预患者157例。按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5例)、心源性栓塞型(44例)、小动脉硬化和腔隙性脑梗死型(51例)、其他原因及不明原因型(7例)。按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型梗死(30例)、部分前循环型梗死(46例)、腔隙性梗死(51例)、后循环型梗死(30例)。分别研究各亚型患者入院7d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1)69%患者此次脑梗死发病前即自知患有高血压,其中约半数患者(36%)从未治疗过高血压。(2)急性脑梗死入院后,首次测量血压增高者占89.6%。(3)脑梗死急性期,发病第1天多数患者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发病前7d,患者表现为血压逐日下降的趋势。不同的TOAST及OCSP分型患者血压(主要为收缩压)的分布区间不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腔隙性梗死患者收缩压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原因及不明原因型和心源性栓塞型患者收缩压水平相对较低。后循环型梗死表现为较低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的收缩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规律,需采取不同的血压控制措施。

    2013年03期 v.16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脑脊液及血清白蛋白商值(CALB/SALB)联合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徐瑞;张晓;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及血清白蛋白商值(CALB/SALB)指数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临床随即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对化脑组、病脑组、结脑组及对照组患儿于入院24h内采集脑脊液及血清各2mL进行指标检测,其中CALB、SALB于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S-100B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S-100B蛋白水平在化脑组、结脑组与病脑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病脑组升高更明显,以重度组数值最高,提示发生脑损伤最重,S-100B蛋白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一致;CALB、CALB/SALB指数水平在化脑组、病脑组、结脑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化脑组CALB/SALB指数水平升高最明显(35~65),结脑组CALB/SALB指数水平(25~40)高于病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LB/SALB指数变化联合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并有助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2013年03期 v.1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60例临床分析

    林云宾;盛利;陈剑峰;

    目的探究在补钾的基础上给予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01—2012-06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 2组,A组(对照组)30例给予氯化钾治疗。B组(实验组)30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碘131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结果随访中发现,B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组,且B组复发率低于A组。结论在补钾基础上给予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病情复发率低,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3年03期 v.1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王安海;王玉洁;郝国;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自2009-06—2012-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安全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3期 v.1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张燕柳;范波胜;

    <正>我科2010-01—2012-12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01—2012-12我科收治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36~76岁,平均52岁;发病到治疗时间6~46

    2013年03期 v.16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秦群安;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8-09—2010-09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16例,采用丹参治疗;治疗组120例,采用舒血宁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8.30%,对照组70.70%,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和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2013年03期 v.1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强化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探讨

    张春兰;

    <正>急性脑卒中常常会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以及构音不清,这一组症状被称为延髓性麻痹。延髓性麻痹不但影响病人的日常语言交流,且常常出现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甚至出现窒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

    2013年03期 v.1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杨艳芳;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03—2010-03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显效15例(50%),有效12例(4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显效10例(33.34%),有效10例(33.33%),无效10例(33.33%),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3期 v.1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低分子肝素钙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不合理降压致脑梗死加重效果分析

    李艳华;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不合理降压致脑梗死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梗死不合理降压后致患者偏瘫、失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服拜阿司匹林片0.1g,qn;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针4 100U腹壁皮下注射,q12h,连用7~10d,同时应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应用3~4d。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不合理降压致脑梗死加重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16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诊治体验

  • 艾滋病并弓形虫脑炎31例临床分析

    刘春礼;刘旭辉;关琦;侯明杰;樊素琴;赵清霞;孙燕;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的认识,进一步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01—2010-08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01—2010-08我院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 402例,其中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31例,发病率2.21%,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15.35%(31/202);同时合并2种以上病变者27例(87.1%)。外周血清或脑脊液中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5例,随访12个月死亡11例(35.48%)。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个/mm3。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确诊较困难,误诊率高,致死率高。目前国内尚缺乏有效的检测确诊手段,弓形虫抗体检测无重要临床价值,颅脑CT/MRI在诊断弓形虫脑炎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所有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个/mm3。早期预防性用药、及时正确诊断、尽早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以恢复免疫功能可改善预后。

    2013年03期 v.1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同期、序贯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48例疗效观察

    谢行才;李静;张斌;郑振雨;

    目的探讨联合放化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方法联合应用全身化疗和胸部原发肺癌灶、脑转移灶的超分割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追踪到患者的生存终点,同步组和序贯组的肺癌原发灶的ORR分别为45.83%和54.16%,脑转移灶的ORR分别为70.83%和75.00%,MST分别为17个月和1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和序贯组1a生存率分别为53%和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总生存率为分别为32%和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明显优于序贯组。同步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化疗同步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能延长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2013年03期 v.1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血浆生长抑素水平改变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刘长海;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抑素水平改变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01—2012-01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把上述患者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浆生长抑素水平,具体操作根据试剂盒提示步骤进行。结果痴呆组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低于非痴呆组(P<0.05);重度痴呆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低于中度痴呆患者(P<0.05);中度痴呆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低于轻度痴呆患者(P<0.05)。病灶位于额叶、颞叶、丘脑和基底核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病灶位于枕叶患者(P<0.05)。而病灶位于顶叶、小脑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与枕叶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灶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低于中梗死灶(P<0.05);中梗死灶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小梗死灶患者(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程度越高、梗死体积越大,其血浆生长抑素水平越低,且痴呆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与梗死部位有关,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可对痴呆程度作出评估。

    2013年03期 v.1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D-二聚体与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

    范筱;宋彦;郭曦;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D-D)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D-D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1、3、5、7d行血浆D-D水平动态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将脑出血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并对3组发病后1、3、5、7d的血浆D-D水平进行动态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3、5d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皆升高(P<0.05),且中型高于轻型,重型高于中型(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浆D-D高低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程度明显相关。

    2013年03期 v.1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处理体会

    王东玉;

    <正>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作为神经外科危重急诊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如何及时去除病因,避免或者减少脑损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一直是神经外科研究

    2013年03期 v.16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多普勒彩超的临床意义

    杨新春;

    <正>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生存者大多有严重后遗症。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CVD)的70%,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在我国致死率为10%,致

    2013年03期 v.1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手足口病脑炎96例临床分析

    邹艳萍;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病毒(COXA16),肠道病毒V71型(EV71)]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

    2013年03期 v.1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进展型脑卒中临床分析

    韦晴霏;

    <正>进展型脑卒中作为一种特殊类型脑卒中,属于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疾病[1];相关资料显示进展型脑卒中的发病率已占据全部脑卒中26%~43%[2],由于难以扭转其病程且该病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加强进展型脑卒中的临床分析至关重要。笔者对64例进展型脑卒中患者予以分析,现报

    2013年03期 v.1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30例诊治体会

    杨小利;殷亚楠;黄琳;孟凡超;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周围神经疾病,临床特点以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常在急性期因呼吸肌麻痹而导致临床死亡。我科2000-05—2010-12共诊治GBS 30例,现报告如下。

    2013年03期 v.1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孟晓慧;张春霞;李永红;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一种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 eniorhynchus)是主要传播媒介[1]。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多有发热、头痛、喷射呕吐;部分重症者有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1]。现将我院2011—2012

    2013年03期 v.1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非酮症非高渗性糖尿病患者继发癫18例临床分析

    夏建华;胡伟胜;谭文刚;阮世旺;焦慧娟;王倩;陈晶;

    <正>非酮症非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NKNDHH)是以高血糖、血浆渗透压正常或轻度增高或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诊断标准(血浆渗透压>350mOsm/L)、高度脱水、无或伴轻度酮症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如果同时尿糖强阳性,而尿酮阴性,则NKNDHH可以确诊。该类患者多见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脑血管疾病及长期应用糖皮

    2013年03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常世伟;常江富;刘才勇;周永峰;

    目的探讨临床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参照蒙哥马利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我院2008-06—2012-06所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为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组和脑卒中急性期无抑郁组。分析2组性别、年龄、脑卒中家族史、发病性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社会压力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性别、年龄、发病性质(脑出血)、糖尿病和冠心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脑卒中家族史、发病性质(脑梗死)、高血压和压力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1个月是抑郁发病的高峰期,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与脑卒中家族史、发病性质(脑梗死)、高血压和压力因素有关。

    2013年03期 v.1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牛亚飞;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9-06—2012-02我科收治的24例带状疱疹性脑膜炎门诊、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有呈带状分布的疱疹,受累神经至多组脑神经、臂丛神经、颈丛及肋间神经。4例有脑膜刺激征,6例伴大小便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9例腰背部有束带感,5例出现角膜损害。2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40d。除3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的患者治疗后遗留疱疹后神经痛,其余21例复查细胞数、脑脊液压力均完全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一旦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应及时行头颅CT、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以早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害,降低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发生率。

    2013年03期 v.1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29例外科治疗分析

    刘红章;秦现丽;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5-01—2011-01进行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的29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29例病人均行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1级(痊愈)24例,2级(轻残)1例,3级(重残)1例,4级(植物状态)1例,5级(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变化较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行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死残率。

    2013年03期 v.1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用药与体验

  • 天智颗粒对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

    李香;方圆;陈文武;马曼华;李延红;

    目的评价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患者应用天智颗粒后智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天智颗粒组、吡拉西坦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并观察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画钟试验(CDT)评分,观察评分变化。结果天智颗粒组和吡拉西坦组治疗6个月后MMSE和CDT评分较对照组高,ADL评分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天智颗粒组治疗1个月后即出现智能改善,早于吡拉西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可用于V-CIND的用药,能有效预防V-CIND进一步发展为痴呆。

    2013年03期 v.16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疗效观察

    尹帅领;刘扬;张申;陈坤;卜淑芳;

    目的观察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血管病后早期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巴氯芬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锻炼;巴氯芬治疗组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服用巴氯芬,3次/d,10mg/次,观察2组在第2、4周时的Brunstrum分级和Ashworth评分。结果 Brunstrum分级显示,2组在第2、4周运动障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hworth评分显示,治疗后第2、4周2组上、下肢肌张力改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氯芬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2013年03期 v.1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瑞舒伐他汀钙与左旋氨氯地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郭胜;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2-01收治的159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照组78例,单纯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组均以1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控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速度。

    2013年03期 v.1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闫梅英;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将罗哌卡因1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mL(0.75%,A组)、25mL(0.5%,B组)、35mL(0.375%,C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B组<C组(P<0.05);3组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完全阻滞率A组<B组<C组。结论相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高浓度起效快,阻滞范围小;低浓度起效慢,阻滞范围广。

    2013年03期 v.1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糜萍;邓江红;钟自英;刘秀芝;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08-10-2012-06我院收治的28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奥扎格雷纳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8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3年03期 v.1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张学红;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1-01—2012-01经过脑部CT诊断,符合DSMIVR标准以及NINDSAIREN标准的血管痴呆患者67例,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上(降糖、降压、抗血小板凝集),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5mg,每晚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肽软胶囊,0.2g,3次/d,空腹服用。2组患者入院时进行MMSE和ADL量表评估,肝肾功能检查,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MMSE和ADL量表评估,肝肾功能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MMSE与ADL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MMSE与ADL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AST、ALT一过性升高。结论丁苯肽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优于单用多奈哌齐。

    2013年03期 v.1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TIA疗效观察

    全红梅;崔英花;朴春姬;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TIA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08—2012-08住院的TIA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马来酸桂哌齐特320mg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8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TI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1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医疗技术

  • 脑电图在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牛兴荣;

    目的通过分析血管性痴呆(VD)患者早期脑电图(EEG)改变,探讨脑电图在其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6例VD患者的脑电图结果,同时与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76例患者中出现异常脑电图69例,表现为α节律不规则、频率减慢、调节差并伴有α波指数减少,有时可见低波幅θ波出现,部分严重病例可见低中波幅θ波频繁出现于各导联,甚至可见慢波明显增多,并有混合性θ波和σ波。患者的MMSE评分越低,EEG异常改变越明显。结论脑电图的变化与VD患者的MMSE评分有显著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地评价VD患者的脑功能水平和损害程度,对VD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03期 v.1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60例体会

    李来华;孙传顺;宋振声;张立功;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6~83岁,平均64岁;均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车祸伤36例,打击伤3例,坠落伤21例,其中12例为急性,48例为亚急性。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双额硬膜下积液32例,单额颞积液18例,单额积液10例。积液量20~60 mL,平均30

    2013年03期 v.1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颞浅动脉贴覆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赵占升;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贴覆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颞浅动脉贴覆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颞浅动脉贴覆术应用于脑出血手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3期 v.1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针灸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郭严;

    <正>目前,面神经炎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均为我院2009-08—2011-08收治的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患者健侧与患侧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将患者分为≥30%组56例和<30%组34

    2013年03期 v.1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Bobath疗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李树强;贾传宇;许梦雅;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配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obath技术配合针刺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Bobath疗法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于初期和末期(1个月)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采用Bobath疗法配合针刺的综合治疗可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13年03期 v.1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误诊误治分析

  • 11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误诊分析

    杨道荣;

    目的探讨11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18例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病例中,入院时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29.7%),高脂血症23例(19.5%),原发性高血压16例(13.6%),颈椎病12例(10.2%),Meniere’s病11例(9.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6.8%),脑外伤综合征7例(5.9%),上呼吸道感染4例(3.4%),神经衰弱2例(1.7%)。确定为后半规管BPPV 57例(48.3%),前半规管BPPV 32例(27.1%),外半规管BPPV 19例(16.1%),混合型BPPV 10例(8.5%)。结论凡是与头位变动相关的眩晕发作,伴或不伴发作间期持续性头昏,应常规行Dix-HallPike检查,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减少误诊。

    2013年03期 v.1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病例报告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吴勇;陈秀;谭华;李小刚;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N-methyl-D-aspartate receptpr,NMDAR)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确诊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特征为精神行为异常、癫及通气功能障碍,腹部B超发现畸胎瘤,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早期免疫治疗有效。结论抗NMDAR脑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识别,脑脊液抗NMDA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2013年03期 v.1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综述与讲座

  • 儿童脑积水的外科治疗术式选择

    袁致海;房博;陈延;

    脑积水是儿童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儿童脑积水的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儿童脑积水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由于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手术耐受差,选择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对患儿预后有重要影响。儿童脑积水的外科手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和内镜三脑室造瘘术。通过对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并发症、远期疗效比较,了解各术式的优缺点,提供临床术式选择参考。

    2013年03期 v.1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MRI研究进展

    王缉胜;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HIE)是由于子宫内窘迫,围生期窒息、缺氧造成脑血供与气体交换障碍,引起脑部缺血缺氧性损害,包括组织代谢障碍、细胞损伤及血管的调节功能障碍,易导致各种后遗症,为新生儿死亡和引起儿童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和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

    2013年03期 v.1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护理体验

  • 39例前颅底肿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闵双凤;孙会如;

    <正>扩大鼻外额筛窦进路额眶筛区前颅底肿瘤切除术是我科近年来对额眶筛区肿瘤患者采取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由于额眶筛区肿瘤常侵犯前颅底、额窦、筛窦、鼻腔、眼眶,甚至颅内和眶外区,病变范围广泛,手术部位解剖关系复杂,位置较深,有一定的护理难度。围手术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2013年03期 v.1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神经外科4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孔丽;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2个病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类、研究分析,从根本上找出发生原因及特点,为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1-01—2012-06我院神经外科2个病区上报的48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的资历等进行研究。结果神经外科发生不良事件占前3位的分别是用药错误、管路滑脱、跌倒。工作2a内的N1级护士为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发生的时间特点:治疗高峰时段(08:00~10:00)、患者康复锻炼时(15:00~16:00)、值班人员减少时(20:00~22:00)。主要原因是护士对工作制度的执行力不够、专业知识掌握不全,各项评估能力、沟通能力不良,培训效果不到位。结论要减少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准确执行查对制度,针对性开展护理人员培训,完善安全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评估和沟通能力。

    2013年03期 v.1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不同时间窗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候翠芳;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2010-01—2011-01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发病3~6h接受溶栓治疗,实验组在发病3h内接受溶栓治疗,2组患者同时接受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实施溶栓治疗,并行综合性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3年03期 v.1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妊高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

    李琳;

    <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妊高征患者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的总分值均明显高于国际常模[1]。因该病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大多数妊高征患者难以接受自己患该病的事实。患者在开始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非常突出,对整个治

    2013年03期 v.1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护理体会

    王艳丽;冯照新;范波胜;

    <正>我科2008-01—2012-10开展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2008-01—2012-10我科住院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38~75岁,平均54岁;

    2013年03期 v.1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早期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王莉;

    目的观察早期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外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各40例,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入组前受试对象的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HB、CD4+、CD3+、CD8+、CD4+/CD8+、NK细胞、血清IgA、IgG、IgM、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d后上述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及加强护理能促进脑外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预后。

    2013年03期 v.1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脑梗死后减轻进食呛咳的护理方法

    付川江;王欣东;

    <正>进食呛咳是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出现呛咳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应采用胃管进食,特别是饮水试验Ⅲ、Ⅳ、V级的患者[1]。但部分病人、家属拒绝鼻饲,要求经口直接进食。指导病人与家属如何正确吞咽食物,减轻进食呛咳,在细节方面的研究不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如果要求病人在

    2013年03期 v.16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小儿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围术期并发症护理

    田月玲;

    <正>小儿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各种类型并发症,严重阻碍治疗的顺利开展,为确保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应在围手术期间严密观测,预防并及时处理各项并发症。本文对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患儿围术期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如下。

    2013年03期 v.16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