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艳萍;栗艳芳;
目的探讨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40只9日龄Wistar雄性大鼠建立缺氧缺血动物模型,术后给予相同剂量的氯化锂或生理盐水干预,缺氧缺血后3d灌注取脑,MAP-2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脑损伤体积,Caspase-3检测细胞凋亡,Iba-1,Galectin-3检测神经炎症反应。结果缺氧缺血后3d,锂盐治疗组脑组织脑损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生理盐水组动物大脑皮质Caspases-3阳性细胞数目为(32.5±5.37)个,而锂盐治疗组则为(17.3±4.46)个(P<0.01),锂盐治疗后海马DG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目仅为对照组的约1/4(P<0.001);Iba1染色,生理盐水组动物皮层及海马DG区Iba1阳性细胞数目分别为112.6±10.72和342.5±9.67,均显著高于锂盐治疗组(皮层72.4±7.33,海马DG区224.6±9.34)(P<0.01,P<0.01);Galectin-3染色,锂盐治疗后,实验动物大脑皮质及海马DG区Galectin-3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结论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减少细胞凋亡或抑制缺氧缺血后的神经炎症。
2013年10期 v.1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吴刚;李连;韦红恩;刘寿堂;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对富血运颅内肿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深入分析近5a我院术前未做栓塞的10例(肿瘤直径>4cm)富血运颅内肿瘤与近期我院做的1例巨大跨小脑幕上下复发脑膜瘤(肿瘤直径>6cm)病例的治疗过程,查阅大量文献深度讨论治疗常见的各种问题,结合各种国内外专家经验作出相应的推断和探讨。结果未栓塞富血运颅内肿瘤术中出血量800~3 000mL,栓塞肿瘤出血量150mL;未栓塞肿瘤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栓塞肿瘤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短;未栓塞肿瘤切除率为辛普森分级(Simpson)Ⅱ级、Ⅲ级,栓塞后肿瘤切除率为辛普森分级(Simpson)Ⅰ级。结论巨大富血运颅内肿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尽可能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前介入栓塞治疗可明显减少该类肿瘤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前介入栓塞治疗使得肿瘤切除率更高,减少术后肿瘤术后复发可能。
2013年10期 v.1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李强;张立新;陈娟;蒋令修;徐轩;李少坤;耿广忠;崔巍;
目的探讨跳伞训练对空降兵新兵心理和免疫、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跳伞空降兵146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参演跳伞前后血清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指标:IL-2、IL-6、IL-8水平,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将血清学检测结果与空降兵SAS分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跳伞后血清COR、ALD、ACTH均升高,与跳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分值>50的空降兵新兵血清皮质醇和醛固酮升高更明显(P<0.05);跳伞应激后血清IL-2降低,IL-6、IL-8升高,与跳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分值>50的空降兵(n=25)IL-2降低和IL-6、IL-8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空降兵的跳伞应激可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并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3年10期 v.1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任翔;杨杰;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g、PT、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3年10期 v.1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谷欣;余永强;刘毅君;龙宏杰;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了解该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好发部位。方法收集我院2011-04—2012-04期间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72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后行深静脉造影术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在72例患者中,共发现3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率为48.61%,其中髂股腘静脉段16例,占51.61%,发生率最高。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且与GCS评分存在相关性,必须加以重视及积极预防。
2013年10期 v.1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王忠;孙超;李彬;韩廷超;尹桂亭;王进;李春晓;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将微导管头端进入畸形血管团内,缓慢注射Onyx栓塞剂。结果 23例脑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在3.5~11cm,参与供血的小动脉1~4支,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者10例,血管团明显变小、瘘口消失、栓塞体积>60%者9例,<60%者4例。栓塞时间持续30~90min(平均50min),Onyx用量2~9.5mL(平均7mL),对未能完全栓塞的13例患者,建议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24h内脑出血3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可使部分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的患者达到完全栓塞的治愈效果,未能完全栓塞者也能为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创造条件,扩展了可治愈病例的范围。
2013年10期 v.1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朱海清;康平;鲍智颖;胡军;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08—2012-08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感染率为10.0%;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与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既往卒中、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相关,与性别、高血压、高血脂无明显关联;感染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发生率高,占69.51%,真菌性发生率最低。结论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既往脑卒中、意识障碍、大面积梗死为卒中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防护,减少感染发病率。
2013年10期 v.1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李玉青;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与弥可保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及临床结局综合评定疗效。结果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周后,患者VAS及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率96.67%,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弥可保与加巴喷丁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且少见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3年10期 v.1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郑小泳;文春光;潘瑞媚;吴伟杰;
目的对江门市(含蓬江、江海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指导今后的临床治疗计划。方法对2007年至今江门市(含蓬江、江海区)统计在册的3 691例精神患者的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3 691例患者中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 450例,占66.38%;其中以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最高,共计2 251例,占严重精神疾病的91.88%,与其他各类型精神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1 368例,占55.84%,女1 082例,占44.16%。结论该地区的精神疾病主要为精神分裂症,且以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居多。
2013年10期 v.16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宫海东;王美霞;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有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2013年10期 v.1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李翠华;刘煜敏;孔朝红;陈杭英;付蓓蓓;谢玉;
目的初步探讨踝臂血压指数(ABI)对于脑梗死伴发急性冠脉事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临床表现采用配对设计的原则,连续收集我院2009-08—2012-02神经内科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45~85岁),分为入院后并发冠脉事件患者组(实验组,ADP组)和非冠心病组(配对对照组,NADP组),统计一般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ABI值,以及口服硝酸甘油后的ABI值,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探讨ABI与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1)共选取175例患者,其中ADP组43例(男25例,女18例),NADP组132例(男74例,女58例),2组患者在一般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383)。(2)各组患者ABI值比较:ADP组患者与NADP对照组比较ABI值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ADP组患者并发急性冠脉事件前后的AB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P组患者并发急性冠脉事件后ABI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口服硝酸甘油后,复测患者的ABI值,发现ABI的值明显增加(P=0.004)。(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BI<0.90时与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相关系数r=0.76(P<0.01),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易合并冠心病,ABI检测操作简单,可作为简易识别患者心脏血管病变提供一参考依据,可作为入院后的常规检测项目,提高识别高危因素患者。
2013年10期 v.1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彭仕军;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03—2012-11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发病类型不同分为脑出血组(46例)和脑梗死组(56)例,测定2组患者的cTn-Ⅰ和CK-MB,并与同期来我院做体检的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h内和病后7d血清cTn-Ⅰ阳性率较CK-MB的阳性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cTn-Ⅰ具有比CK-MB更高的敏感性。而病后3d患者cTn-Ⅰ和CK-M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cTn-Ⅰ和CK-MB测定值在发病后24h内和3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后7d仅cTn-Ⅰ增高,CK-MB基本恢复正常;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Ⅰ和CK-MB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变化对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3年10期 v.1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杨丽红;乔鹏;徐金义;吴志红;李涵;杨蕊珂;张强;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基础起搏频率对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对56例既往有晕厥史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应用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按起搏频率分3组:A组90~100次/min,B组100~110次/min,C组110~120次/min)分别测出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AVNERP)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基础起搏频率的加快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逐渐延长,当起搏频率大于100次/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起搏频率的增加房室结有效不应期随之延长,故在描写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时应注明起搏频率,以达到规范化,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2013年10期 v.1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陈真珍;王凯华;黄龙坚;
目的研究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JAK2、P-STAT3在梗死区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观察P-JAK2、P-STAT3的激活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6h可观察到少量P-JAK2表达,24h开始明显增加,3d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而P-STAT3则于24h达到表达的高峰。给予P-JAK2抑制剂后,P-JAK2、P-STAT3的表达均发生下调,梗死区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引发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该通路的激活起到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等脑保护作用。
2013年10期 v.1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邱观养;黄丹丹;邓耀芳;吴泳;崔明志;
目的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03—2011-07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病例52例及同期收治的脑梗死未发生出血性转化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统计发现,HT患者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39例,心房纤颤24例,大面积脑梗死44例,脑栓塞28例,以上各种疾病发生率均较非HT组高(P<0.05)。结论 HT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有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等,临床应给予关注,采取积极手段展开治疗,改善预后。
2013年10期 v.16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吴茜;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整理本院于2005-01—2012-06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治疗组各39例。传统康复治疗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法,早期康复组是病人发病48h后开始有目的的训练。然后对2组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机体恢复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病患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改善情况要优于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患者。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既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又可以通过肢体协调训练来重塑肢体的联合反应,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瘫痪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3年10期 v.16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朱青峰;刘俊娥;王国芳;单来斌;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因、预后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13例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为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估,观察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后,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必须针对可能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013年10期 v.16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黄载文;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30例,其中脑卒中后抑郁者64例,脑卒中后无抑郁发生者66例,且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脑卒中情况、基础疾病等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丧偶、家庭不和、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和抑郁史是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和高血压、抑郁史是诱发脑卒中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社会-心理-生理综合性因素所致,且积极对其高危因素加以防治至关重要。
2013年10期 v.1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孔娟;李莉;兰超;刘宝池;
目的观察纳美芬、纳洛酮及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导致昏迷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75例随机分为纳美芬组、血液透析组及纳洛酮组。观察患者治疗后45min、90min、150min神志意识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45min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组优于纳洛酮组(P<0.05),治疗后90min总有效率比较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组优于纳洛酮组(分别为P<0.05,P<0.01)。150min纳美芬、血液透析优于纳洛酮组(P<0.05,P<0.01)。在显效率治疗后45min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min显效率比较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明显优于纳洛酮组(P<0.01)。治疗后150min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优于纳洛酮组(P<0.05,P<0.01),血液透析组优于纳美芬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上,纳美芬的促醒作用优于纳洛酮,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临床医师推广。血液透析技术显效率高,患者昏迷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值得早期使用。
2013年10期 v.16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宋庆梅;张晓;徐瑞;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尤其是FT3、FT4及TSH变化异常)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对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病毒性脑炎组(病脑组)及对照组患儿于入院48h内、2周后、出院前用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BeckmaIl-Coulter公司提供的甲状腺素试剂盒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甲状腺素水平异常率约50%,其中重度脑炎异常程度最显著,异常率高达61%,与轻度病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与病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各组异常病例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皆有不同程度恢复,遗留后遗症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FT3、FT4、TSH水平虽皆明显升高,但至出院前仍未达到到正常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出院前差异皆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病情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其异常程度与日后遗留后遗症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可敏感反应疾病的预后,并有助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2013年10期 v.1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王向军;
目的探讨热疗对提高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化疗组、热疗组及热疗+化疗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48h后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使用SRB检测肿瘤细胞抑制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表面P-gp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作用48h的IC 50值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结果化疗及热疗对U251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热疗+化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疗组、化疗组及热疗+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均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化疗能增强对U25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通过联合热疗有效下调P-gp及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U251细胞对阿霉素化疗的敏感性。
2013年10期 v.1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韩霞;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约为60%[1],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对PSD认识的提高,临床神经内科医师意识到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抑郁在脑血管病治疗中愈来愈重要。
2013年10期 v.16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林春光;黄华艳;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7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析医院感染情况。结果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与同期总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比较,均显著性增加(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泌尿道多见,其次为上呼吸道;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3年10期 v.1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周相军;乔俊;汤永德;
<正>我院自2005-04—2011-10共收治970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54例,发生率为0.557%,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5~73岁,平均38.7岁。受伤原因:车祸38例,摔伤11例,打伤5例。1.2临床表现首次术前浅昏迷3例,中度昏迷22例,深度昏迷29例,术后病人意识障碍好转后再加深,GCS评分下
2013年10期 v.1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陈刚;任瑞明;
目的研究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救治方法、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及畸形血管切除治疗,全部切除19例,部分切除11例;本组治愈15例,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需要急诊手术救治,及早行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2013年10期 v.1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徐英;赵振华;郑一;田云鹏;
<正>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较动脉狭窄、稳定斑块更危险的因素。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明显的相关性[1]。炎症反应因子在不稳定斑块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本文对2009-01—2010-12我院体检中心发现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的患者对比分析,运
2013年10期 v.1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吕娟;王润青;刘威;
<正>脑卒中、脑炎、癫癎等危重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效果差,影响预后。近年来连续性床旁血滤为危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将我科2009年至今15例连续性床旁血滤治疗危重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4~79岁,平均
2013年10期 v.1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黄进瑜;覃君德;龚彩芬;
<正>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收集广西科技大学一附院2012-06—2012-12门诊诊治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70.27±1.98)岁;对照组为相同年龄段健康成人,男19例,女16例;年龄(69.54±1.64)岁。2组患者均无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史。临床资料经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2013年10期 v.1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侯国勇;郑文权;
目的探讨康复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治疗组在康复医学科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康复技术;2组其他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分别于2、4、6周后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序改变,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积极运用康复治疗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有很好的治疗意义。
2013年10期 v.1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胡宪忠;姚军;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病理以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同时对患者的血糖、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红细胞山梨醇等临床指标的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会有明显的下降,而其他临床指标的测量数据有明显的升高,神经病理观察显示患者的血管会发生病变,而且神经纤维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糖尿病病程以及神经受损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2013年10期 v.1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赵英占;
目的探究临床上对直肠癌患者保留单侧盆腔植物神经后患者的临床变化。方法选取某医院2009-10—2013-03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实验组的50例直肠癌患者采取保留单侧盆腔植物神经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直肠癌患者采取不保留单侧盆腔植物神经的治疗方法,治疗相同的一段时间后观测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泌尿情况以及性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中肿瘤复发19例,泌尿功能出现障碍9例,性功能出现障碍11例;对照组中肿瘤复发21例,泌尿出现障碍17例,性功能出现障碍29例。经过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肿瘤复发的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泌尿以及性功能障碍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保留盆腔单侧植物神经在针对肿瘤复发上无明显效果,但是对患者的泌尿功能及性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采用。
2013年10期 v.1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刘立新;李书杰;
目的观察产妇精神因素(焦虑与抑郁)在分娩过程中对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的影响。方法按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产妇精神状态,有焦虑与抑郁的产妇120例为观察组,同期无焦虑与抑郁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2h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其手术助产率及产后2h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妇精神因素(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是分娩过程中手术助产率增高及产后2h出血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3年10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魏磊;冯照新;范波胜;
<正>多发性硬化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之一,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年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约有100万人。现收集我院2007年以来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资料,对其CT和MRI影像进行分析,以求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均为2007-01—2012-07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男4例,女6例,年龄22~41岁,平均
2013年10期 v.16 6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杨延良;任强;
<正>我院显微手外科于2011-06—2012-10对26例腕管综合征行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的手术方式治疗,对获得随访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该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8~66岁,平均39.6岁。左腕10例,右腕16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平均8个月。所有病人均有桡侧3个半指麻
2013年10期 v.1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韩增灿;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病人9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量阿司匹林0.1g,qd,同时予以活血化瘀,脑保护剂,控制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阿司匹林用量0.3g,qd,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qd,用10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0.83%,治疗组有效率91.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2013年10期 v.1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张冬萍;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治疗组联用桂哌齐特32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5/38)和74%(2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2013年10期 v.1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黄晓东;黄慧;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早期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1次/12h,连续7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早期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2013年10期 v.1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李文波;魏立平;张耀慧;何玉清;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GN)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是颅面部疼痛,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剧烈的骤然发生的闪电式面部疼痛为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往治疗常用抗癫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止痛药,但效果均欠佳,本研究采用神经妥乐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与卡马西平对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01—2011-12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三
2013年10期 v.1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史景柏;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血塞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10—2012-09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72.86%)(P<0.05)。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血塞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临床效果好。
2013年10期 v.1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文建军;游强;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钠对术后抗炎、抗渗出、抗氧化效果。方法 SD大鼠制备术后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地塞米松5mg/kg)、给药组(七叶皂苷钠2mg/kg),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术前给药1次,术后继续给药3d,术后1周各组进行粘连程度分级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七叶皂苷钠明显减轻大鼠术后肠粘连的分级程度(P<0.05),缓解粘连组织的炎性渗出和炎症反应;可使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叶皂苷具有抗炎、抗渗出、抗氧化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神经科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后引起的脑水肿、周围神经疾病等的治疗方面显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3年10期 v.1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孙凯;董铁立;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无痛纤支镜老年患者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年龄65~75岁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即分2组(n=40),A组间断推注异丙酚、芬太尼组,B组BIS指导下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观察2组六个时间点的Sp02、HR、SBP、DBP、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B组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均明显小于A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A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SBP、DBP、HR、SP02更平稳(P<0.05)。结论在BIS指导下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老年患者的无痛纤支镜检查更安全。
2013年10期 v.1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姚乐义;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急诊眩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神经内科急诊169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后根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确定相应诊断后再根据诊断给予治疗。对照组:呕吐者给予胃复安肌内注射,无呕吐者根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确定相应诊断后再根据诊断给予治疗。制定眩晕评分量表,根据量表对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进行评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入院时评分2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30min评分、3h评分、A值(入院30min的症状缓解程度)、B值(入院3h的症状缓解程度)2组间比较,P<0.01,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异丙嗪能够有效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起到良好作用。
2013年10期 v.1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张秀茹;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M)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1—2011-06收治的16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胞二磷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GM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症状、恢复所需时间、患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各种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原始反射时间、意识障碍和肌张力恢复所需要时间、惊厥消除时间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10期 v.1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郝豫萍;
<正>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GL-C)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1]。临床上可为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内斑块形成、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因此,控制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成为一级预防的手段之一。
2013年10期 v.1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杨彩浮;徐兰娟;
<正>近5a来多项研究表明,以GCS评分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分型,25.36%~46.42%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会出现躁动[1-2]。因此,镇静镇痛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镇痛镇静的治疗效果,观察其对呼吸、循环功能、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评价此镇痛镇静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2013年10期 v.1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施婷婷;汤俭芳;
<正>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破裂临床上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血肿为主要表现,病人通常以无明显诱因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为主诉入院,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应用,目前绝大多数动脉瘤均可迅速查出病因,包括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指向。并且神经介入技术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对病人全身影
2013年10期 v.1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刘文文;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12—2012-12所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4例,女3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58岁,平均68.3岁,通过MRI和头颅CT诊断方式确诊94例脑梗死患者,且均为首次发病,在发病后有程度不一的便秘。根据患者实际情和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9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护理效果满意。1.2护理方法
2013年10期 v.1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张清颜;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干预组47例在内科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抑郁改善程度。结果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1疗程末、第2疗程末和第3疗程末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10期 v.1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谢晓艳;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9-08—2012-08我院诊治31例急性脑卒中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DVT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综合治疗和护理2~3周后,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完全再通26例,部分再通5例,无肺栓塞和死亡病例。结论应重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对于急性脑卒中并发DVT患者应认真分析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防止血栓继续滋长和新血栓形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2013年10期 v.16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刘梅枝;
<正>优质护理服务宗旨: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工作做到实处,提高护理质量,落实患者安全管理[1]。我科自2010-07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神经内科2010-07—12收治8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男45例,女35,年龄35~85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68例。选择2010-01—06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8~82岁;脑出血16
2013年10期 v.16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宋新勤;罗红霞;
目的探讨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分析42例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各种类型发作时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42例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运动性发作9例,发作性情感障碍3例,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样状态15例,癫癎性格改变5例,癫癎性痴呆6例。结论全面掌握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做好患者的生理、心理和安全管理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3年10期 v.1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张燕;
<正>重症脑外伤(TBI)的发生率有增无减[1],每年因此而引起残疾或死亡者亦在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由创伤事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炎症、细胞凋亡、缺血是治疗面对的重要问题。脑水肿、脑血流量的变化可能增加代谢需要,使得氧供给和消耗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并可引起继发性脑损害[2-3]。目前对脑外伤的处理原则主要
2013年10期 v.1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马江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将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干预组45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心理、体位饮食、预见性护理等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头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头痛(8±3.45)次,平均住院时间(49±5.3)d;对照组平均头痛(20±5.12)次,平均住院时间(61±4.6)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清洁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2013年10期 v.1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闵双凤;
<正>上颌窦导管冲洗是内窥镜下功能性上颌窦手术后清洁鼻腔鼻窦、促进黏膜上皮化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1]。随着临床鼻腔鼻窦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上颌窦冲洗患者越来越多,我院门诊每天冲洗患者达25例以上。在上颌窦冲洗过程中偶有患者会出现晕厥,因上颌窦导管冲洗时取坐位,鼻腔鼻窦放置有特制的导管,出现晕厥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
2013年10期 v.1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于本芬;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5—2011-06收治80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分为2组:3h溶栓组(甲组)、3~6h溶栓组(乙组),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溶栓治疗之后,病情均有好转,甲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乙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甲组优于乙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脑梗死,在发病后3h内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效果比较好。但若情况不允许,也可以在发病后3~6h内进行溶栓治疗。
2013年10期 v.1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王娟;梁庆华;
<正>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情况下容易诱发,严重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1]。显微血管减压术由于安全、高效、创伤小、复发率
2013年10期 v.1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郭爱香;
<正>随着神经外科手术向显微化、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对手术的体位摆放更加科学、合理。俯卧位是显微神经外科常用的手术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达到手术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师操作,还要从护理的角度考虑患者的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1体位摆放的标准体位摆放后使手术野充分暴露,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便于麻醉,无压伤、无周围神经的损伤。2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
2013年10期 v.1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莫咏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将400例人工流产受术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20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心理干预,使人工流产受术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人流综合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人工流产者以最佳状态度过手术期。结论通过开展人工流产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满足女性特殊状态下的心理需求,减轻术前恐惧,增加人工流产受术者安全感及舒适感,提高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显著地减少了流产后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全面改善流产后生活质量。
2013年10期 v.16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