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一个特殊伴2型糖尿病的腓骨肌萎缩症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谢涛;孟强;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腓骨肌萎缩症(CMT)一家系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方法对40名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家系调查、临床及辅助检查,并运用实时荧光PCR、普通PCR及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和髓鞘糖蛋白零(myelin protein zero,MPZ)基因有无突变。结果家系成员中5例经临床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1型(CMT1),其中4例伴2型糖尿病。该家系成员未发现PMP22基因大片段扩增突变及点突变;仅发现1例MPZ基因5820位点A→G多态性现象。结论 PMP22和MPZ基因突变不是本组合并2型糖尿病CMT家系的致病基因,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该家系基因遗传规律。

    2013年11期 v.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黄楚泉;吴晓丹;陈春毅;张圳锐;蔡立泓;郭正端;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48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血肿体积大小分为小血肿亚组(20例)、中血肿亚组(17例)、大血肿亚组(11例);根据患者出院前转归情况,将33例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归为好转组;将15例无变化、恶化、死亡归为无好转组。检测患者入院后1d、3d、出院前及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所有患者血肿吸收后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结果脑出血组发病后入院后1d、3d、出院前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在小、中、大血肿亚组及转归的好转组、无好转组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或0.00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者(P<0.001)。结论血中hs-CRP水平升高越明显患者出血量越多,预后越差,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2013年11期 v.1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TLR4-P38MAPK信号通路在LPS诱导BV2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吴非;罗涛;郭远瑾;梅元武;

    目的观察LPS诱导小胶质细胞后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p38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诱导组(LPS刺激12h及24h)及SB203580干预组(LPS+SB203580诱导12h及24h),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IL-6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TLR4mRNA和p38MAPK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LPS诱导组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显著提高,诱导24h后细胞上清液含量分别为(513.67±14.05)pg/mg和(396.84±15.41)pg/mg。给予SB203580抑制剂后TLR4mRNA和p38MAPK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分泌TNF-α、IL-6含量表达与感染组比较也明显降低。结论 LPS刺激小胶质细胞可引起TLR4-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而SB203580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TLR4-p38MAPK信号通路与小胶质细胞的炎性活化密切相关。

    2013年11期 v.1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PPARδ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李安泰;刘娟;狄政莉;田晔;曹磊;

    目的初步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PPARδ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W501516预处理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模型。GW501516预处理组大鼠在致伤前30min给予颅内注射10μg/μL的GW501516。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含量;通过TUNEL方法观察各实验组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GW501516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脑梗死面积(P<0.05)、脑水含量(P<0.01)和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抗凋亡作用可能是GW501516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3年11期 v.1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陈谋珠;杜凤其;高宝荣;肖志南;徐珊;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将2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12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抑郁症53例,发生率25.48%。12周后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抑郁组67.92%,对照组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

    2013年11期 v.1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血清基质蛋白酶9白介素1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李慧明;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18(IL-1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MMP-9、IL-18水平及与观察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MMP-9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型、中型及重型患者血清MMP-9及IL-18水平依次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及IL-18水平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清MMP-9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11期 v.1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TCD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分析

    徐平;肖波;向绪林;郭桂香;高云春;文俊;李炎灯;苏化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功能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分析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72h内的TCD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前循环狭窄组、后循环狭窄组、前后循环均狭窄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最少,预后较好;其次为前循环狭窄组、后循环狭窄组;前后循环均狭窄组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预后最差。结论 TCD可对颅内血管的功能状态有初步的了解,便于做到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

    2013年11期 v.16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

    蔡荣;

    目的了解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12我院收治的73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收集73例同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病因上的差异。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前服用避孕药的数量明显高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OAST分型显示,青年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栓塞(CE)及其他明确病因型(SOD)比例明显高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青年脑梗死发病有其特殊性,临床上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2013年11期 v.16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颈肌紧张性头痛临床观察

    黄汝成;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黛力新治疗颈肌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12—2013-01收治的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均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疗法,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4,P<0.01)。2组患者治疗前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黛力新治疗颈肌紧张性头痛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2013年11期 v.1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阿司匹林辅助脑心通治疗腔隙脑梗死110例疗效分析

    李继光;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辅助脑心通治疗腔隙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采用阿司匹林辅助脑心通治疗11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2组总有效率、血栓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血浆比黏度。结果治疗组血栓素、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血浆比黏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脑心通联用具有扩血管、防止脑部血栓形成、改善脑部微循环等作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2013年11期 v.16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代谢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姚玲玲;何兴德;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代谢、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及氯氮平组,每组64例,疗程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BMI、胰岛素、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GQOLI总分及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氯氮平临床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对代谢无显著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3年11期 v.1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改良微创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朱洪山;赵伟丽;夏彬;朱宁;李树强;罗凤萍;刘合玉;吴睿;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手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9例改良微创手术治疗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2例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29例小脑出血患者,经微创术后共存活27例,死亡2例。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NIHSS和MBI评分较入院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微创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为治疗小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2013年11期 v.1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环孢素A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髓鞘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杜家琇;王明强;娄季宇;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iNOS以及胼胝体区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髓鞘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环孢素A组从手术后2h~2周,每天腹腔注射环孢素A(20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1d、3d、7d、14d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一区iNOS以及胼胝体区MBP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大鼠胼胝体区髓鞘染色。结果模型组、环孢素组iNOS 1d达峰,3d时下降但仍高于正常,7d及14d时接近正常。胼胝体MBP阳性纤维1d即有减少,3d更为明显,7d有所恢复,14d仍低于正常,经检验环孢素A组好于模型组(P<0.05)。结论环孢素A可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iNOS的表达,促进MBP的恢复,有一定的髓鞘保护作用。

    2013年11期 v.1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丙戊酸钠治疗中老年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范可好;肖立成;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中老年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癫癎发作次数、血糖水平、脑水肿发生率及MMSE评分改变。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癫癎发作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1.56±0.73vs 4.28±1.37,P<0.05);治疗后脑水肿发生率显著减少(8.9%vs 35.7%,P<0.05);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SE各项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显著减少中老年脑卒中后癫癎发作次数,改善认知功能。

    2013年11期 v.1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84例结果分析

    王尚君;柳华;龙继发;季一飞;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09-08—2011-04神经内科行DSA检查的384例患者,对检查结果及DSA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672处异常或病变,226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490处,52例TIA患者共发现80处,160例VBI患者共发现102处;行DSA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并发症率4.4%,其中皮下血肿发生率最高,为47.1%,其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缓解;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0.3)a,无并发症后遗症及DSA致病死患者。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能够有效诊断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但由于穿刺诊断属于有创操作,医师应在操作中谨慎、仔细,避免由于动脉血管受损导致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2013年11期 v.1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音乐干预效果评价

    刘金玉;肖露;吴结梅;

    目的评价音乐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我院的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为期1a的音乐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组AD患者音乐干预前和干预1a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音乐治疗1a后,2组患者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康复训练能够改善AD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行为功能、语言功能和情绪功能等。

    2013年11期 v.1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褚哲东;

    目的探讨可能引起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非心脏、非血管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条件Logistic回归做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对41例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血压下降(OR=6.458,95%CI=2.842~13.267)、脑血管病(OR=2.216,95%CI=1.427~5.367)、心房颤动(OR=5.623,95%CI=3.367~8.476)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既往有脑血管疾病患者,术中严格维持血压稳定,减少心房颤动发作,对预防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3年11期 v.1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

    刘祥;赵慧艳;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脑灌注、CT血管造影扫描。观察64层螺旋CT脑灌注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观察血管造影后患者的劲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明显长于健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能同时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部血流灌注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2013年11期 v.1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

    朱沈辉;柳四新;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老年单纯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为A组,选择6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为B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A组及B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及B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炎症因子参与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合并糖尿病者炎症反应更为严重。

    2013年11期 v.16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参麦注射液在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中的应用

    朱红丽;穆晓燕;张华平;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入组8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接受包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化疗4周期后观察2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病情况及周围神经的传导情况。结果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28.26%,远低于对照组的70.73%(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明显减轻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

    2013年11期 v.1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毛希祥;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接受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接受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3年11期 v.1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 MMP-9和hs-CRP检测临床意义

    党颖徐;宗丽芳;李英;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和治疗14d后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对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3年11期 v.1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观察

    段智慧;马聪敏;韩月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同时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0天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好转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安全有效。

    2013年11期 v.1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评价

    蒋富兵;卢锦君;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9—2011-09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98例患者,其中54例术中保留自主神经(观察组),44例术中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比较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情况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67,P<0.01;χ2=8.06,P<0.05),保留自主神经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结论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盆腔自主神经功能良好,生存质量较高。

    2013年11期 v.16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刺五加注射液对缺氧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的影响

    姜洪波;冯素萍;李天超;张瑞岭;杜爱林;谭军;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缺氧条件下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常压密闭缺氧和常压缺氧条件下观察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果刺五加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均可使小鼠常压密闭缺氧条件下平均存活时间延长。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提高小鼠常压密闭缺氧耐受力,延长其缺氧时的存活时间。

    2013年11期 v.1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

    何松彬;冯小鹏;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停搏心肺复苏(CPR)后缺血缺氧性脑病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心肺复苏术后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30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h),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7d后比较2组患者复苏后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结果在心肺复苏后第7天,亚低温组患者神经系统转归率23%(7/30)明显高于常规组15%(3/20,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50%(15/30),常规组为55%(11/20,P>0.05)。结论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神经系统转归率。

    2013年11期 v.1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影响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陈业鹏;

    目的通过对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生存质量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恢复期的生存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11—2011-10大庆龙南医院神经内科符合实验录入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0例。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并做相关检查。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兰金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配合完成调查100例,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脑卒中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及卒中后抑郁对患者发病后3个月生存质量有影响。结论积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促进神经功能康复,重视脑卒中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做好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以减少卒中次数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2013年11期 v.1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不同解剖类型胸椎哑铃型雪旺细胞瘤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探讨

    李明;王勇;史锡文;栗超跃;

    目的通过术前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来判断肿瘤类型,为采取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胸椎哑铃型雪旺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ED均完整的保留了载瘤神经,而ID-ED均未保留载瘤神经。所有肿瘤得到了全部切除,术后除1例ID-ED有不明显的麻木感外,其他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长束征在术后3个月才完全消失。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结论 ID-ED和ED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对两者进行鉴别,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2013年11期 v.1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作用

    陈敏;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8-01—2012-10入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62例,应用侯氏改良Sayk氏细胞沉淀室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362例患者中支持原诊断149例(41.16%),具有诊断参考价值114例(31.49%),总有效诊断72.6%。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3年11期 v.16 51-5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舒血宁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变及凝血纤溶的影响

    程京;

    目的探究舒血宁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变及凝血纤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08—2010-11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舒血宁,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探讨舒血宁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变及凝血纤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6%,对照组为45.4%,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T、APTT、TT指标均有所上升,而FIB、DD及vWF指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改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纤溶功能,有效扩张血管、控制血栓,是一类高效可靠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治疗脑卒中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11期 v.1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张晋霞;张志勇;刘斌;史富华;李世英;张蕊;张文彦;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水平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10—2012-10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在收治7d内病情持续恶化,在发病后1d、3d、7d采集其肘静脉血;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采集肘静脉血。2组血样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MP-1和TIMP-1的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1d、3d、7d血清中MMP-1和TIM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中MMP-1和TIMP-1水平随病情恶化逐步升高,且3个时间点MMP-1、TIMP-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MMP-1、TIMP-1水平与脑梗死存在相关性,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MMP-1、TIMP-1水平,对提早预防急性脑梗死发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3年11期 v.16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袁勇;杨友高;冉景福;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43例,对照组给予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8d时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和28d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8d治疗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趋势和肢体功能,安全有效。

    2013年11期 v.1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刘艳丽;

    <正>笔者对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检查,以了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9—2012-09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8例为观察组,男54例,女24例;年龄47~77岁,平均(60.37±11.58)岁;根据NIHSS评分,轻度31例,中度25例,重度22例;大梗死11例,小梗死46例,腔隙性梗死21例;伴高血压37例,糖尿病28例。

    2013年11期 v.16 5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诊治体验

  • 行胸腺切除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分析

    李玮浩;赵松;焦淑洁;黄凯;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3-09—2010-09收治的122例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a观察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77.0%)和上肢无力(70.5%),CT扫描显示51.6%患者胸腺增生,11.5%患者存在胸腺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病死率6.6%。结论行胸腺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应进行更谨慎的术前评估和治疗。

    2013年11期 v.1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NIHSS评分联合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高徽;胡伟;

    目的研究NIHSS评分联合血浆BNP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16例发病3d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于48h内测量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并记录入院时的NIHSS评分。结果 16例(13.79%)住院期间死亡。房颤、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浆BNP水平死亡病人组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BNP水平升高(>1 236.50pg/mL)及入院NIHSS评分>11.5的病人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1 236.50pg/mL及NIHSS评分>11.5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BNP水平联合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2013年11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马冬璞;杨彩浮;李保林;

    <正>现对我院ICU 2008-12—2012-03收治的34例合并低钠血症的急性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2008-12—2012-03入住我院ICU的外伤后不同程度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34例,其中坠落伤29例,车祸5例。男27例,女7例;年龄26~63岁,平均45.3岁;其中20~29岁1例,30~39岁5例,40~49岁21例,50~59岁4例,60~69岁3例。

    2013年11期 v.1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临床分析

    楚英娜;陈景斌;雷龙涛;卢超;汪湲;涂晶晶;

    <正>我们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vating depressionscale,SDS)[1]对3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症调查,主要探讨糖尿病病人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1-12—2012-08收治368例住院及门诊糖尿病患者(根据1997年WHO诊断标准与分型),其中2型糖尿病356例,1型糖尿病8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4例;男191例,女177例;平均年龄(52±8)岁;平均糖尿病史(6±3)a。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者12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95例,糖尿病肾病者100例,周围神经病变者129例。

    2013年11期 v.1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效果观察

    尚秀荣;魏广贤;谷传兰;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06—2012-12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 652例,除开放性脑损伤因无法进行GCS评分不便于统计及GCS 7分以上者,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2~10d检查电解质出现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在血钠<150mmol/L时均予静脉补液限制钠盐的同时胃管内注入蒸溜水200mL,q4h。

    2013年11期 v.16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早期认知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

    李王安;姚晓腾;吕一帆;荆国杰;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测。2组均给予神经外科专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认知康复组同时进行针对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由同一位神经科医师采用LOTCA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治疗3个月后,认知康复组定向、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及注意与集中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3年11期 v.1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

    单春格;牛光明;张鹏远;张少伟;王凤伟;李茂;杨炳男;

    <正>我科2008-03—2011-12对2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15个月~44岁。5例在头部外伤后头颅CT检查后意外发现,1例有脑炎史。

    2013年11期 v.1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 农村惊厥性癫癎210例脑电图分析

    邱占国;是明启;朱长保;郝国;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0例,全部为我国农村地区癫癎防治项目病人,男117例,女93例;年龄在6~71岁,平均39岁;病程17d~62a,平均23a。根据国际抗癫癎联盟的分类法,发作类型:局灶性发作无意识障碍12例,局灶性发作有意识障碍44例,局灶性发作扩展至双侧惊厥发作89例,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63例,失神性发作1例,全面强直性发作1例。

    2013年11期 v.1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 青少年癫癎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耿冲;

    目的增强青少年癫癎患者的保健意识,培养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癫癎发作。同时,通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使青少年患者能正确看待癫癎,减少致病的诱发因素,减少自卑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2010—2013年我院收治23例青少年癫癎患者,根据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特点,结合患者和家属在癫癎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个性健康教育内容。对患者进行在院期间系统、动态、并有针对性的教育。于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23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未发生舌咬伤、摔伤、撞伤、骨折、窒息等并发症或意外。结论实施对青少年癫癎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疏导,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医生对癫癎进行预防和治疗,并重塑青少年患者对生活的渴望和信念。

    2013年11期 v.1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6K]
  • 妊娠相关脑卒中15例临床分析

    周翠兰;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相关脑卒中多发于妊娠37~40周(4例),产后1周内(6例);头痛10例,恶心7例,抽搐11例,语言障碍5例,意识不清8例,四肢瘫痪7例;伴妊娠期高血压9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脑血管畸形4例。全组1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均于随访1a内死于肺部感染)。孕期脑卒中患者8例均终止妊娠,其中引产2例,剖宫产6例。胎儿死亡3例,包括引产2例,剖宫产1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相关脑卒中的主要诱因,CT检查可以确诊大多数的妊娠相关脑卒中,确诊后及时终止妊娠和积极正确的治疗能够使大多数妊娠相关脑卒中取得较好疗效。

    2013年11期 v.1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区域性重症患儿转运网络转运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20例分析

    银羽;薛莹莹;成怡冰;王海军;孙瑞平;

    目的探讨区域性危重患儿转运网络转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构成及转运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转运该类疾病而加强技术保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2012年通过以我院为中心的区域性危重患儿转运网络转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转运患儿的转诊半径及疾病构成。结果重症病人转诊半径,25~200km占56%,200km以上占31%,提示我院多以中远距离转诊为主。32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中,病毒性脑炎122例,脑干脑炎75例,癫癎持续状态42例,化脓性脑膜炎35例,颅内出血18例占疾病构成前5位,占91.25%。结论通过区域性危重患儿转运网络转运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转运患儿的8.1%(320/3 950),排第3位。病毒性脑炎在转诊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占第1位。

    2013年11期 v.1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2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体会

    刘红章;

    <正>我科于2005-01—2012-01收治2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H)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0~83岁,平均50岁;其中50岁以上23例。受伤原因:车祸伤20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4例。受伤部位:额颞部19例,枕部3例,顶部4例。

    2013年11期 v.1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急性颅脑损伤74例临床分析

    刘永;

    <正>急性颅脑损伤变化快,病情重,容易引发脑水肿,以及轴索损伤、神经细胞挫裂伤之类的原发性伤害,致死、致残率较高,老年患者尤甚[1]。本文总结我院2010-02—2012-06收治的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处理,现报道如下。

    2013年11期 v.1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用药与体验

  • 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黄载文;

    目的评定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试验组)42例,单纯用药组(对照组)42例,试验组在服用美多巴的基础上加服盐酸普拉克索,对照组仅服用美多巴,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2周时,试验组患者运动功能UPDR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方案优于单一用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13年11期 v.1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醒脑静针穴位注射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意识认知障碍的疗效

    李靖婕;杨颜滋;马彩云;吕楠;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1-2012-01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炎恢复期伴意识障碍58例患儿,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经神经内科或监护室正规治疗2周后,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2)发病前不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3)患者和(或)监护人知情同意。

    2013年11期 v.16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前列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嵇虎;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126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组和单一药物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加入到5%葡萄糖液250mL静滴,天麻素0.6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对照一组单用前列地尔,对照二组单用天麻素,14d为1个疗程。7d、14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一组71.4%,对照二组70.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可靠,可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1期 v.1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氟西汀联合阿立哌唑及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

    闫玉敏;

    <正>本文分析氟西汀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以及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70例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2011-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包括脑梗死后抑郁38例,脑出血后抑郁32例。70例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52~84岁,平均(65±4.5)岁。

    2013年11期 v.1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史伟红;

    <正>我们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1-2011-06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2例,其中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诊断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2013年11期 v.1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医疗技术

  • 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疾病的手术配合

    范勇;康丽玫;郑嫦娟;苏咏梅;

    <正>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08至今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疾病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其中颅咽管瘤5例,Rathke囊肿1例,垂体瘤9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小脑上动脉瘤2例。所有肿瘤病人均接受颅脑CT和CTA、MR检查,肿瘤直径均<4.0cm。

    2013年11期 v.1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评价

    吴惠琰;王岩;屈慧敏;乔汇荃;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在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慢性盆腔疼痛中的疗效。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30例,应用TEN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血浆中内啡肽含量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该病分度的变化。结果盆腔淤血综合征分度治疗前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0、7、19、4例,治疗后分别为1、22、7、0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41,P<0.05)。慢性盆腔疼痛程度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分别为6、20、4例,治疗后分别为23、7、0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58,P<0.05)。血浆中内啡肽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247.12±13.61、285.57±16.1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P<0.05)。结论 TENS治疗可提高血浆中内啡肽含量,明显缓解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症状和减轻盆腔静脉淤血程度。

    2013年11期 v.1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控制进针速度缓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效果观察

    李玉忠;卢莉;卢林;

    目的观察控制进针速度缓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50例,按不同进针速度分为6组:传统注射为一组,另根据自动麻醉注射仪进针速度分成0.1、0.3、0.5、0.7、1.0mm/s组。观察6组患者经不同进针速度的麻醉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 0.1mm/s组和0.3mm/s组注射性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组,0.1mm/s组麻醉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mm/s组与传统注射组无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m/s组疼痛最为强烈,说明随着进针速度的加快,患者痛感增强。结论以0.1~0.3mm/s的进针速度平稳进针可有效缓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并能保持较好的麻醉效果。

    2013年11期 v.16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前臂后内侧入路对桡神经深支损伤的疗效分析

    邵芳;

    <正>本文就前臂后内侧入路对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11—2012-11本院采用前臂后内侧入路进行治疗的20例桡神经深支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前臂背侧入路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

    2013年11期 v.1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

    李树国;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分为46例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常规组)和45例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标准组),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标准组生存率75.56%,明显高于常规组50.00%(P<0.05);标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34.78%(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疗效确切,能够通过降低颅内高压、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达到提高生存率的目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2013年11期 v.1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7例临床分析

    周相军;罗丽伟;

    <正>我科2003-03—2010-05收治16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颅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或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67例,男104例,女63例;年龄38~85岁,平均59岁。无高血压史和从未检查过的病人32例,有高血压史135例,病史最长31a,最短3a,平均11a。

    2013年11期 v.1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Supreme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闫梅英;吴建新;

    <正>2011-01—2013-01我们对20例患者应用Supreme喉罩,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与20例气管插管麻醉下施术的同类患者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男26例,女14例;年龄28~65岁,体质量42~70kg。

    2013年11期 v.1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SPECT与CT或MRI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比较

    邱刚;李娜;马珊珊;韩新生;丁利平;王永宁;

    目的探讨SPECT与CT或MRI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10—2011-10确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全部进行SPECT与CT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临床检查,SPECT临床诊断阳性率100%,CT临床诊断阳性率71.11%,MRI临床诊断阳性率86.67%。SPECT和CT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SPECT和MRI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结论 SPECT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敏感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11期 v.16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

    黄玉同;李学成;

    <正>选择2010-02—2012-02我院收治的143例颅内血肿患者行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02—2012-02收治的143例颅内血肿患者,男80例,女63例;年龄25~88岁,平均(49.5±2.3)岁。

    2013年11期 v.16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的应用

    袁双凤;崔二萍;李三景;

    <正>2009-06—2012-11我院对67例重型乙脑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7例患者均符合重型乙脑诊断标准,男39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40.5岁。均未接种乙脑疫苗。入院后24h后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

    2013年11期 v.16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综述与讲座

  • 氧化应激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车浩;申继红;连亚军;

    <正>氧化应激是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性氮物质(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在体内合成及代谢失衡,导致组织中ROS、RNS水平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状态。氧化应激对机体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是过氧化物(superoxide,SO)及其与一氧化氮反应的产物-过氧亚硝酸盐(peroxynitrite,PN)。

    2013年11期 v.1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猝死的预测因素研究

    何跃;王苏;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心脏猝死并不少见,在病情急性期和稳定期均可发生。目前认为急性期死亡除了与脑卒中本身严重程度有关外,还与急性脑卒中后扰乱了中枢自主神经控制,引起心肌损伤、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有关[1]。

    2013年11期 v.16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护理体验

  • 家长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李新;马晓玉;

    目的探讨家长心理护理在长期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100例长期住院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观察组家长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社会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长期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

    2013年11期 v.1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关红梅;

    <正>2008-05—2012-08我院神经内科采用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配合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3年11期 v.16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及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评价

    张翠花;张薇;张金钟;王文杰;

    <正>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03—2012-03对48例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3—2012-03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28例,脑梗死68例。男53例,女43例,平均年龄52.7岁。96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

    2013年11期 v.1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56例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谢晓艳;

    <正>1临床资料2008-03—2012-09我院56例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外伤导致脑卒中,经影像学、实验室和内镜等综合检查确诊,符合脑卒中[1]和应激性溃疡[2]的诊断标准,男39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平均(43.5±10.4)岁;45例缺血性脑卒中,11例出血性脑卒中。所有患者术前无溃疡史,术后发现黑便39例,呕血或胃管回抽咖啡色液17例;术后7d内出现应激性溃疡51例,迟发性出血(术后发病时间>7d)5例。

    2013年11期 v.16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何桂霞;

    <正>我院从2009年开始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9-07—2011-07入住我科的76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1];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且发病后未经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分;有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醒,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史,无严重并发症;排除一过性缺血发作、意识不清、不能够正常交流者。

    2013年11期 v.1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孟隽;王丽华;

    <正>1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1.1坠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项功能减退,逐渐出现生理性老化,如视力、听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动作缓慢,大脑反应迟钝。烦躁的患者未使用约束带、行动不便的患者未能及时使用床档或陪护人员对此不重视,擅自取下床档及约束带,使用气垫床使床面相对较高等都易造成患者坠床。1.2跌伤老年人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于第六位[1]。

    2013年11期 v.16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脑卒中失禁患者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的效果观察

    赵玉勤;

    <正>我们对脑卒中失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会阴,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1—2013-12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70.4岁。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75.6岁。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3年11期 v.16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候翠芳;

    <正>本文对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2010-01—2011-01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对象,男56例,女4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6.5)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从发病起至接受临床治疗时,均有MRI/CT检查依据,且未发生明显的意识障碍,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溶栓治疗、脑血管破裂出血、老年痴呆、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频繁心绞痛、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3年11期 v.1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帕金森病人综合护理干预

    邵聪文;

    <正>1临床资料本组30例PD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62~78岁。临床表现为震颤、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经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2013年11期 v.1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