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中华;袁小敏;周曙;
目的通过改变记忆信息时的保持时间,分析基于颜色特征记忆的行为绩效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时空模式变化,探讨记忆颜色特征时的容量及脑加工机制。方法 15名健康受试者在5种不同记忆信息保持ISI下从事记忆颜色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通过记录反应正确率计算其记忆容量,同时记录并分析19通道ERPs对应的脑时空模式变化。结果 5种不同ISI值时,基于颜色特征的记忆容量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70)=16.730,P=0.000]。随ISI值增加,颜色特征的记忆容量减少。ERPs时空模式图分析表明,目标刺激阶段(0~100ms)时脑激活不显著,接近100ms时可见枕叶活动;保持阶段开始(100~200ms)后前额叶和枕叶同时激活显著;随着时间延长(200~800ms)前额叶持续激活的时间长且涉及范围最大;至800ms后前额叶幅度下降至逐渐趋于平静。结论基于颜色特征的视觉记忆存在容量限制,随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前额叶是视觉颜色特征记忆保持阶段的重要脑功能区。
2013年12期 v.16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马兴荣;孙治坤;刘艳茹;贾延劼;张博爱;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Aβ组、Aβ+生理盐水组、Aβ+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后3组在大鼠双侧海马CA1区立体定向注射Aβ造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Aβ+阿托伐他汀组在造模1周前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kg-1.d-1灌胃,Aβ+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测定大鼠脑皮质、海马组织AchE、ChAT活性的变化;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GFA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脑皮质、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GFAP的表达升高(P<0.05),与Aβ组相比,Aβ+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大脑皮质、海马组织内AchE明显减低(P<0.05),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5),GFAP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提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chE和GFAP活性、提高ChAT活性有关。
2013年12期 v.1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付慧鹏;霍军;李峥;王体宾;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情绪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流动儿童,207例郑州市儿童进行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1)流动儿童在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焦虑总分、抑郁总分项目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流动儿童在父母情感温暖、父过分干涉、母偏爱被试项目上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3)父母拒绝、否认,父过度保护,母惩罚、严厉与流动儿童的焦虑呈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母偏爱被试与流动儿童的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1)流动儿童存在显著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2)流动儿童得到的父母情感温暖、偏爱较少;(3)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会使流动儿童较少出现抑郁情绪,而不良的养育方式与焦虑情绪的出现有关。
2013年12期 v.16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周厚仕;肖文兰;吴森德;邱晓霞;黄楚明;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丹参粉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05—2012-12收治的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丹参粉针剂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91.7%,B组68.6%,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3,P<0.01)。2组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B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轻微牙龈出血3例,给予减量后消失;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2013年12期 v.16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陈品;邓建中;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D合并抑郁、焦虑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75mg,bid,联合奥氮平2.5mg,qd,对照组只给予盐酸文拉法辛75mg,bid;2组总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定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见效,而对照组在第4周末才显效。结论盐酸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治疗PD合并抑郁、焦虑状态较单用盐酸文拉法辛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2013年12期 v.1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秦巍;陈光福;高红英;欧文闻;杨颜滋;
目的探讨产前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NICU 2008-01—2011-10收治的28~34周早产儿86例,按母亲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母亲产前未用地塞米松;干预组母亲于产前短疗程肌内注射或静滴地塞米松,10mg/d,连用3d。采用头颅超声诊断技术早期诊断早产儿PVL,PVL级别分为非囊性PVL和囊性PVL,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诊断早产儿PVL21例,其中非囊性PVL 13例,囊性PVL 8例,总发生率48.84%;干预组诊断早产儿PVL 10例,其中非囊性PVL 6例,囊性PVL 4例,总发生率23.26%;干预组与对照组PVL总发生率、非囊性PVL发生率及囊性PV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2013年12期 v.16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于辉天;麦荣康;叶华卫;江先福;宋彧;史小军;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30例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标本为实验组,另选取54例健康者脑脊液标本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患者24h、1周及2周脑脊液中GnRH的含量变化。结果测试发现颅脑外伤后GnRH在脑脊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可能与脑损伤程度关系密切。实验组所有脑脊液标本中GnRH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GnRH的含量升高,有助于判定脑损伤程度。
2013年12期 v.1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段智慧;刘瑞华;马聪敏;
目的探讨停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05—2011-05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阿乐)口服,出院后随访1年,研究停用阿托伐他汀的发生率,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组与停药组脑梗死复发率及两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1)停药组87例患者复发率17.2%,未停药组113例复发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a后停药组未复发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突然停用他汀类药物可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2013年12期 v.16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熊立东;贺卫文;成希文;陈习纯;郭术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脑卒中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5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0例)和对照组(296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以普通西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比治疗前显著增高,但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44±6.2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MA评分(53.44±7.53)与Barthel指数(61.21±9.4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13年12期 v.16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石广念;黄河;潘羽彪;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精神分裂症未合并糖代谢紊乱68例,伴2型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6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患者病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伴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组PANSS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P<0.05);2组言语记忆、语义流畅、视觉记忆、迷宫、持续操作、数字序列及符号编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组SF-36表中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一般健康和精神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损害更为严重。
2013年12期 v.1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刘金玉;肖露;吴结梅;
目的评价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的50例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为智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记忆力训练,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DL)进行评定。结果通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后,患者MMSE评分和B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经过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延缓痴呆的进展,是目前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2013年12期 v.16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王文杰;司文;牛国盛;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52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CT特点,分别采用单侧、双侧脑室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第2天根据CT复查情况决定是否应用尿激酶。结果恢复良好32例,恢复一般13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病情较重,及时采取手术,降低颅内压,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3年12期 v.16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陈莉;袁静;姚思敏;吴伟波;江晓;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感染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相关因素,以达到控制病情的发展和降低感染的目的。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2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神经梅毒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主要与未及时发现梅毒和未早期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等相关因素有直接联系。所有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为首次发现梅毒,疗效较差,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结论重视临床一些早期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提高无症状神经梅毒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有效防止精神障碍的出现。
2013年12期 v.1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袁静;
目的评价综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08-02—2011-07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综合足部护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腓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患者双下肢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2组空腹和餐后2h血糖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的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2组治疗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前后双侧正中神经、腓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胫后神经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下降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足部护理可以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2013年12期 v.1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牛德旺;齐进兴;邓建中;范仲鹏;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前后LPA、TNF、GMP-140、IL-2水平,研究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LPA、TNF、GMP-140、IL-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卒中评分)与3个月后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变化。结果溶栓治疗组4项指标变化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个月后的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分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前后LPA、TNF、GMP140、IL-2水平变化更显著,临床预后好于对照组。
2013年12期 v.1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陈新;陈晓虹;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筛查的95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患者,63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饮酒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高Hcy组与对照组血浆Hcy分别为(26.52±5.42)μmol/L和(11.65±3.57)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01)。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高Hcy组(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Hcy组6例患者Hcy值>50μmol/L,且均有吸烟、饮酒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均为双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2013年12期 v.1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姬馨彤;
目的探讨CEA和CAS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法,选择我院2009-01—2012-09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3例,其中CEA组22例,CAS组21例。对CEA和CAS疗效、并发症和30d随访进行分析。结果 CEA组22例患者中86.36%(19/22)患者狭窄部位基本恢复正常管径及形态,与C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血压下降9.09%(2/22),低于CAS组19.05%(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高血压18.18%(4/22),高于CAS组的4.76%(1/21)(P<0.05);2组在心动过缓、局部明显水肿、脑神经麻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平均住院时间(7.8±1.6)d,低于CAS组的(10.1±3.5)d(P<0.05);术后30d随访卒中或心血管疾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是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金标准,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不可缺的一种方法。
2013年12期 v.16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晋晖;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DTI纤维追踪技术在锥体束Wallerian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3.0T磁共振DTI纤维束追踪技术成像表现,选用延髓、中脑、内囊后肢三个感兴趣区中的两个进行双侧锥体束追踪技术成像,并测量双侧椎体束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比较。结果 42例Wallerian变性患者,原发病变分别为脑梗死22例,脑出血9例,脑外伤5例,脑肿瘤5例,脑白质脱髓鞘1例。原发病变同侧锥体束表现稀疏减少30例;中断、破坏12例。42例患者患侧与对侧锥体束平均FA值分别为(0.327±0.145)vs(0.485±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DTI纤维追踪技术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Wallerian变性椎体束异常改变,并能定量分析,对其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013年12期 v.16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陈天宝;甄云;古磊;
目的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脑积水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10—2012-01于本院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33例脑积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进行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前后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WHOQOL-BREF量表各个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脑积水疗效满意,但并发症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需进行有效控制。
2013年12期 v.1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李于林;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阴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氨磺必利和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应用氨磺必利治疗,疗程12周,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SA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观察组总有效率77.55%显著优于对照组61.22%;观察组SS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氨磺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2期 v.1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刘颖;袁培铎;周正森;赵海玲;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加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63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SA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在SAH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组在SAH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CVS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VS发生率8.82%(3/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3%(1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加阿托伐他汀钙用于预防SAH患者发生CVS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轻。
2013年12期 v.1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唐小荣;吴振东;
目的观察欣百达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02—2012-04于本院门诊就诊的抑郁障碍者50例为观察组,给予欣百达联合奥氮平治疗;另随机抽取此时间段内50例抑郁障碍者为对照组,给予百忧解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00%,对照组6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7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2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百达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障碍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起效迅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3年12期 v.1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景东华;张正祥;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部分性癫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2-06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的部分性癫患者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6个月,对2组患者的认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P<0.01);(2)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6个月后,在对发作的担心、精力/疲乏、认知、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部分性癫发作,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认知。
2013年12期 v.1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董继美;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背根神经节阻滞对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01—2012-04收治55例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随机分鲑鱼降钙素组(A组)、背根神经节阻滞组(B组)、鲑鱼降钙素联合背根神经节阻滞组(C组)和对照组(D组)。所有患者常规应用碳酸钙及骨化三醇。结果鲑鱼降钙素对椎体成形术后疼痛有抑制作用,在14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背根神经节阻滞早期可明显缓解疼痛,7d后无明显镇痛作用。鲑鱼降钙素联合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后1~14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阻滞可在早期并持续缓解椎体成形术后疼痛。
2013年12期 v.1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徐阅;李明;周锡伟;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7-08—2012-06本院收治的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4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常规腰穿放液治疗的4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GOS评分结果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d及5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
2013年12期 v.1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刘旭升;曾德华;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2013年12期 v.1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黄卫东;兰琳;罗慧芳;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2组抑郁严重程度,采用威斯康星卡片(WCST)评估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P<0.05),WCST正确应答数及完成分类数显著减少,持续性及非持续性错误明显增多(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BDNF水平及HAMD总分与WCST各项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与认知功能可能无相关性。
2013年12期 v.1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徐善恒;
目的探究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02—2010-06收治的12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理申,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者有效率优于B组,B组有效率优于A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轻中度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安理申治疗具有一定效果,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认知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13年12期 v.1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谢锋;赖湘;梁明礼;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前颅窝底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3—2012-08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前颅窝底粉碎骨折患者50例,患者额部受伤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入路治疗。结果经手术探查患者的损伤类型主要包括单纯眶板粉碎性骨折、单侧眶板合并筛板粉碎性骨折以及双侧眶板合并筛板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均无脑脊液瘘,2例由上颌窦开放性骨折而导致的面部伤口感染患者通过引流治疗后,伤口逐渐愈合好转,无颅内感染;24例颅骨缺损患者通过二期修补颅骨后能够自主日常生活。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外伤性前颅窝底粉碎骨折效果显著,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做好术后的抗感染工作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2013年12期 v.1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朱风俊;王润润;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抑郁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以各种神经功能缺损为首发病症并经头颅MR影像学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5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试,分为抑郁组66例及非抑郁组9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5例;测定3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高于对照组;而脑梗死后抑郁组患者血浆Hcy显著高于非抑郁组。结论脑梗死及梗死后抑郁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升高,Hcy可能在脑梗死及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2013年12期 v.1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陈四华;
目的检测单胺氧化酶(MAO)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于发病后的第1、3、7、14天采集其血清行MAO和IL-6检测;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出血组MAO和IL-6在第1、3、7、14天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MAO和IL-6在发病后第1天表达最高,其后逐渐下降。血清中MAO和IL-6的表达在少量脑出血组、中量脑出血组、大量脑出血组依次增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AO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脑出血量和病情预后的血液指标。
2013年12期 v.1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崔纪红;杨成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眼科2009-01—2012-12收治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非手术治疗组(A组)和鼻内窥镜手术组(B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能量合剂、大量维生素和神经营养因子药物。A组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的地塞米松的基础上,再给予肌内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B组采用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分析2组受伤后有光感组和无光感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 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受伤后有光感组和无光感组患者的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尤其对于受伤后有视力的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是可供医生参考治疗方法。
2013年12期 v.16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熊启勇;
目的回顾性分析周围神经修复与重建。方法我院神经解剖室选择健康SD大鼠62只,将所有大鼠建立为双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并创建可吸收甲壳素神经再生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只。实验组向甲壳素神经再生室注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注入等渗生理盐水。观察2组大鼠的存活、足部溃疡以及肢体坏死情况;比较2组6周、12周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和肢体坏死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有确切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2013年12期 v.1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赵红军;
目的评价规范化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的预后,旨在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其病死率。方法规范化外科治疗组(112例)采用锁孔入路内窥镜辅助显微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44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7例,小骨窗血肿清除22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15例;对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术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结果治疗组近期优良率为70.5%,病死率2.67%,对照组优良率38.6%,病死率20.4%,远期优良率规范化外科治疗组为81.3%,对照组47.7%。结论规范化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恢复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2013年12期 v.1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刘瑞;葛秋生;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血钠水平。方法以我院2008-2011年诊断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3例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患有轻度胃肠炎而不伴有惊厥的25例患儿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2组患儿急性期血钠水平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血钠离子浓度(137.3±13.1)mmol/L,对照组血钠离子浓度(145.1±10.8)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可能与患儿血液内钠浓度降低有关。
2013年12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苑新;
<正>本文选取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与50例体检正常的患者的心肌酶谱进行对比,以探讨心肌酶水平对急性脑出血临床诊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4—2010-04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疾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0~78岁,平均58.5岁,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T检查证实。排除长期心血管病史,并接受过溶栓治疗,肌肉疾病,软组织近期出现过损伤,有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同时,根据神经功能
2013年12期 v.16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李明;王斌;史锡文;张佳栋;吴中华;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外源基因后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免疫荧光鉴定。用脂质体法转染pEGFP-C1-SDF-1转入3代的HUCMSCs细胞,应用抗生素G418筛选2周后挑取转基因抗性细胞集落扩大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的细胞。结果培养的细胞经免疫荧光检测为HUCMSCs,pEGFP-C1-SDF-1表达载体转染到MSCs,24h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SDF-1融合蛋白表达。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和优化HUCM-SCs细胞转染外源基因平台奠定了工作基础。
2013年12期 v.1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全仁子;
目的正确掌握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诊断及发病因素,从而早期预防SAP的发生,提高急性脑卒中(AVCD)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因素,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SAP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高龄,既往有肺部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脑卒中的病灶部位、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等。结论 SAP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重、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侵入性操作、高血糖、高热、低蛋白血症有密切关系。
2013年12期 v.16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尚秀荣;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2-12住院和门诊伴有多种主要心理特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32例,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观察6周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在生活干预、健康教育、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每个老年高血压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有害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血压平均下降7/3mmHg,达标率提高了12%,规则治疗率提高了18%,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降压效果。
2013年12期 v.1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岳华;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内科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09%(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的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探讨。
2013年12期 v.1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王晓南;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或相关因素,探索相应护理对策及控制肺炎感染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5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70份痰培养结果进行研究。结果在70份痰培养结果中分离出50株病原菌,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等。结论由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多种多样,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控制与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发生。
2013年12期 v.16 6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郑新杰;贾东佩;任应国;李尽义;李春雷;胡科;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筛选出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丙戊酸镁缓释剂500mg/d,连用14d;赛乐特片20mg,每天早饭后顿服。对照组:单服赛乐特片20mg,每天早饭后顿服,对症处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稳压、降糖)2组相同。结果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在治疗后6d,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9d,HAMD评分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疗效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有效率93.02%,对照组有效率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更佳,起效时间早,不良反应少,故临床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抑郁症,患者耐受性好,可以缩短病程,改善抑郁症状,解除患者病痛,效果令人满意。
2013年12期 v.1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韩霞;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预防或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研究对50例规范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疗程满2a的CAA患者,与50例未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仅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CAA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CAA伴血脂异常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2013年12期 v.1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董华丽;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西药及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0%,对照组2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2013年12期 v.1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杨春光;
目的探讨分析疏血通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2—2012-06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血栓通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方面,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稠度和全血黏稠度分别为1.55±0.28和4.11±0.17,对照组为2.09±0.51和5.36±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方面实验组治疗效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使用疏血通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对疾病愈后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药支出,适合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2013年12期 v.1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银羽;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在常规抗菌、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0.5mL/(kg.d)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抗病毒治疗,观察分析2组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在体温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显著。
2013年12期 v.1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张素芳;逄涛;李强;娄华;
目的评价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抗血小板、活性化瘀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d,静滴7~10d,低分子肝素钙针4 100U,q 12h,共用7~10d。分别于入院时、发病48h、治疗后14d,进行分值评定。结果治疗组14dNIHSS评分,治疗组5.21±1.48,对照组8.85±1.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2013年12期 v.1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马运锋;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多疼痛难忍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拟采用恩经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03—2013-03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4例,男52例,女42例;年龄23.5~61.5岁,平均(42.7±6.6)岁;病程10d~24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
2013年12期 v.1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丁存峰;
<正>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多会遗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拟采用苏肽生治疗脑出血后遗症,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2-04—2013-01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48~75岁,平均(63.2±
2013年12期 v.1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陈新云;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对颈动脉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老年抑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参采用松养心胶囊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物。用经二纬超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值(IMT)并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颈动脉硬化不明显,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改变显著。结论抗抑郁药物有增加颈总动脉硬化趋势,如果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动脉硬化趋势。
2013年12期 v.1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白清中;靳明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qd,4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加量至160mg qd,共治疗12周。结果经4~12周治疗后舒张压分别下降(10.5±6.24)mmHg和(14.25±11.25)mm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12周有效率分别达71.67%和75.83%。不良反应有3例头痛、头晕,1例轻咳。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2013年12期 v.16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张利平;张志永;秦文华;
<正>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变应性疾病,属I型变态反应,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后IgE介导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和多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它主要是通过鼻腔黏膜内神经传导完成的,主要是感觉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该神经兴奋时鼻腔内腺体分泌增多,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鼻腔副交感神经活动性增高,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打喷
2013年12期 v.1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王有存;
目的对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寻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方法选取58例脑出血者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将其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29例),同时给予2组患者相应治疗方案且对临床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微创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10%且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治疗结束和随访3个月时,微创手术治疗者生存质量高于保守治疗(P<0.01)。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和机体状况,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2013年12期 v.1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张玉洁;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疗法对脑血栓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01—2012-12神经内科收治的15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地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除继续常规抗凝药物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2 500IU皮下注射)外,每天采用空气压力疗法(Air pressure therapy,APT)治疗2次,30min/次;B组为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分别统计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并在实验开始后的第5、10、15天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病例患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取其平均值分析比较2组间差别。结果 A组78例患者中,出现下肢肿胀并经彩超检查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B组78例患者中出现14例,2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B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空气压力疗法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013年12期 v.1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马玉召;王延伟;张青;孙兴;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女120例,男60例;年龄18~83岁。疼痛的性质呈闪电式、浅表而尖锐的剧痛,被患者描述为刀割样、电灼样、火烧样或撕裂样痛。疼痛的部位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右侧99例(55.0%),双侧18例(1.0%);三支均痛76例(42.2%),Ⅱ支Ⅲ支72例(40.0%),单纯Ⅱ支13例(7.2%),单纯Ⅲ支14例(7.8%),单纯Ⅰ支5例(2.8%)。疼痛发作前无征兆,突然起病,持续数秒至数分钟。1/3有扳机点,如唇、鼻旁、牙齿、舌等。说话、洗脸、冷风、进食可刺激诱发,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所有病人均口
2013年12期 v.1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苏小霞;张艳;
目的观察自制水囊在颅脑手术后患者头部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01—06ICU收治的80例颅脑术后患者,按入住ICU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常规护理及应用循环气垫;试验组采用自制的一次性水囊垫置于患者头部受压部位,对照组使用普通的医用棉枕,并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无1例发生头部压疮,对照组患者头部发生不同程度压疮3例。结论颅脑手术后患者因病情及昏迷等因素,头部移动受限,虽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规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但很难完全避免压疮的发生,采用自制一次性水囊垫能够有效的预防头部压疮的发生,该方法简便、快捷、安全、有效,不但适用于颅脑术后患者,亦适用于长期卧床的昏迷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2期 v.1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王丽;冯周清;
目的分析50%酒精湿敷护理对癫患儿静滴果糖二磷酸钠所引起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0例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50%酒精湿敷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上,采用浸有50%酒精的纱布敷于静脉穿刺点的上方,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 2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酒精湿敷能有效减轻癫患儿静滴FDP引起的疼痛,操作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2期 v.16 8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 庄文燕;仪立志;孔文龙;龙芝灵;周秀红;张伟珍;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观察组194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1-08—2012-08收治的手术患者,在术前针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对照组为2010-07—2011-07收治的未采取风险管理的常规护理患者,共188例。回顾2组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记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
2013年12期 v.16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陈琳华;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死率。方法通过对2010-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5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和综合治疗、护理。结果 5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中痊愈42例(84%),好转5例(10%),未愈转院治疗2例(4%),死亡1例(2%);总有效率94%。结论对病情的观察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的必要手段,能够协助医生诊断病情,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护理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治愈率的保证,能够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2013年12期 v.1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田素萍;
<正>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机体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脑卒中病人数500万~600万,每年新发病例120万~150万,年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病死率60/10万~120万/10万,存活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科技的医疗水平下,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整体护理工作,降低了脑卒中病死率,减少了致残率,提
2013年12期 v.1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程明霞;蔡静;
<正>面神经炎又称Bell氏麻痹,是指因茎乳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眉,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患者感到紧张、自卑、恐惧,产生焦虑心理。面神经炎起病突然,多于晨起后发现,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以初春或冬季多见。我院神经内科于2011-04—2012-03共收治面神经炎患者138例,经过神经丛封闭治疗和总体护理的69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3年12期 v.1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冯惠霞;黄俊玲;
<正>神经外科是高风险科室之一,其病人病情存在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猝死率高的特点,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要求亦越来越高[1]。因此,护士高度重视影响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实施预见性安全护理措施,确保病人安全,是当前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2013年12期 v.1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闫黔云;刘桂芳;
<正>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01对35例脑卒中抑郁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01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5例作为干预组,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总评分≥18
2013年12期 v.1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赵辉;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流堵塞所导致的闭塞性脑血管病,为产褥期较少见的危重并发症之一,诱因有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妊高症、感染、剖宫产、高龄产妇等,发生于产后1个月内,有一定的致残和致死率[1]。我科2002-01—2012-12收治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经及时诊治、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3年12期 v.1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南艳霞;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07—2011-09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60例,经临床及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脑出血55例,脑梗死102例,混合性卒中3例;男87例,女73例,年龄47.2~86.5岁。其中并发肺部感染33例(20.6%)。1.2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1)有呼吸道症状,痰多或有脓痰;(2)体温增高(>37.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者;(3)两肺有湿啰音者;(4)胸部正位片示:散在点片状阴影;(5)痰培养检测到致病菌者。
2013年12期 v.16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韩小敏;
<正>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其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是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及血液病等原因。多见于一侧半球,尤以齿状核处出血多见[2]。轻者头痛头晕,呕吐和平衡障碍。重症患者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脑疝形成而死亡。我院将48例小脑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针对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应用于整体护理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脑出血的再发生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3年12期 v.16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张爱英;
<正>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往往在情绪波动或过度紧张时,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血液从血管壁渗出或动脉壁直接破裂而出血。1资料与治疗结果1.1一般资料2010-06-2012-06我院收治85例脑出血患者,男53例,女32例;年龄49~72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脑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均有高血压史。脑出血临床症状为:剧
2013年12期 v.1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辛志芳;赵晓瑞;
<正>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少数人甚至因为腹泻而被迫停用管饲,老年危重脑卒中患者由于诸多基础疾病患病后,常因消化道出血、胃潴留、腹胀等原因而禁食时间长,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肠道黏膜受损严重,同时老年人肠道耐受性较年轻人差,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会诱发潜在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肾衰竭甚至死亡,所以临床护理中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2009-11—2011-12我们对98例老年危重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采取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腹泻发生,使肠内营养支持顺利实施,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2013年12期 v.16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刘凤娟;任定珺;
目的分析针对性干预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老年患者65例,对其进行情感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等针对性干预护理,观察患者症状及预后效果。结果术后出现POCD的老年患者经针对性干预护理后认知能力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22.3d,韦氏记忆量表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91.2±6.9)%和(25.8±5.2)%。结论提高对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2期 v.1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王晓红;
<正>我院神经外科自2011-01-2013-01对收治的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男220例,女8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4岁,平均42.2岁。就诊时间为伤后10min~48h。致伤原因:车祸等撞击伤、高处坠落伤、钝器伤、其他分别为180例、48例、56例、16例。根据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标准:轻型(13~15分)、中型(9~12分)、重型(5~8分)、
2013年12期 v.1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赵霞;
<正>2012-06—2013-02本院收住65例癔性失语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及特殊护理,得到较好恢复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患者中男28例,女37例;年龄25~56岁,平均34.4岁。发病时间2~10d,平均6.5d。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失语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癔症相关症状,如:烦躁、失眠、头晕、木僵等。失语时神志均清楚,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通过CT、MRI及脑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经
2013年12期 v.16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刘雪平;
<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血压高、下肢浮肿为特征。妊高征后脑部小动脉痉挛,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水肿,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丧失,引起点状或局限性斑状出血。若痉挛性收缩时间过长,还可能发生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局部脑实质组织软化。血管明显破裂时则发生大面积脑出血[1],妊高征继发脑出血临床罕见,大面积出血患者为了母婴安全必须立即抢救,即实施剖宫产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准备时间短,因此手术室急救护理非常重要。
2013年12期 v.1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王玉玲;董凤枝;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外科术后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对112例神经外科术后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组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干预前PSQl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士准确地评估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睡眠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013年12期 v.16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马琳;杜平;
<正>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原发于脊椎、脊髓内和椎管内各种组织的肿瘤,不包括转移瘤、椎旁组织及脊椎的肿瘤[1]。此类疾病首选手术治疗,但部分肿瘤仍难于全部切除,需行术后放疗[2]。患者的放疗不准确,将导致肿瘤剂量不足或危及器官剂量过高[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IGRT)是目前精确放疗技术的主要组成之一,图像引导放疗系统将成像系统与加速器相结合,通过采集每次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图像即CT图像,来确定治疗靶区是否
2013年12期 v.16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柴士花;
<正>我院2007-05—2011-05收治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3例患者中女29例,男2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7岁,平均47岁。原因:交通事故26例(49.0%),高处落下12例(22.6%),打架4例(7.5%),物体击打伤10例(18.86%)。所有患者都进行头颅CT检查,结
2013年12期 v.1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崔臻;
<正>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颈内动脉斑块形成导致的狭窄以及斑块脱落阻塞相应的血管[1],其发病急,短期内出现意识、肢体障碍、脑疝等,病死率高,及时有效地治疗、细致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ICU从2009年起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起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男19例,女11例;年龄46-87岁,平均64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1例,冠心病4例,房颤7例,糖
2013年12期 v.16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韩艳军;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临床上多见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具有发病急、再出血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对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采用了积极的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最新蛛
2013年12期 v.1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荆琳;
<正>临床上分娩镇痛的方式较多,探索一种操作步骤简易、经济性、具有理想临床应用价值的分娩镇痛形式一直都是妇产科医生的目标。本文对2012-01-07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所有产妇排除心肺疾病、妊娠并发症等,胎心处于正常
2013年12期 v.1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任海燕;冯照新;范波胜;
<正>我科自2007年来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10例,经过精心诊治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5~68岁;临床表现均有高热、意识障碍(嗜睡3例,昏睡4例,昏迷3例),发作癫6例,经脑电图、脑脊液、脑CT和或MRI等各项检查排除其他炎症性脑病,达到重症脑炎诊断标准[1]。
2013年12期 v.1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李文华;员丽萍;
<正>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以学龄儿童为主,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传播。以发热、腮腺肿大、疼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或卵巢炎、急性胰腺炎等。2011-11—2012-05我科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着58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13年12期 v.1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