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奥氮平与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疗效

    徐承裕;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分别在入组、治疗12周及6个月进行PAN-SS量表评定以及认知功能的测定。结果 A组42例和B组44例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从基线到6个月精神症状均显著改善,6个月时认知功能显著提高。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均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3年16期 v.1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右美托咪定结合全身麻醉对脑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

    张斯;魏华;马民玉;

    目的右美托咪定1.0μg/kg静脉泵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20min:D组右美托咪定按1.0μg/kg总量加入至20mL生理盐水中,微量泵10min内输注完毕;C组等量生理盐水微量泵10min内输注完毕。观察2组患者入室(T0)、切皮(T1)、术中1h(T2)、术中2h(T3)、拔管时(T4)的SBP、DBP和HR变化及患者麻醉维持期不同丙泊酚TCI的靶浓度例数。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比较,D组SBP、DBP、HR在切皮和拔管时无显著变化,C组SBP、DBP显著升高,HR显著增快(P<0.05);与D组比较,C组在切皮和拔管时SBP、DBP显著升高(P<0.05),HR显著增快(P<0.05)。D组在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2.5μg/mL的病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使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用于颅脑外科手术患者。

    2013年16期 v.16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形成的临床研究

    赵晓平;张林;黄远东;沈燕;尹小华;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10mg,qd及20mg,qd治疗60~80岁且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或20mg,qd治疗,连续用药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检测血脂、血清肌酐(cr)、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IMT厚度或斑块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LDL-C和T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IMT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内动脉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10mg,qd或20mg,qd对60~80岁且伴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的降脂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但对IMT的作用在颈动脉各部位的改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2013年16期 v.16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甘露醇和尼莫地平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王秀玲;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甘露醇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将25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6例选择20%甘露醇注射液常规治疗,实验组1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监测2组病患者治疗后1d、7d和14d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患侧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并观察2组治疗后14d的脑血肿体积、脑水肿面积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m和PI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以实验组更佳(P<0.05);治疗后14d脑血肿体积、脑水肿面积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甘露醇注射液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能促进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一步改善。

    2013年16期 v.1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米玉霞;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并对其血管内功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04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选择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为判断血管内皮功能的观测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2013年16期 v.1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赵剑婷;吕发金;李建设;穆培霞;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28例)患者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测量右侧L4神经干及股神经肌肉信号比,检测患者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值,分析脑脊液蛋白值与NMSR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脑脊液蛋白及神经干、股神经的NMSR相关检验均呈正相关(rs=0.767、0.667,P<0.001)。结论 GBS脑脊液蛋白的改变会引起神经干、股神经NMSR的改变,MRN可作为GBS的诊断的重要手段。

    2013年16期 v.1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死区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徐辉;方岩;王遂山;周海云;姬卫东;杨青松;刘琴;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前动脉分布区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例急性双侧ACA分布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头MRI、MRA等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HCY等。临床症状包括淡漠、欣快、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和尿便障碍。存在严重的动脉硬化和(或)血管变异。结论情感障碍、肢体瘫痪和尿便障碍是主要临床表现,ACA解剖变异伴ICA/ACA局部狭窄或双侧ACA和MCA严重狭窄是双侧ACA分布区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

    2013年16期 v.1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张应春;时国兵;肖世勇;胡曦;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措施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中心收治的1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OS量表评分优良率达84.2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均有明显效果,但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2013年16期 v.16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相关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穆宏地;刘石岭;朱园园;

    目的分析影响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外部环境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2年门诊、住院以及开封市福利院收养的2~12岁脑瘫患儿,分为家庭、医院、福利机构三种环境组共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家庭环境组以调查前3个月未住院患儿,福利机构环境组近3个月无家庭及住院患儿,医院环境组以在院或出院2周内患儿。采用儿童生存质量的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瘫患儿生存质量与父母的籍贯、教育程度、家庭总月收入、所在环境4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患儿总体生存质量同父母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同家庭月收入、所在环境(家庭、福利机构、医院)呈正相关。结论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在环境是影响脑瘫患儿生存质量重要因素。

    2013年16期 v.16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强化朗诵训练在Broca失语康复中的应用

    柳浩然;张金梅;李艳芳;

    目的探讨强化朗诵训练对Broca失语患者的言语恢复的效果。方法对60例因中枢性病变引起Broca失语患者做前瞻性研究,分为强化朗诵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功能训练,强化朗诵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强化朗诵训练。比较2组语言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言语功能均得到改善,但强化朗诵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朗诵训练能改善Broca失语患者的言语清晰度和流畅性,能较好提高患者的语言组织能力。

    2013年16期 v.1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同型半胱氨酸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赵博;李文焘;胡馨;王永毅;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34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folic acid F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rtotenin oxLD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ION组hcy水平(21.4±5.3)μmol/L高于对照组(9.3±3.4)μmol/L,FA水平(6.2±3.7)μg/mL低于对照组(11.3±4.2μg/mL),oxLDL浓度(46.6±5.5U/mL)明显高于对照组32.2±6.8U/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HCY的升高与oxLDL的升高呈正相关(r=0.87,P=0.007),与FA的水平呈负相关(r=-0.92,P=0.003)。结论 HCY的升高可能是AION的重要发病因素。

    2013年16期 v.16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血清TNF-αIL-1IL-6IL-8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含量变化及意义

    赵卫海;海陈炼;余国栋;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3例(颅脑损伤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l、3、7d的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对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与血清TNF-α、IL-1、IL-6、IL-8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在各个时间点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在病程第1、3、7天3个时间点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较轻、中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013年16期 v.16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

    高俊红;张国栋;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由后交通动脉瘤(PComAA)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行后交通动脉血管内栓塞术,评估年龄、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大小、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出现后至手术时间。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17例(80.9%),其中完全康复14例(66.7%),部分恢复3例(14.3%),4例无恢复(19.0%)。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对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好疗效。

    2013年16期 v.1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CT引导下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关新明;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行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控血压、积极降低颅压等内科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在CT引导下予以微创钻颅引流疗法,于入院时、治疗8周后采用NIHSS及MRS评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对照组为80.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NIHSS及M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要优于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相比。

    2013年16期 v.16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舒芬太尼对脑外科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王勇;

    目的探讨与分析舒芬太尼对脑外科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拟行开颅手术的72例脑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4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38例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气管插管后即刻、1min、3min时,对照组SBP、DBP、HR等指标明显升高,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后即刻、3min时,观察组血浆E、N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能够有效维持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2013年16期 v.1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CT引导下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中老年人基底节脑出血

    杜顺利;王衍刚;张五中;张俊杰;常文海;殷建军;付兵舰;辛艳超;

    目的分析CT定位下微创钻孔引流术在中老年人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1-06—2012-06收治的57例年龄≥50岁的中老年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均经CT下行微创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57例年龄分布:50~83岁,平均64.8岁;出血量:20~85mL,平均37.5mL;术前GCS评分:3~7分13例,8~12分28例,13~14分16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存活51例,死亡6例病例均为术前昏迷患者。结论 CT定位下微创钻孔引流术对中老年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疗效良好,可以考虑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式。

    2013年16期 v.1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相关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沈萍;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相关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3—2012-05收治的186例脑卒中相关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麦角胺类制剂和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1次/d,疗程为1周。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相关性头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3年16期 v.1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吴帆;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卡维地洛组54例,治疗前后测量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心排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记录心功能分级。结果治疗8个月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下降(P均<0.05);心排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及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卡维地洛能够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改善心室重塑及心功能。

    2013年16期 v.1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李志立;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01—2011-12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出血周围的水肿恢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出血周围的水肿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辅以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

    2013年16期 v.1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闫东;崔新征;吉庆春;吉文仲;闵建军;

    目的针对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作出临床总结,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7例确诊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男女比例为6:1;平均年龄61岁;7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以肌无力综合征症状为主;CT检查表现肺癌征象(7/7),其中伴有远处转移(1/7);肌电图多无神经元性及肌源性损害者(6/7),高频刺激均表现为波幅增高;新斯的明实验表现为症状稍缓解(5/7),无缓解者(2/7);肌疲劳实验结果以暂时缓解居多(6/7);抗肿瘤治疗有助于肌无力综合征症状改善(5/7);随访显示肌无力综合征症状与小细胞肺癌病情有一定关联性。结论小细胞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存在特征性表现,这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2013年16期 v.1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

    田良东;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06—2013-01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根据用药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每组均30例。治疗组常规用药及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及BIPAP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变化、气管插管率、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意识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气管插管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等各项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可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与患者的人机同步率。

    2013年16期 v.16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6例临床分析

    姚宏伟;

    目的分析探讨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的原因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近5a来收治的16例误诊为脑出血的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12例急性起病,4例亚急性起病;头部CT检查表现为高密度血肿影周围伴有不同程度低密度水肿影,其中均匀高密度病灶6例,不规则混杂密度灶10例;最终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胶质瘤10例,脑膜瘤4例,转移瘤2例。经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后13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脑肿瘤卒中初诊时易被误诊为脑出血,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分析影像学特征可减少误诊。

    2013年16期 v.1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亚低温治疗ICU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刘卫青;郭志松;代荣钦;栗文菊;秦秉玉;

    目的观察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0-01-2012-12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0例,常规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34℃~35℃亚低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0d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且病死率低。结论亚低温用于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2013年16期 v.1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昆鹏;张建党;张东波;刘素杰;董孟宁;李琳坤;赵光纪;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5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动脉瘤未处理之前再出血98例(18.3%),其中44例(44.9%)发生在发病初期的6h内,18例(18.3%)发生在第2周,36例(36.8%)发生在14d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再出血患者与未再出血患者在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形状、动脉收缩压、Hunt-Hess分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6h内是再出血的高峰期,收缩压高于160mmHg、动脉瘤的形状不规则、动脉瘤>10mm且≤15mm、Hunt-Hess分级级别高是动脉瘤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3年16期 v.1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机械助咳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忽新刚;马利军;刘豹;张罗献;陈献亮;黄泰博;

    目的探讨CoughAssist无创机械助咳用于清理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气道分泌物的效果。方法将2011-09—2012-09收治3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化痰等在内的常规治疗;同期32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CoughAssist装置经呼吸道进行机械助咳。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即刻、第2天及第7天的咳痰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心率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情况。结果在使用经呼吸道机械助咳第2天及第7天后,治疗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咳痰量、心率、呼吸频率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CoughAssist咳痰机能有效清除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氧合,同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2013年16期 v.1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关系

    林爱琴;寇应琳;寿记新;李雪元;马林;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血浆D-二聚体随脑梗死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及治疗后3个月行常规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比较梗死灶中心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总肌酸(肌酸+磷酸肌酸)(Cr)含量的差异;测定卒中体积;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在患者入院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血浆D-二聚体和NAA与NHISS显著相关。结论 D-二聚体与NAA随脑梗死病情进展发生相应变化,二者之间亦具相关性,对二者的监测有助于对脑梗死的发现和治疗。

    2013年16期 v.16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观察

    李东峰;周文科;马进显;张建党;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切除垂体瘤29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65.5%),近全切除8例(27.6%),部分切除2例(6.9%)。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例,暂时性尿崩症25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术后3月随访,术后视力恢复正常15例(83.33%),视野缺损明显好转8例(80%),头痛缓解9例(81.82%)。术后3个月复查15例病人PRL水平由术前的(302.43±182.25)μg/L降至术后的(42.69±27.96)μg/L;6例病人GH水平由术前的(49.17±23.96)μg/L下降至术后的(14.53±6.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垂体瘤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

    2013年16期 v.16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的效果观察

    韦英海;吴振宏;欧阳强;梁俭孙;

    目的观察不同量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01—2012-02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大量组(脑脊液置换量>50mL)和少量组(脑脊液置换量<50mL),每组27例,对3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等多个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发现,3组头痛缓解、脑膜刺激征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大量组<少量组<对照组,大量组颅内积血全部吸收27例,少量组全部吸收25例,部分吸收2例;对照组积血全部吸收21例,部分吸收6例,3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为大量组<少量组<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为大量组=少量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当早期应用大量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快速缓解头痛,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减轻脑膜刺激征,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中大量置换液进行治疗效果更优,但置换量多少与再出血的发生率无关。

    2013年16期 v.1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出血性脑卒中近期死亡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杜玲;李淑芳;王志强;侯立维;李相文;

    目的利用临床常规指标建立出血性脑卒中(ICH)近期死亡模型,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登记2012-02—12收治的278例首发ICH患者,随访发病后30d内死亡情况。结果 (1)30d内共死亡61例,累计生存率78.1%(95%CI:73.2%~85.6%)。(2)死亡组年龄、入院时收缩压(SBP)、应激血糖(PG)、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出血量大于存活组,脑干部位出血和脑中线结构偏移的构成比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3)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NIHSS评分(RR=1.122)、GCS评分(RR=0.571)、出血量(RR=1.016)和脑中线结构偏移(RR=1.77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死亡风险模型:h(t,X)/h0(t)=Exp(0.115NIHSS评分-0.560GCS评分+0.016出血量+0.574脑中线结构偏移)。(4)模型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7~0.905),与随机面积0.5比较,P=0.000。预测死亡的敏感度80.33%,特异度81.11%,假阴性19.67%,假阳性18.89%,总体一致率80.94%。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出血量和脑中线结构偏移是ICH患者30d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以此构建的死亡风险模型为ICH患者近期预后评估提供了中等强度的预测效能。

    2013年16期 v.1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不同治疗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晓;张晓菊;汪铮;轩伟霞;马希涛;

    <正>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2-01—2012-12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脑脊液中发现恶性细胞的细胞学证据;(2)神经影像学(磁共振钆增强T1加权像)支持脑膜转移。男2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岁;Kamofsky评分(KPS)中位数70(30~100);病理类型:腺癌45例(75%,其中女性26例),鳞癌4例,大细胞癌2例,其他9例。

    2013年16期 v.1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温晓艳;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分别在治疗第2、4、8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第2周,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不明显,BI提高亦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

    2013年16期 v.1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文学;林涛;陈志健;陈伟明;黄万里;许琼;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23例(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4,P<0.01);2组的致残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脑血管痉挛者9例,多于对照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0,P>0.05);治疗组出现脑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6期 v.1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高新选;申志扬;李伟;卢学峰;李会霞;

    <正>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8-01—2011-12在我科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患者303例,其中脑梗死组217例,男123例,女94例;年龄45~79岁,平均(65.17±7.28)岁。非脑梗死组86例为对照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37~81岁,平均(59.38±10.11)岁。1.2超声仪器美国飞利浦非凡影像超声诊断系统(Phil-ips EnvisorC,M2540A),探头频率7.5~10MHz。1.3检查方法患者休息5min后以仰卧位行超声检查。检查时颈后垫薄枕,患者头部后仰并略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部血管。探头自颈部近心端开始,向上探查颈总动脉,然后沿其血管走行方向向头侧移动,跨过颈动脉分叉处分别探

    2013年16期 v.16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高压氧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李青;

    <正>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已经成为导致死亡三大疾病之一。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3年16期 v.1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脑梗死并肺炎40例诊治分析

    喻东;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07—2012-07脑梗死并肺炎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4~78岁,平均(64.4±3.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脓性痰、发热,体温37.5~40℃,胸部影像学可见斑片状影或肺不张。均排除合并有糖尿病、哮喘、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延髓性麻痹症状32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0例。2组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13年16期 v.1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孔锐;

    <正>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发病急骤、进展迅速、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左右,其治疗以脑神经保护和溶栓为主,但溶栓治疗因较窄治疗时间窗和并发症影响较大而影响预后和功能恢复[1]。笔者采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2013年16期 v.1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韩霞;

    <正>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后48h内或更长的时间神经缺失症状进行性发展或阶梯式加重[1],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初期由于血管闭塞不全,临床症状较轻,随着闭塞范围的扩大,临床症状逐渐加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易造成医患纠纷。我科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3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2013年16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再发的影响

    张秀想;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09—2011-09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叶酸片,5mg/d;维生素B6,10mg/d。治疗12个月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治疗1a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a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6.2%,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B6和叶酸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急性脑梗死的再发情况影响不大。

    2013年16期 v.1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郭行雷;

    <正>急性脑梗死又称脑卒中,是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坏死。该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群体,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高,约33.3%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舒血宁具有非常显著的活血化瘀效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当中,笔者结合具体实例来研究其疗效,并重点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013年16期 v.1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郑华锋;王松周;李晓光;

    <正>我院2009-06—2012-07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别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和常规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入选病例120例,入选标准[2]:年龄42~70岁;12h内发病;轻度意识障碍或清醒;检查瘫痪侧肢体肌力0~3级;急诊行颅脑CT检查无出血。入院后根据用药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0~68岁,平均54.9岁;发病至救治时间3.5~9h,平均6.9h。对照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

    2013年16期 v.1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CT与MRI在腔隙性梗死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白来运;

    <正>腔隙性梗死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死,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2~50mm的腔隙。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1]。此病发展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早期明确诊断对腔隙性梗死的治疗至关重要[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2-01—12收治的31例腔隙性梗死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对比研究CT与MRI在腔隙性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2013年16期 v.1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疗效分析

    潘雪芳;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把102例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在6h之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应用巴曲酶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尿激酶组治疗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良好疗效。

    2013年16期 v.1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观察

    李靖;孔维霞;

    <正>有统计表明,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是正常中老年人的10倍[1]。因此,TIA是各类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预防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2]。我科对2006-10—2010-05住院的56例TIA患者应用奥扎格雷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013年16期 v.16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诊治体验

  • 蛛网膜下腔出血87例临床分析

    黎希年;林海英;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手段。结果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脏器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25例复发加重,其中死亡12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复发加重是该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2013年16期 v.1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特点与临床关系分析

    张艺;刘儒;张芳芳;王永生;

    <正>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1-01—2012-07入院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38~72(59±11.21)岁;其中心电图异常者81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47例(58.02%),丘脑出血17例(20.99%);脑干出血7例(8.64%),脑室出血5例(6.17%),小脑出血5例(6.17%)。

    2013年16期 v.1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联合应用甲壳素导管与IGF-1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研究

    任强;任明明;陈清汉;

    <正>本实验探讨联合应用甲壳素导管与IGF-1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功能的影响,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科学依据。1实验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制备双侧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神经缺损10mm),以可吸收甲壳素神经导管桥接神经两断端形成神经再生室。A组为空白对照组:神经再生室内注入等渗生理盐水20μL;B组为对照组:神经再生室内注入明胶溶液20μL;C组为实验组:神经再生室内注入IGF-1凝胶20μL。术后4周、8周收集标本并观察再生神经的大体形态,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特殊染色,S-100免疫组化检测,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2013年16期 v.1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高压氧等综合治疗脑外伤性癫临床观察

    吴晓翔;朱瑞金;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传统药物治疗脑外伤性癫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0例接受HBO联合抗癫治疗,对照组60例行单纯抗癫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30例、27例、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18例、31例、11例,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综合治疗癫相比传统的单纯抗癫治疗疗效好。

    2013年16期 v.1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肖益群;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DVT也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以下肢的DVT多见,患者肢体瘫痪,长期卧床。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阻塞较大的肺动脉,致肺栓塞而导致患者死亡[1]。我院2011-06—2012-06收治2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现报道如下。

    2013年16期 v.1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手术室干预对降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

    卢珊;孟祥英;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术者手术室干预措施对降低开颅术颅内感染的作用。方法对2009-01—2011-08我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475例患者进行常规目标性监测;2011-09—2012-03我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89例患者通过建立有效的手术室干预措施后进行监测,干预措施着重于切断微生物入侵途径的方法,包括规范外科手消毒、术中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护士的配合监督与提醒、术程动态空气消毒等;同时统计分析两个阶段不同职称术者的调整颅内感染专率。结果干预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术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专率为1.63%,其他职称术者颅内感染专率为15.76%(P<0.01);采取干预措施后2组技术职称术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均为零感染。结论采取手术室现场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低职称术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

    2013年16期 v.1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周期性麻痹频发24例临床特征分析

    郑洪涛;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经常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临床特征,部分患者起病急,病情较重,累及呼吸肌或严重心律失常会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挽救生命。本院2002-07—2010-03收治频

    2013年16期 v.1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分析

    赵红军;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近3a来应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5例,存活45例,存活者在术后3个月后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9例,Ⅴ级5例。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简便、疗效满意,适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3年16期 v.1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舒芬太尼 芬太尼麻醉诱导对颅脑手术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包少丽;

    目的观察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麻醉诱导对颅脑外科手术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0-06—2012-06在我院实施择期开颅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麻醉诱导中应用芬太尼,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各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各指标变化均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安全性高,有效抑制了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效果优于芬太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6期 v.1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致迷走神经兴奋73例分析

    王友志;许长宝;谷艳辉;

    <正>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目前已被公认为治疗尿路结石病的有效方法[1]。据泌尿系结石年会统计,超过50%的结石病患者首选ESWL,会导致肾损伤,其肾损伤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尤其对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方面,尚未见同类报道。现将我院2001-02—2013-04使用MJ-208B型液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肾结石时,导致迷走神经兴奋的73例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临床和技术分析。

    2013年16期 v.16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郭玉瑞;

    目的了解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通过对308例电损伤中合并132例脑神经损伤患者的回顾调查,总结出合并中枢神经损伤的情况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42.86%),致病原因分为直接电损伤与继发损伤,治疗及预后较好。结论对电损伤病人要认真检查并合理估计中枢神经电损伤的伤情,早期治疗。

    2013年16期 v.1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NSE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张传新;贾国存;陈国洪;王芳;

    <正>为了解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水平,以及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指导作用,我们对2011-05—2012-04在我院住院的手足口患儿进行NSE检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1-05—2012-04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手足口病的住院儿童,普通病例30例,合并脑炎40例,分列为普通组和合并脑炎组,普通组男16例,女14例;中位年龄3.5岁;合并脑炎组男22例,女18例;中位年龄2.6岁。所有患儿临床诊断及分期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2013年16期 v.1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微血管减压术后脑脊液外渗皮下20例治疗体会

    马玉召;王延伟;孙兴;张青;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女15例,男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3岁。本组病人均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病人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后3d开始发热,体温38~39℃。应用地塞米松后体温下降至正常,次日下午再次发热,手术切口开始肿胀,后发展为囊性,挤压消失,放松复现。住院15~30d。

    2013年16期 v.1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用药与体验

  • 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韦英光;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12—201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计分≤8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与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病死率20.0%,与对照组的3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第7、21天,治疗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定,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患者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加快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3年16期 v.1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张思光;

    目的观察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12—2012-12我院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取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qd,依那普利10mg,bid;对照组54例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qd;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微,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肯定,作用平稳持久,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6期 v.1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醒脑静注射液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王媛安;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按入院顺序将2010-08—2012-08收治的9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编号,单号50例为对照组,静滴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双号49例为观察组,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NIHSS评分(3.5±0.7)明显低于对照组(5.3±0.8)(P<0.01);组间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修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2013年16期 v.1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魏春华;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改善血管性痴呆(VD)认知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5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天智颗粒冲服。应用韦氏记忆量表(MQ)、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MMSE、MQ、HD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 MQ HD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3年16期 v.16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西酞普兰治疗癫合并抑郁患者36例临床分析

    陈建明;王明;赵晓玲;

    <正>我院2008-01—2012-12应用西酞普兰治疗36例癫合并抑郁患者,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原发性癫合并抑郁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并参考《国际抗癫联盟癫诊断方案》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3版相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年龄未超过18岁的未成年者,继发性癫患者,对酒精和药物有滥用情况者,在既往治疗过程中有不良依存性表现者以及合并有其他器质性大脑疾病和躯体严重残疾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19~68岁,平均(42.5±9.7)岁;癫合并抑

    2013年16期 v.16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

    李云霞;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直、运动障碍和言语、姿势等方面的改变;常合并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异态睡眠与日间过多磕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目前的药物治疗中,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药物。我院24例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3年16期 v.16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罂粟碱治疗早期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周刚鑫;

    <正>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占脑卒中的15%~2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10—2012-09收治脑栓塞患者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37~86岁;发病时间1~24h。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轻重具有可比性。

    2013年16期 v.16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综述与讲座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朱红强;周茜;陈敬银;杨玉东;

    <正>1概述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又称之为非转移性癌性脑病、脊髓病和神经病,并非由癌肿的直接浸润或转移,而是由于体内原发肿瘤的远隔影响造成脑和神经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病变局部并不见癌瘤细胞[1]。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症状如:

    2013年16期 v.16 87-8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护理体验

  • 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李艳霞;兰本超;

    <正>为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我们开展了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03—2012-06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12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诊断证实。男70例,女50例;年龄42~89岁,平均(48.22±6.85)岁;神志清楚92例,嗜睡昏睡20例,浅中昏迷8例;左侧肢体功能障碍52例,右侧肢体功能障碍68例;肌力0级5例,1级22例,2级35例,3级34例,4级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3年16期 v.1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张继红;

    <正>本文对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72例,女20例;年龄16~68岁;闭合性损伤64例,开放性损伤28例;交通事故伤67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6例。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血肿清除术27例,去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术65例。入院时GCS评分3~8分。92例患者,治愈61例,好转23例,2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2病情观察

    2013年16期 v.1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颅脑肿瘤术后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黄俊玲;张玉洁;李素芬;

    <正>1临床资料收集2011-01—2012-12我院神经外科所有手术病例共1 169台次,结合感染办报表,依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确诊医院感染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8~73岁,平均55岁。2结果2.1医院感染率1 169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59例,59例均进行了病原学确诊,感染率5.05%。感染例次61例,例次感染率5.21%。其中鞍区9例(15.25%),桥小脑角区14例(23.73%),小脑及脑室12例(20.34%),额叶5例(8.47%),枕叶4例(6.78%),其他15例(25.43%)。2.2感染部位颅内感染31例次(50.82%),皮下感染22例次(36.07%),泌尿系感染3例次(4.92%),下呼吸道感染4例次(6.56%),腹腔感染1例次(1.63%)。

    2013年16期 v.1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心脏术后神经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护理

    韩晓霞;

    <正>本研究回顾分析1 552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CACS)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03—2013-03我院行心脏手术患者1 552例,男915例,女637例;年龄6个月~82岁,平均(42.1±12.5)岁;体质量8~110kg,平均(55.7±12.7)kg。875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50例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310例瓣膜置换术,其中105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7例大血管手术,10例其他。1 200例于体外循环(CPB)下行外科手术。术后19例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2%。其中脑血管病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血管性头痛2例,硬膜下血肿1例,膈神经麻痹1例。

    2013年16期 v.1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

    杨阳;

    <正>本文对2011-08—2012-08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优质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04—2012-12我院精神科开始优质护理服务,随机选择4个病区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精神分裂症280例,抑郁症58例,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2例;男192例,女168例;年龄18~67岁,中位年龄36.9岁。选取2009-06—2011-06行传统护理服务的350例患者为对照,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267例,抑郁症患者60例,心境障碍躁狂发作23例;男181例,女169例;年龄19~68岁,中位数年龄37.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13年16期 v.1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150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观察与护理

    耿丽贞;

    <正>2009-07—2011-07我院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150例,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脑出血患者150例,男112例,女38例,年龄51~62岁,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20min~6h。根据GCS评分:3~5分54例,6~9分63例,9分以上33例。出血量<30mL 27例,30~50mL 57例,>50~100mL 48例,>100mL 18例。

    2013年16期 v.1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护理对策

    资艳;刘实;

    <正>我院近年来收治90例2型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通过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5—2012-08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血液病、过敏体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干预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8~85岁,平均(62.7±6.4)岁;病程4~27a,平均(13.2±3.5)a。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

    2013年16期 v.16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杨新芳;

    <正>选择2006-01—2012-0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42例,采用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积极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6-01—2012-0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SAH患者,男32例,女10例;年龄43~81岁,平均53.2岁。均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关于SAH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标准:(1)瞳孔不对等,呼吸深浅不一。(2)重症昏迷,呼之不应者。(3)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4)入院后询问病史SAH的时间超过7d者。

    2013年16期 v.16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薛莹莹;孙瑞平;

    <正>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以高热引起的惊厥最常见。我院急诊科2009-01—2012-12接诊123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院前急救与护理,急救成功率达10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高热惊厥患儿123例,均为2009-01—2012-12我院急诊科接诊患者,男71例,女52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1岁61例,1~3岁43例,3~6岁19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即

    2013年16期 v.1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护理

    韩艳军;

    <正>本文对我院2009-05—2010-05收治的40例听神经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5—2010-05收治的40例听神经瘤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6岁,平均(42.3±2.2)岁;病程6个月~7a,平均(4.3±1.0)a;肿瘤部位:左侧20例,右侧20例;肿瘤大小1.5~4.8cm,平均(3.3±0.2)cm。40例患者均采取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听神经瘤

    2013年16期 v.16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重型脑外伤后低钠血症的护理体会

    龚晓华;

    <正>重型颅脑外伤后常常会导致低钠血症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发展有可能造成脑疝,甚至危及生命。现将68例重型脑外伤后低钠血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55例,女13例;年龄16~72岁,平均44.8岁;病程2~21d,平均3.43d。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42例,未经手术治疗26例。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伤后或术后5d内常规复查血生化,低钠血症发生于伤后3~18d,平均6.8d。

    2013年16期 v.16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107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张玉香;

    <正>我院2009-01—2012-06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7例,通过手术及术后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7例,男78例,女29例;年龄52~83岁,中位年龄62岁;均有高血压史2~17a;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且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出血量17~110mL,中位出血量45mL;出血部位:基底部37例,脑室39例,脑叶15例,小脑10例,脑干6例;入院临床表现:浅昏迷87例,中度昏迷16例,重度昏迷4例;伴发症状:意识障碍35例,肢体瘫痪13例,头晕

    2013年16期 v.1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孔秀萍;

    <正>随着护理管理改革的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逐步代替功能制护理模式,我院护理部于2010-06以妇科为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观察和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3年16期 v.16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药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效果分析及护理

    张雪花;刘晓静;王改霞;

    <正>我科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0例给予拉氧头孢钠治疗,并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05—2012-05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0例,均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男21例,女19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9.5个月。4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哭闹23例,呕吐19例,嗜睡1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13年16期 v.16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观察与护理

    赵玉勤;

    <正>现将我院收治的38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01—2013-12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3~75岁,平均60.7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1个月~2a,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做血常规、血清Vit B12、叶酸浓度测定及髓MRI、神经电生理、脑脊液检查。

    2013年16期 v.1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芦书霞;

    <正>我院2010-03—2013-03收住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1例,经综合整体护理,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27~65岁,平均住院108d;其中8例脑挫裂伤,6例脑干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

    2013年16期 v.16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脑出血患者92例护理体会

    韩燕;

    <正>我科2008-01—2009-07收治脑出血病人9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8-01—2009-07收治脑出血患者92例,男62,女30例;年龄53~81岁,平均61.5岁;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基底节部位出血30例,丘脑出血20例,其他部位出血11例。

    2013年16期 v.1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社区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康复的意义

    刘晓玲;

    <正>本研究以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思路。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01—2012-12在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且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的并发症、无听力障碍。共纳入84例,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19±16.9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56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性质、部位等差

    2013年16期 v.16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沛;

    <正>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628例老年住院患者,对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01—2012-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628例老年住院患者,男354例,女274例;年龄51~89岁,平均(68.6±3.5)岁。常见疾病感染见表1。

    2013年16期 v.16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张会民;

    <正>本文对我院2010-01—2011-01收治的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01—2011-01收治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7.1±1.2)岁。其中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20例,轻度脑损害1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嗜睡和神志恍惚以及易激惹与烦躁不安、抽搐等症状。

    2013年16期 v.1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