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尹宏;吕加希;陈庆春;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3—2012-07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1例,均在我院行微创术,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继续出血分为继续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各项指标变化,分析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白细胞数目、血糖值、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平均动脉压、GCS评分、瞳孔光反射、继发脑室出血、并发肺部感染11项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平均动脉压、瞳孔光反射、并发肺部感染4项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提示这4项因素可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继续出血情况。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后继续出血与患者D-二聚体含量、平均动脉压、瞳孔光反射、并发肺部感染相关程度较高。

    2013年18期 v.1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126例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率分析

    马兴荣;孙治坤;刘艳茹;张博爱;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探讨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对126例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进行排序,并比较不同Hoehn&Yahr分级组及病程组帕金森非运动症状项目数差异。结果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总发生率97.6%,其中便秘的发生率最高为89.7%,其次为失眠(74.6%)及小便后仍频繁想要小便(71.4%)等,且发生非运动症状项目数随病程的延长及病情的加重而增加。结论便秘、失眠及小便障碍为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发生非运动症状的项目数越多。

    2013年18期 v.1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链脲佐菌素剂量对C57BL/6J小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诱导效应的影响

    李蕾;聂发传;易斌;崔健;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对C57BL/6J小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诱导效应的影响,探讨其量效关系及最佳剂量。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A~E 5个实验组(n=15,STZ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80、100、120、140、16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观察各组血糖、机械痛阈值、热刺痛阈值和28d生存率的变化,分析其与STZ剂量的关系。结果 A~E各组糖尿病成模率均>86.7%。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成模率(66.7%)均高于其余各组;E组28d生存率(46.7%)与A、B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STZ以120mg/kg为最佳剂量。

    2013年18期 v.1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16例误诊分析

    施洪;郭润达;史超英;陈忠锃;刘辉强;

    目的总结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的肺癌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脑先行肺癌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8-05—2010-05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其中16例以神经精神症状发病就诊,首诊时全部误诊,误诊率12.9%,所有病例多次就诊于神经科,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癫、更年期综合征、原发性脑肿瘤、肩周炎、颈椎病。结论对以神经精神症状发病的患者,除考虑神经系疾病外,还应想到肺癌的脑转移。

    2013年18期 v.1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心肌酶谱与急性重症颅脑疾病关系的探讨

    石宗华;刘林刚;周明锴;

    目的通过研究重症医学科(ICU)中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心肌酶谱的不同变化,分析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心肌酶谱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9-01—2012-10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225例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留取发病或术后当天及第2、3、4、5天的静脉血,应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CK-MB数值。结果急性重症颅脑疾病组94%的患者CK、CK-MB高于正常(P<0.05);但也有少数患者的CK、CK-MB异常升高或正常。结论大多数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CK、CK-MB升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2013年18期 v.16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陈敏;金良凤;张军辉;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05—2010-10收治的15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各50例,分别采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头孢唑肟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A有效率84.0%,观察组B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50.0%,观察组A、B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观察组B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4.6%、62.1%,对照组为55.4%,观察组A及观察组B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A及观察组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A并发症发生率14.0%,观察组4.0%,对照组12.0%,观察组B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2013年18期 v.1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保留神经的全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前后妇女膀胱功能的影响

    李莉;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的全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前后妇女膀胱功能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8-03—2013-03我院56例保留神经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56例传统子宫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在膀胱功能上的差异性。结果 2组自觉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2组膀胱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保留神经的全子宫切除术能减少支配膀胱直肠神经的损伤,对于绝经晚期的老年患者效果明确。

    2013年18期 v.1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脑卒中急性期血管病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刘楠;刘薇;王静;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血管病变同血脂异常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发病24~48h患者,采空腹静脉血5mL,以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选酶法、酶联免疫法和比浊法对患者血脂测定后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血脂在脑梗死、脑出血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或大血管病组血脂各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腔隙性脑梗死或小血管病组除LDL-C、ApoA、ApoB、Lp(a)外余血脂各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组间比较仅Tc与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异常为脑血管病变最重要的因素,通过有效控制血脂,能够预防患者脑卒中发生。

    2013年18期 v.1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研究

    陈文斗;玉石;谢桥林;宾杰;黄锦丰;周海静;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血管栓塞治疗(研究组),20例单纯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OS评分、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颅内AVM研究组全切率89.3%,对照组为5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级颅内AVM 2组全切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疗效较好。

    2013年18期 v.16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脑积水患者术后脑脊液中Glu、No变化研究

    郝清川;

    目的探讨脑积水患者术后脑脊液中谷氨酸(glutamate,Glu)、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积水及31例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麻醉科进行腰椎麻醉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术后脑脊液中Glu、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77例急慢性脑积水患者手术前Glu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手术后2、4、6周Glu和NO水平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下降的程度与手术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脑积水患者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对判断患者病情与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18期 v.16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低强度刺激迷走神经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李立鹏;

    目的探讨低强度刺激迷走神经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体质量20~23kg的狗为研究对象,麻醉后9只用50%阈值低强度刺激迷走神经,另外7只作为对照则未进行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然后在心房、心耳和肺静脉处放置多极电极导管,在基础起搏的情况下,对各个心肌发放不应期40ms高频刺激,测定诱发房颤所需最低电压,1次/h,共测试3次。结果对照组房颤各个时间段的阈值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低强度刺激迷走神经后基础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强度刺激迷走神经可抑制诱发心房颤动的发生。

    2013年18期 v.1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李艳杰;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例脑梗死患者行CTA检查,采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0.5mm层厚,0.938螺距,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0mA。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3~1.5mL/kg),高压注射器流速3.5~4.0mL/s。检查完成后经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面多平面重建(CMPR)处理,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血管壁软斑块61处,纤维斑块合并钙化斑块55处,单纯钙化斑块47处。轻度狭窄93处,中度狭窄44处,重度狭窄21处,血管闭塞5条。结论 CTA检查具有安全、无创、快捷、可三维成像等优点,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2013年18期 v.16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

    唐瑞龙;匡莉;刘梦颖;段晨阳;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求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2-12收治的13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及自身和家族健康状况等共9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含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等。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病和糖尿病史是肯定的危险因素;其次,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排第3位,如吸烟、酗酒等。结论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通过科学有效的自身控制和及早预防性的调整,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改善预后。

    2013年18期 v.16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晓红;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2d后开始进行康复干预治疗,为期1个月,1个月后转为常规治疗,为期1个月。对照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2d后开始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治疗,为期1个月,1个月后同实验组一样转为常规治疗,为期1个月。2组患者均在生命体征平稳时、康复治疗1个月后以及常规治疗1个月后3个时间段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测,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和Barthel指数(MBI)来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ADL评分。结果在康复治疗1个月以及常规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18期 v.16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预防出血并发症的经验探讨

    万刚;朱安林;陈锐锋;林成;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1-02收治的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中出现再破裂出血患者的防治方法。结果在手术操作中,再破裂出血患者行快速栓塞术,10例即时行开颅清除血肿术,6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4例行腰大池外引流术。术后9例恢复良好,6例出现轻度的瘫痪,2例重残,3例死亡。结论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中,规范操作能够有效降低出血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对出血并发症患者及时、有效地处理非常重要。

    2013年18期 v.1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透明质酸酶佐治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杨才勇;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佐治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透明质酸酶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发热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酶佐治难治性结核性结膜炎具有明显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

    2013年18期 v.16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以疼痛为首发癫22例临床误诊分析

    肖志刚;包振明;陈学香;

    目的了解以疼痛发病癫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我院2002-02-2012-02收治的以疼痛发病被误诊,经脑电图、试验治疗后确诊的癫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病误诊为急腹症15例,以发作性肢痛为首发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低钙性抽搐2例,以牙痛发病误诊为牙周炎、龋齿各1例,以头痛伴恶心、呕吐发病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2例,以心前区疼痛为首发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以疼痛为首发癫的认识,排除常见疼痛病因后,应想到癫的可能。

    2013年18期 v.16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17例脑胶质肉瘤的MRI特征及分析

    李相文;郭付有;白洁;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肉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总结脑胶质肉瘤的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MRI表现类型共4种:(1)11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即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实质性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显著,瘤周组织水肿明显。(2)3例不规则团块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瘤内包绕血管但未见囊变、坏死信号,病灶周边可见环状水肿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2例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影,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影,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呈条带状明显强化影伴局部脑膜强化。(4)1例表现为等T1长T2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更长T2,增强后厚壁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2013年18期 v.16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高压氧促进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黄烈华;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将2011-02—2012-10本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患儿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间疗效及治疗前后Fugl-Meyer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肢瘫、失语、面瘫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能有效促进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各项功能的恢复,对病毒性脑膜炎及后遗症的治疗具有很好疗效。

    2013年18期 v.1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对照研究

    李梅英;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6周左侧颞顶叶的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采用幻听量表(AHR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6周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幻听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AHRS、PANSS的总分和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能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顽固性幻听。

    2013年18期 v.16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奥拉西坦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观察

    陈正萍;冉坤;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04—2012-09收诊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奥拉西坦。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HDs)及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61.54%,高于对照组的42.31%。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MSE、H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智力,改善痴呆状态。

    2013年18期 v.1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8和TNF-α的水平及意义

    田发书;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7例HIE患儿和1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8、TNF-α的水平。结果 HIE患儿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期水平(P<0.05)。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TNF-α可能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两者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病情评估。

    2013年18期 v.1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吴境;肖本利;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2—2012-04我院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每日给予10mg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睡前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服用3袋养血清脑颗粒,分3次服用。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3%,治疗组为9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偏头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8期 v.16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肖本利;骆高明;吴境;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癫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2—2013-02我院收治的50例癫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及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癫,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2013年18期 v.1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259例有晕针晕血史健康体检者成功静脉采血体会

    周晓丹;施洪;

    目的探索有晕针晕血史的健康体检者成功静脉采血的做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2-12我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健康体检静脉采血149 0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晕针晕血史259例,男127例,女132例;年龄13~79岁,平均36.13岁;经各种干预、支持后发生晕针晕血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6~47岁,平均29.18岁,占抽血总人数的0.011%,占有晕针晕血史的6.2%,轻度晕血表现13例(81.25%),中度表现3例占(18.8%)。给予去枕平卧、心理干预、吸氧、指压人中、合谷,口服温开水、糖水,监测生命体征等处理后5min症状消失者4例(25.0%),10min消失者10例(62.5%),15min恢复者2例(12.5%),全都完成静脉采血。结论营造一个温馨的人性化的抽血环境,重视与高危人群的沟通、心理干预,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是降低静脉采血晕针晕血发生的有效措施。

    2013年18期 v.1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叶和平;邓秀碧;罗静;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45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瑞舒伐他汀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分别为11.11%(5/45)和24.44%(1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很好的降脂及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情况类似,但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为显著且复发率更低。

    2013年18期 v.1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舍曲林并门诊式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疗效分析

    任致群;

    目的探究舍曲林并门诊式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12—2010-12收治的120例强迫症患者并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n=60)接受舍曲林并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n=60)接受单纯舍曲林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理量表评分变化、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48.3%,观察组对强迫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Y-BOCS评分及HAMA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9例,复发率18.8%(9/48);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51.7%(15/29),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舍曲林并门诊式森田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并降低其焦虑、抑郁心理,且复发率较低,具有优秀的近、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8期 v.1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循证护理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应用

    李雪芹;

    目的探讨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4—2013-04我科160例实施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普通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2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焦虑程度等。结果普通组出现吞咽障碍16例,周围性面瘫15例,口唇疱疹8例,听力障碍11例;护理组分别为8例、6例、2例、9例,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护理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SAS评分(31.99±8.11)分,护理组为(26.28±7.8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2013年18期 v.1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关联物连锁反应致亨廷顿舞蹈病发病机制

    张梦珂;

    目的找出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的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综合运用HD研究的新成果,研究HD患者的宏观(临床)表现和分子病理特征。结果找到了IT15基因CAG系列重复、亨廷顿蛋白聚集和神经元衰弱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HD发病的根源及启动的关键开关。结论 HD发病的关键是神经元衰弱而引发的连锁反应;起病的根源在于突变型IT15基因致其调控和表达物功能失衡,使性激素和和生育细胞大增,同时又干扰破坏了线粒体正常工作和细胞自噬功能,让神经元长期过度兴奋而衰弱,得不到保护,最终致HD发病。

    2013年18期 v.1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40例手术体会

    刘正清;马世龙;陈勇;孔令柱;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1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采取积极的手术抢救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急救程序及手术精细度、护理细致度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11.3±4.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7±3.6)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及时、争分夺秒地抢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手术后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正确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

    2013年18期 v.1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inswanger病的分析

    巴庆华;冯树涛;韩卓娅;崔月梅;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Binswanger病(BD)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极化免疫法测定50例BD患者和5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B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19.84±7.26)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00±5.76)μmol/L(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参与了BD的发病过程。

    2013年18期 v.16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纪法敬;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溶栓、脑组织保护剂、营养剂、康复锻炼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或西酞普兰20mg,1次/d。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3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时给予适量的抗抑郁药物,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2013年18期 v.16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诊治体验

  • 门诊老年头晕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张亚琴;秦晓明;

    <正>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1-06—2012-12就诊于我院神经科门诊的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1)入选标准:①就诊症状为眩晕、晕厥前状态、不平衡感或头重脚轻感中任一种;②年龄>60岁;③有独立生活能力,可配合卧立位血压检查;④同意配合研究。(2)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无独立生活能力,不能配合卧立位血压检查;③拒绝此项研究。1.2研究方法及内容此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首先建立调查表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史、服药史及头晕症状,随后

    2013年18期 v.1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综合医院神经科梅毒患病情况分析

    朱宁;

    <正>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6-01-01—2013-04-30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出院患者中所有梅毒感染者共(TRUST及TPPA阳性)16例,重复住院者0例,实有梅毒感染者16例。同期内出院总数4 583例次,剔除年内重复人院的139例次(保留年内第1次入院记录),实际出院总数为4 444例次,梅毒患者占出院患者0.36%。1.2梅毒检查方法患者入院后,抽空腹血3~4mL,先用TRUST(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上海荣盛

    2013年18期 v.16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王春燕;

    <正>现将调查的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来源于我院神经外科2007-01—2012-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52例,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经过积极救治及全程精心护理,除23例因出血量大或伴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29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1.2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既往有高血压史,在体力活

    2013年18期 v.1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影响低血糖脑病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樊瑞敏;何蕴;赵春水;蔡慧敏;

    目的探讨影响低血糖脑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51例低血糖脑病患者按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划分为预后差(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50%)、预后好(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50%)。进而分析影响低血糖脑病预后的因素。结果低血糖程度轻、持续时间短、纠正速度快、年轻、早期明确诊断、肾功能正常、白天发病的患者预后效果好。反之预后差。结论低血糖脑病的预后与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纠正低血糖的速度、年龄、肾功能、早期确诊率、发病时间等因素有关。

    2013年18期 v.1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覃家敏;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05—2012-05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80例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和未颅内感染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相关资料。结果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诊断和手术情况、入住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以及H2受体阻滞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人员和手术时间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与手术人员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有极大关系。

    2013年18期 v.1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后循环动脉溶栓32例临床分析

    吴锦英;

    目的探讨溶栓法治疗后循环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32例后循环动脉缺血的患者,其中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18例,脑梗死14例,采用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判断病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疗效(NIHSS),均进行溶栓法治疗。结果 17例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13例患者症状稍有改善,2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总有效率为93.75%。溶栓前NIHSS评分(19.6±3.7),治疗后3dNIHSS评分(11.2±4.2),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5.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法治疗后循环动脉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

    2013年18期 v.16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心理指导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韩利民;李聪芳;张庆臻;纪玲玲;

    目的临床研究心理指导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对该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组做心理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第1、2次测试进行对照分析,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理指导后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SAS、SDS评分较心理指导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SAS、SDS也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结论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可达到抗焦虑、抑郁的目的,提高该疾病的治愈。

    2013年18期 v.1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变异性观察

    唐毅;叶宙;林向;

    目的观察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变异性。方法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发作短暂性脑缺血组(A)患者51例和对照组(B)5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对比2组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脂血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24h收缩压平均值(SBP)、24h舒张压平均值(DBP)、白昼(d)、夜间(n)收缩压平均值(SBP),白昼(d)、夜间(n)舒张压平均值(DB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变异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

    2013年18期 v.1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常规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比较

    张旸;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常规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伤后1周左右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伤后48h内)。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体质量、上臂周径(A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快地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疾病康复,改善预后。

    2013年18期 v.1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

    廖煜;刘文彬;王斌;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比较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前1a(对照组)和建立后1a(急诊绿色通道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急诊绿色通道组死亡8例,病死率5.3%,对照组死亡15例,病死率12.2%,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保证了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2013年18期 v.1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近期疗效观察

    刘立志;

    <正>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年轻化和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多发于40~60岁[1]。本次试验选取2008-03—2010-12于我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患者,其中42例采取保留肋间臂神经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03—2010-12于我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为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8~71岁,平均43.8岁。患者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32例,Ⅲ期17例,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

    2013年18期 v.1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脑卒中后癫发作46例临床分析

    陈建明;赵晓玲;王明;

    <正>在众多的神经内科疾病当中,脑卒中后癫的出现频率较高,且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1]。以我院神经科的46例首次发作脑卒中后癫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资料收集与分析,望能从中探寻各种关联,以提高临床认识与医疗质量。1临床资料2009-08—2012-08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46例首次发作的脑卒中后癫病人,男25例,女21例;年龄49~83岁,平均62岁。脑栓塞5例(10.86%),脑血栓9例(19.56%),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21.74%),脑出血22例(47.83%),所

    2013年18期 v.1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自我效能理论对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影响

    潘苏娜;

    <正>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对某种困难情景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高应对困难的能力就强,对生存环境中的威胁控制力就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病情,对疾病治疗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康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主要依靠功能锻炼。为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对脑血管偏瘫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的影响,我们对脑血管偏瘫患者应用了自我效能干预,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02—2011-03收入院的13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自我效能干预组和对照组,134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偏瘫的患者,平均入院时间

    2013年18期 v.1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特点分析

    赵瑜;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观察130例高热惊厥患儿,给予治疗,统计分析脑电图异常与发病年龄、发病次数、发病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显示,1周岁以下异常率10%,1~3周岁间异常率21.74%,3岁以上异常率55.56%;发病次数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显示,发病1次的异常率11.43%,发病2次的异常率25.00%,发病3次及以上的异常率70.00%;发病持续时间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显示,发病<30min异常率20.83%,发病>30min异常率47.06%。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病次数及发病持续时间均与脑电图出现异常的频率呈正相关,发病年龄越大、发病次数越多、发病持续时间越长,脑电图出现异常的频率就越大。

    2013年18期 v.1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刘毅;

    <正>有研究表明,有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颈动脉病变引起,而且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本次实验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07—2013-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共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34~82岁,中位年龄67岁;高血压72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7例,有吸烟史37例。

    2013年18期 v.16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

    田波新;

    <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外力对视神经冲击性损伤,常由额部或额颈部的外伤所引起,大多数为单侧受损,可导致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失明。若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挽救大部分患者的视功能。现将我院2009-09—2012-12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28例(31只眼)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31眼,男25例27眼,女3例4眼;年龄6~57岁,平均29.5岁;其中合并角膜损伤5例,前房积血6例,眶壁骨折3例,眼睑皮肤裂伤2例。摩托车车祸15例(16眼),汽车车祸6例(7眼),木棒及砖头击伤3例(3

    2013年18期 v.1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手综合征90例分析

    刘建国;扈秀丽;伊笑鹏;陈亚民;

    <正>自2008年至今我们两院联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90例,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良好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01—2013-03收治的9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男60例,女3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6岁,平均54.6岁;病程最短7d,最长6.5个月,平均3.15个月,由脑梗死引发62例,脑出血引发28例。1.2诊断标准参照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中的诊

    2013年18期 v.16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小婴儿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苏红革;武慧玲;王遐;李檀娜;

    <正>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因脊髓发育不良可造成结肠动力障碍,肛直肠感觉运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1],手术中松解脊髓刺激所支配神经以及全麻都会对胃肠神经产生抑制的作用,肠蠕动差,小儿特别是新生儿术后易出现呕吐腹胀等肠麻痹症状[2]。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迟早,直接影响手术的预后。笔者对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脊髓拴系综合征行拴系松解术后63例患儿采用了多

    2013年18期 v.1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赵成华;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02—2012-10收治的54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颅脑CT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57.4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24例,发病至接受治疗平均时间27.4d。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8.7岁;脑出血6例,脑梗死14例,发病至接受治疗平均时间25.6d。2组入院时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2013年18期 v.1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李武煊;

    <正>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诱发因素为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脑组织坏死、软化,导致梗死灶的形成[1]。为对其有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3-02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依达拉奉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2—2013-02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将因栓子脱落所致脑梗死患者排除在外。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

    2013年18期 v.1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李玉环;

    <正>脑梗死是指人体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中断,从而造成局限性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者坏死,使患者出现神智不清和肢体瘫痪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对于脑梗死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发病情况,在该病急性期,应当运用合理和积极的治疗措施[1]。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在早期实施溶栓治疗,属于一种比较积极的治疗手段。我院对自2010-07—2012-06住院治疗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3年18期 v.1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青;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1例,重度14例。同时选择同时期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而轻度和中度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降低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值得临床重视。

    2013年18期 v.1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早期针炙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263例临床观察

    杨春光;

    <正>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组织局部出现血液灌注障碍,且脑部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差,极易出现脑组织软化甚至坏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脑梗死已成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的临床常见病,脑梗死愈后不佳,据相关统计报道,约8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如偏瘫、认知障碍、言语功能丧失等,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大量临床实验证明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于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丧失的

    2013年18期 v.16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微创坏死脑组织抽吸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23例分析

    王春雷;

    <正>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闭塞,由于梗死面积大,常引起颅内高压危象或脑疝形成,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达80%~90%[1]。2007-06—2012-03我科对23例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患者进行微创坏死脑组织抽吸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岁。临床体征:包括昏迷、一侧瞳孔扩大或光反应消失、偏瘫、巴宾斯基征阳性。其中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5

    2013年18期 v.1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12例临床分析

    裴明祥;田华利;范波胜;

    <正>近5年来我科共发生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2008-01—2012-12在我科住院的病人,男8例,女4例,年龄50~86岁,平均6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史8例,冠心病房颤病史4例。1.2入院症状入院时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症状,检查可见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阳性;检查白细胞升高者10例,胆红素轻度升高者5例,经彩超检查均可见胆囊黏

    2013年18期 v.16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肾病综合征合并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杨彩丽;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04—2012-04我院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合并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激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15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9例未缓解,总缓解率为77.5%;治疗组20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总缓解率为95%,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5%,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肾病综合征合并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3年18期 v.16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脑梗死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贺朝云;魏秀芬;韩素霞;

    <正>1临床资料选择2010-06—2011-06收治住院的神志清楚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亲属照顾组60例,独居、丧偶护工照顾组40例。经过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男68例,女32例,年龄55~79岁,平均(66.5±6.5)岁。文化程度:大学26例,中学技校52例,小学及以下22例。有医疗保险85例,自费15例。能自理32例,靠协助生活47例,肢体瘫痪21例。婚姻状况:单身(未婚或离异)9例,已婚有配偶78例,丧偶13例。并发高血压46例,糖尿病38例,合并矽肺病35例,合并两种疾

    2013年18期 v.16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心肌酶谱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分析

    黄秀红;包广杰;

    <正>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是心肌酶谱常用的指标,也是诊断心血管疾病基本指标,但国内有多家报道称在急性脑血管病时可引起某些血清酶学比如心肌酶不同程度的升高[1-2],本文通过检测分析6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肌酶谱四项指标的水平变化,旨在探讨心肌酶在诊治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例均为2009-10—2012-01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36例,

    2013年18期 v.16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

    郑智婷;

    <正>恙虫为恙螨幼虫,羔虫病为一种临床传染病,也称为丛林斑疹伤寒[1],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因通过被感染立克次体恙螨幼虫叮咬传播而得名。其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反复发热、头痛、皮疹、溃疡或焦痂,浅表淋巴结肿大。有研究表明,恙虫病的病死率为4%~40%[2],轻症恙虫病死率为零,一般多能康复,但有谵妄、昏迷等神经症状或合并有心力衰竭、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预后多较差[3]。

    2013年18期 v.16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用药与体验

  • 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史改英;杨杨;刘培;

    目的比较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脏功能和卒中风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04—2012-03住院及门诊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d,1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1次/d口服,疗程随访3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脉压差、左室收缩功能和卒中风险发生率。结果经过36个月的治疗,2组24h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脉压降低更显著(P<0.05,P<0.01),治疗组对心脏冠脉事件,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几乎没有变化。结论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相比,非洛地平缓释片能更好地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收缩压、脉压和脑卒中发生率,但对左室收缩功能几乎无影响。

    2013年18期 v.16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早期使用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芳;

    目的分析早期使用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03—2012-12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研究组加用三七总皂甙,对比2组患者MMP-9浓度变化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发病后第1天2组患者检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第5天升高更显著,在第15天下降更显著,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时2组患者C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时,有所改善,但是差异仍旧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2组评分再次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MMP-9的浓度变化能够有效指示其病情严重程度,早期使用三七总皂甙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脑内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3年18期 v.16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醒脑静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疗效观察

    张峥;

    <正>我院于2010-01—2012-10开展了应用醒脑静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择病例均为我院急诊留观或住院资料完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0例,其诊断均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分度[1],按照就诊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所有病例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中度中毒30例,表现为口唇呈樱桃红色,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全身多汗虚脱,心率加

    2013年18期 v.1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对比分析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

    张亚莉;

    目的对比分析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纤溶酶组和尿激酶组。纤溶酶组:第1天采用0.9%生理盐水100mL+纤溶酶注射液100U,40~45滴/min,1次/d,依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发展及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次日酌情改为200万U~300万U,连续静滴7d。尿激酶组:采用0.9%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注射液30万U,30~60min内静滴完毕,1次/d,连续静滴7d。比较2组治疗后TIA发作停止时间,并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对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结果 2组均有效控制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于24h内终止发作,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尿激酶组在治疗后对凝血四项产生一定影响,增加了出血风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纤溶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均疗效显著,但尿激酶的出血倾向,决定了纤溶酶的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2013年18期 v.1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杨靖;马闯胜;张淑芳;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同期比较无差别(P>0.05),齐拉西酮组有效率78.95%,与利培酮组(81.58%)比较无差别(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大于齐拉西酮组,在体质量增加、锥体外系反应和泌乳闭经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更小。

    2013年18期 v.1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天智颗粒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陈勇;

    目的研究天智颗粒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病人60例按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口服,治疗组在尼麦角林治疗基础上加服天智颗粒,共12周。2组用药前后均进行认知障碍程度检查和痴呆度评分,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为症状改善的评估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MMSE评分、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后MMSE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ADL用药后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用药后ADL评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智颗粒联合尼麦角林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13年18期 v.1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进展缺血性脑卒中的观察

    李晓斌;朱焕伟;张晓东;王晓雪;

    <正>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ng ischemic strock,PIS),广义上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1]。临床上PIS通常指脑梗死一定时间内神经功能缺损呈现进行性或阶梯性加重,最终发展为更为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病变过程,又称进展性脑梗死。国内多数学者将发病48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脑卒中定义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PIS属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一般脑梗死为高,及早发现PIS并给予相应治疗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我科近4a采用地塞米松注射

    2013年18期 v.1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62例疗效观察

    闫丙川;王明科;郑春玲;龙翠英;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9 000AU,溶于生理盐水2mL,肌内注射,1次/d,治疗4周;对照组31例,应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静滴,1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并对比两者差别。结果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患者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疗效可靠。

    2013年18期 v.1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依达拉奉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刘芹;

    <正>高血压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并继发多种脏器病变的全身性疾病,也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1]。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其所导致的脑梗死也越来越多,因此,寻找合理有效的防治高血压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也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脑细胞用于具有较好疗效。辛伐他汀是常用降脂药物,而且其除能够降低血脂外,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

    2013年18期 v.1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泰维思联合丁螺环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分析

    梁峰;

    <正>酒精是一种亲神经性物质,如果长期饮酒可导致各种精神障碍,一次相对大量饮酒就可造成精神的异常。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酒的消费和生产均得到了迅速的增加,而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也随之增多。本研究中应用了泰维思联合丁螺环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08—2013-02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62岁,平均

    2013年18期 v.1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BiPAP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32例

    金超阳;

    <正>肺性脑病是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重表现,也是肺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达50%以上[1]。近年来,BiPAP无创机械通气在AECOPD清醒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肺性脑病多采取有创呼吸机。本人自2006-11—2012-12采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2013年18期 v.16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甲钴胺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孙海棠;

    <正>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是非常多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机制复杂,至今未明,治疗手段报道也很多,但无特异性。我们采用甲钴胺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为本院2008-03—2011-11收住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符合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岁,平均49.6岁。糖尿病史3a以内者4

    2013年18期 v.16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分析

    闫伟华;

    <正>目前老年性抑郁症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抑郁症,在各综合医院门诊及病房都非常常见,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1]。纯中药复方制剂养血清脑颗近些年来已广泛应用到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源于2012-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合并抑郁症患者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龄46~77岁,平均(62.35±9.98)岁。其中短暂性脑

    2013年18期 v.16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董俊兴;张永昌;张金苹;

    <正>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欧美等国家患病率在20%~30%,我国患病率10%~20%[1]。失眠症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症。我院于2012-07以来对门诊诊治的失眠症患者予以右佐匹克隆片口服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自2012-07—2013-03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症患者100例,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

    2013年18期 v.1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误诊误治分析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殊表现与误诊分析

    徐海蛟;

    <正>SAH通常指脑底动脉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占各类脑卒中的6%~8%[1],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2]。尽管近年来由于CT、脑血管造影等技术推广与普及,诊断率不断提高,但误诊情况时有发生。我院1998-02—2011-02收治SAH 102例,由于首发症状表现特殊而误诊23例,误诊率22.55%。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6例,女7例,年龄23~74岁,病程2~9d。误诊时间5h~10d。发病诱因:剧烈活动7例,情绪激

    2013年18期 v.1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以晕厥为首发的左心房黏液瘤2例误诊报告

    金敏;

    <正>左心房黏液瘤常因碎片或瘤体表面血栓形成脱落发生体、肺循环栓塞,不少患者的栓塞症状常为首发,且常在窦性心律下发生,表现为突然晕厥、偏瘫、意识障碍等,常被误诊为风心二尖瓣狭窄、脑血管病,我院有2例此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46岁,因反复发作晕厥,伴心慌、气促6a余就诊,经多家医院诊治,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于1989-04-12再次入院。6a前开始每于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气急,

    2013年18期 v.16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护理体验

  •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护理

    张红梅;郑蔚;

    <正>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中心自2011-01—2012-12使用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患者125例(共计147处狭窄),男79例,女46例,年龄41~79,平均61.4岁。其中两处狭窄19例,三处狭窄3例。所有狭窄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2支架置入过程椎动脉开口处支架置入采用局部麻醉,而颅内段椎动脉支架置入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前多角度造影判断狭窄程度、相邻处正常血管直径等参数,指导支架选择。麻醉后,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6F导引导管在超滑泥鳅导丝辅助下到达理想部位。合适角度路径图

    2013年18期 v.1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袁留霞;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整体功能康复、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9-09—2012-09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肢体功能康复及心理干预护理,评价2组治疗前后患者整体功能康复、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功能康复、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不但能促进患者整体功能康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还能获得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2013年18期 v.16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整体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效果分析

    邢小莉;

    目的观察整体干预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以期寻找合适的护理干预方法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纳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进行心境评分,同时观察不同产褥时间抑郁发生率。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产妇SAS、S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褥期内观察组产妇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整体护理可以改善产妇心理状况,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母婴安全。

    2013年18期 v.1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舒适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翟清华;田丽丽;王永瑞;

    <正>据报道,我国现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多万,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至1009万[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会成倍上升。老年痴呆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三大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已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老年痴呆患者除积极治疗外,康复护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舒适护理[2]是台湾萧丰富首先提出的,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通过对护理活动与舒适关系的研究,使患者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均达到愉快的状态或

    2013年18期 v.16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护士指导高龄喉上神经痛患者配合诊疗的意义

    侯玉萍;

    <正>1临床资料选取2012-05—2013-02收住院的5例喉上神经痛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76岁,患病时神志清,精神差。均不明原因出现左侧下颌部阵发性疼痛,如电击样剧痛,持续2min左右,疼痛难忍,曾服药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时疼痛加重,间隔时间缩短仅有10min,疼痛时间延长2min,严重影响生活。检查:口腔、颌面部:左下颌及张口活动时可触发疼痛,疼痛时向耳后传导,并出现痛性抽搐。

    2013年18期 v.1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简介

    <正>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为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研究生5名,设有病区2个,床位150余张,并依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医学院,长期与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及北京武警总医院合作,开展国内外科研协作项目。目前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6项,从2011年开始每季度举办河南大学神经疾病(国际)论坛,先后举办脑血

    2013年18期 v.1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