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苏荣;傅西安;潘耀华;吴建东;肖其华;林荔青;王剑刃;王晨;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术前PWI评价脑灌注,行分次治疗,在支架置入2周后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术。结果 32例患者支架覆盖斑块良好,术后残余狭窄<10%,1例患者同侧肢体偏瘫,经治疗6h后恢复。术后8例低血压,经多巴胺静脉维持后好转,7例一过性心动过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经1a随访,未出现脑卒中再发作,2例发生再狭窄行球囊扩张。结论术前综合评价、术中轻柔操作、防止低血压为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治疗可降低高度狭窄病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2014年02期 v.1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舒志刚;卫国;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低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我科2008-01-2013-01收治的≤5岁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口服左乙拉西坦,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评价2组患者治疗13周与26周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6周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低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2期 v.1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吕红宇;陈应芳;
目的分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4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精神异常、嗜睡以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经综合治疗后48例(75.0%)治愈,13例(20.3%)好转,2例(3.1%)转外科治疗,1例(1.6%)死亡;治疗前脑脊液外观浑浊检出率以及球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1%和85.9%,治疗后分别为3.1%和3.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脑脊液检查(CSF)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2014年02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季兴;李波;李婛;谭庆晶;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为研究对象,采用足月妊娠产妇脐带处理后干细胞,于第2周期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分析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均不同程度缓解,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较平稳。38例患者移植后UPDRS评分显著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低热、头痛、腰痛、兴奋症状出现,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完全缓解。均未见抗移植物宿主病。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4年02期 v.1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孙利强;
目的分析血压近日节律变化,了解高血压与腔隙性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共119例,腔隙性梗死患者121例,高血压105例,正常对照组109例。分别进行连续24h血压监测。用余弦法分析4组血压的近日节律特征,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4组均存在近日节律,高血压患者的调整中值高于血压正常组,而振幅低于血压正常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组调整中值高于其他3组,而振幅低于其他3组;高血压组与腔隙性梗死组调整中值及振幅无统计学意义,但调整中值高于正常对照组,振幅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压近日节律的振幅降低是高血压及腔隙性梗死患者有别于健康人的特征,并且可能参与了腔隙性梗死发病。
2014年02期 v.1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李巍;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01—2013-11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刺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范围均显著缩小,但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DL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汤华;李刚;陈少军;周建;管玉华;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施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我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并成功随访的患者296例,其中171例行局麻,125例行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GOS评分、半年后ADL分级等指标。结果局麻病例术后肺部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全麻组,再次出血、脑积水发生率以及近期、远期病残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麻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时间短、相对并发症少、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2期 v.1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唐朝芳;毛素芳;
目的探讨我院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01-01-2012-10我院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128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共涉及11类16种。联合用药方案15种,其中二联方案13种,涉及15种抗菌药物。结论我院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4年02期 v.1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张晓席;崔东艳;王运良;曾志磊;韩冰;尹红蕾;李金凤;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酸(UA)浓度的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对176例发病24h内患者应用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证实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改良的NIH卒中(mNIHSS)评分5分以上,随访观察尿酸、尿囊素(尿酸的非酶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66例血管再通病人多数接受溶栓治疗,UA浓度在48h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呈U行改变,14d时mNIHSS评分降低,UA和尿囊素浓度变化与DWI梗死体积明显相关。结论 UA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消耗和再生性抗氧化剂,其浓度变化与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有关。
2014年02期 v.1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徐建可;钱伟军;邱刚;张洪阳;张军鸽;张蕴;韩苗;荆宏建;韩新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前循环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同期60例非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周内行头颈联合扫描CTA,检测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结果实验组血管狭窄的检出率(91%)明显大于对照组(73%),且实验组中各段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颈动脉颅内段中重度狭窄比颅外段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前循环颅内段血管狭窄的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2期 v.17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简国庆;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时机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3-01本院收治的1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按照Hunt-Hess分级法,低级别患者98例,高级别患者64例,分析两种手术时机(早期和延期手术)与手术方式(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对各级别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低级别组手术时机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早期治疗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5.69,P<0.05);高级别组延期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7.13,P<0.01)。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对两级别患者的疗效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手术时机有关,但与手术方式无相关性。积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2014年02期 v.1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陈利明;任春吾;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0-12—2012-12收治的50例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管扩张剂、营养视神经的药物以及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樟柳碱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的56.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组仅2例表现P100波潜伏期延长,对照组分别存在波幅延长、振幅下降现象,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疗效显著,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2014年02期 v.1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邢文林;于建;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8分)的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2组患者肺内感染发生情况、呼吸机使用情况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并于患者出院前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肺内感染率、肺内二重感染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和肺内感染病死率分别为30.91%、12.73%、35.45%和8.18%,对照组分别为47.27%、27.27%、48.18%和18.18%,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内感染持续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35±2.28)d、(6.54±0.52)d,对照组分别为(15.72±2.55)d、(11.51±0.38)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脑卒中为代表的重症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降低肺内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02期 v.17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刘序斌;李深誉;严拥军;王小东;聂永庚;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迟发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张力性气颅患者,其中2例行保守治疗,其余均行急诊钻孔排气术。对治疗无效的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颅内感染2例患者行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4周后颅内积气均完全吸收。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颅脑损伤后张力性气颅重在预防,通过头颅CT扫描、MRI等影像学定期检查,明确疾病的严重情况后采取合适的对症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2014年02期 v.1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许亦群;仪立志;贾军;叶宇;刘政委;陈委;尹夕龙;石小峰;
目的观察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01—2012-01应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4例(观察组),与同期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照,对比2组患者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顶后评分(GOS),观察2组再出血情况。结果 2组术后2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8.8%(3/34),对照组为16.7%(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术后患者再出血率低,疗效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2014年02期 v.1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胡钧涛;吕艳霞;王辉;涂汉军;李新建;胡胜利;周平;张涛;张宇强;刘开军;
目的分析影响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01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开颅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糖尿病、侧脑室引流、置管、术前使用激素、术前使用抗菌药)。结果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手术时间≤5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5%vs 2.60%,χ2=5.169,P=0.023);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0%vs 2.39%,χ2=115.700,P<0.001);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vs 1.90%,χ2=43.080,P<0.001);行侧脑室引流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未行侧脑室引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vs 2.21%,χ2=87.450,P<0.001)。结论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脑脊液漏、侧脑室引流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02期 v.1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刘琦;塔拉;胡振华;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09—2013-01收治并已行7d常规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继续行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显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实验组治疗14、28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及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颅内血肿效果显著,能够促进血肿吸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刘军;
目的调查失眠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心理状态。方法 60例失眠症患者为失眠组,对照组为在本院体检的无睡眠障碍的健康人60例,所有调查对象自愿填写并完成各个评价量表,包括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结果失眠组症状自评表中10个调查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焦虑情况与抑郁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A—、A和M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P<0.001;χ2=6.53,P<0.05;χ2=18.77,P<0.001)。结论失眠患者多伴焦虑和抑郁,应主要采用心理干预,辅以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及调整患者人格,以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2014年02期 v.1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潘登;谭军;
目的研究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6组,采用4血管法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丁苯肽软胶囊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的影响。结果丁苯肽软胶囊高剂量组可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75.60%)及含钙量(114.53pg/g);中剂量组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80.03%),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钙量(132.33pg/g);低剂量组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73.93)及含钙量(106.35pg/g)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能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含钙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2014年02期 v.1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程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CMB)的相关危险因素,为CMB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取本院自2011年以来入院的ACI患者84例,均进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根据患者有无CMB分为CMB组52例和无CMB组32例。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得出ACI合并CMB的危险因素。结果 CMB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CMB组,CMB组患者有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和吸烟史比例显著高于无CMB组;CMB组血HDL水平显著高于无CMB组,血LDL水平显著低于无CM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CMB的发生与否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和吸烟史以及血HDL、LDL水平直接关联,这对往后临床预测ACI患者发生CMB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2期 v.1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杨志勇;张利苑;李红利;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在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辅以血栓通)和实验组(常规治疗辅以马来酸桂哌齐特),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实验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14d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张远之;林智君;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06—2013-01收诊的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组(1 000mg/次)和小剂量组(500mg/次)各36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ASIA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触觉、痛觉进行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5周后,大剂量组运动功能、触觉、痛觉ASIA评分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排尿恢复时间、肌力改善2级以上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显著短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 000mg/次)治疗急性脊髓炎能更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触觉、痛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500mg/次)。
2014年02期 v.1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胡伟康;梁柱楼;李红利;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1—2013-03我院接诊的的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结果术前和术后2d、7d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5d、30d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d、15d及30d实验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手段。
2014年02期 v.1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翟丹丹;王尹蓉;
目的探究Orem自理护理模式对帕金森患者的Barthel指数、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影响,为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经验积累。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3-2013-02收治的60例帕金森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采取分级护理干预。待干预第4周末,记录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及Barthel指数。结果 (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的Barthel指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天Barthel指数为(74.81±9.27),对照组为(63.1±10.16),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实施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是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护患关系,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4年02期 v.1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梁碧先;安模;范少平;
目的观察脑脊液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63例颅脑外伤出现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1)和联合治疗组(n=32),在止血、降颅压、预防感染以及补充水电解质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法舒地尔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2次/d,连用14d;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联合脑脊液引流,患者取侧卧位,取L3~L4间隙为穿刺点,引流量控制在200~300mL/d,一般尽可能保持匀速引流,置管5~14d。对比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1);联合治疗组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2,P<0.001)。结论联合应用脑脊液引流与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脑血管痉挛与脑梗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皮玥玥;
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入组5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6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强迫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研究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更为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
2014年02期 v.1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罗仁国;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11—2013-02收治的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10.5)min,术后24h40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10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80%~90%,2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70%~80%。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持续昏迷者1例,死亡1例。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经外侧裂一岛叶入路治疗,减轻了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脑组织损伤轻微,最低程度上降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2014年02期 v.1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黎景光;罗益民;李邱旺;李深誉;
目的观察新生儿及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转归规律,探讨病程各时期的治疗措施,为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新生儿及婴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患儿的病程转归与治疗结果,采用最佳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18例患儿中13例行血肿穿刺抽吸,3例反复复发者行持续负压血肿抽吸,2例血肿包膜完全骨化者行全麻下手术。经治疗后,本组18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及婴儿骨膜下血肿需就病程各时期给予个性化治疗,血肿包膜有骨化者应根据情况尽早穿刺抽吸或血肿包膜全部骨化患者则应给予及时手术治疗。
2014年02期 v.1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袁培铎;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MMSE评分、B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2014年02期 v.1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武肖娜;彭凯润;张涛;刘晓燕;黎振声;
目的研究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2组均使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治疗10d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和MRS指数的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血浆的NO、SOD含量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2,P<0.05;F=26.82,P<0.01);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血浆MDA含量相比,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1,P<0.01);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血糖组(P<0.01)。结论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精神状态,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宋黄成;张松;朱为民;虞聪;俞俊杰;刘一坤;袁斌斌;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并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PBEPC)变化趋势。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EPC在超急性期含量明显增多,并随时间延长其含量逐渐降低,在急性期第7天再次达到高峰;EPC的动员能力可能随年龄增长减弱,外周血中EPC含量水平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EPC变化可能与脑卒中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有望作为出血性脑卒中预后观察的指标,同时为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今后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4年02期 v.17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 杨碧云;李虎宜;
目的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用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出先天性畸形的产妇530名(540例胎儿),分析胎儿中枢系统畸形检出情况及超声表现。结果 540例经产前超声检出为先天性畸形胎儿中,共检出122例胎儿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占22.59%。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有31例脑积水,23例脊柱裂,14例无脑畸形,11例全前脑,9例露脑畸形,其余均为少见畸形。结论常规产前超声诊断有利于早期筛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谭碧海;苏荣;
目的初步探讨中草药薰洗加马氏温灸对家庭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按出院先后顺序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后出现肌张力增高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纯中草药薰洗和中草药薰洗加马氏温灸法治疗,出院治疗前用统一的肌张力评定指标进行观察和中草药熏洗、康复训练知识的培训,治疗组出院前采用对主要照顾者培训和出院后入户指导、电话指导等方法使患者家属掌握中草药熏洗和马氏温灸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 2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级别差值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下肢肌张力级别差值经秩和检验,上肢6个月后、下肢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草药薰洗加马氏温灸法对缓解卒中家庭康复期患者肢体肌张力增高有显著疗效。
2014年02期 v.1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钟云川;欧阳东先;
目的对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198例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根据人格障碍筛查工具(PDQC)和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工具(SCICP)评估结果对其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和分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8例脑损伤患者中并发精神障碍147例(74.24%),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76例,并发63例(82.89%),初中文化患者79例,并发51例(64.56%),高中及以上文化患者56例,并发23例(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以上损伤程度患者108例,并发91例(84.26%);脑挫裂伤患者165例,并发127例(7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急性期精神障碍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分别为37例(86.05%)、93例(78.81%)、50例(94.34%),分别与无相关并发症仍旧并发精神障碍患者109例(70.32%)、53例(66.25%)、97例(66.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后并发精神障碍与患者自身文化水平、脑损伤程度、性质、部位以及是否并发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和急性期精神障碍有关,对临床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4年02期 v.1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张岩睿;常剑;齐欣;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行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各35例,分别经软通道和硬通道行穿刺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肿量和ADL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软通道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1.43%,显著高于硬通道组的总有效率77.14%,P<0.05;软通道组痊愈率25.71%,硬通道组痊愈率14.29%,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肿量和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d和5d软通道组患者的血肿量均显著少于硬通道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显著降低患者颅内血肿量,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有效率显著。
2014年02期 v.1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黄佳勇;张英育;陈晓海;林再全;
<正>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合并有多种疾病,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清除脑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是救治成功,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我科自2005-03—2012-03,随机选择198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组103例,开颅组95例,依据临床病情变化分别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2014年02期 v.1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陈晓祥;
目的探讨症状轻微的进展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9-01—2013-01符合症状轻微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另外6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症状轻微的进展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选择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为主的治疗方案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2014年02期 v.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郑家地;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手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2-09收治的14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4例采用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ICP指标和GCS评分逐步得到有效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02期 v.1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唐丽沙;
目的系统研究正常足月新生儿颅内静脉系统的超声成像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上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前囟为声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究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形态、走势及血液的频谱特点。结果 (1)大脑内静脉、室管膜下静脉、Galen静脉、直窦、横窦、上矢窦、窦汇显示率为100%,基底静脉与下矢状窦的显示率依次为22%与28%;(2)颅内静脉显示出较低的流速;(3)58例中7例室管膜下静脉、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56例直窦,54例横窦,57例上矢状窦和窭汇血流频谱具有搏动性;10例基底静脉中1例具有搏动性;14例下矢状窦中2例具有搏动性。结论虽然部分功能受到限制,但经过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依然能够显著识别颅内静脉系统,为足月新生儿颅内静脉系统的检查提供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4年02期 v.1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罗淞元;李小霞;王喜梅;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100例未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对受检者的血糖及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将2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的空腹血浆葡萄糖、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的总斑块数及各项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Ⅰ级+Ⅱ级+Ⅲ级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密切相关,且尽早的预防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粥样动脉硬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发展,能有效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2014年02期 v.1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周昌仙;
目的分析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1例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住院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行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保留组46例行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对术后膀胱功能和直肠功能的影响。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组比较,P>0.05;保留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1;保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4.35%,P<0.05。结论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不仅保证了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治性的手术疗效,而且降低了手术对膀胱功能和直肠功能的损伤,在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02期 v.17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张玉清;
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2-01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2期 v.1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李跃欣;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性疾病,发生在会阴部位则为会阴内异症,在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中所占比例较低,因其发生的部位比较特殊,对患者的正常性生活及排便功能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本文将对会阴内异症的临床症状及疼痛神经的分布情况作一阐述。
2014年02期 v.1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赵永静;
目的了解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的菌种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1-06—2013-06我院1 482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分离培养结果,分析所检出细菌的耐药性。结果从送检脑脊液标本中共检出细菌1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5株(69.1%),革兰阴性菌11株(8.9%),真菌有27株(22.0%);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5株(28.5%),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3.3%),肠球菌属24株(19.5%),链球菌属22株(17.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株,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株(HLAR)11株。结论我院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球菌属和真菌,肺炎链球菌亦占较高比例,肠球菌耐药率普遍较高。
2014年02期 v.1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余庆林;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及其在喉返神经损伤中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6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120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暴露喉返神经70例(观察组),不暴露喉返神经50例(对照组)。结果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喉返神经损坏,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对喉返神经造成损坏。结论由于喉返神经的位置特殊,且发生变异的比例很高,变异的情况各种各样,给医生进行甲状腺手术造成很大困难,故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2014年02期 v.1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项闱风;
<正>羊水污染是临产分娩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常被认为是胎儿宫内窘迫的指标,而新生儿窒息常常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严重窒息者可导致不可逆性的缺血性脑损伤,造成智力低下及脑瘫等后遗症。我们对近5a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窒息伴Ⅲ度羊水污染与羊水无异常窒息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评分及头颅CT对比,现介绍如下。
2014年02期 v.1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李春鹏;
<正>小脑出血发病突然、进展快,是神经科常见急重症之一。血肿常累及脑干及(或)阻塞第四脑室,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压急剧升高,出现枕骨大孔疝,引起死亡。年龄大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极差。自2008年,我科采用微创介入侧脑室引流加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2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2014年02期 v.1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李岗;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检查结果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头痛头晕19例,伴恶心、呕吐11例。10例患儿精神行为异常,易激惹,视物模糊6例,发作性意识障碍伴抽搐3例,出现远端肢体麻木无力2例。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16例,5例患儿CT及1例MRI异常,14例患儿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21例患儿经治疗后均预后良好,无神经系统症状复发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结论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应尽早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并早期进行诊治,从而有利于患儿康复及降低神经系统症状的复发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的发生率。
2014年02期 v.1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吴平;全亚萍;陈顺中;
<正>复视是由于一个物象落在分开过大的视网膜非对应点上,视网膜上不对称的刺激在视中枢引起两个影像的冲动,而出现真像和假象。临床上以双眼复视多见,病因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等。笔者将我科40例主要表现复视
2014年02期 v.1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苏金玉;
<正>盆底肌肉是人体中很重要的组织器官,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器官位置的正常,如果肌力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以及脏器垂坠等症状,给患者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盆底肌肉出现功能性障碍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已婚已育女性,出现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妊娠以及分娩[1],本文是分析产后盆底肌力不足患者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4年02期 v.1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罗广立;赵晓红;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8-01—2012-12 3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针对性给以护理措施,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原发性血小板下降明显,经3个月随访,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2例患者仍然存在轻度后遗症,其他患者体征均表现正常。结论通过合理治疗方法及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疾病,效果明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2期 v.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刘国玲;
<正>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急性脑梗死后,特别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患者,除疾病本身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心脏疾患、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加重脑损伤的程度,影响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其中水电解质紊乱主要以钠离子紊乱常见,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钠离子在维持细
2014年02期 v.1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余国栋;邢泽刚;
<正>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临时阻断夹临时阻断血管已成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而在早期外科手术中,这种方法仅在一些大型动脉瘤的手术中使用。采取临时阻断供血动脉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大量出血的风险,从而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近年研究认为[1-2],亚低温可以降低或阻止临时阻断术中相关区域脑梗死的产生,亚低
2014年02期 v.17 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