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宋春兰;成怡冰;金志鹏;吴值荣;陈丹;顾雪;

    目的观察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常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重型组61和危重型49例,轻症手足口病40例,对照组为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血清NSE、S100β蛋白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 (1)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S100β蛋白与对照组和普通手足口病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2)经常规治疗后,重型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后危重型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手足口病在病理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损害,血清NSE、S100β蛋白量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可早期反映脑损害程度,还可评估其预后,对患儿损伤程度小,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4期 v.1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褪黑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Chat表达特征的影响

    李楠;王建平;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表达特征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AD组、假AD组、AD-MT大剂量干预组和AD-MT小剂量干预组,应用β-淀粉样蛋白(Aβ)注入大鼠海马CA1区,建立大鼠AD模型,AD-MT干预组以MT灌胃,1次/d,直至试验结束。应用电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hat表达特征。结果 MT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因Aβ在脑内的沉积所导致的海马Chat表达减少。结论 MT对AD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2014年14期 v.1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NO缺乏型高血压大鼠穹窿下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郭建美;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不同时期穹窿下器的水肿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予以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15mg/(kg·d)腹腔注射,成功制备高血压动物模型。随机选择对照组、用药2周组、用药4周组、用药8周组,常规经心灌注固定取脑,取材后经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高血压不同时期穹窿下器的水肿改变。结果随着血压的升高,穹窿下器的水肿逐渐加重,当血压稳定后,水肿减轻。结论穹窿下器在高血压不同时期的水肿改变与血压改变呈一致性。

    2014年14期 v.1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与卒中前特点关系的研究

    孙燕;王运良;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与卒中前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30例伴急性临床症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6~8周应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定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表现,应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式评估卒中前因素与卒中后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总体发病率14%,与卒中亚型或初次发生卒中无明显关系。卒中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与卒中后抑郁症状明显相关,神经功能的相对完整性减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结论排除卒中前抑郁症状后,卒中后抑郁症状与损伤位置和损伤侧别无关,但与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和独立程度有关,早期筛查卒中后抑郁症状及危险因素,可能对预测长期临床结果、及早进行干预措施、促进功能康复有一定帮助。

    2014年14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胡冰凌;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VT)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NF)康复的作用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8—2013-08入院就诊的122例ACI病患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ATVT。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rve function damage degree,NFDD)、IMT变化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FDS评分、颈动脉IMT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TV治疗ACI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NF康复,降低颈动脉IMT,值得临床推荐。

    2014年14期 v.1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醒脑静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赵洪友;张焕峰;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98例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57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14d。测定治疗前后出血量、水肿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均有明显减少(P<0.01),但2组治疗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脑水肿量均有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和IL-6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醒脑静可减少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2014年14期 v.1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前列地尔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李勇;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9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血塞通,观察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前列地尔。治疗31d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采用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治疗前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S100B蛋白。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CRP和MCP-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和MCP-1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血清CRP和MCP-1均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BI指数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清S100B蛋白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减轻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而改善神经功能。

    2014年14期 v.1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动脉狭窄16例临床分析

    钱德才;王乾成;邓磊;钟洪智;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颈部超声检查、MRA及全脑血管造影筛选出颈动脉或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6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颈动脉支架处共放置10枚,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支架共放置10枚。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术中1例出现轻度脑血管痉挛,2例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术中未出现微栓子脱落致卒中。影像学上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术后得到明显改善,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支架植入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新发脑梗死,无支架置入血管内再狭窄病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颅外段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选择。

    2014年14期 v.1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庆大霉素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蒋红焱;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庆大霉素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2-06—2013-05收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感染患者60例,分为应用庆大霉素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拔除留置引流管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治疗8d后复查脑脊液常规显示,观察组在脑脊液常规中白细胞、蛋白质及葡萄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颅内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治疗8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庆大霉素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2014年14期 v.1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抑郁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邓强;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的发生,分析影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抑郁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12—2012-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统计194例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对抑郁和非抑郁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分析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SDS评分≥50分78例,SAS评分≥50分81例。单纯焦虑18例,单纯抑郁15例,焦虑伴抑郁63例。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非抑郁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抑郁发生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病程以及NDS可能与抑郁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病程及NDS与抑郁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病变部位、病程及NDS会影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抑郁,应该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2014年14期 v.1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渠翠华;

    目的观察鼠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以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2010-08—2013-05我院明确诊断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14d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3个月、6个月时M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五项神经心理发育测查结果各个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疗效,可促进患儿康复,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4年14期 v.1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的影响

    刘江峰;刘振锋;白凯;魏亚辉;乔卫军;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05—2013-03收治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显微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手术,对比2组患者术后脑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其术后72h脑水肿体积及术后48h脑残留血量均明显较少,脑水肿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相比常规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术后脑水肿体积及持续时间,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2014年14期 v.1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同步与序贯治疗的对比

    刘培杰;申风乾;张燕;高岭;李宁;徐志巧;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同步与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疗法治疗。比较2组无病生存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不增加不良反应,为脑胶质瘤术后较好的治疗方案。

    2014年14期 v.1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冀伟;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米氮平、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末进行脑电图检查,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米氮平、阿米替林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6.7%、6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电图改变与疗效无关。结论米氮平可引起脑电图改变,但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脑电图影响较轻。

    2014年14期 v.17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癫痫临床分析

    赵爱云;崔群力;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癫痫的发生率、机制、临床治疗及癫痫对AD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2年120例AD患者,分析癫痫发生率,将19例AD伴发癫痫病人设为观察组,101例AD不伴癫痫病人设为对照组,分析19例AD患者伴发癫痫的临床治疗、辅助检查结果及癫痫对AD病情的影响。结果 120例AD患者中19例(15.8%)伴癫痫发作,其中AD早期7例,中期3例,晚期9例;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例,2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AD伴癫痫组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小于AD不伴癫痫组(P<0.05),AD伴发癫痫组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短于AD不伴癫痫组(P<0.05);AD伴发癫痫组脑萎缩明显;AD病人出现癫痫,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在AD症状加重时癫痫发作增多。结论 AD有15.8%伴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在AD任何时期,AD伴发癫痫患者发病年龄小,癫痫加重AD病情发展,生存时间短。AD伴发癫痫相关的机制与神经元丧失、颞叶海马硬化有关,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2014年14期 v.1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王秀玲;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将2012-01—2014-01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随机抽签方法筛选出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死亡20例(50%),存活20例(50%),其中轻残2例(5%),中残8例(20%),重残10例(2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脑外伤并发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积极抢救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14年14期 v.1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8例临床分析

    吴铭辉;史长松;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8例HIE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做回顾性分析。随机将108例HIE分为4组,每组27例。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神经节苷脂(GM-1)、胞二磷胆碱、硫酸镁治疗。结果 HIE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B超、CT、MRI检查有助于HIE的诊断。GM-1、胞二磷胆碱疗效显著,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MRI检查有利于判断HIE病情及预后,分别应用GM-1、胞二磷胆碱治疗HIE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4期 v.1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分析

    李革军;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补充液体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症状出现早期进行高浓度氯化钠溶液治疗,观察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钠平均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钠恢复正常水平37例,对照组25例,2组恢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3例,2组病死率无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血钠水平的监控,出现低钠血症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能够快速纠正患者低钠血症,改善预后。

    2014年14期 v.1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乙哌立松联合都梁软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50例疗效分析

    李志强;张建平;赵明;代全德;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联合都梁软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乙哌立松,5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都梁软胶囊,3粒/次,3次/d,15d为1疗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在治疗第15天头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而治疗组头痛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头痛程度明显减轻,但在头痛程度和发作频率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基本控制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都梁软胶囊联合乙哌立松能够改善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症状。

    2014年14期 v.1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回顾性分析149例小儿脑软化与继发癫痫的关系

    张晓莉;杜开先;牛国辉;徐发林;付芬芬;贾天明;

    目的研究小儿脑软化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脑软化病人的临床和头颅影像学资料,研究脑软化不同病因、不同部位与继发癫痫的关系。结果 (1)低血糖引起的脑软化继发癫痫风险高,且低血糖引起的脑软化主要发生在顶(枕)叶;(2)顶(枕)叶脑软化继发癫痫的风险高。结论低血糖引起的(顶)枕叶软化更容易出现癫痫,且难治性癫痫可能大。

    2014年14期 v.17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会;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05—2013-07我院收治的SAH后CVS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96例行尼莫地平治疗,其余82例为对照组。采用GCS评分和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RS)评价2组治疗情况;复查CTA评价脑血管痉挛的缓解率。结果 GCS评分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P<0.05),mRS评分观察组良好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缓解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症状,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14期 v.1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

    郭燕春;

    目的探讨静滴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07-07—2013-06选取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人5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采用静滴广谱抗菌药物并腰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静滴万古霉素并腰穿,同时应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7d后,对照组23例,治愈14例,未愈9例;治疗组29例,治愈26例,未愈3例,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滴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能显著提高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临床疗效。

    2014年14期 v.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CAS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影响的研究

    姜虹;郭威娜;殷明伟;冯英璞;王强;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对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颈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CAS术后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和慢性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CAS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患者自我照护的能力。

    2014年14期 v.1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健康体检中护患矛盾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周晓丹;施洪;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中护患矛盾时护士的心理状况,以减少护士因焦虑、抑郁等情绪在体检中引发的护患矛盾,为开展体检中心护士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我院体检中心护士35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复习2010-01—2013-11调查的69 130人次的客户满意度,对体检者提出的860条建议进行梳理分析。结果体检中心的护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症状因子分值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1或P<0.05),而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分值与全国常模无明显差异(P>0.05)。护患矛盾的主要表现为候检时间久、服务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足、业务技术差、体检质量、应变能力不足、科室协调不够七个方面。结论护士不良的心理状况是造成护患矛盾因素之一,应积极探讨缓解体检中心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做好护士的心理调适工作,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提高体检质量。

    2014年14期 v.1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深静脉置管应用于脑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刘电波;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应用于脑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62例脑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2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和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深静脉置管导管阻塞、感染、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常规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科学的人性化临床综合护理对于深静脉置管脑瘤患者具有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疗效。

    2014年14期 v.1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凋亡情况的影响

    张晓璇;李佳佳;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PDCD-5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6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假手术组)15只,IR组(缺血再灌注组)75只,NBP组(NBP干预的缺血再灌注组)75只,IR和NBP组再根据缺血2h后再灌注的时间分为6h、24h、48h、72h、7d5个亚组,每组各15只。通过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NBP预处理组给予NBP灌胃,IR及Sham组作为对照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比较不同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灶体积、细胞凋亡数及PDCD-5表达的差异。结果在再灌注时间为24h、48h、72h、7d时,NBP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体积均低于IR组(P<0.05);IR、NBP组任意灌注时间段的凋亡细胞数和PDCD-5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灌注时间为24h、48h、72h、7d时,NBP组的细胞凋亡和PDCD-5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IR组(P<0.01);再灌注7d时,Western blot结果提示NBP组PDCD-5的水平较IR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NBP在大鼠缺血再灌注的模型中能够通过抑制细胞的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损伤,有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2014年14期 v.1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刘锋;张艳;陈洋;王玲云;王学清;

    目的探讨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CUS)和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应用价值与征象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与DSA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CT/MRI、TCD、颈部血管彩超、DSA显示责任病灶率分别为67.07%、70.73%、68.29%、96.34%;TCD、颈部血管彩超、DSA分别发现病变血管45、54、69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的"金标准",但有创且多配合介入治疗,可首先应用CT/MRI、TCD、CUS等联合诊断对病情进行预评估,再考虑DSA介入治疗。

    2014年14期 v.1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脑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

    刘远洪;梁金花;马娜;刘小双;聂志余;刘乐喜;

    目的探讨CMB部位、数量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分析CM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1例,依据有无CMB分为CMB组和无CMB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于发病72h内,行磁共振扫描(T1WI、T2WI、FLAIR、弥散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记录腔隙性脑梗死数目,采用Fazekas量表[5]评价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应用北京版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此外,CMB组在SWI序列上采用MARS评分法,计数左右幕下、深部、脑叶的微出血点,并进行分级。结果 2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血糖及卒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MB组患者患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无CM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功能损害与CMB严重程度(r=0.37,P=0.01)和脑白质疏松程度(r=0.34,P=0.02)呈正相关。脑叶的CMB与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及定向呈负相关(P<0.05);深部的CMB与注意呈负相关(P<0.05);幕下的CMB与不同的认知领域无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可能是发生CMB的危险因素,不同部位的CMB可能导致不同认知领域损害。

    2014年14期 v.1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科女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

    王玉玲;胡雄;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科女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56名精神科女护士分为对照组76名,实验组8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情绪疗法训练,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2组采用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2组压力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提高,自责、退避、幻想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可有效帮助精神科女护士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以积极方式应对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2014年14期 v.1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

    杨慧娟;牛春华;李存进;张树桥;戚扬;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0-01—2013-06第二炮兵总医院行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326例,我们采用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术后发生VVRS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单因素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年龄、焦虑自评量表(SAS)、药物因素、视觉模拟量表(VAS)、血容量不足及空腔脏器扩张刺激均与VVRS密切相关(P<0.05),是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VVRS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心血管介入术前积极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手术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及手术。预防血容量不足,提高医护操作水平,加强空腔脏器护理避免过度压迫和牵拉,密切观测病情,可有效预防和减少VVRS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2014年14期 v.1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3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国超;林贵喜;刘柳丹;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相关临床特征,并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分析2012-04—2013-10经我院收治的3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DRL的阳性检出率为100%,26例(86.7%)患者出现影像学(CT/MRI)异常,其相关表现与梅毒螺旋体侵害部位有关,除无症状性患者,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及体征。结论神经性梅毒的诊断应该充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2014年14期 v.17 5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诊治体验

  • 3%氯化钠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治疗过程中的辅助疗效

    孙玉辉;

    目的分析3%氯化钠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治疗过程中的辅助疗效。方法将98例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9例与3%氯化钠辅助治疗组49例,均予呼吸机生命支持,静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20%甘露醇、呋塞米等西医常规基础治疗。3%氯化钠辅助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即给予静滴3%氯化钠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儿精神状态恢复、肢体震颤缓解、外周循环改善的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 3%氯化钠辅助治疗组在呼吸机使用时间、精神状态恢复、肢体震颤缓解时间、外周循环改善方面优于常规对照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3%氯化钠辅助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缩短、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氯化钠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

    2014年14期 v.1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10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江丽丽;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13-06在我院住院的10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史、临床和预后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02例患者中44.12%(45例)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病程2~4周。发热和头痛最常见分别占94.12%和96.08%。27例患者出现不同形式的意识障碍,其中昏迷7例,嗜睡15例,谵妄5例,分别占6.86%、14.71%和4.90%。49例患者合并肺部结核。47例患者头颅CT或MRI显示病变,其中脑实质炎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占61.70%(29/47),脑缺血或梗死病灶占23.40%(11/47)。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多数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具有发热、头痛、精神神经症状和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改善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

    2014年14期 v.1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脑出血合并危重病相关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临床分析

    赵燕;付志新;苏建;刘辉;

    目的探讨危重病相关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CIPNM)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例CIPNM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最终发展为四肢瘫、肌张力及腱反射均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其中2例符合轴索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3例符合周围神经病合并肌源性损害的表现;给予综合治疗后,除1例放弃治疗外,2例在治疗2周后脱离呼吸机,2例3周后脱离呼吸机,4周后患者的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肌力恢复至1级,2例恢复至2~3级。结论 CIPNM为获得性病变,认识该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可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2014年14期 v.1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

    代江;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06—2013-06我院高度怀疑发生颅脑内病变的婴幼儿56例,均行常规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比较2种扫描条件下所得图像质量、发现病灶及病灶显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结果低剂量CT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但两者可用于诊断的图像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扫描条件下发现病灶情况及病灶形态显示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定性诊断结果比较,2种扫描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中不仅可满足诊断要求,且能减少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4期 v.1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癫痫患者突然意外死亡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玉东;任松涛;蔡青云;

    <正>癫痫患者突然意外死亡(SUDEP)是难治性癫痫患者抽搐相关死亡最常见原因。SUDEP是癫痫患者突然出现不能解释的死亡现象,死前身体状态良好,伴或不伴发作证据,非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导致的外伤或溺水引起的死亡,尸解未发现解剖和毒理学原因所致癫痫患者的突然死亡。如果未尸解,考虑为可能SUDEP[1-3]。研究表明,随着癫痫患病时间及严重程度增加,SUDEP发生率逐渐增加,每年普通癫痫人群中SUDEP的发生率为0.9~2.3/1 000人,而每年

    2014年14期 v.1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单纯重型颅脑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王彦伟;

    目的探讨单纯重型颅脑创伤后静脉血栓(VTE)形成的风险、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6例单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穿戴弹力袜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0.30mL/d,连续治疗14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VTE发生率、病死率及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发生VTE 14例(32.56%),治疗组5例(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单纯重型脑外伤患者的VTE发生风险,只要严格把握抗凝治疗时间,不会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不会延长患者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不会增加病死率。

    2014年14期 v.1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的脑保护作用分析

    李庆凯;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确诊11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分组,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为主行麻醉诱导,间断吸入异氟烷维持,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为主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麻醉前后颅内压、脑氧分压变化以及术后初醒时间。结果 2组均能够降低术中、术后3h末颅内压和脑氧分压,但丙泊酚组降低术中、术后3h末颅内压和脑氧分压幅度优于咪达唑仑组,(P<0.01);丙泊酚组术后初醒时间平均(13.58±2.26)h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19.63±2.21)h,P<0.01。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级联反应,减少钙离子内流和强化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等机制降低颅内压和脑氧分压,从而有效保护脑组织和脑细胞,在促进受损脑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14期 v.1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

    孙宜保;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3-07郑州市骨科医院35例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术前、术后进行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评分评定。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2a,平均11.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腰腿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1.4%。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灼烧痛患者2例(5.71%)。结论微创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势。

    2014年14期 v.1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后路楔形截骨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

    李群峰;

    <正>尽管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较低,但患者病情通常为明显的进展性,且会对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分期或一期植骨融合术、节段性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截骨和松解是该病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技术,但该治疗方法成本较高,并发症较多且会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低[1]。本次研究对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后路楔形截骨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

    2014年14期 v.1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甲状腺手术中行精细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价值分析

    张全军;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行精细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实验组术中行精细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术后对比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喉返神经无损伤率95.83%,甲状旁腺无损伤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87.23%,P<0.05;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64.83±10.49)min,术中出血量(22.64±5.45)mL,与对照组(68.19±10.74)min、(23.18±5.46)mL比较,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行精细解剖显露喉返神经,配合熟练掌握解剖结构和手术技巧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风险,在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14期 v.1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腮腺良性肿瘤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临床应用

    石福民;顾占国;翟健;赵西凤;郭淑芬;赵艳茹;韩晓晨;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02—2012-04收治的6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保留组(34例):腮腺良性肿瘤行区域性切除术、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后支;未保留组(33例):对腮腺良性肿瘤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及肿物切除术,术中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对2组患者的局部皮肤感觉情况行3~12个月回访,并对回访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保留组患者术后耳部无局部麻木感或麻木感较轻,耳垂和乳突区有较为明显的感觉,有轻微麻木感的患者感觉功能均在6个月有效恢复,感觉损伤率为0。未保留组术后耳部局麻木感较为强烈,术后12个月感觉损伤有所降低,但均未能完全有效恢复,感觉损伤率为100%。2组感觉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腮腺良性瘤术中有效保护耳大神经后支对患者术后的局部感觉功能的全面恢复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14期 v.1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保留迷走神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学舜;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保留迷走神经,比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摄食、反流、食物淤滞和倾倒综合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4期 v.1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

    朱文英;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在B超引导下实施麻醉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需实施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别采取传统臂丛神经盲探式操作和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于术前对患者实施麻醉,并分别作为传统盲探式操作组和B超引导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药物剂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麻醉操作的完成时间较长于传统盲探式操作组,但B超引导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盲探操作组,且B超引导组患者麻醉剂平均用量为(26.25±3.46)mL,明显低于传统盲探操作组的用量(38.18±2.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引导下对患者臂丛神经实施阻滞麻醉,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麻醉操作,准确率高,阻滞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2014年14期 v.1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穿刺方向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

    张磊;刘金峰;

    目的评价穿刺方向不同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对幕上出血量>30mL 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抽吸手术,随机分成2组,传统组以头颅CT示血肿最大层面上血肿长轴的中点为靶点,靶点到颅骨的最短距离为穿刺点,即穿刺方向与血肿长轴呈垂直方向;改良组采用"传统穿刺点"下移1~2cm为穿刺点,即倾斜进针穿刺至靶点。比较2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改良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日后生活能力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在微创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倾斜穿刺较垂直血肿长轴穿刺更便于血肿引流。此法安全、简便、有效,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2014年14期 v.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

    康莺歌;常晶;王洁翡;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Lac)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新生儿HIE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8例HIE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组24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22例,并选取同期30例产前无胎儿窘迫征象,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9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出生后12h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其与新生儿的HIE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病情加重有所升高,预示脑损伤也相对较重。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2014年14期 v.1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妊娠期常见神经系统畸形的超声诊断

    宋保玲;

    目的探讨妊娠期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超声诊断。方法对2010-07—2013-07在我院行妊娠期产前诊断的352例畸形胎儿中107例神经系统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超声诊断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系统畸形占胎儿畸形的30.39%。107例神经系统畸形胎儿中,105例胎儿经超声检查后引产,2例胎儿正常生产。107例患者病例检查结果:脑膜膨出9例,无脑儿11例,脑积水32例,隐形脊柱裂25例,全前脑4例,小脑畸形7例,蛛网膜囊肿19例。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105例,符合率98.13%,误诊率1.87%。结论妊娠期超声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畸形的重要方法,具有诊断率高、误差小、简单易行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4期 v.1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早发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对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周红平;韩淑辉;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时间的早晚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脑卒中后14d内发生焦虑抑郁的47例患者为早发组,以卒中14d后发生焦虑抑郁的32例患者为迟发组,未发生焦虑抑郁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发病第30天、3月、6月,与对照组、迟发组比较,早发组ADL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病第3月、6月,与对照组、迟发组比较,早发组MRS评分、重度致残及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第6月,与迟发组比较,早发组中重度抑郁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卒中后焦虑抑郁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更大影响。

    2014年14期 v.1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颅脑损伤轻中度意识障碍病人经口喂养效果观察

    王玉玲;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轻中度意识障碍病人经口喂养的营养效果。方法对113例格拉斯哥分级评分(GCS)8~14分的脑外伤病人采用经口喂养的方法补充营养,观察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三头肌肌围(AMC)、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等指标。结果喂养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喂养可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营养效果较好,可以克服鼻饲喂养的并发症。

    2014年14期 v.1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初始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时新艳;

    <正>癫痫作为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方式复杂多样,且以强直性全面癫痫为主,治疗困难[1],当癫痫时间较长或发作频率过高时归为癫痫持续状态,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未接受及时治疗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病死率较高[2-3]。在对该种癫痫持续状态进行初始治疗时,通常运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药物进行持续静脉输注,但一部分患者进行初始治疗后可能出现无效现象或治疗后复发,导致初始

    2014年14期 v.1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炎性标志物的关系

    赵杰娉;崔天祥;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炎性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50例健康成人,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结果高血压组hs-CRP、IL-6水平、RDW均高于对照组(P<0.0001)。高血压组中RDW与hs-CRP呈正相关(r=0.707,P<0.0001);RDW与IL-6呈正相关(r=0.680,P<0.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RDW、hs-CRP和IL-6升高,RDW可与炎性标志物一起作为反映高血压血管病变的指标。

    2014年14期 v.1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老年人慢性心功能不全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周健;

    <正>慢性心功能不全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损害,从而引起心室长期负荷过重,射血功能下降,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多发于老年人[1]。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疾病往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精神负担重,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2]。本文通过调查分析13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人慢性心功能不全与焦虑抑郁

    2014年14期 v.1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杜彩霞;

    <正>脑卒中后失语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大脑区域和大脑组织受损的症状之一,如早期不加强语言康复训练,患者语言功能可能会永久丧失,而早期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适时的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护理,可明显降低语言功能永久缺失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减少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状对患者日常沟通和生活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3—2011-03住院患者76例,

    2014年14期 v.17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梗死14例临床分析

    周晓;

    <正>妊娠高血压(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国内发病率9.4%~10.4%,国外10%~12%[1]。妊娠期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妊娠期特有的一种治疗较为棘手的急危重疾病,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健康[2]。选取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行脑保护剂、抗血小板、降纤、改善脑血流量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1—2013-01 14例妊娠高

    2014年14期 v.17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王蕾;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治疗效果、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04—2010-04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参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的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超声引导穿刺疗法,对照组为传统解剖定位穿刺,2组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药采用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同时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并发症,对比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和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对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显著,麻醉起效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14期 v.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诊断价值

    贾爱英;

    目的探讨磁共振不同扫描序列在低血糖脑病中应用价值,指出低血糖脑病脑部发病部位的区域性。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宏力医院2010—2013年10例临床确诊的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磁共振资料,常规行T1WI、T2WI、T2FLAIR、弥散加权序列(DWI)扫描检查,合并出血者加扫磁敏感(SWI)序列。结果低血糖脑损害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可对称或不对称,主要累及大脑皮质、海马、基底节区和胼胝体压部,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和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合并出血时SWI序列病变内见片状低信号。结论低血糖脑病具有区域选择性,可对称或不对称,DWI对低血糖脑损伤较敏感,SWI对合并出血敏感。

    2014年14期 v.1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程雪峰;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5%,观察组94.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4期 v.1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阴茎背神经离断治疗早泄60例临床观察

    周玉石;付凤林;

    <正>早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男性射精障碍性疾病,共同特征是阴道内射精潜伏期缩短、延长或控制射精的能力下降,并引起患者痛苦、烦恼,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行为治疗、局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治疗方法均不满意,我科自2009-09—2013-09完成阴茎背神经离断治疗早泄60例,术后患者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40.5岁,病史3个月~7a;其中原发性早泄45例,继发性早泄15例,包

    2014年14期 v.1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小儿高热惊厥120例分析

    张桂香;于淑梅;胡辉君;

    <正>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小儿在脑发育的某一特定时期,由于发热而诱发的惊厥性疾病,首发年龄大多在6月~6岁,发病时体温多在38.5℃以上,常伴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出现全身性惊厥发作,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他神经损伤,如不及时抢救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导致脑损伤,留有后遗症,如癫痫、智力不全

    2014年14期 v.1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桥本脑病伴弥漫性甲状腺肿8例临床分析

    王艳;和瑞莲;范波胜;

    <正>桥本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又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脑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以精神异常和痫性/卒中样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血中抗甲状腺类抗体明显增高,对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敏感,预后大多良好[1]。现收集我院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近10a来收治的8例桥本氏脑病伴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

    2014年14期 v.1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相应对策

    朱宝霞;

    <正>阿尔茨海默病也称为老年痴呆,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较为隐匿且为进行性发展[1],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有失认、失语、记忆障碍、失用、执行功能障碍、视空间技能受损、行为与人格等改变[2]。老年痴呆患者常需接受住院治疗,但由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院内感染[3]。选择我院收治的69例老年痴呆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31例,分析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2014年14期 v.1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分析

    张晓峰;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2-02—2013-02收治的69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常规组(35例),常规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方式,术后6个月依据GOS预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老年中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4年14期 v.1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谢全社;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10例,根据病情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测定3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血脂水平和血压。结果未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和未进展组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进展组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未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情进展和脑梗死的发生,其水平越高,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

    2014年14期 v.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用药与体验

  •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王民;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95例确诊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对照组(单号)48例给予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双号)47例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综合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均能够提高MMSE评分和降低ADL评分,但观察组提高MMSE评分和降低ADL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2,P=0.0499<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协同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提高脑组织能量代谢能力、缺血和抗血管收缩、修复和激活神经元细胞等机制改善痴呆症状,控制或减轻痴呆程度,值得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2014年14期 v.1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强龙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远期疗效

    闫兰菊;

    目的分析对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强龙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04—2013-04在我院诊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2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强龙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和后遗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6%,对照组84.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复发率14.1%,对照组32.4%,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7.0%,对照组25.3%,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强龙药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2014年14期 v.17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三七总皂苷联合尼莫地平对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李纳新;

    目的分析三七总皂苷联合尼莫地平对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9例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治疗,实验组给予三七总皂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均治疗15d后观察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能够提高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1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7,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尼莫地平可稳定神经元功能和有效保护神经元,二药协同改善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确切,在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2014年14期 v.1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申爱军;

    <正>我院于2008-06—2013-06,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6例,均为单眼发病,男19例,女17例;发病年龄38~76岁,平均(58.72±8.96)岁;其中动眼神经不全麻痹24眼,完全麻痹者2眼;就诊时间为发病后1~21d,平均(8.61±5.12)d;其中1~2d4

    2014年14期 v.1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

    杨玉梅;张文田;赵晓;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3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NID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7%(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可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理想方案。

    2014年14期 v.1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神经妥乐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张弘娟;是明启;张小喜;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将7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和甲钴胺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妥乐平静滴,疗程3周。根据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为60.5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增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4期 v.1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分析α-糜蛋白酶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最佳浓度

    宋海霞;满勇;

    目的探讨α-糜蛋白酶在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最佳浓度,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新型血肿液化剂α-糜蛋白酶+尿激酶(30kU)+肝素钠(3kU),在控制尿激酶和肝素钠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新型血肿液化剂中的α-糜蛋白酶分成2.975kU、3.05kU、3.125kU以及3.2kU四个浓度梯度溶解颅内血肿。通过mRs评级、留针时间、住院时间确定α-糜蛋白酶在溶解颅内血肿的最佳浓度。结果当α-糜蛋白酶控制在3.125kU时,病人恢复效果最好,致残率明显比其他浓度的低,留针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缩短。结论新型血肿液化剂α-糜蛋白酶(3.125kU)配合尿激酶(30kU)+肝素钠(3kU)在溶解颅内血肿方面具有最佳疗效。

    2014年14期 v.17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苗文才;闫睿;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血疏口服液,10mL/次,口服或鼻饲,3次/d,观察2组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NIHSS评分变化,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脑血疏口服液能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愈率。

    2014年14期 v.17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坤泰胶囊改善绝经综合征自主神经失调症状临床分析

    张香;

    目的探讨中成药坤泰胶囊对绝经综合征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我院就诊患者确诊为绝经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自主神经失调为主要症候群的绝经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49例,给予坤泰胶囊4粒口服,3次/d;B组49例给予芬吗通片即雌二醇地屈孕酮片(雌二醇1mg+1mg:10mg),1片/次,1次/d,口服28d(4周)为1个周期,疗程均为3个周期。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对改善绝经综合征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的疗效与芬吗通相似,是治疗有雌激素禁忌患者较理想的药物。

    2014年14期 v.1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李雪梅;

    <正>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短时间内血流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形成的脑部组织急性病变,具体发病机制复杂,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1]。传统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疗效不显著[2],近年来多种靶向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3]。我院自2012-03—2013-03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03—2013-03我院收治符合条件的急

    2014年14期 v.1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丙戊酸钠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疗效

    李岩琦;苏春贺;崔群力;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丙戊酸钠、阿米替林)62例,对照组(加巴喷丁)50例,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钠片0.2g tid po,同时加用阿米替林25mg qn po。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0.1g,tid po;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头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能明显缓解原发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14期 v.1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李文茹;赵秀静;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较好。

    2014年14期 v.1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3M水胶体敷料对脑卒中患者Ⅱ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刘莹;张巧珍;刘丹丹;

    目的观察3M水胶体敷料在脑卒中患者卧床后Ⅱ期压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03—2013-08在我科住院合并有肺部感染的96例脑卒中卧床后、压疮Ⅱ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消毒创面后,对照组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涂抹并红外线照射后包扎压疮部位,1~2次/d;观察组用3M透明水胶体敷料贴于患者易受压的部位,根据敷贴外观颜色、吸收渗液饱和度情况确定更换时间,1~3d更换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1.0%,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M透明敷料对Ⅱ期压疮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4期 v.1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活菌片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张春红;

    <正>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01—2011-12在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肝性脑病(HE)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3岁,平均56.8岁;病因:乙型肝炎肝硬化症状28例,丙型肝炎症状6例,酒精性症状4例,原发性胆汁性症状1例,隐源性症状1例。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14例,Ⅲ期6例,Ⅳ期4

    2014年14期 v.1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伤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罗文山;

    <正>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眼部疾患,临床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10mm进入视神经为界分为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常规病因和营养神经等治疗能够改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但疗效并不理想[1]。笔者在伤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2014年14期 v.17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观察

    夏彬;吴睿;刘合玉;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多发性硬化(MS)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联合组16例)和单纯应用甲泼尼龙治疗组(对照组16例)。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用EDSS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2例M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因子TNF-α和NO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ED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评分下降更明显。联合组治疗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比较,TNF-α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比较,NO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可减轻异常的免疫应答,抑制免疫炎性因子,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2014年14期 v.17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吴护群;卢汶;陈戈;高瑞;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饮食、运动、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较治疗前有显著进步(P<0.01);组间相比MNCV、SNCV变化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显著,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值得肯定,可促进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

    2014年14期 v.1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稳心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神经官能症42例分析

    詹奇;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更年期综合征心神经官能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有更年期综合征心神经官能症妇女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疗程1个月,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39/42),对照组85.71%(36/42),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烘热汗出、胸闷、心悸气短、急躁易怒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失眠多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作用与普罗帕酮疗效相当,但稳心颗粒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14期 v.1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后癫痫疗效观察

    李燕子;

    <正>外伤后癫痫即颅脑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在颅脑受损后发生癫痫的发生率为25%~30%,在临床上较难治疗。患者在颅脑受伤后的1h、24h、一周内的任何时段均会发生癫痫,称之为早期癫痫,有资料统计早期癫痫患者中有25%的患者会发展为晚期癫痫,所以在患者颅脑受伤早期发现并治疗癫痫十分重要。本文应用中药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

    2014年14期 v.1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观察

    赵东毅;

    <正>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致使机体组织缺氧,并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体征,严重者往往引起吸入性肺炎、脑水肿、迟发性脑病或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01—2013-02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7岁,平均(44.7±5.6)岁,其发病时间均<6h,入选患者均存在一氧化碳接触史,昏迷程度由浅至重度,并且合并有心肌损害、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见有中重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在

    2014年14期 v.1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护理体验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

    刘艳荣;常际平;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前后抑郁情绪、日常行为能力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SDS评分(45.20±2.60)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69.20±15.08)、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指标(76.38±7.94、72.82±6.42、61.65±6.36、76.86±10.38、65.87±6.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有效缓解抑郁情绪,提高日常行为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014年14期 v.1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於舒;

    <正>留置气囊导尿管是神经外科临床护理较为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不但操作容易、便于固定,且具有可持续或间断冲洗等特点。不过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拔管困难、脱管、损伤尿道等一系列并发症,需要临床予以全面、细致护理加以改善。本文拟结合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01—2013-10收治

    2014年14期 v.1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心理护理干预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分析

    杨永枝;彭秀丽;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69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一般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及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2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抑郁等负性情绪,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4周的康复训练及护理,2组患者FMA、SDS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患者FMA与MMSE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而SDS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认知功能,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2014年14期 v.1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协同护理对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丽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出院时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良好率37.26%,优于对照组的17.65%,观察组病死率21.57%,低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中、重度残疾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因素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改善重症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存活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14期 v.1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张蓉;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影响,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1-06—2013-07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肠内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营养支持7d后与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以及Bathel指数(B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与营养相关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BI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早期给予脑卒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能够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2014年14期 v.17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护理干预对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作用

    张婷;李惠平;刘新;刘洁;

    目的通过分析骶骨肿瘤术后排便障碍的原因,总结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方法总结我科2007-09—2011-12手术治疗各种骶骨肿瘤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9~78岁,平均49.8岁。36例患者中包括脊索瘤12例,转移癌8例,骨髓瘤5例,骨巨细胞瘤6例,神经鞘瘤5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肿瘤刮除术、次全骶骨切除术、全骶骨切除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手术前后督导患者进行排便功能训练,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根据骶神经根保留情况而定。结果36例患者中术后1~2周内拔除尿管30例,且拔管后均能自行排小便;带尿管出院6例,在随访的3个月内拔除,未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术后能自行排大便20例,16例经诱导灌肠排大便,其中随访3个月内恢复正常12例,6个月~1a恢复正常4例。结论科学的骶骨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骶骨肿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4年14期 v.17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强化心理干预对帕金森合并情感淡漠患者的作用

    张俊红;宋葆云;王晓燕;梁淑霞;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干预对帕金森合并情感淡漠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85例PD患者应用Lille情感淡漠评定量表进行情感测评,70例合并情感淡漠的PD患者入选,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心理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依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除给予以上常规治疗和护理外,放松治疗、情绪转移法、合理发泄负性情绪、集体心理治疗等进行强化心理疏导。连续观察4周,分别于第2周和第4周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间淡漠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周和第4周淡漠发生例数、LARS、HAMA、HAMD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化心理干预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患者情感淡漠的发生率,且能够降低LARS、HAMA、HAMD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2014年14期 v.1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脑波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疗效

    崔德瑞;

    <正>焦虑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显著持续性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恶心呕吐、尿急、头晕、两腿无力等症状。焦虑症有主要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主要形式。研究表明,该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人格特点、应激因素、身体疾病、不良事件等均可造成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焦虑等症状,此类患者在心理、社会调节上持续

    2014年14期 v.1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沙丽;赵燕;仕晴晴;魏彦慧;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的早期症状,进行预见性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0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术后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运动功能、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5例(12.2%),其中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2.0%),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21例(10.2%),死亡3例(1.5%)。结论合理的神经系统观察及护理,避免潜在危险,采取积极措施,可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4年14期 v.17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李红梅;

    <正>热性惊厥(FC)是儿科常见症、急症,也称为感染性惊厥,发病率高,发病急,病情危重,一般由感染引起,以起病急、发热、突然抽搐为特点。热性惊厥主要发生于6个月~3岁,5岁以后少见,我国患病率为3.9%,复发率为34.65%[1]。临床多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或痉挛性抽动,呼吸节律不整,发生时间几秒至几分钟不等,如惊厥时间过长或惊厥反复发作,可损害脑细胞,影响发育,约4.2%的患

    2014年14期 v.17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周文杰;

    <正>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而且,高血压肾脏早期损害往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社区人群中高血压肾病的知晓率很低[1]。高血压若控制不好,将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尿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个亿[2]。中青年患者的患病率上升速度更快,且多为舒张

    2014年14期 v.17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冰冻绿豆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急救处理

    李茜梅;汤昱;李冰;

    <正>小儿高热惊厥指小儿感染后所导致体温超过38℃时出现的惊厥,属于儿科的常见急症,其发病率达5%,且复发率很高。由于婴幼儿时期温控中枢功能不全,病理状态下机体产热散热平衡难以维持,加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层的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兴奋性冲动易于泛化,致使高热状态下神经细胞呈过度兴奋状态,易于发生神经元过度反复放电现象。在高热惊厥患儿急救处理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1]。

    2014年14期 v.17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护理体会

    王艳兰;孙巧丽;邱茜茜;范波胜;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高血压发病率不断提高,所导致的脑出血已成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我科2008-10—2013-10开展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10—2013-10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3例,其中60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60例患者中

    2014年14期 v.17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高海芳;

    <正>气管切开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尽早行气管切开可有效促进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1]。但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同时,因切开的气管直接暴露在外界,失去应有屏障,若护理不当,细菌可直接侵入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011-01—2013-10我院对58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14年14期 v.17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围产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牛淑芹;冯照新;杨巧玲;

    <正>围产期指怀孕满20周直至产后1周,包括部分妊娠期、分娩期以及部分产褥期,在这段时间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对母婴危害极大,有较高的病死率。我科5a来共收治此类患者12例,经及时科学的诊治和全面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为2008-10—2013-10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29岁;初产妇8例,经

    2014年14期 v.17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体会

    陈利霞;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9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康复护理小组制订出具体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操作示范、指导和督促,并定期对患者进行有关康复训练知识的咨询和讲座。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经过6~8周系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有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年14期 v.17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护理风险控制在神经内外科的管理体会

    李云聪;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改的不断深化,患者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更加突出。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特别是神经内外科,是医院纠纷高发科室,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秩序,因此,进行护理风险控制保证安全尤显重要。我院神经科对2011-01—2012-01患者风险因素,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分析、预警、控制、总结反馈,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效果良好。

    2014年14期 v.17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张凤莉;

    <正>脑梗死是由于脑部循环血液供应障碍使脑组织缺血,脑部缺氧,使部分脑组织坏死,引发脑功能出现障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及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1]。选择2011-01—2013-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01—2013-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014年14期 v.17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护理干预

    王永莉;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06—2013-06来我院治疗的130例神经内科患者,对其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神经内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60.77%和48.46%,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及其他原因无明显关系,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降低。结论焦虑和抑郁经有效的护理干预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

    2014年14期 v.17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误诊误治分析

  • 老年人低血糖脑病的特殊表现与误诊分析

    周琳;

    <正>低血糖脑病是指由低血糖(<2.8mmol/L)导致中枢神经功能异常,出现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等临床综合征[1-2]。由于部分老年人低血糖昏迷常伴有肢体抽搐、偏瘫、精神异常,易与急性脑血管病混淆,而导致误诊。现将7例低血糖脑病的特殊表现及误诊原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65~82岁,平均73.14岁。7例均有糖尿病史,病程8~13a。用药:

    2014年14期 v.17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肺性脑病误诊为神经科疾病的临床分析

    和瑞莲;王艳;范波胜;

    <正>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PE)是呼吸科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部分患者由于神经精神症状突出而易被误诊为神经科疾病,从而延误救治,甚至导致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现将我院近4a来收治的10例肺性脑病误诊为神经科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患者均为2010-01—2014-02我科收治的被误诊为各种神经科疾病的肺性脑病患者,男8例,女2

    2014年14期 v.17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综述与讲座

  • 慢性疼痛与失眠的研究进展

    龚洁芹;陈胜会;

    <正>疼痛是机体对损伤和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持续存在,程度为中到重度,在特定情况下不能缓解,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等改变,则成为慢性疼痛[1]。失眠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往往被临床忽视,导致失眠发展为慢性,久治不愈。因此,对慢性疼痛合并失眠的患者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慢性疼痛与失眠作一综述。1慢性疼痛1.1慢性疼痛的定义慢性疼痛目前尚无统一定义。美国

    2014年14期 v.17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