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雷公藤红素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姜华;孙成法;褚荣涛;王君祥;周幽心;黄煜伦;谢学顺;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荷SHG44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34只SHG-44胶质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4mg/kg雷公藤红素组、2mg/kg雷公藤红素组和1mg/kg雷公藤红素组,每周两次,共给药4周。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MVD、bFGF、VE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结果 4mg/kg和2mg/kg的雷公藤红素能抑制肿瘤生长,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和降低微血管计数(MVD),4mg/kg的雷公藤红素还能下调荷瘤裸鼠移植瘤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红素下调肿瘤组织中bF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有关。

    2014年24期 v.1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雷公藤红素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姜华;孙成法;褚荣涛;王君祥;周幽心;黄煜伦;谢学顺;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荷SHG44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34只SHG-44胶质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4mg/kg雷公藤红素组、2mg/kg雷公藤红素组和1mg/kg雷公藤红素组,每周两次,共给药4周。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MVD、bFGF、VE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结果 4mg/kg和2mg/kg的雷公藤红素能抑制肿瘤生长,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和降低微血管计数(MVD),4mg/kg的雷公藤红素还能下调荷瘤裸鼠移植瘤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红素下调肿瘤组织中bF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有关。

    2014年24期 v.1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12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发作24h、3d、1周、2周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和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急性发作24h、3d、1周、2周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RP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和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P<0.05);127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53例恢复不良,CRP水平和mRS评分呈正相关(r=0.277,P<0.05),恢复良好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恢复不良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12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发作24h、3d、1周、2周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和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急性发作24h、3d、1周、2周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RP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和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P<0.05);127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53例恢复不良,CRP水平和mRS评分呈正相关(r=0.277,P<0.05),恢复良好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恢复不良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高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氧化应激通路及总三帖酸的干预作用

    何佳;王群;唐艳超;刘晓波;陈锐勇;

    目的研究总三帖酸对高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分离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总三帖酸干预组。高糖温孵后提取细胞mRNA和蛋白质分析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及NADPH氧化酶亚基p2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Bax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下调,同时p22表达上调。总三萜酸干预后上述蛋白表达部分得到恢复。结论总三帖酸可通过抑制p22上调抑制高糖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减轻细胞的损伤。

    2014年24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高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氧化应激通路及总三帖酸的干预作用

    何佳;王群;唐艳超;刘晓波;陈锐勇;

    目的研究总三帖酸对高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分离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总三帖酸干预组。高糖温孵后提取细胞mRNA和蛋白质分析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及NADPH氧化酶亚基p2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Bax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下调,同时p22表达上调。总三萜酸干预后上述蛋白表达部分得到恢复。结论总三帖酸可通过抑制p22上调抑制高糖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减轻细胞的损伤。

    2014年24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辨证分型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张丽雯;张小燕;伍琦;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4-10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辨证分型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并配合理疗治疗,辨证分型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不同辨证分型治疗,对治疗前后瞬目放射R1波潜伏期、面部残疾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4周,2组瞬目放射R1波潜伏期、面部残疾指数(包括躯体功能FDIP评分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分型组总有效率96.6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辨证分型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张丽雯;张小燕;伍琦;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4-10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辨证分型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并配合理疗治疗,辨证分型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不同辨证分型治疗,对治疗前后瞬目放射R1波潜伏期、面部残疾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4周,2组瞬目放射R1波潜伏期、面部残疾指数(包括躯体功能FDIP评分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分型组总有效率96.6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彭华;邱俊;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Hunt-Hess分级相同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照组34例行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CSF),2组均经深静脉尼莫地平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且治疗后脑脊液(CSF)RBC数目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术后CVS的发生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预后明显改善。

    2014年24期 v.17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彭华;邱俊;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Hunt-Hess分级相同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照组34例行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CSF),2组均经深静脉尼莫地平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且治疗后脑脊液(CSF)RBC数目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术后CVS的发生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预后明显改善。

    2014年24期 v.17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文德华;张莉;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6个月随访,对比2组有效率、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对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压、心率和左心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文德华;张莉;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6个月随访,对比2组有效率、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对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压、心率和左心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特点研究

    柳荫;王中;

    目的对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情况、分布方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80例烟雾病非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后根据其脑微出血情况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比较2组出血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脑微出血分布区域以深部结构区较为集中24处,其次为幕下区6处和脑叶区5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70,P=0.000)。脑微出血阳性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较脑微出血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主要出现于深部结构区侧脑室旁白质,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能是其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24期 v.1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特点研究

    柳荫;王中;

    目的对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情况、分布方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80例烟雾病非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后根据其脑微出血情况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比较2组出血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脑微出血分布区域以深部结构区较为集中24处,其次为幕下区6处和脑叶区5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70,P=0.000)。脑微出血阳性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较脑微出血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主要出现于深部结构区侧脑室旁白质,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能是其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24期 v.1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于海洲;陈志强;梁素燕;骆圣华;周枭;林泽宏;

    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结果开颅术前1d、术后1、3、7d在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血沉方程K值、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术后1d达到峰值;术后3d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特点为先升后降,常于术后1d达到峰值。

    2014年24期 v.1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于海洲;陈志强;梁素燕;骆圣华;周枭;林泽宏;

    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结果开颅术前1d、术后1、3、7d在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血沉方程K值、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术后1d达到峰值;术后3d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特点为先升后降,常于术后1d达到峰值。

    2014年24期 v.1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奚少东;刘民;周勤伟;徐斌权;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02—2014-03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颞上回切开皮层治疗,研究组给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36.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4年24期 v.1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奚少东;刘民;周勤伟;徐斌权;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02—2014-03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颞上回切开皮层治疗,研究组给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36.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4年24期 v.1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63例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分析和治疗策略

    王晶;

    目的分析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为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131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把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高血压组(resistant hypertension,RH)63例和非难治性高血压组68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 RH组并发症明显多于非RH组,2组TC、TG、LDL-C、HDL-C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PG、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具有并发症多、病因复杂的特点。为使血压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须结合病因,采取联合降压、长期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健康教育和随访等综合措施。

    2014年24期 v.1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63例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分析和治疗策略

    王晶;

    目的分析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为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131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把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高血压组(resistant hypertension,RH)63例和非难治性高血压组68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 RH组并发症明显多于非RH组,2组TC、TG、LDL-C、HDL-C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PG、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具有并发症多、病因复杂的特点。为使血压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须结合病因,采取联合降压、长期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健康教育和随访等综合措施。

    2014年24期 v.1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李良玉;刘建军;王崇智;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依达拉奉组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50mL,2次/d,连用14d;联合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空腹口服,2粒(0.2g)/次,3次/d,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50mL,2次/d,均连续用14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5天进行MRI检查评估患者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第15天时,联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致残率,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李良玉;刘建军;王崇智;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依达拉奉组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50mL,2次/d,连用14d;联合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空腹口服,2粒(0.2g)/次,3次/d,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50mL,2次/d,均连续用14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5天进行MRI检查评估患者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第15天时,联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致残率,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48例临床观察

    李晴;秦琴保;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多奈哌齐或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总疗程12周,根据MMSE、ADL、ADAS-cog量表评价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2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缓解认知功能的减退方面,显示有效;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使用多奈哌齐组在MMSE和ADL评分上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有效改善AD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2014年24期 v.1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48例临床观察

    李晴;秦琴保;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多奈哌齐或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总疗程12周,根据MMSE、ADL、ADAS-cog量表评价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2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缓解认知功能的减退方面,显示有效;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使用多奈哌齐组在MMSE和ADL评分上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有效改善AD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2014年24期 v.1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研究

    何卫春;朱敏;郭春华;

    目的研究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3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2例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将病人分为A、B、C3组,A组手术时机为<7h,B组为7h<T<24h,C组为>24h,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3组脑血肿量、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功能缺损、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病死率、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后7h内是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4年24期 v.1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研究

    何卫春;朱敏;郭春华;

    目的研究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3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2例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将病人分为A、B、C3组,A组手术时机为<7h,B组为7h<T<24h,C组为>24h,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3组脑血肿量、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功能缺损、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病死率、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后7h内是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4年24期 v.1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舒锦;

    目的初步探讨ABCD2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有TIA发作史的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ABCD2评分法分成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3组,比较高、中、低危组继发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之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是预测TIA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该评分高低可能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直接相关。

    2014年24期 v.1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舒锦;

    目的初步探讨ABCD2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有TIA发作史的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ABCD2评分法分成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3组,比较高、中、低危组继发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之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是预测TIA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该评分高低可能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直接相关。

    2014年24期 v.1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80例疗效分析

    李庆安;曾晓楠;杨杰;张依蕾;伍琼英;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480例脑性瘫痪患儿年龄分组,≤6个月纳入A组,>6个月纳入B组,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早期干预。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儿GMFM评分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早期行规范化运动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预后,年龄越小,正常化率越高。

    2014年24期 v.1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80例疗效分析

    李庆安;曾晓楠;杨杰;张依蕾;伍琼英;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480例脑性瘫痪患儿年龄分组,≤6个月纳入A组,>6个月纳入B组,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早期干预。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儿GMFM评分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早期行规范化运动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预后,年龄越小,正常化率越高。

    2014年24期 v.1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赵鹏;李奋保;

    目的探讨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14例,根据动脉瘤类型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填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14例动脉瘤患者经治疗后瘤腔致密栓塞75例(65.8%),瘤腔大部分栓塞4例(3.5%),瘤颈残留35例(30.7%)。结论合理的栓塞治疗策略,对治愈动脉瘤和确保手术安全性显得尤其重要。

    2014年24期 v.1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赵鹏;李奋保;

    目的探讨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14例,根据动脉瘤类型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填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14例动脉瘤患者经治疗后瘤腔致密栓塞75例(65.8%),瘤腔大部分栓塞4例(3.5%),瘤颈残留35例(30.7%)。结论合理的栓塞治疗策略,对治愈动脉瘤和确保手术安全性显得尤其重要。

    2014年24期 v.1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刘琴;周海云;方岩;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并给予除抗血小板聚集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年24期 v.1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刘琴;周海云;方岩;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并给予除抗血小板聚集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年24期 v.1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冠状前半颅开颅在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体会

    王文杰;司文;李庆龙;

    目的探讨冠状前半颅开颅在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治疗效果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运用冠状前半颅开颅手术治疗的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3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冠状前半颅开颅是治疗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有效术式,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要点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4年24期 v.1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冠状前半颅开颅在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体会

    王文杰;司文;李庆龙;

    目的探讨冠状前半颅开颅在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中的治疗效果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运用冠状前半颅开颅手术治疗的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3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冠状前半颅开颅是治疗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有效术式,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要点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4年24期 v.1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40例临床特点分析

    韦强;

    目的探讨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方法分析我院40例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患者的资料和治疗方案。结果 40例中,17例(42.5%)诊断为发作性"精神障碍",14例(35.0%)于强直痉挛发作前后伴有精神障碍;2例(5.0%)诊断为Lennox-Gastau综合征;3例(7.0%)上肢痉挛性抽搐伴有失神症状;4例(1.0%)躯干发作性抖动严重。其中22例有精神障碍,18例为意识障碍。经服用抗癫痫药物后大部分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能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治率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014年24期 v.1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40例临床特点分析

    韦强;

    目的探讨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方法分析我院40例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患者的资料和治疗方案。结果 40例中,17例(42.5%)诊断为发作性"精神障碍",14例(35.0%)于强直痉挛发作前后伴有精神障碍;2例(5.0%)诊断为Lennox-Gastau综合征;3例(7.0%)上肢痉挛性抽搐伴有失神症状;4例(1.0%)躯干发作性抖动严重。其中22例有精神障碍,18例为意识障碍。经服用抗癫痫药物后大部分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能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治率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014年24期 v.1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郎艳;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8周后BI评分均增加,SSS评分均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郎艳;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8周后BI评分均增加,SSS评分均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何锋;

    目的观察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4-02收治的75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交由患者自评,自制焦虑、抑郁因素分析表,对引起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多数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因素依次为: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家庭支持不足、自理能力下降、死亡威胁、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生活受影响、社会支持不足及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多数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对治疗效果的担忧表现比例最高,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不良情绪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2014年24期 v.1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何锋;

    目的观察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4-02收治的75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交由患者自评,自制焦虑、抑郁因素分析表,对引起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多数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因素依次为: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家庭支持不足、自理能力下降、死亡威胁、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生活受影响、社会支持不足及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多数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对治疗效果的担忧表现比例最高,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不良情绪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2014年24期 v.1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曾侠林;张兆辉;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04—2013-03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非糖尿病患者1 400例,根据空腹血糖的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脑梗死类型根据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观察2组脑梗死类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类型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高血糖发生率最高(58.2%),其次为腔隙性死组(LACI,24.5%)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22.5%),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PACI)高血糖发生率最低(17.3%)。LACI组与PO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较血糖水平正常者END发生率高。结论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在完全前循环梗死患者中发生率高,并且可增加END的发生率。

    2014年24期 v.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曾侠林;张兆辉;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04—2013-03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非糖尿病患者1 400例,根据空腹血糖的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脑梗死类型根据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观察2组脑梗死类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类型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高血糖发生率最高(58.2%),其次为腔隙性死组(LACI,24.5%)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22.5%),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PACI)高血糖发生率最低(17.3%)。LACI组与PO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较血糖水平正常者END发生率高。结论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在完全前循环梗死患者中发生率高,并且可增加END的发生率。

    2014年24期 v.1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钻颅引流及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徐中;刘惠祥;沈鸟松;李建;

    目的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应用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的32例为观察组,应用传统开颅术治疗3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颅内压值变化、神经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h及术后72h颅内压值分别为(3.02±1.11)mmHg和(3.13±1.04)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分别为6.54±0.81和1.73±0.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钻颅引流及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徐中;刘惠祥;沈鸟松;李建;

    目的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应用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的32例为观察组,应用传统开颅术治疗3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颅内压值变化、神经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h及术后72h颅内压值分别为(3.02±1.11)mmHg和(3.13±1.04)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分别为6.54±0.81和1.73±0.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锥颅术后置管期间脑血流的变化

    张莉宏;关胜男;高桂莲;彭永光;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额后部入路行微创锥颅术后置管期间注药前后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脑血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开闭管时间。方法前瞻性入组65例首次发病24h内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50mL(按多田公式计算[1])患者,经额部入路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2],术后置入颅内引流管,q12h,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注药后1h开管引流,另一组为注药后2h开管引流。于术后第1天上午,利用TCD监测闭管前、闭管后0.5h、1h、2h、开管后0.5h、1h、2h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的变化,其指标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每个患者术后置管期间每天常规行头CT检查,平均置管时间为3~7d,残血量少于5mL者拔管。其中8例因置管期间持续出血、再出血或合并脑梗死及其他严重疾病后而退出。结果每次闭管后随时间延长,Vd较闭管前逐渐下降、PI逐渐升高、血压逐渐升高、颅内压逐渐升高(P<0.05);开管后Vd迅速升高、PI迅速下降、颅内压逐渐下降,于半小时后即可达稳定水平(P<0.05),而血压则逐渐下降,于1h后可达相对稳定水平。健侧Vd、PI搏动幅度小于患侧。闭管1h组与闭管2h组对血肿引流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锥颅术后置管期间,每次开闭管均对脑血流参数的变化产生影响,而开管1h后各参数即可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健侧TCD血流参数的变化可更好的反映锥颅术后置管期间脑血流的变化规律;闭管时间超过1h不能增加引流效果。

    2014年24期 v.1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锥颅术后置管期间脑血流的变化

    张莉宏;关胜男;高桂莲;彭永光;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额后部入路行微创锥颅术后置管期间注药前后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脑血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开闭管时间。方法前瞻性入组65例首次发病24h内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50mL(按多田公式计算[1])患者,经额部入路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2],术后置入颅内引流管,q12h,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注药后1h开管引流,另一组为注药后2h开管引流。于术后第1天上午,利用TCD监测闭管前、闭管后0.5h、1h、2h、开管后0.5h、1h、2h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的变化,其指标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每个患者术后置管期间每天常规行头CT检查,平均置管时间为3~7d,残血量少于5mL者拔管。其中8例因置管期间持续出血、再出血或合并脑梗死及其他严重疾病后而退出。结果每次闭管后随时间延长,Vd较闭管前逐渐下降、PI逐渐升高、血压逐渐升高、颅内压逐渐升高(P<0.05);开管后Vd迅速升高、PI迅速下降、颅内压逐渐下降,于半小时后即可达稳定水平(P<0.05),而血压则逐渐下降,于1h后可达相对稳定水平。健侧Vd、PI搏动幅度小于患侧。闭管1h组与闭管2h组对血肿引流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锥颅术后置管期间,每次开闭管均对脑血流参数的变化产生影响,而开管1h后各参数即可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健侧TCD血流参数的变化可更好的反映锥颅术后置管期间脑血流的变化规律;闭管时间超过1h不能增加引流效果。

    2014年24期 v.1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早期亚低温对重症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蒋邦文;唐晓云;李建华;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对重症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支持处理,未进行亚低温。比较2组治疗后1周血管紧张素Ⅱ和抗利尿激素水平,以及1周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d开始,观察组颅内压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脑外伤术后患者,能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临床预后。

    2014年24期 v.1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早期亚低温对重症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蒋邦文;唐晓云;李建华;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对重症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支持处理,未进行亚低温。比较2组治疗后1周血管紧张素Ⅱ和抗利尿激素水平,以及1周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和抗利尿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d开始,观察组颅内压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脑外伤术后患者,能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临床预后。

    2014年24期 v.1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无创性监测

    党帅;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 246例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分为未再出血组和再出血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监测,回顾性分析术后第1、3、5、7天综合扰动系数变化规律,并对35例再出血患者出血前与出血后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未再出血组1d内表现为脑出血患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3d时患侧高于健侧,5d时两侧接近,7d时两侧基本正常。而再出血组患者综合扰动系数突然明显低于健侧,且与出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符合微创穿刺术后未再出血组的综合扰动系数动态变化规律。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动态评估脑出血微创术后脑水肿演变过程,对再出血的诊断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2014年24期 v.1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无创性监测

    党帅;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 246例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分为未再出血组和再出血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监测,回顾性分析术后第1、3、5、7天综合扰动系数变化规律,并对35例再出血患者出血前与出血后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未再出血组1d内表现为脑出血患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3d时患侧高于健侧,5d时两侧接近,7d时两侧基本正常。而再出血组患者综合扰动系数突然明显低于健侧,且与出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符合微创穿刺术后未再出血组的综合扰动系数动态变化规律。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动态评估脑出血微创术后脑水肿演变过程,对再出血的诊断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2014年24期 v.1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社区服务需求调查

    李拴荣;王剑英;孙素珍;

    目的调查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及其对社区康复的服务需求。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及自拟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需求问卷对159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83%的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问卷各维度的总缺陷率前三位分别为:责任心与计划性(90.6%)、社会性退缩(84.9%)、住院的职业技能(76.1%);社区康复需求调查显示64.8%的患者对电话随访有较高需求,79.2%的患者对药不良反应及处理需求较高,55.3%的患者对社交技能训练项目有较高需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改善迫切需要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体系。

    2014年24期 v.1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社区服务需求调查

    李拴荣;王剑英;孙素珍;

    目的调查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及其对社区康复的服务需求。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及自拟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需求问卷对159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83%的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问卷各维度的总缺陷率前三位分别为:责任心与计划性(90.6%)、社会性退缩(84.9%)、住院的职业技能(76.1%);社区康复需求调查显示64.8%的患者对电话随访有较高需求,79.2%的患者对药不良反应及处理需求较高,55.3%的患者对社交技能训练项目有较高需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改善迫切需要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体系。

    2014年24期 v.1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

    郑锐锋;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患者性别、既往病史等相关性。方法选取23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3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既往病史等指标。结果 2组既往史、生活史、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既往病史等无相关性。

    2014年24期 v.1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

    郑锐锋;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患者性别、既往病史等相关性。方法选取23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3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既往病史等指标。结果 2组既往史、生活史、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既往病史等无相关性。

    2014年24期 v.1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预后及焦虑 抑郁情绪的影响

    王元元;

    目的观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6个月后结束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预后及焦虑、抑郁情绪等指标。结果 2组观察结束时肺功能均较观察前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指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观察结束时较观察前明显升高,呼吸困难程度、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较观察前明显降低,且均较对照组观察结束时改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可综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预后及焦虑 抑郁情绪的影响

    王元元;

    目的观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6个月后结束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预后及焦虑、抑郁情绪等指标。结果 2组观察结束时肺功能均较观察前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指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观察结束时较观察前明显升高,呼吸困难程度、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较观察前明显降低,且均较对照组观察结束时改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可综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治疗颞额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曾波;黄万龙;钟富军;

    目的分析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治疗颞额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取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同期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7.5%),明显高于对照组(25.0%);观察组病死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观察组出现长期昏迷、慢性脑积水、脑穿通畸形、硬膜下积液、迟发性癫痫、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明显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了致残机会,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24期 v.1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治疗颞额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曾波;黄万龙;钟富军;

    目的分析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治疗颞额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取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同期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7.5%),明显高于对照组(25.0%);观察组病死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观察组出现长期昏迷、慢性脑积水、脑穿通畸形、硬膜下积液、迟发性癫痫、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硬脑膜网状成形术明显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了致残机会,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24期 v.1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不同麻醉用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张振;罗辉宇;徐阳;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用药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麻醉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63例与对照组(芬太尼组)57例,比较2组不同麻醉时间点的应激变化。结果 2组T1点SBP、DBP及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2~T4点各项指标均有波动,但观察组波动变化较对照组更小(P<0.05)。2组术前E、NE、PC、IL-6、IL-8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2组各项指标均有波动,但观察组波动变化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用药。

    2014年24期 v.1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不同麻醉用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张振;罗辉宇;徐阳;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用药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麻醉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63例与对照组(芬太尼组)57例,比较2组不同麻醉时间点的应激变化。结果 2组T1点SBP、DBP及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2~T4点各项指标均有波动,但观察组波动变化较对照组更小(P<0.05)。2组术前E、NE、PC、IL-6、IL-8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2组各项指标均有波动,但观察组波动变化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用药。

    2014年24期 v.1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干预对策

    巫瑛;

    目的探讨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72例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6.4%的家长认为小儿多动症不需要治疗,患儿长大后会慢慢好转;23.6%家长认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不理想;15.3%患儿由于学习等问题放弃了治疗等。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后,59例小儿多动症患儿回院继续接受治疗,返院治疗率81.9%。结论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较为复杂,应加强与小儿多动症患儿家长的交流与宣传教育,提高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质量等。

    2014年24期 v.1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干预对策

    巫瑛;

    目的探讨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72例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6.4%的家长认为小儿多动症不需要治疗,患儿长大后会慢慢好转;23.6%家长认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不理想;15.3%患儿由于学习等问题放弃了治疗等。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后,59例小儿多动症患儿回院继续接受治疗,返院治疗率81.9%。结论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较为复杂,应加强与小儿多动症患儿家长的交流与宣传教育,提高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质量等。

    2014年24期 v.1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司慧远;靳雁斌;李晓娟;周平;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醒脑静治疗,对照组仅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志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用于治疗肝性脑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氨水平以及肝功能,促进神志的恢复,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司慧远;靳雁斌;李晓娟;周平;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醒脑静治疗,对照组仅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志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用于治疗肝性脑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氨水平以及肝功能,促进神志的恢复,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在新疆维汉族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刘亮;栾新平;夏海成;顿志平;朱正权;杜山别克;李文婷;

    目的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有意义的新疆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探讨差异基因在新疆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3例维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3例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GenomeStudio软件,R语言lumi包进行标准化处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P<0.05);运用Web Gestalt软件,对差异基因做GO生物信息学分析(P<0.05)。结果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全基因组表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 475个,上调669个,下调807个(其中1个基因(STRC)对应2个转录本,1个转录本表达上调1个转录本表达下调),差异基因中通过GO分析有1 175个关键基因分布在小GTP酶调节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神经元反应蛋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的功能节点中。结论通过对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及定位信息进一步分析,从多基因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究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维、汉族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差异性。

    2014年24期 v.17 5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在新疆维汉族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刘亮;栾新平;夏海成;顿志平;朱正权;杜山别克;李文婷;

    目的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有意义的新疆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探讨差异基因在新疆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3例维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3例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GenomeStudio软件,R语言lumi包进行标准化处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P<0.05);运用Web Gestalt软件,对差异基因做GO生物信息学分析(P<0.05)。结果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全基因组表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 475个,上调669个,下调807个(其中1个基因(STRC)对应2个转录本,1个转录本表达上调1个转录本表达下调),差异基因中通过GO分析有1 175个关键基因分布在小GTP酶调节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神经元反应蛋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的功能节点中。结论通过对维、汉族患者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及定位信息进一步分析,从多基因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究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维、汉族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差异性。

    2014年24期 v.17 5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脑梗死研究专题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何晓燕;翟万庆;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评价2组治疗效果,于治疗7d、14d时采用NIHSS评价2组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9.74%、25.64%和89.74%,对照组分别为22.22%、18.06%和68.06%,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7d、14d时观察组NIHSS得分分别为(10.04±3.11)分和(8.57±2.51)分,对照组分别为(12.97±3.01)分和(11.78±3.29)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与单纯使用依达拉奉相比,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2014年24期 v.1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何晓燕;翟万庆;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评价2组治疗效果,于治疗7d、14d时采用NIHSS评价2组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9.74%、25.64%和89.74%,对照组分别为22.22%、18.06%和68.06%,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7d、14d时观察组NIHSS得分分别为(10.04±3.11)分和(8.57±2.51)分,对照组分别为(12.97±3.01)分和(11.78±3.29)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与单纯使用依达拉奉相比,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2014年24期 v.1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早期物理疗法联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栾松;黄晓勇;刘娟;李浩东;潘华;栾雯;范永新;

    目的研究早期物理疗法联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组各150例。A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物理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统计分析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BDNF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降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物理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更为有效地加速患者血清BDNF的表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4年24期 v.1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早期物理疗法联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栾松;黄晓勇;刘娟;李浩东;潘华;栾雯;范永新;

    目的研究早期物理疗法联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组各150例。A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物理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统计分析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BDNF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降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物理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更为有效地加速患者血清BDNF的表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4年24期 v.1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张晓燕;潘思敏;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PA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 (1)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HISS)评分、Barthel指数(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之一。

    2014年24期 v.1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张晓燕;潘思敏;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PA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 (1)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HISS)评分、Barthel指数(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之一。

    2014年24期 v.1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应用DTI成像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

    李珂;王献;洪丽;张晓峰;

    目的应用DTI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01—2013-12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的12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60例,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后分别测定DTI的FA值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FA值及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受损安全有效。

    2014年24期 v.1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应用DTI成像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

    李珂;王献;洪丽;张晓峰;

    目的应用DTI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01—2013-12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的12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60例,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后分别测定DTI的FA值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FA值及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受损安全有效。

    2014年24期 v.1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顾平;

    <正>脑梗死是由于动脉阻塞所引起的脑部供应血液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损害,致使脑组织缺血,而产生缺氧性坏死[1]。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脑梗死属第3大致死疾病,而在多数国家,也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疾病[2]。我院运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03—2013-05我院收治经CT检查确

    2014年24期 v.1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顾平;

    <正>脑梗死是由于动脉阻塞所引起的脑部供应血液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损害,致使脑组织缺血,而产生缺氧性坏死[1]。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脑梗死属第3大致死疾病,而在多数国家,也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疾病[2]。我院运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03—2013-05我院收治经CT检查确

    2014年24期 v.1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

    黄伟;陈肖;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脑能量代谢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在脑能量代谢恢复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

    黄伟;陈肖;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脑能量代谢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在脑能量代谢恢复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分析

    庄葛;宋彦;韩悦;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头CT、MRI和SWI序列扫描,根据头SWI序列将其分为脑微出血组(76例)和非脑微出血组(124例),均进行常规溶栓和抗栓治疗。结果2组发病3天、7天、10天和14天发生出血性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微出血是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2014年24期 v.1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分析

    庄葛;宋彦;韩悦;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头CT、MRI和SWI序列扫描,根据头SWI序列将其分为脑微出血组(76例)和非脑微出血组(124例),均进行常规溶栓和抗栓治疗。结果2组发病3天、7天、10天和14天发生出血性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微出血是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2014年24期 v.1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盐酸法舒地尔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姜之荣;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措施缺外,对照组同时给予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2014年24期 v.17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盐酸法舒地尔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姜之荣;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措施缺外,对照组同时给予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2014年24期 v.17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于洋;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疗程均为30d。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P<0.05);治疗组治疗30d后HIHSS评分(3.83±1.08)明显优于对照组(7.8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4年24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于洋;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疗程均为30d。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P<0.05);治疗组治疗30d后HIHSS评分(3.83±1.08)明显优于对照组(7.8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4年24期 v.1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诊治体验

  •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疗效观察

    刘冬芝;尚清;马彩云;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其他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智力测评采用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Q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2组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的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理解认知能力,提高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发育商或智商,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2014年24期 v.1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疗效观察

    刘冬芝;尚清;马彩云;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其他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智力测评采用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Q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2组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的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理解认知能力,提高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发育商或智商,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2014年24期 v.1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黄澄;庞国防;梁活;姜蔼玲;周红;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05—2013-05收治的50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与年龄、Hb1AC水平、SBP水平、治疗前MoCA评分、高Hcy血症相关联(P均<0.05);通过逐步引入方式经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多项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认知功能预后的因素有Hb1AC水平、SBP水平、治疗前MoCA评分3个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Hb1AC水平、SBP水平以及MoCA评分测定为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4年24期 v.1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黄澄;庞国防;梁活;姜蔼玲;周红;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05—2013-05收治的50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与年龄、Hb1AC水平、SBP水平、治疗前MoCA评分、高Hcy血症相关联(P均<0.05);通过逐步引入方式经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多项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认知功能预后的因素有Hb1AC水平、SBP水平、治疗前MoCA评分3个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Hb1AC水平、SBP水平以及MoCA评分测定为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4年24期 v.1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临床分析

    李作士;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GCS≤8分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1例及常温治疗组65例,监测2组的颅内压、血糖及脑水肿体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6个月后2组GOS评定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痊愈26例(42.6%),死亡11例(18.0%);常温治疗组痊愈12例(18.5%),死亡19例(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压第1天比较差异不明显,第2、3天亚低温组降低明显,且亚低温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糖,缩短脑水肿时间,降低脑水肿程度。结论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亚低温治疗能缩短脑水肿时间,减少高血糖,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2014年24期 v.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临床分析

    李作士;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GCS≤8分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1例及常温治疗组65例,监测2组的颅内压、血糖及脑水肿体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6个月后2组GOS评定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痊愈26例(42.6%),死亡11例(18.0%);常温治疗组痊愈12例(18.5%),死亡19例(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压第1天比较差异不明显,第2、3天亚低温组降低明显,且亚低温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糖,缩短脑水肿时间,降低脑水肿程度。结论早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亚低温治疗能缩短脑水肿时间,减少高血糖,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2014年24期 v.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

    牟志芳;董跃福;李勇;刘克喜;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心肺复苏术成功且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亚低温治疗,即将中心体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24h。7d后对2组复苏后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良好转归3例(10.0%),中度残疾6例(20.0%);不良转归6例(20.0%);死亡15例(50.0%)。观察组13例良好转归(43.3%),中度残疾3例(10.0%),不良转归2例(6.7%),死亡12例(40.0%)。结论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苦,结合抗感染、防止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24期 v.1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

    牟志芳;董跃福;李勇;刘克喜;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心肺复苏术成功且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亚低温治疗,即将中心体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24h。7d后对2组复苏后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良好转归3例(10.0%),中度残疾6例(20.0%);不良转归6例(20.0%);死亡15例(50.0%)。观察组13例良好转归(43.3%),中度残疾3例(10.0%),不良转归2例(6.7%),死亡12例(40.0%)。结论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苦,结合抗感染、防止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24期 v.1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方敬献;赵学廉;张钦昌;

    目的探讨总结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5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同期选择5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2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55例酒精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肢体麻木等,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肌电图在静息状态、轻收缩相、重收缩相各相异常发生率较高,2组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组无论是MCV还是SCV传导速度减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精重度患者常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以神经末端损害为主,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感觉障碍等,神经电生理改变以肌电图异常、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最为典型,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2014年24期 v.1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方敬献;赵学廉;张钦昌;

    目的探讨总结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5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同期选择5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2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55例酒精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肢体麻木等,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肌电图在静息状态、轻收缩相、重收缩相各相异常发生率较高,2组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组无论是MCV还是SCV传导速度减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精重度患者常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以神经末端损害为主,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萎缩、肌力减退和感觉障碍等,神经电生理改变以肌电图异常、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最为典型,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2014年24期 v.1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王立侠;董俊兴;焦敬美;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23例(病例组),其中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39例,腔隙性梗死(LI)35例,脑微出血(CMB)16例,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33例,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Hcy检测。结果 LA、LI、CMB及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其他3组脑小血管病组(P<0.05),LA、LI及CMB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无明显差异。结论 Hcy与脑小血管病(SVB)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2014年24期 v.1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王立侠;董俊兴;焦敬美;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23例(病例组),其中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39例,腔隙性梗死(LI)35例,脑微出血(CMB)16例,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33例,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Hcy检测。结果 LA、LI、CMB及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其他3组脑小血管病组(P<0.05),LA、LI及CMB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无明显差异。结论 Hcy与脑小血管病(SVB)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2014年24期 v.1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脑干诱发电位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分析

    孔林河;孔峰;张璘;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时的脑干功能及听力情况,早期评估预后。方法 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分组,轻度组(<205μmol/L)35例,中度组(205~342)μmol/L组77例,重度组(>342μmol/L)8例,对照组60例,给予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高胆红素症患儿各波潜伏期、波峰间期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听阈增高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脑干传导异常率依次递增。结论胆红素对新生儿听力可造成损害,血清胆红素值越高损害越大,黄疸新生儿均应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情况,早期治疗可提高预后。

    2014年24期 v.1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脑干诱发电位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分析

    孔林河;孔峰;张璘;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时的脑干功能及听力情况,早期评估预后。方法 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分组,轻度组(<205μmol/L)35例,中度组(205~342)μmol/L组77例,重度组(>342μmol/L)8例,对照组60例,给予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高胆红素症患儿各波潜伏期、波峰间期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听阈增高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脑干传导异常率依次递增。结论胆红素对新生儿听力可造成损害,血清胆红素值越高损害越大,黄疸新生儿均应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情况,早期治疗可提高预后。

    2014年24期 v.1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影响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

    苏晓娇;鲍颂杨;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影响因素,探讨治疗重点。方法脑卒中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88例,评估患者下肢运功功能,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康复疗法、家庭月纯收入、并发症种类、心理应激为第1、第6个月疗效影响因素,意外事件为第1个月疗效影响因素,全程子女陪护为第6个月疗效影响因素,年龄≥76岁、意外事件、心理应激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康复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高龄患者(年龄≥76岁)恢复不易,1个月内意外事件、不良心理应激状态影响康复效果;医院应深化基础康复指导内容,注意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注重康复初期意外事件防护。

    2014年24期 v.1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影响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

    苏晓娇;鲍颂杨;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影响因素,探讨治疗重点。方法脑卒中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88例,评估患者下肢运功功能,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康复疗法、家庭月纯收入、并发症种类、心理应激为第1、第6个月疗效影响因素,意外事件为第1个月疗效影响因素,全程子女陪护为第6个月疗效影响因素,年龄≥76岁、意外事件、心理应激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康复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高龄患者(年龄≥76岁)恢复不易,1个月内意外事件、不良心理应激状态影响康复效果;医院应深化基础康复指导内容,注意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注重康复初期意外事件防护。

    2014年24期 v.1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早期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率的影响

    汤俊君;张建;张永刚;刘亭茹;吴韬光;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的影响。方法 61例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7例(27.9%)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治疗组44例(72.1%)采用早期神经探查。结果 2组神经功能损伤开始恢复和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6,0.219,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52.9%,治疗组为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行早期神经探查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早期探查修复桡神经并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

    2014年24期 v.1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早期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率的影响

    汤俊君;张建;张永刚;刘亭茹;吴韬光;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的影响。方法 61例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7例(27.9%)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治疗组44例(72.1%)采用早期神经探查。结果 2组神经功能损伤开始恢复和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6,0.219,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52.9%,治疗组为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行早期神经探查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早期探查修复桡神经并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

    2014年24期 v.1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卒中单元模式下分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平;姜波;康延杰;许梦雅;

    目的观察分级康复治疗对卒中模式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用相同的内科治疗方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分级康复治疗技术。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r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进行分级康复治疗后,各阶段(治疗4周、8周和6个月时)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阶段各项评分的积分差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分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治疗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卒中单元模式下分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平;姜波;康延杰;许梦雅;

    目的观察分级康复治疗对卒中模式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用相同的内科治疗方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分级康复治疗技术。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r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进行分级康复治疗后,各阶段(治疗4周、8周和6个月时)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阶段各项评分的积分差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分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治疗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临床观察

    吴再辉;田会宾;贾连海;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昏迷指数(GCS)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实施治疗2周、3周、4周后,研究组昏迷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64,P=0.009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临床观察

    吴再辉;田会宾;贾连海;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昏迷指数(GCS)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实施治疗2周、3周、4周后,研究组昏迷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64,P=0.009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9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陈红政;陈红英;郭宗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手术适应证及个体差异分别采取大骨瓣开颅清除术、小骨窗开颅和钻孔血肿碎吸术。结果大骨瓣开颅清除术60例中痊愈12例,好转23例,6例自动出院,19例死亡;微创(含小骨窗)手术35例中痊愈17例,好转16例,2例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采用个体化治疗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2014年24期 v.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9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陈红政;陈红英;郭宗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手术适应证及个体差异分别采取大骨瓣开颅清除术、小骨窗开颅和钻孔血肿碎吸术。结果大骨瓣开颅清除术60例中痊愈12例,好转23例,6例自动出院,19例死亡;微创(含小骨窗)手术35例中痊愈17例,好转16例,2例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采用个体化治疗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2014年24期 v.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

    李世中;赵世强;段晨冰;刘振;李振新;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术一次性完成,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以及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一次性行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能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

    李世中;赵世强;段晨冰;刘振;李振新;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术一次性完成,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以及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一次性行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能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医疗技术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

    刘燕飞;李伟生;郁明惠;李向东;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 13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改良组73例,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访3~48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后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4.31±2.91,高于对照组11.53±3.12。改良组术后恢复良好35例,死亡12例;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18例,死亡19例。改良组术中脑膨出8例,术后再出血4例,术后癫痫3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7例、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3~5分的患者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时,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优于标准外伤大瓣减压术,但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方面,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无明显优势。

    2014年24期 v.1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

    刘燕飞;李伟生;郁明惠;李向东;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 13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改良组73例,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访3~48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后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4.31±2.91,高于对照组11.53±3.12。改良组术后恢复良好35例,死亡12例;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18例,死亡19例。改良组术中脑膨出8例,术后再出血4例,术后癫痫3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7例、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3~5分的患者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时,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优于标准外伤大瓣减压术,但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方面,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无明显优势。

    2014年24期 v.1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脑脊液置换与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饶克成;吴艺;高飞;

    <正>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迟发型缺血性不可逆性脑损伤,可导致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2012-01—2013-12收治的7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

    2014年24期 v.1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脑脊液置换与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饶克成;吴艺;高飞;

    <正>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迟发型缺血性不可逆性脑损伤,可导致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2012-01—2013-12收治的7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

    2014年24期 v.1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顾彬;饶海承;朱卿;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观察2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顾彬;饶海承;朱卿;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观察2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4期 v.1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S-100β的影响

    王树强;

    目的观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β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出血量30~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含量、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出院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入院后1d、3d、1周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低于保守组(P<0.01);入院后3d、1周手术组GCS评分高于保守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1.0369,P=0.0045);入院后2周、4周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P<0.01);出院后6个月,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优于保守组(χ2=4.4643,P=0.0346)。结论对于出血量30~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显微手术能够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并通过下调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保护神经细胞,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2014年24期 v.1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S-100β的影响

    王树强;

    目的观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β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出血量30~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含量、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出院后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入院后1d、3d、1周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低于保守组(P<0.01);入院后3d、1周手术组GCS评分高于保守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1.0369,P=0.0045);入院后2周、4周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P<0.01);出院后6个月,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优于保守组(χ2=4.4643,P=0.0346)。结论对于出血量30~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显微手术能够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并通过下调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保护神经细胞,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2014年24期 v.1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朱国军;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与对照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与Barthel指数(BI)评估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SSS)与BI评分显著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MRS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状况,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朱国军;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与对照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与Barthel指数(BI)评估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SSS)与BI评分显著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MRS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状况,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超声检查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筛查价值

    郝建华;岳翔;于凤琴;杨中杰;

    目的分析超声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影像科行超声检查的40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分析,观察患儿脑实质和双侧大脑半球的回声结构并测量双侧脉络丛宽度、双侧侧脑室前角宽度,并于出生1周内行头部CT检查。结果 400例患儿中,脑室扩张118例,脑内出血204例,化脓性脑膜炎24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54例,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外,超声检查结果与CT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价值较高,使用方便且无放射线损害,对颅脑中央部位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2014年24期 v.1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超声检查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筛查价值

    郝建华;岳翔;于凤琴;杨中杰;

    目的分析超声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影像科行超声检查的40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分析,观察患儿脑实质和双侧大脑半球的回声结构并测量双侧脉络丛宽度、双侧侧脑室前角宽度,并于出生1周内行头部CT检查。结果 400例患儿中,脑室扩张118例,脑内出血204例,化脓性脑膜炎24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54例,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外,超声检查结果与CT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价值较高,使用方便且无放射线损害,对颅脑中央部位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2014年24期 v.1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低频rTMS治疗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焦虑患者疗效观察

    闫芳;孙治坤;党雷;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rTMS)对以疼痛症状为主焦虑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以疼痛症状为主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口服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组35例,在口服抗焦虑药物的同时,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2组疗效作对比。结果 2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rTMS)治疗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焦虑患者安全有效。

    2014年24期 v.1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低频rTMS治疗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焦虑患者疗效观察

    闫芳;孙治坤;党雷;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rTMS)对以疼痛症状为主焦虑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以疼痛症状为主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口服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组35例,在口服抗焦虑药物的同时,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2组疗效作对比。结果 2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rTMS)治疗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焦虑患者安全有效。

    2014年24期 v.1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作用

    张庆梅;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作用。方法 100例住院患儿,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调查住院患儿腕带正确使用,利用品管圈活动统计数据,分析影响小儿脑瘫住院患儿腕带正确使用原因,设定目标,及应采取措施。结果经对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由活动前的63%,降低至活动后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们利用标准化理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并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完善腕带身份识别制度。结论对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腕带佩戴缺陷率,同时还督促圈员严格落实腕带身份识别制度,进一步保证患儿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和降低事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4年24期 v.1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作用

    张庆梅;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作用。方法 100例住院患儿,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调查住院患儿腕带正确使用,利用品管圈活动统计数据,分析影响小儿脑瘫住院患儿腕带正确使用原因,设定目标,及应采取措施。结果经对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由活动前的63%,降低至活动后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们利用标准化理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并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完善腕带身份识别制度。结论对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腕带佩戴缺陷率,同时还督促圈员严格落实腕带身份识别制度,进一步保证患儿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和降低事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4年24期 v.1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经纵裂入路治疗脑室出血铸形的手术体会

    胡声斌;熊海洋;凌兴飞;

    <正>脑室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脑壳核的出血经脑尾状核与内囊的薄弱三角处破入脑室系统,大量的脑室出血并铸形破坏极大,原因是出血堵塞了脑脊液循环通道,造成脑内压急剧升高,短时间内可形成恶性颅高压导致脑疝、脑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同时血肿及血肿崩解产生的有毒物质对周围重要脑组织损伤也极大[1]。本文经纵裂入路治疗9例脑室出血铸形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01—2013-12我院收治的重症脑

    2014年24期 v.17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经纵裂入路治疗脑室出血铸形的手术体会

    胡声斌;熊海洋;凌兴飞;

    <正>脑室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脑壳核的出血经脑尾状核与内囊的薄弱三角处破入脑室系统,大量的脑室出血并铸形破坏极大,原因是出血堵塞了脑脊液循环通道,造成脑内压急剧升高,短时间内可形成恶性颅高压导致脑疝、脑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同时血肿及血肿崩解产生的有毒物质对周围重要脑组织损伤也极大[1]。本文经纵裂入路治疗9例脑室出血铸形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01—2013-12我院收治的重症脑

    2014年24期 v.17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符益纲;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脑胶质瘤患者的磁共振波谱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本组36例脑胶质瘤患者经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检查确诊34例,诊断正确率为94.4%。按照WHO脑胶质瘤病理分级标准:低级(1~2级)胶质瘤21例,高级(3~4级)胶质瘤15例。低级胶质瘤瘤体实质部分DWI表现为低信号13例,表现为等信号8例,ADC图均为明显高信号,高级胶质瘤肿瘤实质部分DWI表现为高信号11例,等信号4例,ADC图均为明显低信号。低、高级胶质瘤MRS的共同表现为NAA降低,Cr轻度下降,Cho升高,Cho/NAA倒置,Cho/Cr、Cho/NAA在低级别和到高级别胶质瘤间有增高趋势。结论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24期 v.1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符益纲;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脑胶质瘤患者的磁共振波谱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本组36例脑胶质瘤患者经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检查确诊34例,诊断正确率为94.4%。按照WHO脑胶质瘤病理分级标准:低级(1~2级)胶质瘤21例,高级(3~4级)胶质瘤15例。低级胶质瘤瘤体实质部分DWI表现为低信号13例,表现为等信号8例,ADC图均为明显高信号,高级胶质瘤肿瘤实质部分DWI表现为高信号11例,等信号4例,ADC图均为明显低信号。低、高级胶质瘤MRS的共同表现为NAA降低,Cr轻度下降,Cho升高,Cho/NAA倒置,Cho/Cr、Cho/NAA在低级别和到高级别胶质瘤间有增高趋势。结论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24期 v.1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经侧裂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分析

    陈玉升;陈航;王勇;娄平阳;史锡文;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65例,其余4例血肿清除70%~90%。存活60例,死亡9例。存活患者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恢复良好24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3例。结论经侧裂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对脑组织二次创伤小、血肿清除满意、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2014年24期 v.1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经侧裂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分析

    陈玉升;陈航;王勇;娄平阳;史锡文;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65例,其余4例血肿清除70%~90%。存活60例,死亡9例。存活患者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恢复良好24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3例。结论经侧裂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对脑组织二次创伤小、血肿清除满意、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2014年24期 v.1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CT定位微创软通道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25例临床分析

    张燕柳;

    <正>丘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丘脑位于颅内中线深部,可造成中心疝直接压迫脑干,当血肿破入脑室可阻断脑脊液通道形成急性脑积水,病情极其凶险,可迅速威胁患者生命,保守治疗预后极差[1]。我科近5a在CT引导下微创软通道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01—2014-05共收治25例高血

    2014年24期 v.1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CT定位微创软通道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25例临床分析

    张燕柳;

    <正>丘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丘脑位于颅内中线深部,可造成中心疝直接压迫脑干,当血肿破入脑室可阻断脑脊液通道形成急性脑积水,病情极其凶险,可迅速威胁患者生命,保守治疗预后极差[1]。我科近5a在CT引导下微创软通道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01—2014-05共收治25例高血

    2014年24期 v.1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冯燕玲;杨小磊;钱晓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的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A组予以1u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5%罗哌卡因26mL,B组予以单纯罗哌卡因26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等均优于B组(P<0.05),但A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起效迅速、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2014年24期 v.17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冯燕玲;杨小磊;钱晓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的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A组予以1u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5%罗哌卡因26mL,B组予以单纯罗哌卡因26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等均优于B组(P<0.05),但A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起效迅速、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2014年24期 v.17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用药与体验

  • 氢吗啡酮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

    李海芹;李强;陶熔;王静;王楠;夏令杰;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术前(T0)、术中(T1)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术后(T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术中(T1)A组VAS评分、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T0)比较,A组在术中(T1)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中(T1)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T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疼痛明显缓解,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2014年24期 v.17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氢吗啡酮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

    李海芹;李强;陶熔;王静;王楠;夏令杰;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术前(T0)、术中(T1)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术后(T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术中(T1)A组VAS评分、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T0)比较,A组在术中(T1)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中(T1)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T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疼痛明显缓解,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2014年24期 v.17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并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高刺丽;梁春海;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高血压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BP和DBP、BN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SBP和DBP、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F、LVDd、E/A、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Dd、E/A、H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且治疗耐受力均较好。结论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其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并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高刺丽;梁春海;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高血压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BP和DBP、BN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SBP和DBP、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F、LVDd、E/A、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Dd、E/A、H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且治疗耐受力均较好。结论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其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近-中期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黄晓勇;栾松;刘娟;宋艳引;范永新;李浩东;刘猛;朱月敏;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近-中期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影响。方法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脑血管介入手术246例(其中颈动脉支架182例,椎动脉支架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强化组术前7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80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术前7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mg晚一次口服,分别于7d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术后3个月、6个月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及随访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主要脑血管事件。结果 2组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未见明显异常差别,术后3个月、6个月血管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强化组未出现血管再狭窄,对照组出现8例血管再狭窄,记录介入治疗后近-中期随访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强化组未发生脑血管疾病事件,对照组为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前及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脑卒中发生风险,中远期血管再狭窄率较低。

    2014年24期 v.1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近-中期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黄晓勇;栾松;刘娟;宋艳引;范永新;李浩东;刘猛;朱月敏;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近-中期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影响。方法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脑血管介入手术246例(其中颈动脉支架182例,椎动脉支架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强化组术前7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80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术前7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mg晚一次口服,分别于7d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术后3个月、6个月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及随访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主要脑血管事件。结果 2组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未见明显异常差别,术后3个月、6个月血管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强化组未出现血管再狭窄,对照组出现8例血管再狭窄,记录介入治疗后近-中期随访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强化组未发生脑血管疾病事件,对照组为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前及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脑卒中发生风险,中远期血管再狭窄率较低。

    2014年24期 v.1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分析

    吴正福;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天麻素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眩晕评分、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前2组眩晕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由(2.28±1.17)分增高至(4.37±0.73)分,对照组由(2.32±1.04)分增高至(3.72±0.89)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耳蜗综合征、植物神经症状及前庭功能受损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好。结论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眩晕症疗效可靠,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加眩晕评分,缩短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分析

    吴正福;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天麻素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眩晕评分、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前2组眩晕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由(2.28±1.17)分增高至(4.37±0.73)分,对照组由(2.32±1.04)分增高至(3.72±0.89)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耳蜗综合征、植物神经症状及前庭功能受损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好。结论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眩晕症疗效可靠,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加眩晕评分,缩短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冯会芳;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眼科2010-01—2013-01收治的8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静滴长春西汀、小牛血清蛋白提取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肌内注射,20μg/次,1次/d。观察与比较2组总体疗效与视力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有一定的效果,可促使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功能,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2014年24期 v.1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冯会芳;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眼科2010-01—2013-01收治的8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静滴长春西汀、小牛血清蛋白提取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肌内注射,20μg/次,1次/d。观察与比较2组总体疗效与视力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有一定的效果,可促使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功能,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2014年24期 v.1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脑血管的影响

    王志涛;刘德君;董铁立;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脑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A组)和对照组(B组)。尼莫地平组在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尼莫地平20μg·kg-1·h-1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分别在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3h,分别取血样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例数。结果 (1)动脉瘤夹闭后3h,B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2)B组脑血管痉挛发生例数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可降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2014年24期 v.1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脑血管的影响

    王志涛;刘德君;董铁立;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脑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A组)和对照组(B组)。尼莫地平组在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尼莫地平20μg·kg-1·h-1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分别在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3h,分别取血样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例数。结果 (1)动脉瘤夹闭后3h,B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2)B组脑血管痉挛发生例数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可降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2014年24期 v.1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张艳峰;冀英;汤学勤;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缬沙坦80mg,1次/d;二甲双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0.5g,1次/d。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舒张期厚度(PWT)等相关指标。结果 2组血压、体质量、TG、TC、HbA1C、PWT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化(P<0.05);但2组血糖值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血压、TG、TC、HbA1C则均较对照组降幅明显(P>0.05);二甲双胍组总有效率(92.7%)与对照组(76.4%)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并对患者的血压、体质量、血脂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安全性高。

    2014年24期 v.17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张艳峰;冀英;汤学勤;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缬沙坦80mg,1次/d;二甲双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0.5g,1次/d。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舒张期厚度(PWT)等相关指标。结果 2组血压、体质量、TG、TC、HbA1C、PWT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化(P<0.05);但2组血糖值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血压、TG、TC、HbA1C则均较对照组降幅明显(P>0.05);二甲双胍组总有效率(92.7%)与对照组(76.4%)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并对患者的血压、体质量、血脂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安全性高。

    2014年24期 v.17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过度通气联合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的疗效

    于芳;

    目的观察实施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感染性脑水肿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联合使用地塞米松与甘露醇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后遗症率与病死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能有效减少后遗症,降低患儿致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过度通气联合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的疗效

    于芳;

    目的观察实施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感染性脑水肿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联合使用地塞米松与甘露醇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后遗症率与病死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能有效减少后遗症,降低患儿致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朱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2组,对照组予纳洛酮1.2mg/d治疗,研究组予纳洛酮4.0mg/d治疗,分析2组临床症状与疗效性指标情况。结果2组治疗7d时B-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与强啡肽A1-13均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体积(18.76±3.07)mL,治疗14d时的NDS评分(8.64±5.78)分均比对照组(24.09±5.16)mL、(13.75±5.74)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比治疗前与对照组高,治疗14d时的阿片肽含量均比治疗前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可减少脑部血肿体积,降低体内阿片肽含量,具有较好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2014年24期 v.1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朱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2组,对照组予纳洛酮1.2mg/d治疗,研究组予纳洛酮4.0mg/d治疗,分析2组临床症状与疗效性指标情况。结果2组治疗7d时B-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与强啡肽A1-13均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体积(18.76±3.07)mL,治疗14d时的NDS评分(8.64±5.78)分均比对照组(24.09±5.16)mL、(13.75±5.74)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比治疗前与对照组高,治疗14d时的阿片肽含量均比治疗前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可减少脑部血肿体积,降低体内阿片肽含量,具有较好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2014年24期 v.1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百乐眠胶囊结合全天麻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栾小红;

    目的探讨应用百乐眠结合全天麻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将34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2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服用全天麻胶囊。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服用全天麻胶囊,并加服百乐眠胶囊。在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7%(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应用百乐眠结合全天麻的方法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2014年24期 v.1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百乐眠胶囊结合全天麻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栾小红;

    目的探讨应用百乐眠结合全天麻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将34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2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服用全天麻胶囊。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服用全天麻胶囊,并加服百乐眠胶囊。在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7%(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应用百乐眠结合全天麻的方法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2014年24期 v.1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杨金兰;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评定2组治疗前后认知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及Blessed行为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1%,对照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2014年24期 v.1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杨金兰;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评定2组治疗前后认知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及Blessed行为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1%,对照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2014年24期 v.1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分析

    苏东奎;

    目的分析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确诊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分组,静脉组57例给予静滴甲泼尼龙治疗,注射组58例给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注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4.48%)明显高于静脉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明显低于静脉组(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和稳定毛细胞数量等机制,配合鼓室内注射将药物有效成分送达圆窗膜表面早期恢复听力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术式和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2014年24期 v.1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分析

    苏东奎;

    目的分析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确诊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分组,静脉组57例给予静滴甲泼尼龙治疗,注射组58例给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注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4.48%)明显高于静脉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明显低于静脉组(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和稳定毛细胞数量等机制,配合鼓室内注射将药物有效成分送达圆窗膜表面早期恢复听力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术式和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2014年24期 v.1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综述与讲座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徐甜甜;时秋英;董永欣;

    <正>全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增加[1],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在透析治疗中,限制液体摄入量是患者最难依从的治疗方案之一。MHD患者不遵守液体摄入方案会引起透析间期体质量(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增长,进而引起透析相

    2014年24期 v.1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徐甜甜;时秋英;董永欣;

    <正>全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增加[1],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在透析治疗中,限制液体摄入量是患者最难依从的治疗方案之一。MHD患者不遵守液体摄入方案会引起透析间期体质量(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增长,进而引起透析相

    2014年24期 v.1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荟萃分析

    蔡林祥;李雪峰;王石林;赵海波;姚磊;夏跃品;

    搜集2008-04—2013-05相关文章14篇,观察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共669例患者,514接受外科手术,458例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达到89.11%。外科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证疗效,有利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减少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上是比较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具有普遍性,值得进行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荟萃分析

    蔡林祥;李雪峰;王石林;赵海波;姚磊;夏跃品;

    搜集2008-04—2013-05相关文章14篇,观察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共669例患者,514接受外科手术,458例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达到89.11%。外科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证疗效,有利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减少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上是比较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具有普遍性,值得进行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护理体验

  • 优质护理服务对脑膜炎患儿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蒋晓彬;周燕群;马小艳;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好转率及出院2a后的治愈率等别为33.3%、66.7%及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分别为96.7%、100%、96.7%以及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脑膜炎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优质护理服务对脑膜炎患儿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蒋晓彬;周燕群;马小艳;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好转率及出院2a后的治愈率等别为33.3%、66.7%及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分别为96.7%、100%、96.7%以及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脑膜炎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2014年24期 v.1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知信行干预主要照顾者对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韦春红;马昌凤;封华;徐彬;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主要照顾者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知信行模式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于入、出院时,采用照顾者问卷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掌握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行为得分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能可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从而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知信行干预主要照顾者对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韦春红;马昌凤;封华;徐彬;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主要照顾者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知信行模式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于入、出院时,采用照顾者问卷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掌握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行为得分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能可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从而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90例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郭芹;

    目的总结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重要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8年来90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病例,在围手术期制定了系统的护理计划,包括术前心理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特殊处理等。结果肿瘤全切除49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5例,小部分切除9例,无死亡病例。在护理计划的支持下,术前、术后均在围手术期进行了全程护理。结论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护理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2014年24期 v.17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90例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郭芹;

    目的总结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重要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8年来90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病例,在围手术期制定了系统的护理计划,包括术前心理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特殊处理等。结果肿瘤全切除49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5例,小部分切除9例,无死亡病例。在护理计划的支持下,术前、术后均在围手术期进行了全程护理。结论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护理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2014年24期 v.17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纽曼系统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张文;

    目的探索纽曼系统模式对脑出血(CH)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CH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按临床分级护理内容标准及患者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A、B、C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纽曼系统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患者入院24h和出院随访1a后健康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出院后1a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系统模式理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取得很好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2014年24期 v.1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纽曼系统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张文;

    目的探索纽曼系统模式对脑出血(CH)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CH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按临床分级护理内容标准及患者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A、B、C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纽曼系统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患者入院24h和出院随访1a后健康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出院后1a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系统模式理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取得很好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2014年24期 v.17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早期主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雪兰;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7—2013-04本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脑卒中护理干预组)40例和观察组(早期主动护理干预组)40例,将2组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WHOQOL-BREF评分和Zung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WHOQOL-BREF评分和Zung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主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积极,有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2014年24期 v.1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早期主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雪兰;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7—2013-04本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脑卒中护理干预组)40例和观察组(早期主动护理干预组)40例,将2组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WHOQOL-BREF评分和Zung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WHOQOL-BREF评分和Zung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主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积极,有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2014年24期 v.1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丽;李淑君;王琴;吕翻翻;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的Karnofsky预后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起到前瞻性护理的作用,减少颅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2014年24期 v.17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丽;李淑君;王琴;吕翻翻;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的Karnofsky预后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起到前瞻性护理的作用,减少颅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2014年24期 v.17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预防颅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王琴;王玲;李丽;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颅脑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呼吸道、泌尿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预防颅脑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预防颅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王琴;王玲;李丽;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颅脑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呼吸道、泌尿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预防颅脑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身心并护”模式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身心舒适度的影响

    郭莹;刘婷;

    目的探讨"身心并护"模式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身心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身心并护"模式,比较2组身心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身心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心并护"模式可满足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4年24期 v.17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身心并护”模式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身心舒适度的影响

    郭莹;刘婷;

    目的探讨"身心并护"模式对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身心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身心并护"模式,比较2组身心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身心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心并护"模式可满足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4年24期 v.17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三联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手术配合

    杨会丽;

    <正>痉挛性斜颈是指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从而使头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动,致使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势异常,是一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三联手术,即将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切断,联合C1~6后支切断术,以此种手术方法缓解痉挛症状,有效率为70%~90%[1]。我院自2008-02—2014-03采用

    2014年24期 v.17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三联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手术配合

    杨会丽;

    <正>痉挛性斜颈是指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从而使头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动,致使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势异常,是一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三联手术,即将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切断,联合C1~6后支切断术,以此种手术方法缓解痉挛症状,有效率为70%~90%[1]。我院自2008-02—2014-03采用

    2014年24期 v.17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神经内科分层管理及强化基础护理

    成巧梅;朱雪峰;魏爱环;卢喜玲;

    <正>基础护理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1]。基础护理作为患者满意度调查的主要项目其内容包括:介绍住院须知、护士的技术服务、护士巡视病房情况、病房整洁、安静程度评价、与病员的相互沟通、健康教育、出院后回访等。这些与患者每天接触的基础护理工作看似平凡,却是每个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

    2014年24期 v.17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神经内科分层管理及强化基础护理

    成巧梅;朱雪峰;魏爱环;卢喜玲;

    <正>基础护理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1]。基础护理作为患者满意度调查的主要项目其内容包括:介绍住院须知、护士的技术服务、护士巡视病房情况、病房整洁、安静程度评价、与病员的相互沟通、健康教育、出院后回访等。这些与患者每天接触的基础护理工作看似平凡,却是每个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

    2014年24期 v.17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玲霞;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10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2组的疗效,评价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1)治疗8周后实验组HAMD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依从性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生活功能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24期 v.17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玲霞;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10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2组的疗效,评价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1)治疗8周后实验组HAMD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依从性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生活功能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24期 v.17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支持性护理干预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效果

    梅银芝;田小下;

    目的分析支持性护理干预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行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支持性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0d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P<0.05);2组均能够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但观察组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持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在提高生存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4年24期 v.17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支持性护理干预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效果

    梅银芝;田小下;

    目的分析支持性护理干预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行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支持性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0d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P<0.05);2组均能够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但观察组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持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在提高生存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4年24期 v.17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车肖文;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等。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32.0%),观察组3例(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满意率分别为88.0%和9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围手术期脑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较快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和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车肖文;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等。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32.0%),观察组3例(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满意率分别为88.0%和9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围手术期脑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较快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和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2014年24期 v.17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郭燕玲;徐芳;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01-12神经外科78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在2013-01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2012年和2013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与2012年对比,2013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护患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大剂量使用激素、吸烟史、合并肺部原发病是引起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呼吸道管理有助于控制感染。

    2014年24期 v.17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郭燕玲;徐芳;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01-12神经外科78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在2013-01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2012年和2013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与2012年对比,2013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护患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大剂量使用激素、吸烟史、合并肺部原发病是引起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呼吸道管理有助于控制感染。

    2014年24期 v.17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王晓娟;马慧罗;王湘萍;

    <正>不良事件是指与医疗相关的损伤,分为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总结我院2013年156例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针对不良事件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以降低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满意率。

    2014年24期 v.17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王晓娟;马慧罗;王湘萍;

    <正>不良事件是指与医疗相关的损伤,分为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总结我院2013年156例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针对不良事件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以降低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满意率。

    2014年24期 v.17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田召辉;张桂英;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采取缓解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导致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复杂,除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过高要求外,护士职业的性质,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高风险性,紧张的护患关系及自身的职业素质均对神经外科的护士造成了很大压力。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应对措施,使神经外科护士提高了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并能正确释放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田召辉;张桂英;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采取缓解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导致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复杂,除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过高要求外,护士职业的性质,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高风险性,紧张的护患关系及自身的职业素质均对神经外科的护士造成了很大压力。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应对措施,使神经外科护士提高了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并能正确释放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

    马琳;杜平;董晓琳;

    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护理方法,确保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小儿治疗效果。方法 1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儿行强化的鞘内注射及大剂量强化全身性化疗、椎管内化疗、颅脑加全脊髓放疗时对其采取心理护理、颅脑放疗护理、鞘内化疗护理、饮食护理、保护性隔离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结果 1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中,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治疗,其中7例(58%)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检查正常,4例(33%)症状改善,脑脊液检查有进步,1例(8%)脑脊液检查无变化。结论专业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

    马琳;杜平;董晓琳;

    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护理方法,确保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小儿治疗效果。方法 1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儿行强化的鞘内注射及大剂量强化全身性化疗、椎管内化疗、颅脑加全脊髓放疗时对其采取心理护理、颅脑放疗护理、鞘内化疗护理、饮食护理、保护性隔离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结果 1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中,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治疗,其中7例(58%)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检查正常,4例(33%)症状改善,脑脊液检查有进步,1例(8%)脑脊液检查无变化。结论专业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2014年24期 v.17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