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偏头痛患者伴发心脏卵圆孔未闭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孟凤珠;罗国刚;刘蕊;贾蕊;卫萌;周文婷;

    目的探讨心脏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偏头痛的相关性,以及偏头痛伴发PFO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差异。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屏气实验检查,对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3-03-2013-10 62例偏头痛患者与43例正常志愿者,伴发PFO结果和脑血管反应性。结果偏头痛组PFO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61%vs 27.91%,P=0.015),PFO阳性的偏头痛患者头痛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屏气指数(breath holding index,BHI)值明显低于PFO阴性患者(0.82±0.58vs 1.34±0.72,P=0.013)。结果偏头痛与PFO共患率高,偏头痛伴发PFO患者头痛侧脑血管反应性降低。

    2016年06期 v.1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高血压脑出血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比较

    吴海;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再出血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P<0.01);观察组远期良好率为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P<0.01)。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6期 v.19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原发性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项正兵;屈新辉;谢旭芳;吴晓牧;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4-06在我院确诊的16例原发性癫痫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多导睡眠脑电图及治疗随访)。结果癫痫形式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3例,部分性发作3例,其中夜间发作11例,白天发作5例;多导睡眠脑电图(polysomnography,PSG)显示均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其中重度9例,中度4例,轻度3例。所有患者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及OSAHS的指导性治疗。其中4例癫痫伴重度OSAHS经单纯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联合丙戊酸钠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随访0.5~3a,发作频率减少3例,发作停止1例。结论原发性癫痫合并OSAHS一般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癫痫类型以夜间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对于单纯抗癫痫药物治疗不佳者,药物联合CPAP治疗可取得明显效果。

    2016年06期 v.19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β?受体阻滞剂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评价

    廖雪松;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30mg/次,2次/d;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主要成分为党参、黄精、三七等)口服9g/次,3次/d。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90.0%、65.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1.520,P=0.018);治疗前2组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孕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凌兰;

    目的分析孕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3-2014-03我院收治的晚期妊娠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前和产后6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际适应性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09,2.657;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际亲密度和亲密度不满意程度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2,3.005;均P<0.05)。实际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实际亲密度和亲密度不满意程度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差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护理人员要重视对家庭亲密度重要性的宣传,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

    2016年06期 v.1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美洛西林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早发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刘瑞;刘艳芬;

    目的观察美洛西林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早发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E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01-2015-01收治的EOP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美洛西林钠治疗,对照组使用头胞哌酮舒巴坦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美洛西林钠与头胞哌酮舒巴坦对EOP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理想的细菌清除率,美洛西林钠在改善炎症反应方面更为理想,且其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明显较低,临床应用更具有安全性。

    2016年06期 v.1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赵扣真;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入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NI)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4-01-12神经内科出院的3 055例患者的NI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4%,351例次,例次发病率为11.49%,其中以脑卒中患者感染较多,其中脑出血51例(15.55%),脑梗死148例(45.12%);感染部位最常见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214例(60.97%),泌尿系统25例(7.12%),消化系统76例(21.65%),皮肤软组织17例(4.84%)。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侵入性操作、病区空气的环境、住院时间、相应季节、患者年龄、住院时药物应用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因素以外源性为主,对住院患者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6年06期 v.19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代允义;路文革;张建平;陈黎亚;刘春霞;田东梅;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实验组)43例和家庭传统喂养组(对照组)43例。比较21d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住院21d时,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27.9%,对照组为5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评分(11.13±2.03)分低于对照组的(15.35±2.76)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提升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2016年06期 v.1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率的相关研究

    王永姣;杨清成;郭艳平;李庆霞;李振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将2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有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统计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多次(≥2次)脑梗死史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45.0%;其中,首次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32.5%,多次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脑梗死患者较首次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2016年06期 v.19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丁韶山;刘立迅;

    目的分析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4-04我院收治的108例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不佳组和预后良好组,对年龄、性别、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瞳孔评分、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血糖、瞳孔评分、ISS评分、GCS评分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糖、血氧饱和度、ISS评分、GCS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血糖、血氧饱和度、ISS评分、GCS评分具有密切关系,重点关注、针对性改善这些指标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6期 v.1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立迅;丁韶山;

    目的探讨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09—2014-10我院接诊的5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方程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是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重视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有利于再出血的识别与治疗。

    2016年06期 v.1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糖尿病合并颈内动脉狭窄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

    刘涵瑜;钟池;胡鸣一;牟小华;夏金花;张萌;许晓伟;王洪海;李文;

    目的明确糖尿病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及6个月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几率的影响。方法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60例,分为糖尿病组(30例)和非糖尿病组(30例),对照组30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合主动体位改变的方法监测狭窄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变化(changes of 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MCBFV)。结果糖尿病组的△MCBFV显著低于对照组及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17.67±7.78)%,非糖尿病组(11.83±6.38)%,对照组(3.54±3.32)%,P<0.001)]。糖尿病组6个月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非糖尿病组1例。结论糖尿病组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更差,且其6个月内新发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

    2016年06期 v.19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黄勉;姚涛;何静;岳春江;尹宁;曾真;余芬;鄢黎妮;肖丹;陈锐;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已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便携式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合并OSAHS者,对照组为无OSAHS者。观察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以及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的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定向力、计算力、即刻记忆、延迟回忆、MMSE总分、画钟试验得分、语言流程性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语言能力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SAH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较大,值得临床关注。

    2016年06期 v.19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研究

    徐缓;陈之娟;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01-2015-02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52例,按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前后CSS评分符合正态分布,2组治疗前C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d、21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对比,实验组CSS分值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实验组为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明显,可为脑梗死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2016年06期 v.19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分析

    左洋;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抑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2周、4周、6周HAMD总分、减分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DS、SF-36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果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临床症状,西酞普兰生活质量改善更佳,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宋立红;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4-2013-04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则实施早期的肠外营养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2组营养及免疫情况、并发症情况及2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的Hb、Alb、PA、IgG及IgM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水平略有上升,对照组则下降,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对其临床预后有较大帮助,值得推广。

    2016年06期 v.19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

    杨克俊;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一般治疗,观察组基础治疗上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高于对照组的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相应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2.7±0.3)g/L、MPAR(34.6±5.6)%、D-D(0.8±0.4)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MPV、P-LCR及TXB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血栓形成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2016年06期 v.1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对手术风险的影响

    张王成;黄书岚;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手术风险,分析手术风险发生的原因,针对性探讨如何安全进行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方法临床纳入120例2009-01—2015-01于我院行暂时性载瘤动脉阻断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术后可能造成脑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阻断时间、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瘤夹的个数、瘤体体积等。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次进行逐步筛选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应用临时阻断技术可能导致术后发生脑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17例术后出现脑缺血,发生率1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阻断时间、阻断方式、阻断次数以及动脉硬化斑块对术后发生脑缺血存在较大影响(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再次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阻断时间入选方程,可作为术后发生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果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用载瘤动脉临床阻断术,有利于降低术中瘤体破裂的发生率。年龄和阻断时间是造成术后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尽可能地缩短载瘤动脉阻断时间,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后进行手术,以降低术后脑缺血发生的可能性。

    2016年06期 v.1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陈俐;杨超豪;谭红愉;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多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疗效及预后,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及炎症因子IL-6、IL-10、IL-18、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再发TIA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14天,观察组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及血清vWF、t-PA、PAI-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IL-18和MMP-9、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氯吡格雷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TIA的再发风险,对TIA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2016年06期 v.1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C反应蛋白变化与凋亡细胞的关系

    常海刚;王雅潇;马鹏举;周祥;惠磊;徐翀;周文科;金保哲;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C反应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灶周围脑组织标本为实验组,5例手术通道血肿远隔部位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根据脑出血量大小实验组标本分为3组A(出血量35~45mL)、B(出血量45~70mL)、C(出血量≥70mL)组。所有标本均行TUNEL染色、C反应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资料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TUNEL阳性凋亡细胞和C反应蛋白阳性细胞;越远离血肿周围,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和C反应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减少,同时血肿量较大者,血肿周围TUNEL阳性细胞和C反应蛋白表达更为显著。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大量表达C反应蛋白,TUNEL阳性凋亡细胞亦较明显,而血肿远隔部位CRP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TUNEL阳性细胞表达亦减少,CRP可能直接参与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过程。

    2016年06期 v.19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水平段的保护

    范业忠;姚羽;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如何对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术后出现面瘫的几率。方法2008-08-2013-08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76例(81耳),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均实施手术。术前对患者在术中面神经的暴露几率进行充分评估,并根据所观察到的面神经情况,分析总结术中对面神经的定位、操作中注意事项及保护措施。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暴露21例(27.6%),面神经垂直段暴露9例(11.84%),根据解剖标志成功辨认面神经水平段76例,术后听觉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1例出现短暂性面瘫。结果慢性中耳炎手术面神经的暴露几率较高,面神经水平段也具有较高的暴露率,术中辨认面神经位置,对面神经采取保护性操作,能有效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

    2016年06期 v.1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任志宏;王文灏;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0例,均于发病24h内入院。另纳入2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并对脑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进行对比。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预后评估。结果脑梗死组入院时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 368.21±924.68)ng/L、(359.14±432.22)mg/mL,对照组分别为(132.05±175.96)ng/L、(138.67±154.6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 824.25±1 025.30)ng/L、(516.26±567.02)mg/mL,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分别为(228.93±219.55)ng/L、(162.75±143.7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组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 002.24±5 214.36)ng/L、(637.09±615.20)mg/mL,无意识障碍组患者分别为(457.81±532.45)ng/L、(162.12±123.74)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103.65±7562.21)ng/L、(544.35±571.06)mg/mL,非高血压组患者分别为(918.35±326.51)ng/L、(148.02±115.31)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9 132.35±10245.31)ng/L、(919.05±957.06)mg/mL,存活组患者分别为(668.12±740.21)ng/L、(222.54±206.1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2016年06期 v.1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护理疗效分析

    王丽伟;金侠;张海燕;曹婷婷;张宁;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3-2014-05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行内固定联合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患者63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围手术期护理组(B组),A组予以术前、术后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术后行个体化护理、早期辅助锻炼、个体化康复护理等。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腰椎JOY评分。结果B组术后低血压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A组少,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Y评分整体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果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降低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6年06期 v.1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PBL结合脑血管造影术实时观摩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

    严为宏;方洁;唐学梅;曹晨昱;刘建仁;

    目的探讨PBL结合三维、动态脑血管造影术实时观摩对脑血管病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在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分组实施单独PBL和PBL结合三维、动态脑血管造影术实时观摩两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评价学习效果。结果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及讨论气氛、知识掌握程度、脑血管解剖学习的难易程度、定位诊断的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程度等方面,PBL+造影观摩组均明显优于单独PBL教学组(P<0.01)。PBL+造影观摩组脑血管病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单独PBL教学组(P<0.01)。讨论PBL与脑血管造影术实时观摩结合,是丰富PBL模式的初步探索,有利于改善脑血管病的教学效果。

    2016年06期 v.19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陈委;叶宇;欧阳锡华;仪立志;刘政委;黄理金;石小峰;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交通破裂微小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6例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术后GOS评分5分12例,4分3例,3分1例。6~12个月DSA随访显示无复发、再出血病人,次全栓塞5例完全闭塞。结论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风险较大,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采取相应手术技巧,可获得较好疗效。

    2016年06期 v.1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颅脑损伤部位对患者认知影响的研究

    巩麦林;鲍洪;丁轩;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部位对患者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4-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探讨颅脑损伤部位对患者认知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损伤的颅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额叶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为91%,而小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最低为28%,各损伤部位MoCA总分、空间与执行、语言、想象力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顶叶、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的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P<0.05),枕叶损伤、小脑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关(P>0.05)。结果不同颅脑损伤部位是影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及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2016年06期 v.1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

    元少鹏;肖伟利;李国锋;胡建军;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12-2014-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120例。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分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和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根据诊断结果及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低钠血症出现时间平均(5.35±2.43)d,诊断时血清钠浓度平均(121.43±4.65)mmol/L。其中诊断为SIADH 51例,CSWS 69例。经治疗4例SIADH患者和6例CSWS患者死亡,剩余患者均得以纠正。低钠血症持续时间(4.78±1.35)d。SIADH组平均CVP(11.32±2.12)cm H_2O,CSWS组为(4.14±1.13)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熟知鉴别诊断特点,及时进行诊治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至关重要。

    2016年06期 v.1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立普妥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Hcy水平的影响

    厉三明;

    目的探讨立普妥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此外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观察组口服立普妥联合拜阿司匹林口服,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Hcy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分别为(1.30±0.43)mm、(2.30±1.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52)mm、(2.86±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cy[(5.83±0.42)vs(12.20±3.26)]μmol/L、hs-CRP[(8.22±5.80)vs(14.30±6.15)]mg/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立普妥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能明显缩小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降低Hcy及hs-CRP水平。

    2016年06期 v.19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96例分析

    石小亚;田培超;薛东升;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并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96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常规治疗+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与治疗组B(常规治疗+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平均大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A较治疗组B患儿平均大便次数减少,腹泻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合并AAD的疗效优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2016年06期 v.1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甲泼尼龙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观察

    曹慧;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甲泼尼龙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11-2013-11收治的120例(12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联合组在甲泼尼龙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发生注射不良事件13例,其中臀部疼痛1例,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疼痛12例,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4例(6.7%)。结果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多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6年06期 v.1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体会

    聂胜利;吴军辉;张庆芳;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4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长效奥曲肽联合健脑补肾丸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效奥曲肽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肿瘤长度及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肿瘤长度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肠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采用长效奥曲肽联合健脑补肾丸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减少肿瘤大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运动干预的疗效分析

    杜海燕;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运动干预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2011-09-2013-01我院收治1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接受综合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综合药物治疗联合早期运动干预。结果 (1)出生后第7天,2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4天,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后第3个月末,2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2个月末,观察组MDI、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运动干预具有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快、脑损害后遗症轻的优点。

    2016年06期 v.1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颅内动脉瘤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李国彬;杨海英;黄辉;刘杰;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2012-08—2014-08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0例(68个动脉瘤),同时选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造影的其他脑血管病患者共72例进行对照。分析颅内动脉瘤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132例中颅内血管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共101支,其中78支为先天解剖特点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3支为原发疾病造成"盗血",而继发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68个动脉瘤中,41个(36例)为前交通动脉瘤,27个(24例)为后交通动脉瘤;29个动脉瘤(42.65%)伴先天解剖特点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39个动脉瘤无先天解剖特点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A1解剖构象单侧优势型和一侧缺如型均为前交通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颈动脉供血型和混合供血型均为后交通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同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A1解剖构象异常和Willis后环供血异常供血分别对于前交通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6期 v.19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非睡眠剥夺情况下氯丙嗪对躁动患者的影响

    李英;

    目的研究非睡眠剥夺情况下氯丙嗪对躁动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引发躁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躁动程度,采用不同剂量、不同途径应用盐酸氯丙嗪,一般躁动患者采用盐酸氯丙嗪2mL(1mL/25mg)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对急性中度躁动患者可采用盐酸氯丙嗪2mL(1mL/25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躁动控制即可停药。通过采用Ramsay方法进行镇静分级,记录患者使用盐酸氯丙嗪后的镇静时间、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患者镇静深度,观察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60例患者用药后0.5h后Ramsay 2~5级60例(100%),用药2h后Ramsay 2~5级54例(90%),患者BIS评估无镇静过深现象,用药后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非睡眠剥夺情况下氯丙嗪对躁动患者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事件发生。

    2016年06期 v.19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

    王明朋;肖晓辉;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05—2014-10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是否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分为VCI组77例和无VCI组43例。对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无VCI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吸烟、饮酒、房颤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糖尿病、血清VILIP-1浓度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以α=0.05水平为界,脑白质疏松在Logistic回归分析过程中为不显著因素被剔除,最后有显著意义的4个因素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依次排序: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受教育年限、血清VILIP-1浓度。结论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受教育年限、血清VILIP-1浓度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2016年06期 v.19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赵沄;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发病6h内急诊入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急诊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4d后对比分析卒中量表(ESS)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E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ES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8.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06期 v.1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性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

    王建文;李绍臣;郭琳娜;修兰芳;黄志杰;王贵臣;王艳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其他相关性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为观察组,同期在参加体检的健康者186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的基线hsCRP、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基线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hs-CRP、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临床表现急剧升高,上述指标的测定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2016年06期 v.19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急性脑梗死患者HMGB1水平动态变化研究

    韩亚州;吕壮伟;董家丰;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HMGB1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健康人对照组,2组分别于发病1d、2d、4d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HMGB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HMGB1的表达水平在测定时间内持续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HMGB1起重要的炎症因子作用。

    2016年06期 v.19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胡兰芳;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5-03收治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观察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后患者肌力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2016年06期 v.19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诊治研究

  • MGMT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启动子甲基化变化的价值研究

    陈海南;莫立根;邓腾;

    目的探究MGMT基因表达、启动子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间的关联性。方法择取我院2012-06-2014-09收治的82例行脑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脑胶质瘤MGMT基因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分组,术后予以同步放化疗,分析各组患者近期疗效、安全性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MGMT蛋白表达与恶性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P<0.05),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近期疗效(79.54%vs75.00%)高于MGMT蛋白低表达组(P<0.05),MGMT甲基化低表达组1、2、3a生存率(90.62%vs 75.00%;56.25%vs41.66%;31.25%vs 16.66%)明显高于MGMT甲基化高低表达组(P<0.05)。结果 MGMT基因表达、启动子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6年06期 v.19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海马硬化的儿童合并颞叶内侧癫痫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谢宏林;林小聪;蔡玮;张鲲鹏;汪朝阳;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海马硬化的儿童合并颞叶内侧癫痫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外科治疗的54例海马硬化合并颞叶内侧癫痫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术式选择、性别、起病年龄、病程、术前发作频率、MRI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及术后近期癫痫发作情况等各因素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手术效果采用Engel分级标准衡量。结果前颞叶切除术明显优于经侧裂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P<0.05);性别、起病年龄、手术前发病频率、病理是否合并有新皮层结构异常、术后近期是否有癫样放电及先兆发作等因素均对手术预后影响不大(P均>0.05);而病程长短、头颅MRI检查是否合并皮层异常及术后近期是否出现癫痫发作则对预后影响较大(P均<0.05)。结论术式的选择、病程的长短、影像学上能发现除海马硬化以外的皮层异常信号及术后近期癫痫发作情况是合并海马硬化的儿童颞叶内侧癫痫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2016年06期 v.1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程鹏玲;于春丽;宋闰宇;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01—2015-01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HBO治疗,观察2组BDNF含量、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7、15、25d时血清BDNF含量均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血清BDN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9.622、10.189、23.956,P<0.05)。观察组绝对脑水肿体积和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小于对照组(t=-2.361、-2.798、-4.168、-2.301,P<0.05)。治疗25d后,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t=-4.076、-3.137,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t=3.098,P<0.05)。BDNF与BIHSS和mRS评分呈负相关(r=-0.734、-0.751,P<0.05),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698,P<0.05)。BDNF含量与绝对脑水肿体积和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呈负相关关系(r=-0.675、-0.681,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能够提高BDNF含量、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2016年06期 v.1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中等量出血疗效观察

    乔俊;史晓静;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01-2014-08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基底节中等量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保守治疗40例为A组,钻孔引流术50例为B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0例为C组,随访1~6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 B组患者短期治疗良好率20.0%,高于C组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A组的5.00%(P<0.05)。B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6.00%,低于C组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A组的20.00%(P<0.05)。另外,B组、C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6个月ADL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保守治疗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中等量出血更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6年06期 v.1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脑蛋白水解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

    李以菊;邓玉文;崔荣春;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在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相关指标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治疗前后FMD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9.41±8.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1±8.50)分,FMD为(7.04±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1.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能够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提高FMD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2016年06期 v.1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陈钢;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HIE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5-2014-06我院收治的中重度HIE患儿90例,根据患儿的出生时间将90例患儿分为A、B、C 3组,A组29例为出生后6h内,B组30例为出生后6~24h内,C组31例为出生后>24h。给予3组患儿相同的综合支持对症治疗。对患儿出院后3、6、12个月龄来医院复诊时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的MDI、PDI随时间的变化逐渐改善。将3组患儿进行组内两两比较,A组和B组、A组和C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窗治疗HIE有不同显著预后,6h内治疗HIE患儿的预后比6h后较佳,说明HIE患儿的临床最佳治疗时间窗可能是6h内。

    2016年06期 v.1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张金武;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05-2012-07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根据是否合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参数间的差异。结果组间年龄、性别、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ISH发生率显著升高;组间nMSBP、nM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BP、dMDBP、血压昼夜节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BP、PP及血压节律异常是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节律异常、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动脉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SBP、PP及血压节律异常是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016年06期 v.1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3.0THR-MRI和DSA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

    黄晓斌;

    目的探讨在DSA作为金标准的条件下3.0T HR-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患者74例,分别行DSA与3.0T HR-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74例患者目标血管共148段,DSA与HR-MRI诊断结果一致的为136段,符合率为91.89%;HR-MRI诊断偏高的6段,比例为4.05%;HR-MRI诊断偏低的6段,比例为4.05%。狭窄程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2组输数据R=0.952(P<0.05),Kappa值总值为0.869。结论 3.0T HR-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与DSA诊断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较高,适合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

    郭媛;陈晖;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12 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80例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测定血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血尿酸浓度为(378.3±23.7)μmol/L,对照组为(311.2±18.5)μmol/L,研究组血尿酸浓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尿酸升高率58.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和病程时间以及血尿酸均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呈现高表达状况,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因素。

    2016年06期 v.19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析

    蒋雪;冯蕾;王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ICVD患者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IMT>1.0 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混合斑及硬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管腔狭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总动脉(CCA)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总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作出准确评价,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6年06期 v.1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三叉神经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秦振宇;简国庆;李刚;

    目的对比分析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三叉神经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案将1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54例),观察组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经皮三叉神经热凝术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结果 (1)2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颅内血肿、脑梗死、脑脊液漏、假性脑脊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麻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水肿及脑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尽管手术操作复杂,但其复发率较低,可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术式。经皮三叉神经热凝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患者创伤小、某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主要适用于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年老体弱患者。

    2016年06期 v.1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幼年皮肌炎神经电生理研究

    付双莉;张璘;孔林河;宋银俏;

    目的探讨幼年皮肌炎神经电生理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2例幼年皮肌炎患儿,并对13例进行复查,分析研究其结果。结果全部病例均为肌源性损害,阳性率100%,无1例合并周围神经病;股内肌阳性率最高(100%);运动单位电位(MUP)平均时限缩短、自发波敏感度最高均为100%;股内肌不同肌力MUP平均时限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低肌性皮肌炎和5例上肢临床上无肌炎表现的肌肉,EMG仍可检测出异常;13例复查的患儿自发波明显减少或消失,MUP平均时限较前明显增宽,治疗前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图是一项敏感客观的检查,对于幼年皮肌炎不但能早期诊断,更重要的是能判断肌纤维损害的病理阶段、程度及范围,并能发现临床下病灶,能跟踪观察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2016年06期 v.1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采取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重度脑出血32例

    刘西坤;潘青松;刘建锋;王云梅;孙秀琴;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采取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重度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06-2014-12收治的重度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微创引流术联合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及单纯微创引流术,记录脑室通畅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并于治疗后1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脑室通畅时间和脑脊液正常时间均明显较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26例在3~5d复查CT提示脑室通畅,血肿大部分清除,其中20例患者血肿在1周内完全消失。(2)2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观察组在总有效率、病死率及脑积水发生率上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引流术联合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重度脑出血效果良好,效果稳定持久且应用安全,故在考虑重度脑出血治疗时可将此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中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陈玲;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中短期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01-2013-01收治的50例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评价治疗方法的中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前后DSA狭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好转8例,均未见神经功能恶化和死亡病例;随访3~24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未见管腔再狭窄、支架移位、塌陷等问题。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中短期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2016年06期 v.1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神经眼科临床特点

    黄景银;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神经眼科临床特点。方法对2014-01-2014-12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进行眼科筛查,并对存在检查异常及有眼科主诉的患者作系统性的神经眼科检查。结果神经内科病人眼科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视力下降、复视,体征以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为主,疾病构成主要表现为MG、NMO、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炎性脱髓鞘病、MS、CVST、颅内恶性肿瘤,疾病性质主要为非感染性炎症和循环障碍。结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神经眼科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重视。

    2016年06期 v.19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

    殷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心血管自助神经病变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40例,同期的2型糖尿病未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40例及无糖尿病的健康组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FFA、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的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病变组及未病变组患者的FFA水平较健康组FFA水平显著提高,P<0.05;FFA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的深呼吸心率差、Valsalva指数、30/15比值呈负相关。结论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有较大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予以特别重视。

    2016年06期 v.1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6例分析

    李昕宇;孙二平;李东岗;周伟;王彦伟;谭胜利;杨启峰;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术后24h行CT检查,观察血肿清除效果及6个月后ADL分级。结果 36例患者全部存活。血肿清除>90%者29例(80.6%),70%~90%者7例(19.4%)。ADLI级12例(33.3%),II级15例(41.7%),III级7例(19.4%),IV级2例(5.6%)。结论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其病死率。

    2016年06期 v.19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血清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分析

    魏海燕;朱峰;姜朕;齐共健;李卫华;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血清心肌酶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观察组,5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2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及A-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再分析比较观察组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轻型脑炎组与重型脑炎组、丙球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以及2组心肌酶谱差异。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不同,病情严重者心肌酶水平越高。本组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丙球组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期间可将心肌酶活性作为判定病情与转归的重要指标,可根据患儿心肌酶活性值变化给予针对性治疗。

    2016年06期 v.1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脑血管迂曲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费文静;封晓燕;胡世俊;

    目的探讨脑血管迂曲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3-06-2015-04我院接收了840例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脑血管迂曲组)和对照组(非脑血管迂曲组)各420例。并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卒中与非卒中人数,比较2组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实验组缺血性卒中患者280例,占66.67%。对照组为160例,占38%;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中患者高龄、女性、高血压、高血脂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高血压及高血脂是脑血管迂曲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高龄女性是发生脑血管迂曲的危险因素,脑血管迂曲与缺血性卒中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016年06期 v.1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和C反应蛋白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

    朱春潮;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HIE患儿(轻度13例,中度22例,重度15例)和2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IL-1Ra、CRP的水平。结果不同程度HIE患儿出生7d时的血清IL-1Ra、CRP水平均低于3d时(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出生3d和7d时的血清IL-1Ra、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患儿血清IL-1Ra、CRP水平与HIE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患儿血清IL-1Ra、CRP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016年06期 v.19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癫痫43例临床分析

    徐海蛟;

    目的探索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癫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治疗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02-2014-02收治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癫痫3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文献近年发表的病例8例。结果首诊误诊26例,误诊率60.47%;其中误诊为美尼尔病17例,前庭神经炎3例,颈性眩晕4例,神经官能症2例。脑电图异常波位于双额区15例,左额区6例,顶枕区2例,右颞额区4例,右颞区6例,左颞区4例,左额颞区3例,经抗癫痫药治疗6个月~1a后,无眩晕发作39例,眩晕次数减少3例,无明显疗效1例,停止用药,复查脑电图除4例仍有高幅慢波活动外,其余脑电图均正常。结论对于反复发作,起止突然,无需治疗而自行缓解的眩晕,脑电图及动态脑电图有异常,抗癫痫药有效的患者应考虑眩晕型癫痫。

    2016年06期 v.1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多指标检测脑脊液在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

    赵永静;张帅;

    目的多项指标检测脑脊液对细菌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各54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中健康同年龄段54例,分别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3组脑脊液S100B、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五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研究1组和研究2组的脑脊液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的脑脊液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补体C4水平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均会导致脑脊液S100B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异常升高,但病毒性脑炎不会导致脑脊液补体C3水平升高。

    2016年06期 v.19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颅脑损伤预后因素分析

    陈春艳;刘小军;祁绍艳;王文涛;

    <正>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创伤,据统计,颅脑损伤已占据全身各类创伤中的25%~40%[1]。本文统计了近3a我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12-07-2015-07我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78例,男106例,女72

    2016年06期 v.1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张彪;邱一真;陈晓琪;丁阿亮;刘国芳;胡爱浩;姜火军;俞荣明;赵劲;宋轶;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病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为观察组,82例身体健康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人群红细胞分布宽度与D-二聚体的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1.96±0.57vs 0.51±0.4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DW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13.66±0.68vs 14.81±0.75)。结论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2016年06期 v.19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用药与体验

  • 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参数的影响

    邓玉文;李以菊;邓荣悦;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患者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溶栓、抗凝、脑循环改善干预下观察组采取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对2组神经相关因子水平、脑血流动力参数及发作停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SE、S-100B、MBP、GF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mean、Vmax、Vmin、Qmean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为(1 503.88±97.53)kPa·s-1·m-1与对照组(1 672.31±102.47)kPa·s-1·m-1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1d内发作停止30.23%显著高于对照组9.30%(P<0.05),1~3d、3~1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χ2=3.102,P>0.05),进展为脑梗死率比较(χ2=1.911,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参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降低后期复发率及进展为脑梗死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06期 v.1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神经系统受累的重型手足口病随机对照研究

    李鹏;宋春兰;成怡冰;崔亚杰;任一帆;顾雪;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神经系统受累的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62例,随机分为利巴韦林组、热毒宁组、联合组(利巴韦林+热毒宁),观察3组患儿热退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及危重型转化率。结果 (1)治疗后热毒宁组AST及TBIL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联合组AST、ALT、TBIL亦低于治疗前(P<0.05);(2)热毒宁组及联合用药组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3)热毒宁组及联合组患儿危重型转化率低于利巴韦林组。结论热毒宁组及联合组患儿,在热退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较利巴韦林组缩短,用药安全,无明显肝肾功损害,可降低危重症转化率等方面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6期 v.19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分析

    张卉田;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于患者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性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7.7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血清hs-CRP、IL-6、TNF?α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脑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效果,并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脑损伤,进而提高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一氧化氮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程昭琳;金朗;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凝、溶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滴,1次/d。疗程为14d。比较2组患者血浆NO、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72.5%、57.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421,P=0.018);治疗后治疗组NO、APTT及FIB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及凝血功能状态有关。

    2016年06期 v.19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孙文英;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小儿癫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取丙戊酸治疗,观察组取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癫痫发作频率变化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SE、S100β水平分别为(12.10±2.07)μg/L、(0.48±0.16)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31±3.11)μg/L、(0.68±0.23)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单部分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分别为(8.64±2.58)次、(9.21±1.05)次、(5.31±1.06)次、(5.98±0.87)次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可取得同等的抗癫痫效果,但左乙拉西坦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2016年06期 v.19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刘月梅;汤昱;孙凯婷;赵二要;

    目的研究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2010-01-2014-01选取我院119例HI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吸氧及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52例(86.61%),优良率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例(60.02%)、7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3.8±1.0)d优于对照组(6.2±2.3)d,反射恢复(4.1±2.0)d优于对照组(6.8±1.8)d,肌张力恢复(40±1.612)d高于对照组(5.1±1.81)d,住院时间(11.4±3.1)d少于对照组(15.8±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中重度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好的疗效,值得推荐。

    2016年06期 v.1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杨宁;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07-2015-07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40例,单独用药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NHISS)、生活能力评分(ADL)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独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联合用药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HISS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NHI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单独用药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2016年06期 v.19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李国健;田双;李霞;

    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颈动脉斑块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各氧化应激指标(oxLDL、MDA、SOD、GSH-P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rouse积分、IM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6年06期 v.1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臧广霞;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7-2014-07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2组,每组65例,对照组单独采取依达拉奉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为76.92%,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ESS评分、ADL评分相差不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S评分、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6年06期 v.19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单秀艳;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1-04-2014-10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认知功能(MMSE)、神经功能(NIHSS)与生活能力(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并显著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

    2016年06期 v.19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李明浩;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分成A、B组各49例。A组患者予以单纯药物疗法,B组采用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A组总有效率77.6%,明显低于B组的95.9%(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组降幅大于A组(P<0.05);2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A组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4.1%,同B组的6.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HN患者予以药物联合神经阻滞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6期 v.19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58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李高峰;张中良;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联合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情绪者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实施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连续治疗2个月末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均能够降低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但治疗组降低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方案均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但治疗组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具有降低机体对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摄取等作用,配合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效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探讨。

    2016年06期 v.19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

    陈春;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8)给予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n=48)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a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TIA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安全性较好且近期随访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06期 v.19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陈国军;张燕柳;于永娜;宋帅召;张惠莉;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在治疗后第7天、14天、28天进行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并可降低TC、TG、LDLC,升高HDL,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

    2016年06期 v.19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冯玉花;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帕罗西汀组给予晨起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舍曲林组给予晨起口服舍曲林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病量表(MMSE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舍曲林组降低HAMD评分、提高MMSE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P<0.01;舍曲林组抗抑郁效果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78.95%,P<0.05;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与舍曲林组5.26%%比较,P>0.05。结论晨起口服舍曲林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障碍方面的近期效果优于帕罗西汀,安全可靠。

    2016年06期 v.19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尼美舒利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46例疗效观察

    乔艳丽;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内科91例确诊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实验组加用尼美舒利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5d末观察临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P<0.05;实验组睡眠质量平均分(10.59±2.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34±2.45)分,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与对照组4.44%比较,P>0.05。结论尼美舒利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改善偏头痛患者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微循环和神经元代谢等机制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睡眠质量,在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06期 v.1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涂雪松;胡利霞;余芾成;李庭毅;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5-2015-05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和对照组(34例,单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2016年06期 v.19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榄香烯单药或联合放化疗在脑恶性肿瘤中的效果分析

    邹乐乐;

    目的探讨榄香烯单药或联合放化疗对脑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1-01-2014-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恶性脑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榄香烯治疗,实验组实施榄香烯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1a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和1a生存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榄香烯联合放化疗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临床观察

    史凌改;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6例,按照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经基础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理疗、针刺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治疗组治疗后Portmann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2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2016年06期 v.19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天麻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张燕平;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在氟桂利嗪治疗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4.37%)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头痛的发作时间、频次及程度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和头痛频率,效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刘俊超;孙顺成;张娜;李多多;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既往史及入院时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22例)和非心房颤动组(42例),所有患者溶栓前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0~1分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不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远期疗效,心房颤动患者行静脉溶栓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

    2016年06期 v.19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王以翠;常焕显;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实验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较好,起效时间短,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较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6年06期 v.19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综述与讲座

  • 帕金森病与癌症发病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潘鹏伟;王雪晶;丁雪冰;何一昕;梁东晓;方艳博;刘丹丹;滕军放;苗旺;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PD患者中癌症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低,除了黑色素瘤以及乳腺癌等,它们在PD患者中发生风险高于一般人。许多学者就其机制提出了相关理论,认为导致两者相关的因素包括吸烟等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基因作用等。本文就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PD与癌症发病相关机制研究进展的文献作一综述。

    2016年06期 v.19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组织蛋白酶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中的研究进展

    赵理英;刘亚民;王毓婧;吴翔;

    动脉粥样硬化AS(atherosclerosis,AS)斑块是指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其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多项基础及临床报道显示[1-2],组织蛋白酶参与了AS的进程,对AS斑块稳定性发挥突出作用。近期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Cat S)与颈动脉及主AS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在此笔者就Cat S与AS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如下。

    2016年06期 v.19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病例报告

护理体验

  •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朝媛;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03-2013-03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0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综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抚触护理,视、听刺激护理,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发育商,以及12月龄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以及NBNA。结果实验组患儿在3月龄、5月龄、8月龄、12月龄时发育商均较相同月龄的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2组患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在12月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NBNA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发育,对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6年06期 v.19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护理干预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价

    邵红;解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5收治入院的12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患者护理前、护理2周后的心理状态评价结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P<0.05)。护理干预组护理后总症状指数、抑郁因子评分、焦虑因子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5;t=3.32,P<0.05;t=3.14,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后总症状指数、抑郁因子评分、焦虑因子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t=2.56,P<0.05;t=2.19,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后患者总症状指数(SCL90)、抑郁因子评分、焦虑因子评分与护理干预组护理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t=3.32,P<0.05;t=3.14,P<0.05)。护理干预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P<0.05;t=6.86,P<0.05;t=6.94,P<0.05;t=7.02,P<0.05;t=7.34,P<0.05;t=7.16,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及营养心脏药物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有明显疗效,可减少患者的心理焦虑,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年06期 v.19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护理干预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

    汪桂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引导患者遵护行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统计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以评价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4例,发生率9.76%,对照组18例,发生率43.9%;观察组使用润肠通便剂3例,使用率7.3%,对照组16例,使用率39%;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7.56%,对照组80.48%;结果发现2组在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发生,减少润肠通便剂使用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实践证明,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是一项有效的应用方法。

    2016年06期 v.19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经验探讨

    姚卓娅;

    目的总结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且效果满意,其中发生一过性霍纳氏综合征4例,单侧喉返神经阻滞2例,血肿2例,总不良反应率为4.4%。结论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满意,不仅定位精准,同时操作简单,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患儿术后能尽快清醒,同时伤口疼痛度低,术后护理更为便捷。

    2016年06期 v.19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

    张静;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的心理状态,并提出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理干预、血液儿科专业护理等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4-07收治的35例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儿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统计,且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干预后进行再次调查统计,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儿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结果调查发现患儿的性别和民族差异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无相关性,而家庭状况和家庭月收入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有明显相关性。正常家庭的患儿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单亲家庭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患儿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都明显高于月收入低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该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等疾病不确定感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患儿在应对方式方面,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评分上较干预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求助、幻想和退避的评分上无改善,相比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和消极应对方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

    2016年06期 v.19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循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小梅;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01—2014-10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148例,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分析对比2组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FC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各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后,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了焦虑和抑郁症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6期 v.19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杨丽华;梁惠;申圳;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05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随机分组法分成2组,临床路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3例。常规护理组实行急性颅脑损伤一般护理,临床路径护理组实施急性颅脑损伤临床护理路径,分析2组患者抢救时间和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护理组抢救时间为(31.78±5.21)min,抢救成功率为90.70%,常规护理组抢救时间为(44.50±5.82)min,抢救成功率为67.44%,2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92,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疗效较满意。不仅缩短了抢救时间,提升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更好的确保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2016年06期 v.19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手术的护理分析

    代书敏;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行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治疗期间护理手段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较对照组(73.81%)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43%)低于对照组(45.24%),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2016年06期 v.19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婴幼儿脑瘫康复的心理护理

    杨见萍;

    <正>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障碍及其他异常[1],是引起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由于脑瘫康复治疗的长期性以及社会大众对脑瘫的片面认识,给脑瘫患儿的家长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效果。因此,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的心理护理在整个康复

    2016年06期 v.1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陈颖慧;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2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2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2016年06期 v.19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56例脑干出血治疗的护理体会

    郭攀;

    目的通过观察对脑干出血患者的急救处理、临床护理干预及预防并发症的处理过程,总结提高脑干出血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我院神经科56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及各项护理记录。结果 56例脑干出血患者,治愈8例,好转20例,恶化5例,死亡23例。结论临床诊疗中,脑干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经各种精心治疗护理措施,部分轻型患者是可达到临床治愈;针对中型、重型的脑干出血病患,在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正确及时的治疗措施和精心的临床护理配合得当,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同时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2016年06期 v.1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