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DSA对颅内动脉瘤形态与体积的诊断价值

    李慧;何文龙;常祖宽;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与体积的诊断,统计各型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为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直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我院120例经CTA、MRA、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CTA、MRA确诊者再行DSA检查,根据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及大小,总结各型的检出率。结果根据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分型:囊状动脉瘤(包括圆形、椭圆形、球形、葫芦形、漏斗形、哑铃型、分叶形、多角形、腊肠形、不规则形)检出率94.0%,梭形动脉瘤检出率4.2%,夹层动脉瘤检出率0.8%。根据颅内动脉瘤大小:小动脉瘤(直径<0.5cm)检出率47.9%,一般动脉瘤(0.5cm≤直径<1.5cm)检出率42.2%,大型动脉瘤(1.5cm≤直径<2.5cm)检出率7.7%,巨型动脉瘤(直径≥2.5cm)检出率2.2%。结论 DSA对动脉瘤形态与体积作出准确诊断与直观显现,为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2016年14期 v.1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CT早期梗死征象与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

    宋静静;刘培慧;姜源;李慧源;刘晓楠;孙晓红;

    目的 CT早期梗死征象与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预后好36例,预后差37例,平均年龄(68.13±9.36)岁。对其相关因素,如有无CT早期梗死征象、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等18个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CT检查无早期梗死征象组预后好的几率明显高于CT检查有早期梗死征象组(60%vs 24%,P=0.006)。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在经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因素调整后,有无CT早期梗死征象与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 CT早期梗死征象对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患者预后无独立影响。

    2016年14期 v.1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黄家俊;杜林;汪永强;王卫;吴建平;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颈动脉斑块(CAS)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不稳定斑块组64例,观察在脑梗死急性期(2d)及恢复期(15d)血清中IL-18、ICAM1、MMP-9、Lp-PLA、hsCRP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无CAS组、稳定CAS组、不稳定CAS组中血清hsCRP、IL-18、ICAM1、MMP-9、Lp-PLA2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不稳定斑块组的各炎性因子水平仍高于其他2组(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ICAM1、MMP-9血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IL-18、ICAM1、MMP-9、Lp-PLA2与颈动脉粥样斑稳定性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在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因子hsCRP、IL-18、Lp-PLA2可能参与的炎性作用较ICAM1、MMP-9更为明显。

    2016年14期 v.19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血肿抽吸术对脑出血后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蒋令修;薛孟周;梁宇;陈文武;孙永梅;卜一多;李香;方建;黄荣;李云霞;

    目的探讨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采用血肿抽吸术治疗为研究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分析MMP-9与NDS的相关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2组血清MMP-9水平均在治疗后2d达到高峰,但研究组的高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MMP-9水平逐渐下降,但研究组治疗后7d及14d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14天研究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与NDS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血肿抽吸术治疗,治疗后能够显著降低MMP-9的高峰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6年14期 v.1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文拉法辛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戴萍;许忠强;李卫飞;周志明;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时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4-12我科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黛力新0.5mg/d治疗,研究组给予文拉法辛75mg/d治疗,此外,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共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和巴氏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评估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HAMD、HAMA得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BI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后NIHS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BI 2组无明显差异(P>0.05);起病后6周,研究组BI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可靠,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神经功能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年14期 v.19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石玉良;杨玉先;魏统国;曹裕民;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2016年14期 v.1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温德良;李智博;温艺超;刘卫江;熊旭明;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ICU 2012-01—2015-12所有脑卒中患者的痰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183例,共分离出病原菌247株,G+球菌57株(占23.1%),G-杆菌161株(65.2%),真菌29株(11.7%)。所有菌株中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79株(32.0%),铜绿假单胞菌26株(10.5%),肺炎克雷伯杆菌24株(9.7%),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9.7%),大肠埃希杆菌15株(6.1%),耐药较严重。结论 ICU中SAP发生率高,致病菌主要为G-杆菌,耐药严重,需定期监测。

    2016年14期 v.1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经颅多普勒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赵敏;刘建国;戚晓昆;钱海蓉;姚伟;

    目的探索经颅多普勒技术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给予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加服中药治疗,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TCD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64例(74.42%)椎基底动脉的终末支大脑后动脉血流异常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椎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减慢分别是67.44%和51.16%,少数出现动脉硬化症,分别是40.70%和29.07%。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颈内动脉血流异常,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发生率较为接近,分别为86.04%和86.05%,以血流减慢为主。入选患者治疗后,有效74例,总有效率为86.05%,无效12例。有效与无效病例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前者VA和BA的Vs、Vm均较后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具有无创性,可作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颅底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有效观察指标,显示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14期 v.19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腰椎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分析

    薛立国;

    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腰椎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1)给予常规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腰椎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性脑脊液变澄清时间以及三、四脑室积血基本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腰椎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引流液澄清快、拔管早、病人意识恢复好,具有较高的近期效果,但远期效果有待深入研究。

    2016年14期 v.1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邓燕;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治疗及用药水平。方法将2014-01—2015-08我科收治的14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VA、RVA、BA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良好,能够明显改善LVA、RVA及BA的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4期 v.19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谭颖;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4—2014-12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1±5.2)分,与对照组的(14.6±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另外,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4期 v.19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家庭康复的积极作用

    刘辉;杜力;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6我院老年病区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根据Barthel指数(BI)、Fugl-Meyer指数(FM)、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观察2组自主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和院外遵医行为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院外康复期间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FM、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加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和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2016年14期 v.1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他汀类药物与帕金森病关系的Meta分析

    白霜;刘宇;黄鑫;彭丽丹;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应用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万方数据库,并辅以人工检索,查找他汀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其中帕金森病患者2 1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组帕金森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1,95%CI:0.71~0.92,P=0.002)。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可降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但上述结论需更多高水平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2016年14期 v.1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行为干预对脑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南宝;宁耀超;王恒苓;董同宝;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脑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脑功能障碍患者166例,随机分为2组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对2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于干预后6个月评价2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时FMA得分分别为(64.84±4.59)分和(71.38±5.92)分,MMSE得分分别为(25.28±1.76)分和(28.82±2.03)分;对照组FMA得分分别为(54.21±4.36)分和(59.23±4.63)分,MMSE得分分别为(20.28±1.93)分和(22.83±2.18)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干预,观察组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行为干预可改善脑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作为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规护理内容。

    2016年14期 v.19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乡镇医务人员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存在的问题分析

    陈斌;凌政;吴显儒;禤丽萍;骆书秀;卢运康;

    目的探讨乡镇医务人员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案,进而更好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法对本市23个乡卫生院、637个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中抽取401名进入调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医护人员掌握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乡镇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水平普遍偏低,认知的低水平与医务人员的年龄、学历、医院级别和工作年限有密切的相关性,多数乡镇医务人员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知识陈旧,对不良生活方式调整能够降低发病率普遍认识不高,对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乡镇基层医务人员脑卒中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针对基层医护人员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十分关键,对基层医务人员中强化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的教育迫在眉睫。

    2016年14期 v.1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强的松联合基础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比较

    刘波;张志海;谢霞;袁红枝;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强的松联合基础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30例,分别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基础治疗,强的松+基础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强的松+基础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恢复时间、面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0%vs 66.67%vs 73.33%,P>0.05);临床症状恢复时间:3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指标:治疗后3组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传导速度、波幅均明显增加(t=4.354~8.126,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3组各项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7.684~12.857,P<0.05),3组各项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基础治疗,强的松+基础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强的松+基础治疗,疗效相当,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替代用于急性面神经炎的治疗。

    2016年14期 v.1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与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汪笋;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焦虑与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1—2014-10在我院接受MHD的肾病患者172例为观察组,选择我院职工及部分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SDS、SAS评分的评定,并对比2组抑郁、焦虑情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以及血清相关水平。再根据抑郁、焦虑评分将观察组分组,对影响抑郁、焦虑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及抑郁、焦虑、抑郁合并焦虑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NDF、Hb、ALb以及Cre等水平低于对照组,NT-3高于对照组。根据抑郁评分分组发现,观察组中抑郁组患者NT-3水平高于非抑郁患者,且BNDF、Hb、ALb、Ca水平低于非抑郁患者。根据焦虑评分分组发现,观察组焦虑组NT-3水平高于非焦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水平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MHD患者抑郁与NT-3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BNDF、Hb、ALb、Ca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MHD病患焦虑仅与NT-3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的比例明显更高,且抑郁、焦虑的发生与神经营养因子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尤其是NT-3可作为诊断MHD患者抑郁、焦虑的标准,以便对其实施干预措施保证治疗效果。

    2016年14期 v.1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脑梗死患者脂联素瘦素及炎性因子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梅炳银;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脂联素、瘦素及炎性因子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按照脑梗死程度分为轻、中、重型组,同时选择来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二位图像测量IMT值,将研究组分为IMT<1.0mm组和IMT≥1.0mm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清脂联素、瘦素、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水平。分析各因子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IMT值、瘦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IMT≥1.0mm组、IMT<1.0mm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瘦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IMT<1.0mm组比较,IMT≥1.0mm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瘦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梗死组患者的IMT值与血清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性(r=-0.833,P<0.05),与瘦素、炎性因子呈明显正相关性(r=0.682,P<0.05;r=0.754,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脂联素、瘦素及炎性因子水平与IMT有明显相关性。随着患者IMT值的增加,血清脂联素呈下降趋势,瘦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上升趋势。

    2016年14期 v.1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中垂体柄和垂体组织的辨认与保护效果

    杜宝顺;程振国;王进忠;

    目的分析采用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对垂体柄和垂体组织的辨认和保护,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肿瘤切除率、FT3、FT4、TSH、ACTH 4种激素在手术前后和随访期的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垂体腺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患者共34例,占97.1%;激素检测显示手术对FT3、ACTH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FT4和TSH在术后及随访期的正常人数显著增加(P<0.05);此外,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尿崩(22.8%)、电解质紊乱(8.6%)、脑脊液漏(2.8%)及垂体功能低下(2.8%)。结论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切除率,且对剩余的垂体组织损伤较小,能很好保护垂体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段。

    2016年14期 v.1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双源CT脑血管成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张保朋;王道清;程留慧;周舟;温泽迎;

    目的探讨双源CT脑血管成像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7例行双源CT脑血管成像检查的CAVM患者的资料,采用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对CAVM位置、大小、血管构筑进行分析。结果 27例CAVM患者中,病变累及枕叶6例,颞叶5例,额叶3例,顶叶4例,基底节区2例,颞、枕叶4例,额、顶叶3例,均清楚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其中2例合并血管畸形内动脉瘤,1例合并血管畸形外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出血6例。结论双源CT脑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CAVM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及血管构筑细节,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2016年14期 v.1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大面积脑梗死并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王以文;景黎君;姚要兵;侯晓灿;王静;李明哲;彭涛;滕军放;贾延劼;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符合深部真菌疾病诊断标准者19例,将真菌感染组作为观察组,剩余1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非条件病例对照分析。将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数据先行t/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非配比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5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人中真菌感染病人19例(13.1%)。真菌培养阳性11例(57.9%),培养出真菌14株,念珠菌13株(92.9%),包括白色念珠菌8株(57.1%),光滑念珠菌3株(21.4%),其他念珠菌1例(7.1%),黑曲霉菌1例(7.1%)。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病人平均年龄、Glasgo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相比机械通气比例,COPD患病率,三联及以上使用抗生素,白蛋白低于30g/L发生率,抗生素使用超过2周,留置尿管率、留置尿管率、中心静脉置管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P<0.05)。合并COPD、三联及以上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2周是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科医生在处理大面积脑梗死时尤其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

    2016年14期 v.1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疗效

    孟学兵;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PE)早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诊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37例)。观察组在吸氧、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通气功能明显改善,PaO2的升高和PaCO2的降低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神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7.5%)显著优于对照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4期 v.19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抑郁伴焦虑老年患者的疗效

    闫翌君;阎琳;马闯胜;乔建国;

    目的研究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老年抑郁及焦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我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伴焦虑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舍曲林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用药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不良反应TESS评分。结果 (1)治疗2周后实验组SAS评分(37.35±5.7)分,优于对照组的(44.19±6 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SDS评分(41.21±6.74)分,优于对照组的(48.44±6.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及各种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老年抑郁及焦虑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总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2016年14期 v.1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免疫球蛋白配合糖皮质激素改善急性脊髓炎脊髓功能临床研究

    刘志新;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方法纳入急性脊髓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予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仅行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持续4周后,对比2组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A-SIA92)评分改善情况、MRI诊断病灶分布节段数减少情况;统计对比患者肌力改善2级、排尿恢复、下地行走时间。结果观察组A-SIA92运动[(13.9±3.7)分vs(10.8±4.2)分]、触觉[(8.1±3.1)分vs(5.3±1.1)分]、痛觉[(10.6±3.8)分vs(7.5±2.1)分]子项评分提升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病灶节段数[(2.2±0.9)个vs(5.1±1.8)个]明显少于对照组,肌力改善2级[(7.0±1.8)d vs(11.2±2.1)d]、排尿恢复[(4.2±1.1)d vs(7.5±2.1)d]、下地行走[(12.2±5.8)d vs(16.2±5.1)d]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16年14期 v.19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对脑卒中康复期疗效的影响

    蒋崇赋;

    目的探讨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对脑卒中康复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我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间歇用药)65例和对照组(连续用药)51例,2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取间歇用药方式,对照组采取连续用药方式,比较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的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用药后腹痛、腹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T均明显升高,1min和5min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T、1min和5min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率及总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在不影响脑卒中康复期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消化道出血和脑卒中再发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14期 v.1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代谢综合征与其组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改变

    许磊;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其组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2012-01—2014-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MS各组分中,肥胖、血压、血糖、HDL、TG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治疗后MS合并率下降至58.33%,其中伴高血压、高血糖比例下降变化最显著;治疗后患者中的血压、血糖、LDL及T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与腰围无明显变化。结论 MS及其各组分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干预MS各组分代谢异常情况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作用。

    2016年14期 v.1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田巍;李帅;宋建立;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2011-01—2014-01在我院治疗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全麻下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手术方案行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遵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治疗效果判定,并统计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00%,植物人及病死率为8.00%,而对照组分别为52.00%、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和观察组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可提高预后和降低死亡及致残率,且明显的降低了术后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14期 v.1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陈娜;张芳芳;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2—2015-03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97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49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用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对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比较2组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血清中TNF-a浓度。结果 2组患者在12h、24h、72h的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在12h、24h时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P<0.05)。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2组间术后同一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比较,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手术,在术后24h内患者均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硬膜外麻醉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较低,临床上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

    2016年14期 v.19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脑卒中患者血液感染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

    张洪亮;杨海霞;吴睿;赵国强;

    目的调查分析4a间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感染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方法,ESBLs检测采用筛选和确认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和K-B法。结果 4a间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感染中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 264株,产ESBLs的为916株,占72.47%.4个年度的产酶率分别为61.6%,69.7%,88.7%,92.3%.对碳青霉烯类和四代头孢耐药率为零,对1~3代头孢和磺胺类几乎全耐药;对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也较高。结论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感染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无论是分离率还是耐药率都是逐年上升的,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对控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14期 v.1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赵志勇;任海军;杨文桢;侯博儒;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2-04—2015-04收治73例经头颅CT检查确诊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立即予以颅内压监测,记录患者并发症与预后情况,并以50mmHg为临界值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颅内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恢复良好率。结果 7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4/73),根据治疗期间颅内压最高值是否超过50mmHg进行分组,结果显示>50mmHg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1%(9/28),高于≤50mmHg的11.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的预后恢复良好率为64.4%(47/73),其中>50mmHg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50.0%(14/28),低于≤50mmHg为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8,P=0.043<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为脱水剂的应用、手术时机的确定及预后评估等提供参考,临床价值显著,利于预后改善。

    2016年14期 v.1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吸入全麻药七氟醚的影响

    李兰兰;徐广;王宏伟;韩雪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吸入全麻药七氟醚的影响。方法 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按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分别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析对比术中重要时间点2组患者的七氟醚浓度和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结果研究各个时间点七氟醚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点M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来说,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对七氟醚的摄入量。

    2016年14期 v.1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陈伟;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分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出血破人脑室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减少,血肿体积显著减小(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出血破人脑室、C反应蛋白与血肿体积是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状况。

    2016年14期 v.19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头穴透刺配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权弋;刘清涛;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配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根据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发育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 88)进行评估。结果通过3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6年14期 v.1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慢性鼻-鼻窦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刘春岭;李慧;张亚青;柴臣通;贾艳露;关志童;李婧静;余海涛;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与血浆炎症指标和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95例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A组)、慢性鼻-鼻窦炎合并脑梗死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各组中CRP、TNF-α和IL-6的血浆含量。结果 A组的CRP、TNF-α和IL-6分别为(18.72±0.13)mg/L、(93.23±40.89)ng/IL和(18.23±3.42)ng/IL;B组分别为(28.76±0.89)mg/L、(126.32±34.64)ng/IL和(31.52±5.42)ng/IL;A组和B组的CRP、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其中B组上述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与血浆中炎症指标的表达水平增高均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2016年14期 v.19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长春西汀及艾地苯醌联合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笑英;

    <正>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脑部一条或多条血管缺血及脑部动脉管腔狭窄致使供血发生障碍,血液循环受阻,脑部神经细胞出现坏死,进而引发脑部功能障碍。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及其他治疗等为主要治疗手段。长春西汀[1]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药物,艾地苯醌具有改善脑部代谢,保护神经的功能,二者均对该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比84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长春西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同单纯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的效果,现报告

    2016年14期 v.19 5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脑梗死专题研究

  • 脑梗死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世学;张芳;孙艳霞;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5-01收治的420例癫痫发作的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统计比较420例患者脑梗死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作时间类型、总发生率,经治疗后转归情况等,总结分析影响脑梗死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性别、年龄、血糖、电解质平衡变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梗死部位、梗死灶、脑卒中分型、NIHSS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梗死部位和脑卒中心源性脑栓塞是影响早期癫痫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癫痫发作是多种类型脑梗死并发症,主要类型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多数患者早期癫痫发作经治疗后可缓解好转。统计学分析表明影响脑梗死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是皮质部位梗死或心源性脑栓塞。

    2016年14期 v.1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氧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雷少军;贾秀贤;

    目的探讨氧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4-08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氧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CSS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统计治疗前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的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降低至(15.42±3.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分别为(4.34±0.58)mPa、(8.50±1.06)mPa、(1.41±0.35)m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6例(40.00%),显效17例(42.50%),好转5例(12.50%),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疗方案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组织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血浆黏度,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优化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脑部功能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2016年14期 v.1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荀顺芹;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5例确诊为ACI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测定2组患者的血浆DD和FD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浆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DD、FDP水平与病情轻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观察组血浆DD、FDP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患者血浆DD、FDP水平对于ACI患者的诊断、病情判定、预后判定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6年14期 v.1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对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王红权;赵姝丽;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12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2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PV、Vs、Vd、PI和RI均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度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16年14期 v.1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朱文洁;

    目的探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办法。方法将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综合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月末、3月末、6月末,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各阶段FMA和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有增高,对照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提示治疗组FMA和MBI均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FMA和MBI仍略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6个月末甚至出现减退。结论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能改善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016年14期 v.19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斌;张淑玲;付胜奇;张道培;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SWI检查,其中合并脑微出血48例,为观察组,未合并脑微出血27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脑微出血发生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合并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比率分别为72.9%、72.9%、72.9%、7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7%、44.4%、40.7%、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稀疏。结论高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稀疏是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14期 v.1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陈博;宋彦;丁旭萌;李旭;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颈动脉超声下斑块厚度>2mm的患者80例,根据病情38例纳入进展组,42例纳入稳定组,分析2组斑块成分(斑块内出血、偏心脂质坏死核、纤维帽较薄/破裂)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患者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颈动脉颅外段轻中度血管狭窄中,进展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中颈动脉颅外段重度血管狭窄和斑块的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颅外段斑块纤维帽较薄/破裂与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进展与否的影像学指标。

    2016年14期 v.1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脑梗死发病年轻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赵汝旺;

    目的分析脑梗死年轻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青年脑梗死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收集2012-03—2015-03 14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病因(有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生活方式对比,有无家族史等)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生活方式不健康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此外,家族史、高尿酸血症等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结论降低青年脑梗死发病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2016年14期 v.1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华法林用于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张宗阳;万迎杰;王水红;

    目的观察华法林用于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餐后口服;观察组采用华法林片口服。观察2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溶栓的疗效;比较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APT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37.43±10.16)s、INR(2.83±0.62)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29.87±10.27)s、(1.97±0.53)显著较高(P<0.05),NIHSS评分(13.45±4.32)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17.35±5.41)分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栓塞事件发生率9.68%较对照组51.61%、35.48%显著较低(P<0.05)。结论华法林对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具有较好的溶栓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栓塞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2016年14期 v.1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

    樊明鹤;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11—2014-11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30例为腔隙性脑梗死组,选择同期脑梗死患者30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正常组。比较3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8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8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8水平分别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中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缺血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6年14期 v.1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尹海霞;梁秋染;

    目的探究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5-02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51例为探究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脑血管病患者51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探究其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中狭窄、闭塞患者0例,探究组为13例(25.49%);对照组中内膜增厚14例(27.45%),探究组为46例,占90.20%;对照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13例(25.49%),探究组为41例(80.39%)。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临床意义极大,对于疾病的后期治疗而言,可为其提供极为强大的助力,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6年14期 v.19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与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裴理辉;王秀玲;陈倩;贾英岚;

    目的分析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与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采用复方丹参与右旋糖酐联合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结合尼莫通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比对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4.32±1.53)分,与对照组的(5.21±1.6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5.00%,与对照组的5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右旋糖酐结合尼莫通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加快机体功能恢复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14期 v.19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老年大面积小脑梗死序贯手术17例救治分析

    支文勇;赵富文;程序曲;龚铭杰;

    <正>小脑梗死临床并不少见,占全部脑梗死的15%,其中11%~25%为大面积小脑梗死[1],而大面积小脑梗死会发生严重小脑水肿,出现逐渐加重的占位效应和继发性四脑室阻塞引起脑积水导致脑疝和脑干受压,内科治疗难以奏效,需行外科手术救治以挽救生命,改善神经功能。回顾分析2005-02—2011-12我院共收治17例老年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经脑室外引流,枕下减压及术后采用Medtronic EDM系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序贯治疗效果,疗效良好,现报告

    2016年14期 v.1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刘卉咏;

    <正>探讨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11—2014-11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7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42~61岁,平均(54.10±5.42)岁;前循环梗死19例,大血管梗死10例,小血管梗死7例,后循环梗死3例。观察组

    2016年14期 v.19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合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郭刚;

    <正>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致死、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不良影响,发病3h内尽快给予患者rtPA治疗效果最为显著,rt-PA是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最有效的特异性药物治疗方式,但在有效时间内入院的患者相

    2016年14期 v.1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诊治研究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张东辉;王旭瑞;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06—2014-06在我院心外科住院并行CABG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on-pump CABG术52例,off-pump CABG术72例,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23%(4/124),术后病死率为0.81%(1/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病变、左室射血分数(≤50%)、CPB时间(≥2h)、搭桥数目、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B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体外循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病变、左室射血分数(≤50%)、搭桥数目、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是CABG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病变、左室射血分数(≤50%)、搭桥数目、术后房颤、术后低血压是CABG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14期 v.1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刘乃彦;

    <正>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提高该手术技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是临床追求的重要目标[1]。2003年,[holey等2]W回顾性总结了全球53个治疗中心CAS的现状,病例总数达11 243例,技术成功率达98.9%,总并发症为3.98%。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tate,HPS)作为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

    2016年14期 v.1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张占锋;晋根芳;葛建国;张强;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鄢陵县医院门诊和病房高血压患者40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组均进行定期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和随访,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干预6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和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管理组血压达标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心理因素,提高血压达标率,从而改善预后。

    2016年14期 v.1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脑血管储备功能对大脑中动脉狭窄伴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

    崔磊;张哲成;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伴轻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预后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狭窄伴轻度VD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进行CVR检测及简易神经状态量表评分(MMSE),对比2组入组前后CVR及MMSE变化。同时对观察组入组前后CVR及MMSE差值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屏气指数(BHI)、平均峰流速上升率(Vm%)及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6个月后BHI、Vm%及MMSE评分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入组6个月后BHI、Vm%及MMSE评分较入组时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入组时BHI及Vm%与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MMSE差值存在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CVR可作为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伴轻度VD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2016年14期 v.19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祁绍艳;王文涛;楚紫栋;刘小军;

    目的探讨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记录并比较2组入院第1、7、14天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以及14d内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第7天、第14天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鼻肠管组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胃管组呕吐、反流、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更为安全、有效。

    2016年14期 v.1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关系

    周厚杰;刘宏斌;郭强;徐石峰;洪小伟;苏海波;万仁宽;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7d后复查对比。结果 47例患者入院1~2d血浆hs-CRP与入院7d比较(18.78±22.76mg/L vs 25.10±21.71mg/L,P=0.203 9);非手术者37例入院1~2d与7d比较(11.01±12.55mg/L vs 16.17±11.03mg/L,P=0.091 8),手术者10例入院1~2d与7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48.32±25.78 mg/L,P=0.890 8),手术者与非手术者入院1~2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11.01±12.55 mg/L,P=0.003 7),手术者与非手术者7d血浆hs-CRP(48.32±25.78 mg/L vs 16.17±11.03mg/L,P=0.003 2)。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hs-CRP值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入院1~2d和7d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2016年14期 v.1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血清IL-6hs-CRP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卉田;

    目的分析血清IL-6、hs-CRP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炎性反应指标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情况予以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病情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下患者血清IL-6、hs-CRP、NSE、S100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血清IL-6、hs-CRP、NSE、S100B蛋白表达水平上,高血压脑出血病情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预后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良好组(P<0.05)。结论随血清IL-6、hs-CRP炎性指标及NSE、S100B蛋白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的升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步加重,且预后越差,四者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2016年14期 v.19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血管内综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丽娟;战丽萍;

    目的研究血管内综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n=60)和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架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C、TG、LDL-C)及NIHSS、BI、HAMD及HAMA评分情况,6个月后动脉造影复查。结果综合组治疗后TC(2.03±0.51)mmol/L、TG(1.67±0.29)mmol/L、LDL-C(1.47±0.53)mmol/L,对照组治疗后TC(3.27±1.10)mmol/L、TG(1.91±0.35)mmol/L、LDL-C(1.86±0.57)mmol/L,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16.7±5.9)分、HAMD(7.4±3.4)分、HAMA(6.6±1.8)分,低于对照组的(21.4±7.4)分、(10.7±6.2)分、(9.6±4.5)分,BI(85.3±9.6)分,高于对照组(75.4±1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1例患者未遵医嘱服药,于术后1a死亡,6个月后造影检查,综合组预后良好率(93.3%)与对照组(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血管内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再狭窄率低,值得推广。

    2016年14期 v.19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CISS分型及高危因素研究

    宋艳;熊涛;方之勇;唐汉平;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CISS分型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1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0例,记录分析病情,进行临床CISS分型及高危因素研究。结果 280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血栓型136例(48.57%),心源性栓塞42例(15%),穿支动脉梗死59例(21.07%),其他病因型9例(3.21%),隐源性梗死型34例(12.14%)。危险因素按出现比例排序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饮酒、颈动脉狭窄、肥胖。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CISS分型不同,对应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有差异。

    2016年14期 v.1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治疗体会

    李万顺;石广青;江波;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09-06—2014-06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1例符合BIEC患儿进行病史采集,临床观察和出院后6~9个月随访。结果 31例患儿发病平均年龄19个月,秋冬季多见。83.8%患儿出现胃肠炎48h内发生惊厥,为全身性发作,发作≥2次者21例,每次持续1~3min。发作间期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正常,血生化、脑脊液正常。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达64.51%(20例),提示BICE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4例短期应用抗癫痫药外,其他在癫痫停止后未再应用抗癫痫药。随访21例,患儿无复发,智力运动发育正常。结论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胃肠炎的早期,复发反复出现全身性发作无热惊厥,预后良好,一般无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2016年14期 v.19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喉返神经显露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的治疗体会

    徐怀文;牛跃平;高健;董峰;王瀚;何江洋;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RLN)显露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5-09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患者行RLN显露后发生暂时性RLN损伤4例(3.42%),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术后7~9d恢复正常。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RLN显露,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4期 v.19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素萍;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合并脑血管痉挛将其分为2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发病意识状态、体温、钙离子及血钙水平等指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年、钙离子拮抗剂干预、白细胞计数、Hunt-Hess分级均为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必须强化对中年、白细胞计数水平高、Hunt-Hess分级高及未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干预的蛛网膜下腔患者的临床干预。

    2016年14期 v.1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急性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兰;张霞;杨霞;王秀娟;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卒中相关肺炎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116)。分析2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组患者糖尿病、心肺疾病、吞咽困难、脑中线移位、鼻饲、GCS评分、出血量、高血压、白细胞计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疾病(OR=12.53,95%CI=1.63~25.24)、吞咽困难(OR=12.12,95%CI=1.52~24.63)、鼻饲(OR=16.25,95%CI=3.63~31.64)、高血压(OR=1.22,95%CI=1.04~1.42)、出血量(OR=1.41,95%CI=1.14~1.78)、白细胞计数(OR=1.52,95%CI=1.18~1.83)是影响卒中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疾病、吞咽困难、鼻饲、高血压、出血量、白细胞计数是影响卒中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2016年14期 v.19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与神经免疫的相关性分析

    吴强;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与神经免疫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中毒后迟发性脑病68例,为DEACMP组;单纯一氧化碳中毒(ACOP)32例,为单纯ACOP组;选择同期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对所有对象神经免疫指标(IL-4、IL-10、IFN-γ、TGF-β1)进行测定,比较3组相关指标。结果DEACMP组IL-4、IL-10、IFN-γ、TGF-β1与单纯AC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与对照组IL-4、IFN-γ、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认知障碍程度DEACMP患者IL-4、IL-10、IFN-γ、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ACMP发病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相关。

    2016年14期 v.19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盆腔神经植物保护治疗体会

    李志民;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对盆腔植物神经保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的直肠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术中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结构及操作方法。结果术中发现上腹下丛紧贴于肠系膜下的血管后方走行,在腹主动脉分叉到骶骨岬周围2cm左右处分为左、右腹下神经。盆丛走行于直肠两侧,位于直肠膀胱陷凹的上外侧的壁腹膜内。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在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时,盆腔植物神经最易损伤的部位是:肠系膜下动脉、双侧侧韧带及骶骨岬水平。严格掌握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外科操作重点,明确了解盆腔植物神经易受损的位置,在直视下认真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术中误伤盆腔植物神经,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2016年14期 v.1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对策

    刘小双;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11—2014-12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65例,实施颈部和颅内血管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发病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病灶,有显著性差异(P<0.05);44例患者未发现明显颅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血管无异常率明显高于血管异常患者(P<0.05);前循环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循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循环供血区域深穿支动脉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高发区域,其中动脉硬化同本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均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和针对性控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2016年14期 v.19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食物不耐受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相关性分析

    孟庆萍;张耀东;李慧霞;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观察忌食不耐受食物对精神发育迟滞的疗效,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精神发育迟滞患儿67例,正常对照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IgG浓度并加以比较,对结果阳性的患儿忌食不耐受食物。结果实验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忌食不耐受食物后,患儿精神发育迟滞症状较忌食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测定,发现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对蛋白类食物不耐受多,忌食不耐受食物后患儿症状得到改善,为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提供了新途径。

    2016年14期 v.19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程品文;张玉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4-08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52例,发生率为37.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昏迷≥48h、凝血功能异常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病率较高,且其致病原因较多,应做好术前、术中预防,同时加强年轻、昏迷时间长和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监视,以减少急性脑膨出的发生。

    2016年14期 v.1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广泛性焦虑肌电数值分析

    张冬敏;郭云飞;

    目的探讨Infiniti 3000A生物反馈仪对广泛性焦虑进行放松治疗前后各阶段肌电数值变化与焦虑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门诊经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广泛性焦虑患者,应用生物反馈训练放松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及第1、第2疗程结束后肌电值(EMG)的变化及焦虑改善程度。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病人能达到肌肉完全放松,平均EMG<5uv,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A)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均明显下降,且训练次数越多,EMG、HAMA、SAS下降越明显,焦虑程度改善越好。结论通过Infiniti 3000A生物反馈仪训练病人放松治疗广泛性焦虑效果较好。

    2016年14期 v.1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对比经蝶窦手术与经颅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邢海涛;袁波;谭占国;

    目的对比分析经蝶窦手术和经颅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颅手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经蝶窦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蝶窦对垂体瘤患者实施手术,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明显,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2016年14期 v.19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治分析

    李红旗;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神经损害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01—2015-06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入院后通过早期识别判断高危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合并神经系统损害1例,治愈30例;对照组合并神经系统损害2例,治愈28例,死亡1例。结论实施科学的临床病情观察,及早发现早期病情的细微变化是手足口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6年14期 v.19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不同穿刺抽吸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姚安东;曹国凤;李祥县;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穿刺抽吸和CT定位穿刺抽吸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给予定位穿刺抽吸,根据定位系统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CT定位穿刺抽吸,实验组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穿刺抽吸,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P<0.05);实验组疗效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2组引流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持续时间为(1.6±0.04)h,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血肿抽吸率为(55.25±2.7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穿刺抽吸治疗时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2016年14期 v.19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析

    谢永锋;

    <正>颅脑损伤是外科中的常见创伤性疾病,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过程中,急性脑膨出是其常见问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笔者分析我院收治的47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8—2013-08收治的47例

    2016年14期 v.1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用药与体验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后评价

    杨丽英;赵江龙;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0-07—2012-09于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收集基线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入院时及发病后3个月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一般资料、NIHSS评分、BI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测定发现,2组除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他汀治疗组患者发病30d时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预后良好组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例数、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而合并冠心病例数及发病后48h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NIHSS评分及发病后48h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预后的指标(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用于患者发病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产生影响。

    2016年14期 v.19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盐酸苯海索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王峰;

    目的观察盐酸苯海索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1—2015-06我科收治的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吡贝地尔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苯海索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UPDRS得分、Webster得分及SCL-90因子分值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UPDRS评分为6.95±1.34,低于对照组的12.73±1.58,Webster得分11.51±3.04,低于对照组的16.24±2.79,躯体、抑郁、焦虑、人际关系SCL-90因子分值分别为(1.68±0.13、1.32±0.42、1.43±0.17、1.31±0.48)分,均优于对照组(1.91±0.24、1.92±0.46、1.69±0.15、1.85±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苯海索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确切,与单独使用吡贝地尔常规治疗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显著提高怕帕金森病患者生命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14期 v.19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丙种球蛋白对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及免疫的影响

    姚雪华;杨跃杰;魏义胜;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丙种球蛋白对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儿童神经及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5-08诊治的4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儿童,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患儿红细胞各项指数及其免疫水平和神经功能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红细胞免疫、各项红细胞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红细胞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C3bR、RBC-ICR均低于常规组,FEER高于常规组,且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神经功能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效果显著,对其红细胞多项指数及其免疫水平和神经功能因子水平影响较大,能有效改善机体状态,缓解病情、阻止病情进展。

    2016年14期 v.19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神经节苷脂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苏军;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科室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降颅压、解痉挛、稳定酸碱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分析治疗4周后2组患儿症状体征变化及治疗状况。结果 (1)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儿发热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住院时间分别为(2.1±0.3、1.6±0.3、3.8±0.7、3.6±0.7、5.1±1.2、14.5±2.3)d,均低于对照组(3.6±0.5、3.0±0.6、4.9±1.1、4.7±1.0、8.4±1.6、19.8±3.2)d,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愈数、无效数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3例、1例、96%),均有优于对照组(8例、5例、8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儿均未见心、肝、肾、胃肠道等器官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肯定、确切,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显著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016年14期 v.1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碳酸锂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马战友;徐晓峰;

    目的探讨碳酸锂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碳酸锂)和安慰剂组(给予淀粉片)。采用mNIHSS和Fugl-Meyer量表中手部评估量表(hFMA)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基础值的差值)进行评估,并观察治疗30d后手部运动hFMA评分改善25%的患者百分比。结果干预治疗30d后,实验组皮质区卒中患者的mNIHSS和hFMA评分改善的幅度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且手部运动功能hFMA评分改善≥25%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耐受性较好,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低剂量碳酸锂早期治疗可改善皮质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且安全有效。

    2016年14期 v.19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与单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黄伟;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与单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头晕、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纳差、嗜睡、脱发及耳鸣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4期 v.19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张敬毅;刘秀平;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发病后6h内入院就诊的AI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B组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观察2组预后及颅内出血的几率。结果B组溶栓效果良好率、病死率等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溶栓前舒张压和收缩压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溶栓前TG、TC、LDL-C分别为(1.26±0.51)mmol/L、(4.20±1.38)mmol/L、(2.91±1.06)mmol/L均较A组低,HDL-C为(3.06±0.58)mmol/L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对AIS溶栓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2016年14期 v.1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低分子右旋糖酐噻氯吡啶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预后

    朱路明;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噻氯吡啶、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我院2014-02—05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噻氯吡啶、低分子肝素三药联合治疗;对照1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2组用噻氯吡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3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各组的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局部皮下瘀血,对照1组2例局部皮下瘀血,对照2组1例牙龈出血,1例皮下瘀血。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噻氯吡啶、低分子肝素三药联合使用,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好。

    2016年14期 v.19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硫辛酸联合牛磺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价值

    吴筠;柯涓;郑烁;沈妍;

    目的研究硫辛酸联合牛磺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100例已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均50例,对照组单一硫辛酸治疗,观察组另外联合牛磺酸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为(51.33±4.12)m/s、(48.11±3.31)m/s,SNCV为(47.61±3.98)m/s、(48.69±4.21)m/s,高于对照组的(45.48±3.87)m/s、(40.33±3.97)m/s、(41.12±4.01)m/s、(39.99±4.1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62%(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牛磺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促进患者MNCV和SNCV的恢复,提高有效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

    2016年14期 v.19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腰大池引流与万古霉素鞘内疗法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肖二辉;李治晓;康谊;曹永革;宁会彬;尚佳;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与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3-06—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经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35例,2组患者均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同时应用腰大池引流,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和葡萄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4.59±3.42)×106 L-1、(0.95±0.69)g/L、(3.12±0.51)mmol/L,观察组分别为(5.89±1.56)×106 L-1、(0.46±0.22)g/L、(4.64±0.61)mmol/L,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一致,各病原菌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能显著提高治疗颅脑外伤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脑脊液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4期 v.19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记忆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黄培坚;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记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5-02于我院进行常规治疗的78例记忆障碍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期采用常规治疗加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治疗前后分别以韦氏记忆量表进行评估,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评估分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各个方面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及4周各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记忆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记忆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2016年14期 v.19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李立新;梁永胜;

    <正>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人格、行为等改变,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1—2015-10诊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27例;年龄65~78岁,平均(72.5±1.5)岁;病程2~5a,平均(3.5±0.5)a。临

    2016年14期 v.19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复方丹参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苏冠英;

    <正>出血性脑血管病为基于实质内血管疾病前提下所发生急性、自发性出血,国内相关调查研究中我国脑出血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占[20%~40%1],且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临床治疗值得重视。本文以我院收治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例,观察复方丹参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2016年14期 v.19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综述与讲座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杨宁;李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以内,不超过24h,且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由于TIA持续时间短、不留后遗症,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TIA的复杂性和危害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发现TIA发作后可能会遗留神经心理学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几年关于TI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做了分析整理,综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2016年14期 v.19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护理体验

  • 品管圈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郭天智;涂素华;黎燕;邱春燕;胡蓉;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10—2015-06收治的产后抑郁产妇96例,根据知情同意权分成2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参加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4周后,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检测产妇的抑郁症状,发放健康状况问卷(SF-36)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1)2组SDS和HAMD评分在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2组SDS和HAMD评分检测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各组间护理前与护理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DS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F-36得分比较:2组护理前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除生理职能和生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经比较,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4期 v.19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系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孙平平;侯俊;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收集2012-11—2015-01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20例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吞咽功能康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误吸、感染及死亡等不良预后发生率总和为16.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4期 v.19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品管圈对降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误吸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申艳霞;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时间长,且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研究显示,早期鼻饲饮食不仅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摄入,且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苏醒、有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1-2]。误吸是昏迷患者鼻饲过程中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70%3],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窒息死亡。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鼻饲患者采取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降低误吸发

    2016年14期 v.19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毛亚平;赵芳;

    <正>产后抑郁主要是指产后7d内产妇出现不合并精神症状的抑郁,主要表现为产妇分娩后情绪低落特征的精神障碍、多合并行为、思维变化及躯体症状,病程较长,严重者不仅会影响产妇身心健康,且会给婴儿护理及家庭和睦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1]。产后抑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产妇具体情况并予以分析,从而开展适当人

    2016年14期 v.19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何水云;熊娜;时秋英;

    <正>血管内栓塞是当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手段,且在栓塞方法及栓塞材料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其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但采用该种方法治疗,应严格依照载瘤动脉情况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为进一步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选取我院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2016年14期 v.19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脑梗死给予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仪并耳穴敷贴的护理效果

    宋俊莉;

    <正>脑梗死是最为常见脑血管病,因脑部血液供应出现异常,致使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对其治疗与护理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1]。现以76例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PPLCDA与APT进行护理干预,并通过FMA评分、FAC分级对护理效果予以评估,获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2016年14期 v.1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玲;张红梅;赵文利;李天晓;贺迎坤;

    <正>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残死率高,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脑血管病[1]。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再发出血风险较高,因此,及时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得尤为重要。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2],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所接受。但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仍然很重要[3-4]。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5-03—2015-12在我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0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与

    2016年14期 v.19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

    张静;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对36例脑梗死患者在早期实施高压氧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预期高压氧治疗计划,治疗过程中无意外发生。本组治疗总有效率92.62%(33/36)。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调查表显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4.44%(34/36),效果显著。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2016年14期 v.1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