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专家笔谈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共性及诊断标准商讨

    李建章;

    <正>1概述凡炎症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者,均称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eulitis,CNSV)。脑动脉炎是一种因感染、药物或变态反应等因素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或出血等引起的,以肢体瘫痪、失语、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1.1病因(1)直接感染:即由特异性微生物直接感染所致,占少数。如由结核、霉菌、细菌、支原体、病

    2017年05期 v.20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论著

  • 25-羟基维生素D联合尿酸对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陈欢;卓文燕;朱培培;郭亚东;刘礼斌;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联合尿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07—2016-06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6例为病例组,并分别根据入院NIHSS评分、头颅MRI梗死面积及发病90d mRS评分分级分成不同亚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浆25-(OH)D及尿酸浓度。比较不同亚组间血浆25-(OH)D和尿酸浓度,评价两指标联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浆25-(OH)D水平(19.39±6.02)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25.88±8.73)ng/mL,尿酸水平(357.76±58.40)μmol/L高于对照组(295.19±59.8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增加、梗死面积增大及90d mRS评分增加,血浆25-(OH)D水平降低而尿酸水平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25-(OH)D与尿酸呈负相关(r=-0.49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最佳工作点(OOP)为17.23ng/mL,其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灵敏度75.2%,特异度63.2%;尿酸的AUC为0.734,最佳工作点(OOP)为363.50μmol/L,此时诊断不良预后的灵敏度70.2%,特异度71.6%。两指标联合的串联试验曲线下面积为0.770,灵敏度52.8%,特异度89.5%。结论 25-(OH)D和尿酸均为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优于单一指标,是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2017年05期 v.20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神经内镜下治疗与小骨窗开颅治疗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对比研究

    张雷;张景周;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治疗与小骨窗开颅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7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和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评估术后1个月2组不同年龄、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评分)的患者及脑室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表(ADL)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24hGCS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ADL评分较对照组高;无论是否脑室出血,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ADL分值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中年龄较高的患者、出血量较小的患者、术前GCS分值较高的患者、术前MESS分值较低的患者术后1个月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1个月病死率(8.57%)与对照组比较(14.2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优势:(1)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3)在术前MESS评分16~30分、术前CGS评分≥9分、出血量30~50mL、年龄50~69岁的患者中疗效更好,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更强。

    2017年05期 v.2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改变与可能干预靶点

    刘媛;彭建伟;于联芳;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区与病灶周围区灌注参数的变化,探讨可能干预治疗的作用靶点。方法选择2015-03—2016-03连续入组的发病时间在72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入院后24~48h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应用视觉评定法判断是否存在灌注异常将患者分为灌注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和同心圆定标法确定位于病灶区和病灶周围区的兴趣区(ROI)和其镜像区(ROM),自动计算ROI、ROM信号值;以ROI/ROM作为灌注参数相对值即rCBV、rCBF、rMTT、rTTP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患者158例,灌注异常113例,灌注正常45例,异常率72%。与灌注正常组比较,无论病灶区还是病灶周围区,灌注异常组患者均表现为rCBV升高(CBV与信号值成反比)、rCBF减少、rMTT和rTTP延长,与灌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灌注异常组患者病灶区和病灶周围区CBV减少存在低灌注;MTT和TTP延长存在血流淤滞;而灌注正常组患者则表现为CBV增加出现高灌注;MTT和TTP正常,无明显血流淤滞。改善灌注异常组患者病灶和病灶周围区CBV成为临床干预治疗的可能靶点。结论改善病灶区和其周围区域的CBV,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治疗靶点和客观判断标准。

    2017年05期 v.2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 二氢睾酮联合ADSC对大鼠脊髓损伤BDNF及其受体TrkB的影响

    王莹;李文媛;尹国华;李智刚;金在顺;滕诚毅;孙平;

    目的探讨二氢睾酮(DHT)与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的表达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制备脊髓挫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DSC组和DHT+ADSC组。BBB行为学和电生理方法检测运动功能的恢复,Western bolt检测脊髓损伤灶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灶面积,免疫荧光示踪PKH26标记的移植ADSC。结果与ADSC组比较,DHT+ADSC组脊髓损伤灶内BDNF和TrkB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高,PKH-26标记的ADSC数量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DSC组和DHT+ADSC组电生理波幅增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延迟期缩短,其中DHT+ADSC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显著优于ADSC组(P<0.05),且DHT+ADSC组BBB指数高于对照组和ADSC组。结论二氢睾酮联合AD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改善损伤灶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ADSC组,其机制可能与二氢睾酮促进损伤灶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进而促进移植的ADSC存活有关。

    2017年05期 v.2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 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世容;刘蕊;陈岚;曾雯;胡晓;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1—2016-04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15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测定血清25-(OH)-D水平、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0.442,95%CI 0.278~0.703,P<0.001;糖尿病OR=0.342,95%CI 0.209~0.520,P<0.001;25(OH)D缺乏OR=0.231,95%CI 0.139~0.383,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0.305,95%CI 0.266~0.531,P<0.001;糖尿病OR=0.291,95%CI 0.108~0.506,P<0.001;25(OH)D缺乏OR=0.225,95%CI 0.139~0.383,P=0.032。结论 25-(OH)-D缺乏可能为CSVD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7年05期 v.2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尿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陈芸;周红;王辰龙;

    目的探讨尿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5-08—2016-08民航总医院住院诊断为AIS患者386例(后期排除12例),回顾分析其入院后尿蛋白水平、入院及出院时生活活动量表(ADL)得分。其中出院较入院评分改善≥5分者定义为短期预后改善,评分<5分者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蛋白与所评价的预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374例患者中,预后改善319例,其中男225例(70.5%),女94例(29.5%);年龄≤65岁151例(47.3%),>65岁168例(52.7%);高血压238例(74.6%),糖尿病128例(40.1%),高血脂274例(85.9%),尿蛋白阳性者119(37.3%)。预后未改善55例,其中男34例(61.8%),女21例(38.2%);年龄≤65岁19例(34.5%),>65岁36例(65.5%);高血压46例(83.6%),糖尿病26例(47.3%),高血脂73例(48.2%),尿蛋白阳性31例(56.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P=0.016)、尿蛋白阳性者(P=0.009)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较差,提示尿蛋白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蛋白提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2017年05期 v.2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淡漠综合征的临床评价研究

    韦维;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应用淡漠评估量表临床医师评定版(apathy evaluation scale-clinician administered,AES-C)评估的价值,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淡漠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组(n=26),同时选择26例正常对照组(n=26)。对2组分别进行以淡漠评估量表(AES-C)为主的多个量表评定。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评估AES-C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AES-C得分和认知功能损害的联系。结果年龄、文化程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和-0.162(P<0.05),表明AES-C与年龄呈弱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呈弱负相关;研究组患者中淡漠症状的存在与认知功能的定向力、记忆力、执行能力及总体水平呈负相关(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AES-C与GDS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23,二者存在弱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23,P<0.05)。结论淡漠评估量表可靠性较好,可用于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淡漠症状。淡漠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淡漠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显著相关,这些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也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淡漠发生可能与认知功能减退、年龄和抑郁症状等多种因素相关。

    2017年05期 v.2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脑型Wilson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负性情绪研究

    金珊;方向;谢道俊;鲍远程;

    目的分析脑型W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负性情绪的特点。方法对30例脑型WD患者和30例对照者组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情绪状态评估,并进行分析。结果脑型WD患者组MMSE、MoCA量表评分均较正常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型WD患者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型W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和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神经精神量表是客观的评价脑型WD患者神经心理状况的有效手段。

    2017年05期 v.2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大脑中脑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灶类型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

    李建设;车振勇;王慧敏;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灶类型及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及脑MRI、DWI、MRA影像资料,其中进展组71例,非进展组69例。结果 2组脑梗死类型均可见流域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腔隙性梗死,进展组以分水岭脑梗死(45.1%)、纹状体内囊梗死(46.5%)为主,非进展组以流域性脑梗死(44.9%)为主,2组脑梗死病灶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9,P<0.01)。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易表现为进展性脑梗死。

    2017年05期 v.2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DSA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

    李义;张保朝;曹伟光;刘冬;高越;曾宪强;

    目的探讨DSA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探讨三级侧支循环在单侧颈内动脉开口部位狭窄或闭塞及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中的特点。方法分别对56例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及9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其狭窄程度分析其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约38.5%,颅内外沟通开放率30.8%,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约30.8%;重度狭窄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35.1%,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16.2%,颅内外沟通开放率约5.4%;中轻度狭窄组无侧支循环建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5%,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95%;重度狭窄组仅软脑膜吻合支开放,开放率约61%;轻中度狭窄组无侧支形成。结论在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一级侧支循环的开放代偿最为重要,二级侧支循环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二级和三级侧支循环的开放起主要的代偿作用。

    2017年05期 v.2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P物质IL-17与IL-6在颅内感染中的表达

    杜开先;范冬霞;贾天明;董燕;霍爱香;高丽佳;

    目的探讨P物质、IL-17与IL-6在颅内感染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3例明确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与25例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入院后24h内脑脊液中SP、IL-17、IL-6的含量,并与同期入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0例作对照,比较3组SP、IL-17、IL-6水平。结果脑脊液中SP、IL-17、IL-6变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升高更显著,与病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L-17与IL-6在颅内感染早期表达明显增高,且以细菌感染时升高明显。

    2017年05期 v.2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

    何玉兰;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07—2016-02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进展组各项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判断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发展,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2017年05期 v.20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腺苷A1受体对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作用机制

    吴艳芝;邓文静;乔芳;徐国卫;李海静;滕军放;

    目的探讨腺苷A1受体活性对点燃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84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致痫组、致痫+腺苷A1R拮抗剂(8-环戊-1,3-二丙基黄嘌呤,DPCPX)组、致痫+腺苷A1R激动剂(2-氯化腺苷,2-CADO)组,每组21只。致痫组、致痫+DPCPX组、致痫+2-CADO组采用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正常组未进行手术和电刺激致痫等处理;致痫组癫痫模型建立成功前后未注射任何药物;致痫+DPCPX组大鼠癫痫模型建立成功前1h和成功后1h尾部静脉注射0.3mg/kg DPCPX;致痫+2-CADO组大鼠癫痫模型成功前1h和成功后1h尾部静脉注射0.6mg/kg 2-CADO。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TUNEL神经元凋亡测定法观察各组在癫痫模型建立成功后1d、15d、30d时的海马CA3区组织学病理变化及神经元凋亡指数(AI)变化情况。结果致痫组、致痫+DPCPX组、致痫+2-CADO组动物在点燃癫痫后1d、15d、30d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无规则,轮廓模糊,边缘欠清晰,胞核萎缩,胞浆空泡等神经元结构损害;相同时间点,致痫+DPCPX组的神经元结构损害程度较致痫组加重,致痫+2-CADO组较致痫组减轻。正常组在不同时间点的AI变化不明显(P>0.05),致痫组、致痫+DPCPX组、致痫+2-CADO组的AI随着癫痫发作时间的延长,AI逐渐增加(P<0.05);在相同时间点,致痫组、致痫+DPCPX组、致痫+2-CADO组的A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致痫+DPCPX组的AI均明显高于致痫组(P<0.05);致痫+2-CADO组的AI明显低于致痫组和致痫+DPCPX组(P<0.05)。结论癫痫发作会引起神经元损伤和凋亡,其可能与腺苷A1R活性降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浓度增加有关,谷氨酸兴奋性增加可诱导神经元凋亡,这可能是癫痫发作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

    2017年05期 v.20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呼吸训练器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肺功能及心理变化的影响

    张进;杨鲲鹏;侯向生;苏彦河;葛晓晴;侯露;姜礼庆;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围术期呼吸器训练,观察其围术期肺功能及心理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自2015-01—2016-10收入院经筛选的重症肌无力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从术前5d开始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器训练。2组手术均采取胸腔镜下胸腺、胸腺瘤切除术,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措施。记录并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理功能评分各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术后第5天2组MVV、FEV1、FVC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时治疗组MVV、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与术前比较2组PaO2、PaCO2均明显变差(P<0.05),治疗组PaO2在术后第1、3、5天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aCO2在术后第1、3、5天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发现2组HAD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时治疗组HA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器训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具有良好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加快术后恢复。

    2017年05期 v.2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脑动脉夹层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肖远流;祝凯;郑民缨;冯慧宇;

    目的探讨脑动脉夹层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2013-12—2015-12确诊为脑动脉夹层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脑动脉夹层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动脉夹层组与非脑动脉夹层组间性别无显著差异(P=0.896);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中夹层组与非脑动脉夹层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P=0.003,P=0.007);2组间的起病诱因(动态静态),伴随头、面或颈部的疼痛,多处脑血管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4,P=0.000);2组入院时与出院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均有下降(P=0.000,P=0.000),2组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传统高危因素少、起病时有剧烈运动/外伤史、伴有头面或颈部的疼痛症状、脑血管病变较少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要高度怀疑脑动脉夹层引起。脑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病人可予抗血小板治疗,且预后较好,复发率低。

    2017年05期 v.2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烟雾病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分析

    周锡炜;王建祯;秦至臻;

    目的探讨烟雾病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北京武警总医院2010-01—2016-03收治的烟雾病患者84例,均行手术治疗,按照造影铃木分期,1~3期为A组,4~6期为B组,分析其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A组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B组3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手术时机越早,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越低,即烟雾病患者早期手术有利于预防并发症。

    2017年05期 v.2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肾脏功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生存状况的影响

    方浩威;林菡;黄晓芸;梅志忠;余映丽;黄文彩;

    目的研究肾脏功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6-01在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脑梗死分型。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采用酶标法测定血尿酸(UA),采用全自动生活分析仪器测定肌酐(CR)、尿素氮(BUN)。远期疗效判定:患者发病90d后,进行电话随访,采用mRS量表评估远期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生存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年龄、U-Alb、UA、CR、BUN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RS评分5~6分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2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U-Alb、UA、CR、BUN与mRS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lb、UA、CR、BUN升高均是导致患者mRS>4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脏功能不全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肾脏功能越差患者的病死率越高,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重视其肾脏功能的保护。

    2017年05期 v.2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NP和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张成刚;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BNP和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2014-02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0d、1d、7d、14d、28d、90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90d后疗效。动态观察(0d、0.5d、1d、2d、7d)并比较2组患者血浆中的脑钠钛(BNP)活性和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结果治疗后7d、14d、28d、90d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和90d后2组的显效率和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活性和血清Cys C水平升高;2组治疗后血浆BNP活性均明显降低,2d后(33.48±10.8,62.54±38.4)均降至正常;观察组治疗后0.5d、1d、2d和7d的BNP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活性和血清Cys C水平升高,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血浆的BNP活性和血清Cys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17年05期 v.2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

    丁素英;李军;赵睿;

    目的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找出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收集郑州市新闻媒体工作者2010—2013年连续4a健康体检血压、血脂、血糖等数据,并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身高、体质量、饮酒和吸烟、工作强度、每天睡眠时间、身体锻炼等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对收集的体检数据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8例,男130例,女118例,年龄25~66岁。该机构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良生活方式问题严重,特别是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较高,且逐年升高;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人群普遍存在超质量与肥胖、日常工作强度较大、锻炼较少、睡眠时间不足等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该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糖的检出率较高,且呈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此人群普遍存在超质量与肥胖、缺乏体育锻炼、日常工作强度较大、睡眠时间不足等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

    2017年05期 v.2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诊治研究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6 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班立芳;刘晓莉;侯淑芬;于永敏;魏义胜;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n=40)、中度(n=32)、重度组(n=30),分别于入院后1、3、7d检测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以我院同期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根据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4)与预后不良组(n=38),比较2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结论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7年05期 v.2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动态血压负荷与脑微出血的关系研究

    周艳丽;郎春华;滕军放;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aension,EH)患者动态血压负荷(blood pressure load,BPL)参数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合并CMBs者为A组,其中血压达标者为A1组,血压不达标及未治疗者为A2组;无CMBs者为B组,其中血压达标者为B1组,血压不达标及未治疗者为B2组。全部患者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2组各时域动态血压BPL差异及分级血压负荷(分为1~3级)。结果 (1)A2组与B2组比较,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BPL(SBPL)和舒张压BPL(DBPL)水平均有明显差异;A1组24h-SBPL明显高于B1组;(2)A组1级高血压SBPL、2级高血压与3级高血压SBPL、DBPL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24h、日间及夜间的SBPL和DBPL增高与CM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级、3级SBPL、DBPL的增加,均可能预示脑微出血的发生。

    2017年05期 v.2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高压氧治疗贝尔面瘫临床观察

    孟令浩;朱瑞丽;耿曼英;闫保星;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将贝尔面患者瘫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红外线理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2组疗程均为20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理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贝尔面瘫,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2017年05期 v.2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肾病患病率的临床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代广;夏建华;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肾病(CK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30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伴有CKD分为CKD组和无CKD组,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各年龄区间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CKD患者的分期患病率,同时,分析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CKD危险因素。结果CKD组、无CKD组分别占总例数的31.1%和68.9%,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及各年龄区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患者1期病例最多,占18.9%。2组患者存在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高尿酸及低HCT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史、高尿酸及低HCT是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CK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CKD患病率较高,需要对存在糖尿病史、高尿酸及低HCT的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取尽早的针对性预防和干预,以降低CKD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05期 v.2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

    李效华;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3—2016-03收治的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病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59)和2型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09),对比2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等指标均高于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2组患者2h胰岛素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元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短、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病程长短、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糖化血红蛋白,应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

    2017年05期 v.2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孙书光;麻来峰;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患者322例,其中26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为颅内感染组,其余296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非颅内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开放性颅脑外伤、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检测水平、急诊手术、双侧手术等临床资料,分析上述因素对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颅内感染组年龄>60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开放性颅脑外伤、手术时间>5h、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25g/L患者、急诊手术、双侧手术所占比例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因素有老年、手术次数过多、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有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水平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术前做好上述因素防治,有助于减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

    2017年05期 v.2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福红;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96并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3组,3组患者均于22:00与08:00进行血压测量并记录,比较3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08:00与22:00进行血压水平检测,2个时间段的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22:00、08:00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高于A组(P<0.05);C组22:00、08:00收缩压明显高于B组(P<0.05);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组4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高血压患者组5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高血压患者组体重指数、腹围、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明显高于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组(P<0.05),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组(P<0.05)。结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治疗中,要注重危险因素的预防,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2017年05期 v.2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王运玉;胡玉莲;孙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病例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13例)和重度组(1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患儿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中度组患儿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与IL-6、IL-18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和0.452),IL-6与IL-18也均呈正相关(r=0.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和IL-18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过程,其血清水平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2017年05期 v.2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悬吊训练对运动障碍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吕楠;尚清;马彩云;李靖婕;张庆梅;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对运动障碍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运动障碍患儿60例分为2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加入悬吊训练。2组均治疗1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评估系统及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评估患儿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估。结果 2组治疗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运动障碍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2017年05期 v.2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表现的患者ABCD2评分与脑磁共振DWI高信号的关系

    李江坤;张津华;付志新;赵春水;

    目的探讨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表现的患者ABCD2评分与脑磁共振DW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 326例临床表现为TIA患者,于发病1周内入院,并查头颅DWI了解是否有高信号。按照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2组ABCD2评分及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脑梗死比例。结果 ABCD2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与脑磁共振DWI高信号有关,但对于预测发生脑梗死作用有限。

    2017年05期 v.2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发病原因探讨

    葛继晖;冯树涛;

    目的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16-01收住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cSAH的患者,查阅其临床资料,排除可能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筛选出31例患者,分析其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可能的发病原因。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为单侧大血管狭窄/闭塞18例,多数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表现,包括颈内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4例;表现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3例,颈髓上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多发节段性颅内动脉收缩舒张异常5例,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征象。结论发病男多于女,并且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

    2017年05期 v.2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脑微出血患者血清Aβ1-40 Aβ1-42的检测及意义

    李学仲;

    目的探讨对脑微出血患者进行血清Aβ1-40、Aβ1-42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04—2016-04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无急性腔隙性梗死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Aβ1-40和Aβ1-4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β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β1-4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β1-40、Aβ1-42的检测是诊断脑微出血的重要方法,Aβ1-40、Aβ1-42水平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脑微出血情况。

    2017年05期 v.2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焦义明;王金兰;何胜男;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02—2015-12我院神经内科950例住院患者,分析其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95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67例,感染率70.52%,其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系和上呼吸道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饮酒不良史、合并慢性基础病、住院时间>2周、意识障碍及侵入性因素,医院感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占60.49%。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如高龄、有基础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史,住院时间长、意识障碍及侵入性因素。

    2017年05期 v.2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42例神经内科眩晕症患者临床分析

    高磊;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眩晕症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以提高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02—2016-04接受治疗的眩晕症病人中选取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眩晕症病因依次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43.75%),前庭神经炎11例(22.92%),后循环缺血6例(12.5%),梅尼埃病6例(12.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6.25%),其他1例(2.08%)。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眩晕症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

    2017年05期 v.20 8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医疗技术

  • 内镜下侵袭性垂体瘤切除手术的特点分析

    邢云飞;许红旗;牛志强;王志斌;

    目的分析内镜经蝶切除侵袭性垂体瘤的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4-11—2015-12内镜下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患者32例,统计术中鞍隔破损情况,术后MRI海绵窦内肿瘤残留程度及相关并发症与愈后。结果 32例病例术后病理均为垂体腺瘤,术中鞍隔破损15例,均给予修补。术后尿崩10例,皮质醇功能低下7例,随访半年内均恢复正常。术后脑脊液瘘1例。术后MRI影像全切率59.4%。结论内镜治疗侵袭性垂体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2017年05期 v.2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

    杨文魁;薛鹏;马秀华;陈勇;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MRI表现。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位于颈、胸段脊髓后索(8例)或侧索及后索同时受累(9例),抑制T2WI显示脊髓后出现线条状或斑片状高信号,T1WI等或稍低信号;横断面T2WI呈脊髓内"倒V"形对称性高信号10例,"哑铃"形高信号4例,点状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结论 SCD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对SC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7年05期 v.2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赵四军;赵明;徐欣;尤宇;王重韧;韩磊;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4—2014-12我院收治的50例颅脑内病变(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炎性和胶质增生、脑膜瘤、转移瘤等)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神经导航技术,按是否使用术中超声辅助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根据术后影像学结果比较2组病灶全切率,并比较2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灶全切率88.00%与对照组60.00%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较对照组(16.00%)低(P<0.05)。结论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可实时、准确判断肿瘤边界,提高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5期 v.2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颅内动脉瘤破裂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

    李灵真;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4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组和栓塞组,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短期预后、术后并发症、术后瘤颈残留及术后6~18个月随访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手术组出院时GOS评分预后良好率62.60%与栓塞组预后良好率66.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3.498,P=0.157);(2)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栓塞组(t=16.78,P<0.01),但栓塞组的治疗费用要明显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8,P<0.01);(3)2组间瘤颈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组术中破裂、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再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组住院时间较短,血管内栓塞组住院费用较高,而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瘤颈残余、复发并无差异,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其不同并发症,注意预防。

    2017年05期 v.20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分析

    冯文献;李力;徐绪昌;刘继东;焦云琦;杨扬;

    目的分析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13-04—2016-09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共105个宽颈动脉瘤),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均35例),均实施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A组采用LIVS/LVISjr支架,B组采用Solitare支架,C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比较3组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同时观察3组早期并发症,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预后情况。结果3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94.29%、1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整体栓塞结果(致密栓塞60.00%、瘤颈残留31.43%、部分栓塞8.57%)较B、C组好(P<0.05);治疗后A组Rankin评分(1.10±0.22)分低于B、C组,A组BI指数(81.29±2.94)分较B、C组高(P均<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B组22.86%、C组20.00%(P<0.05)。结论LIV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安全性明显高于Solitare与Enterprise支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5期 v.2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磁共振海马成像联合波谱分析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孙建奎;屈宝华;齐进兴;邓建中;范仲鹏;余留森;

    目的探讨磁共振海马成像联合波谱分析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01—2016-01门诊及住院癫痫患者131例,进行视频脑电图及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检查。结果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异常率为59.5%,与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例单侧海马波谱改变和3例双侧海马波谱改变但不对称指数≥15%的癫痫患者与脑电图异常侧相一致。结论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可作为癫痫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且可对癫痫灶的定侧、定位有一定价值。

    2017年05期 v.2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对比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疗效

    刘伟;

    目的对比分析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10—2015-12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恢复率为44.19%,病死率为2.33%,对照组基本恢复率为23.26%,病死率为18.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91%,对照组为53.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较传统去骨瓣减压术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疾病的良好转归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2017年05期 v.2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

    赵庆府;

    <正>颅脑肿瘤是指颅腔内出现的神经系统肿瘤,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以往单纯保守治疗方法,已不能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1])。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实施外科手术根除治疗法,不但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且还能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本研究对颅脑肿瘤运用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途径,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04—2015-07收治的行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的82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

    2017年05期 v.20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用药与体验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小板活性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赵孟娟;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小板活性及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6-02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2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活性指标(全血黏度、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动脉硬化指标(脂联素、磷脂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脂联素高于对照组,磷脂酸、IMT、斑块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推广价值较高。

    2017年05期 v.2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潘静;

    目的探究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4我院诊治的60例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脑脊液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氯化钠含量稍高,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及脑脊液压力略低(P<0.05)。结论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的方案,可以改善脑脊液指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2017年05期 v.20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MBP和S100β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王明强;刘小军;祁绍艳;周明锴;王生锋;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β蛋白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收录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DAI患者并随机分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中MBP和S100β蛋白水平,于治疗后的第7、14天对2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0d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中MBP和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降低DAI患者血清中MBP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2017年05期 v.2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李春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6-04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给予0.60~0.79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给予0.80~0.90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0%(35/37),对照组97.22%(35/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脑出血、其他出血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小剂量给药治疗复发率和病死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05期 v.2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丹红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疗效观察

    司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5-06—2016-06收治的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维脑路通组和丹红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滴。在此基础上,维脑路通组加用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丹红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干预后维脑路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为(20.43±6.29)分、(57.11±3.94)分,丹红组分别为(13.18±4.71)分、(78.22±3.59)分,干预后丹红组较维脑路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显著(P<0.05)。维脑路通组总有效率75.60%,丹红组为95.23%,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5,P<0.05)。干预后丹红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5.18±0.51)mPa·s、(0.82±0.19)mPa·s、(40.58±2.26)%、2.11±0.12,维脑路通组分别为(7.43±0.59)mPa·s、(1.81±0.34)mPa·s、(44.28±4.22)%、2.4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

    2017年05期 v.20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分析

    尹君平;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结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06—12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给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分别为丙戊酸钠组(40例)、左乙拉西坦组(40例)与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3组疗效、相关实验室指标与安全性。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总有效率77.5%,左乙拉西坦组为72.5%,联合治疗组为92.5%,联合治疗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92,P均<0.05);3组治疗前后血钙与血磷水平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钙与血磷水平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t=1.14、2.51,血磷t=1.35、1.73,P均<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0%,优于丙戊酸钠组的12.5%与左乙拉西坦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1.473,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5期 v.20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血清CRP与NSE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孔庆飞;高岭;江卓;吕萌萌;于永敏;喻敬园;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10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30mg/次,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并对比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1.73%,对照组63.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1)。治疗前,2组血清CRP与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研究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高黏状态,达到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2017年05期 v.2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易浩宇;

    目的探究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07—2015-07收治的70例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通过纳洛酮联合Bi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4.29%、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 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2017年05期 v.2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高桂丽;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4-03—2016-02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9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尼莫地平与奥拉西坦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2组认知功能(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MMSE及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MMSE评分(24.53±3.44)分、ADL评分(56.14±10.4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9.07±3.40)分、(44.26±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1%)与对照组(4.3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奥拉西坦及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痴呆状况,提高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安全性。

    2017年05期 v.2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复方卡比多巴片联合辅酶Q10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其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王广杰;

    目的分析复方卡比多巴片联合辅酶Q10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其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2-05—2014-12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盐酸美金刚、盐酸多奈哌齐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卡比多巴片、辅酶Q10胶囊,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24%较对照组67.65%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28.09±0.34)分、BI指数(89.45±1.2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评分(36.38±1.05)分较对照组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卡比多巴片联合辅酶Q10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较好,且能明显改善其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5期 v.2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护理体验

  • 神经源性尿失禁的综合护理干预

    孟青;李春红;唐金草;郎海燕;

    目的探讨临床神经源性尿失禁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05—2014-05来我院就诊的48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擦洗身体、更换尿布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等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经护理后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后,2组尿失禁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有效22例,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18例,有效率7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017年05期 v.2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赵云霞;王丹丹;

    目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 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均衡营养、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5.69±4.85)分、SDS评分(31.60±6.9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衡营养、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可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05期 v.20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分析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杨丽华;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10—2016-09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50例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脑脊液漏的原因,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转移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术创伤大,脑脊液漏主要与后颅窝硬脑膜缝合不严有关,临床应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2017年05期 v.20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

    王红磊;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01—2015-12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D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帮助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5期 v.2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石蜡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68例护理体会

    刘三环;卢跃鹏;

    目的总结石蜡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儿童康复科2006-02—2016-06痉挛型脑瘫患儿368例,其中痉挛型双瘫212例,痉挛型偏瘫98例,痉挛型四肢瘫(包括三肢瘫)58例。应用综合的康复方法,如PT、OT、ST、针灸、推拿、穴注、引导式教育等方法,在此方法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并在蜡疗前、蜡疗中及蜡疗后给予良好的护理。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3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进行评估,总有效率98.9%(360/368),显效率达87.5%(322/368)。蜡疗后无出现1例烫伤及皮肤过敏现象。结论蜡疗具有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缓解肌腱挛缩的作用,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护理至关重要,可避免烫伤及皮肤过敏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5期 v.20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综述与讲座

  • 睡眠性头痛

    胡轶莹;连亚军;

    <正>睡眠性头痛(hypnic headache,HH),以前也称为"睡眠性头痛综合征","闹钟"头痛。其定义为:总是在睡眠中唤起病人的钝性头痛发作。这是一罕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因其多于睡眠中某个固定时刻发作,所以被称为"闹钟"头痛。Raskin于1988年首次报道了HH~([1]),但直至2004年HH才被第2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收录,有了诊断

    2017年05期 v.20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分子影像学在认知障碍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陈祖芝;梅文丽;任志霞;张元杏;向莉;

    <正>认知障碍疾病常见包括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在2009年全球有3.56千万认知障碍疾病患者,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6.6千万~([1]),故痴呆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成倍的增加~([2])。目前国内外较多的应用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为显像进行PET功能显像~([3-4]),FDG PET除了是一种肿瘤生物

    2017年05期 v.20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病例报道

  • 颈动脉支架致反复颈动脉窦反应1例

    李栋;徐庆松;冯磊;王红艳;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66岁。既往高血压史10余年(平时血压多控制在150/80mmHg左右);2型糖尿病史7个月(药物控制,血糖达标)。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7个月,再发3d"2015-10-10来诊,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持续几分钟可自然缓解,无其他伴随症状,在当地医院MR检查提示右侧额叶、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梗死,血管B超检查提示颈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按脑梗死治疗(具体情况不

    2017年05期 v.20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垂体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袁小闯;韦星;杨帅凯;王炳浩;苏魏巍;杨伟民;滕军放;

    目的通过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垂体腺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病的病理机制,以便找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垂体腺瘤病例资料并查阅国内外文献。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关。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关,具体发病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17年05期 v.2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