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的临床及磁共振研究

    李蒙燕;胡蓉;余健敏;

    目的探讨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rimary progressive freezing gait,PPFG)的临床、诊断及MRI特点。方法对已随访2~4a的6例疑诊PPFG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例患者年龄(78±1.2)岁,均以反复发作的下肢冻结步态为突出症状,症状逐年加重,病程中均伴有程度较轻的非运动症状,如焦虑、抑郁、大汗、便秘、尿频、白天嗜睡,认知功能无影响;头部MRI表现基本一致,提示不同程度的"脑室旁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治疗困难,大剂量的复方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减量并加用司来吉兰、DA受体激动剂、金刚烷胺或屈昔多巴不同组合联合治疗,显示部分有效。结论 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符合PPFG的诊断标准,但均伴有轻微的非运动症状,与既往文献报道不符,头部MRI改变一致,为该病病因的研究可能起提示作用,但最终诊断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或病理检查。

    2017年08期 v.2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B细胞易位基因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韩小辉;连亚军;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和人10号染色体磷酸酶张力蛋白样同源物(PTEN)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分别检测80例脑胶质瘤及25例正常脑组织中BTG1和PTEN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随机抽取的4例脑胶质瘤及4例正常脑组织中二者的表达。结果 BTG1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96.0%,PTEN在脑胶质瘤的表达率分别为77.5%、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表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胶质瘤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 BTG1和PTEN在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表达检测可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提供参考,也提示BTG1和PTEN作为新型抑癌基因可能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2017年08期 v.2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不同入路减压手术的疗效分析

    汪文录;李丹;秦建英;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不同入路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6-09到我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116例患者,分为前路及后路组,前路手术中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及Z板的内固定,后路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Oswestry残疾指数、后凸畸形矫正、矢状位排列等。结果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显著低于前路手术组,而2组切口长度及术后神经损伤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后路手术组出现矫正角度的恶化。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前路固定能够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手术相对复杂且创伤性较大,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骨折分型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2017年08期 v.2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

    王龙安;韩涵;崔维;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人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有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mg和10mg阿托伐他汀钙,于治疗前和治疗1a后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结合患者的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稳定斑块的数量和平均厚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a后,患者血脂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有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经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数量及平均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使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17年08期 v.2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曲玉峰;宗桂芝;唐志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95例,按是否并发MS进行分组,并发MS 45例为研究组,无MS为对照组50例。2组均进行电生理检查、MS相关指标的血液、尿液标本测定,统计2组DPN发生率,比较2组SCV和MCV及MS相关指标水平,并进行影响DPN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DPN发生率为62.22%,对照组为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左右腓神经SCV、MCV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T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NS、UA、HbA1c、CRP、UAER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UAER、2hINS、CRP等MS相关指标异常均为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并发DPN与MS密切相关,MS相关指标,如HbA1c、UAER、2hINS等水平过高是导致DPN发生的高危因素,故临床在控制血糖的时候应注重患者MS相关指标的检测与调控。

    2017年08期 v.2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Hcy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张亮;程立;刘桂花;朱瑞雪;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Hcy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6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6)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n=3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NO、ET-1)、Hcy及炎症状态(hs-CRP)的变化,并对2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NO、ET-1、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ET-1、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Hcy、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2017年08期 v.20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精准微创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冯淼淼;步星耀;闫兆月;杨冬谊;

    目的观察精准微创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012-06—2015-08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40例采用精准微创显微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为观察组,36例采用经典的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术后1周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影像学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102.87±7.99)min及术后住院时间(11.2±1.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1.86±9.06)min及(15.2±1.1)d(P<0.05);术后血肿残留、皮下血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2.5%、2.5%、45%)低于对照组(22.2%、8.3%、55.6%)。结论精准微创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追求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保护功能的发展趋势,值得推广和实践。

    2017年08期 v.2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小剂量替罗非班与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评价

    王升;刘梦;郑远征;方敬献;

    目的对比替罗非班和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7—2016-10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且1周内病情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较前加重。其中28例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后接受双抗治疗为实验组,32例仅接受双抗治疗为对照组。治疗3d、7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BI指数、血小板计数、各项出凝血指标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治疗3d后2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间NIHSS评分及B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2017年08期 v.2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黏附分子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孔永红;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黏附分子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黏附分子及血小板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黏附分子及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d、5d及7d观察组PLT均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黏附分子及血小板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黏附分子及血小板指标。

    2017年08期 v.2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

    赵晓玲;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63表达水平(0.2±0.1)%,CD62P表达水平(1.4±0.8)%均优于对照组(0.4±0.2)%、(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A水平(83.8±21.2)%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0±18.1)%高于对照组的(65.5±21.9)%、(37.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

    2017年08期 v.2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痉挛三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常艳玲;李巧秀;谢晓明;

    目的观察"痉挛三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针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痉挛三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评分、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0.7%)显著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三针"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儿童内收肌肌张力,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独立行走及跑跳等运动功能。

    2017年08期 v.2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蒙医针刺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

    李学勇;乌兰;姚哈斯;苗美;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把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自由饲养。应用栓线法形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实施慢性温和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14d,建立PSD模型。模型成立后治疗14d。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5-HT、NE、DA含量和血清IL-2、IL-6、TNF-α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5-HT、NE、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IL-2、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组织5-HT、NE、DA含量显著增加(P<0.01,P<0.05);血清IL-2、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医针刺可明显增加脑组织的单胺递质含量,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说明蒙医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2017年08期 v.2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祁家祥;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47例。单一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于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对比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血清心肌酶[LDH(血清乳酸脱氢酶)、CK-MB(血清肌酸激酶)]、血脂相关指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74%(45/47),显著优于单一组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LDH、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LDL-C、TC较低,HDL-C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2/47),显著低于单一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清心肌酶水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2017年08期 v.2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张凯;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脑梗死(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5-08我院收治的64例C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普罗布考治疗。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hs-CRP水平、颈动脉IMT值、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治疗前后于不同时间段随访,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估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MT值、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值低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mRS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mRS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并抑制颈动脉斑块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促使预后转归。

    2017年08期 v.2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CRP TNF-α脑氧摄取率及预后的影响

    刘沛涛;周翔;王东兵;张亚磊;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血清CRP、TNF-α、脑氧摄取率(CEO_2)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06—2016-06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术前与术后1、3、7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水平,记录CEO_2,并进行对比;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2组进行分级,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前血清CRP、TNF-α水平及CE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血清CRP、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CEO_2均轻微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OS分级标准,术后6个月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氧的摄取率,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且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

    2017年08期 v.2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托吡酯抗癫痫治疗对糖代谢的影响

    石文芳;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服用托吡酯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变化,评估托吡酯对于抗癫痫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5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8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托吡酯组40例给予托吡酯治疗,丙戊酸钠组38例给予常规的丙戊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2组糖代谢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体质量、胰岛素、IR、瘦素及脂联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丙戊酸钠组的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癫痫患者葡萄糖代谢存在异常,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糖代谢存在影响;(2)托吡酯与丙戌酸钠均会导致癫痫患者糖代谢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升高,故两种药物是否可作为理想药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建议临床合理选用抗癫痫药物,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017年08期 v.2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上肢双侧强化锻炼在偏瘫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李巧秀;

    目的探讨上肢双侧强化锻炼在偏瘫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86例偏瘫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及上肢双侧强化锻炼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分别采用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及R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FM)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自我照顾部分PEDI分数、QUEST评定总分数值及Peabody-FM评定总分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双侧强化锻炼能明显提高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活动能力、双手协作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8期 v.2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预后判断中的诊断价值

    李麦福;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及预后判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6-11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IC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6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及DTI扫描检查,对比2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及衰减指数(Exat),并统计DTI诊断AICI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将76例AI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5)与预后较差组(n=31),对比2组感兴趣区FA、DCavg、VRA及Exat。结果观察组FA、DCavg及VRA均低于对照组,Exa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诊断AICI敏感度为98.68%(75/76)、特异度为100.0%(76/76),准确度为99.34%(151/152);预后良好组FA、VRA高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Cavg、Ex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CI患者给予3.0T磁共振DTI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对预后作出有效评估,进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17年08期 v.2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常惠霞;

    目的探讨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单一阈值控制颅内压;观察组61例给予分段式不同阈值控制颅内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率、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评价2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良好率85.24%,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017年08期 v.2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郭达云;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滴尤瑞克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血浆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ADL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8期 v.2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DTI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

    郭山山;王恩普;孙宏立;

    目的评价DT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对比不同疾病的FA、ADC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2015-02—2016-02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常规MRI检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4例,选择同期健康的同龄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进行DTI检查。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扣带束、扣带束后部、上纵束、顶叶白质FA值及扣带束后部、上纵束ADC值与对照组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病组相类似,与正常人群相比,脑梗死、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部分脑白质区域FA显著下降,上纵束、内囊、额叶等均有分布,与受创、梗死部位等关系密切,部分白质纤维束MD值显著上升;通过脑白质FA、ADC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敏感性97.06%(33/34),特异度88.23%(30/34),阳性符合率92.65%(63/68),高于常规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弥补常规MRI不足,通过分析脑白质FA等指标变化,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017年08期 v.2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激素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B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研究

    张海军;

    目的探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B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抽选2014-01—2015-02在我院接受救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体检的健康对象40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入院时给予B细胞检测,其中AchR、CD21两项双阳性B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1mRAN检测则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比患者检测结果差异。观察组给予激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B细胞检测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双阳性B细胞、CD21mRNA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36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者双阳性B细胞表达水平为(2.81±0.66)%、CD21mRNA检测结果为(0.182±0.072),治疗无效者分别为(5.11±1.02)%、(0.281±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双阳性B细胞、CD21mRNA检测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hR及CD21两项双阳性B细胞、CD21mRNA的表达随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发展而不断升高,也随患者的治疗进行而不断下降,可见其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预后中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7年08期 v.2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研究

    张金苹;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50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对照组50例为卒中后无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行P300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MMSE评分(24.7±1.2)较对照组(26.9±1.5)明显降低(P<0.05);PSD患者P300潜伏期(379.3±23.7)ms较对照组(349.2±29.8)ms明显延长(P<0.05);PSD患者经治疗HAMD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结论 PS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及HAMD评分相关。

    2017年08期 v.2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焦芳莉;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4周、28周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2017年08期 v.2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

    王军;白晨平;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5-06收治的12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经肘关节前方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管神经探查修复术,7例经肘关节外侧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术,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脱水消肿及营养神经类药物对症治疗,石膏外固定3~4周后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a,伤口一期愈合11例,术后伤口局部皮肤坏死1例,积极换药后二期愈合。12例桡动脉搏动强,骨折完全解剖复位,术后6周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复查X线片示轻度肘内翻1例,不需手术治疗,术后4~36周(平均7周)正中神经损伤症状完全恢复11例,正中神经完全断裂者术后3个月神经损伤症状部分恢复1例,给予神经探查松解术,术后6个月正中神经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儿童肘关节解剖结构特殊,肱骨髁上骨折常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根据患者术前患肢肢体血运及正中神经损伤情况,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或肘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术后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2017年08期 v.2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间歇性激素冲击疗法对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视功能恢复及自身免疫抗体的影响

    朱向红;曹峥;

    目的探讨间歇性激素冲击疗法对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视功能恢复及自身免疫抗体的影响。方法抽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采用甲泼尼龙进行间歇性激素冲击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3个月后随访。疗程结束时统计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2组自身免疫抗体[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抗核抗体(ANAs)]阳性率及视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NAs、AQP4-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ANAs、AQP4-Ab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高于对照组(2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效果显著,可降低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提高治疗效果及视力水平。

    2017年08期 v.2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急性脑梗死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宏伟;赵俊娜;李舟;朱晓波;姜艳涛;董新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7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AP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SAP感染率为11.13%,SAP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AP组。单因素分析:SAP组年龄≥65岁、吸烟史、2型糖尿病、卒中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的比率显著性升高(P<0.05),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心房纤颤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2型糖尿病、卒中史、吸烟史、吞咽困难及意识障碍为急性脑梗死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SAP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会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SAP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针对SAP的可控性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2017年08期 v.2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早期手术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危保松;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发病后<3d)与研究组(发病后>3d)各37例。2组均实施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预后情况,并对比2组发病后3d、5d、10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发病后3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发病后5d、10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恢复良好率相比,研究组(35.14%)远高于对照组(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及病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以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恢复神经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2017年08期 v.2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术后脑灌注变化

    刘丹;于广周;谭文刚;王贵贤;高立功;黄一苇;

    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脑灌注的变化。方法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患者56例,术前及术后分别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局部脑血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的变化。结果 5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CBF低于对侧,术后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术前、术后及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术前患侧较健侧延长,术后病变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灌注。

    2017年08期 v.2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肖玉琴;王庆云;

    目的分析成年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06—2016-12我院ICU收治的65例HIE成人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HIE患者65为对照组。回顾2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采取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及糖尿病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结果表明,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血乳酸、血氧分压、血肌酐脑卒中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及糖尿病史均与HIE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糖尿病史、心脑血管病史为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因素,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白细胞等生化指标为影响HIE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2017年08期 v.2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诊治研究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郝志勇;王献清;郭志华;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02—2015-12我院收治的155例PT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76)与对照组(n=79)。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肉毒素封闭治疗,观察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2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86.08%),且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与对照组(3.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TN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2017年08期 v.2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

    于秀芝;刘海龙;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旨在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行结直肠癌手术182例患者,按照入院时CT或MRI检查结果是否存在梗死灶分为梗死组60例和非梗死组122例。2组均采取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左结肠切除术及右结肠切除术治疗。对2组术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电图改变、肺部疾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伴随疾病及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肛门排气延迟(3d以上)、心律失常及再次大面积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2组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梗死组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及肛门排气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梗死组(P<0.05),而术后2组吻合口瘘、手术切口感染、心律失常及再次大面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组:3.3%,非梗死组:2.7%,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较非脑梗死患者结直肠癌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及肛门排气延迟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因此,术前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措施,同时在术后加强肺部感染及肠梗阻的预防,才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结直肠癌术后的病死率。

    2017年08期 v.2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效果研究

    余荣花;韩涵;王龙安;

    目的探讨分析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脑卒中的救治影响。方法经洛杉矶院外中风筛检表(LAPSS)筛查可疑脑卒中患者54例为观察组,均严格按照急性缺血性卒中抢救指南完成相关评估和管理。另选取同期救治患者62例为对照组,均接受普通的院外急救措施。分别比较2组院外救治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及入住科室时间,并观察患者溶栓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院外救治时间为(31.4±6.8)min,院内急救时间为(58.2±9.6)min,入住科室时间为(103.7±14.5)min;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7±11.4)min、(65.8±10.7)min及(117.4±15.8)min,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可显著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08期 v.2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效果比较

    杨浩;

    目的探讨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8—2016-04我院诊治的脑桥小脑角区病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对其实施CT、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本组神经瘤、脑膜瘤、动脉瘤、星型细胞瘤、淋巴瘤、淋巴瘤、三叉神经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测中,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对于动脉瘤的定位诊断率、动脉瘤位置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检测法在其余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定位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桥小脑角区病变应用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临床应重视这一点。

    2017年08期 v.20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重症患者低热量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对病死率的影响

    谭明华;黎辉;黄辉权;

    目的比较低热量和正常热量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55例APACHE Ⅱ评分>18分且NRS营养评分>3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热量组和正常热量组。2组均给予原发病治疗,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根据公式计算2组所需的热量。低热量组给予计算需求热量的40%~60%,正常热量组给予标准肠道营养(计算需求热量的70%~100%),比较2组营养支持前和7d后的APACHE Ⅱ评分、血糖控制、白蛋白水平以及ICU停留时间,随访28d,比较2组病死率。结果 2组给予7d营养支持后,低热量组的APACHE Ⅱ评分,血糖和白蛋白的水平均优于正常热量组,且低热量组的ICU停留时间较正常热量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热量营养支持用于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正常热量组营养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8期 v.2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不同麻醉方法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刘忠民;冯趁霞;冯桂真;李荔丽;张丽;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12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 000例,均行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n=1 000)和观察组(n=1 000)。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静滴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采用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2组术中1h、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提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NE、E、Cor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良好率、轻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2017年08期 v.2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分析

    张延蕊;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5—2016-06我科收治的9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脑保护、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早期(24~48h)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2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染、腹泻或腹胀便秘、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改善重症脑卒中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2017年08期 v.2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罗飞;

    目的探讨复发或残余垂体瘤采用二次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4—2016-04我院收治的68例垂体瘤复发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前次手术后经头部MRI复查,显示肿瘤全部切除,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术后9个月~4a,出现肿瘤复发,均实施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头颅MRI检查显示,肿瘤全切43例(63.2%),次全切19例(27.9%),部分切除6例(8.8%);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17例,卵泡刺激素或黄体生成素及两者合并腺瘤17例,泌乳素腺瘤12例。伴有视力及视野障碍症状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术后拔除纱条时,出现轻度脑脊液渗透现象,实施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并指导其卧床休息后,症状消失。住院时间(5.5±1.9)d,无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垂体瘤复发或残余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8期 v.2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延长动态心电图在缺血性卒中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梁转栓;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同时限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脑卒中患者237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3d和7d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其异常检出率并比较。结果 7d动态心电图组的应用比3d动态心电图组更容易筛查出阵发性房颤,其发生率分别为19例(15.7%)、8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延长时限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对临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7年08期 v.2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四维彩超在胎儿神经管畸形孕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张玉玲;

    目的探讨孕早期四维超声对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应用实时四维彩色超声进行产前检查的1 527例孕11~14周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四维彩超在早期孕检发现,131例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检出率8.58%。>35岁高龄孕妇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占22.76%,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确诊胎儿神经管畸形相比,11~14周组与28~37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37周组与37周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14周组与37周以上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维彩超图像立体、直观,为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高龄孕妇早期筛查可提高对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围生儿死亡和畸形儿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08期 v.2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蔡恒森;农永栋;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7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出现术后破裂再出血,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动脉瘤直径、动脉瘤栓塞程度和术后抗凝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致密栓塞(OR=5.423)、术后抗凝(OR=4.678)、动脉瘤直径≥10 mm(OR=3.982)、病程≥3a(OR=2.510)和年龄≥60岁(OR=1.525)。结论临床上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以降低术后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

    2017年08期 v.20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腹腔镜联合术中胃镜局部胃切除治疗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

    谭伟超;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术中胃镜局部胃切除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42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胃镜和病例诊断均确诊。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观察组21例行腹腔镜联合术中胃镜胃部分切除术。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均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恢复进食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复发率为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无复发病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胃镜局部胃切除术治疗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显著,术后不易复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7年08期 v.2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脑梗死后足下垂肌电生物反馈疗效观察

    李照凯;张燕平;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摩组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每组30例。按摩组给予按摩和其他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余治疗同按摩组。2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胫前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肌力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及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8期 v.20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心理干预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赵鹏辉;赵青霞;宋玉超;郜晓辉;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每周进行1次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观察8周,并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WHOQOL-100及SD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中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独立性领域、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治疗缓解期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患者精神情况、生活品质以及社会功能均显著提高。

    2017年08期 v.2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骈林萍;李超;刘慧平;赵迎;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UE)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1—12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腕管综合征患者行常规超声和UE扫查,以弹性成像5分法评估UE图像,将UE评分、常规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腕管综合征的结果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常规超声、UE及两者联合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度分别为66.7%、73.3%、83.3%,特异度分别为65%、75%、85%,一致率分别为66%、74%、84%,二者联合应用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度、一致率均高于单独UE评分及常规超声(P<0.05)。结论联合应用UE和常规超声可提高超声评估腕管综合征的准确率。

    2017年08期 v.20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禹萌;任雅芳;张洪涛;张道培;

    <正>进展性脑卒中指脑卒中患者脑血管梗死后临床症状不断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经临床干预仍呈逐渐发展或阶梯式加重的病理状态~([1])。进展性脑卒中属于难治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加强早期监测和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断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探讨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现报告如下。

    2017年08期 v.20 10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用药与体验

  • 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观察

    何群;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瑞舒伐他汀钙片5mg及多奈哌齐5mg,每晚口服1次)和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5mg,每晚口服1次),连续治疗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 2组治疗3个月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MMSE评分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独用盐酸多奈哌齐,说明瑞舒伐他汀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作用。

    2017年08期 v.2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司来吉兰联合复方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王江敏;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联合复方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复方多巴治疗,观察组采用司来吉兰联合复方多巴治疗,服用1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及改良Webster症状量表评分、非运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PDRS评分及Webster评分较对均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和疲劳、情绪与认知、知觉与幻觉、注意力与记忆力、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等非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来吉兰联合复方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有利于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障碍、运动迟缓等症状改善,减少症状波动,降低非运动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7年08期 v.2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醒脑静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江秀云;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3—2016-07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原则分成为2组,对照组(n=46)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46)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惊厥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2)治疗前2组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治疗组惊厥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2.6±0.2)h、(3.9±0.5)h,均低于对照组的(4.4±0.6)h、(5.1±0.7)h(均P<0.01)。结论醒脑静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其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且起效快,可快速解除惊厥、意识障碍症状,值得借鉴。

    2017年08期 v.20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康莺歌;常晶;王洁翡;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疗程均为7~14d。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惊厥、体温和脑膜刺激征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1.17±0.29)d、体温恢复时间(1.49±0.41)d及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2.37±0.5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可加快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7年08期 v.20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吡拉西坦短期干预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功能的影响

    徐媛;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吡拉西坦和一般治疗)和对照组(一般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P300潜伏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8期 v.2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丙戊酸镁富马酸奎硫平及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躁狂症临床疗效观察

    侯国勇;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富马酸奎硫平及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梗死后躁狂症患者,其中26例行丙戊酸镁、富马酸奎硫平及高压氧联合治疗,设为联合治疗组,26例单用丙戊酸镁口服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BR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富马酸奎硫平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躁狂症比单用丙戊酸镁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8期 v.2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输血的意义

    张国栋;程振国;孙来广;

    目的探讨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输入血小板制剂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01—2016-01收治的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共105例,分为术前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分析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术后2周GOS评分差异。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术后2周GOS评分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先停用阿司匹林,并输入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08期 v.20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李世朝;袁建云;陈红玉;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6-10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7年08期 v.20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综述与讲座

  • 青年隐源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张春丽;高红红;孟胜君;

    <正>青年卒中多发生于18~45岁人群,且发病率目前呈上升趋势。一项流调结果显示青年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9.77%左右,其中主要为缺血性脑卒中,而青年卒中又以男性患者居多~([1])。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纤颤、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吸烟等。部分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

    2017年08期 v.20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病例报告

  • 小儿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禚志红;孙艺珍;张继要;靳培娜;李凤艳;王怀立;

    <正>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OM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Kinsbourne于1962年首次报道,年发病率为1/1 000万,也称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眼球阵挛伴肌阵挛、共济失调、行为改变、睡眠障碍等。近年来,国内报道也逐渐增多,2015-05本院收治1例OMS患者,现就该病例的临床特征结合文献加以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2017年08期 v.20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急性临床型垂体腺瘤卒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张继振;

    <正>临床型垂体腺瘤卒中是因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死而导致头痛、视力损害、眼肌麻痹和意识状态改变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近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1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头痛、呕吐2h"于2016-05-29下午14:59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呈持续性搏动性痛,以顶枕部为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

    2017年08期 v.20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护理体验

  •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的作用探讨

    薛云丽;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6-06收治的手足口病并脑炎小儿69例,对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4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35例患儿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水疱结痂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分析2组患儿的依从性,观察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出院时的临床有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综合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水疱结痂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儿饮食、运动、用药、行为等依从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综合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为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口腔溃疡愈合、水疱结痂、皮疹消退、退热、疱疹消退时间明显减少,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减轻家庭负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7年08期 v.20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朱继红;

    目的探讨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74例HICH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统计2组干预后相关恢复指标(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恢复及留院观察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失(NIHSS)、抑郁(SDS)、焦虑(SAS)程度及生活质量(GQLI/74)评分。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恢复及留院观察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NIHSS、SDS、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各领域GQLI/74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领域GQLI/74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9%(35/37),高于常规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CH患者予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缓解或消除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2017年08期 v.20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周娜;李琳;张泳;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01—2017-01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的后遗症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便秘、继发感染、静脉炎、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FM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增强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7年08期 v.20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李慧霞;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利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2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及预后成效。结果护理前2组心理状态评分及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2组心理状态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而2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护理后2组间心理状态及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优质组预后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预后状况的改善作用均较为显著。

    2017年08期 v.20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体会

    耿晓峰;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9-05—2016-05我院收治的78例行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均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操作,优质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操作。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面肌痉挛完全缓解时间、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优质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面肌痉挛完全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优质组满意度(100.0%)与对照组(7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面肌痉挛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能促患者快速康复,显著提高满意度和护理服务水平。

    2017年08期 v.20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刘辉;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保证动脉瘤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4-03—2016-06收治的2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16)采用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试验组(n=120)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2017年08期 v.20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延续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价

    黄芳;

    目的对延续护理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2-12—2014-12我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随访1a,比较2组临床效果,再次评价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自我效能管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为98.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DI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NDI评分变化率为40.77%,观察组为61.10%,观察组NDI评分变化显著,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观察组为9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7年08期 v.20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

    周莎莎;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01—2016-01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康复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NFDS)分值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巴塞尔指数(MBI)分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负面心理压力,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2017年08期 v.20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