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_科研之窗

  • 白藜芦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作用

    孙治坤;马兴荣;韩笑;张钱林;张杰文;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脑内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模型组、白藜芦醇对照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模型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诱导出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在脑立体定位仪的指导下把凝聚态的Aβ_(1-40)注射到糖尿病大鼠脑内的双侧海马内,白藜芦醇对照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从术后1周开始每天给予25mg/kg的白藜芦醇灌胃,持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水平,同时测定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以及与氧化应激有关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且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ChAT的活性却明显降低(P<0.05);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模型组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内MDA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SOD及GSH活性却明显降低(P<0.05)。与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明显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通过调节脑组织内乙酰胆碱代谢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实现。

    2017年23期 v.2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论著_临床诊治

  • 2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临床分析

    高翔;肖剑晖;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表现的临床特点,提高眼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01—2017-03首诊于眼科的2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16~66岁,平均40.09岁。回顾性分析眼部症状及治疗的疗效。结果眼部临床表现:眼球突出20例(90.9%),结膜充血水肿15例(68.2%),眼睑水肿5例(22.7%),眼球运动受限7例(31.8%),流泪3例(13.6%),眼眶杂音3例(13.6%),视力下降6例(27.3%),眼压升高3例(13.6%),眼痛4例(18.2%),视物重影3例(13.6%)。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栓塞术治病18例,随访1~6个月,其中治愈4例,好转12例,无效或失败2例。保守治疗4例,随访6个月,4例全部好转。结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最常见。

    2017年23期 v.20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及NIHSS评分的关系研究

    雷俊杰;王俊峰;张雷;冯可可;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及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8例,按TOSAT分型分组,比较各组Hcy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所有分型Hcy值均>10μmol/L。LAA组及CE组NIHSS评分均较SVO组评分高(P<0.01),SVO较SUE组NIHSS评分高(P<0.01)。结论 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LAA型及CE型脑梗死合并Hcy升高可能神经功能缺损更为严重。

    2017年23期 v.2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帕金森病异质性与自主神经症状关联分析

    李蒙燕;郑浩;陈浩博;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帕金森病患者(Parkinson’s disease,PD)自主神经症状(autonomic symptom,AS)出现的特点、临床异质性分类与AS的关联。方法记录121例PD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 scale outcomes in PD for autonomic symptoms,SCOPA-AUT)评估患者的AS;Hoehn-Yahr(H-Y)分级进行病情严重度评级。根据PD异质性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以H-Y分级为标准的早期、中期、晚期组,以病程为标准划分为≤2a、2~5a及>5a3组;以发病年龄为标准的早发组(≤50岁)、晚发组(>50岁);以性别为标准的男性组、女性组;以运动障碍表现为依据的混合组、震颤组和强直组;比较各亚组间SCOPA-AUT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全组PD患者出现至少一项AS症状的占98.30%,消化系统症状及泌尿系统障碍是出现概率最高,程度最重的AS病变。以H-Y分级为标准的PD亚型及以病程为标准的亚型组内SCOPA-AUT评分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以发病年龄、性别及以运动障碍表现为依据分型的PD亚型组内比较,SCOPA-AUT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较男性在AS症状方面症状较轻。结论 PD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momic dysfuction,AD),病情越重,病程越长,AD越重;女性可能是AS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2017年23期 v.2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左房与左室增大在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中的意义探讨

    涂宇;巩萱;朱培培;杨建豪;许健姬;彭芥微;陈欢;卓文燕;

    目的探讨左房、左室增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头颅CT或MRI证实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完善脑血管检查、心脏彩超等,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脏彩超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PAD)组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均较心源性脑栓塞(CS)组低(P<0.05),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CS组高(P<0.05);PAD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CS组(P<0.05);LAA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PAD组高(P<0.05)。在左房肥大、左室肥厚发生率的组间对比中,χ_(左房)~2=13.446,P=0.001;χ_(左室)~2=5.323,P=0.073。3组左房肥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CS组(40%)最高,LAA组(5%)次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ADI在CS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MI在LAA、PAD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房增大、左心功能的下降与CS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左房增大为C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非心源性栓塞的急性脑梗死中,左室增大更倾向于LAA,且左室增大为LAA、PDA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年23期 v.2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认知康复训练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300的影响

    刘玲玉;范俐;张红;MOHAMMADALI Soleimani Damaneh;

    目的研究认知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筛选44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药物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药物组除口服盐酸多奈哌齐外,2组患者均给予正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定、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P300检查。结果2组治疗前后相比,MoCA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同时P300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治疗后MoCA总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子项比较,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明显改善(P<0.01),注意及延迟记忆改善(P<0.05)。命名、语言、抽象及定向子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提高(P<0.01)。结论较单纯认知康复训练相比,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尤其改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及记忆功能。

    2017年23期 v.20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奥卡西平 拉莫三嗪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叶兴荣;朱军;顾卫霞;俞有来;

    目的探讨抗癫痫新药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GT)、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单用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的癫痫患儿作服药前及服药后动态脑电图比较。结果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均可使癫痫患儿脑电图痫性活动减少,但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优于奥卡西平;奥卡西平组易发生背景波减慢,α活动减少,θ、δ增多,但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影响较小。结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图不良影响较小,有利于控制痫性活动,更易达到停药标准。

    2017年23期 v.20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王建辉;黄盘冰;瞿永梅;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患者50例(观察组),选择同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复发作未进展为脑梗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首次发作持续时间(37.64±5.60)min、存在高血压78.00%、糖尿病48.00%、高脂血症76.00%、颈部血管斑块78.00%,高于对照组的(24.45±5.33)min、52.00%、28.00%、50.00%、58.00%(P<0.05);观察组二级预防依从性44.00%,低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男/女比例(26/24)vs(27/23),年龄(65.25±5.32)岁vs(64.28±4.98)岁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种因素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应及时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避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向脑梗死转变。

    2017年23期 v.2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临床研究

    宋成宪;李舜;薛森新;陈广恩;谢泽良;林君;

    目的观察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1次/d,每周5次,每次每个项目30min,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价患者语言沟通能力的变化,用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价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CFC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FCP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组CFCP评分增加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7年23期 v.2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吴彩葵;方芳;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各60例,分别设为痴呆组、认知障碍组、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其认知功能评分。采血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根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情况将每组分为A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B组(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较其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3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认知障碍组、对照组中,A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B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呈正相关(r=0.809,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密切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2017年23期 v.2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高压氧舱联合有氧训练对中度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谷斌亮;罗杰;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配合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度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度脑外伤且确认有认知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舱吸氧治疗。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NCSE)和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估2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CSE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IM评分各单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组FIM评分对比,观察组括约肌控制和行走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单项评分和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舱配合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度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症状的缓解及认知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2017年23期 v.2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孙国兵;郭珍立;谭倩;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SVD)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管储备(CVR)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V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屏气试验检测屏气指数(BHI),评价CVR功能,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P300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3月MoCA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P300及BHI在两个治疗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1月及3月MoCA评分、P300及BHI均有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月及3月MoCA评分、P300及B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能够改善SVD患者认知功能及CVR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7年23期 v.2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69例报告

    赵富文;程序曲;支文勇;

    目的总结近10a显微手术的脑动脉瘤病例,以明确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方法确诊并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病例,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术前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等临床资料,总结其中经验及教训。结果随着病例的积累,患者手术病死率降低,手术良好率逐年上升。结论熟练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熟悉脑血管的显微解剖是手术的基础,手术的关键在于恰当地夹闭动脉瘤颈的同时控制载瘤动脉。脑脊液引流等术后治疗可使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2017年23期 v.2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8K]
  • 振幅整合脑图对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价值

    余增渊;孙慧清;李明超;远孟梦;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预测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脑损伤程度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4-01—2016-01收治的24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行aEEG脑功能监护,将脑功能监测结果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4例患儿aEEG波形背景识别:连续正常电压7例,不连续电压15例,爆发抑制2例,癫痫性活动10例,单次惊厥5例,反复惊厥1例,癫痢持续状态4例;睡眠觉醒周期(SWC)记录:成熟5例,不成熟15例,4例无。aEEG异常程度分类:轻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7例。6月龄随访时,13例aEEG恢复正常,5例轻度异常,4例重度异常,2例死亡。BAEP监测结果: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9例,重度异常11例,急性期aEEG与BAEP异常程度呈正相关。6月龄随访测发育商(DQ),急性期aEEG轻度异常及重度异常患儿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8,P<0.001);SWC不同患儿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0,P=0.006),aEEG异常程度、SWC与近期预后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存在相关性(r=0.734、0.525,P<0.01)。结论 aEEG有助于早期识别急性胆红素脑损伤程度并判断预后,为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2017年23期 v.20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 直切口小骨瓣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分析

    邹滔滔;吴相柏;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瓣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07-2015-07于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直切口小骨瓣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1例,回顾性分析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并发症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消除90%58例,并发症20例,死亡1例,随访3~10个月,随访40例,加重1例,无明显改善2例,明显好转37例。结论通过直切口小骨瓣经外侧裂的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口较小且恢复速度较快,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取得很好疗效。

    2017年23期 v.2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饶克成;李明;高飞;蔡春雨;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06—2015-06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7),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术前及术后第1、3、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含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术前2组血清TNF?α、IL-6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血清TNF?α、IL-6含量逐渐升高,第3天时达最高峰,后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第1、3、7天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和有氧代谢,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2017年23期 v.2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像学对照分析

    王淮章;张蔚蔚;蒋莉莉;郭荣;石全;

    目的探讨CT、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检查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表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40例接受CT、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CT、MRA诊断后循环缺血眩晕的诊断学价值。结果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CT检查发现脑梗死病灶患者11例,检出率为27.50%。MRA检查,双侧椎动脉A型44条,B型8条,C型9条,D型9条,正常14条;基底动脉:A型24条,B型4条,C型6条,正常6条;MRA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灵敏度为93.27%,特异度为81.25%,漏诊率为6.73%,误诊率为18.75%;CT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灵敏度为27.78%,特异度为75.00%,漏诊率为72.22%,误诊率为25.00%。结论 MRA检查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性的优点。

    2017年23期 v.2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Rtpa溶栓联合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李先锋;陈子龙;苏宇;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7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78例给予Rtpa溶栓+介入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SS-QOL)评分。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69/78),高于对照组75.32%(5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1%(5/78),对照组为3.90%(3/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与介入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佳,有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2017年23期 v.2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Onyx胶介入栓塞法与伽玛力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对照研究

    曾庆;周国平;曾宪强;赵晓阳;李杨;

    目的探讨Onyx胶介入栓塞法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近、中期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2014-04—2016-06收治的69例AV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伽玛刀治疗,观察组35例予以Onyx胶介入栓塞法治疗,观察2组病灶治疗效果、病灶体积缩小情况、住院时间及改良Rankin评分,并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65.71%(23/35),高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a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yx胶介入栓塞法可改善AVM患者神经功能,缩小病灶体积,提高生活质量,完全栓塞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2017年23期 v.2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二级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方斌;张荣;丁轶;胡殿波;姚祎;

    目的分析二级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模式,并探索人口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医疗保险类型、康复认知态度对患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7-03在湖北航天医院住院的129例脑卒中患者,采取单双随机分组,观察组于发病病情稳定48h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病情稳定2周后行康复治疗,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改善明显;不同医疗保险类型、费用支付方式、收入来源,以及对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方式有不同认识的患者,在脑卒中发作住院期是否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有明显差异。结论二级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模式可降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对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无影响,而经济收入水平、医疗保险类型和康复认知态度等因素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治疗的重要因素。

    2017年23期 v.2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的病原菌分析

    方霞;郑守鑫;柳明波;熊彪;

    目的探讨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7-06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结果,并分析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51株病原菌,以真菌感染的新型隐球菌为主,共28株,革兰阴性杆菌6株,脑膜炎奈瑟菌1株。革兰阳性球菌12株,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链球菌为主。在培养出的真菌中,均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敏感。结论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新型隐球菌为主。

    2017年23期 v.2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超早期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金霞;李志平;赵丽丽;周瑞雪;岳龙;郭晓兵;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7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75例急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3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38例予以尿激酶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0.52%(4/38)与对照组16.22%(6/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2017年23期 v.2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开颅夹闭前循环动脉瘤43例临床分析

    杨纪明;王杰;张波;李小波;郭电渠;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43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动眼神经麻痹2例,意外发现2例,多发动脉瘤3例,共46个。大型6例,中型14例,小型23例。前交通8枚,后交通23枚,大脑中动脉9枚,颈内动6枚。急诊手术7例,5d内手术28例,15d后手术8例。结果成功夹闭动脉瘤4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阻断载瘤动脉后夹闭动脉瘤。按照GOS预后评分,4~5分30例,2~3分6例,死亡4例,植物生存3例,术后出现脑积水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在基层医院具有显微技术及血管成像技术后,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是可行的,可以为基层患者提供满意的治疗效果。

    2017年23期 v.2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6K]

论著_护理园地

  • 卡马西平联合文拉法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任莹;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文拉法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卡马西平+文拉法辛治疗。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3%(40/49)高于对照组的63.2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6/49),与对照组的16.33%(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2017年23期 v.2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病例报告

  • “Y”型延髓内侧梗死1例

    白鹤;董智慧;王明华;王东升;何新;包梦娜;黄玉雕;

    <正>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一种发病率极低(0.5%~1.5%)的少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临床上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更为罕见,尚缺乏大样本的系统临床研究[1]。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表现以四肢瘫为主要特点,可合并中枢性面舌瘫、深浅感觉障碍等,甚至合并呼吸衰竭危及生命[2]。其病因多与椎动脉闭塞或血管变异有关,现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报道如下。

    2017年23期 v.2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青少年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影像学特点及诊治

    张晓辉;宋佳;李刚;庞咪;闫芳;张杰文;马明明;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治,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选取1例临床确诊的青少年高颈髓动静脉瘘患者,研究其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治。结果该患者19岁,男性,急性病程,磁共振C_(2~6)椎体层面颈髓肿胀,广泛异常高信号。结论对急性、亚急性起病的脊髓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认真分析,并对可疑患者行脊髓血管造影,有利于早期诊断本病,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23期 v.2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Rasmussen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李陶然;何霞;王天舒;王琳琳;贾延劼;

    对我科室2014年年底收入的1例青年女性Rasmussen脑炎患者的诊疗经过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自身不足并结合文献复习Rasmussen脑炎。Rasmussen脑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的罕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磁共振检查(MRI)、脑电图(EEG)以及脑组织活检。该病总体预后不佳,免疫治疗可能有用,大脑半球切除术是目前唯一治愈Rasmussen脑炎引起癫痫的方法。对于相对大龄的青年患者,不应因未出现脑萎缩而过早排除RE的诊断。

    2017年23期 v.20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下第二磨牙微小缺损导致舌咽神经痛1例报告

    王金刚;

    <正>1病例资料患者21岁,大学生。主诉:睡眠中突发舌根部阵发性剧痛而惊醒5a,加重3个月。现病史:因睡眠中突发舌根部阵发性剧痛而惊醒,清醒时间正常无疼痛。近几个月自感剧痛瞬间沿喉部向胸腔传导,于2004年到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999年发病,曾到他院就诊,诊断为舌咽神经痛,未查出病因。睡眠时,惧怕入睡后突发剧痛而不敢入睡。入睡后鼾声如雷,长期腹泻,偶尔饮水呛咳。精神萎靡。既往体健,否认

    2017年23期 v.20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综述

  • 烟雾病的诊治进展

    潘扬;曹文锋;

    <正>1流行病学地域分布上,最初认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仅发生在日本,但现已明确其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发生在亚洲国家,以日本为著。发病年龄上,既往认为本病发病年龄呈双峰表现,分别是儿童期(4岁左右)和中年期(30~40岁),平均年龄29.25岁,儿童较为多见,儿童与成人的发病率之比为52;而现在认为,男性患者有3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0~14岁、35~39岁和55~59岁,而女性有2

    2017年23期 v.2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致痫区孤立术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

    任义;尹绍雅;

    <正>对于确定致痫区界限困难的病例,尤其痫波起源范围较广,涉及整个脑叶、多个脑叶甚至一侧大脑半球的致痫区域,临床上常行脑叶切除术(如大脑半球切除术、多脑叶切除术、颞叶切除术等),并取得不错的癫痫控制效果[1-3]。由于术中切除大块脑组织、遗留较大空腔,术后脑组织移位,含铁血黄素沉积,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4]。神经外科医生经过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发现将范围较大的致痫区离断孤立,可以取得与切除相当的效果,其主要方法

    2017年23期 v.2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