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_科研之窗

  • 过表达BDNF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MSCs的实验研究

    任瑞芳;赵君;贵永堃;闫海清;王昊亮;王桂华;张平;

    目的观察BDNF基因重组慢病毒修饰MSCs过表达BDNF的情况。方法构建携带B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分离培养大鼠MSCs;将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MSCs;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DNF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绿色荧光试验证实BDNF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MSCs成功;RT-PCR、Western blot验证MSCs-EGFP-BDNF组BDNF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SCs组及MSCs-EGFP组,MSCs组与MSCs-EGF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DNF基因重组慢病毒修饰的MSCs基因及蛋白表达均增高,MSCs成功过表达BDNF。

    2018年01期 v.2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1K]
  • p38MAPK在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区的表达与意义

    孙鸿雁;刘宇;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p38MAPK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Sham组只切开头部皮肤不电凝,分离颈总埋线不夹闭。IR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时间20min;IpostC组于IR组恢复再灌注前给予再灌注15s/缺血15s,重复3次处理。每组又按恢复再灌注后6h、24h、48h、72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应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磷酸化p38MAPK表达情况。结果 IR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严重,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增加,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下降,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38MAPK表达有关

    2018年01期 v.2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 芹菜素对胶质瘤U8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贡伟一;程峰;刘华;张曙光;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人胶质瘤U87细胞给予0、20、40μmol/L芹菜素,通过MTT评价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进一步U87细胞转染Bak1siRNA,24h后给予芹菜素刺激,体外观察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k1表达。结果芹菜素可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抑制Bak1表达后,芹菜素抑制胶质瘤增殖能力下降,未见细胞发生凋亡。结论芹菜素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是通过活化Bak1蛋白实现的。

    2018年01期 v.21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献血后头部轻松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

    殷培媛;刘学新;王哲;栾文慧;吴春梅;孙学军;任超;宫利;于国平;陈浩;

    目的探讨献血400mL后产生头部轻松感的45岁以上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检测、记录此类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的数值变化,同时对其进行随访追踪并计算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后与同年龄组未献血者和同年龄组同量献血但未产生头部轻松感者进行比较;定期对入选志愿者进行健康追踪调查,5a后分别计算各组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结果 (1)此类献血者献血前后指标比较:(1)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两项的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其余13项的前后变化均有明显差异;(2)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峰值和平均值献血前后均无显著差异。(2)此类献血者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未献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但和献血但未产生头部轻松感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1)献血对献血者的血液流变学有直接的影响,血液黏度降低,但对脑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见献血对大脑总体血流速度影响甚微,不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即献血不影响脑的血液供应,且可能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而对预防脑血管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献血者献血后产生头部轻松感可能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无关。(3)头部轻松感的产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无相关性。

    2018年01期 v.2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论著_临床诊治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李春;赵高峰;何谦益;滕军放;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7-01—2016-06-3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病情严重程度,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发病90d时的预后,详细询问一般情况,入院当时化验血常规,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并常规行血脂、空腹血糖(FBG)、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TBIL)、颈动脉超声检查。选择同期体检的168例健康者为参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NLR(4.76±1.02)较对照组(3.95±1.08)明显增高,NIHSS>7分组NLR水平(4.85±0.94)明显高于NIHSS≤7分组(3.87±1.03),预后不良MRS3~6分组NLR(4.68±1.07)高于预后良好MRS 0~2分组(3.78±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L、NIHSS评分、康复、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1期 v.2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急性丘脑梗死116例临床分析

    王天红;张艳利;陈军;谷有全;周超宁;

    目的探讨急性丘脑梗死病灶动脉血供与病因分型、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16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对病灶供血、TOAST分型、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恢复(mRS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中单纯丘脑梗死占79.3%,联合丘脑梗死占20.7%。根据TOAST分型,大动脉硬化型占12.1%,心源型占15.5%,小动脉闭塞型占60.3%,其他占12.1%。单纯丘脑梗死中,下外侧动脉供血区占75.0%,结节丘脑动脉供血区占10.9%,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区占11.9%,旁中央动脉供血区占2.2%;临床表现依次为:感觉缺失、偏瘫、丘脑痛和共济失调;意识水平改变、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视野缺损、感觉障碍;意识下降、眼球运动异常和精神行为异常。下外侧动脉、结节丘脑动脉和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区起病后90dmR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旁中央动脉供血区mRS评分增加。结论丘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小动脉闭塞,其中以下外侧动脉供血区最为常见,其临床主要症状为感觉缺失、偏瘫。旁中央动脉供血区丘脑梗死预后差。

    2018年01期 v.2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

    黄玉雕;王东升;伞勇智;刘莹莹;徐阳;罗德欣;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轻中度急性脑梗死(NIHSS≤13分)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组(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1组)及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2组)各40例,疗程21d。对比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生活自理量表评分(ADL)、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hs-CRP、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1组中TC、TG、LDL-C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1组TC、TG、LDL-C及hs-CRP与对照2组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1组NIHSS及ADL评分与对照2组相比,P<0.05。观察组及对照1组NIHSS评分增加≥4者与对照2组相比,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具有安全性高、改善不良预后、降低神经功能恶化、协同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反应等作用。

    2018年01期 v.2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华;梁维;余振威;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9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年龄、性别、体质量、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起病-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性别、体质量、高血压史、吸烟史无显著差异(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糖尿病史比例更高,溶栓前收缩压更高,溶栓前血糖更高,起病-溶栓时间更长,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史(OR=4,P=0.032)、溶栓前收缩压(OR=11,P=0.001)、溶栓前血糖(OR=10,P=0.028)、起病-溶栓时间(OR=1.01,P=0.013)、溶栓前NIHSS评分(OR=1.28,P=0.001)与溶栓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糖尿病史、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起病-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1期 v.21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曾倩;龙秀英;宋春江;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6—2015-12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复发脑梗死患者105例,并收集同期初发脑梗死患者105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家族史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1期 v.2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观察

    孙原;石秋艳;李艳玲;杨斌;张春阳;李冬梅;王翠兰;李弘;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再闭塞的患者60例,随机于再闭塞后予以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治疗(首剂5μg/kg静脉推注3min,续以0.075μg·kg~(-1)·min~(-1)静脉持续泵入24h)30例(B组)及常规治疗30例(A组)。观察2组溶栓前、溶栓后症状加重时及24h、7d时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前、溶栓后症状加重(再闭塞)时,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7d时NIHSS评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mRS≤2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是有效的、安全的。

    2018年01期 v.2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江铮;张龙滨;

    目的研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06—2016-06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19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按照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n=95)与观察组(n=95),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及脑血流灌注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P-9、SOD、CBF、CB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s-CRP、TNF?α、MDA、MTT、TT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及脑血流灌注情况。

    2018年01期 v.2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145例临床分析

    薛文俊;高延伦;许春阳;王苗苗;王红旭;石伟纲;杜迎春;秦得营;李卫东;李小磊;马蕾亚;

    目的探讨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诊断为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对局限性小脑蚓部,多急性起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头晕、躯干姿势性平衡障碍为主要待征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预后良好。结论局限性小脑蚓部病毒性脑炎可能是成人小脑炎的主要类型,应早识别、早干预。

    2018年01期 v.21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 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杨改清;李晓昶;张晓艺;祁萌萌;

    目的评价不同亚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分析不同亚型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53例,运动迟缓为主型7例(B组),以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为主型11例(BR组),以震颤和运动迟缓为主型27例(TB组),以震颤(static tremor,T)、强直(rigidity,R)和运动迟缓(bradykinesia,B)为主型8例(TRB组),对不同组别患者分别进行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结果不同分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病程、H-Y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组患者MoCA评分及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B组认知功能障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患者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B组认知功能障碍明显下降,可能与PD不同亚型的临床异质性相关。

    2018年01期 v.21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异质性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分布特点

    李蒙燕;郑浩;郭爱华;

    目的分析临床异质性的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非运动症状(non motor symptom,NMS)发生及分布的特点,及NMS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PD患者使用统一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NMSS)、H-Y分期、统一PD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部分评分进行评定。171例分组:以发病年龄为标准分为早发组(≤50岁)、晚发组(>50岁);以性别为标准的男性组、女性组;以运动障碍表现为依据的分为混合组、震颤组和强直组;以H-Y分级严重度为标准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组,比较各组NMS发生的程度、频率及常见症状表现的差异,分析NMS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组PD患者出现至少一项NMS症状者占94.15%,情感障碍、睡眠、便秘及嗅觉/味减退程度最重,发生频率最高的为NMS。异质性分组分析提示,NMS在不同的临床类型的PD患者中发生的程度和频率有轻微差异,其中在≤50岁组PD患者性欲改变最突出,值得关注;男性入睡困难和白天嗜睡的睡眠障碍多见,女性则自我感觉悲哀,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稍突出;震颤型较易出现出汗增多,混合及强直型情绪低落悲哀多见;早期及中期的PD患者的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问题突出,但疾病进入晚期情感问题明显加重。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D患者NMS的发生与年龄、病程、H-Y分期、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0)。结论针对临床异质性的PD患者应关注不同类型的NMS,寻求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措施,提高个体化治疗的精准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8年01期 v.2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张敏;朱海清;鲍智颖;胡军;张志广;钟东文;饶贵优;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氯氮平12.5~50mg/d,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1~2mg/d,睡前服用。疗程均为1个月。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ES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ESS、P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氯氮平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睡眠障碍,安全性好。

    2018年01期 v.2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大骨瓣开颅加天幕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脑疝的效果分析

    杨强;王勇;

    目的分析大骨瓣开颅加天幕切除术应用于创伤性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2011-02—2015-02收治的74例创伤性脑疝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35例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者为对照组,39例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天幕切除术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2组术后3d的环池显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的环池显露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脑疝的治疗中应用大骨瓣开颅加天幕切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01期 v.2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严重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敏智;杨和增;李婷;

    目的了解严重抑郁症患者用MECT(无抽搐电休克)对病情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2016年收治确诊的严重抑郁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抑郁症治疗)和观察组(联合MECT)各50例,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症状改善评估疗效,观察组评估无效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检测,提示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焦虑量表等评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检测,提示各个项目观察组患者指标均明显更具优越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单纯对症治疗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联合MECT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并改善认知功能。

    2018年01期 v.2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杨柳;刘玉山;史文宗;吴宁渤;齐曦明;刘兰祥;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作用。方法将11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高频rTMS+氟西汀治疗)、抗抑郁药组38例(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38例(假刺激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的评定。结果 3组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及8周末,联合治疗组、抗抑郁药组HAMD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尤其联合治疗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下降幅度较抗抑郁药组明显(P<0.05)。结论高频rTMS辅助治疗PSD安全有效,高频rTMS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起效更快。

    2018年01期 v.2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弥散加权成像在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白洁;段芙红;韩新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06—2017-01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43例HIE患儿,均于出生后7d内行常规MRI和DWI扫描。同时对43例患儿4个病变区域的病灶检查情况进行对比,4个区域为双侧基底节区伴内囊后肢,侧脑室周围白质,半卵圆中心和大脑皮质。结果 MRI常规扫描显示各区域的病灶数:双侧基底节区伴内囊后肢6处,侧脑室周围白质10处,半卵圆中心2处,大脑皮质2处。MRI常规+DWI序列扫描显示分别为15处、14处、4处和5处。2组数据比较,MRI常规+DWI序列组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E患儿脑损伤的早期检测方面,DWI比常规MRI更加敏感,可较早的反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对患儿的预后做较好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年01期 v.2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 11~13~(+6)周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甄艳华;邱敬涛;卢学峰;喻红霞;

    目的探讨11~13~(+6)周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10—2016-07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11~13~(+6)周早孕期超声筛查的4 211个孕妇(4 475个胎儿),测量胎儿头臀长(crown-rump length,CRL)、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等,并对胎儿进行系统筛查。结果 11~13~(+6)周系统超声筛查共检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44例,其中露脑畸形22例,无脑畸形9例,全前脑6例,脑膨出3例,脊柱裂2例,单纯脑积水2例;11~13~(+6)周系统超声筛查中枢神经系统未发现明显异常,中晚孕期系统超声检查发现异常25例,其中脑积水10例,小脑发育不良6例,脊柱裂4例,全前脑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2例,脑膨出1例。结论 11~13~(+6)周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所检出的阳性病例均为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畸形,仍需要中晚孕期系统超声筛查进行有效的补充。

    2018年01期 v.2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7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冯怡锟;胡桂明;常佳;吴会芳;付文静;顾斌;张敏;任景丽;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对手术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78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31;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45岁;腰椎35例(44.9%),胸椎24例(30.8%),颈椎17例(21.8%),骶尾部2例(2.6%)。所有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镜下肿瘤细胞呈束状或栅栏状排列,出血及囊性变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达S100、SOX10及PgP9.5,部分病例尚能表达CD34。54例随访时间3个月~24a,1例患者于术后7a复发。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相对少见,易误诊。术前MRI能提示诊断,明确诊断仍需病理检查。临床上需与脑脊膜瘤及神经纤维瘤相鉴别。手术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2018年01期 v.2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0K]
  • 应用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7例

    晏桢;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神经外科2013-08—2016-10颅内动脉瘤患者114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观察组采取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对比2组术前、术后1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前、术后1a生活质量评分(QOL),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1a复发率、预后情况。结果术前2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6/57)低于对照组24.56%(1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2组QO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a复发率1.75%(1/57)低于对照组14.04%(8/57),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其术后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2018年01期 v.21 86-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7K]

病例报告

  • 结节性硬化症伴梗阻性脑积水1例报道

    陈梦萦;展淑琴;车璐;曹军霞;巩付华;郑少微;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lex,TSC)伴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改变、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TSC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确诊为TSC,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待排。结论 TSC可合并SEGA,并致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切除肿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辅助应用m TOR抑制剂可一定程度抑制肿瘤生长。

    2018年01期 v.21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以精神症状初发的甲基丙二酸尿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

    王赏;胡文涛;刘艳茹;田田;卢宏;

    甲基丙二酸尿症是遗传性有机酸代谢异常中最常见的病种,主要因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缺陷及其辅酶钴胺素(维生素B12)代谢缺陷引起。以精神症状初发的甲基丙二酸血症,鉴别诊断困难。本文旨在详细阐述该案例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

    2018年01期 v.2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直立性震颤1例报告

    黄小冬;任惠;徐忠;

    <正>震颤[1]是指身体某一部位不自主的、有节律的震荡运动,是临床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症状,分为生理性、功能性、病理性震颤,病理性震颤又分为静止性和动作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又可分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直立性震颤(orthostatic tremor,OT)是姿势性震颤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站立时出现下肢和躯干不自主高频震颤,坐位、卧位及行走时消失的运动失调综合征。OT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见于老年人的运

    2018年01期 v.21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论著_护理园地

  • 康复期卒中患者健康行为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

    苌静;

    目的研究康复期卒中患者的心理一致感与其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SOC-13)对郑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已确诊为脑卒中、现进行规律康复的125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康复期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总分为(119.29±15.62)分,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4.42±11.65)分,健康行为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系数为0.498(P<0.01)。结论康复期卒中患者健康行为与心理一致感呈中度正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在以后的调研中,有必要提出新的方法、措施,以有效提高老年康复期卒中患者SOC,从而提高康复期卒中的应对能力,提升健康行为。

    2018年01期 v.21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集束化护理在降低儿童视频脑电图伪差发生的效果评价

    吴金凤;张亚;王海艳;李智瑞;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降低儿童视频脑电图伪差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0例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220例,护士向患儿及家属宣教视频脑电图的意义、注意事项,并给予环境、心理、头皮、睡眠等方面的全程全方位护理措施后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对照组200例,护士在预约时向患儿及家属宣教视频脑电图的意义、注意事项后,按预约时间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对2组患儿检查采集时产生伪差及检查成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脑电图伪差和失败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儿童视频脑电图检查伪差的发生率。

    2018年01期 v.21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单丹丹;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5-02—2017-08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干预,研究组48例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运动功能、自我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6-item scale,SECD6)评分分别为(88.40±10.75)分、(80.62±20.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分别为(25.91±12.26)分、(21.20±9.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018年01期 v.21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综述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阴性的研究进展

    包赈;崔岗;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综合征。大量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非创伤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所有类型脑血管疾病的1%~7%,更重要的是,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最新的治疗指南推荐,早期应进行有效干预,以防止责任血管二次出血[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2018年01期 v.2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大面积脑梗死诊治研究进展

    渠泽平;吴丽娥;

    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为严重的类型,预后极差。目前虽然采用静脉溶栓、降颅压、亚低温治疗、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代谢等内科方法治疗,但效果欠佳。去骨瓣减压可能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没有确切的数据证实可以降低患者残疾率。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化学一类新药,有可能为大面积脑梗死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全面检索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做一系统总结。

    2018年01期 v.2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