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科研之窗

  • 垂体腺瘤中Fascin Ki-67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李洋;王洋;许健;赵冬;刘祺;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中Fascin、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和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既往30例侵袭性和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蜡块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Fascin、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和Konsp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证实,Fascin、Ki-6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表达均与Knosp分级呈正相关。结论Fascin、Ki-67蛋白可能是预测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2018年09期 v.21 929-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外源性HGF对增龄和动脉硬化大鼠HGF和TGF-β1平衡的影响

    赵晟昊;李彤;王凡;

    目的研究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注入增龄及老龄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后,HGF-TGF-β1平衡与增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增龄组(1月组、6月组、12月组、1月Ad-HGF组、6月Ad-HGF组、12月Ad-HGF组)、造模组(模型组、模型Ad-HGF组),每亚组20只,分别于第10、20、30天抽取脑脊液,用ELISA试剂盒测定HGF和TGF-β1的浓度,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不同时间脑组织HGF和TGF-β1的浓度。结果未注射Ad-HGF的组别脑脊液中未检测到HGF,注射Ad-HGF的组别不同时间均可检测到人HGF。随着年龄增长脑脊液及脑组织中HGF含量逐渐降低,TGF-β1含量逐渐增加。造模组脑脊液及脑组织HGF含量较增龄组逐渐增加,TGF-β1含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HGF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TGF-β1与动脉硬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HGF、TGF-β1水平随脑动脉硬化程度及年龄变化呈动态互逆平衡。

    2018年09期 v.21 935-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论著 临床诊治

  • 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

    殷建瑞;张文胜;杨新光;梁建峰;姬云翔;曾思铭;李文锋;张世峰;解龙昌;龙友明;

    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10-01—2017-09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收治的26例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桥臂梗死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眩晕、视物旋转、耳鸣、听力损害、行走不稳、周围性或中枢性面瘫、构音欠清、水平眼震等,其中双侧桥臂梗死4例。治疗后大部分病例预后相对较好,2例合并前循环和其他区域后循环梗死者死亡。结论桥臂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头颅MRI检查可明确诊断。经改善循环、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多数病人症状可缓解。对于合并前后循环梗死患者,详细的脑血管检查,如全脑血管造影等有助于完善治疗方案。

    2018年09期 v.21 94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 误诊为偏头痛的相关疾病及原因分析

    瓮秀云;黄每芹;

    目的分析误诊为偏头痛的原因,加强对偏头痛及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03—2016-06急诊内科及内科门诊接诊的14例被误诊为偏头痛的患者,了解与偏头痛相关的疾病,分析其误诊的原因。结果 14例患者均入院治疗,入院后经住院医师详细问诊,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及采用相关仪器进行辅助检查,并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最终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带状疱疹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烟雾病1例,颈椎病3例,确诊后经给予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急诊医师与门诊医师对偏头痛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疾病的鉴别,问诊不详、体格检查不仔细、思路狭窄是造成误诊误治的关键原因。

    2018年09期 v.21 948-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脑卒中后新发房颤对其复发的影响

    张朝华;刘旭帮;郝冬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新发房颤对其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6-01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8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统计脑卒中复发率,通过Cox风险比例分析房颤发生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4.5%的患者首次诊断为房颤,14.2%的患者出现脑卒中复发;Kaplan-Meier分析显示,新发房颤患者中脑卒中的复发率为19.1%;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发房颤与复发脑卒中风险比(HR)为5.8,95%CI 3.5~9.8。结论脑卒中患者新发房颤与脑卒中复发显著相关,亦见于既往有房颤史的患者,对其关系的研究有利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

    2018年09期 v.21 95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临床观察

    卢才磊;张建刚;郭晓兵;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行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23例采用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第7、14天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第7、14天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2组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有效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18年09期 v.21 956-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帕金森病合并异动症患者血浆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因素研究

    王丽;王小平;李庭毅;

    目的观察维生素B_(12)(vitamin B_(12),VitB_(12))、叶酸(folic acid,F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帕金森异动症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分析VitB_(12)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237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异动症定义分为异动症组(63例)和非异动症组(174例),比较2组血浆VitB_(12)、FA、Hcy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选出,异动症组按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左旋多巴使用时间、日多巴总量、H-Y分期分组,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异动症组血浆Hcy、FA水平与非异动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动症组血浆VitB_(12)水平与非异动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动症组中不同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使用多巴时间及H-Y分期患者血浆维生素B_(1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日多巴总量患者血浆VitB_(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日多巴总量越大,血浆VitB_(12)水平越低。结论帕金森病异动症患者血浆VitB_(12)水平明显降低,影响异动症患者血浆VitB_(12)变化的因素为日多巴总量。

    2018年09期 v.21 961-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江利敏;刘向哲;周红霞;段春天;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防治措施进行讨论。方法对2013-01—2014-12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脑梗死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为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81例为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统计患者入院时的年龄、状态、基础性疾病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延髓性麻痹、脑梗死的范围。观察年龄、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对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是否有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年龄<75岁、有意识障碍、有慢性疾病、有延髓性麻痹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比例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17.65%,对照组为8.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观察组也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老年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龄、意识障碍、慢性疾病、延髓性麻痹均为影响该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及时抗炎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2018年09期 v.21 966-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盐酸美金刚在早期帕金森病痴呆治疗中的应用

    孙华;王泽帅;曾芳;贾新州;

    目的分析盐酸美金刚用于早期帕金森病痴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软件将选取的139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按常规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盐酸美金刚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MoCA和MMSE量表评分(25.8±5.6)分和(22.6±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两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56.5±5.8)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为(72.3±11.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3±3.6、58.9±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用于早期帕金森病痴呆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2018年09期 v.21 970-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早期机械通气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影响

    王星利;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自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4-12—2016-12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低氧血症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手术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常规进行鼻导管/面罩吸氧治疗,且进行血气分析和SpO2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干预。比较2组吸入氧浓度、心率、PaO2、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脑积水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变化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吸入氧浓度和Pa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和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2018年09期 v.21 975-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丙种球蛋白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评价

    白红丽;马志强;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4-10—2016-10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加神经节苷脂静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远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精神意识改善、抽搐停止、脑膜刺激征消失以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GR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S100B、MBP、NGF各指标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09期 v.21 979-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婴儿低颅压脑积水的外科诊疗策略

    董辉;马云富;杨波;谌婧;刘金瑜;李振涛;

    目的探讨婴儿低颅压脑积水(L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婴儿LPH患者,3例患儿均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颅内压、脑室、临床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3例患儿术后随访3~24个月后,反应迟钝、智力低下等脑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好转;CT/MRI复查显示,扩大脑室回缩。结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VPS可能是治疗婴儿LPH的有效措施。

    2018年09期 v.21 984-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比较

    祝亮;张昊淼;张显;魏强;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3—2017-03在永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2组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60例患者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软通道组),56例行立体定向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硬通道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肿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均随访6个月,统计生存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统计分析,术前2组患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比无差异;术后2组患者血肿量均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软通道组各时间节点的血肿量、ADL评分均高于硬通道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通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7%,硬通道组为10.71%;软通道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生存率86.67%,硬通道组生存率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预后情况较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略有优势。

    2018年09期 v.21 98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Lp-PLA2及LPA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罗淞元;李小霞;王喜梅;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脑卒中预警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SAHS伴发脑卒中患者90例(Ⅰ组),OSAHS不伴脑卒中患者84例(Ⅱ组),无OSAHS的脑卒中患者98例(Ⅲ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予以血浆LPA、极性相似总磷脂(AP)及Lp-PLA2水平检测,同时对脑卒中患者在症状发作后24h内、7d、21d予以上述指标的检测,对Ⅰ组、Ⅱ组及对照组在首次检测的LPA、AP及Lp-PLA2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对Ⅰ组、Ⅲ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比较24h内)在24h内、7d、21d时的LPA、AP及Lp-PLA2水平进行分析。结果Ⅰ组及Ⅱ组首次检测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Ⅰ组首次检测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及Ⅲ组在24h内LPA、AP及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24h内及7d时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21d时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24h内、7d(P<0.05),Ⅲ组7d时的LPA、AP及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24h内(P<0.05)。结论 OSAS伴脑卒中患者血浆LPA及Lp-PLA2水平显著上升,且持续时间较长,从而提高了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增加了机体的缺氧状况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临床可根据LPA及Lp-PLA2水平指导抗栓治疗。

    2018年09期 v.21 992-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杨旭宁;吕晓静;李晓红;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氯丙嗪组、阿立呱唑组、喹硫平组各43例。分析3组治疗前、治疗第28天、治疗第56天、治疗第84天血糖水平以及高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组治疗前、治疗第28天、治疗第56天、治疗第84天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28天、治疗第56天、治疗第84天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丙嗪组治疗第84天高血糖发生率25.58%(11/43),阿立呱唑组为13.95%(6/43),喹硫平组为9.30%(4/43),氯丙嗪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阿立呱唑组和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大,而阿立呱唑药物和喹硫平的影响较小。

    2018年09期 v.21 997-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血尿酸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诊疗价值

    吴平;全亚萍;王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测定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将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评分。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且血尿酸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而递增(P<0.05)。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危险因素。

    2018年09期 v.21 1000-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治疗的影响

    刘兴海;刘俊;常谦;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01—2018-01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联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2组颅内压、GCS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颅内压水平更低(P<0.05)。2组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较术前均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7dGCS评分较对照组术前GCS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治疗。

    2018年09期 v.21 1003-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重性抑郁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任杰;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重性抑郁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05—2017-05睢县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44例脑卒中后重性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7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血浆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明显低于联合组(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HAMD、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DM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SP和CRF水平均降低,NPY水平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治疗脑卒中后重性抑郁症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可改善患者情绪,值得临床借鉴。

    2018年09期 v.21 1007-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论著 护理园地

  • 探讨健康危险行为对青年脑卒中预防的影响

    程晓趁;

    目的探讨健康危险行为对青年脑卒中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筛查的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遵医嘱给予降血压、降血糖和降血脂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危险因素改正。按照脑卒中高危人群八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脑卒中高危人群数量。结果改正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脑卒中高危人群数量明显减少;观察组高危人群数为46例(30.7%),对照组高危人群数为78例(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正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其高危人群数及发病率明显减少,改正性措施对青年脑卒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9期 v.21 1012-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

    薛孟馨;李红敏;宋亚楠;张昕;夏斌;薛孟周;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恢复期患者100例,按双盲随机法分为康复Ⅰ组与康复Ⅱ组各50例。康复Ⅰ组行常规康复指导,康复Ⅱ组行恢复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比2组康复总有效率和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结果 2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康复Ⅱ组高于康复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康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018年09期 v.21 1015-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任红艳;尚晓辉;栗彦伟;周毅娟;楚晓飞;黄瑞英;张艳;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128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行为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遵医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效果良好,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2018年09期 v.21 1019-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余丰侠;吴金凤;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及综合康复干预治疗。结果 (1)治疗前,2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适应性行为(t=0.257 4,P=0.797 4)、大运动行为(t=0.286 7,P=0.774 9)、精细运动行为(t=0.213 1,P=0.831 6)、语言行为(t=0.144 6,P=0.885 3)、个人-社交行为(t=0.313 0,P=0.754 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适应性行为(t=2.626 6,P=0.009 9)、大运动行为(t=3.253 3,P=0.001 5)、精细运动行为(t=2.142 9,P=0.034 4)、语言行为(t=2.261 8,P=0.025 7)、个人-社交行为(t=2.686 1,P=0.008 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2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t=0.382 3,P=0.703 0)、精细运动发育商(FMQ,t=0.317 8,P=0.751 3)、总体运动发育商(TMQ,t=0.506 5,P=0.613 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GMQ(t=4.433 2,P=0.0000)、FMQ(t=2.211 6,P=0.029 1)、TMQ(t=2.423 6,P=0.017 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9 7,P=0.003 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可促进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的正常发育,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2018年09期 v.21 1022-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张颖晓;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8例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球后注射治疗,并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比2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9.17%)、护理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球后注射疗效较好,护理效果较优,应尽早进行治疗。

    2018年09期 v.21 1026-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综合护理应用

    孔丽娜;侯立维;杜开先;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05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诊的9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CD3~+、CD4~+、CD8~+水平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缓解时间患儿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09期 v.21 1030-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性脑膜炎的细节性护理观察

    李彩霞;郭书芳;

    目的观察细节性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4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对比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预后及满意度。结果 2组神经系统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2018年09期 v.21 1034-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神经外科“三无”患者救治转归及资金管理工作的回顾性分析

    刘滨;付旭东;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三无"患者救治转归及资金管理工作。方法对100例院内"三无"患者救治转归及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强化并规范了院内有关神经外科"三无"患者救治转归流程,早期排除因医疗、护理过程中造成的各类不良隐患,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经济利益。结论通过强化并规范院内神经外科"三无"患者救治转归及资金管理工作,创新举措,及时有效保障了院内"三无"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经济利益,同时建立良好的"互联网式"互帮服务链,能大幅度提升医院对"三无"患者的救治率。

    2018年09期 v.21 1038-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综述

  • Epac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静;陶欣荣;杨辉;张荣波;

    Epa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分子,单独或与PKA联合接受cAMP的作用。Epac在体内广泛分布,也导致其功能的多样性。研究发现,Epac在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综合征、自闭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扮演重要作用。本文从Epac的分布、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2018年09期 v.21 104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