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哲;闵敬亮;杨光;张辉;王昊;束汉生;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患者的总体预后。方法收集2014-03-2018-06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动脉瘤栓塞率、术前术后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支架的使用、动脉瘤复发、并发症及GOS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判断预后等。结果动脉瘤填塞Raymond分级:Ⅰ级50例,Ⅱ级6例,Ⅲ级4例;19例术中使用支架(支架组和非支架组在早期动脉瘤栓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40例患者在术后1a内行DSA随访,8例出现动脉瘤复发(支架组与非支架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术后GC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Z=-3.741,P<0.01);末次随访患者GOS评分:5分43例,4分10例,3分4例,2分2例,1分1例;术后出现脑积水6例,脑梗死7例,肺部感染4例。结论个体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预后。
2018年21期 v.21 2331-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0K] - 李屾;刘凯;高远;赵璐;方慧;裴璐璐;王运超;宋波;许予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D-二聚体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0-11—2017-01收治的CVST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以及出院随访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2定义为预后良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CVST患者预后与三种因子水平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价值。结果纳入228例CVST住院患者,187例(82.0%)患者预后良好,41例(18.0%)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PLR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67.2±175.6vs 160.1±86.9,P <0.001),D-二聚体(1.5±2.4vs 4.2±9.8,P=0.09)和红细胞分布宽度(15.3±4.1vs 14.8±2.7,P=0.3)在2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6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7~1.094,P<0.05]、意识障碍(OR2.497,95%CI 0.971~6.421,P=0.05)颅内出血(OR 5.361,95%CI 1.977~14.541,P=0.001)、PLR(OR 1.007,95%CI 1.003~1.011,P=0.001)、直窦(OR 2.757,95%CI 1.121~6.780,P=0.027)、静脉(OR 4.250,95%CI 1.450~12.454,P=0.008)和预后独立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LR为168.3时,预测CVST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78.0%和65.2%。结论 PLR与CVST患者预后独立相关。D-二聚体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不是CVST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21期 v.21 2338-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徐国卫;刘欣;郭达云;常玉倩;赵敏;高兰;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取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00mg/次,口服,3次/d;治疗14d后统计分析血清中hs-CRP、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IMT水平。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MT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特异性的降低血清中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
2018年21期 v.21 2345-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李琳琳;杨清成;张建刚;郭艳平;李佳佳;王禹;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静脉溶栓及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2016-06—2018-03安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机械取栓组,35例)、B组(静脉溶栓组,34例)及C组(保守治疗组,32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90d改良Rankin量表(mRS),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治疗后1周和2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周,3组总体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A、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组颅内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mRS≤2分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对大动脉急性脑梗死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机械取栓较静脉溶栓安全性更高,远期预后良好。
2018年21期 v.21 2350-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张新奇;张杰文;黄月;
目的肾功能不全与脑小血管病(CSVD)有关。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是一种相比基于肌酐的估计方程式更有效的评估肾功能方法,然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血浆水平和CSVD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调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浆(Cysc)水平和MRI影像,进行了评估。使用Fazekas量表评估WMH。通过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来调查Cysc和CVSD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显示Cysc升高为导致cSVD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调整Logistic分析中,CysC水平升高与WMH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优势比(OR)(95%置信区间:CI)1.081(1.041~1.122)。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CysC水平与未经调整的WMH严重程度显著相关。Cyscs水平每增长1mg,WMH严重程度分级增高一个等级的优势比为(1.064),95%置信区间为(1.033;1.095)。结论在CSVD患者中,Cysc升高为导致cSVD的危险因素,血清CysC水平与WMH严重程度相关。
2018年21期 v.21 2356-2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王跃生;张敬;李小芹;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表达。方法选择单纯肠道病毒感染患儿30例,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检测第1、14天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T细胞,NK细胞相对活性及外周血CD4~+/CD8~+比值,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单纯肠道病毒感染组入院第1天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同时CD3~+T细胞,NK细胞相对活性及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下降,与合并脑炎患儿相比更显著;治疗第14天单纯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较第1天均显著降低,与合并脑炎患儿相比更显著(P<0.05);CD3~+T细胞,NK细胞活性及外周血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合并脑炎患儿相比更显著(P<0.05)。结论免疫因素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衡。
2018年21期 v.21 2361-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张倩倩;张体华;周玫娟;钱伟军;
目的分析成人视神经脊髓炎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10—2017-10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行头颅及脊髓MRI检查,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将有脑部病灶的患者纳入研究病例。结果采用1.5T MR扫描仪对患者头部和脊髓进行检查获取MRI图像结果显示:25例患者中头部MRI检查中出现脑部病变者16例,未见出现脑部病变9例。病变主要位于延髓、脑桥、侧脑室周围、第三室周围、中脑导水管、胼胝体、大脑白质等处,根据病灶形态可分为斑片状、斑点状、线样状、融合型,不规则型,常见病灶为散在不规则斑片状、斑点状。15例患者MRI增强检查未见明显强化,1例患者病灶呈轻度强化。16例患者中均出现视神经和脊髓以外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大多数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都会伴有脑部病变,绝大多数病灶部位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对应关系,病变部位易伴发相应临床的表现。
2018年21期 v.21 2367-2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 尹帅领;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确诊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卒中进展的判断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进行即时评定,分别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加用替罗非班后6h、24h、3d、7d的NIHSS评分,并采用NIHSS评分降幅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入组及治疗后6h时2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h、3d、7d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中未出现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3d)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脑梗死再进展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8年21期 v.21 2373-2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成红学;是明启;
目的探讨降血压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脑血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继续应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120~140/80~9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血压低于180/100mmHg时不降压,1周后启动降压治疗。观察2组患者静脉溶栓后梗死侧脑血流、梗死体积变化,NIHSS评分变化,出血并发症、90d良好预后(mRS≤2)。结果观察组脑血流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变化、出血并发症及90d良好预后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及时降压治疗,没有明显降低梗死侧脑血流,没有扩大脑梗死体积,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控制血压可能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
2018年21期 v.21 2378-2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冀战一;杨春华;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收治的150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与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的方案,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单独治疗方案,治疗9周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组间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巴塞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数(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巴塞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数(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8年21期 v.21 2383-2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刘霄;李锴;郭亚洲;王常伟;刘禹;张晓阳;刘德中;
目的探讨由CPA表皮样囊肿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与手术疗效,以及其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差别。方法回顾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01—2018-07 12例由CPA表皮样囊肿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24例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于表皮样囊肿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年龄均较轻,年龄(46.3±8.5)岁,同时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程通常较短。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2例。10例疼痛症状消失,2例术后3个月疼痛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3a疼痛无复发。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期患侧面部麻木1例,面部感觉减退5例,面瘫4例(House-BrackmannⅡ-Ⅲ级),听力下降1例,随访3个月后症状均恢复,所有患者术后无死亡及重残。结论 CPA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多数由于CPA区占位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所导致,早期病变小,症状发作年龄较小,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数易于切除,手术疗效满意。
2018年21期 v.21 2388-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王相阁;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过程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用DSA,并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通过DSA检查发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异常84例,血管正常16例(16.00%);交通动脉瘤占6.00%,大脑动脉狭窄占54.55%。治疗后患者血管狭窄和闭塞情况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DSA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得到,不良反应率低。
2018年21期 v.21 2394-2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黄文甫;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01—2017-01收治6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同时选择5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超声检查情况。结果 3组性别构成、年龄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嗜好烟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斑块检出率为99.6%,TIA组斑块检出率为64.1%,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43.2%,且3组溃疡斑、软斑、硬斑、扁平斑、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性斑块等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直接联系,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和预防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2018年21期 v.21 2399-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袁军辉;石东付;吕岩松;董超峰;张少伟;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应用GOS评分指标评判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术后1d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49例,血肿大部分清除(血肿残留<30%)16例,20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存活6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优,ADL 1~2级(家庭生活独立)42例(68.85%),良,ADL 3级(生活部分自理)11例(18.03%),中,ADL 4级(清醒卧床)7例(11.48%);差,植物状态生存1例(1.64%),优良率86.88%,病死率3.08%。结论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止血确切,血肿清除理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2018年21期 v.21 2404-2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王晨阳;顾志强;崔金全;王武亮;赵虎;袁博;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01—2017-01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病房和神经内科收治的18例妊娠期及产后合并PRL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72.22%)首发症状是头痛,伴恶心、呕吐;11例(61.11%)癫痫抽搐,其中9例多次发作,2例呈持续抽搐状态,3例首发;11例(61.11%)意识障碍,其中1例首发;10例(55.56%)视觉障碍,1例首发,8例合并头痛;1例(5.56%)精神异常。实验室指标:14例贫血,18例低蛋白血症,17例尿蛋白阳性,18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尿酸异常。影像学:均有脑白质受累,5例皮质受累,其中枕叶18例,顶叶16例,额叶12例,颞叶9例,基底节区5例,胼胝体压部4例,小脑半球2例。经积极治疗,18例均痊愈出院,随诊6~12个月,均无癫痫复发,复查颅脑MRI,较前减轻或恢复正常。结论早发现,早诊治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提高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的认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8年21期 v.21 2409-2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胡萍;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06-2016-06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诊疗的21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210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A、对照组B三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用药方案,对照组A采用氨氯地平用药方案,对照组B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方案,连续用药8周后,统计3组血压水平、QT间期离散度,评估3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8周的连续治疗,观察组QTcd(31.5±10.2)ms,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收缩压(SBP)(143.8±15.9)mmHg,舒张压(DBP)(89.4±11.5)mmHg,均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显著降低其QT间期离散度,抑制心肌肥厚,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2018年21期 v.21 2413-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