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海燕;滕军放;杨凌飞;孙亚娟;谢晶晶;
目的探讨Lewis-Sumner综合征(Lewis-Sumner syndrome,LSS)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LSS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8例典型LSS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电生理特点、病程及对治疗的反应,总结LSS的临床特点。结果 8例患者,女2例,男6例,平均年龄42. 6岁,62. 5%的患者上肢远端异常为首发症状。单纯感觉型占12. 5%,感觉运动型占87. 5%。脑神经者受累占12. 5%,远端肢体肌萎缩者占25%,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显示传导阻滞。75%患者在免疫球蛋白、激素阶梯冲击及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部分患者随访时进展为多灶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结论 LS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可通过血清学、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等相关检查诊断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预后良好。
2018年22期 v.21 2444-2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王修成;王新军;曾凡涛;
目的研究IDH-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5-01—2017-05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92例脑胶质瘤标本,按病理分级分成2组:低级别组(Ⅰ/Ⅱ) 60例,高级别组(Ⅲ/Ⅳ) 32例,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4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4例,星形-少突胶质细胞瘤12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男44例,女48例。伴发癫痫35例,其中低级别组28例,高级别组7例。取同期因颅脑外伤行"开颅减压术"而获取的正常脑组织20例作空白对照。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在胶质瘤组织中,高级别胶质瘤(Ⅲ/Ⅳ)中高表达(+++)为62. 5%(20/32),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中高表达(+++)的26. 7%(16/60)(χ~2=11. 251,P=0. 000 80)。胶质瘤伴发癫痫患者中IDH1高表达(+++)为7例,不伴发癫痫中IDH1高表达为24例(χ~2=4. 147 0,P=0. 041 71)。青少年患者中高表达为50%(15/30),中年患者中高表达为23. 08%(12/52),老年患者中高表达为50%(5/10)(χ~2=7. 224,P=0. 027)。IDH1的表达程度与性别(χ~2=0. 093 0,P=0. 764 00)、病理类型(χ~2=6. 740 0,P=0. 080 66)无相关性。结论胶质瘤IDH1的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年龄及是否伴发癫痫具有相关性。
2018年22期 v.21 2450-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吕娟;赵红梅;赵杰;王润青;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指导最后正常时间>4. 5 h醒后脑卒中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最后正常时间>4. 5 h醒后脑卒中患者,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磁共振检查,对存在缺血半暗带且同意静脉溶栓治疗的36例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WUS组);同时将发病时间<4. 5 h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溶栓对照组。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 h、24 h、7 d、出院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并进行比较,复查头颅CT,监测并发症。结果 2组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WUS组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 05),而对照组NIHSS评分于溶栓后7 d、出院前明显降低(P<0. 05)。2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溶栓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发病时间>4. 5 h的醒后脑卒中患者,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指导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2018年22期 v.21 2456-2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 陆小林;林志伟;陈丽芳;郑坤木;鲁丛霞;
目的分析ApoE基因与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poE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95例缺血性脑卒中和65例非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检测患者的ApoE基因型、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与E2/E3比较,基因型E3/E3、E3/E4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浆TC、LDL-C、ApoB含量比较上均为E3/E4> E3/E3>E2/E3,且2组血浆LDL-C浓度在E3/E4与E2/E3、E3/E3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LDL-C、ApoB与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有关,是其危险因素;与基因型E2/E3比较,E3/E4在有斑块组中较无斑块组比例高。结论基因型E3/E3、E3/E4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基因型E3/E4可能是导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基因型E3/E4通过影响患者的血浆LDL-C水平进一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有待更大的样本量更进一步的研究。
2018年22期 v.21 2463-2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陈茂才;
目的观察成人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GO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01—2018-06收治的120例患者,A组为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B组为2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组为2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D组为40例无颅内感染的患者。检测脑脊液IL-6、hs-CRP、PCT、LDH、ADA、CHE、AST水平,比较4组检测指标。结果 A、B、C组分别与D组相比,A组脑脊液hs-CRP、PCT、ADA水平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组脑脊液hs-CRP、PCT、ADA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组脑脊液ADA水平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CT、hs-CRP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B、C组IL-6、LDH、CHE、AST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L-6、hs-CRP、PCT、LDH、ADA、CHE、AST水平明显升高,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ADA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指标。
2018年22期 v.21 2470-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李魁;何远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gpls 2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7-04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9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性斑块组(n=57)、不稳定性斑块组(n=69)和无斑块组(n=65),同期,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 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gptl 2水平为(3. 74±0. 97)ng/mL,对照组为(1. 14±0. 1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 871,P=0. 000);不稳定性斑块组TC、LDL-C、hs-CRP和Angptl 2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而HDL-C低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且稳定性斑块组Angptl 2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gptl 2水平与LDL-C和hs-CRP均呈正相关(r=0. 234和0. 618; P=0. 001和0. 000),而与HDL-C呈负相关(r=-0. 183,P=0. 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和血清Angptl 2水平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风险因素(P<0. 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gptl 2水平在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时,曲线下面积0. 900(95%CI:0. 848~0. 953),当血清Angptl 2取4. 16ng/mL时,灵敏度79. 7%,特异度87. 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gptl 2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风险因素。
2018年22期 v.21 2476-2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张塬坤;李楠;董万亮;贾延劼;赵友民;张力俨;赵国安;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2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5-羟色胺水平分别为(0. 46±0. 08)μmol/L、(36. 82±10. 86) ng/mL,对照组分别为(0. 31±0. 09)μmol/L、(47. 69±11. 64) ng/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2018年22期 v.21 2482-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李艳艳;李军伟;蒋超;赵峻;王延虹;时磊;
目的系统评价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 1. 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 3系统软件对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 d和90 d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共1 946例患者。试验组14 d NIHSS评分(MD=-2. 74,95%CI-3. 89~-0. 16,Z=4. 7,P<0. 000 01)、14 d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 73,95%CI 1. 77~4. 22,Z=4. 55,P<0. 000 01),而2组90 d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 85,95%CI 0. 76~4. 6,Z=1. 36,P=0. 18)。试验组48 h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6. 43,95%CI 4. 83~30. 84,Z=6. 27,P<0. 000 01)。结论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有效性需要根据NIHSS评分、HSA给药时机以及HSA剂量等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2018年22期 v.21 2487-2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 苏建;刘辉;耿海威;于荣焕;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74例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进行重症监护、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开颅手术、营养神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B组27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d治疗; C组25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40万U/d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20 d的TGF-β1水平差异,以及住院8周内的病死率。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TGF-β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经过治疗10 d和20 d后,A组患者TGF-β1水平无明显改变,B组和C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且C组升高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住院期间3组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TGF-β1水平,且提高程度与剂量有关,但不能改善预后。
2018年22期 v.21 2494-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王钰清;
目的探究七叶皂苷钠联合甲强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视神经炎(AON)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0—2016-10许昌市中心医院AON患者104例(共104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各52只眼)。对照组予以甲强龙冲击疗法,研究组予以甲强龙冲击疗法+七叶皂苷钠,2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视力及视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98. 08%)高于对照组(80.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在≥1. 0、0. 5~0. 9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在0. 1~0. 4、<0. 1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在中心暗点、哑铃状暗点、旁中心暗点、生理盲点扩大、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 54%)与对照组比较(17. 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甲强龙冲击疗法可明显改善AON患者视力及视野恢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2018年22期 v.21 2500-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王春燕;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运动型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06-2018-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后运动型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语言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言语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4例(97. 78%),显著高于对照组71.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2组言语表达能力、言语理解能力、文字书写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失语商(AQ)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BDAE)、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CFCP)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言语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A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BDAE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CFCP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运动型失语症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言语能力。
2018年22期 v.21 2505-2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张志伟;李保林;贾宝辉;徐兰娟;李成建;彭月丽;刘静;吴琼;
目的探讨血管内亚低温联合模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6-03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与支持治疗,有手术指征者采取急诊开颅手术治疗,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血管内亚低温+模拟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水平,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提高,颅内压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随访,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NIHSS、DR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恢复良好率39. 13%(18/46)高于对照组17. 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后12个月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联合采用血管内亚低温与模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颅内压,促进其脑功能与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良好远期疗效。
2018年22期 v.21 2512-2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毛中臣;苏建;付志新;陈卡佳;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osclerosis,CAS)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体检发现的CAS患者,年龄50~70岁。CAS诊断方法是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值,IMT>1. 1 mm即为CAS。用MMP-9表示斑块的稳定性。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甘油三酯(glycerin trilaurate,TG)、MMP-9、hsCRP和TGF-β1检测。观察TGF-β1和MMP-9、hsCRP的相关性。结果 TGF-β1与MMP-9、hsCRP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对于CAS过程具有保护作用。
2018年22期 v.21 2518-2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李保华;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超声透皮给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甲钴胺及维生素B1片,观察组同时给予盐酸利多卡因、甲钴胺超声透皮给药,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1、2、4周后VAS疼痛评分与ES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E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1、2、4周后观察组VAS、ES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超声透皮给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情绪与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2018年22期 v.21 2523-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吕晓静;
目的观察经颅微电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2—2016-02洛阳荣康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60例PSD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2组均给予调节血糖和血脂、控制血压、维持水盐平衡、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及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情况,采用改良后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生活能力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均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2组HAMD、MESS、MB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2组HAMD、MESS、MBI评分均显著下降(P<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结论 CE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明显改善患者质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2018年22期 v.21 2529-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