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与GOS的关系

    钟红;杨阳;荆婧;苗旺;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与患者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5-2018-05收治的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依据GOS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较差组38例。随访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1)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烟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情绪控制、意识水平、就诊时间、血压控制、大便平均时间间隔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再出血、脑积水、局灶体征、脑膜刺激征、癫痫样发作、脑血管痉挛、颅内动脉瘤、CT-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情绪控制、意识水平、血压控制、再出血、Hunt-Hess分级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预后主要因素。结论控制情绪的稳定、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等,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可采取早期相关措施进行干预,降低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率。

    2018年24期 v.21 2669-2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柯先金;蔡志荣;孙波;王强;

    目的探讨尿酸是否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2017-03入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滨医院)神经内科的1 84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梗死部位分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658例)和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1 185例)。采集前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空腹血糖、尿酸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空腹血糖(OR=1.070,P=0.030,95%CI 1.009~1.136)和尿酸(OR=1.299,P=0.034,95%CI 1.198~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腹血糖高和高尿酸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

    2018年24期 v.21 2676-2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李彦钊;孙丕通;邓东风;孙晶;郎明非;曲晓扬;张绪新;

    目的探讨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01—2017-06收治的36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出院时优良31例,轻残5例。结论对于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术前充分准备,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2018年24期 v.21 2681-2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下肢肌肉MRI分析

    马明明;李晓东;宋佳;李刚;庞咪;付俊;杨亮;张杰文;

    目的探讨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下肢肌肉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4—2018-05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6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下肢肌肉MRI结果。结果 3例表现为典型的肢带型肌无力,MRI上其大腿肌肉表现为大收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长头脂肪化较重,而缝匠肌、长收肌、股薄肌、半腱肌相对保留,其小腿腓肠肌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化改变;2例表现为活动后肌肉痉挛疼痛;1例仅表现为CK增高,其大小腿肌肉未见明显脂肪浸润。结论 BMD中肌无力者下肢MRI主要表现为大腿大收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长头脂肪化较重,而缝匠肌、长收肌、股薄肌、半腱肌相对保留,小腿的腓肠肌存在脂肪化改变;肌力正常者大小腿肌肉在MRI上可无明显脂肪化改变。

    2018年24期 v.21 2686-2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两家系临床分析

    陈永康;刘晗;袁心;王雪晶;滕军放;

    目的探讨由ETFDH基因突变引起的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特点以及核黄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肌肉磁共振(MRI)、肌肉活检及基因检测确诊两家系3例LSM患者,并评估给予核黄素治疗前后患者运动症状的变化。结果 2例左侧三角肌肌肉MRI与肌肉活检提示肌肉脂质沉积,基因检测揭示1例存在ETFDH基因c.1395dupT(p.G466Wfs*24)和c.770A>G(p.Y257C)复合杂合突变,2例存在ETFDH基因c.770A>G(p.Y257C)纯合突变,3例经核黄素治疗1个月后运动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对于无明显诱因引起的双下肢无力患者,可通过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进行确诊,且核黄素能够有效改善运动症状。

    2018年24期 v.21 2692-2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 磁共振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杨靖;周军;黄立新;

    目的研究磁共振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NMOSD的12例患者行颅脑MRI轴位T_1WI、T_2WI、T_2WI-FLAIR,矢状位T_2WI序列,冠状位眼眶STIR序列,颈胸段脊髓的矢状位T_1WI、T_2WI及STIR序列,轴位T_2WI序列扫描,其中5例进行增强扫描,分析颅内、视神经及脊髓内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脑内典型部位的多发病灶,单侧或双侧视神经病变;8例出现脊髓内病灶,增强扫描5例患者中4例脑内部分病灶见强化,4例有视神经强化,3例脊髓内病灶局部可见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NMOSD患者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对疾病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8年24期 v.21 2697-2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 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尹刘杰;李世泽;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91例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46例予以盐酸多奈哌齐+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认知功能(MoCA)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3个月后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41/46),高于对照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7/46),对照组为6.67%(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

    2018年24期 v.21 2703-2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的影响

    赵琰;李华;王景涛;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7-11郑州市急救网络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血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至治疗后3个月。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认知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6.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2%(χ~2=5.386,P=0.02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3个月2组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且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1个月及3个月研究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7 d、1个月及3个月研究组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疗效显著。

    2018年24期 v.21 2708-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进领;刘威;彭睿;李智;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防控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02—2017-03在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8例,其中83例感染者为感染组,余345例未感染者随机抽取83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9.39%(83/428,),患者感染部位依次为泌尿系统(42/83,50.60%)、呼吸系统(12/83,33.73%)、其他(13/83,15.66%)。单一部位感染76例(91.57%),合并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7例(8.43%)。感染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预防医院感染。侵袭性操作会使感染机会增多。结论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感染部位主要在泌尿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有糖尿病的脑卒中可能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原发病的诊治、严控对抗生素的使用。对侵入性操作,应严格无菌技术,及时排痰等,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8年24期 v.21 2714-2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认知康复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车文生;蔡琛;

    目的观察认知康复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治疗组、认知康复训练组、头皮针治疗联合认知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头皮针治疗组、认知训练组、联合组分别给予头皮针治疗、认知康复训练、头皮针治疗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除常规神经内科给药外不进行其他系统训练或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用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3组相对于对照组的MoCA评分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后6个月MoCA评分无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联合治疗组MoCA评分相对于单纯头皮针治疗组和单纯认知康复训练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3组韦氏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8年24期 v.21 2719-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高兰;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巴氯芬治疗,研究组使用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变化、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明显。

    2018年24期 v.21 2725-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王向阳;郭电渠;韩冰;王新厂;刘文彬;付旭东;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7-05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在显微镜下开颅清除血肿,术后早期在神经重症监护室监护,控制血压、神经营养及后期康复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复查头颅CT示脑内血肿清除理想。术后患者死亡3例(7.14%),其中2例死于脑疝所致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Ⅰ级7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安全有效清除血肿,对脑组织损伤小,止血较为彻底,病人恢复满意。

    2018年24期 v.21 2731-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骶神经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任钰鑫;

    目的探究骶神经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07-2018-03接诊的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9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ID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骶神经刺激。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特征,2 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最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3%vs 65.5%,P<0.05)。2组平均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压力、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均明显降低,平均膀胱容量及平均最大尿流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排尿次数、尿失禁发作次数、单次尿量、最大排尿量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神经刺激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效改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患者排尿功能障碍,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膀胱功能训练。

    2018年24期 v.21 2736-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mNGF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HIE对脑血流灌注及外周血S-100β Caspase3和mIL-2R表达的影响

    张嘉雯;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及对脑血流灌注、外周血S-100β、Caspase3和白介素-2受体(m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03—2018-02治疗的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mNGF,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血流灌注水平以及外周血S-100β、Caspase3和mIL-2R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内动脉收缩期流速(Vs)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R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100β、Caspase3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m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mNGF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HIE,可有效改善患儿脑血流灌注水平以及外周血神经元蛋白指标,提高外周血中mIL-2R表达率,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2018年24期 v.21 2742-2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rt-PA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临床分析

    贺新霞;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2015-01—2018-02收治的24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210例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30例。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情况,对比2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结果 2组溶栓前NIHSS评分、FIB、P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6 h、3 d、7 d NIHSS评分、PT、TT均低于rt-PA静脉溶栓组,FIB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较高。

    2018年24期 v.21 2749-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论著 护理园地

  •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综合护理

    王闪闪;郑蔚;邢伟;李爱敏;王文涛;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01—2017-12收治的268例重症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后,实验组有效率明显增高,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尽早实施早期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2018年24期 v.21 2755-2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精细化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王静;柳杰;钟洁;

    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6—2018-01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2组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心理评定(HAMD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Barthel指数和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护理满意度的积极效果,对脑卒中患者的身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24期 v.21 2760-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个体化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张娟;周晓蕾;冯素萍;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2018-03河南省胸科医院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比较2组抑郁量表评分(SDS)、焦虑量表评分(SAS)和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呼吸紊乱指数和各项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2018年24期 v.21 2766-2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无缝隙护理管理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间转运的影响

    孙甜甜;张丽;李付华;张苇;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转运的52例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无缝隙化转运管理后的效果,对照组为2016年22例常规转运患者,分析其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实现院间转运,和对照组相比,实施无缝化转运管理后,院外转运时间明显缩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间急救转运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具有较高转运效率和安全性。

    2018年24期 v.21 2772-2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安全指标的建立及应用

    贾蕊;

    目的探讨专科质量指标设置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吞咽障碍患者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吞咽障碍评估、安全进食要素、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护理交接班。运用专科指标对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定期分析数据并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护理指标开始实施时(2017-06)和实施半年后(2017-12),吞咽障碍患者首次评估准确率分别为92.31%和95.45%;动态评估及时率分别为88.74%和96.73%;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正确率分别为62.68%和90.32%,护理文书记录合格率分别为90.00%和97.50%;护理交接班书写合格率分别为87.50%(35/40)和92.50%(37/40)。结论专科指标的建立能使吞咽障碍患者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为持续改进疼痛护理质量提供数据和事实依据,有助于提高吞咽障碍护理的管理水平

    2018年24期 v.21 2776-2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综述

  • 帕金森病相关膀胱功能障碍

    索一君;程淑华;聂红兵;

    帕金森病是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病。膀胱功能障碍作为较常见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同样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膀胱刺激性症状,有研究认为其与多巴胺对排尿反射的抑制作用减弱相关。抗胆碱药物是治疗膀胱刺激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在药物控制欠佳的情况下,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局部注射肉毒素也可作为替代治疗手段。

    2018年24期 v.21 2781-2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