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谭蕾蕾;贾燕;李鹏辉;秦亚辉;黄月;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06—2019-02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例确诊恶性肿瘤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结果 9例恶性肿瘤伴发脑梗死患者中男7例,女2例,起病年龄37~75岁,确诊恶性肿瘤到发生脑梗死时间1~72个月,其中7例患者在确诊恶性肿瘤后的6个月内出现急性脑梗死,且6例有肿瘤转移;9例患者中5例有传统危险因素,按照TOAST分型,6例均属于原因不明型,9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R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有升高,所有患者影像学梗死病灶均≥2个,9例患者肿瘤治疗中7例采用化疗方案,1例采用放疗方案。结论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患者生物学标志物变化明显,颅内出现多发病灶,发病机制可能与高凝状态及肿瘤治疗方式相关。

    2020年08期 v.23 645-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临床分析

    张燕平;罗瑞琦;焦永光;李运恒;

    目的评估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07—2019-1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依据呼吸暂停指数(apnea and hypophea index,AHI)≥5次/h的结果,将诊断为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35例纳入实验组;无OSAHS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各组均行头颅磁共振MRA检查,按狭窄情况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与重度狭窄。比较脑梗死合并OSAHS与无OSAHS的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颅内血管狭窄的程度、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体重指数(BMI)为(23.29±1.85)kg/m~2,实验组为(25.53±3.95)kg/m~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CRP为(4.56±3.17)mg/dL,对照组为(2.50±1.77)mg/d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cy为(13.56±5.20)mg/dL,实验组为(17.71±9.05)mg/d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占68.6%(24/35),对照组狭窄仅为48.5%(17/35);实验组多支狭窄37.1%(13/35),而对照组为17.1%(6/35);2组在脑动脉狭窄程度、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管分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OSAHS增加颅内血管狭窄的风险,应重视对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监测和干预。

    2020年08期 v.23 650-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短暂性症状伴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

    宋良;付胜奇;杜家琇;张洪涛;范文斐;张淑玲;

    目的探讨短暂性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进展为缺血脑卒中的风险。方法 1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病24h内行头颅磁共振及DWI检查,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和TS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情况。发病7d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脑梗死复发的发生率。结果与TIA组相比,TSI组C反应蛋白、有TIA和卒中史、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比值(NLR)、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LDL-C)、ABCD2评分、运动障碍、发作次数>3次的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TIA和卒中史(OR=2.485,95%CI 1.433~4.30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803,95%CI 1.171~2.775)、NLR升高(OR=3.134,95%CI 1.734~5.654)、症状发作次数>3次(OR=2.669,95%CI 1.287~5.606)及运动障碍(OR=2.055,95%CI 1.204~3.493)均与TSI患者的发生呈正相关。TSI组患者7d后随访再发TIA及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TIA组。结论既往有TIA和卒中史、NLR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作次数>3次及运动障碍是TS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TSI的发病率及卒中复发的风险。

    2020年08期 v.23 65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抗凝治疗进展性桥脑梗死临床观察

    李丽;李光彩;赵蒙;庄肃敬;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急性期进展性桥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进展性桥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1组及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2组,为抗凝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治疗,为抗血小板聚集组,20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ankin修订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1组较实验2组及对照组NIHSS、mR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凝治疗后APTT、PT、TT均延长,静滴抗凝治疗比肌内注射抗凝治疗APTT、TT延长更明显。结论静滴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期进展性桥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残疾程度。

    2020年08期 v.23 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的影响

    王青松;陶艳丽;丁志刚;凡芳;周佩洋;杨军;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9-03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3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单用组51例和联用组5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单用组给予GM1静滴,80mg/次,1次/d;联用组联用GM1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mg/次,1次/d;2组治疗时间均为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用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GC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联用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单用组(均P<0.05),GC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用组(均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和GM1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够降低血黏度,有效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缺血性脑组织损伤,能够促使神经营养相关因子的分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对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年08期 v.23 66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血液标志物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

    程弘禹;李丹;郑圆;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血液标志物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探寻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01—06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96例非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多普勒彩超检查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有颈动脉斑块者和无颈动脉斑块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液标志物水平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无斑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促甲状腺激素、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及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水平及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且与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血液标志物水平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高,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偏大,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及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2020年08期 v.23 672-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李双;于海艳;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阜新市中心医院2018-01-2019-12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心理疏导。试验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治疗4周。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第2、4周后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改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9%(39/42) vs 7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安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08期 v.23 678-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的疗效及TLR4/NF-kB IL-6 TNF-α hs-CRP水平的影响

    陈玉霞;

    目的研究小儿癫痫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kB)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以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04—2019-04收治的103例小儿癫痫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1例接受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52例患儿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TLR4/NF-kB水平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观察组治疗后TLR4、NF-k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能够更明显控制TLR4/NF-kB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2020年08期 v.23 682-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乾坤;李雪元;朱旭强;吴力新;甄英伟;罗文正;闫东明;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9—2019-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回顾分析不同患者性别与年龄、肿瘤的Knosp分级、单侧或双侧海绵窦侵袭、大小与位置(鞍上或蝶窦)、质地、切除程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Knosp分级与单双侧侵袭、体积大小与位置、肿瘤质地是影响切除程度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nosp分级、肿瘤大小与肿瘤质地为影响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分析肿瘤Knosp分级与肿瘤大小,术中评估肿瘤质地,熟练操作与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切除程度。

    2020年08期 v.23 687-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急性腰部神经疼痛四联疗法分析

    黄爱敏;吴永娟;李慧;

    目的探讨急性腰部神经痛的简便、快捷、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方法急性腰部神经痛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输液疗法、脐部针灸疗法、脐部艾灸疗法和牵引四联疗法。其中47例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为慢性腰肌劳损急性发作,观察疗效并分析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85例患者,其中显著65例,有效20例,无效0例,复发10例,47例患者均一次治愈,10例半年后因劳累和久坐复发,总有效率100%。结论四重综合治疗急性腰部神经痛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情况,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治疗周期短,疗效快,值得推广。

    2020年08期 v.23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价值分析

    魏志环;梁恒坡;韩倩;张久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夹层(VAD)患者的血管内径、血管内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其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夹层患者14例,研究其超声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根据血管结构特征分为双腔型、壁内血肿型及夹层动脉瘤型,14例椎动脉夹层患者中,壁内血肿型9例(累及V1段4例,累及V2段3例,累及V1、V2段2例),双腔型5例(累及V1段3例,累及V2段1例,累及V1、V2段1例),患侧椎动脉病变部位原始管腔明显增宽,真腔内径变窄且小于原始管腔内径1/2以上时,峰值流速(PSV)和搏动指数(PI)明显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根据患侧椎动脉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初步筛查椎动脉夹层,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2020年08期 v.23 697-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二次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垂体瘤临床分析

    王阳;杜宝顺;路贵;尚飞;

    目的探讨二次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复发、残留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术后辅以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0-01—2015-10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切加次全切除16例,临床症状好转20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激素水平下降均>50%,经术后综合治疗,3个月后均降至正常范围,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结论对于无禁忌证的垂体瘤残余或复发的患者,二次经鼻蝶手术依然是安全、可靠的首选治疗手段。

    2020年08期 v.23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血管超声对静脉溶栓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军杰;吕爱红;李兆妍;

    目的分析血管超声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IVT时对入组患者进行首次TCD检查,IVT 24h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探讨血管超声影像表现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显著改善"是否相关。结果在侧支循环、溃疡性斑块、房颤、右向左分流几个因素上,显著改善组和未显著改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向左分流和侧支循环建立是与"显著改善"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管超声检查可以获得有价值的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便于床旁操作、动态观察,可广泛应用于IVT诊疗过程中。

    2020年08期 v.23 70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X线引导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张显峰;周涛;任强;

    目的探讨X线引导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6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并行X线引导下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4例,其中104例确诊患者接受治疗,30例诊断不明确的在明确诊断及确定责任节段后接受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操作是否成功、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NDI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的X线引导下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操作均顺利完成,操作时间(14.4±5.1)min。术中行造影剂显影脊神经的均成功。全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头晕和上肢乏力4例,卧床休息数小时后恢复。治疗组、诊断组患者治疗后及各随访点的N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5.9%)患者接受CESIs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后经3个月观察随访仍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最终转行手术治疗。结论 X线引导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式,也可用于复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确诊及责任节段的定位,且操作简单、安全。

    2020年08期 v.23 71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论著 护理园地

  • 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自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吴海霞;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自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03―2019-10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9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将经常规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纳入A组,将经循证护理干预的44例患者资料纳入B组。比较2组自理能力、并发症总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结果 2组干预2周后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B组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GOS预后评定结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经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2020年08期 v.23 716-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侯荣枝;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临床普及价值高。

    2020年08期 v.23 720-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综述

  • 醒后卒中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选择模式

    方敏;黄晶;刘颖;卢进;陈雪;叶军;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病的危害在逐渐上升。虽然静脉使用阿替普酶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只有少数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低治疗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发病时间不能确定或就诊时间的延误造成的。醒后卒中患者因发病时间无法界定,因而无法行再灌注治疗。随着一些重要研究的开展及成功,使我们重新思考简单按时序表达的"时间窗"概念,认识到即使在超过指南推荐的时间窗,仍有可能存在可挽救有梗死风险的脑组织,逐渐形成了"组织窗"的治疗理念。这一转变,离不开先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项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师可以根据临床评估及影像成像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可挽救组织的存在,可能会使更多的卒中患者获得再灌注治疗的益处。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试图通过影像学和临床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寻找缺血半暗带存在的证据。在这篇综述中,将探讨目前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选择模式。

    2020年08期 v.23 724-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出血型烟雾综合征侧支血管的研究进展

    陈雨各;陈月芹;

    烟雾综合征(MMS)作为一种进展缓慢的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在血管造影图像上发现颅底血管网似"烟雾"状而得名。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出血型和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多见于成年患者,预后极差,是MMS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进展过程中伴随着侧支血管的异常扩张和破裂。本文通过综述出血型MMS的侧支循环、侧支血管评估方法及研究现状,为临床及影像医师对出血型MMS在诊断、治疗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0年08期 v.23 729-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迟蕊;张美艳;潘心;李福荣;隋晓雯;赵红玲;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损失和经济负担。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越来越多偏头痛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脑白质病变(WML),已有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患WML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且有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WML发病率较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更高,其还可能是脑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二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讨论及研究。

    2020年08期 v.23 734-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