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锋;管生;郭新宾;徐浩文;袁永杰;刘朝;陈振;王子博;李栋;魏森;
目的初步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行密网支架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1例先前行单纯弹簧圈填塞,2例先前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前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1分。使用PED联合弹簧圈1例,单纯PED置入2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出院当日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0分。术后影像学随访1例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选择的复发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需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2020年13期 v.23 1110-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贾晓军;幺冰;陈思嘉;闫娟;杨婕;
目的探讨脑萎缩(BA)对静脉溶栓治疗严重缺血性脑卒中(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1—2018-08解放军第985医院静脉溶栓治疗的严重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以BV/CV作为相对脑容量,观察BV/CV与近期终点事件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发生近期终点事件19例,发生率14.96%。终点事件和非终点事件患者年龄、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V/C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患者3个月时mRS≤2分者51例,mRS>2分者76例,预后良好率为40.16%。mRS≤2分者和mRS>2分者年龄、基线血糖、高血压、糖尿病、近期终点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与≥15分的严重ACI患者静脉溶栓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2020年13期 v.23 1116-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岳珍珍;焦义明;
目的探讨增加颅内近端责任动脉狭窄作为改良的ABCD2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3-11—2018-11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评价改良的ABCD2I评分对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50例,90 d时98例(11.5%)发生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颅内近端责任动脉狭窄(OR=2.399,95%CI 1.450~3.977,P<0.001)。ROC曲线下面积改良的ABCD2I评分(OR=1.564,95%CI 1.311~1.860),ABCD2评分(0.665,95%CI 0.626~0.702),Z=2.136,P<0.05。结论改良的ABCD2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0年13期 v.23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王芹;黄伟;姚敏;钱红雨;渠文生;王宝峰;高锋;
目的评估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后康复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颞骨骨折面神经减压术后的面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甲钴胺注射液肌内注射12周;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周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H-B)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12周后,针灸组H-B分级评分及FD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DIP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的抬额、闭眼、鼓腮、动嘴症状体征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骨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后,针灸协助的综合康复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体征,提高痊愈率,恢复面神经功能。
2020年13期 v.23 1126-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郭芬;王晓雪;许宏侠;刘欣欣;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对医院2017-03—2019-09收治的85例老年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体检的79例老年健康者资料,分别为研究组、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情况,对比2组非运动症状情况[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SP)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NSE、NPY、S-100β水平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NSE、NPY、S-100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MSE评分、MQ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NSE、NPY、S-100β均与MMSE评分、MQ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呈强烈负相关(P<0.05),血清NSE、NPY、S-100β均与ASP评分呈强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NSE、NPY、S-100β水平偏高,智力、记忆功能、自主非运动症状、认知功能、自理能力偏低,血清NSE、NPY、S-100β水平与非运动症状均有相关性。
2020年13期 v.23 1131-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李玲玲;陶有为;扈俊华;胡承啸;柴超;张晓娜;闫德祺;高玉松;
目的研究血糖水皮对创伤性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2017-01—2019-06收治的创伤性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54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n=40)、死亡组(n=14)。分析患者入院72 h内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比较组间差异。将GluAve、GluCV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见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GCS评分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GluAve、GluSD、GluCV均较死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平均血糖区间的上升,死亡病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变异度越高,病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luAve的上升,死亡病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CV越高,病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与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是临床治疗策略的重要部分。临床上,我们不仅要采取必要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更要关注血糖的变异性,将血糖波动控制在合理水平。
2020年13期 v.23 1136-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梁阿铭;董瑞;姜羽;苗静静;张辉;闵有会;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07—2019-07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手术组30例,显微镜手术组30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显微镜组出血量(240.67±49.68)mL、手术时间(155.60±19.90)min、术后住院时间(7.47±2.03)d,内镜组出血量(149.83±48.34)mL、手术时间(128.50±19.70)min、术后住院时间(6.20±1.69)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对比神经内镜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切除效果与显微镜组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切除效果相同,但应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2020年13期 v.23 1140-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 周晓慧;张艺萍;孙培;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合并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患者预后与心电图QRS波向量的关系,以期为颅脑创伤合并CCS的临床干预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01—2019-02收治的颅脑创伤合并CCS患者,28 d死亡31例纳入预后不良组,存活105例为预后良好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情况,采集患者立体心电向量检查结果,比较2组心电图QRS波向量,分析心电图QRS波向量对颅脑创伤合并CCS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运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motor Glasgow coma scale,mGCS)评分2~3分、发生脑疝、颅内血肿量≥50 mL、多发脑挫裂伤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I(serum cardiac troponin 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异常患者中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入院时GCS评分4~5分、未发生脑疝、颅内血肿量<50 mL、单发脑挫裂伤、NT-pro BNP、cTnI及CK或CK-MB、MYO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空间QRS-T夹角、F面最大振幅、H面最大振幅、H面最大向量角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H面QRS环Ⅱ面积、RS面QRS环Ⅳ面积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T夹角、H面最大向量角度与脑疝、MYO均是颅脑创伤合并CC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空间QRS-T夹角的AUC值为0.815,略高于H面最大向量角度的0.7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5,P=0.228);联合诊断时AUC值上升,并显著高于单一空间QRS-T夹角或单一H面最大向量角度(Z=2.076、2.685,P=0.037、0.00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70%、90.60%。结论颅脑创伤合并CCS患者预后与心电图QRS-T夹角、H面最大向量角度密切相关,其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具一定预测效能。
2020年13期 v.23 114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张祖峰;王晓红;张玉芝;刘敏;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急性脑梗死(ACI)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Hcy、SIRT3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1—2019-12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并发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检测患者血清Hcy、SIRT3水平;并根据NIHSS治疗前后减分率判定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分组,分析冠心病患者ACI后血清Hcy、SIRT3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并发ACI患者治疗后血清Hcy、SIRT3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较优20例,恢复良好13例,恢复可15例,恢复差10例,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76%;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SIRT3水平均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SIRT3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A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Hcy、SIRT3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A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73,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Hcy、SIRT3过表达可能提示冠心病患者A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高风险,监测血清Hcy、SIRT3水平变化可为临床早期评估冠心病并发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风险及干预计划的拟定提供参考。
2020年13期 v.23 1150-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石伟纲;薛文俊;杜迎春;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ed growth factor-1,TGF-β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117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e dementia,VCIND)分为VCIND组(41例)和CSVD组(76例)。检测2组血清Hcy、TGF-β1、BDNF水平,分析VCIND组血液指标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VCIND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较CSVD组升高,血清TGF-β1、BDNF水平较CSVD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为VCIND的危险因素(B=0.334,OR=1.396,P=0.000),而TGF-β1、BDNF为VCIND的保护因素(B=-0.066,OR=0.937,P=0.005;B=-0.751,OR=0.472,P=0.004)。血清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TGF-β1、BDNF表达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Hcy、TGF-β1及BDNF表达与VCIND的发生有关,其血清水平能够反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2020年13期 v.23 1155-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王松江;庞素玲;李相磊;李怡静;张东辉;何宏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癫痫患儿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02—2019-08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7例儿童癫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9)。对照组接受奥卡西平治疗,治疗3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包括脑电图、智力水平)、血清炎症因子(IL-2、TNF-α及IFN-γ)、HMGB1及GFA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5%vs 56.3%,P<0.05);实验组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6%vs 62.5%,P<0.05);治疗后2组智力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言语智力、操作智力及总智力均高于对照组(t=0.012、0.006、0.001,P<0.05)。实验组血清HMGB1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2组炎症IL-2、TNF-α及IFN-γ水平较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0.000、0.000、0.000,P<0.05);实验组出现感染、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及治疗结束后消失。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更好,可减少脑电图异常波形,改善患儿智力发育等远期预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HMGB1、GFAP水平,减少脑损伤,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13期 v.23 1160-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李钊;祁景;王艮卫;
目的分析在血压稳定前提下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镇静过程中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中度组(GCS6~8分) 29例和重度组(GCS3~5分) 25例,选取同时期GCS 9~12分颅脑损伤术后患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在基础水平的前提下,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分别在镇静前(t_p)、镇静后60 min (t_(60))及停用右美托咪定后2 h(t_(2 ))测定脑血流量,t_p及t_(60)时计算脑氧代谢率。同时记录t_(p、)t_(60)、t_2时间点的HR、RR、SpO_2、PaCO_2、MAP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与t_p相比,3组t_(60)和t_2时间点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及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60)相比,3组t_2时间点的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及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p相比,3组患者在t_(60)和t_2时间点的HR、MAP、RR、SpO_2及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后,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多巴胺用量分别为(70.23±23.79) mg、(70.08±12.59) mg、(69.97±19.96) mg;3组多巴胺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t_p RASS评分分别为5.82±1.08、5.74±1.08、3.34±1.58,t_(60) RASS评分分别为3.08±1.11、2.83±0.59、1.69±0.93,与t_p相比,3组患者t_(60)时间点的RA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血压水平的前提下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镇静对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率无明显影响,是安全有效的。
2020年13期 v.23 1165-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张入丹;蒋敏;余政;王剑波;田劲;邓超;耿宝伟;吴小波;张轶行;廖鹏;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0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开颅手术治疗组和微创手术治疗组,对2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颅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比例高于微创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治疗组预后良率好比例高于开颅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幕上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020年13期 v.23 1169-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陈宏涛;史丽;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2019年南阳南石医院救治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溶栓24 h内病情加重而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并筛选出单纯静脉溶栓的患者61例进行疗效对照。结果试验组有效率57.4%,对照组有效率24.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溶栓后病情进展的药物。
2020年13期 v.23 1173-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扈俊华;胡承啸;李玲玲;罗新名;柴超;张晓娜;王凤仙;高玉松;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对颅脑爆震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2015-01―2020-03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爆震致颅脑损伤患者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有效率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与入院时、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明显利于颅脑爆震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0年13期 v.23 117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