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老年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郑伟;林小娟;林昭敏;郑智楷;吴静;

    目的探讨60~85岁老年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在福建省老年医院神经科住院的60~85岁患者501例。按年龄分成60~69岁组和70~85岁组,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排除人口学基线资料差异的干扰。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痴呆组与认知正常组LDL的差异。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LDL是否为认知功能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0~69岁老年人群中,痴呆组LDL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而70~85岁老年人群痴呆组LDL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60~69岁老年人群中痴呆组LDL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11,P=0.001<0.05)。而70~85岁老年人群中痴呆组LDL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关系(r=-0.022,P=0.825>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69岁老年人群中,校正多重混杂因素后,LDL仍然是痴呆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OR:2.822,95%CI:1.342~5.935,P<0.05)。但在70~85岁老年人群中,发现LDL并不是痴呆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60~69岁组通过血液生物学标志物LDL可以提前判断AD高风险人群。但在70~85岁组中高LDL可能反而更不易痴呆,临床上对该人群反而不应过度积极控制LDL水平。

    2020年18期 v.23 1565-1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患者注意障碍的疗效分析

    张延玲;陆善恒;黄嘉裕;吴娟;薛丽;江文宇;

    目的探讨高频5~8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患者注意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82例脑梗死后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真刺激组在一般康复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5~8 Hz高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给予假刺激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连续5 d,共治疗3周。所有患者在进行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前1 d和治疗3周后即刻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验、Stroop色词测验进行注意功能的评定,同时评估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5次后,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真刺激组提高更明显(P<0.01);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且真刺激组缩短更明显(P<0.01),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P300波幅均较治疗前增高,真刺激组增高幅度更大(P<0.05);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数字广度测验中顺背、倒背得分均明显升高,且真刺激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Stroop色词测验中完成卡片A、B、C耗时均较治疗前缩短,真刺激组耗时缩短更明显(卡片A、C P<0.01,卡片B P<0.05),卡片C错词个数均较治疗前减少,真刺激组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 5~8 Hz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注意障碍。

    2020年18期 v.23 1572-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内皮素-1及Tau蛋白水平的影响

    彭月丽;孙荣青;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Tau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7—2019-07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ET-1、Tau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半年后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SE、ET-1以及Tau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ET-1以及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残、重残以及植物生存状态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NSE、ET-1以及Tau蛋白水平,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18期 v.23 1579-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25-羟维生素D3 Hcy LDL与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分析

    冯微;张炜;李建玲;许风雷;罗瑞;高文;梁文宝;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Hcy、LDL与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01—2020-02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明确诊断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115例(SBI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23例健康者作对照(非SBI组)。入组人群均完善25-羟维生素D3、Hcy、TC、TG、HDL、LDL、头颅MRI、颈部血管超声。根据劲动脉超声将SBI组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BI组颈部血管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Hcy、TC、TG、HDL、LDL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BI组25-羟维生素D3与TC、TG、HDL、LDL、Hcy相关性。结果 2组在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TG、HDL、LDL、25-羟维生素D3、Hcy、动脉硬化、饮酒、吸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I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cy、TC、TG、LDL水平呈负相关,与HDL水平呈正相关。SBI组LDL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无症状脑梗死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在劲动脉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无症状脑梗死患者Hcy水平在劲动脉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LDL、Hcy水平呈负相关(r=-4.356,P=0.015;r=-0.276,P=0.003)。结论除常见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斑块及易损斑块)、25-羟维生素D3、Hcy、LDL也是无症状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且易损斑块与25-羟维生素D3、Hcy关系密切,在脑梗死的发生过程中三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5羟维生素D3水平、Hcy、LDL可作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临床初筛易损斑块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2020年18期 v.23 1584-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丁妹;朱雨婷;陆珍辉;沈海林;戴杰;朱向阳;

    目的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Hoehn-Yahr分期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5例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MoCA<26分)43例(57.33%)。认知功能障碍组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是否为务农人员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中,不同年龄段、受教育程度、Hoehn-Yahr分期、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及MADRS评分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中,不同受教育程度、务农人员、家庭人口数量、Hoehn-Yahr分期、UPDRSⅡ评分及UPDRSⅢ评分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中,不同受教育程度、务农人员及病程的患者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受教育程度、MADRS评分均是帕金森病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多发认知功能障碍,其与患者病程、受教育程度、MADRS评分等因素密切相关。

    2020年18期 v.23 1590-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HMGB1 GFAP水平的影响

    刘文静;刘博;王夏红;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9-02—2020-06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剂量从5~10 mg/(kg·d)增至20~30 mg/(kg·d),并维持该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剂量从10 mg/(kg·d)增至20~40 mg/(kg·d),维持该剂量,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认知状态相关参数、血清中细胞因子、GFAP和HMGB1水平,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低于观察组的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状态相关参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升高,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降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单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HMGB1、GFA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状态,控制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患者血清中HMGB1、GFAP水平,且不良反应低。

    2020年18期 v.23 1596-1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贺时磊;徐雯雯;刘学昌;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9(CXCL9)及血小板参数表达状况,并分析各参数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01―2019-12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并分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证实健康的8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受检者血清CXCL9、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及各参数,分析其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XCL9、MPV、PDW水平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8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33、32例、24例;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XCL9、MPV、PDW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LT水平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血清CXCL9、MPV、PDW水平高于中度组,PLT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血清CXCL9、MPV、PDW呈正相关(r>0,P<0.05),与PLT水平呈负相关(r<0,P<0.05);血清CXCL9及PLT、MPV、PDW用于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51、0.833、0.841,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PLT的预测效能较突出。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异常变化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监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CXCL9、MPV、PDW、PL水平T变化情况,来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020年18期 v.23 1602-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史莉瑾;张雪莹;郭双喜;杜佳;徐斌;伊婷婷;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10―2019-1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分为卒中后非抑郁组(HAMD评分<7分)153例和卒中后抑郁组(HAMD评分≥7分)147例,选择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D的相关因素,同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预测PSD的准确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卒中后抑郁组外周血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卒中后非抑郁组相比较,卒中后抑郁组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8~+与年龄(r=0.43,P=0.12)、性别(r=0.39,P=0.22)、高血压(r=0.28,P=0.38)、冠心病(r=0.30,P=0.26)、糖尿病(r=0.57,P=0.34)、梗死部位情况(r=0.53,P=0.31)无相关性,而与NIHSS评分(r=-0.25,P=0.00)、Barthel指数(r=-0.24,P=0.00)、MMSE评分(r=-0.19,P=0.01)呈负相关。以CD4~+/CD8~+为因变量,以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MSE评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和MMSE评分与CD4~+/CD8~+比值独立相关,回归方程■=0.42-0.02×NIHSS评分-0.01×MMSE评分(P<0.05),提示NIHSS和MMSE评分是CD4~+/CD8~+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以PSD为因变量,以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以预测概率做ROC曲线,得到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PSD发生发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达到94%和7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均参与了PSD患者的发生、发展,且CD4~+/CD8~+水平与脑卒中后神经精神功能状态呈负相关,可有效反映病变程度和神经功能负荷变化,临床可作为早期评估和预测患者神经精神功能状态、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及心理疾病发生的新手段,有利于更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2020年18期 v.23 1609-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机手术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王琦;丁俊;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选择不同时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9-08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HICH患者87例,均行微创血肿穿刺术,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6 h组、>6~24 h组和>24 h组,观察各组再出血、病死率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6 h组肺部感染率为8.33%,明显低于>6~24 h组和>24 h组(P<0.05);各组再出血、病死率、肾衰竭和应激性溃疡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明显优于>6~24 h组和>24 h组(P<0.05);>6~24 h组和>24 h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FF)评分为(76.55±8.21)分,明显高于>6~24 h组和>24 h组(P<0.05);>6~24 h组WHOQOL-BREF评分为(70.12±9.10)分,明显高于和>24 h组(P<0.05)。结论 HICH患者早期(尤其发病至手术时间≤6 h)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020年18期 v.23 1615-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诊行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井延涛;陈苗苗;岳新灿;刘俊英;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诊行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06—2019-06在外院静脉溶栓后转入至本院急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40例,并根据术后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影响因素,并将其中P<0.05的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1)40例患者中15例(37.5%)患者90 d随访预后良好,25例(62.5%)患者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患者中位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小于预后不良组[330(240,600)min vs 460(300,1 440)min,Z=4.450,P<0.005]。(2)预后良好组血管再通率(mTICI≥2b~3)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86.7%(13/15)vs 56%(14/25),χ~2=4.019,P=0.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偏低;合并高血压史、高血脂、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既往脑卒中/TIA的比例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ODT延长、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TIA史均是影响患者导致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正确识别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减少院前延误,及早行血管内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3个月的良好预后。

    2020年18期 v.23 1620-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论著 护理园地

  •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王瑞涛;田书亚;胡玉守;

    目的探讨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3—2020-0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叉神经痛患者9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开展暗示性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效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上述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暗示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2020年18期 v.23 1626-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临床护理观察

    靳文娟;李娜;李宁;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特点,探讨神经损伤恢复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02—2019-06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经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手术患者76例,对其一般资料、损伤类型、治疗及护理方法等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ouse-Brackmann(HB)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76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患者中,手术切口部位以口内切口、下颌下切口居多,分别占40.8%和38.2%;损伤类型以下牙槽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居多,分别占38.2%和31.6%。康复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28例初诊时HB评价Ⅱ级以下的患者25例达到Ⅰ级,占89.3%;48例初诊时HB评价Ⅲ级以上的患者26例达到Ⅰ级,占54.2%。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属于医源性损伤,良好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

    2020年18期 v.23 1631-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综述

  • 蒙台梭利法在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王凤玲;王娅平;张露露;戴薇薇;胡建中;李滨;王曙红;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痴呆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疾病发展到中后期,超过80%的痴呆患者会发生激越行为。蒙台梭利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应用于痴呆患者,能有效减少激越行为。本文对蒙台梭利法和激越行为的概念,以及蒙台梭利法对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旨在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18期 v.23 1637-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罗瑞琦;张燕平;

    偏头痛是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多因素导致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很多偏头痛患者并无高血压、糖尿病和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大多数的患者生化指标也无明显异常,但一部分患者在MRI检查中发现有小斑点状脑白质病变,二者之间病理、症状联系在学术界尚无统一共识。本文结合有关偏头痛和脑白质病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报告,探讨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联系。

    2020年18期 v.23 1642-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p38MAPK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翁雨天;黄茜;杨旭娟;刘国光;刘一丹;

    p38MAPK通路是MAPK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导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在细胞炎症、侵袭、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的脑组织在恢复供血的情况下,损伤程度加重的病理现象。近些年研究发现p38MAPK通路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息息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对p38MAPK通路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18期 v.23 1647-1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罗晴蓉;李运飞;边林;张丽芳;

    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医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验证,然而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其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溶栓后HT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国内外很多学者和团队针对可能影响HT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且建立了一系列预测模型预测静脉溶栓后HT的风险。本文就rt-PA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病变机制、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作一综述。

    2020年18期 v.23 1652-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