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青年偏头痛与Willis环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叶雪;于润坤;王舒;李记英;赵欣春;

    目的通过对青年头痛患者完善头CTA检查,探讨偏头痛与Willis环变异的相关性,为治疗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01―2019-12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神经内科头痛门诊就诊的青年头痛患者(病程2~10 a),完善头CTA检查,筛出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在其他非偏头痛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中Willis环变异的患病率,同时观察不同变异类型(ACoA缺如或重复、ACA-A1段缺如、PCoA缺如及FTP)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中Willis变异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其中ACA-A1段缺如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ACoA变异、PCoA变异及FTP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偏头痛遗传史的混杂因素,青年偏头痛和Willis变异呈正相关(OR=4.321,95%CI=2.545~7.358,P<0.001)。结论青年偏头痛可能和Willis环变异相关,主要为ACA-A1段变异;Willis环变异可能为青年偏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20期 v.23 1749-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疼痛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胡世玉;黄珅;马建军;李林忆;郑晋华;李东升;王治东;孙文华;古祺;陈思远;

    目的探讨疼痛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PD患者229例,根据有无疼痛将患者分为疼痛组112例和不伴疼痛组117例,采用King’s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评估患者的疼痛类型和严重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爱普沃思嗜睡量表(ESS)分别对抑郁和日间嗜睡进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采用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协会修订的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和Hoehn-Yahr(H-Y)分期进行评定,生活质量用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进行评估,并分析疼痛对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PD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48.9%,其中肌肉骨骼疼痛占75%,波动相关性疼痛为39.3%和夜间痛为28.6%;疼痛组PDQ-39得分较不伴疼痛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DQ-39总分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HAMD-17(β=0.403,P<0.01)、H-Y分期(β=0.266,P<0.01)、ESS(β=0.259,P<0.01)、疼痛(β=0.184,P<0.01)、起病年龄(β=-0.102,P<0.05)。结论肌肉骨骼疼痛是PD患者最常见的疼痛类型,其次是波动相关性疼痛和夜间痛;疼痛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年20期 v.23 1754-1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研究

    李佩湖;隆海银;姚辉;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109例,入院后完善磁共振DWI检查,应用DWI-ASPECTS评分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及侧支不良组,同时收集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进一步将NLR、Fib等指标与侧支循环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探索其对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糖尿病、梗死灶最大层面直径、预后不良、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Fib、NLR与侧支循环建立不良呈正相关,而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NLR、Fib及两者联合诊断中重度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650、0.782。结论 NLR、Fib与脑侧支循环建立有关,且高NLR、高Fib预示着侧支循环建立不良。

    2020年20期 v.23 1760-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 血清胱抑素C预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赵平;孔令胜;洪波;季晓宇;任孝林;韩学聃;徐玲;刘丽艳;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相关性,分析CysC对PSC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06—2019-06连云港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老年(>6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既往史、血压、血脂、肾功能等)一般资料,入院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血清CysC水平,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治疗14 d后MMSE评分及MoCA评分筛查出PSCI患者90例为PSCI组,同时筛查出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0例为非PSCI组。对2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入院治疗14 d后CysC水平、MMSE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血清CysC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有差异的变量为自变量,并进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排除可能有共线性问题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PSCI患病风险的分析。绘制血清CysC预测老年PSCI的ROC曲线,判定CysC对PSCI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HbA1C、NIHSS、CysC、MMSE评分及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收缩压(r=0.233,P=0.002)呈正相关,与MMSE评分(r=-0.456,P<0.001)及MoCA评分(r=-0.403,P<0.001)均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186,95%CI 1.129~4.230,P=0.020)和CysC(<0.88:OR=1,P<0.001;0.88~1.08:OR=3.852,95%CI 1.689~8.789,P=0.001;>1.08:OR=8.310,95%CI 3.674~18.797,P<0.001)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下AUC:0.773,P<0.0001,95%CI 0.705~0.832,最佳诊断界值为0.91 mg/L(敏感度83.33%,特异性60.00%,Youden指数0.433)。结论血清CysC与老年缺血性PSCI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是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0年20期 v.23 1766-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血清SAA与β2-MG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黄晋;吴汶芳;禚娅;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03—2020-03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根据发病后30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良好组、不良组。比较2组血清SAA、β2-MG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ACI预后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SAA、β2-MG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血清SAA联合β2-MG预测ACI预后的效能。结果 120例ACI患者预后不良44例,构成比36.67%,预后良好76例,构成比63.33%;不良组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良好组,梗死灶直径≥5 cm构成比大于良好组,血清SAA、β2-MG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灶直径≥5 cm、血清SAA、血清β2-MG均是ACI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AA、β2-MG预测ACI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2.35 mg/L、3.38 mg/L,AUC分别为0.758、0.732。经Kappa一致性检验,血清SAA联合β2-MG预测ACI预后不良的效能高(Kappa=0.829,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SAA、β2-MG水平异常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ACI早期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20期 v.23 1773-1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p-Tau及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燕燕;李艾帆;

    目的探讨磷酸化牛磺酸(p-Tau)、α-突触核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中表达的意义,分析其与AD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1—2019-08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AD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AD病情严重程度,根据MMSE评分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2组脑脊液p-Tau、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对比可能导致AD病情加重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AD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脑脊液p-Tau、α-突触核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轻中度组,脑脊液p-Tau、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OR=2.077,95%CI:1.785~2.369,P<0.001)、糖尿病(OR=3.323,95%CI:2.878~3.769,P<0.001)、痴呆家族史(OR=2.499,95%CI:1.748~3.251,P=0.002)、脑脊液p-Tau(OR=2.389,95%CI:1.236~3.543,P=0.002)、α-突触核蛋白(OR=2.492,95%CI:2.197~2.787,P=0.001)均是导致重度AD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AD患者脑脊液中p-Tau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16,P<0.001),α-突触核蛋白浓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35,P<0.001)。结论脑脊液p-Tau、α-突触核蛋白是导致重度AD的危险因素,两者表达水平随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

    2020年20期 v.23 1780-1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伴枕区痫样放电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缑梦帆;郭建梅;

    目的观察伴枕区痫样放电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探讨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8-07—2019-07治疗的258例癫痫伴枕区痫样放电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将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患儿纳入认知功能损害组,未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患儿纳入无认知功能损害组,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258例癫痫伴枕区痫样放电患儿中19例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7.36%;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原因、病灶部位、社会家庭关爱与癫痫伴枕区痫样放电患儿认知功能损害无相关性(P>0.05);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用药数量、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可能是癫痫伴枕区痫样放电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得到的可能影响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6岁、病程1~5 a、全面性发作、多种药物治疗、发作频率≥4次/月、发作持续时间是癫痫伴枕区痫样放电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癫痫伴枕区痫样放电患儿认知功能损害受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用药数量、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影响,可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尽早为癫痫伴枕区痫样放电患儿采取积极合理的干预,以预防认知功能损害发生,对改善患儿预后可能有积极意义。

    2020年20期 v.23 1786-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行为与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分析

    李万里;于荣焕;张高才;

    目的对照分析利培酮与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行为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1―2020-01开封市中心医院痴呆伴行为与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喹硫平组(n=50)和利培酮组(n=50)2组,统计分析2组BEHAVE-AD评分、MMSE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喹硫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BEHAVE-AD评分、MMSE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利培酮组为94.0%(47/5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2/50),利培酮组为22.0%(11/50),喹硫平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行为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培酮。

    2020年20期 v.23 1792-1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动脉及颈动脉硬化与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刘锋;师秀雪;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06—2020-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D患者51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IMT增厚或斑块组、IMT增厚或斑块组;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IMT增厚或斑块组进一步分为脑动脉硬化组、无脑动脉硬化组,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T增厚或斑块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无IMT增厚或斑块组(P<0.05);简易精神状况评分比较,IMT增厚或斑块组显著低于无IMT增厚或斑块组(P<0.001)。IMT增厚或斑块组中脑动脉硬化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无脑动脉硬化组(P<0.001),简易精神状况评分显著低于无脑动脉硬化组(P<0.001)。结论 A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Hcy水平可能越高,且其精神行为症状可能越重。

    2020年20期 v.23 1797-1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

    张春霞;苏永;

    目的对比单用硫酸锌和硫酸锌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0-06周口市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单用硫辛酸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硫酸锌,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且可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效果确切。

    2020年20期 v.23 1802-1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前血气酸碱度与术中脑膨出的相关性研究

    钟向球;刘谦;植汉兴;李雄辉;潘秀武;何木良;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脑膨出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脑膨出的发生情况。将术中发生膨出的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术中脑膨出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血气分析结果,了解血气酸碱度与术中脑膨出的关系。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术前血气酸碱度下降,对照组仅5例术前血气分析下降,术前血气酸碱度下降患者易发生术中脑膨出。结论术前缺氧导致体内血气酸碱度下降,容易发生术中脑膨出,如术前能提前干预,可以降低术中脑膨出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2020年20期 v.23 1807-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2K]
  • 正念冥想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损伤及焦虑抑郁的效果分析

    张营丽;周艳华;李卓;王瑾;唐伟;王威;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损伤及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01—2019-07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正念冥想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测定干预前后2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清Aβ_(1-42)、Tau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清PON1、SO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β_(1-42)、Tau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PON1、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D-17评分、HAMA-1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冥想能够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内神经损伤,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2020年20期 v.23 1813-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卡巴拉汀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对血清EGF及Aβ1-42的影响

    周俊梅;杨幸文;白永杰;

    目的探讨卡巴拉汀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淀粉样蛋白(Aβ_(1-4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9-07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帕金森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巴拉汀联合左旋多巴,所有患者均干预3个月。采用MoCA量表、MMSE量表评价认知功能,采用UPDRS量表评估病情,采用CSI量表评估肌张力,并检测患者DAT活性、血清EGF水平与Aβ_(1-42)水平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UPDRS评分、CSI评分、DAT活性、血清EGF水平以及Aβ_(1-4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UPDRS评分、CSI评分、血清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P<0.05);干预后2组MoCA评分、MMSE评分、血清Aβ_(1-4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增高更加明显(P<0.05);干预后2组DAT活性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巴拉汀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2020年20期 v.23 1818-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论著 护理园地

  • 一种头部保护装置预防脑瘫患儿跌倒损伤的临床观察

    付伟锋;李一;李和平;魏梦柯;殷夕冉;王留根;

    目的观察一种头部保护装置对预防脑瘫患儿跌倒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瘫患儿100例,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种头部保护装置预防跌倒伤及头部,对2组患儿跌倒头部损伤程度等进行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儿跌倒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跌倒损伤头部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3.075,P=0.000),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6.154,P=0.000)。结论一种头部保护装置可有效减轻脑瘫患儿跌倒的损伤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20期 v.23 1825-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鲍颂杨;李瑞青;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2018-09―2019-09收治的脑梗死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中医康复护理,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Fugl-Meyer量表评分(77.34±18.45 vs 58.62±20.11)和SF-36评分(91.33±3.66 vs 80.75±4.45)及护理满意度(99%vs 7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2020年20期 v.23 1830-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期预后不良结局的母婴因素相关性分析

    张金燕;王晨阳;郭晓丽;李军歌;苏元元;

    目的联合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因素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11—2020-04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并入住新生儿科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活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儿母亲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相关因素,组间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方法进行因素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处理影响HIE新生儿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结果 1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预后不良29例(17.47%),不同组间羊水量、胎膜早破情况、脐带情况、羊水性质、孕期并发症、定期围生保健情况、保胎史、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 1 min评分、Apgar 5 min评分、BE值、pH值、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级、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酸中毒预后不良率均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Apgar 1 min评分、Apgar 5 min评分,呼吸暂停情况、pH值均是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P<0.05),定期围生保健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在预后不良组中,对围生期因素和新生儿期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共有5对因素存在相关性,分别是羊水性质-新生儿体质量、脐带情况-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情况-呼吸暂停情况、胎膜早破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级、胎膜早破情况-Apgar 1 min评分。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及早从母亲围生期和新生儿期双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和干预,以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期预后不良率。

    2020年20期 v.23 1835-1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