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创办日期:1998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刊   期:月刊
电话:0371-60100422 63321039
Email : bjb@cn-shenjing.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8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10

 

论著 临床诊治

  • 抗NMDAR脑炎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分析

    陈晓莉;张国平;雷琦;宋允章;杨谦;

    目的探讨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医院2014-01—2020-08确诊的11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表现为精神症状2例,认知功能损害2例,痫性发作4例,非特异性症状3例。11例患者的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其中2例脑脊液HSV抗体阳性,1例脑脊液麻疹病毒抗体阳性。头颅MRI 7例表现为侧脑室旁、岛叶、颞叶、额叶及海马等部位高T2FLAIR信号,4例未见明显病灶。MRI首次阳性者,病灶范围会随病情好转而缩小或加重而增大。MRI首次阴性者,复查可出现阳性或仍为阴性。结论抗NMDAR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阳性者结合临床特点可提示诊断,动态观察MRI表现可反映疾病进展、演变。

    2021年08期 v.24 645-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彭海林;崔英杰;赵香梅;徐雅欣;张胜龙;白伟民;秦历杰;

    目的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09—2019-02经急诊收住院并诊断为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2例,按照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71例(32.0%)、中危组(4~6分)87例(39.2%)和高危组(7~14分)64例(28.8%)。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记录患者出院后1 a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预后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TIMI危险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1 a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2.8%(2/71)、5.7%(5/87)、15.6%(10/64),高危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STEMI患者PC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2021年08期 v.24 653-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 急性脑梗死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影响因素及与溶栓时间窗的关系研究

    冀书娟;康康;邓文静;李浩;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影响因素及与溶栓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01—2020-05行静脉溶栓的1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溶栓时间窗与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间的相关性,评价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比例、基线DBP水平、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及复查核心梗死体积均显著少于未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P<0.05);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血管再通率和90 d预后良好率均显著多于未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P<0.05)。选择血管再通作为分层变量,统计学分析提示溶栓治疗时间窗与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发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可逆性核心梗死体积与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85,P=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及伴血管再通是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及伴血管再通与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独立相关;溶栓时间窗<6 h内患者实现闭塞血管再通后大部分可出现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

    2021年08期 v.24 658-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 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分析

    周珂珂;蒋玙姝;贾亚珍;金珂;秦灵芝;马伟锋;张涛;张梦歌;李玮;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MPO-ANCA)的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MPO-ANCA阳性的HCP笔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63岁。所有患者以头痛起病,5例脑神经受累,脑实质受累1例,中耳炎2例,乳突炎2例,均无肺肾损害。初诊时均有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MPO-ANCA阳性、PR3-ANCA阴性,6例脑脊液蛋白升高。所有患者有硬脑膜的增厚并强化。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改善明显,3例初始单用激素治疗停药或减量时复发,再次使用激素并联合免疫抑制剂后2例未复发;2例初始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控制较好,均未复发;1例拒绝激素治疗;1例初始单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因死亡随访终止。结论MPO-ANCA相关HCP是HCP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慢性头痛伴脑神经损害的老年患者,MPO-ANCA阳性时应怀疑HCP可能;无病理诊断支持时,头颅MRI增强可协助诊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

    2021年08期 v.24 664-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婴儿痉挛症影像学特征及对治疗效果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徐兆;董燕;贾天明;

    目的回顾性分析209例婴儿痉挛症患者颅脑影像学特征,并观察脑结构性异常是否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9-10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首诊的209例婴儿痉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特征,将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结构性异常且认为与婴儿痉挛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02例),无影像学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107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短期控制率及脑电图(EEG)改善率,短期内控制后复发率及复发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像学异常对短期控制率及脑电图改善率的影响。统计长期控制发作的婴儿痉挛症患者抗癫痫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先天性脑发育畸形(9.8%)及脑软化(90.2%),顶枕叶脑软化较多见(49.0%),其中可追溯到有明确围生期低血糖占24.5%。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的短期控制率(χ~2=0.562,P=0.453)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4,P=0.176),脑电图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7,P=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观察组结构性异常为脑电图未改善的高危因素[P=0.048,OR(95%CI)=0.566(0.322~0.994)]。2组控制痉挛发作时间>24周的患者维持性应用的抗癫痫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结论脑软化及先天性脑发育畸形为IS的主要影像学特征,顶枕叶脑软化是导致IS的高危因素;存在脑结构性异常可影响IS患者脑电图的改善率。长期控制发作的患者口服抗癫痫药物以丙戊酸钠、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为主。

    2021年08期 v.24 669-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渠泽平;杨丙飞;格日乐图;淖娜;张喜春;高天;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45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IPC组及对照组,RIPC组给予双上肢远隔缺血预适应干预及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开始干预24 h内、第1个月、第6个月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RIPC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干预24 h内及第1个月MoCA评分未见明显差异(22.73±1.297 vs 23.15±1.921,23.49±1.482 vs 23.91±1.648,P>0.05),第6个月RIPC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2±1.223 vs 25.09±1.387,P<0.05)。RIPC组与对照组干预24 h内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425.309±98.125 vs 445.581±84.115,P>0.05),第1个月、第6个月RIPC组VEGF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对照组VEGF表达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394±98.537 vs 405.108±98.558,557.775±89.197 vs 333.824±87.845,P<0.05)。结论 RIPC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VEGF的表达水平。

    2021年08期 v.24 675-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MRI脑水肿与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脑钠肽的关系

    陈明;李勇;陈荣;王志媛;杨国庆;喻明;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病时患者脑水肿程度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特征,依据FLAIR、DWI及ADC图评价患者脑水肿类型及程度,分析脑水肿评分与LDH、BNP的相关性。结果 MRI显示病灶多数较对称分布在顶、枕叶白质区,少数可累及额叶、基底节区、脑干。17例患者均符合血管源性水肿,其中4例合并细胞毒性水肿。患者血清LDH水平与脑水肿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575,P<0.05),而BNP与脑水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RES特征性MRI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但少数也可合并细胞毒性水肿,且血清LDH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脑水肿的参考指标。

    2021年08期 v.24 680-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白睿;张敏;雍雨暄;杨新玲;

    目的探讨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是否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起立-行走测试(TUG)、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对34例接受规范操作下rTMS治疗患者(rTMS+药物组)及45例未给予rTMS治疗患者(药物组)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基线、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所有参与者均完成研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基线相比,rTMS+药物组治疗结束时UPDRS第三部分(19.35±5.91)、TUG时间(12.37±4.44)及PSQI总分(18.62±7.64)均显著改善(P<0.05)。rTMS干预后UPDRS-Ⅲ总分、TUG时间及PSQI总分的改善维持了1个月。2组治疗结束时的症状比较显示,药物组UPDRS-Ⅲ总分(22.38±6.73)、TUG时间(16.94±5.16)及PSQI总分(21.31±6.26)均明显高于rTMS+药物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规律的左侧DLPFC高频r TMS治疗,对PD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2021年08期 v.24 686-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 微血流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

    黄媛婧;刘洪波;康亚宁;沈润辉;高珂;

    目的评估微血流模式造影在计量位于颈动脉之间斑块内新长出的血管密度与数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255枚颈动脉斑块,主要包括低回声和混合回声的斑块。常规超声扫查患者双侧颈动脉,同时记录斑块的相关信息,然后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及微血流模式(SMI)环境下CEUS评估,观察记录CEUS及SMI环境下CEUS过程中位于颈部动脉的斑块新长出血管的位置及数量,储存图像。完成检查操作后,最后按照血流的级别划分标准,探讨CEUS及SMI环境下CEUS评估位于颈部动脉的斑块内新长出血管数量的一致性结果。结果 255个斑块中厚度<2.0 mm 76个,2.0~2.9 mm 66个,3.0~3.9 mm 59个,≥4.0 mm 54个,CEUS与CEUS+SMI模式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结果一致性Kappa值=0.710,P<0.05。<2.0 mm、2.0~2.9 mm、3.0~3.9 mm、≥4.0mm 4组斑块经Kappa检验,4组Kappa值分别为0.617、0.667、0.679、0.640,P<0.05,表示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厚度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的一致性较高。CEUS联合SMI模式相比于单用CEUS可发现斑块内更多的新生血管(χ~2=5.381,P<0.05)。结论CEUS与CEUS+SMI模式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一致性较好,且相比单纯使用CEUS,微血流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可以提高斑块内新长出血管的检出率。

    2021年08期 v.24 692-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脑病对比研究

    王在红;刘曙艳;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脑病(NPSL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02—2019-02治疗的60例狼疮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0例。低剂量组患者接受低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中剂量组接受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高剂量组接受高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分析3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间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30 d时高剂量组SLEDAI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精神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 d后3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IL-8、IFN-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但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NPSLE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显著。

    2021年08期 v.24 698-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王保卓;屈瀚;李孟阳;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9-12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50例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钻孔时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分压(PaO_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良好率8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镇静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021年08期 v.24 704-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阿戈美拉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效对比

    马敬;仲照希;岳凌峰;王宁;

    目的对比帕罗西汀和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20-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抑郁症失眠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化原则分为阿戈美拉汀组(n=75)和帕罗西汀组(n=75),观察2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戈美拉汀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HAMD评分、HAMA评分、PSQI评分降低幅度及SF-36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阿戈美拉汀组总有效率为96.0%(72/75),帕罗西汀组为68.0%(51/75),阿戈美拉汀组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阿戈美拉汀组为9.3%(7/75),帕罗西汀组为12.0%(9/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效显著优于帕罗西汀。

    2021年08期 v.24 709-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血清NSE IL-1β及5-H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王苇;周汝宁;郝丽丽;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SD组,PSQI评分7~14分)和无睡眠障碍组(non-SD组,PSQI评分15~21分)。对比2组血清NSE、IL-1β、5-HT水平,探讨血清NSE、IL-1β、5-HT表达情况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 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56例,发生率为28.00%。SD组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non-SD组(t=7.880、9.405、5.814,P<0.05),而SD组血清5-HT水平低于non-SD组(t=8.789,P<0.05)。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明显升高(t=4.184、3.774,P<0.05),而血清5-HT水平降低(t=3.167,P<0.05)。睡眠障碍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与PSQ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1、0.363,P<0.05),而血清5-HT水平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43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OR=1.367,95%CI 1.018~1.835,P<0.05)、血清NSE(OR=1.386,95%CI 1.120~1.716,P<0.05)与IL-1β(OR=1.149,95%CI1.063~1.243,P<0.05)高表达及血清5-HT(OR=0.770,95%CI 0.667~0.889,P<0.05)低表达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神经递质分泌失调和炎症反应是导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

    2021年08期 v.24 714-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论著 护理园地

  • 自我管理程序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 创伤后成长及心理韧性的影响

    吕会力;张丽;张苇;刘慧;孙甜甜;钟方;李付华;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程序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9—202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程序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康复自我效能、创伤后成长及心理韧性得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总分77.02±8.656 vs 71.33±10.187)、创伤后成长(总分55.11±5.457 vs 51.00±5.800)及心理韧性(总分50.29±5.550 vs 46.13±5.421)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中实施自我管理程序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水平,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促进创伤后成长,加快康复进程。

    2021年08期 v.24 720-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 早期吞咽功能量化评估在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

    郭园丽;董小方;吕培华;杨彩侠;马珂珂;王爱霞;刘延锦;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量化评估在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2017-01-12收治的1 3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入住的1 4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干预组在洼田饮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增稠剂量化吞咽功能评估方法,并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结果干预组痊愈率78.16%,对照组为69.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7.43%(51/686),干预组为2.65%(21/7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增稠剂吞咽功能量化评估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提高,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2021年08期 v.24 72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创伤性颅脑损伤伴胫骨骨折患者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王丽萍;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伴胫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PTG)水平,分析患者反刍性沉思与PTG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9-04—2020-07收治的81例TBI伴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估患者PTG水平并分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采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反刍性沉思情况[采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评估],分析TBI伴胫骨骨折患者反刍性沉思与PTG的关系。结果 81例TBI伴胫骨骨折患者中32例(39.51%)PTG水平低下;PTG水平低下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评分、反刍性沉思倾向评分均低于PTG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度低、反刍性沉思倾向低均是TBI伴胫骨骨折患者PTG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反刍性沉思倾向低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TBI伴胫骨骨折患者反刍性沉思与PTG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TBI伴胫骨骨折患者的PTG水平普遍低下,可能受反刍性沉思倾向影响,临床应重视TBI伴胫骨骨折患者PTG水平的监测观察,并早期予以反刍性沉思倾向低的患者针对性干预,可能对提高患者PTG水平有积极意义。

    2021年08期 v.24 73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下载本期数据